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2024-05-09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共13篇)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1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课本知识。

(2)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为题,在课前进行资料查找。

2、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的前提下,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提问:一些产品中常出现补钙、铁、锌、硒、碘等的词语,这里的钙、铁、锌、硒、碘是元素还是单质 学生回答: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碘是元素。2.我们知道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人体也是物质的,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人体为什么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学生全班交流“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资料查阅情况 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生自我评价资料查阅情况,教师给与引导和鼓励。阅读教材P94学习结论:总结出人体内的主要元素课件探究结论:阅读教材1.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2.有些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钾和钠等;3.微量元素分为三种,即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有必需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这些必需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与交流:学习总结:食物多样,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六、总结:本课题学习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动的重要意义,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P95相关内容及表ppt)

P93

谷类为主;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12—(见课件P95内容,理解以下内容。

多吃蔬菜、ppt),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水果和薯类;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的生命活(见

20多种是人体重点是介绍—1

——

有人认为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有人说:药补不如食补,我们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每天吃奶类及豆制品;

通过本课题学习,希望大家更加注意平常

七、习题巩固

1、下列元素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铁元素

B、钙元素

C、锌元素

D、硒元素

2、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导致贫血,因此铁的摄入量是越多越好。B、钾和钠元素在人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儿童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可以适当补充些锌元素。

3、下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组元素是(A、铅、汞、砷、镉C、铁、硒、钾、碳

4、因人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营养元素是(A、铁

B、钙)

B、氧、钙、钠、镁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2

关键词:微量元素,人体健康,生理功能,疾病

一、微量元素与生理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是很多化学元素组成的有机体。根据其所占比重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共11种,占人体总体重的99.95%。而微量元素是在人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又称痕量元素,有70余种,可分为三类:(1)在我们体内只要微量地存在就会引起毒性反应的毒性元素。(2)无特殊生理功能的,也未发现毒性反应的非必需微量元素。(3)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如Fe、Zn、Cu、Ni、Sn、I、Co、Se、Mn、Mo、F、V、Cr、Si等。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助体内物质运输,如含Fe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功能等。(2)影响核酸代谢。核酸中含有Zn、Cu、Co、V、Cr、Ni等微量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及DNA复制都有影响。(3)一些维生素和激素的重要组分,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碘元素是甲状腺体激素的重要成分,碘元素缺乏则机体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4)是体内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硒等。(5)对生殖、神经系统的发育,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机体组织癌变有重要影响。如Fe、Zn、Mn、I、F、V、Ni等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发育功能;Fe、Cu、Zn、Se等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Fe、Zn、Cu、Se、Mn、I、Co、Mo等是神经系统发育及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Fe、Cu、Zn、Mo、Mn、Se等能抑制机体组织癌变。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为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学习成绩差、易怒不安。严重者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甚至心力衰竭,有的还会精神失常。

防治措施是增加富铁食物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牛胃、鱼子酱、鸡内脏、肝脏等;西红柿、芹菜叶、柑橘等铁含量较高且含有维生素C和有机酸,可促进铁的吸收;提倡使用铁锅,严重者还需口服硫酸亚铁合剂。

(二)缺锌侏儒症

缺锌使体内含锌酶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减少,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增长很缓慢,表现出身材矮小成为侏儒。同时还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易患感染等。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锌的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蛋类、蟹、花生仁、核桃、杏仁、马铃薯等。

(三)甲状腺肿

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但碘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 mg(平均35 mg)。虽然含量极小,却是各个系统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长期摄入碘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就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大(或称克汀病),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缺碘引起甲状腺体功能的异常,分泌的激素过量或者不足出现的疾病,这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大多数人知道缺碘元素会引起甲亢,即甲状腺肿大,但是大量临床医学证明,高碘同样能使人患高碘甲亢。因此对于碘,必须恰当摄入,不能缺少也不能偏多,成人每天摄入150μg碘,儿童每天摄入50~100μg碘。

(四)氟中毒症

区域性氟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地方疾病,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均有报道。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氟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主要在牙齿、骨骼、指甲和毛发中,特别是牙釉质中最多。特别是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科学研究显示,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 mg/d,成年人体内氟元素约为2.9 g。氟元素的摄入量不足将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或龋齿;而氟元素的摄入量过多主要累积在牙齿和全身骨骼,会引发氟中毒,出现氟斑牙。严重氟中毒就是氟骨症,患者骨组织出现异常变化。

(五)克山病

克山病,于1935年在我国东北克山县发现,因而命名。克山病病区均处于低硒地带,而病区水土中和微量元素硒缺乏或失去平衡引起代谢紊乱心肌损伤产生疾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头晕、气促、恶心、呕吐,死亡率很高。采取口服亚硒酸钠有预防效果。而且,用硒防止克山病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人体健康与微量元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及其平衡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只要科学地学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联系,加强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证正常的健康也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王婕.浅谈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35-36.

