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4-09-06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通用4篇)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篇1

高一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历史组

校对人:高二历史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C.君权至上的后果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3.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的做法是()

A.设置内阁 B.设三省相互制约 C.设军机处跪受笔录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C.察举制有利有弊,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还起着重要作用 D.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北宋中央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7.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 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8.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 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 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9.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 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10.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 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1.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12.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 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14.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容易导致政治**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15.“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16.雅典为公民发放工资与津贴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艺术欣赏水平B.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 C.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D.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

17.《十二铜表法》:“以后凡公民大会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 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20.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 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21.“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22.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 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23.“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2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资格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6.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的任何法律”。该规定的实质是()A.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B.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C.限制南部 11 个蓄奴州的立法权 D.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27.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28.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29.参加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3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31.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3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

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33.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

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34.《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

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35.恩格斯在论述《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该宪法规定 A.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B.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议会掌握王位继承决定权 D.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 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罪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

在中央,秦汉的延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及罗马法的影响?(7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3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9分)

高一文科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BCAAD

6-10BAAAD

11-15DBADB 16-20CDBAC 21-25BCDCD 26-30BCCDC 31-35DADA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5分)

(1)(8分)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答任意4点满分)

(2)(7分)核心内容:以自然法为指导,维护私有财产,调解经济、人事纠纷。(3分)影响:调解了矛盾,巩固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的源头。(4分)37(15分).

(1)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3分)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分)

(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3分)

特征:代议制民主(2分)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篇2

一、选择题(本题共33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3.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张体现了()

A.法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民本思想

4.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6.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7.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8.《礼记》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9.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10.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11.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1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13.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1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16.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17.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18.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19.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下列思想与其相吻合的是()A.“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智)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20.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21.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A.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 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 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

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2.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A.坚守个人主义 B.崇尚精神追求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23.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旨在

A.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C.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4.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25.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次“变革”()

A.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6.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积极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和伦理道德,甚至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地注释基督教经典。这反映了人文主义者()A.弘扬基督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进取精神 C.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

D.以基督教教义作为指导思想

27.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28.“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D.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29.15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30.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3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3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3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第II卷(非选择题)

3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21cnjy.com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8分)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2分)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4分)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DCD

AADCC 11——20 ACDBB

BADAA 21——30

CBBAA

CCDCD 31——33 DDB

二、简答题答案

34.(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等(6分)

35.(1)成就: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等哲学思想。(2分,或答“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原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人文主义的推动,政策的鼓励(4分)。

(2)因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分)。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分),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推动作用(2分);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生机;(2分)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分)。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篇3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个,每个2分,共60分)1.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经纬网局部图,EFG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2-3题。

2.此时,北京时间为()A.2时 B.12时 C.18时 D.20时

3.此日后一个月内,荆州()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②处在一年中炎热多雨季节 ③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④处在一年中较冷少雨季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据此完成下题。

4.在图所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东北 该地与北京昼长相当

B.东南

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小于47.5°

C.东北 此季节索马里半岛东面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D.东南 阿图什天门的影子变化角度小于180° 5.洪灾和房屋建筑有很大关系。浙江某山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拟新建带太阳能屋顶的房子。读该地地形剖面图(如下图),判断房子最适宜建设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

6.①~ ④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及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低纬,湿润 9.图示最有可能是以下日期中的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1.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气压值①>②

C.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乙地为海洋 D.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城市

13.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14-15题。

14.关于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 大陆西岸 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 大陆西岸

15.甲、乙、丙、丁四地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是 A.甲、乙地 B.乙、丙地 C.丙、丁地 D.甲、丁地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6-18题。

1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河道淤积 B.降水变率增大 C.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D.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1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地下径流增加 ④坡面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D.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回答19-20题。

19.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

A.3月 B.4月 C.10月 D.11月 20.该水库可能位于()

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右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示箭头代表风向,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海域可能是()

A.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B.南半球中高纬海域 C.北半球中低纬海域 D.南半球中低纬海域 22.甲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A.甲 B.乙 C.丙 D.丁

