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2024-08-27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共11篇)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心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孩子渴望知识、渴望自主的学习要求。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曲高和寡到难以亲近,非音乐专家不能窥之究竟吗?纵观音乐教学,不难发现,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些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实际上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盲点,需要反思:

1、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的地位。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未能理解音乐含义,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反而一无所知。

2、老师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态度,学生当然也不会感兴趣。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

5、视听设备品质不佳:在现今科技发达,繁荣富裕的社会里,学生到处都可以得到高品质的视听享受。相比之下,学校的设备往往不如家庭设备的品质,再好的音乐在低劣音响的摧残之下,怎么会受人喜爱?只要有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曲调、音色、和声、曲式等)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二、研究的目标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结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并运用陶先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人乐合一。

三、研究的内容

教师方面:

(1)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借用一些音画舞蹈等较为直观的方式,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听音绘画,听音写下文字。

(2)音乐欣赏过程中,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学生方面:

(1)收集音乐素材,比较课堂的音乐欣赏,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感受每受乐曲的情绪,及时做出记录。

(2)通过色彩,图画,肢体语言来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展开想象。

(3)学生能通过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各自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形式多样。

四、研究的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结合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学生面谈,调查,平行班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10月)

1、组建课题

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3、前测,分析和调研

通过课堂教学,及老师之间的谈论分析,总结我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分阶段研究:

第一研究内容:学习感受区别音乐情绪,让学生用表情表达出来。

第二研究内容:展开丰富联想,展示丰富的音乐画面,结合音画。

第三研究内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聆听到的音乐。

第四研究内容:综合欣赏音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6月)

汇报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辑,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六、预期目标

1、通过实施,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4、使音乐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七、课题实施的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教育的理论。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其形成具体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

3、课题组人员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4、建立研究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

5、建立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和外界各相关专业人士提高交流。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2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 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 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 感受二胡的音色, 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 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我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 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最后, 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 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 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我告诉同学们,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 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 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学生欣赏《童年》这首乐曲时,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 用自己的心, 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 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 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三、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 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 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 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 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在课上, 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 随着音乐自由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 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 欣赏《赛马》时, 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 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 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 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 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 如, 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 为乐曲伴奏, 内心充满了愉悦。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 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 我发现,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 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 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 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 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1.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视听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对比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对音乐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味的说教音乐有多么的重要,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先导入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小段,第一种播放法是没有声音的画面,第二种是有声音的画面,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说说他们a的感受。很多学生会争着说,画面配上了声音看起来就有趣而生动,把滑稽的猫、机灵顽皮的老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虽然也表现出猫和老鼠的性格特征,但是不够生动有趣。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表现力的认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会认识到不同的乐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初步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为上好《彼得与狼》打好铺垫。

二、采用视听结合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只是单纯的依靠学生认真听音乐,教师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采用视听结合法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再应用一些辅助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上欣赏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就可以应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首先播放卡通片《彼得与狼》,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了解卡通片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这样使学生对整首曲子有个完整的印象,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从头到尾都会看得津津有味,这时问到卡通片中都有哪些角色时,学生一般都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三、采用视听结合法,重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将片中的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片段剪切下来,同时配上该片段的演奏乐器,重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塑造每一个音乐形象时的主旋律上来,并带领学生配和着音乐片段逐个认识塑造每个音乐形象的乐器的名称、类别、音色,以及该片段音乐的情绪、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 “对号入座”的游戏,测试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辨每个音乐形象主旋律、乐器音色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彼得与狼》这一欣赏课中,一般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播放了卡通片《彼得与狼》后,它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创新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生活体验和欣赏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在角色表演的环节中,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如在播放“彼得”出场时的音乐时,上来表演的学生都只是模仿卡通片中彼得的动作,表演成了简单的模仿。这时,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比如可以對表演的学生说,你表演的彼得是卡通片中的彼得,模仿的非常的好,假如现在老师是导演,要拍一部新的《彼得与狼》,请你们演其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演呢?不要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就这样,再次播放音乐时,学生们都会发挥他们充满童趣的联想和想象力,会把他们心中不同的彼得都充分表现出来: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有踏着滑板车飞奔而来的,还有跳着街舞出场的,等等。在接下来表演其他角色时,就已经打破了开始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为提高,音乐的领悟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时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有的说,我认识了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和他们的音色;有的说,我要学习彼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地克服困难;还有的说,以前我没有觉得音乐有那么美妙,乐器有那么强的表现力,等等。是的,音乐是美妙的,美妙的音乐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可爱的小学生的心中播下学会欣赏音乐的种子,美化学生们的心灵,健全学生们的身心。