化学与社会食盐与人体健康 篇3

食盐的制作与使用起源于中国,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开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现在推断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之间的时期开始煮盐,到了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

二、食盐的组成及性质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离子型化合物。含氯元素60.7%,含钠元素39.3%,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钾、硫酸钙、氯化钙等杂质,熔点801℃,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 g/cm3,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不导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三、食盐的生理作用

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g,其中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

离子; K+和HPO2-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1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四、食盐的美容功效

1.以盐护发好处多

盐有深层清洁、杀菌排毒、舒经活血、收敛皮脂腺的作用,用盐洗发是油性头发的首选。你可以用厨房里的食用盐,也可以用市场上出售的 现成的洗发盐。具体是用法是:如果你只是头皮油腻,头发还不算太油的话,可以用洗发液正常清洗头发后,将洗发盐均匀涂抹于头皮之上,再配合指腹轻轻的按摩3-5分钟后,清水洗净即可,建议每周2-3次。

2.去除痘痕及平复皮肤凹凸

以指腹沾少许盐,在青春痘痕迹或凹凸部位依螺旋状按摩三次,再取充分的盐敷在需要“解决”的部位,过五六分钟后洗去。注意:不要按摩正在生长的青春痘。

3.改善粗糙皮肤和去除黑斑

用水把盐打湿敷在脸上,按摩1分钟,力道和洗脸时相同,以鼻头为中心在两颊由下往上画大圆。然后用指腹在黑斑部分打圈搓揉。

4.去除脚臭

用大量的粗盐抹在脚尖、脚趾之间及脚底部分,并用手搓揉5-6次,休息5分钟后用水冲净即可。

5.洗眼明目

遇上刮风的天气,外出归来时,可用温水冲一杯淡盐水,以棉棒蘸取擦拭内外眼角,达到洗眼明目,去除污物的目的。

五、控制食盐摄入量,引导健康消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体的组成元素

(2)

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

讨论、查阅资料法,了解钙、铁、锌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食物来源。

(2)

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锌等保健药剂、食品,查看说明书,了解其主要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均衡饮食习惯,形成辨证地看待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组成元素、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为题,进行课前资料查找。

2、教师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视频——迪巧广告,请同学们谈一谈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

评价,展示图片,介绍一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请同学们针对课本97面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

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评价,归纳。

通过刚才的视频、图片及讨论,学生们对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具体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播放视频]

知识导学

[教师活动]

通过观看知识导学,大家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请阅读课本97-98面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评价,总结重点。

[学生活动]

完成猜猜看。

[教师活动]

猜猜看活动中涉及到常量元素钙,以及微量元素铁、锌、硒等,那么这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展示课件]

讲解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

记录重点内容,完成课本讨论。

[教师活动]

评价,归纳。

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有些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必需微量元素以及缺乏对应症状、食物来源。

[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任务,回答。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

总结,强调本课重点内容。

请学生归纳: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完成随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的组成元素

1、种类

2、常量元素(>0.01%)O

C

H

N

Ca

P

K

Na

Cl

Mg等

微量元素(<0.01%)Fe

Co

Cu

Zn

Cr等

3、含量最多的元素

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a

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元素

(作用、食物来源、缺乏时对应症状)

2、钠元素与钾元素(作用、食物来源、缺乏时对应症状)

3、微量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作用、食物来源、缺乏时对应症状)

非必需微量元素

有害微量元素

八、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孙老师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分别设计了〈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和〈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两个微视频。首先通过〈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微视频向学生系统全面的介绍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分类,,并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用元素符号表示人体的主要元素: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2、你认为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氧、碳、氢、氮的含量较高?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一说节食减肥和饥饿对人体的危害。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进行互动评价。很好的达成了“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讨论交流,知道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其分类和作用”的教学目标。紧接着通过《某些元素对人体作用》的微视频,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卡通动漫的.表现形式,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了常见元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然后通过导学案上的:病例诊断及从化学的视角科学的看待“黄金档搭广告”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茶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6

马店中学 朱武雄

【摘要】: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之一,本课题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课堂演说,体验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体会获取知识财富后带来的成就感,更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应用网络平台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图片、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对茶城茶舍实地考察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实践获取素材;鼓励学生利用调查调研等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运用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①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理论依据:

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二、设计思想

1.立足新课标,贴近生活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之一,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本课题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课堂演说,体验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体会获取知识财富后带来的成就感。

3.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本课题教师主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寻找自己的着重点;和学生探讨完成各组的汇报材料;帮助学生把好演示文稿制作关,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4.信息渠道多样化

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网络平台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图片、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对茶城茶舍实地考察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实践获取素材;鼓励学生利用调查调研等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运用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了解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原理与方法;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方法;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

2.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每小组协作完成一个有关茶叶选题材料的整理和汇报,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搜集整理资料、有效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汇报表达能力;

4.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相互了解,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分享成就。

四、教学流程 l 搜集整理资料 l 初步形成研究思路 l 发放调查问卷 l 回收问卷调查 l 进行实地考查 l 深入实验探究 l 制作展板和ppt l 组内汇报展示成果 l 调整呈现顺序形式 l 补充完善展板和ppt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分组并选择课题

选修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茶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关于茶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个话题一提出,学生的兴奋度很高,有关茶他们想知道的非常多,比如:茶的起源;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关于茶的诗句和故事;中国人什么时间开始饮茶;茶艺茶道;茶的种类;各类名茶的产地;茶叶采摘后一般经过多少道工序;喝茶都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喝茶能提神;一天中什么时候适合喝茶;喝茶有什么讲究;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什么茶;如何鉴别茶叶的新陈;怎么选购好茶等等。教师及时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围绕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主要确定了四个选题:①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原理与方法;③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方法;④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每组认定选题后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主要制作演示文稿和科普展板,以便更有效得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第二阶段:搜集整理资料

确认课题后,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针对课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自主获得科学认识,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认识的形成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一组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研究茶文化渊源的第一组学生一开始对自己找到的素材都有兴趣,不舍得删减,所以看起来感觉平平淡淡没有亮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组内交流,学生明确了研究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自己的亮点,最终将重点放在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上,并确定以茶诗、茶趣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文献,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在查阅大量文献后,教师引导第二组学生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实验方案的摸索,分别进行了溶剂、加热方法、加热时间的对比实验。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第三组学生一开始面面俱到,按色泽分;按制茶工艺分;按外形分;按产地分;以季节、节气分等等。如何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同组学生的多次交流讨论,最终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茶叶的发酵过程上。关于茶与人体保健,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学生在阅读大量资料后认为如果突出茶叶中化学成分和人体保健的密切联系,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第三阶段 制作演示文稿,准备汇报

