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2024-07-31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精选11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1

单位:北关学校 姓名:陈晶晶 邮编:471800 电话: ***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来实现数学素养教育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何是数学素养才能更进一步知道如何去在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其次数学核心素养对如今课堂教学有的改变以及影响。最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课改 数学素养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严谨认真 刻苦认真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认同,我们各个学校同样一直在倡导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那何是素质教育呢?它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既然了解并知道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如何在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课堂主人来说,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深入来说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有意思的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学习的位置问题,我可以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其次请说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升与毫升,这章是及其贴近生活的,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基础的认识,以及比较表象的比较。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二、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原来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何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小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怎样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的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数学意识很重要,数学意识其实是指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学头脑”。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须初步培养,刚开始要求能够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简单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简单归类,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慢慢到学会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并做出猜想,解释结论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以下意识: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的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面对一些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利用已知的知识推断出与其有因果关系的新的知识的思维习惯,它是数学的严密逻辑性的反映。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答案抄错的,结果算错的,题抄错的,看错的,加减乘除符号看错的„„,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或许可能说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可能会犯粗心的小毛病,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缺乏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2

1 教学内容“博观而约取”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因此,要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重组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材内容。同时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景多回,一题多解,把相关的知识点挖掘透彻,让学生学懂学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学习材料与情景在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极致作用。对教师来说,怎才能找到经典的教学素材呢?

一是从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年代教材的横向比较中选择。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各有优点。其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的。要从比较中思考教材编排意图,思考教材的优点与缺点,作出正确的选择、加工、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素材。

二是从专业的教学书籍、出版物中选择。各种专业的书籍,对教学问题的探讨往往比较深入透彻,教师可“博观”而后结合教学实际“约取”。

三是从名师名家的经典课例中借鉴选择。一些经典课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数字编码》黑龙江的王老师以搜索“王立平”为载体,找出了500多条相关信息,哪一条是描述我的呢?进而要确定地区、性别、年龄、身份(职业),让学生感受编码的一一对应原则,唯一性原则,了解编码的基本内容、价值,学会编码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比各种版本教材上大多从学生学号上体会编码的原则、内容、方法,更加“深入”而“生动”,可以达到简约教学又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的目的。

四是要思考教学内容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要求是什么?(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关键点是什么?依据目标选取经典教材。

五是要从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思考“三点”,即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关键点。要从单元、全册、小学阶段、小学到中学等数学知识体系的纵向思考,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确立目标,确立教学的关键点、生长点、延伸点,选择教学素材。

2 教学目标“准确而简明”

教学目标准确而简明就是说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要指向学生的智力发展最近区,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学生“最近发展区”有两个发展水平的存在,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或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我们往往发现数学课上老师要进行一大段的复习再现,其实都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准确”的表现。我们也看见很多教案中对三维目标的描述面面俱到,详细但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丰富但不简约,众多而不“准确”。只有深入研究了教材,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困惑,才会得出“准确而简明”的教学目标,把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活动“准确”地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 教学方法“多样而简朴”

教学方法应朴素、灵活。朴素能使学生明白的参与学习,灵活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并选择适合方法。简约教学提倡教学的多途径,关注认知的差异性,追求以多样化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采取情景性呈现、生活激趣、活动参与、自主合作、差错资源化等“多样而简朴”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性呈现。生动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情境中的研究,更具现实感,也更易于儿童接受,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2)生活激趣。即以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人物、故事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使用本策略给数学知识富于趣味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引发学生学习愿望。

3)活动参与。即教师将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数学活动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和理解数学的价值,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见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4)自主合作。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习方法的针对性。

5)差错资源化。即教师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的错误回答。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阶段的必然性。敢于包容,暂不予评论,给学生营造敢于犯错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自由的思维空间,真正地让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思维。不要让教师的结论为学生的思维划上句号。人们的认识是有阶段性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促进和调整,教学活动中,为了发展人的思维就要关注思维发展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展示其思维的全过程,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不断攀升,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4 教学过程“深入而浅出”