参考文献:

[1]鲍玲.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2) :10

[2]谢月琴.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 才智, 2010, (18) :62,11

[3]管惠璇. 以学生音乐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 改进音乐欣赏教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 (07) :166,183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10.23 篇4

松滋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禹卫东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教师的研究范式,比较有效的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如何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呢?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改革方向。

同时小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最适合的一种研究方式。我们看下面四类教师的研究情况和专家的点评:

A老师:研究素质教育的原理,倾注十年心血,形成了近20万字的《素质教育原理》一书,自认为这部著作有十大理论突破。

B老师:研究学习方法,撰写了一篇论文。论文首先详尽论述了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理论,介绍如何博采众长,从各流派中吸取所需要的成分,并把他们融合在自己的理论中,然后再叙述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C老师:研究主体教育。撰写了《把握时代精神,开展主体教育》的经验文章。文章谈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益尝试”: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组织方法与模式等。

页 1 D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了一系列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他始终研究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需求。

专家的评点:

关于A:这是属于基础研究。中小学一线教师做这样的研究需要“另起炉灶”。这位老师的“理论”,学术研究界已经耳熟能详了,他的“十大突破”,学术研究界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

关于B:这是属于应用研究。从事这类研究需要占有相关理论,而且理论基础是有效的。但这很容易依循既定理论给理论做实践注脚。

关于C:这是经验总结。这类研究切忌做“抽象的”经验总结,要形成自身实践的独到透视,不能“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的话。”

关于D:这是属于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类研究,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突出教师的“实践”,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我们一线教师就是要像D教师那样做最实际的行动研究。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小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小课题研究以“小 页 2 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际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课题后,选定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提炼研究课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理论准备(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收获即成果。小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认真填写《小课题研究手册》。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有效方法,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下面谈谈小课题研究的步骤与管理。

一、选题

1.教师可根据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提出具有研究价值、自身特色和 页 3 优势的选题。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选定的课题要具体、实在,要贴近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要相对单

一、切入点要小,好操作,避免大而空。

2.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要着眼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考得较多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没有条件解决的、对当前工作没有帮助的问题应回避。

3.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4.选题要有新意,要突出研究内容的个性和特色,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一种科学理论或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也可以借鉴、运用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申报与立项

1.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炼成小课题或者根据学校的立项课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分解子课题向学校申报。

2.学校认真组织评审后,确定校级小课题,校级小课题立项后报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备案,并挑选一两个重点小课题申报立项市级小课题。

三、研究

1.要坚持“求真、求实、求精”的研究态度,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目的,把小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使研究和工作融为一体,坚决反对把教育科研从教育教学工作 页 4 中游离出来,为了“研究”而“研究”,教育教学与教育研究两张皮的形式主义。

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的过程,总结、反思自身的工作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实质。因此,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反思、批判的襟怀走进课堂,以探究、改进、提高的姿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课题研究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标,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教师要认真设计研究方案,要理清研究思路,对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期望获得什么结果(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步骤要明确分几个阶段进行研究,每个阶段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考评)等都要很清楚;自己要向别人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成果(成果及表现形式)等都要阐述清楚。使“小课题”研究有内容、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有措施、有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小课题研究必须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这里所说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泛指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的总称)。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拓宽学术视野,尽可能使研究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是现代教师职业生活的主要特征。

5.小课题是以“行动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为基本方式的,小 页 5 课题研究在目的方面属“应用性” 研究,在内容方面属“实践性” 研究,因而,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内容要相匹配,要以实证的方法为主,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要熟悉并初步掌握与研究内容相对应的研究方法。

6.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研究资料包括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结果性资料,具体有: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计划或方案;主题阅读资料、文献查阅资料、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教学日记、听课笔记、评课稿、课堂教学实录、访谈记录;学生日记、经验体会、活动照片;调查问卷及报告;家长活动及评价资料; 研究小报告;交流及发表的文章、教师沙龙评价;其他如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一切可反映过程的资料。

以上资料只是说明资料函括的范围和内容,不是每个课题都必须有这些资料才能结题。研究资料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不是在最后结题时“整理”“搜集”甚至“拼凑”出来的。研究资料要做到真、实、精。

7.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文字材料,音像制品、教具等实物,文字材料可以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也可以是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实录、评课稿、教学日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等。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实用,适用于教师个人和同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四、结 题

1.小课题研究的周期一般控制在一年以内。研究工作结束后,主持人 页 6 要及时向学校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一份《研究手册》(包括附件)、一份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2.结题时,验收人员对《研究手册》(包括附件)、研究课或主题教育进行审核,评定等第。校级课题结题的评定标准自定(可参照“松滋市级小课题结题评审表”的评审要求)。

