岳阳市一中新校区规划

2024-08-15

岳阳市一中新校区规划(共2篇)

岳阳市一中新校区规划 篇1

湖北省巴东一中 作者:侯银厚

孟郎策马踏歌行

玉人吹箫满眼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

欢迎你加盟巴东一中新校区落成典礼的队伍!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们共和国的第27个教师节。普天同庆,教师的辛勤劳动受到万众的礼赞!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巴东一中新校区落成典礼的良辰吉日。花好月圆,巴东教育开创历史新篇章。

今天我骄傲,共和国的脚步稳健而铿锵: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标志着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崛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底探测的成功,“天宫一号”的即将发射,正在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志向;第一艘航母的成功试航,北斗卫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快速建立,正在实现自郑和以来中华民族的蓝色梦想和全球战略目标。今天我自豪,巴东一中的发展快速而厚实:2011年高考,我校成绩再创新高:文理科一本线上线人数、应届生一本线上线人数、一本上线率均位居全州同类高中第一,4人荣登清华、北大,177名学生迈入985工程学校,277名学生与211工程学校激情相拥,400多名学生牵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荣获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成功实现整体搬迁,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学校搬迁,巴东一中拥有了全省一流的发展平台,师生获得了与世界对话的空间,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传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让智慧促进发展的创新思想,是我们与时俱进的灵魂和动力。

拂去历史的尘埃,追溯岁月的长河:68年前,一中的拓荒者们筚路蓝缕,在巴东山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开垦文化绿洲的艰辛历程。68年来,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薪火相传,始终担负着耕耘智慧、播撒真知、传承文明、塑造祖国栋梁的历史使命。奋斗是我们不老的容颜!

亮剑素质教育舞台,如椽大笔写下动人华章:今天,学校不断完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人本育人观,形成了学校与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共生的办学模式和以三节两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素质教育大课堂;高考成绩综合评比连续12年居全州同类高中第一;催生了以巴东一中为龙头的“巴东教育现象”、形成了巴东一中品牌;成就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和武汉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的伟业。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祖国和人民,是改革开放,唤醒了脚下希望的热土,迎来教育发展的春天。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县委政府,是你们的运筹帷幄、呕心沥血,才让我们拥有了充满诗意的校园和放飞理想的平台。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985、211工程学校,是你们的关怀与认可,我们的学生才有了攀登通天塔的勇气和能力。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北京市人民,感谢各个单位、各个乡镇,是你们的支持和呵护,才有了巴东一中跨越式发展的今天。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各个初中、小学、幼儿园,是你们的启蒙和奠基,才让我们饱览基础教育的无限风光。

幸福来敲门,我们感恩:感谢曾经和正在一中奋斗的老师们,是你们固守“清贫”,享受“艰辛”,在彷徨中呐喊,在坎坷中坚韧,才让我们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千年等一回。今天,学校成功汇聚于白土坡小区,扎根于学堂坪里,看山鹰起飞,云卷云舒。

担当新使命。明天,我们要努力发挥示范学校引领和示范、孕育和孵化的功能,让世界的人才库里拥有更多的巴东一中制造。

和着庆典动人的旋律,今天,我们从这里起航,放飞师生缤纷的梦想,吮吸丹桂醉人的芬芳,今天,我们从这里起航,谱写一中腾飞的乐章。

奠基明天,我们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情趣高雅、能力突出、特长明显、心智健全、体魄健壮的合格中学生,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商、情商和德商。

展望未来,我们吹响新的集结号,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继续实施“特色树校”和 “科研、人才、素质、质量”立体强校战略,完善名师工程,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深化课堂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做大做强巴东一中品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岳阳市一中新校区规划 篇2

2004年, 原长沙第九中学和第二十二中学合并成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 合并后学校分为两个校区, 书院路校区原为初中部, 现秉承“和谐、开放、高质、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学校正朝着“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的目标迈进。

天心区第一中学书院校区改扩建工程是指重新对原天心一中书院校区进行全面整体的规划设计, 设计要求在适当保留旧址有价值建筑的基础上, 分步新建学生宿舍、食堂、校门、道路、科技馆、体育馆、综合办公楼、教学楼、报告厅、图书室等建筑, 把其打造成现代化、园林式的湖南省特色高级中学。项目位于书院路校区内, 基地北临南湖路, 西接书院路, 东临沙湖街 (沙湖街远期将拓展为城市干道黄土岭路) , 基地除了东南角低于周边用地外, 四周均高出周边环境10~20m不等。校园场地基本平整, 用地红线比较曲折, 基地现状已布满建筑, 需将部分建筑拆除, 以提供建设用地。

