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024-06-30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共8篇)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1

1.引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的转型期。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是给建筑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内外都把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作为改革建筑产业,降低工程运作成本,提高行业工作效率的主要突破口。而信息化则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集成应用研究开发仍然处于各自为战、摸索尝试的开发阶段,引进的软件也存在消化使用的过程。或处于只能用其个别功能的状况。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在中国发展多年了,给中国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做了怎样全新的阐释呢?又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多少实惠呢?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发展。

2.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的生产标准。大量的人力、劳动力的投入,很少机械化的应用,重复建设和不良建设增多等。建筑业的非现代化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不能信息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建筑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施工队伍庞大,2000年全国建筑从业人员达3500万人。这其中大多数是低素质的施工人员,很少是技术工人和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农民工占80%,他们绝大多数仅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未经培训上岗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正因为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推行信息化管理就?得非常困难,信息化管理不但需要全体从业人员从思想上接受现代的管理模式,还要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信息化管理。因而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就成了很关键的问题,为了满足对项目管理专业的需求,国家建设部已培训了三个级别共500多万项目管理人员,随着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增多,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也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也因为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所以对于先进的技术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不那么到位,有很多的生产装备仍然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工业发达国家企业人员素质构成也明显高于我国,特别是集团型承包公司智力密集的程度更为显著。日本竹中工务店仅建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占从业人员的62.5%.而我国最大的集团型承包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仅占15%.以上这些情况表明,要在中国建筑行业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一定要结合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建筑业的传统特色和行业模式。

3.中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项目管理方式如下:

(1)业主组建PMT进行客观管理

(2)业主邀请PMC进行项目管理

(3)承包商聘请专业项目管理机构以赢得投标进行项目管理和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4)对于几百万人民币的项目,由于项目管理知识所限,资金不充裕,业主自己担当项目管理者角色

(5)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即使是大项目,仍然由政府官员而不是专业人员管理由此可见,我国当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思想处在一个“混交地带”,一方面随着WTO的因加入,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或管理思想受到了国外工程项目模式的冲击,特别是在涉外工程或在双方工程项目建设的合作中;另一方面,国内仍停留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上,企业中的计划管理部门,材料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都是互为独立的职能部门,都有着各自独立的核算体系和工作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三者的统一,为了全面推行和实施“进度、资源、成本”的综合管理,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工程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如何尽快实现新旧体制的转变,寻求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模式,已成为必然和必需的一种趋势。

4.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建设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但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规范的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开发建设中有着自身的特点,从管理层与业务层以及处理层入手开发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而一些建筑企业也在从自身管理的需要或业务处理的需求出发,各自进行管理与业务处理两个层面的软件开发尝试。但是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不同、需求多变问题。主要原因是: ①建筑IT 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流程不完全熟悉和掌握,没有与典型建筑企业结合,分析不出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型和流程; ②建筑企业缺少既熟悉计算机技术专业,又熟悉掌握工程项目业务处理流程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只能进行适合自己的单一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

多年来工程项目单体软件的应用使得企业内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各业务职能单位做了大量的数据重复输入工作,形成了企业中大量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标准不统一,设计不规范,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可以说这是目前已经应用计算机多年的建筑企业推进企业和项目信息化建设前进的瓶颈。

5.解决工程项目信息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它应该集成工程建设中所有的信息,包括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部门等参建单位;包括项目组织、计划、财务、资源、控制等体系;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包括地基基础、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工程进展各分项等。所有这些信息的发生,往往都不是独立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信息经常要涉及数个部门,横跨多个进展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对每个信息的发生和经过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梳理,就需要整合信息流量,从而化零为整地处理信息。