对研究态度有问题的课题将严格控制通过,诸如出现下列问题: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材料没有实质内容,有补、造的痕迹,不能反映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成果;材料杂乱无章,有明显的错误,质量低下;研究课或主题教育不符合要求。

3.结题的一般程序有:主持人作结题报告;查看《研究手册》(包括附件);观、听研究课或主题教育;研究工作评点;结题工作小结。结题程序视情况而定,不作统一要求。

五、组织与管理

1.市直学校、各镇中心学校要成立小课题考核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服务、协调、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把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考核、评职、晋级、评优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小课题研究能深入有效地开展。

2.承担者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研究工作,要认真填写研究手册,记录研究活动过程,梳理研究的心得体会。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应及时进行总结,整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小课题考核评估小组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

3.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 页 7 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4.学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通过审核验收的课题,学校应计算工作量,或给予课题组一定金额的补助。对按期完成、研究成果显著的小课题,学校应给予课题组一定的奖励。

5.学校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和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6.根据《松滋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小课题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效仍然是我市义务教育评估和教育科研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5

小课题也叫微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由于周期短、见效快、要求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喜爱,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从2018年开始在海南省大力推行小课题研究,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突破口,力求将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阅读紧密结合,探索构建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实施路径。

一、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

在课题管理层面,我们将小课题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分类管理,在课题研究内容上也有不同的定位。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内容大多是中观、宏观层面的问题,是事关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问题,其研究定位通常较高,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通常包括教学类、管理类、德育类、课程类和综合类等;小课题研究的定位是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对比较具体和聚焦,研究周期一般为6~12个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一般为3~6人,周期短,见效快。

一些管理类、课程类、德育类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靠少数几个人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适合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为了让小课题研究更加贴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聚焦在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以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具体明确的、能够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师课堂教

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

二、以研究课为基本研究形式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研究和解决。因此,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形式就是上研究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通常来说,每个小课题要围绕所需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上10~30节研究课,通过研究课形式寻找解决方案,展现问题解决过程。

上研究课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研究活动。要上好研究课,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研究课的基本规范。

第一,研究课必须是课题组成员日常课表中的课,确保研究课不会给课题组增加上课负担。

第二,上研究课时必须邀请至少两位教师到现场听课、评课,并根据提前设计好的“研究课评课表”进行打分评价。课后,执教教师需要与听课教师一起评课、议课,发现该节研究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第三,研究课必须围绕小课题的研究主题,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并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所以,研究课强调一个“新”字。

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这也是研究课的价值所在。第四,所有的研究课必须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和问题持续开展研究的、不断解决问题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这些研究课不能是无关联的孤立存在,每节研究课都

是在上一节研究课的基础上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探索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体现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问题解决过程。只有按照这些要求,把研究课认认真真地上好,小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果。

三、以专业阅读贯穿研究过程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必须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因此,专业阅读必须贯穿在小课题研究全过程,这也是小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没有专业阅读,小课题研究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我们为每个小课题设置了两个专业阅读任务,即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书籍阅读。在专业文献阅读方面,每个小课题组从确定选题开始,就要尽可能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每次上研究课之前,教师也要围绕研究课的相关具体问题,广泛查阅理论文章和教学案例资料,学习、借鉴优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小课题组需要选择至少10篇优质论文进行精读,并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文献综述。在专业书籍阅读方面,每个小课题组都要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育理论类、课题研究类和学科专业类的专业书籍,并从中选择至少1本专业书籍在课题组中开展精读,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为了让专业阅读活动真正得以落实,我们还开展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规定课题组在整个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至少要开展5次读书交流、阅读分享、主题研讨等形式的活动,并提供活动记录表。

通过围绕课题研究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驱动地开展专业阅读,让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够真正提升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以优质课例展示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其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报告等理论成果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优质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其实践类研究成果和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在申请结题前,课题主持人要在校内上一节课题研究公开展示课,并邀请专家和教师展示课进行评价打分,如果展示课无法体现小课题的研究成果,无法体现小课题组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将不能申请结题,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

这节课也是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优质课例,通过这一节优质课例来判断课题组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判断解决方案是否合适、有效。同时,这节优质课例也是小课题结题时的重要依据,评委需要通过观看上课视频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打分,并综合其他课题材料评定课题结题等级,在课题结题后将其作为成果推广的重要资源供其他教师学习。