简约教学强调过程的简化,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而且活动环节注意层次性,每个环节活动的深入、充实,不流于形式。我认为要在“深入”的基础上“约取”,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必须强调四个“深入”才能让简约教学走向深邃。

1)深入课程目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能力。教师只有深入理解了小学数学“四基四能”的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才会摒弃多种形式的追求,转向对学生“四基四能”的培养,返璞归真,以简单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2)深入学科本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深入研究本课时在单元、年级、小学、学生终身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从全局上把握选择素材,了解本课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学科本质上把握“知识生长点、知识延伸点、能力训练点、教学关键点”,把握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关键点是什么?遵循儿童心理和教学规律上指向智力最近发展区,选择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才会摒弃冗繁,走向简约,才能在简约中体现深邃。

3)深入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对本班学情把握准确,要在简单的环节、活动中深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思维的暴露过程”“方法的提炼过程”“概念的建构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能力的训练过程”。

4)深入学生心灵。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数学就简单”“数学好玩”“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体会成功的乐趣,体会我思考就会有收获,体会我能行,交给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滋润心灵,简约教学才能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焕发生命的张力,才能走向深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5 教学手段“实用而简便”

简约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关注教学手段的选择。在对媒体手段的使用方面,在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时,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生活素材的选择。要遵循四个“不能代替”的原则,即“不能用PPT展示代替教师板书”“不能以动画情景代替生活情景”“不能投影代替学生操作、讨论、表达等活动”“不能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想象”。同时强调使用中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师生操作”“有利于过程优化”“有利于资源拓展”。从中可以看出媒体的使用要求针对性,并应简单实用。避免有的课上老师过度使用造成视听疲劳,过多的模拟演示抑制学生想象力,以及过多的设备使用造成教学准备的繁琐与复杂,为教学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6 教学评价“真诚而简练”

简约教学提倡语言简练启智,有趣味性,数学语言的简练正是一种追求深刻、朴实、精练的语言倾向。在简约教学中,我们用尽可能少的话语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丰富的内涵。简练的表达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思维的提炼和逻辑性的提升。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到评价造成的学生自我认同,以积极评价为主,要真诚而简练,即使对一些问题与错误也应真诚的给予积极评价,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简明、真诚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紧紧围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去组织实施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才能“博观而约取”,去确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准确而简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才能“多样而简朴”,设计的教学过程才能“深入而浅出”,采取的教学手段“实用而简便”,运用的教学评价“真诚而简练”。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3

“里程碑上的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五节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第三课时。前继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鸡兔同笼”“增收节支”。一线教师在教学时普遍存在的困惑,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已经讲了两个课时,这节课主要讲什么?2.里程碑上的数和方程的应用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里程碑上的数”作为课题名称?3.这节课难点和重点如何定位?

教材以里程碑上的数为情境引出数位的表达,怎么理解里程碑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明白教材的意图会直接舍弃这个素材。这节课的重点是数位的代数表达及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数位上的数,落脚点自然在方程组的应用上,那么难点在哪?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难点主要有三点:1.对“里程碑”的理解(学生缺乏生活体验)。2.数的代数表示。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数位、数值、数字,七年级学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如何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一个数,是学生的易错点,也是难点。这节课“里程碑上的数”正好提供了让学生巩固、纠错、应用这一知识的时机,也达到让学生能力螺旋上升的目的。3.审题。解方程组应用题关键步骤是审清题意,这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载体,现在学生普遍对文字长、情景不熟悉的应用题有畏惧心理,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是静态的,而课堂是灵动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让学生学会思维、提升能力、养成习惯、掌握方法为出发点,才能让一节课充满数学的味道、灵动的画面。为了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妨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渗透整体性学习策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整体性学习策略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包含对知识的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等环节,教师在深入理解这一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并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为出发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学习路径。

1.通过分析课题,建构学习框架

问:这节课的标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里程碑上的数”中,什么词比较陌生?

答:“里程碑”。

问:里程碑上的数涉及到数的表示,这些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有什么关系呢?