24.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所起作用最大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带

26.该山地降水最多的海拔大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4000米 D.5000米

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城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27-28题。

27.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 A.林地土壤蒸散大,草地蒸散小 B.冬季植被蒸散大,夏季植被蒸散小 C.夜间蒸散较大,白天蒸散较小 D.植被生长期蒸散大,休眠期蒸散小

28.该流域内8月份草地土壤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阴雨天气多 B.海拔比较高 C.纬度比较低 D.径流量较大

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①处的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 B.山地荒漠草原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30.下列关于高山雪线下界在北坡与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北坡高于南坡;南坡降水少、坡度陡 B.北坡高于南坡;南坡降水多、坡度缓 C.南坡高于北坡;北坡气温低、降水多 D.南坡高于北坡;北坡气温高、降水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四道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I所示。

材料二 图II是图I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7分)

(3)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2分)

32.图示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1分)

A.55hPa B.50hPa C.45hPa D.40hPa

(2)图示时间为北半球__________(季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示P地风力大于O地风力,试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4)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6分)33.读“自然界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______________。(1分)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岩。(3分)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2分)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1)从地理角度说明“来桌山避暑吧”的理论依据。(2分)(2)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3分)

(3)从大气环流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4分)

(4)导致桌山顶部荒芜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1分)

2017-2018届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ABDBA 6-10.CDADA 11-15.DABAD 16-20.DBAAC 21-25.CCBBC 26-30.BDADB 二.综合题(40分)31.(11分)(1)哥本哈根 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2分)(2)相同:全年高温,气温年变化较小,(1分)不同: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湿季明显;(1分)乙地全年多雨(1分),降水量大(1分)

差异大的原因:乙地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受暖流影响;(1分)甲地位于背风坡(1分)(3)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1分)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1分);导致生态系统失调(1分)(三点任答二点得2分)

39.(11分)(1)B(1分)(2)冬季(1分)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1分)(2)①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②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1分)

(3)Q地(1分)①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1分);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1分);②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1分),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1分),使日温差变小。④P地位于海洋,增温降温速度慢(1分),日温差较小【可替换:Q地位于陆地,增温降温速度快,日温差大。】

40.(8分)(1)不能(1分)(2)海陆间 岩浆 沉积(3分)(3)不适合(1分)断层处岩层不稳定,易发地质灾害(1分)(4)亚热带季风(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41.(10分)(1)桌山位于南半球,我国夏季时南半球正值冬季(1分);桌山冬季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凉,(1分)适合避暑。

(2)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1分),故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1分);桌山海拔较高,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1分);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1分)(3)桌山处于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1分);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沿陡峭的桌山爬升(1分);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在山顶冷却凝结,(1分)形成浓密的云团。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篇4

1.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它到温州市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早上8:00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历时8小时20分钟到达钓鱼岛,航行了48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8时20分是指时刻 B.8:00是指时间间隔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356km,路程为480km D.由于海监船比较大,所以不可能将它看成质点 2.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是由牛顿首先建立的

C.伽利略做了上百次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是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创造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3.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

2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则()A.汽车刹车后8s内滑行的距离为80m B.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为67.5m C.汽车刹车后3s末的速度为0 D.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为2s 4.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弹力成正比,与弹簧的形变量成反比 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反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不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5.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B.“鸡蛋碰石头”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D.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

6.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8N,若三个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8N;0 B.18N;2N C.10N;0 D.14N;0N 7.某物体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1)秒到达斜面中点,从斜面中点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是()

A.1秒 B.(﹣1)秒 C.(+1)秒

D.