从实践中发现,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信息定义和归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有些信息还需要在业主、承包商和监理方中周转,这就不容易通过很简单的方式把所有的信息反映到一个平台中去。也不容易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各个信息的效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反映出了这样共同的问题:怎样才能将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各种信息统一起来,形成对工程质量、成本、进度、施工合同及物资设备采购的适时监控。这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其中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有一个分类清楚的确认,进行统一的编码。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工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投资)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其中,工程项目计划工作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龙头。由于工程的其他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工程总进度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而展开的。所以项目计划的编制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以及中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还要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物力、工器具等资源流程的主要手段。也成了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对于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只要确定了工程的结构分解,它的信息流程也就确定下来了,在何处分解,至何处汇总,每一个阶段是什么样的,能反映出哪些有效用的信息也都相对固定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于这些信息化的实施,可减少竣工资料编制的工作量。积累项目过程数据,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项目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虽然不同的项目管理实施模式不同,业主、监理、承包商的责任权利关系有不同的定位,项目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但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来看,其整体框架和工作内容是一致的。因而,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和项目知识体系的角度,来分析过程中主要工程计划和控制,并整合、抽象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业务模型,是成功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6.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探讨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表现形式还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那种只能针对一家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量身定做”项目工程软件的开发应用,已经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开发出能代表行业主流且能适应不同需求的项目管理软件,才能使软件达到行业水平,具有可推广性。多年的实践证明,国内外的工程项目管理,尽管不同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基本活动是大致相似的。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工程软件系统,甚至一些ERP系统,会发现用电脑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处理方法都大同小异,如果把系统中的一些个别业务处理模块拿到中国建筑企业也能直接使用。但由于我们在整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和人家不同,整个系统拿过来就无法使用。而以流程、角色、活动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基本可以覆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使用的全部开发尝试。但是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不同、需求多变问题。主要原因是: ①建筑IT 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流程不完全熟悉和掌握,没有与典型建筑企业结合,分析不出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型和流程; ②建筑企业缺少既熟悉计算机技术专业,又熟悉掌握工程项目业务处理流程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只能进行适合自己的单一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

多年来工程项目单体软件的应用使得企业内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各业务职能单位做了大量的数据重复输入工作,形成了企业中大量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标准不统一,设计不规范,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可以说这是目前已经应用计算机多年的建筑企业推进企业和项目信息化建设前进的瓶颈。

结 语

中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和实施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直面我们的建筑业还不够现代化这一严峻的事实。努力去摸索尝试,加大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和开发,使得中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既适合国内建筑业,又不落后于世界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金城。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大学出社,2001:4-2.[2] 孙淑红。管理信息系统[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3] 李晓东。张德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

1 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一些企业和工程项目的调查、走访,发现我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由于地域不同,相关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也不同,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数量上也就存在差异。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来源比较丰富,而且途径很多,接收信息的速度快。这种现状导致了不同地域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而且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所以,在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要注重地域差异,力争达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均衡发展。2)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通过对很多企业调查后发现,企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上网、使用计算机就实现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很多因素,一项工程的预算、核算、资金使用、成本核算、项目运行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很多企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使用态度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视,达到有效应用。3)对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存在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高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运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信息化的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据的保存和处理方面,很多企业运用局域网共享的手段,但是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成为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一些软件还达不到工程管理信息化运行的要求,但是国外的市场形态和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国外软件的价格很高,所以,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须进一步加强。

2 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已有大约2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我国在CAD技术的应用上基本上达到了普及状态。但是在应用高科技工程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和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只是利用简单的局域网络和低端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且我国的企业在运用高科技软件管理的企业也寥寥无几。这种现状决定了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将在高科技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方面进行革命,制作出适合我国企业的相关软件,并在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中推广应用。

3 对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做到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均衡。

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在各地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应该保证各地域间的工程信息化均衡发展,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实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的数量、传播途径达到均衡化的状态,只有让各个区域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才能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流程。

要做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必须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克服信息以很多简单的通讯为主的传播途径,克服原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全面的局面。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强数据的管理和高科技手段的控制力度,实现在工程管理方面的高科技信息化体系正常运行。

3)加强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专业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少有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所以,要根据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开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实际效益,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还能使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更加准确和高效,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开展,但是,在对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中的探讨发现: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克服信息以很多简单的通讯为主的传播途径,克服原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全面的局面;消除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降低使用成本,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施工技术,2008(11):21-28.