经过交流,教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材料很丰富,图片很漂亮,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大家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海选素材的过程中容易过分注重有关素材的全面性,从而造成材料文字冗长、内容浅表,从而造成汇报乏味,难以吸引听众。如果希望你的演说和你们的材料能够吸引听众,就要进行舍弃和补充,舍弃大量的直接下载的文字,让每一张幻灯片都配以美图,结合美图的欣赏讲你们的素材讲解清楚;同时,在很多细节上还需补充你们自己观点、调查结果、小建议等,另外,精彩的演说也是吸引听众的法宝„„经过一番交流和讨论,学生们有了新的看法和主意,接下来修改作品,为最终的汇报做准备。第三组学生为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考察,收获颇丰。但是如果只是内容介绍就过于枯燥,平淡无味。经过组内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与嘉宾互动的形式,使这组的汇报更吸引听众。第四组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为使汇报更生动,她们还自己编排了短小精悍的小品,使大家眼前一亮。第四阶段:正式汇报 教师引言: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饮品之一,自古就有人说饮茶可以长寿,很多古籍中还提出茶有“醒酒”、“明目”、“止渴”、“消食”、“除痰”等功效。茶为何有如此多的作用?这主要和它的化学成分有关。它们真的能对人体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吗?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也许能帮我们揭示一些茶的奥秘„„ 学生汇报:

第一组: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任思雨组)

主要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体系的内容,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等,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传说把大家带进中国茶文化的世界„„ 第二组: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陈傲寒组)

主要介绍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与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比较加热方式、加热时间、提取溶剂的不同对提取产率的影响;向大家介绍文献中提到的几种更有效的提取方法„„ 第三组:茶叶的分类与鉴别(严宇晨组)

根据发酵工艺的不同介绍茶叶的分类,现场教大家学会区分生活中常见的茶,教大家学会如何鉴别新茶陈茶„„

第四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崔晓纯组)

主要介绍茶叶中含有什么化学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科学饮茶,不同类型的体质应该喝什么茶„„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大家学习的成果,虽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某些方面甚至仅仅是某些细节的整理和展示,但我们所有的同学为了准备今天的汇报都不同程度的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搜集整理资料、亲身实践、市场调查等等,虽然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但也获得了一次丰富的体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自信、更成功、更精彩!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它在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生活材料、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六、课后小记

1.学会求知,是师生面对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化社会的最终结果是学习化社会。“学会求知”是使师生融入学习化社会的通行证,它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更自由、更灵活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求知方法。从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堂的学习进展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受到以下几点:(1)天下没有不求知的孩子;(2)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兴趣、能力和教育需要;(3)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4)发现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很重要;(5)没有闲暇和自由怎么有机会学习;(6)试试,你就知道了;(7)在“做中学”与“玩中学”;(8)学习是建立在“渴望”之上;(9)计算机和互联网能给我们带来许多;(10)合作使人愉快,合作更容易出成绩。

2.“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3.学生的感受。

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问卷显示约有1/4的学生表示想了解茶的更多知识,90%以上的同学认为化学很有用,初步达到了预期“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目的。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思考并与同学讨论,90%以上的学生愿意以这种方式来学习化学与生活,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都有与同学交流或者争论的欲望,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或老师,课后还有2/3的学生有问题要与老师交流,达到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的目的。此外还有学生表达了一些感受:

(1)这样的课挺生动,挺有意思,很喜欢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的钻研过程;(2)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经过亲身的体验,才会获得深刻的体会。(3)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做小老师的机会;

浅谈人体的化学平衡与健康 篇7

适当的化学平衡对人体非常重要, 人体中的生物化学不平衡是造成多数疾病的主要原因。

人体体内存在着化学平衡, 且并不是单一化学平衡而是由非常多的单一化学平衡组成的复杂平衡体系, 在这里边一个平衡的反应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反应的生成物, 各个化学平衡之间交错混杂;我想这些混杂化学平衡应该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 但是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因素也可以影响免疫力。免疫力受情绪影响:人的意识和情绪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而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对我们的情绪做出生理反应, 直接改变身体的化学平衡,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其实质是人体体内化学平衡受到破坏, 随之带来的是不健康, 即“生病”。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健康是整体健康, 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健康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是多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偏离平衡, 偏重于某一方, 就会激化矛盾, 轻则陷入“亚健康”, 重则导致疾病。

人是有生命的物质, 人体也跟其他物质一样, 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在人体内已发现60种以上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在人体内都有它们各自的生理作用, 且都有一个最佳范围, 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影响人正常的生理机能。可见, 人的身体是一个按比例配成的化学有机体。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都起着特定的功能, 所以人体健康的秘密就在于“恰到好处”地维持身体里元素的平衡。

例如被誉为“四大金刚”之一的铜 (Cu) , 缺Cu, 会使人得白癜风、头发变白、动脉硬化、胆固醇升高、贫血等疾病, 但Cu过多会引起中毒, 甚至死亡。

还有,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盐, 其所含的Na+离子和Cl-离子, 都是人所必需的, 正常人每天需摄入6~12g食盐以维持平衡。但若摄入过量, 人就要大量吸收水分以维持渗透作用的平衡, 整个血液容量就会增加, 从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以致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因此, 医生总要叮嘱那些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特别是出现浮肿的肾炎患者采用低盐或无盐饮食。

总之, 不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有些是立竿见影的, 而有些却是潜移默化的, 有时甚至是在代际之间传递的。