这节优质课例是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必须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课例,必须体现课题研究的主题,围绕课题立项时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展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际效果,需要课题组进行反复打磨、不断优化设计才能最后展

示。

五、以量化评分保障研究效果

为保障小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让小课题能够真实、有效开展,我们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小课题量化评分表。

小课题量化评分表共计100分,其中,研究过程45分、研究成果35分、问题解决10分、综合评价加分项10分。总分达到80分以上才能结题,达到90分以上才有评优资格。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与活动要求,我们对每个板块的评分项目又进行了细化,让课题组、学校科研管理者和评审专家能够根据小课题量化评分表进行客观评分。

研究过程板块细分为七个评分项目,包括立项申请书和六大类课题研究活动。立项申请书是课题立项时的重要文本材料,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值为5分,根据文本质量进行评分。六大类活动包括学校需要组织的开题论证活动、中期检查活动与成果展示活动,分值各为5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评分。课题组需要组织的前期调研活动、至少5次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和至少10节研究课活动,分值分别为5分、10分和10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或评课表进行评分。

研究成果板块细分为四个评分项目,包括阅读专业文献的文献综述5分、阅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5分、撰写研究论文10分、撰写研究报告15分,其中研究论文和报告均不要求发表,由评审

专家鉴定打分。

问题解决板块即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优质课例的评分,评审专家通过观看该课例的教学视频,来评判课题研究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程度与效果如何,给予1~10分的评分。

综合评价加分项板块是根据课题组在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之外,额外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加分,最多可加10分,通常需要额外加分小课题才能达到90分的评优标准。通过对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每一项的量化评分,建立了清晰的小课题评价标准,保障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

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6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

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要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四小学教研组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篇7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二、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三、怎样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师要突出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将自我反思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三)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3.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从事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①轻视思想。②无关思想。③顾虑思想。④畏难思想。⑤急功近利思想。⑥不思进取思想。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研究范围;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五、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2.怎样选定课题? ①课题的来源;②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3.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①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②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③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④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⑤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4.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②课题名称外延太大;③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二)检索资料

检索资料的方法:①时序检索法:②追踪检索法:③综合检索法。

(三)申请立项

1.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2.申报的有关要求。

(四)制订研究方案

1.题目;2.署名;3.问题的提出;4.指导思想与原则;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

七、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

(一)教育日志;

(二)教育叙事;

(三)教育案例;

(四)教育反思;

(五)教学课例。

八、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

3.需要总结什么样的成果

4.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5.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题目和署名;(2)摘要;(3)关键词;(4)引言(前言);(5)正文;①课题的提出;②课题的设计;③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④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⑤讨论和思考;⑥附录和参考文献。

6.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九、课题申请结题、鉴定

1.申请结题的一般程序;2.课题结题评审鉴定的方式。

十、课题的推广

课题推广难是当前学校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必须尽早规范课题研究。

(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果。

小学小课题研究管理方案 篇8

为了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加大科研推进力度,指导广大教师从研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小课题研究指导机构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在教务处协调管理下指导全校小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如下:

顾 问:宗xx 负责小课题研究咨询指导。

组 长:袁xx 负责小课题研究宏观管理与协调。

副组长:王xx 负责小课题研究工作规划与协调、阶段性工作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成效评估管理。

学科组组长:

孙xx 负责语文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李xx 负责数学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刘xx 负责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等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二、建立和完善小课题管理制度

1.小课题研究选题备案制度

(1)学校一般于学年初组织小课题选题申报工作,提出小课题申报选题指导建议。教师可根据学校选题指导建议,结合自身实际申报选题。

(2)研究周期短或提早结题的教师,或因种种原因尚未承担小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亦可随时申报选题,报请指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

(3)教师应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自愿申报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计划表,并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指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统一备案,纳入学校小课题研究管理。未经指导小组立项审核的小课题教务处不予备案,不享受学校小课题研究考评奖励待遇。

(4)教师申报选题,一周内应提交《小课题研究计划表》,一个月内应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对《小课题研究计划表》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修改好的《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报教务处备案存档,然后根据《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未及时修改完善上报的小课题选题,学校不予承认。

(5)小课题选题名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一般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情况下确需变更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小课题指导小组同意、备案后方可实施。

2.小课题检查、交流、指导与结题鉴定制度

(1)学校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发布《学校学期小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活动安排。各学科组组长根据学校计划安排,组织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2)一般说来,学校每学年上学期组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交流,下学期组织课题研究中期述职检查,学年末组织结题鉴定与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周期短或提早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也可提早申请结题鉴定,学校将根据其课题完成情况决定是否单独组织成果鉴定。已完成结题鉴定的教师方可继续申报新课题。