[2]周惑中.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2007(18):9-11.

[3]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10):19-20.

[4]朱高峰.试论信息化工程管理[A].2007年广州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7.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

1.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主要是采用数据库、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式处理、加工、存储、收集信息,确保能够促进管理效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并使管理成本有所降低[1]。现今,工程项目建设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并且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具体的发展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及时找到相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能够使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得到实现。

2.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没有全面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由于相关部门、工程业主等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足够的重视程度,在建设通讯基础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没有足够的力度,造成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建设与策划时缺少一定的深度。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业主均逐渐了解到采用项目管理化能够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由于企业在具体的操作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方面没有加大投入力度,认为前期投入过高,同时在短时间的应用中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利润,会使企业的经济负担有所增加。部分中小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时,人才和资金同样是较大的影响因素。

2.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使用范围与深度存在差别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在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深度与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倘若企业有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那么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上则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效。但较多的企业以及工程项目在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时,在多方面受到约束,不仅是来自人员以及硬件方面,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识、项目管理基础、项目管理水平、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等方面均会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成功的应用项目管理软件,促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全面结合是关键因素。

2.3没有固定的数据库以及数据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没有固定的数据库以及数据标准,造成有着较低的集成度,对开发信息技术造成一定的阻碍[2]。由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中没有全面形成数据标准系统,在公共基础编码方面没有一致的数据,因为不相同的软件开发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开发时有着不同的数据接口,导致系统中出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没有统一标准,流程管理工作经常发生脱节的情况,造成企业相关部门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2.4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没有足够的投入

企业没有完善的外部配套环境,主要是因为项目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在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中没有全面构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参建单位应该属于整体,但部分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没有构成整体,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做到相互协作等,常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中断的情况,造成信息失真、扭曲、滞后等,没有加大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会造成信息流出现中断的情况。

3.加快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3.1重视普及与推广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工作主要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从业人员不信任或者抵触软件与计算机的心理全面消除,这就要求行业组织和企业相关部门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企业部门应该构建相关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标准规范工作,这样不但促进开发高水平软件,对全面推广软件也有着较大的帮助。其次,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其中包含操作技能、计算机知识、管理知识、工程概况等相关培训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相互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开发的信息化软件能够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3.2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工作程序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以事务为重点,将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程全面改变,构建以信息作为主要重点的工作流程,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改变流程时,应该确保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均是在相同的流程下进行工作,并且重视参建单位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沟通工作。另外,应该做好多方利用、全面保护、全面修改、全面存储、全面收集基础数据的工作,可以通过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资料库、数据库提供给参建单位共同使用等方式,防止出现重复收集数据的情况,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3.3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行

倘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管理模式呈现不相符的情况,则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推广项目管理信息化。所以,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推行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是企业拥有的软件与管理模式互相适应,同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全面执行,例如财务体系、控制进度依据、分解工作结构方式等工作。另外,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知识库,使项目管理信息化得到完善[3]。

3.4将因特网、局域网等共享信息的平台全面推广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内部信息在交流时主要是采用局域网来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在进行外部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电子化业务来往时是通过因特网实现的。目前,工程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已将网上职称申报、网上项目经理申报、网上年检资质以及网上资质申报等相关业务全面开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主要是以因特网作为平台基础,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网上链接与数据库全面构建,确保网上采购材料、网上会议、网上查询、网上投标等工作得到全面实现。在工程项目具体建设过程中,可将因特网平台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主要系统,做好专项技术软件的开发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

3.5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现今,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工作中,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例如在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相互制约关系、机动时间以及关键工作全面显示,通过合理的调整、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多变的情况得到适应。在控制质量的工作中,信息化管理有结果较为可靠、处理时间较短等基本优势。在控制工艺的工作中应用信息化,能够将工程项目建设的的相关计算与设计等工作全面规范化,获得理想的效果。

4.结束语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应该把市场当成导向,全面增强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同时通过合理的措施创新工程项目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确保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玲.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外建筑,2010,7(12):192-193.

