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2024-08-16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共12篇)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2.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难点: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数字卡片、符号卡片 3.瓶盖 4.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幼儿说《数字歌》入场

二、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智慧王国到了。

国王:欢迎来到智慧王国,智慧王国,智慧多多,游戏多多,想挑战吗?

2.探索活动:

师:你知道我们教师里有几位男生?有几位女生?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

师:这些数字和符号放在一起,应该怎样读呢?

3.游戏活动:

游戏一:《瓶盖游戏》

方法:请幼儿二人一组,二人分先后听声音数量,取瓶盖,最后看看一共有几个瓶盖,请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可变换方法再进行。

游戏二:《下雨了》

方法:幼儿取动物头饰扮动物,看到太阳标志时自由活动,看到下雨标志时,则快速躲进两间房子里,再请幼儿根据两间房子里动物数量说出加法算式。

4.交流小结:

三、结束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用故事情节引入,请幼儿到智慧王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积极参与乐趣和探索欲望。

2.感知环节:本环节一般情况下,讲授新知识都是以讲解演示方法进行,而此环节我采用的是教师设定情节,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自己发现加号、等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及算式的读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3.复习巩固阶段:让幼儿对新知识加以巩固复习,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让幼儿一遍遍写一道道算,小学化倾向严重,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严重危害,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厌学现象,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近视现象。因此,生动有趣、健康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很重要,本次活动的复习巩固阶段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

一个是共性的游戏《瓶盖碰碰碰》,用听音计数的方法进行,并用加号、等号区分取瓶盖儿的先后,然后请两位小朋友用拼摆算式的方式记录计算过程,并请幼儿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大家集体验正,使幼儿对新知识有一个加深、巩固的过程。

第二个游戏是《下雨了》,这个游戏相对瓶盖儿游戏是一个比较个性的游戏,它有一定的随机性,师幼不能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算式,但幼儿通过点数每间小房子里的小动物数量,这样的实际操作就能轻松完成算式,对算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非常兴奋,因为它完全调动起了孩子的兴趣,在这个游戏中还渗透安全教育,团队精神,也渗透了运动活动中的跑的内容,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动中还渗透了按图索骥的内容,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结束部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调足了孩子的胃口,“超级无敌恐龙屋”孩子会充满好奇和期待,而这个期待如果想实现是有前提的,请幼儿为小动物按特征分类,并区分左右,一个小环节渗透了分类,空间方位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新知识。

5、本人才疏学浅,对新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游戏中算式是否一一出示尚有困惑,今后时间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深入研究新教材的内涵,领悟新教材及《纲要》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虽然教师们都能将课改的理念熟记于心,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无法真正实现课改的目标。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围绕学生做好“加法”。教学中,我努力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提问的机会、感受的机会以及反思的机会,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变得越来越爱上数学课了。每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分享,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数学教师的快乐。

一、增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上, 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去实践与感受。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米的认识》 时我就创设了两个数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活动一:小纸条的妙用

我创设了一个用1厘米的长度单位去度量黑板长的数学活动,目的是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我把1厘米宽的小纸条作为工具,让学生依次到讲台上贴小纸条,边贴边数。当数到35的时候,才量出35厘米。此时我提出问题:“量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说:“我觉得太麻烦了,这得量多长时间呀!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黑板太长,用厘米量不合适。”此时,我追问:“那有什么度量的好办法?” 学生提出可以拿米尺量。量后,我再问: “为什么用米这个单位量就快了呢?”学生自然联想到用米和厘米的进率进行分析, 因为1米里有100个1厘米,用米尺量一次,就相当于我们贴了100个1厘米宽的小纸条。学生通过深入地思考,不仅了解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换算问题,也感受到了米和厘米的不同用法,在体验活动中加深了认识。

活动二:小小测量员

教师布置量一量的任务,要求:测量教室的长,测量一位同学的身高、腰围, 测量灯管的长。

在量一量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室太长,尺子太短怎么办?合作接力完成。尺子是直的,腰围是圆的怎么办?借助卷尺、线绳,化曲为直。灯管太高够不着怎么办?一位同学站在灯管下的这一端,另一位站在那一端,把量灯管长度的问题转化成量两个同学之间距离的问题。