(3)课题结题鉴定的一般程序是:课题主持人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提出成果鉴定申请;学校组成专家、相关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代表,组成课题成果鉴定委员会,对申请结题鉴定的课题进行书面评估,然后根据课题特点,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组织现场鉴定和成果展示活动;成果鉴定委员会根据书面评估、现场鉴定、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决定是否准予结题、成果鉴定等级。

(4)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适时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专题讲座、对话咨询等活动,并利用网上qq空间及时提供诊断、咨询服务。

3.小课题成果应用推广制度

(1)小课题研究通过结题鉴定后,应及时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得更大的科研效益。

(2)课题成果应用推广采取项目制,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成立成果应用推广项目组,确定成果应用推广范围,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报请课题指导小组审核批准,然后组织实施。

(3)学校为小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提供支持与指导服务,并于学期末组织成果应用推广评估活动,根据成果推广项目组主持人工作汇报及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考察等情况,对成果项目推广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成绩纳入年度业务绩效考核。

5.小课题研究激励保障制度

(1)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管理,作为教师业务研修的重要指标,列入期末、年度业务考核。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选题申报、研究计划制定、阶段性交流、中期述职、结题报告与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考核成绩列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9

课题核心概念: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学生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从而感受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所要解决的问题:音乐课上如何把舞蹈教学与课堂结合;如何用舞蹈的语汇向学生阐释音乐内容;如何利用舞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利用舞蹈教学辅助学生歌词的记忆;如何借助舞蹈教学进行音乐欣赏。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儿童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人体艺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音乐课上,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主题,用舞蹈的语汇向学生阐释音乐内容,并能通过音乐课上的舞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辅助学生歌词的记忆,借助舞蹈教学进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音乐课上把舞蹈教学与课堂结合起来;

2、音乐课上用舞蹈的语汇向学生阐释音乐内容;

3、音乐课上的舞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4、音乐课上用舞蹈教学辅助学生歌词的记忆;

5、音乐课上借助舞蹈教学进行欣赏。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实验研究法:所开设的实验班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同时暗设对比班。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研究加以创新。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10

铁锋区和平小学张伟和

一、问题描述(选题依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生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

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突出应用及推广价值):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要率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和落实。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学策略的辅导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

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技艺、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组学导式

按照一定的组合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单位,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评价,这种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就叫“分组学导”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反馈—点拨—认知”四个环节的“分组学导”教学模式。

2、问题推进式

这一模式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性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启发讨论式

这一模式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有两种基本的讨论形式。

4、实践探究式

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料,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动手动脑去寻找、发现和辨析学习资源,从而真正地摆脱教材和教师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的学习空间。

四、课题研究方法:

讨论分析法、研究活动法、总结概括法、材料分析法、直观图示法。

五、预设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的研究准备(时间2013-3月—4月)

(1)成立课题组

(2)拟定课题实践方案

(3)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

第二阶段:实验的进行(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教学实践中,探明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

第三阶段:实验的总结(2014年1月)

(1)实验后,以前后测评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提高。

(2)将课堂实验的活动过程上升到理论,总结出一套“自主学习”模式,并全校推广。

(3)有关成果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

2、保障条件:

1、校领导对该实验课题高度重视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本年组老师的共识。

3、有班级管理能力强、素质高并热心教改工作的青年班主任全力支持。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11

一,突破教研,落实课题研究 1,研究研究课题

这段时间里我们上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学习音乐的兴趣高,但上课无精打采等实际情况,又抓住了学生好动,爱玩,爱表扬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专题,我们组员虽少,但教师能在教研中献计献策,这段时间教研专题聚集了每一位教师思想的闪光点。在专题研究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教师间的协作能力。

2,认真做好课题组理论资料的积累

札实突出课题,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札记”不是“杂技”突出对自己研究专题的学习摘记,札记中记录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优秀教案,反思,案例。图片,调查问卷等一切可以反映专题的资料。3,优化备课

音乐教师进行了合作备课,坚决杜绝无案上课,从而全力体现教案实用,创新,个性,鲜明的要求。4,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光盘

每个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教研组成员经常观看学习优秀教学设计,一起做下来探讨优秀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个人理论学习和集中听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再提高教学水平。5,优质课竞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听课研课

认真组织教师挺小课题研究的优质课,讲课,教师在生活中把自己几点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听课教师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许多教师认为,不搞研究成绩照样好,用不着研究。但是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潜心研究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就会因此而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堂要质量,没有向40分钟要质量。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教材下一篇:优秀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