[2]欧阳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6(01):822-823.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4

【摘 要】: 简要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两大趋势作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面对WTO,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briefl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wo development tendencies of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And it present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hat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welcome coming of economic globliz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ic.

【关键字】: 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Countermeasure,Present Situation

前言

项目管理的英语表达是“Project Management”。然而在英国建筑工程领域,对“Project Management”的正确理解应是“业主的项目管理”。这就是说,英国的“Project Management”与我国的“建设监理”从性质、工作内容以及代表谁的利益来看应是等同的。所不同的是“建设监理”强调的是社会机构代表业主的利益进行的项目管理,而“Project Management”强调的是业主的项目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由1979年的几家发展到今年的上百家,由最初的单纯劳务承包,发展到今天工程总承包。无庸讳言,中国已成为建筑大国。同时,我国的建筑市场也实行了“门户开放”,许多境外建筑承包商进入我国承包工程,从而加剧了国内建筑市场竞争。但从我国建筑企业实际情况看,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与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清楚的了解我国工程项目的现状以及缺点,改革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是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和PERT技术,60年代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已经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

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例如:1998年特大洪灾期间决口的九江长江大堤;1999年4月出现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坍塌;宁波大桥出现的严重事故;北京西客站的质量问题等。这一系列的工程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

2.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3.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前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投资企业达32万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3577亿美元。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与此同时,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高素质项目管理班

子,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2)、必须了解和掌握FIDIC合同条款,搞好索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必须学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4)、必须掌握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5)、必须学会按国际惯例解决项目承包中的争议问题。

2.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项目管理也将成为一个热门前沿领域。这一动向提醒我们,项目管理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这个过程单靠工业、农业那样的重复、批量的生产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网络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离不开电脑手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优势的可靠保证。目前,我们的企业管理还过于粗放、松弛、缺乏科学管理,远远适应不了市场形势的发展要求,因而加强和创新企业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观念创新是动力,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源泉,方法创新是保障。

(1)、观念创新是动力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强大的挑战,特别作为长期依赖铁路施工的传统企业,由于市场发展趋势,铁路、公路、水利、市

政等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和单价大幅度降低,提质不提价,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加大,利润所剩无几,甚至是亏本经营。为此,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更新观念,加大管理力度。

(2)、制度创新是前提

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科学合理地设臵项目部,做到人员精干高效,协调控制有力,实现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要素的最优组合,强化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是创新工作的难点,其重点是要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核心是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是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和弹性用工制度,强化质量、效益意识,提高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立足于项目,着力于项目管理,使项目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3)、技术创新是源泉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科技昌明的时代。项目管理要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首先要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是国内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我们在许多项目工程中已应用推广。昌吉世纪花园工程,2003年荣获自治区优质工程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因在施工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妇保院二期扩建工程,应用了8项新技术,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继获得市优、省优工程后,已申报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其次是项目中开展群众性的QC攻关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手段,我们在这方面常抓不懈,取得显著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5项成果获国家级奖,11项成果获省级一、二等奖,8项成果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三是加快人才培养,为项目技术创新提供保证。为适应建设项目领域不断发展和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必须加快高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以重点工程为舞台,加快培养青年人才群体,委派他们担任项目经理助理、项目工程师等职务,让他们在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

(4)、方法创新是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进度控制手段创新。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应当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

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客户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

