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鲸》的教学反思

2024-08-17

课文《鲸》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课文《鲸》的教学反思 篇1

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并抓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鲸的特点对照,证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的阅读版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表演、朗读、自我介绍等等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有人说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课文《鲸》的教学反思 篇2

师:同学们好!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今天就让大家认识认识。来, 同学们看着我, 屏住呼吸看着我。

(生按要求做)

师:看出什么来了吗?

(生摇头)

师:我可看出来了, 你们虽然一个字都没说, 但是老师看出你们语文学得很好!

(生疑惑)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说你们语文学得好吗?

生:因为老师让我们做的动作我们都做出来了, 说明我们把这些词语都理解了。

师:对啊, 看来你平时的语文水平就很高。

师:同学们语文水平这么高, 向你们请教两个字。

(板书:咬嚼)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口”。

生:“咬”是用牙齿把食物弄下来, “嚼”是把咬下来的食物嚼碎。

(板书:文字)

师:“咬文嚼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咬文嚼字就是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有时候是说一个人挑别人的毛病, 是贬义。

师:会咬文嚼字吗?

(板书:冷、暖)

师:来“咬嚼”这两个字。

生:看到“冷”这个字, 想到寒冷的冬天。

生:在困难的时候, 得到别人的帮助, 感觉心里暖呼呼的。

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 让我感受到人情的变化。

(师板书:字词知冷暖得失寸心间)

师:语言真的很神奇, 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就能激发我们的情感。能不能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 要看我们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 要看我们有没有“咬文嚼字”的本领。

一、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咬嚼”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可不像“冷暖”这两个字这么简单。

(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咬一咬吧, 有什么滋味?带着你们感觉到的滋味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觉得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这里的生活轻松快乐。

师:提前读课文了吗?

生 (齐) :读了。

师:依你多年的阅读经验, 你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

(学生谈初读感受)

二、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初读感受, 现在咱们就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 用心去感受字词的滋味。把你觉得最有滋味的地方画下来, 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品到的滋味。同学们, 我们可要真的去咬, 真的去嚼啊, 要不然那些字词仍然在那里沉睡着, 我们可要努力唤醒它们。

(学生自读圈画)

1. 自由汇报交流———说出你品到的滋味。

(指名3-5名同学)

师: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先把你品到的滋味读出来, 然后说说是什么滋味;二是先说一说从哪个部分品到什么滋味, 然后把品到的滋味读出来。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 也一同跟着品味。

2. 教师引领, 学习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品出了自己的滋味,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咬嚼一个自然段, 看大家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出示:我发现, 闭上眼睛时, 声音就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 时断时续, 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 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一天, 它一边叫, 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 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咬嚼这个自然段, 行不行?我们共同来看第3自然段。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大家一同读, 嚼嚼其中滋味, 看能不能嚼成一两个词。

师:究竟能嚼出哪个词呢?闭上眼睛, 听老师读。

(师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只飞着的猫。

生:听到了各种声音, 好像有人在磕牙, 好像有个老人在叹息……

师:是啊, 从这些词句中, 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和形象。

(板书:富于形象)

师:下面把你的滋味放进去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找一名同学来读, 你读的时候是在回味, 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来感受。

(生读)

师:你比老师读得好。大家能感受到那些形象了吗?这么多的形象, 样子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就是“富于形象”。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一咬二嚼三回味读书的, 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读出韵味。

3. 集中练习, 感受方法。

师:下面来试一试, 看同学们学会了没有。大家自由读第1自然段, 要用心去体会细节, 看你能嚼出什么滋味。

(学生自由读)

生: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很熟悉那些小鸟的声音。

师:能不能说出具体的词语?

生:我从“小家伙”这个词体会到作者和这些鸟很熟悉, 感觉很亲切。

生:我从“辨认”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很熟悉。

生:我从“准确”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的声音很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咬文嚼字了, 不但知道了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而且能够从词语中品出滋味。

4. 确定研究段落, 集中练习。

师:下面加大点难度怎么样?刚才是自由的, 现在是非自由的。请三排同学, 分别研究第6、7、8自然段。可以用你习惯的读书方式, 可以朗读, 可以默读, 也可以小声读, 关键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 静静地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

师:一遍读完了可以再读第二遍, 第三遍。

(生再读)

师:下面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咬文嚼字的。从第6自然段开始。

生: (读) “今年, 园艺家们别出心裁, 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 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 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 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生:从芬芳的三角钢琴感觉到园艺家们很了不起。他们用白玫瑰与冬青搭起了三角钢琴。

师:为什么这样就了不起呢?