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循环转化, 再通过微生物分解返回环境, 所以人的生命过程实质是生物体发生各种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综合结果。人通过呼吸、饮水和进食, 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保持某种动态平衡。环境化学背景值、人们的饮食习惯等影响着人体化学元素的平衡, 人体中多种化学元素又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子。不同的化学元素在人体中有不同的功能, 它们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健康是体内多种化学平衡的结果, 化学反应温和平稳是健康的基本保证。

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最受人关注的是人的血液, 它是如何参与完成人的生命活动的呢?血液的pH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pH是“potential Hgdrogen”的缩写, 表示血液中H的浓度。血液的pH值数字越小, 代表酸性越强。7是中性的, 大于7是碱性的, 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大。人体血液正常pH值在7.35~7.45之间。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 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 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当血液中的pH值为过酸性时, 血液中的微生物会变异其形态, 形成致病因素, 人体内的酶会从建设性的 (体内的所有生物反应都需要酶的参加) 变成破坏性的, 造成氧气的输送困难。比如, 当人体发生肾功能障碍、肺功能衰退或腹泻、高烧等疾病时, 血液中的HCO3-和H2CO3比例失调, 就会造成酸中毒或碱中毒。临床指标:血液pH>7.35, 为碱中毒;血液pH<7.35, 为酸中毒。

14种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篇8

关键词:微量元素;代谢;生理功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79-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33

随着人们对微量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现行中等学校使用的化学教材对于微量元素介绍的内容较少,有必要增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这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书本外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是指仅占地球组成部分的0.01%的60余种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10-8~1×10-88之间。在医学领域,从人体的结构来看,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者为微量元素。 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被公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硅、锶等。微量元素主要来自食物,动物性食物较植物性食物种类多,含量也较高。微量元素在体内一般结合成化合物或络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含量较恒定。微量元素在体内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激素和维生素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构成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或辅助因子,参与体内物质运输,参与体内激素和一些维生素的形成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需要量甚微,一般膳食不会引起人体缺乏,若补给过多,则对机体有害。本文分别简单介绍这14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代谢情况和生理功能。

1. 铁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其中60%~70%分布于血红蛋白,5%分布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含铁酶中约占1%;其余25%~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铁的每日需要量,儿童、成年男子和绝经期妇女为0.5~1.0mg,月经期妇女为1.5~2.0mg,孕妇为2.0~2.5mg。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柠檬酸、氨基酸、果糖等可与铁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铁的吸收。正常人铁的排出,主要通过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肤脱屑丢失,一般每日排泄0.5~1mg,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铁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合成血红蛋白;(2)合成肌红蛋白;(3)构成人体必须的酶,如细胞色素酶类、过氧化物酶等。此外,铁能激活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等活性,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并与免疫功能有关。

机体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造成缺铁性贫血。主要原因有;(1)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如快速生长的婴幼儿、青年期、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2)吸收不良,如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减少、长期严重腹泻等;(3)长期慢性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量过多等。

2. 铜成人体内含量为100~150mg,在肝、心、毛发及脑中含量较高,成人每日需要量为1.5~2.0mg。食物中铜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后送至肝脏等组织。铜蛋白是各组织储存铜的主要形式,肝脏是调节体内铜代谢的主要器官。铜主要通过胆汁经肠道排出,极少部分由尿排出。

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构成多种酶的成分来实现的。铜在肝脏中参与铜蓝蛋白的组成,在血桨中使亚铁氧化为高铁,有利于血浆铁的运输;铜还是构成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成分,参与生物氧化作用;此外,铜还参与多种酶的组成,如酪氨酸酶、多巴胺-β-羟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铜的缺乏会导致结缔组织中胶原交联障碍,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动脉壁弹性减弱、神经及精神系统症状等。铜在体内过多可导致铜在肝、脑、角膜、肾等组织器官沉积,造成机体危害。

3.锌人体内含锌为2~3g,遍布于全身许多组织中,不少组织含有较多锌,如眼睛含锌达0.5%。成人每日供给为15~20mg。锌主要在小肠中吸收,动物性食物较植物性食物中的锌吸收好;肠腔内有与锌特异结合的因子,能促进锌的吸收。锌主要随胰液、胆汁排泄入肠腔,由粪便排出,部分锌可从尿及汗排出。

锌是8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如DNA聚合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歧化酶等,在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1)锌参与DNA、RNA的结合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等,促进生长发育;(2)参与免疫、防御功能,可能对多种疾病(包括癌肿、风湿、动脉硬化及神经病等)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3)锌还参与胰岛素合成,增强胰岛素的活性;(4)锌与感觉器官有关;(5)锌还与性器官的发育、性征和性机能、生育等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缺锌会导致多种代谢障碍,如儿童缺锌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器发育受损、伤口愈合迟缓、皮肤干燥、味觉减退等表现。

4. 碘正常成人体内碘含量25~50mg,大部分集中于甲状腺中。成人每日供给量为0.1~0.15mg。由食物中摄取的碘主要在小肠被吸收,且吸收迅速、完全。吸收入血的碘与蛋白质结合而运输,主要浓集于甲状腺被利用。体内碘主要有肾排泄,约90%随尿排出,约10%随粪便排出。

碘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调节代谢及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称甲状腺肿。胎儿及新生儿缺碘可引起呆小症(克汀病),患儿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体力不佳等。

5.锰成人体内锰含量为10~20mg,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脑最高,其次为骨骼、肝、肾和胰腺等组织。成人每日供给量为2.5~5mg。锰在小肠中吸收与铁吸收机制类似,两者吸收具有相互竞争和相互干扰的作用,锰主要由肠道和胆汁排出。