成本控制措施创新。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5)、加强管理创新训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职业化队伍,这是我们当前要解决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集团项目经理的现状是:数量不少,结构失衡,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使用脱节,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不多,以致在选用项目经理时,经常是捉襟见肘。项目经理,他上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下对作业层负责,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授权范围内,对外与业主打交道。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利用企业法人代表授予的权力,来实现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们各级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培养项目经理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把好选拔任用关。要把那些有本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项目经理岗位上来。选好用好人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2.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的“鲁布格经验”到今天,项目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业一方面为人类建筑美好的居住空间,同时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由于建筑工业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工材料,使得一些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卤化物的材料暴露在大气中或与在自然的氧化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气态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机械化施工而产生的机械废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固态建筑垃圾等。

因此,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人们行为的主要对象——项目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推广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方法,是当今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虽然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细小的分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去认真的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功。

四,结语

总之,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积极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管理惯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经验和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丰富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一定能够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2)(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

1(3)(美)笠兹纳著,杨爱华,杨磊,王增东等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5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将向何方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呢?将就此作以简要论述。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我国工程造价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列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观念落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绝大多数工作仍然停留在“三性一静”(定额的统一性、综合性、指令性和工、料、机价格的静态性)的基础上,往往“四算”(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

2.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实践贯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招投标法在实际中经常被扭曲,议标、串标现象还很严重。因此,加强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当务之急。

3.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有80多万。这80多万的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生还不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是大专、电大、函大毕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科文凭。从专业上来看,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还不到1%,大部分都是工程经济、投资经济、工程管理、概预算等相近专业,这些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只停留在概预算上,他们不能也不可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另外,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目前取得证书的还不足1%,能够充当总经济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1.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人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月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人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人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

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新的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经济利用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更重视利用智力资源;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成果,带来新的财富。这一过程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将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面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客观现状以及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日益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将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加人WTO的挑战,我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已经相继实施,相信中国建筑市场将越来越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应该积极贯彻这两个法律,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是国家法律只能从宏观上加以规范,不可能对工程造价的各个方面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自身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国建筑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懂得并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必须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办法

2000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成本价。何谓不低于成本价呢?是指不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还是企业个别成本呢?如果是指不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也就是预算成本,那么就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符。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引入,许多施工企业以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报价已成完全可能。如果是指不低于企业个别成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企业的真正成本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改变过去完全依靠定额的做法。2000年12月19—20日,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方法座谈会,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量价分离”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量价分离”已经在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定额是“量价合一”的参考性文件,企业根据定额做出的报价往往比市场价格高出许多,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采取新的投标报价法,可以鼓励企业把自己最新的设备,先进技术、方法展现给业主,以最合理、最能反映目前市场运营情况的报价进行投标。可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使我国的建筑市场真正向国际市场接轨,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众所周知,“量价合一”的定额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是不相符的。然而定额又是完成单位产品消耗量的标准,它是客观的、科学的,具有法定的属性。既然定额是标准,其属性是法定的,因此定额实际上是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量标准。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废除定额,而且应该加大定额编制补充的力度,为推行"32程量清单”的办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必须加强项目库的组建,香港工料测量师协会是相当于中国造价管理协会组织,他们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中,具体做法是参考过去类似项目,根据经验来确定工程的造价。实践表明,他们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他们有个优势在于,类似的历史项目资料相当丰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项目库相当完善,内容丰富,这为准确确定工程造价提供了可靠保证。近年来,也有许多人把神经网络理论用到了工程造价管理中,神经网络方法也就是模拟人脑的思维进行各种活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神经网络模拟人脑搜索类似历史项目资料,最后凭经验来确定工程造价。实际上神经网络方法与香港的模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把这一复杂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而已,我们有必要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引入这些先进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相当丰富、完善的项目库,这恰好也是我们所缺少的。项目库的组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社会平均水平,一是企业个别水平,这样我们也可以避免在评标时去判断企业报价是否是低于成本报价这一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4.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已从被动反映造价结果转向能动影响项目决策。但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因此如何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担负培养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重任。自1986年南方冶金学院创办第一个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科已受到建设部、教育部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十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这一学科。但是,就十多年来看,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概预算的层次上,很少有人符合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念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科建设,在高校建立硕士点、博士点,以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济、晓法律、善管理,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注册造价师执业制度。注册造价工程师1997年在全国九个省试点考试,1998年在全国考试。几年来,已培养了一批注册造价师,但是这部分人还不到整个工程造价管理80万从业人员的1%,离10%的目标还差很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以培养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造价工程师,同时为造就总经济师以及高级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5.工程造价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6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