2 项目解读

近年来, 学校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 已成为长沙市示范性高级中学, 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等。

然而,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目前校区教学环境不尽人意, 整个园区缺乏空间秩序, 建筑杂乱无章, 功能不全, 与我们心目中的“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相去甚远。

因此我们想重新梳理基地秩序, 营造良好的空间品质, 建设一个人文、生态、绿色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答:

(1) 如何在紧张的用地范围内, 合理建设示范性中学应具备的教学功能。

(2) 如何通过新建部分整合基地, 营造一个相互联系、错落有致的空间秩序。

(3) 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如何提高校园内部的空间品质。

3 设计理念

3.1 合理重建, 重组空间秩序

设计拟拆除部分建筑, 新建教学楼、办公楼等, 新校园形成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四个独立的校园空间, 并通过连廊相互联系, 形成统一的整体。

空间秩序迎合中国传统礼学流线, 由南向北形成“序-起-承-抑-转-扬-收”的空间序列, 主从有序, 和谐统一, 强调出空间轴线与建筑的秩序感。

平面功能分区:

原北教学楼保留, 并按现行建筑规范进行必要的加固改造, 向北依次新建教学楼、科学楼, 建筑围合形成主教学区。

原南教学楼、办公楼拆除后, 原址建设行政办公楼, 满足办公会议等要求。

生活区位于校园北侧, 设计中对原食堂进行立面及功能改造, 新增教工宿舍功能。用地北侧新建学生宿舍, 附设学生食堂, 完善生活区功能配套。

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东侧, 在保留现有体育场的同时, 结合现状地形新建体育馆。体育馆架空处理, 下部形成车行及人行广场, 结合校园东侧出入口, 形成校区新的形象标志。

交通流线: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基地现存交通流线混乱、停车位不足、机动车出入口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次设计力求得到全部解决, 并实现学校人车分流的目标。

西侧入口为校园人行主入口, 步行到达校园前广场, 由此方便地抵达各教学空间;教学及办公楼通过景观连廊联接, 加强了各建筑之间的联系。学校正常教学活动风雨无阻。

应校方要求, 临书院路增设临时车行道路, 沿基地南侧逐步抬高到达办公区, 并与校园内原有道路相接。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书院路相接, 东西车行入口相连通, 形成主要车行流线, 减少对北侧教学区、生活区的干扰。

东侧入口处设置对外临时停车场, 满足来访车辆停靠需求。办公楼设置架空停车空间及人防地下车库, 就近解决教师办公停车需求。

基地消防通道入口位于东侧, 与校园内道路相连, 形成环形消防流线。教学区连廊局部架空 (4m净高) , 消防车道由此延伸至各庭院空间, 并设置回车场, 满足消防需求。

竖向设计:

用地现状地势较平整, 标高基本为64m左右。设计时我们对基地竖向做了调整, 将运动场与宿舍原有场地竖向标高降到58.8m, 教学区场地标高降到60.3m, 办公楼南侧场地标高降到54.3m。保证场地改造具有可实施性的同时, 较大的缓和了用地和周边场地的竖向关系, 缓和了衔接校园与城市道路的消防车道的坡度, 有利于车辆通行。

学校主入口大台阶顶部取消四组踏步, 入口广场降低至50.8m标高, 降低约9m, 形成入口广场。

新建办公楼首层标高降低至54.3m, 与新增道路顺利衔接, 同时对南侧坡地进行改造, 调整后得到较大院落空间, 错落有致, 提高了校园用地的利用率。

3.2 自然人文、和谐共生

“交流”是教育重要的承载形式。中学阶段, 老师和同学是影响中学生的重要因素, 应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 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活动、休息场所。

本案在规划中注重空间组织的开放性, 着意营造各具特色的场所空间, 力求促进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

主入口广场:

由西侧入口拾级而上, 结合校史展厅、架空入口, 形成校园主形象空间。

设计通过竖向调整, 对原有步道序列做了必要的拓宽, 得到较大的入口前广场, 充分利用七米高差, 临校园一侧设计为半开放的架空空间, 正对台阶设置大型文化浮雕, 半开放空间考虑做为校史展厅, 前广场通过趣味性的垂直交通上至顶部观景平台, 由此进入校园内部。