锰参与一些酶的组成,如线粒体中精氨酸酶、RNA聚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还可作为一些酶的激活剂,如异柠檬酸脱氢酶、DNA聚合酶等。因此,锰在糖代谢,脂类代谢和蛋白质、DNA、RNA等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锰缺乏时,影响上述多方面功能外,还可使蛋白聚糖(如硫酸软骨素)合成减少,影响骨骼的代谢,可引起骨骼发育不良和畸形。体内锰过多时,可引起慢性神经系统中毒,表现为锥体外系的功能障碍。

6.硒成人体内硒含量为14~21mg,主要存在于肝、胰、肾中。主要以含硒蛋白质形式存在。成人每日供给量为50~200μg。食物摄入的硒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存在于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如硒代半胱氨酸、硒蛋氨酸)中的硒较易吸收和利用。体内的硒主要随尿液或汗液排出,未被吸收的硒随粪便排出。

硒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必须组成成分,此酶能分解H2O2和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还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因而可保护细胞膜不受过氧化物损伤,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和功能。硒在体内能拮抗和和减低汞、铜、铊、砷等元素的毒性,减轻维生素D中毒病变和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损伤;硒还能刺激抗体的产生,使中性白细胞杀菌能力增强,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除此之外,硒还在视觉和神经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精子的生成、生育等和关节炎、白内障等疾病都有一定关系。

硒缺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克山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大骨节病及碘缺乏病等。硒还具有抗癌作用,是肝癌、乳腺癌、皮肤癌、结肠癌、及肺癌等的抑制剂。硒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脱发、指甲脱落、周围性神经炎、生长迟缓及生育力降低等。

7.氟人体内氟含量为2~3g,其中90%存在于骨及牙中。量存在于内脏、软组织及体液中。人每日供给量为1.5~4mg。膳食和饮水摄入的氟主要在胃中吸收。主要经尿和粪便排泄,体内氟约80%从尿排出。

氟在骨骼及牙齿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龋齿的发生和骨质疏松,适量的氟有利于钙、磷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此外,氟还可直接刺激细胞膜中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或磷脂酶C,启动细胞内cAMP或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引起广泛生物效应。

氟缺乏时易发生龋齿,常见于儿童。老年人缺氟常可导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饮用一定含氟量的水(以0.7mg/L为宜)可防止龋齿和骨质疏松症。如长期饮用高氟(大于2mg/L)水可使机体氟过多,造成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变色及骨膜外成骨,牙形成氟斑齿等异常;此外,氟过多还对大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生殖腺等组织的功能产生一定的损害。

8.钒 钒在人体内含量极低,体内总量不足1mg。主要分布于内脏,尤其是肝、肾、甲状腺等部位,骨组织中含量也较高。成人每日需要量为3ug。钒的吸收部位主要在上消化道,环境中的钒可经皮肤和肺被吸收。

钒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促进糖的转运和氧化,抑制糖异生。钒能促进骨和牙齿的无机盐沉积的作用,有利于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及钙化,具有抗龋齿的作用。钒缺乏时可出现牙齿、骨和软骨生长受阻、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甲状腺代谢异常等。钒的摄入过多,也可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接触钒的工人,呈现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及特有的体征——绿舌。钒在睾丸中累积,会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增加精子的死亡率。

9.钼成年人体内含钼约9mg(0.09mmol),分布于各组织细胞,以肝、肾含量较多。成人每日供给量为0.15~0.5mg。钼(六价)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钼酸盐及食物中的钼多为水溶性,易被人体吸收。钼主要通过肾脏和胆道系统排出。

钼主要是通过构成某些含钼的酶在机体的代谢中发挥作用。钼是黄嘌呤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及醛氧化酶等的辅酶,参与体内的嘌呤代谢、氧化还原反应及生物转化作用。钼缺乏时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对于妊娠期的胎儿和新生儿的发育影响更为明显。钼过多可干扰铜的吸收,从而影响铁的代谢及造血功能。

10.镍成人正常值0.74~0.84(μg/g), 黄瓜、洋葱、海带、红枣、莲子、牛肉等富含镍,主要分布于肾、肺、脑、脊髓、软骨、结缔组织、皮肤等部位。镍主要从糞、尿及汗排出。

镍的生物学作用极为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反应,刺激生血机能,使胰岛素增加,血糖降低。缺镍容易得皮炎、支气管炎等。人体每日需摄入镍0.6mg左右。但镍及其化合物又是常见的生产及生活环境污染物,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镍,对机体产生相应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损伤。

11.钴 正常成人含钴为1.1~1.5mg。各种动植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钴,肝、肾、海洋生物和绿叶蔬菜是钴的良好来源。人类不能直接利用钴合成维生素B12,主要有能合成维生素B12的动物及细菌供给。钴盐和维生素的钴主要由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吸收。钴的排泄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次为肠道。

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其作用是依靠维生素B12的作用来实现,其缺乏可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钴还能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直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红细胞生成增多。

12.锶正常成人含锶:男:2.18(μg/g)女:2.63(μg/g),小麦、谷物、山楂、海参、紫菜、黑枣等都含有一定的锶,人体每日需摄入1.95mg。人体所有组织都含有锶,它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组成部分,在肠内它与钠竞争吸收部位,使人体降低对钠的吸收,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病症,锶还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有关。缺乏锶时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龋齿、白发、心血管等疾病。

13.硅正常人含硅8~10g,硅在骨骼钙化过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硅还参与多糖的代谢,是构成一些葡萄糖氨基多糖羧酸的主要成分。硅与心血管病有关。据统计显示,含硅量高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低,而含硅低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高。硅可软化血管,缓解动脉硬化,对甲状腺肿、关节炎、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长期大剂量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会引起矽肺,这是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

14.铬三价铬(Cr3+)为人体必须微量元素,

Cr 6+则对人体有毒性作用。成人含铬约6mg。人体内以肝内含量最高,其他组织中均较低。成人每日供给量为50~200ug。一般无机铬很难吸收,含铬有机复合物较易吸收,主要与血浆运铁蛋白结合而被运至肝脏。体内的铬主要通过肾和消化道排出,汗液及毛发中仅有微量铬排出。