8.已知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大小为12N.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那么当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大小应为()

第1页(共13页)

A.6N B.12N C.12N D.6N 9.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与第5 s内的运动方向不相同 B.前4s内的位移为12m C.BC段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D.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BC>aOA>aAB

10.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大小变为10m/s,(取g=10N/kg)则这段时间可能为()A.4s B.3s C.2s D.1s 11.如图,把重为1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左端与固定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N,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A.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上 B.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下 C.不可以为11N,方向沿斜面向上 D.不可以为零

12.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静止

B.BC段发生的位移为8m,CD段发生的位移为12m C.BC段运动方向与CD段运动方向相同均为正方向 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13.(9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相邻的两个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小车运动的2加速度为 m/s,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m/s.

第2页(共13页)

14.(6分)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请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

A.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

B.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C.在白纸上按同一比例做出力F1,F2和F的图示,比较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并找出它们的关系,用虚线把这三个力的箭头端连接得到启示.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E.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 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15.(8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前3s内发生的位移为6m,前6s内发生的位移21m,试分别求出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16.(9分)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则(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N/kg)17.(10分)A、B两辆汽车在水平的高速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B在前A在后,汽车B

2以6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汽车A以a=8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此时两辆汽车位置相距24m,且此时A的速度为2m/s.求:(1)从此之后再经历多长时间A追上B.(2)A追上B时A的速度是多大? 18.(10分)如图所示,长方形斜面倾角为37°,其中AD=0.8m,AB=0.6m,一重力为25N的木块原先在斜面体上部,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沿斜面所在平面内加上一个力F使木块沿斜面的对角线AC方向匀速下滑,已知sin37°=0.6

cos37°=0.8,则:(1)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2)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3)试求F的大小和方向.

第3页(共13页)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错选不得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共48分.)1.(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它到温州市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早上8:00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历时8小时20分钟到达钓鱼岛,航行了48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8时20分是指时刻 B.8:00是指时间间隔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356km,路程为480km D.由于海监船比较大,所以不可能将它看成质点 【考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分析】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把近似地把该物体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物体,称为质点. 【解答】解:A、历时8时20分,用了一段时间,为时间间隔,故A错误; B、8:00出发,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B错误;

C、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356km;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为480km,故C正确; D、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位置时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位移与路程、时间间隔与时刻、质点的概念,要掌握了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2.(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是由牛顿首先建立的

C.伽利略做了上百次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是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创造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本题根据物理学史及科学家贡献进行分析答题,要知道相关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 【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故A正确.

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是由伽利略首先建立的,故B错误.

C、16世纪末,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C错误.

D、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故D错误.

第4页(共13页)

故选:A 【点评】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属于物理常识,要加强记忆.

3.(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前方

2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则()A.汽车刹车后8s内滑行的距离为80m B.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为67.5m C.汽车刹车后3s末的速度为0 D.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为2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由初速度、加速度求出汽车刹车到停下的时间; 运用逆向思维: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求出在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由速度公式即可求出3s末的速度;

由位移公式求出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2【解答】解: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有:a=﹣5m/s A、设刹车的时间为t0,则有:t0=

=

s=6s

=30×

(m)

2则汽车刹车8s后的位移与6s末的位移相同,有:x=v0t+=90m.故A错误;

B、汽车减速为0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由x2=v0t1+at1,代入t1=3s解得:x1=22.5m 即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为22.5m.故B错误;

C、刹车的时间为6s,所以汽车刹车后3s末的速度为:v=v0+at2=30+(﹣5)×3=15m/s.故C错误;

D、由x2=v0t3+at3得:50=30t3+

22解得:t3=2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汽车刹车问题,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关键,不能死套公式.有时还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4.(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弹力成正比,与弹簧的形变量成反比 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反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不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重力;重心 【分析】(1)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

第5页(共13页)

(2)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

(3)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滑动摩擦力无关;

(4)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的,当超过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就开始相对运动了,此后就是滑动摩擦力了.

【解答】解: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故A错误;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与弹簧的弹力无关,与弹簧的形变量也无关,故B错误; C.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滑动摩擦力无关,故C错误;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的,当超过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就开始相对运动了,此后就是滑动摩擦力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心、弹簧弹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5.(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B.“鸡蛋碰石头”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D.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

【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有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无法产生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正确;

B、“鸡蛋碰石头”,鸡蛋与石头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与物体的种类、质量、硬度等无关,故B错误;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故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相反、不共线,故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关键是明确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还要明确摩擦力可以是运动的动力或阻力,也可以不做功,基础题目.