广场南侧设计为图书馆以及学术报告厅, 增强了此区域的文化性, 鲜明的建筑形象必定成为校园的展示标志。

设计对原有步道序列做了必要的拓宽, 新增文化展示墙, 教育雕塑等, 力求从细节上提升广场的文化形象。丰富的校史展览、生动的浮雕装饰、优美的名人诗词……共同演绎动人的迎宾序曲。

教学区:

建筑围合形成两个封闭的庭院。为适应长沙气候条件, 我们对空间做了适当的调整。改造建筑拆除部分墙体, 形成底层部分架空;两个庭院设置局部下沉空间, 结合北教学楼架空层, 形成连续的风道。夏季时, 凉爽的夏季风轻易的抵达院落空间, 带走校园多余的热量;冬季时, 下沉的庭院空间抵挡了西北风对校园的侵蚀, 还学生一个温暖的嬉戏场所。

下沉庭院可通过多个趣味性的楼梯到达, 空间边缘由台地逐级抬升而成, 结合地形附设学生活动用房, 这里将是学生课余游戏、交流的理想场所。

东侧入口区:

体育馆结合入口大门形成东侧入口形象区域, 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 体育馆下部形成宽敞的架空空间, 正对入口挡土墙部位设置文化浮雕, 通过阳光的引入解决了此区域光线不足的问题, 结合车道, 架空空间设计大面积绿化广场, 丰富了此区域的空间功能。入口校门设计手法与体育馆统一, 形成统一的对外展示形象。

办公区:

办公楼因地制宜成Z形设计, 宽敞的铺地直达建筑内部, 大厅设计局部挑空, 由旋转楼梯连接上层, 东侧向南延伸为会议厅, 建筑围合形成院落, 这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区域之一。

会议厅半埋入地下, 屋顶设计空中花园, 通过连廊与办公楼相连, 这里将成为办公区理想的观景平台, 大大丰富了区域的空间层次。

3.3 绿色建筑、绿色校园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设计中我们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

(1) 部分建筑底层架空, 形成连续的穿堂风。

(2) 校园环境尽可能多的设计为绿化场地以及透水铺装, 及时涵养土地, 减少校园径流。

(3) 建筑屋顶设计通风夹层, 利用自然风压作用形成通风, 减少外部热环境对顶层教学的影响, 局部建筑设计为屋顶绿化, 增加了校园绿化之余又改善校园视环境。

除此之外, 本项目对拆除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资源利用等均有一定的考虑, 是一组真正意义上生态环保的绿色建筑 (见图5) 。

3.4 典雅造型, 新旧结合

秉着实用、协调的原则, 新建建筑立面采用红色面砖加玻璃方窗, 与原有建筑相协调, 合理改造原有建筑立面, 注重校园整体的和谐统一。

连廊部位局部突出、结合造型塔, 典雅而又灵活生动, 彰显现代校园青春活力。

3.5 分期建设

在不影响学校基本教学的原则下, 设计时我们考虑了校园的分期建设, 利用假期做为建设的窗口时间。共分四期:

一期:拆除原有教工宿舍、食堂、体育馆, 新建学生宿舍、体育场、科学楼、西大门。

二期:拆除原有南教学楼、原有科学楼、原有办公楼, 新建北教学楼、新办公楼以及地下车库。同时对三期体育馆地块进行场地平整。

三期:拆除原有北教学楼, 新建南教学楼、教学区入口门厅、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 改造入口台阶。

四期:待黄土岭道路形成后, 对东向入口进行改造。

建设完成后, 整个校园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

4 结语

丰富的空间层次, 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是现代校园的构成要素。通过设计, 在达标学校要求的同时, 我们力求营造一个符合素质教育需求, 充满活力、绿色生态、科学人文的现代学府。令其成为一座散发青春活力, 更具长久生命力的名校典范。

摘要:天心一中是长沙市天心区目前唯一的市示范性高中。2013年10月, 天心区政府决定将天心一中改扩建工程纳入区重点工程, 投资3.9亿元, 创建“现代化、园林式省级特色高中”。承接本项目设计后, 前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目前校区教学环境不尽人意, 整个园区缺乏空间秩序, 建筑杂乱无章, 功能不全, 与我们心目中的“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相去甚远。因此我们想重新梳理基地秩序, 营造良好的空间品质, 建设一个人文、生态、绿色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关键词:人文,生态,绿色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JGJ/T229-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韩丽冰.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上一篇:文件与文件夹下一篇:环保知识竞赛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