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

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

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7

1电子信息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

1.1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在进行电子工程建设的时候, 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作为操作人员一定要对出现故障之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简单的说, 在故障发生之前会有一系列的征兆, 针对这样的现状, 就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准确的对这些征兆进行分析, 并且还要在故障发生之前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在进行故障诊断之前, 变压器渗漏油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故障, 在进行这种故障处理的时候, 一定要详细的分析它的分解气体, 随后找出故障存在的位置, 从而就可以对其进行检修。因此, 在电子工程中, 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就可以使自动化控制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并且还能够提高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从而就加快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

1.2对电子工程进行智能控制

在电子工程中, 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智能化控制, 这样就能够对电子工程进行远程、无人化以及自主化控制。同时由于传统的电子工程只可以控制单一的对象, 并且在进行人工操作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出现失误,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并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以及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电子工程中, 智能化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以智能化电梯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由于电梯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将门禁连接起来, 并且对系统中的总线和电梯进行控制;随后用户在使用智能化电梯的时候, 电梯输出器将输出一组信号, 并且将这些信号与电梯的按钮连接起来, 这样就可以达到电梯智能化控制的目的。

1.3优化电子工程的设计

在进行电子工程建设的时候, 应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产品进行优化, 从而就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由于传统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 达到标准的很少, 并且在完成设计之后进行修改的难度也比较大, 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 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进行电子工程设计的时候, 可以采用CAD软件和遗传算法, 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设计的时候, 并且还能够提高电子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在电子工程领域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时候, 作为操作人员不需要任何模型都能够直接的进行操作, 所以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模型中不确定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和作用。由于传统的电子工程主要是通过实际应用模型来进行自动化控制的, 并且这种类型的模型在制作的时候又非常复杂, 以及制作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变化, 针对这样的现状应该采用信息化技术, 从而就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工程中, 信息化体系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在不断的发展, 并且采用了性能比较高的CPU芯片, 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的效率和速度。同时在这种体系中, 还可以运用LED显示器技术, 这样就能够显着的提高系统的显示功能, 主要是因为这种显示器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 并且很好携带。再次电子工程中, 还应用了互联网和封装技术, 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技术能够促使产品的生产流水线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且还能够减少支出的成本。

2电子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2.1性能发展方向分析

针对现在的形势, 在电子工程中, 信息化技术在这些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其一是趋于高效化, 对电子工程来说, 速度和精度是重要的指标, 而高速的CPU芯片、CPU控制系统等能够有效的利用和改善系统中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从而就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子系统的速度和效率。其二是朝着柔性化方向发展, 首先在电子自动化中, 其主要包括群拉系统和数控系统, 针对这样的现状, 要想确保群控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就必须要确保么一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就能够非常完整的进行执行。然后要高度的重视数控系统中, 很强的可剪裁性和覆盖面性,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的需求。

2.2信息化功能方面的发展

2.2.1用户界面的图形化

这种功能主要是说, 在自动化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关联的时候, 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交叉口处的一个重要接口。同时其对于不同领域和专业的工作人员, 对他们的操作和使用都有非常有利的作用。此外, 人们还可以利用窗口或者菜单直接的对其进行操作, 并且快速的进行编程、图形模拟等。

2.2.2科学计算的可视化

这种功能最显着的优势特征就是很容易理解, 并且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 既可以运用语言和文字, 同时还可以利用图形、动画等来实现。

2.2.3高性能

在电子工程中, 由于PLC不仅能顾帮助用户在程序中很快的进行修改和编辑, 并且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应用程序, 从而就促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 其还可以对于电子工程设备的安装也具有非常显着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子信息工程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而且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因此, 作为相关人员, 需要加强对其研究的力度, 从而确保电子信息工作在将来得到更好的利用。

摘要:现阶段,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并且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在逐渐的提高。现阶段,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趋势虽然非常的不错,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以及其将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岩.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2 (07) :226.