6.(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8N,若三个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8N;0 B.18N;2N C.10N;0 D.14N;0N 【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分析】当这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如果三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夹角可以变化,当两个较小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此时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 【解答】解:当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即F=4N+6N+8N=18N. 若先把4N与6N的力合成,则合力的范围是大于等于2N,小于等于10N,8N在这一个范围内,所以它们合力的最小值为0.故A正确,BCD错误

第6页(共13页)

故选:A 【点评】当多个力合成时,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最大;求最小合力时,先考虑合力为零的情况.

7.(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某物体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1)秒到达斜面中点,从斜面中点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是()

A.1秒 B.(﹣1)秒 C.(+1)秒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来计算.

【解答】解:设从斜面中点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是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所以:,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基本规律要牢固掌握,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已知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大小为12N.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那么当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大小应为()A.6N B.12N C.12N D.6N 【考点】力的合成

【分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题意,本题已知合力先出二个分力,变化角度再求合力.

【解答】解:由题意,设两个相等的共点力大小为F,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如图:

由等边三解形的知识可知F=12N,当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由勾股定理得合力大小为12 N,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第7页(共13页)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图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容易解决,会用合力的大小公式也可以解决,可灵活处理.

9.(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与第5 s内的运动方向不相同 B.前4s内的位移为12m C.BC段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D.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BC>aOA>aA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速度的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斜率的大小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由斜率的正负确定加速度的方向.

【解答】解:A、由图知,第2s内与第5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均沿正方向,说明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可得,前4s内的位移为 x=×4m=12m,故B正确.

C、BC段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C正确.

D、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可知,aBC>aOA>aAB.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知道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0.(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大小变为10m/s,(取g=10N/kg)则这段时间可能为()A.4s B.3s C.2s D.1s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v=v0﹣gt列式求解,注意末速度有两种可能的方向.

【解答】解: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末速度大小为10m/s,规定向上为正方向,故:

v0=20m/s,v=±10m/s; 根据v=v0﹣gt,有: t=

当v=10m/s时,t=1s;

第8页(共13页)

当v=﹣10m/s时,t=3s; 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全程列式,也可以分段列式,注意末速度的方向不确定,要分情况讨论,基础题目.

11.(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把重为1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左端与固定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N,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A.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上 B.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下 C.不可以为11N,方向沿斜面向上 D.不可以为零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为平行斜面的下滑分力和垂直斜面的垂直分力,当最大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和平行斜面向上时,分别求解出对应的弹簧弹力,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范围.

【解答】解: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平行斜面的下滑分力为mgsin30°=5N,垂直斜面的垂直分力为mgcos30°=5N;

当最大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N,弹簧弹力为拉力,等于11N;

当最大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N,弹簧弹力为推力,等于1N;

故弹簧弹力可以是不大于1N推力或者不大于11N的拉力,也可以没有弹力;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物体即将上滑和即将下滑的两种临界情况的弹簧弹力,不难.

12.(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静止

B.BC段发生的位移为8m,CD段发生的位移为12m C.BC段运动方向与CD段运动方向相同均为正方向 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第9页(共13页)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运动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t轴的图线表示静止.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

【解答】解:A、AB段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 B、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BC段发生的位移为:12m﹣4m=8m,CD段发生的位移为:0﹣12m=﹣12m,故B错误.

C、BC段斜率为正值,速度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CD段斜率为负值,速度为负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 D、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大,由图得知: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考查基本的识图能力,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13.(9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相邻的两个打点的时

2间间隔为 0.02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12.6 m/s,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2.64 m/s.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由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

2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小车通过点2时的速度大小,由△x=aT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0.10s.

2由题目中数据可得:△S=aT为常数,其中△S=12.6cm,T=0.1s,所以解得a=

=12.6m/s.