铬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形成GTF增强胰岛素发挥作用。铬缺乏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使胰岛素的效力降低,可引起糖、脂及蛋白质代谢障碍。近年来,铬的缺乏与冠心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患者补充含铬的葡萄糖耐量因子后,血胆固醇降低,同时HDL升高,所以Cr3+有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刚. 医用化学基础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化学物质与健康教案 篇9

单元目标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重点:1.几种重要的有机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及富含的食品

2.合理膳食,远离有毒物质

难点: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学法建议

①收集有关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如何摄取这些物质。

②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③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

④观看防毒、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

⑤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单元教学

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1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第2节 1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无

第3节 1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蛋白质的性质

复习、测试 2 见单元备课(下)

课 题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课 型 新 授

1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 点弄清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功能、作用及其营养价值

难 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转化和吸收

关 键 点各种食物的作用及富含的食品

教学媒体

碘水,各种富含淀粉的食品(面包片、米饭、土豆片、苹果片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自学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一、糖类: 水 缓慢氧化

淀粉 → 葡萄糖 C6H12O6+6O2 = 6CO2+6H2O

二、油脂:(液态油脂、固态油脂)

三、蛋白质 水

蛋白质 → 氨基酸

蛋白酶

四、维生素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吗?还能从别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吗?如何分类?

回忆,回答。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活动天地]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2、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创设:

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大型积木一套。

图书区投放与人体关节骨骼有关的书。《幼儿用书》中画有人体关节图人手一张。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摇绳时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时靠腿的什么部位)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2、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再次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3、游戏“会表演的关节”。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的关节。大胆地在关节部位上用水彩笔画一样东西。如:小昆虫、小人脸等。然后动一动这些关节,发现关节上图形会一弯一伸的动起来。(加深幼儿对关节弯曲作用的认识)。

4、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教师请幼儿观看他们的生活游戏录像,画面出现推、拉、拽的现象。与幼儿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容易发生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再次观看正确的游戏活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录像。

相关经验:

绘画:各种昆虫的绘画方法。

卫生常识:人体骨骼关节的保健常识。

活动评价:

在幼儿活动或运动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无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延伸与扩展:

1、创设“我喜欢的运动”墙饰,将制成的活动“小人”由幼儿意愿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运动状态,并相应写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与家长沟通和宣传,注意在家庭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关节。提醒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身体外在的认识,而会关注到人体的内部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因此我们设计了人体骨骼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并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摸摸自己的骨头、骨头有哪些和讨论保护骨骼的方法以及操作部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环节上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升幼儿的经验。

矿元素, 人体不可或缺的健康元 篇11

作为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人们对矿物质并不陌生,矿物质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如钙、磷、铁、锌、铜等。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可调节人体内酸碱平衡、肌肉收缩、神经反应等。矿物质中的钾、钠、镁是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它们可调节体内的水分,起到稳定人体内环境、平衡电解质阴阳离子的作用。

最近, 矿元素一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矿元素与矿物质有何联系呢?矿元素是以特殊技术,从三十多种天然岩石中萃取,并经生物螯合、精炼而成的离子态矿物元素,富含数十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所以,可以这么说,矿元素是矿物质的综合。矿元素是原生态、多元化、自然平衡的离子态元素,有自然化合与拮抗的特性,对人体健康具有补充、平衡、化解、消化、吸收、排泄等一系列生物代谢功能和化学代谢功能。

矿物质,人体无法自主合成

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矿物质,一旦缺乏,就会造成生化代谢缺陷,并引起相应疾病。矿物元素的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鲍林博士指出:“人类所有疾病均可源自于缺乏”。

所以,要提高满足人体对矿物质的需要,除了饮食补充外,外源性补充综合态的矿元素,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法,可瞬间改变水分子结构,使大水分子团改变为53Hz的小分子团,这种携带矿原液的小分子团的水具有强大的运载功能,能快速进入血液和细胞组织,活化细胞,增加血溶解氧含量,强化代谢,既能快速输送氧和养分,还能快速将代谢垃圾运至体外,使微循环持续保持畅通。

矿元素,改善人体代谢状态

由于现代农畜业大量使用氮、磷、钾化肥、农药和抗生素,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会破坏人体固有的营养元素平衡,导致营养链缺失和菌群失衡,造成代谢障碍。化肥是农作物的催生剂,也是脂肪的合成剂。长期食用化肥食物,极易患肥胖和高血脂等三高症。矿元素既能补充因食用化肥食物而缺失的元素,平衡营养,分解脂肪,还能化解药物毒素,强化新陈代谢,是安全有效解决化肥、农药、抗生素和环境污染给人体带来伤害的最佳途径。矿元素还是增强体力的运动型健康饮料,长期饮用,能提高血溶解氧含量,快速增强体力、耐力,还能提高对寒暑的耐受力。血液溶解氧含量越高,体力和耐力就越强,体力恢复就越快。针对心脑血管患者和缺乏运动的群体,需要饮用矿原液来强化代谢。人体代谢周期约为一个月,长期饮用可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

★避免矿元素与茶同饮。

登山与人体健康 篇12

登山是一项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活动, 也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简单、经济、易行的健身运动, 使人远离城市喧闹, 沐浴山林的新鲜空气, 身心舒畅, 充满活力。在我们身边, 有不少的人喜欢利用休息的时间去登山, 一群登山发烧友常常在清晨或是下午到无锡石门路森林公园登山健身, 一边呼吸新鲜的空气, 一边强身健体。