[2]朱钊.电子信息工程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 (02) :39-40.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一、引言

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内医院正在积极探索深化医药卫生系统改革的途径,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医院改革的重要方向,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够在对深化医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因此对医院信息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内医院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在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后取得了较多成就,同时随着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增多,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三级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模式,国内很多规模相对较大和实力强劲的机构开始寻求医疗工作信息化,开始在某些地区实施信息的共享,当前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主要集中在患者档案、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概念上,其也是以后发展的趋向,但是由于医疗行业发展具有专业性强且复杂性强的特征,不同的医院对于医疗的需求矛盾,医疗信息化在进步的同时也出现很多的困难。

三、我国医院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缺少顶层设计与规划

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的表现主要是有关建设和应用地域性强,统一规划和设计不足,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同时我国县区域的医疗机构信息化严重缺失,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医疗信息化发展受到人才和资金的阻碍,也抑制了信息化的发展。

2.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我国医院信息化 建设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对比与应用水平偏低,且很多法律法规不够规范,且针对患者隐私权利保护、医疗信息的所有权保护等缺少对应法律,因此医院法律法规的信息化建设还需完善。

3.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标准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不同医院内部医疗系统都是自成一体,相互可能不兼容,导致医院的信息共享受阻,很多医院为了实现信息交换,需要专门编制接口软件,成本开销增加,不利于医院信息共享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4.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首先缺少从业人员,根据统计,我国医院信息化人员约有七万,平均下来,各个医院内部人数低于9个,我国呈现出医院信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且很多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人才来源主要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和转岗工作者,知识层面比较单一。

5.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

我国对比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质量无法有效提升,信息化项目开展受阻,很多项目开展由于资金不足造成很大的浪费,与此同时,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集中在硬件层面,软件开发和人员投入不足。

四、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建议

1.制定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不同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来看,最开始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其整个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协调性越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越高,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个相互连通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就越强,由此可见,我国需要在发展中尽快的规划并指定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出台并不断深化医院的相关文件,制定出发展目标明细且发展路线清晰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技术标准,为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

2.加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中国在发展医院信息化的过程中需对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将其应用在管理的事务工作上,强化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深度,拓展医院信息化的纵向发展,制定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分析电子病历和护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落实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建立统一的医院信息化标准

需要建立相对明确的组织机构,协调好不同类型的标准活动,将医院信息化的标准进行规范,强化本地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探索统一的医院信息化标准和建设体系,将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发展成跨越机构、跨越区域、跨越不同医疗信息资源的信息化体系,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4.重视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进行人才建设中需要强化对当前职工的信息化管理和技能培训,实施继续教育的 形式将其自身的认知漏洞和专业缺失进行补充,使其在岗位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实力。除此之外,还需和相关的院校合作,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或者联合培养的方式,建立起医院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管理等知识的训练,注重网络通信技术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5.合理调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结构

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获得政府和财政的支持,除此之外,需要医院自身的投资,或者采取社会支持、银行贷款或者项目合作,医院自己融资的形式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的充足。就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结构来看,不可以出现一头轻的状况,需要购置对应的硬件设施,同时还需要 关注软件开发的重要性,利用软件开发培养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志博. 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市场,2013,25:121-122.

[2]朱晓勃.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01:76-79.

[3]任英,吕慧. 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新通信,2015,22: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医生先进党员下一篇:友情初中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