“小纸条的妙用”“小小测量员”这样的教学活动,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米和厘米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充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这样教学看似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实则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二、增加自主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以往我们创设的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行为和思维脱节的问题,针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教授二年级《认识直角》这一课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找直角。找到直角后, 我问学生:“看到这么多直角,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会问:“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表面都有直角?”我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个问题不好正面回答,我们可以反着想。”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如果天花板上面没有角是圆,会怎么样?假设我们的桌子是三角形会怎么样?如果天花板是圆的,不是要漏很多大洞了吗?如果桌子是三角形,那我们写字的面就会变小了,也不方便。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自主提问,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好处。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体会到当一个问题正面不好回答时可以从反面回答,这不就是反证法的渗透吗?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行为与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又“长个儿了”,他们学会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增加感受数学美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数学知识本身就很有魅力,一名热爱数学的教师,更要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神奇,努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喜欢数学的感情。学习对称图形,要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习平均数,要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神奇;学习除法,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美。教师在备课中要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及时捕捉教育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进行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的学习时,在学生探究完如何用口诀求商之后,教师出了以下题目:

学生回答完、填完空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几道题题目不同,但思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可以感悟到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方框里的数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来。教师再问:你发现用乘法口诀可以求什么?学生可以认识到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商,还可以求乘法中的因数、积,甚至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其实乘法口诀的作用还不止这些,以后你们学习竖式乘法、除法,都能用到呢!

通过此环节,学生们感受到乘除法口算十分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同时也了解了乘法口诀的作用,明白了乘法口诀是许多后续知识的基础,学好乘法口诀十分重要。

其实,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小问题—让学生谈谈感受,就让数学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学生们也更加喜爱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在的引领下,每天对数学的喜爱增加一点点,再增加一点点,最终爱上数学的。所以,数学教师如何看待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会对其教育教学生涯产生深刻影响,也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增加自主反思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不但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学习过程也是课程目标。学生形成智慧不仅仅依靠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所以,当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探究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环节。

例如,关于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例4“剪一剪”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课尾可以提出一个反思性问题:回顾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呢?学生就可以通过回顾反思认识到,当我们遇到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时, 可以化难为易,4个小人研究起来太难,我们就先研究1个小人,再剪2个小人,最后剪出4个小人。这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回顾的不再仅仅是那些知识,而是研究的过程,渗透着 “化繁为简”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反思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反思学习方法、研究过程,从而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从多角度认识数学学习,这样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很有帮助。

大班教案《10的加法》 篇3

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2、新授10的加法。(PPT)

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

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

1)幼儿购物游戏

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

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

《8的加法》大班教案 篇4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8的加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实物图所表示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口令、遵守活动规则的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一组ppt课件。

2、学具:铅笔、材料纸、幼儿操作图等。

活动过程:

一、 导语引出小白兔的困难,复习8的组成。

帮助小白兔过难关。(边演示ppt(1)边复习8的组成。)

二、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法。

(1)分别出示ppt(2)(3),请幼儿讲述ppt上图示所蕴含的意思,并列出算术题,学习8的加法。

(2)将ppt(4)理解以后,列出3+5=8和5+3=8以及4+4=8

三、游戏:捉蝴蝶,巩固8的加法

玩法:幼儿分组比赛捉蝴蝶。将得数是8的蝴蝶才捉回来,展示在树上。

四、小组活动:过难关得红旗

玩法:幼儿选择教师提供的作业纸,做完了小朋友相互查一查全对了到老师这里来拿小红旗。

难关内容:

(1)给小熊涂色:算一算,算出来以后看一看应该涂什么颜色。(复习8以内的加法)

(2)看图列算数题:这张看一看图式该列出怎样的算术题。(巩固8的加法)

(3)房子图:这张房子图又该怎样填呢?(复习8的组成)

五、教师展示幼儿作业,讲评作业,小结活动。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法 篇5

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关键词:灵活课堂,探究活动,发散思维,分层练习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县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课题是《加法的运算律》,试教时自我感觉良好,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课后反思时,总觉得缺点什么?通过反复研讨,终于有所悟得,原来问题出在课堂按照预设沉稳有余,而生成的灵动不足。为此,笔者尝试着调整教学建构,试图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当然,最终县优质课一等奖的佳绩也说明重构的成果。

片断一:变教师为主的场景导入为学生为主的游戏导入

【初次尝试:情景导入】

1.课件呈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看,四(1)班的同学正在跳绳和踢毽子。

2.从图上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答: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加法运算里的一些运算规律(揭示课题)。

【改进教学】

1.游戏导入:倒过来念

上海———海上我骑车———车骑我爸爸训我———我训爸爸

师:倒过来念,意思变了吗?(生答:变了)

再念一组:

演讲———讲演青山绿水———绿水青山

3可以分成1和2,那么3可以分成2和1。

师:这一组倒过来念,意思变了吗?(生答:没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交换位置的。如果交换了位置,不但意思变了,还会闹出笑话。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交换位置的,比如第二组。生活里到处藏着规律,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很多。在数学里,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我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整节课就像是一次预先设定好的演出,而改进后的教学采用游戏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游戏不仅与其他学科(语文)有所联系,也密切了它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型转变为吸入型,由理论的直接讲解变为归纳性理解。

片断二:变探究单一的加法交换律为探究更多的交换律

【初次尝试】

1.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28+17=45(人)17+28=45(人)

2.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28+17=17+28,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举例验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例子。

5.如果用一道等式概括所有的例子,你想怎么表示?