生:白玫瑰是白色的, 冬青是绿色的。

师:那这和钢琴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沉默片刻)

师:来, 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学生手中的材料是复印的, 没有彩色的图) 哦, 怪不得呢, 大家手中的插图是黑白的, 那你们就凭借这些文字来想象。

生:白玫瑰当做钢琴的琴键, 冬青做钢琴的身子。

师:你真了不起, 能够凭借这些文字就想象到画面。

师:那能不能找到一个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呢?

生:别出心裁。

(师板书)

师:“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独具匠心。

生:就是非常用心来做, 与平常不同。

师:以往的时候, 园艺家们用什么来表现?

生:大表。

师:那些大表怎么样?

生:表针走得很准时, 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

师:那这算不算非常用心呢?

生:算非常用心, 而今年是更用心了, 创造出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师:是啊, 在原来非常用心的基础上再想办法, 再去创新, 才叫“别出心裁”啊。来, 同学们, 带着我们的这种感受, 读读这个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看第7自然段。

(出示:古老的维也纳, 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 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 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 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 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 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 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你品出了什么滋味?

生:“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维也纳的路是用音符铺的吗?

生:不是, 是说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

(师板书:随时随地)

师:“随时随地”怎样来理解?

生:就是不管是破晓的黎明, 还是落日的黄昏, 都能感到音乐的存在。

师:你的语言真美!可是, 这只是随时啊。谁再说说?

生:随地, 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 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道路上就能想到音乐。

师:维也纳的道路弯弯曲曲而又畅如流水, 为什么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就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呢?

生:因为汽车发出吱吱的响声。

师:是这样吗?

生:因为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像线谱。

生:汽车像音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有这么奇妙的想象!那突然冒出来的房舍和开满花的树像什么呢?

(学生沉默, 教师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学生。)

生: (猛然站起) 像音节线。

师:是啊, 道路是线谱, 汽车是音符, 房舍和树木是音节线, 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旋律才是优美的音乐, 多么优美的生活圆舞曲啊!就让我们把这种滋味放进这些文字中, 自由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第8自然段中你咬嚼到什么了?

(第8自然段, “神仙的手指”“撩动”略。)

师: (铃声响) 同学们, 留恋处, 铃声催发。其实, 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地方可以挖掘, 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 维也纳的音乐之花是维也纳人辛勤培育的结果, 这朵花就生长在“生活”这片土地上。

(板书:音乐、生活, 把“音乐”写在一朵花的中间。)

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咬文嚼字

字词知冷暖

富于形象

得失寸心间

别出心裁

随时随地

生活

附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文字的探究, 感受到维也纳生活的优美温馨。

2.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 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对文章题目的质疑和研究, 培养学生反思性阅读的习惯。

4.通过对文章各自然段的重新排列, 关注语言的结构形式, 实现创造性阅读。

三、反思阅读

1.同学们嚼出了自己的滋味, 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一看, 为什么课题不是“维也纳圆舞曲”? (突出对生活的理解)

学生快速浏览。

最终有什么发现?

音乐成了维也纳人的生活,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音乐,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生活。

2.为什么不是“交响乐”, 不是“进行曲”, 而是“圆舞曲”?这曲子是谁谱写的?

作者究竟要通过这篇文字告诉我们什么?你品味到怎样的生活滋味?

(生活不一定就是快节奏的, 要在生活中体验生活, 向学生推荐米切尔·恩德的《毛毛》, 一个小姑娘和时间窃贼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会让你们更好地感受生活。)

四、重新排列, 创造阅读

把这篇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重新排列, 有什么感受?

举例:把第8自然段作为开头, 读一读, 文章顺畅吗?余淤于盂榆虞愚舆或者是舆余淤于盂榆虞愚, 依次类推, 看有什么不一样。还可以任意组合,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以“谈《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晕种读法”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五、结语

师:同学们, 语言真是太美了, 又太神奇了, 它可以传递音乐, 可以传递情感!语言的滋味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用一生去回味!课文如同一份美餐, 我们要学会用美食家的嘴去品尝它, 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 我们要学会用音乐家的耳朵去倾听它。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咬文嚼字当了一次美食家, 下节课, 老师带领大家当一次烹调师, 做一份自己的美味佳肴。