(引发学生思考,建立知识链接)

教师沿着“概念的认知——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应用”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关键是教师应关注并承接住学生的思维点,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路径是“认识——表示——应用——总结”,重点在应用。

2.通过认识“里程碑”,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引导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里程碑的认识(可借助工具查询),并用课件展示结果:

里程碑: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碑。俗话称作“公里桩”,是标志公路及城市郊区道路里程的碑石,每一公里设一块,用以计算里程和标志地点位置。里程碑的颜色,国道为白底红字,省道为白底蓝字,县道为白底黑字,常设置在道路的右侧。

通过这个过程,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3.巧设情境,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推理、建模的能力

前文指出:用数的代数式表示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并不是新知识,如何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认识不足并通过纠错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设计:

师:同学们都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能告诉我你们的年龄吗(课堂调查学生的年龄大多是14岁)?老师的年龄正好是41岁,14和41都是两位数,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数放在一起会怎样呢?

以师生的年龄为切入点,精心设计两张表格(如表1和表2)课前发给学生,并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同学在自己的表格上填好,然后分组发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老师一起完成贴在黑板上的表格。

小学的运算对象是数,可以找到相应的实物背景,而初中运算对象是字母,学生按照运算规则、运算律运算后,往往并不知道这个过程的含义,不思考运算结果是否合理,结果是对还是错,也无法确定。所以教学中应从小学的学习经验出发,加强对代数式含义的理解。例如借助数字运算理解代数运算的含义,借助几何图形的操作理解代数运算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这节课,学生用数字表达数位时一般不会出错,一旦出现字母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上图中的错误,原因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经验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并没有养成思考推理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契机,老师课前应充分预估到这种情况,给学生犯错的机会,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探讨,让学生们能深入理解并建立知识模型,为后续应用打好基础。

这两张表格的设计体现了从数到字母,从一个字母到多个字母,从两位数到三位数再到四位数的表示,这其中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可能,也全部容纳了下一环节中要用到的各种数位的表达。学生完成表格过程需要经历辨别、推理、纠错、建构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建立正确的数位表达模型的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通过例题的变式,培养阅读理解、运算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把教材中的引例作为问题1,把教材中的例1进行变式作为问题2,引导学生探究。

即:问题1里程碑中的数;问题2年龄中的数(教材上例题改编)

问题2紧扣年龄问题,以轻松的父子对话形式呈现出来,亲切自然,与问题1相呼应,充分体现了类比思想,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为什么要对教材中的例2进行变式处理呢?原教材例题在审题上有个难点“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这句话表述很拗口且不容易理解清楚。其次,由于是例题,解方程的运算过程很容易被学生忽略,而恰恰在运算过程中才能暴露学生运算能力的不足,且用对话的形式能很好地解决原题中叙述拗口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认真读题兴趣;另外对题中的相关数据适当改变,68改成61;2178改成2871,粗心的学生没有仔细审题,便会得出和原例题一样的结果,这个纠错的过程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提醒督促其养成仔细审、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5.课堂结束语,开阔学生视野,渗透情感教育

在这节课进入尾声时,对里程碑的寓意进行升华,首尾呼应,提升立意和品位,实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里程碑”通常用来比喻历史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理想与成功——人生路上的里程碑;

挫折与失败——人生路上的里程碑;

学习路上的里程碑见证了成长的足迹!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日常教学的细节中渗透于无形。教师不着痕迹地精心设计、和善而坚定地引导,并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表达、纠错的机会,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成为素养,终身受益。

本文系“江西省中学数学互联网+教学研修”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责任编辑 程 璐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4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东星资源网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想要获取更多文章,敬请关注东星资源网,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篇一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总之,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篇二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自主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集中在知识的全面覆盖上,而在这种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不断地增加,这些问题也难以得到实时解决。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开始思索自身学习模式的不合理性,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难以加以合理地接受,导致相应的学习进度十分缓慢,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