2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2.64m/s,故答案为:0.02; 12.6; 2.64.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属于简单基础题目,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验中的简单应用,注意实际打点与计数点的区别.

14.(6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10页(共13页)

(1)请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 DBACE

A.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

B.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C.在白纸上按同一比例做出力F1,F2和F的图示,比较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并找出它们的关系,用虚线把这三个力的箭头端连接得到启示.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E.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D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 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1)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一般都是先安装设备,然后进行实验、测量,最近整理仪器,进行数据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2)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 【解答】解:(1)进行实验时在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基础上,要先进行实验设备的安装,即先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点,然后进行实验和有关数据的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仪器的整理,故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BACE;

(2)探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DBACE;(2)D. 【点评】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要在实际实验操作去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对实验有深刻的理解.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7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5.(8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前3s内发生的位移为6m,前6s内发生的位移21m,试分别求出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位移公式式,联立列式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位移公式有:前3s内发生的位移为::s1=前6s内发生的位移为::联立解得:a=1m/s,v0=0.5m/s

2答:物体的初速度为0.5m/s,加速度为1m/s

第11页(共13页)

2,分别列出前3s内发生的位移和前6s内的位移的公

=6m =21 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用△x=aT求解,2

求出加速度.

16.(9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则

(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N/kg)【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1)(2)先求出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然后将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看物体是否能够被拉动;

(3)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即可求出滑动摩擦力. 【解答】解: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g=0.5×3×10=15N(1)当拉力F=5N时,F<Fmax,物体静止,f1=F=5N(2)当拉力F=15N时,F=Fmax,物体滑动,f2=15N(3)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所以:f=15N. 答:(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5N;(2)当拉力大小变为1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15N;

(3)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15N. 【点评】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若发生了,则为滑动摩擦力,否则为静摩擦力.

17.(10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A、B两辆汽车在水平的高速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B在前A在后,汽车B以6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汽车A以a=8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此时两辆汽车位置相距24m,且此时A的速度为2m/s.求:(1)从此之后再经历多长时间A追上B.(2)A追上B时A的速度是多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A追上B时,A的位移比B多24米,分别写出它们的位移公式,联立即可求出时间;

(2)由速度公式即可求出A的速度. 【解答】解:(1)A追上B时,A的位移比B多24米,则:vAt+at=vBt+24m,代入数据解得:t=3s(2)A追上B时A的速度为: vA=v0+at=2+8×3=26m/s 答:(1)从此之后再经历3s时间A追上B.(2)A追上B时A的速度是26m/s 【点评】本题属于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是灵活掌握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答.

第12页(共13页)

18.(10分)(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长方形斜面倾角为37°,其中AD=0.8m,AB=0.6m,一重力为25N的木块原先在斜面体上部,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沿斜面所在平面内加上一个力F使木块沿斜面的对角线AC方向匀速下滑,已知sin37°=0.6

cos37°=0.8,则:

(1)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2)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多大?(3)试求F的大小和方向.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两个分力.将力分为斜面平面和垂直于斜面平面两个平面进行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和数学知识求解平行于斜面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对木块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 FN=Gcos37°=25×0.8=20N,(2)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μGcos37°=0.6×20=12N,(3)设施力大小为F,方向与CA成θ角.当F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1的合力沿AC方向,且恰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时,物体才沿AC匀速下滑.G1=Gsin37°=15N,根据平衡条件得:

G1cosβ+Fcosθ=f…① G1 sinβ=Fsinθ…②

式中β=37°.因G1cosβ=12N=f.

则Fcosθ=0,θ=90°.即F为垂直于AC方向. 由②得:F=G1sinβ=9N. 答:(1)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20N;

(2)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2N;(3)F的大小为9N,F垂直于AC方向.

【点评】本题中物体受力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是分布立体空间,将所有的力分为两个平面进行研究,在任何一平面内物体的合力都为零.

上一篇:2018建队日校长讲话下一篇:党风廉政工作总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