教后反思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看起来平淡无奇, 品起来幽香缕缕, 回味起来清香袅袅。我对自己课堂设计的要求是大气、精致、和谐。大气就是有学科教学思想的支撑, 整堂课有明显的教学主线;精致就是把思想落实到教学细节;和谐就是实现教与学关系的协调, 顺应学生学习, 然后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三个关注:关注课程———从课程的视角, 语文课应该凭借教材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本领, 同时积累语言, 留下美好情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 同时重视教师的教, 教师要教会学生, 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教材———尊重文本内在的规定, 按照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进行教学, 同时不对教材进行过度挖掘。

本课的教学设计, 以教会学生“咬文嚼字”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看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让学生凭借学习经验说说对整篇文章的感受, 目的是看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要求学生用“咬文嚼字”的态度读出自己的滋味, 实现主体性阅读, 目的是让学生亲近文本, 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 共同学习第3自然段, 实现教师教的作用, 总结出一咬二嚼三回味, 即咬出滋味, 嚼出意味, 读出韵味的方法。然后, 让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练习, 让学生更熟悉这种方式。最后, 让学生分别进行第6、7、8自然段的学习, 检验学生学习的程度, 同时开掘更大的空间。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随着教学的缓步推进, 学生慢慢学会了品味词语。对“别出心裁”和“随时随地”的品味, 超出了我的教学预设, 尤其是对公路是线谱、汽车是音符、房舍是音节线的想象。为学生提供空间的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

《鲸》教学片断分析及反思 篇3

下面是我在教学六年制语文第九册《鲸》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这节课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1: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抹香鲸体内产比黄金还贵重的龙涎香。主要是由于抹香鲸捕食乌贼、章鱼等头足类动物,肠道内受刺激分泌的。

生2:我在《百科全书》中了解到,美国人驯练虎鲸,在海底看管鱼群,像猎狗看羊群一样。

生3:我了解到鲸鱼会搁浅,会集体自杀。

生4:我了解到由于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捕杀,鲸在濒临灭绝。

(这时,一位男生在下面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句:“灭绝不灭绝,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周围几位同学随声附和,令我十分震惊。我知道,这位男生成绩在班里一直无人能敌,读的书较多,一向深受老师的宠爱、同学的崇拜。)

师:很好!你们不仅认真搜集了,而且介绍得非常清楚。老师也去搜集资料了。在搜集资料时,老师还了解到另一个新闻,科学家想从恐龙化石中提取恐龙基因,从而再造恐龙。你们喜欢恐龙,看过恐龙的故事吗?

生:我看过《恐龙王国》。

生:我也看过,可好看了。

(这时,学生热情洋溢地议论起电视剧,我只笑着听,不言语。过了一会儿。)

师:你们都那么爱恐龙,想亲眼看看恐龙长得什么样吗?

生(齐):想。

师: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生(表情各异,有失落,有严肃):不能。

师:我们可以从影视、书报中认识恐龙,但我们无法亲睹他们真实的面目。利用基因再造恐龙,也只是幻想而已。由于环境的改变,人类的捕杀,每天都有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在灭绝,我们再也无法拥有它们。

师:大家请看我们窗台上的金鱼缸,你们喜欢哪一个?

生(齐喊):有鱼的。

师(捡起早上死去的那条金鱼,放在空缸里):是吗?

生:喜欢金鱼活着的那个缸。

师:这是多么平常的事儿,你们喜欢金鱼,因为它活着,它有生命,它给予我们很多很多。想一想,从金鱼来到我们身边,它们给予了我们什么呢?

生:它们长得漂亮,很可爱。

生:它们游来游去,有意思。

生:我学会了喂金鱼。

生:今天金鱼死了,我很难过。

……

师:这些小小的生命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欢乐。而那条金鱼的死又叫我们难过。金鱼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有生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了。你们说金鱼与我们有关系吗?

生:有。

师:那么,想想,鲸鱼的灭绝与我们没关系吗?

生(坚决、肯定):有。

师:同学们,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有它的价值,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珍惜地球上的生命,也应该感谢带来金鱼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有机会到大海里或水族馆里亲眼看一看我们的朋友——鲸。(师鼓掌)

生(鼓掌):好。

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小练笔就是《鲸的自述》。大家自由交流你们搜集的资料。

反思: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播知识的任务,还要让学生感悟美,学会爱,教育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向往追求美好情感的品质。语文知识可以自学,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时,老师不能轻视,更不能任其发展,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美好的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感影响一个人积极追求的精神意志,也是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的基本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交流信息,然后完成小练笔。发现学生对鲸的淡漠时,我把这一教学任务留给他们合作完成,而把话题转入了谈论恐龙,因为我知道孩子们都很喜欢恐龙的故事,有关恐龙的影视他们也喜欢看。在其无限喜悦的时候,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恐龙的灭绝成为我们人类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时,身边的金鱼则生动、形象地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个世界生命的存在而多姿多彩。从而完成了对他们思想情感的启发教育。