比如,在学习立方体的表面积时,由于学生在以往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内容,因而对于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虽然学生在相应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自主的思考和研究,实现迅速合理地学习。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学生能够迅速地提高自身的多方面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知识的解题能力和探索能力。对于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解题,共同思考。而这样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成长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

2.改善学生学习认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失去了以往的数学学习活力。教师可以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努力改善学生的实际学习认知,探索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综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需要分别根据数学知识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数学教育。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迎合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不同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和实践性。比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出不同图形的轴对称状况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形成状况,进而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此外,对于不同的数学学习内容,教师也有必要开展特殊的教育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合理的地方,还应当进行迅速调整,以改善最终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篇三

1.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有效对话的实现需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培养其探索与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与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建立起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发表自身意见,让其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里,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与所问问题相差很远,也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尽可能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中学会如何探究和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情感取向,设置适当且有趣味的问题,并引导其积极探索。例如,教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时,可以从创设情境开始,避免枯燥的理论教学。“小朋友们,现在小白兔有一个问题想要大家帮忙,兔妈妈在超市里买了7个苹果,小白兔吃了2个后,还有多少个苹果啊?”这个小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使用不同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剩下5个的结果。通过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2.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设置有效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对话。有效问题的设置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并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课堂讨论问题时以其为中心,实现数学学习目的。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生活实例,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内容,实现课堂多角度、多层面的有效对话。

例如,教师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1)1+1+1(2)3+3+3+4(3)4+4+4,改写之前可以用生活实例进行引导,如4+4+4“小梅笔盒里有4支铅笔,小明和小红各有四支,问:三个人加起来一共有几支笔?”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可以顺利地将(1)(3)改写,对于(2)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些认为可以改写为3×3+4有些认为是3×4+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篇四

依托问题牵引,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5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四有”涵盖了价值观标准、道德标准、专业标准、情感标准等方面,互为关联、形成整体,道出了教育工作的真谛。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数学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反证的自我体验过程。它一旦形成必将超过数学学科知识范畴,并发挥长期、实在的功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我应该做到

一、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到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使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温床。为此我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我们身边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二、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培养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三、改善教师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数学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形成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课题研究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方面能进一步提高。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6

【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不少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围绕音乐教学进行简要分析,简单介绍了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要点,并根据个人经验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能为同行带来帮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 核心素养 问题 途径 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首要要求。学习音乐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自己心灵境界的提升。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到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素质培养。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现今教育中十分受重视的问题,然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少音乐教师还是会忽视这一内容。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教育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包括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发现并学习优秀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好品质、好道德的有为青年,让音乐不仅成为能够放松心灵的音符,还能成为洗涤心灵的音符。

2.教学形式?蔚鳌=萄?形式单调是教育中的普遍问题,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讲课状态十分投入,台下的学生状态却十分涣散,似乎并没有专心听讲,教师偶尔会向学生提问,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听歌、学唱,教师认为这样就使圆满完成了任务。然而,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原本应欢快的音乐课堂变成了乏味的课堂,学生无法体会到歌曲的感情,更无法使自己的情感得到熏陶。

二、音乐教学中的要点

1.综合性。音乐演变至今已经产生了诸多种类,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等,正是这些相对独立的音乐种类共同构成了“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将音乐综合看待,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学到无限的知识是最主要的。

2.即兴性。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因此,无论是哪种音乐都能激荡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当我们深入了解音乐之后总是能产生一些情感共鸣,因此会相应地产生一些肢体语言,如在听悲伤的音乐时会落泪,听轻快的音乐会微笑,等等。教师利用这种情绪来渲染音乐氛围,也可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来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让学生从即兴创作、即兴表演中得到情感升华。

3.全体性。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学生全体,无论学生是否存在音乐天赋,教师都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宗旨,音乐应对学生起到启迪心灵、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使培养音乐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深化音乐的教育意义。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1.树立良好师德模范。良好的师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学习典范。学生平时在校园里经常会和教师接触,教师平时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规范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笔者在和学生交流时常以微笑示人,久而久之,学生们见到笔者时面色也十分和悦;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存在生活问题,笔者也会耐心帮忙,从中开导,教育学生应该有宽容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教师只有具备一系列优秀的精神、品质,才能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上更具说服力,感染学生拥有宽容、团结等优秀道德。