我们身边这么多人喜欢登山, 到底登山有哪些好处?登山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登山以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 摄食量下降。登山运动后的饮食该做怎样的调节?哪些人不宜做登山运动?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惑着我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决定开展登山运动, 共同探讨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地开展登山体育锻炼。

二、研究方法

我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对有关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统计、整理。

三、研究过程

无锡惠山三茅峰共1554级阶梯, 328.98米, 从龙首到龙梢逶迤连绵十余里。上山的坡度约为60度, 下山的路比较平缓。笔者沿着登山的路径, 亲自登山体验。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登山出发后3~5分钟, 到达龙海寺, 脉搏比平时加快, 5~15分钟, 到达九阳岗, 白云洞时脉搏继续攀升, 15~30分钟到达云峰石, 山顶时脉搏达到峰值, 35分钟时脉搏开始减缓, 40分钟脉搏继续减缓。

2) 脉搏变化原因:前5分钟运动量较小, 所走的是较平缓的山路, 台阶大, 脉搏变化较小;后来山路开始变陡, 运动量随之增加, 因此10分钟时测量的脉搏变化较明显;随着山路的坡度越来越大, 梯级越来越陡, 运动量较大, 达到山顶后, 人的心情亦较为激动, 因此30分钟时测量的脉搏达本次活动峰值;随后开始下山, 山路的陡度不大, 所花费的力气不大, 脉搏开始缓慢下降, 我们测到40、50分钟的脉搏数据呈现下降趋势, 但下降的速度不太快。

3) 从血压、脉搏的数据变化中, 我们发现在登山时血液的流动加快,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能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四、调查访问, 了解登山的常识

从我们测量的数据可以反映, 登山运动是一项有效体育锻炼项目。为了更多地了解登山的常识, 我们开展了调查访问活动。一共调查了50位登山的群众。调查的情况统计如下表:

通过以上表格说明, 大多数来滴水岩登山的人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 亲近大自然。每周都经常去登山锻炼的人占93%, 而且他们大多都长达一小时以上。由于他们都养成了登山的习惯, 因此, 长时间坚持开展登山健身使他们每天都更精神饱满, 更有精力去做好每天的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收获

我们结合有关书籍资料, 整理数据, 得出以下研究收获:

(一) 登山的好处

1) 锻炼下肢———坚持登山可以令双脚灵活有力, 登山是进行脚力锻炼的最佳方式之一。一些人认为, 登山对膝盖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更有报道说很多登山老人因膝关节炎而就诊。但是, 一项对经常登山的老人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50位老人中, 只有3位符合膝骨关节病的诊断, 患病率仅为5.77%, 远远低于其他人群的统计结果。而且这3位老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登山锻炼后,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根据蒋医生的解释, 膝关节病的患病率低于其他人群的原因是:人到中年以后, 肌肉的功能逐渐减退, 出现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 神经冲动传导时间延长, 神经系统的功能也逐渐下降, 反射减弱, 可致神经肌肉反应不协调, 因而很容易引起损伤。经常参加适宜的运动既可增加肌肉力量, 加强关节的稳定性;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使人在活动中更灵活、更协调;从而可加强抵御损伤的能力和避免损伤。笔者采访了几位坚持常年登山的老者, 他们都说, 坚持长期登山运动, 他们觉得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比以前有力了, 动作比以前灵活了。

2) 坚持长期登山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毛细血管功能, 增强免疫力, 有效缓解高血压, 高血脂。笔者为一位高血压患者, 在坚持登山前, 收缩压, 舒张压分别为140~150/90~110, 在坚持登山三个月后, 收缩压, 舒张压分别为120~130/80~90。坚持登山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 体温升高, 给身体带来积极的作用。登山出汗可以将体内和体表的一些废物排出。登山过程中, 由于体温升高, 可以将一些细菌杀死, 然后由于汗液的适当排出, 使体温在可以控制的安全的范围内。有规律的登山运动, 可使控制汗腺的神经系统得到锻炼, 使之更敏感。登山出汗还具有美容美肤作用, 血管的收缩、舒展、收缩, 相当于给皮肤做安摩。但要注意出汗后用温水洗澡, 及时补充水分和运动后的保温。

3) 登山可以强筋健骨。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 据测定, 一位体重70公斤的男士, 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 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 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 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

4) 登山可以调节情绪。“森林浴”———绿色健康法。进入森林, 跋山涉水, 静思养神, 全身沐浴森林的精气和香气, 洗净城市尘嚣, 令人心旷神怡。

5) 登山可以明显提高腰腹、腿部的力量, 耐力, 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从生理学角度讲, 常规的有氧运动能使人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以及确保体内的各种重要化学反应正常进行, 对保持身体各项机能应有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人可能正处于“三高”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及时运动起来, 则可以明显血脂, 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登山这项常规的体力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人体保持稳定的体重, 全身和腹部发胖的机率降低, 同时, 还能减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以及结肠癌的可能性。

6) 人体的正常代谢中会产生一种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质, 它可破坏人体细胞膜, 溶解人体正常细胞, 引起人体组织的衰老和变异。而氧气负离子可以有效结合自由基, 使之排除体外。根据有关数据表明, 城市街道氧气负离子的单位含量为100~300, 而山区和森林可达数万。因此, 在大山中锻炼可以有效排除有害自由基, 有益于延缓衰老。

(二) 登山时要注意的问题

1) 上山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特别是下肢, 脚踝的活动。

2) 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3) 登山强度不宜过大。登山的强度不宜过大, 应该量力而行, 要循序渐进。登山开始要由慢到快, 根据体力和脉搏等情况, 逐渐加速, 使脉搏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4) 登山结束, 要做一些整理放松运动, 多走走, 散散步, 使快速跳动的心脏逐步恢复正常。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 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三) 哪些人不宜登山