(用字母表示,用符号表示,用文字表示……)

6.小结研究方法和过程:观察、猜想、验证、结论

【改进教学】

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基本不变,最后适当补充。

师: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换律?

生答:减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除法交换律。

师:能成立吗?请举例验证。

生:2-1≠1-2,所以减法交换律不成立。

……

师:证明一个猜想成立,需要很多的例子,这叫例证法。而证明一个猜想不成立,只需要一个反例,这叫反证法。

师:乘法有交换律吗?除法有交换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验证一下。

【教学反思】

在探究完“加法交换律”之后,抛出问题“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换律?”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猜想、验证、总结,运用了猜想、验证、结论的数学思想,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片断三:变统一要求的巩固练习为分层要求的阶梯练习

【初次尝试】

巩固练习(书后想想做做):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45+36)+64=45+(□+□)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57+218 409+296

77+845 195+367

4.算一算,比一比。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改进教学】

1.填一填,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82+0=□+82 (2)75+(48+□)=(75+25)+□

师:25可以和48结合,也可以和75结合,猜猜看哪种结合方式最佳?为什么?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分组算)。

(88+45)+12 (88+12)+45

3.比一比,谁的想法多。

2+3+4+5+6+7

4.课后试一试。

1+2+3+4+5+……+98+99+100

拓展高斯的做法,鼓舞学生向高斯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7的加法 篇7

1.知道一年又12个月,能找出年里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1-12月的卡片,xxxx年大年历一张,xxxx年小年历人手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一年有几个月

1、教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几个月?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

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3、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

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4、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

教师: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

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

了解十二月的循环

二、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三、小组操作活动

1、找节日,观察节日图片,请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在年历上圈出各个节日

2、我的生日。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说呢狗日,在年历上标出

大班数学《9的加法》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9的加法》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中《做中学1》下册的活动内容,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活动目标我定为:

知识目标: 学习9的加法,能够看图列式,理解图示与算式的关系。

能力目标:观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9的加法的计算。

活动难点:看一幅图写2道算式。

三、说教法

大班幼儿形象思维方式发展已经相当好,逻辑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阶段既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谈话教学法:科学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学法:利用PPT进行情境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去理解9的加法。

3、游戏教学法: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让幼儿感受数学的乐趣,喜欢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活动中注意安排幼儿的操作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1、动手操作: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棒计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儿根据第一组加法的学习,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组加法。

3、合作学习:幼儿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宝宝回家”的游戏。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我设为四个环节:

(一)游戏情景导入——游戏:“手指开花”。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手指开花”。老师手指上开出的“花”的数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数量加起来是8。

师幼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游戏活动准备——利用PPT图示学习“9的加法”

1、学习第一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张PPT(点击出现一个苹果,再点击出现八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

(3)引导幼儿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式计算。

这一环节让幼儿学习如何根据图示学习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图示,让幼儿自己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自主学习“2+7=9”、“7+2=9”,“3+6=9”、“6+3=9”,“4+5=9”、“5+4=9”这三组加法。

(1)PPT3图示:先出现2个梨,再出现7个梨。

(2)PPT4图示:先出现3个草莓,再出现6个草莓。

(3)PPT5图示: 先出现4只小鸟,再出现5只小鸟。

这一环节让幼儿自主探究9的其他几组加法的运算。

3、引导幼儿观察四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换律。

4、师小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正确评价。

(三)游戏活动过程——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1、师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水果宝宝图片,图片后面有一个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结果以后送回到相应的屋子里面。送错的小朋友要表演一个节目,送对的小朋友得到奖励。

2、师幼听音乐一起游戏,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3、小结游戏:送错的宝宝表演节目,送对的宝宝得到奖励。

这一环节让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四)游戏活动延伸:我们家的数学

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里的数学,并列出算计算一下。比如:我们家有一个男的,两个女的,一共有几个人?我们家有五个大盘子,三个小盘子,一共有几个盘子等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法 篇9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5、作业单

幼儿园大班数学加法教案 篇10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备注: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加法基础的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2、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上一篇:小螃蟹找工作下一篇:半期总结表彰大会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