2.导入正能量流行音乐。音乐课本在选材上会更偏向于选取一些经典的中外音乐。在现今社会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具有影响力的音乐,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主流音乐”,因此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无聊,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教师在讲授完教材中的歌曲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流行歌曲。不少学生都听过《水手》这首歌曲,这首歌因为其励志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一时之间活便大街小巷。在学习完《伏尔塔瓦河》之后,学生们似乎已经十分疲劳了,于是,笔者向学生播放了《水手》这首歌,歌曲中“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等歌词也深深击中了学生的心灵,将正能量传播给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结合多媒体激发情怀。多媒体可谓是教师教学的好助手。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与教材有关的音乐内容,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无论是图片、文字、还是音乐形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渲染气氛起到良好的作用。学习完《祖国颂》这首歌曲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建国时的视频,随着震撼人心的音乐响起,五星红旗升上了天空,当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学生们的情绪都十分激动,有的学生甚至眼里饱含热泪。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大声合唱《祖国颂》,学生们的爱国之情被调动,使爱国情怀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总之,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自己的远大抱负,唯有扛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责任,我们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让音乐渗透心灵,让音乐塑造灵魂。

参考文献: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7

一、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首先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取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需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

2.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统计、分析的过程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可以提供选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选择课题,切身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如,在教学《我是体育小明星———分类统计》时,在学生观察春运会获奖成绩记录表提出问题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表中你们能一下找到答案吗?为什么不能?”生答:“信息很多很乱。”进一步启发引导:“信息很多很乱,就需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来整理?”学生按名次、按项目、按性别等进行了小组合作整理。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统计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3.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通过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体现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一般而言,平均数作为数据的代表,相对可靠和稳定,因为它和数据组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只有当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和众数出现,而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才会选择中位数和众数。

无论是统计课程设计还是教学,都要抓住一个核心———数据分析观念,即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解。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导入,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验到统计知识的魅力,培养应用意识的重要条件。

1.注重活动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统计教学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说“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和具体应用相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懂得运用,还可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统计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统计中的应用意识。

如,在教学《小教练》时,教师首先播放灌篮高手中比赛的激烈片段,谈话引导学生思考:“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时刻,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蓝队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两名篮球运动员到底该换谁上场呢?小教练们,你应该考虑些什么?”

此片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情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统计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统计。

2.注重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在教学之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补充,调整所学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知识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小学生并非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应用。因此,教师不仅需要适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还要让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的应用。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宏观;微观;变化;平衡;推理;实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就是说,课改下的化学课堂应该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化学课堂活动,以确保学生在真正高效的化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本文就从化学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展现化学课程的价值。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在化学教学中,宏观的辨识和微观的探析是学生掌握知识、

锻炼学习能力的素养之一。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宏观和微观指代的是什么呢?从宏观上来说,化学中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被称为宏观的化学内容;从微观上说则是分子、原子、离子等。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宏观和微观的概念,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尤其是微观的探析是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常遇到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例如,用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与足够的稀HCl反应,那种药品放出来的CO2更多一些。

从宏观上分析: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按照化学方程的简单计算,我们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两物质在与足够的稀HCl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一样多的。可见,这样的思考就属于宏观的。

从微观上分析:对于Na2CO3与NaHCO3这两个物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CO32-与HCO3-之间的不同,所以,在与足够的稀HCl反应时,两者放出的气体是一样的。

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运用微观分析相对来说要难一些,但当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这道题将很容易看出来。所以,在化学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用宏观和微观进行自主分析,进而在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与平衡是相对的,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学习的就是质量守恒定理,而变化的观念就是体现在反应中,根据反应物的变化来重新进行质量守恒的计算。事实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这部分知识也是难点和易错点,常常有学生因为找不到等量关系而不能顺利地解答,根本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師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例如,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对于这一道题来说,我们可以拆分为四个小题,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和差量法中的变化观念。如,对B选项进行分析,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第一次反应停止后的相关内容找到A、B、C、D之间的关系,即:A∶D=1∶2,之后,再通过差量法对第二次反应再次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可见,在这一题目的思考和解答中,既包含了平衡思想,又包含了变化观念,进而在提升学生基本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