后来,我发现班里关注金鱼的学生更多了。在小练笔中,学生的想象飞向了蓝蓝的大海,文章不仅介绍了鲸的有关知识,而且被赋予了孩子般的性情,它们天真可爱,它们有着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渴望。

课文鲸的读书笔记 篇4

原来,这本书写了魔法故事,讲了秋哥到乡下爷爷家,在乡下村子里遇到的一些奇怪的事情。这里有精怪,有魔法,有会变身的疣猪,有好看的皮影,有爬上房的南瓜,有游过街道的鲸,有什么都能装下的汽车,有带阁楼的房屋,有无比神秘的魔幻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秋哥生活在草梨村,他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草梨村有绿色的沃野、潺潺的溪流、金黄的麦田、清脆的鸟鸣、璀璨的星空,还有大自然在那里继续上演的各种神奇。在秋哥的身边有穿着对襟衫的草鬼婆,有梳着小辫子泼辣的小阳,有呆萌的小盾,有喜欢变魔术的邻居大叔……秋哥可以坐什么都能装下的汽车,可以看游过街道的鲸,可以和小伙伴在任何地方玩耍、做游戏……

和秋哥相比,我们生活在钢筋混泥土和网络的世界里。没有热闹非凡、儿童乐园的戏台,没有五彩缤纷、灿烂无比的灯笼,没有枝繁叶茂、百鸟争鸣的梧桐树。有的只是每天做不完的作业,周末又上兴趣班,就算没有兴趣班,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们制定好详细的计划,不给我们留下一丝喘气的机会。每天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我们的校园生活也缺少趣味,课间生活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安排的满满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少的可怜。我们身边也没有太多朋友,即使有也没有时间和他们玩,整天呆在家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过多的语言和我们聊天……郁闷死了,和秋哥相比,我们多么可怜呀!

《鲸》课文教案 篇5

1. 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哺乳,上颚,退化,垂直,胎生,经验,特征,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例提纲的方法。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细读课文,体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练习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特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对于说明方法,要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认识,老师要让学生去寻找,发现课文中的不同的说明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展示有关鲸的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全面地认识鲸的特点。

学法:课外收集鲸的资料,了解鲸的样子和习性。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鲸》教学反思 篇6

——回民小学

包惠洁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的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是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虽然教学环节是按我设计的一步步完成了,可是上完课之后,感觉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文,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但是我认为在整堂的学习中,我讲的不够生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这个环节掌握的不好。

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而且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课堂气氛很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我给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边学边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但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

然后,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还有些同学还把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弄混淆了,虽然我及时纠正,但是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理解。

最后,在整个课堂中,时间安排的不准确。特别是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来书写。

上完后课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在设计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到位。

鲸教学反思 篇7

回族镇王西小学

刘梦君

这节课渗透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想,按照“两增强五学会”进行开展。通过小组合作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小组合作自主选择研究主题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

一、查资料,探索鲸的世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二、巧板书,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读书,自读自悟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让小组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有的小组上台展示鲸的睡觉,小组学生头朝里屁股朝外,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很形象地表演了鲸的特点。有的小组学生通过图画展示不同种类的鲸,并且进一步说出鲸的呼吸特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学生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展示。

四、拓展延伸,想象发挥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子,必须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非常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有趣。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鲸》教学反思 篇8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鲸教学反思 篇9

一、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经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仅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一样种类的鲸喷气构成的不一样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我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构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二、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鲸优秀教学反思 篇10

(1)朗读评论法:有感情地朗读,再讲讲自学的收获。

(2)解说法:模拟海洋馆解说员,为来客介绍鲸的某方面特点。

(3)表格罗列法:自己设计表格形式,将鲸的特点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

(4)补充介绍法:先给大家讲讲课文中鲸的特点,再结合平时自己了解的知识,补充介绍该方面的特点。

(5)自创法:用你所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介绍鲸的特点。

十几分钟后,学生进行汇报。这次的反馈完全出户我的意料,不仅选择的方法恰当,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同样方面的介绍,其他小组只做补充,没有重复。第一小组上来汇报进化过程,他们根据文字画出了鲸进化的整个形态变化,拿着图抓住时间词和关键词进行讲解,浅显易懂,富有生趣。第二小组通过画对比图区分了须鲸和齿鲸呼吸的特点,顺势引导鲸的大小与水柱粗细、高矮有是关系。这样直观的对照图,不用说都能掌握两种鲸的呼吸特点。第三小组通过画表格的形式介绍鲸的饮食习惯,特别突出强调了两种鲸进食时动作的不同,既分清两种鲸的不同动作,又进行了语言训练。第四组以漫画的形式汇报了鲸的睡觉方式,逼真的`图画仿佛放电影一般,各个都很喜欢。体型庞大抓住关键词和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而生长特点采用了朗读评论法。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