所谓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是指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但初中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都相对比较浅,所以,在培养学生这部分的核心素养中,我们除了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假设外,体现最明显的部分则是“推断题”,根据化学物品的颜色、反应条件等来进行判断,进而逐步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例如,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D______,F______。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这类推断性试题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都是存在的,是考查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该题的分析中,我们要先分析题意,从给出的物质的特点来划分范围,比如,G为蓝色液体,我们可以推断出,G可能是氢氧化铜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等,D为浅绿色液体,可能为硫酸亚铁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等。之后,再通过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来分析化学反应类型,比如,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总之,不论是在这类试题的解析还是讲解中,我们都要渗透推理思想,使学生在做练习中形成基本的核心素养。

4.实验探研与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而且,还能确保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实验创新中形成基本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确保高效化学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部分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自主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我并没有让学生自选实验用品,而是按小组进行分配,比如,小组1的实验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小组2的实验药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小组3的实验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硫酸。至于其他实验用品则随意选择,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三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对比,最终选择出最合适的实验用品。而且,在对比中,我们也可以完善实验步骤,确保实现本次实验的价值最大化。当然,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我们还可以三个小组进行交换,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而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基本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在相关试题的解答中掌握知识,锻炼基本的化学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篇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当前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下面结合学习国培研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仅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与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良好品德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I can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我先介绍 Sarah 的话语:“Hello, boys and girls.I am Sarah.I’m 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pick up rubbish.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做志愿活动而获得的劳动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等优良品德,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彰显人格魅力,启迪习惯养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任务型活动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其分清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活化教学方法,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创设情境,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

五、整合学科知识,引导正确发展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从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1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普及和推进,在教学中人们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基础理念,是对学生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前瞻性的、整合性的、基础性的要求,也是对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用联系和融通的观念来构建教学体系,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严格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在当代基础教育中,核心素养可以看做是其灵魂,对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中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所体现。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加强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和理解数学定律、公式、法则、概念等基础知识,掌握尺规作图、测量、计算等基本技能,其中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并且通过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来积累经验。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对数学核心素养来说,也仅仅只是体现在高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时候,自然也就会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将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很好地凸显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内容,还需要加强对数学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感悟,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价值的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加强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首先需要加强思考和理解小学数学的体系构建与素养内涵,同时还需要对探究路径、策略以及方法的落实。

(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统计、测量、计算、认数等基本的知识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思想,同时还需要再次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对其全面、详细、认真了解和掌握,仔细地思考和分析每一道习题、每一段话、每一幅画的深刻含义,加强研究与分析生产知识以及其发展的过程,这样就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技能目标和内在联系,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实质的深入挖掘,这样自然就能够发展其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生对技能和知识形成的理解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来自于数学知识技能中,但同时有超越数学知识技能。在形成、发展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包含这个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相关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相关技能主要包括画图、测量、运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身也能够构建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树立思想方法,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一方面主要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深,并通过在数学活动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应用,都有助于其应用意识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严格地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无形”化?椤坝行巍保?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篇11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G623.5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基础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其技术性之外,还是一种对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罗辑思维、变通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可以砥砺心智

由于数学是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其严密性和精确性非常的强,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在工作中用到这门学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和意志,使其思维更加缜密,在日后的工作中办事思考更周密、意志力更强。因此,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末来生活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将变式教学与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得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一旦这样的数学思维素养培养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主地聯系起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5.课堂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

数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起着激励、导向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利用“成长日记”、“错题集锦”、“数学手抄报”等学生喜欢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周整、创新,使评价体系更加的多样、科学。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坚韧的思维品质和谨慎严密的办事风格,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素养的重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典唯美励志的个性签名下一篇:会诊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