教材分析

《鲸》是人教版第7册的一篇说明文,教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鲸那抽象的生活习性具体化、生动化。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能培养学生爱护野生动物,并引发他们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常识,进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长大献身科学的思想。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鲸鱼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它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根据挂图和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把你看到的鲸用一句话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3.《鲸》是一篇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鲸的知识,了解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同时还要给课文分段。(板书鲸。)

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读通、熟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鲸的哪些内容。

2.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同学们在书中画出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公斤。我国捕获一头()公斤重的鲸,有()来长,舌头就有()头大肥猪重。()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来长,()公斤重,一天能长()公斤到()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3.学生齐读该段,重读所填数字,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研读课文,了解有关鲸的特点

1.说一说。

学生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弄清这段主要写鲸的进化过程,画出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的句子。让学生再读此段,把自己当做鲸,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

例我是鲸,在很远的古代,我的祖先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到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去生活。又经过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鲸,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变成了鱼的样子,生活在海里了。因为我的体型像鱼,很多人管我叫鲸鱼,其实我们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2.议一议。

鲸可分为哪几个类型?请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到答案后,举手示意。(生自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能不能告诉我鲸分为哪几个种类呢?

生鲸分为齿鲸和须鲸。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温顺的须鲸和凶猛的齿鲸吧。(出示须鲸和齿鲸的课件。)

师认识了须鲸和齿鲸,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生齐读。)

3.小结。

一类是有牙齿的鲸,一类是没有牙齿的鲸,那么它们在生活上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你知道鲸还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请同学来读课文的第四段。

4.诵读感兴趣的内容。

师读完了课文,你对鲸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能不能读一下描述鲸的生活习性的句子?

生我对鲸的呼吸这一方面最感兴趣。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生我还可以把手掌当做一头鲸,给大家演示一下鲸的呼吸。鲸慢慢地浮上水面。“噗嗤”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了一股水柱。鲸吸足了气,又慢慢地潜入了水中。在水中待了一会,憋不住了,鲸又向海面浮去。

师你的表演和介绍真精彩,让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鲸呼吸的全过程,还听到了鲸呼吸的声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鲸呼吸的画面,看看与你的表演是否一样。(展示课件。)

师下面谁能把这一段再来读一下呢?

师谁还能再来说说呢?

生我对鲸的吃食比较感兴趣。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同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屯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生齐读。)

师我们再来从视觉上感受一下鲸的大小吧。(出示课件。)

师谁还能再来说说呢?

生我对鲸的睡觉这一方面最感兴趣。鲸每天都要睡觉,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就立刻散开。5.画一画。

找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说说剩余部分,在讲鲸的吃食和呼吸时,可多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鲸这种动物也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你喜欢鲸吗?

生喜欢。

师可是,就是这样一种可爱的动物,在我们自然界正在慢慢减少。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环境污染和人类捕杀。

师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这一方面的资料,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呢?(找同学展示资料。)

师看到这种画面,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人类太不应该了。

生鲸鱼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生我们应该让人类停止捕杀它们。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鲸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可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类贪婪地大肆捕杀,这种可爱的动物正日渐减少。所以,让我们共同呼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已经告诉老师,你们很喜欢鲸鱼这个可爱的大朋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对鲸鱼的特点和它的一些生活习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对鲸鱼还有很多的疑问,希望更深入地了解鲸鱼这个可爱的大朋友。你们可以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然后和同学们相互交流,看谁说得最棒!

反思

本课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1.凸显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便以理性认知为主,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学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真切地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上语言的描述,展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变“话”为“画”,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睡觉的特征。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2.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谁能告诉我你对鲸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能不能读一下描述鲸的生活习性的句子?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画画鲸睡觉时的样子。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能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哈尔滨市清滨小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 篇12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鲸的有关资料,对鲸有个初步的印象。课中,我以点带面,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认识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接着,采用“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汇报,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并从中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学生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后发现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课后,我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通过大量的阅读及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足之处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吕彤旭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当时如果加以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学习马佳伟同学的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表扬了该同学,又引导了学习方法。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但《鲸》毕竟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思索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上一篇:员工食堂岗位职责下一篇:关于人生价值观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