登山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 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意志品质。然而, 有些人是不宜登山的, 即使要登, 也应有充分的保健措施。冠心病人不宜登山, 因为登山体力消耗较大, 血液循环加快, 呼吸加速, 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癫痫病人, 不宜登山, 一旦癫痫发作, 有生命危险。其他如眩晕症, 内脏下垂、高血压病、肺气肿病, 一般不宜作登山运动。如体质较差、贫血或孕妇, 也得特别小心, 登山前多作准备工作, 注意休息, 适可而止。

六、研究活动小结

笔者通过调查、访问、比较等调查活动和方法, 总结出坚持登山运动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提高视力;可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可有效缓解疲劳, 提高锻炼着意志品质;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 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笔者认为登山运动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 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开展, 身体将会越来越健康的。

参考文献

[1]丘苏娜等.登山与人体健康.河北商情出版社.

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篇13

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科疾病,再此对其发病机制、当前的治疗方法等做了综述。其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的治疗。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中医则有药物治疗和体外诸如针灸、自血注射等疗法。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荨麻疹在临床上划分在皮肤科,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慢性荨麻疹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风团伴随瘙痒。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 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 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 人群中发病率为0.1%~3.0%【1】。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不可轻视。一.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1.当前西医的研究和认识

1.1自身免疫

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IgE的高亲和力受体,该抗体浓度与组织胺释放活性相平行【2】。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释放组织胺活性。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导致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聚集, 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 迅速出现风团【3】。

1.2 Th1、Th2细胞失衡学说

CU患者存在Thl、Th2细胞失衡的学说已得到许多实验证实。体外实验证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在无IgE参与的情况下活化。而且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体内的IgE水平正常。非IgE依赖性的荨麻疹中, Th2细胞可直接通过分泌IL-

4、l0等细胞因子促进肥大细胞增殖、分化, 并释放组胺, 引发风团。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 且以Th2反应占优势【4】。

1.3假应变原

调查发现, 确有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很难明确变应原的存在, 但其疾病反复发作与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有关, 避免这些因素可使慢性荨麻疹症状消失或减轻, 这一类荨麻疹占慢性荨麻疹的5%~15%【5】。将这些药物或食物做皮肤点刺试验并不能激发皮肤过敏反应, 血中也检测不出相应的IgE抗体, 体外组胺释放试验亦呈阴性, 故称假变应原。

1.4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血管的渗透性,使机体与食物变应原接触会增多,慢性感染刺激免疫系统后,释放炎症介质,增加了皮肤血管系统对血管渗透性促进因子的敏感性,导致风团样损害的形成,引起荨麻疹。

1.5遗传及环境因素

遗传背景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对大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研究显示,该病在患直系亲属中明显增加【6】,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它们互相牵制, 互相影响, 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2.传统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2.1外感风邪

“风邪客于肌表,郁闭经络,留聚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加之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从而出现相应的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再起等临床症状【7】。

2.2表虚不固

素体虚弱之人,气不足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虚风内生;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外邪阻滞肌肤膝理,营卫失和!气血失调而发为瘾疹【8】。鉴于这种病因的病人就要注重营养和补体。

2.3饮食内伤

早在明代就有医家指出饮食与该病有密切的关系【9】。现在的中医也都特别注重在医治该病时让病人忌口,最常强调的一类是辛辣刺激之物,另一类是鱼虾等海产品、猪肉、动物内脏和头部、以及韭菜等“发物”。

2.4脏腑失调,情志内伤

七情内伤导致本病的机理“脾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受风寒!风热之

【10】邪,血虚内生燥热风邪,肌肤失养,内外邪气阻于肌肤”。现在也有医生在医治此病时会告诫病人要注意情绪,生活中保持缓和的心绪。

2.5察赋不耐

金元时期张从正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1】。这种解释大致就是现在的先天或遗传的理论。二.当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药物治疗,有非药物的治疗,有西医治疗,有中医治疗。相对来说,目前多数的病例会用到西药。此外,也常常将几种不同的疗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1.西医疗法和所用药物 1.1第一线用药

组胺Hl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尊麻疹最常用的药物,通过阻滞和拮抗H1受体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达到防止症状出现的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种类较繁多,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特非那定、贝托斯汀、依巴斯汀、咪哇斯汀、非索非那定、诺司咪唑、阿司咪唑等。一般来说,具体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和个体反应等而定。对妊娠期患者,一般认为扑尔敏最安全,它没有任何诱导机体突变作用【12】。有些药物对特定的尊麻疹有较好疗效,如羟嗪类适用于胆碱能性尊麻疹,赛庚啶用于寒冷性尊麻疹等【13】。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系统镇静作用和心脏毒副作用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或纯化比第一代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抗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另外,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上市,只是在国内的使用还不太广泛(也有文献把左旋西替利嗪划为第二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比第二代疗效更好而且更安全。

1.2其它用药

除了使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以外,视患者具体情况还有其它较多的用药。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环孢素A、卡介菌多糖核酸、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葡萄糖酸钙、维生素类以及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多配合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使用。值得强调的是,激素类药物见效快但易复发,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

1.3部分主要西药疗效及比较

西替利嗪与左旋西替利嗪

作为盐酸西替利嗪的左旋对映异构体,左西替利嗪保留了西替利嗪高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的优点,并且体内外试验证实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炎作用,并显示较西替利嗪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14】。郝氏【15】等所做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研究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5mg左旋西替利嗪,对照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10mg西替利嗪,于用药后28天随访,发现研究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8.18%,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比显示,前者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16】。张氏【17】等所做临床系统评价也显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口服、有效、安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

向氏【18】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并无明显副作用。这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虽然本身无抗组胺作用,但是作为辅助药物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9】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

应氏所做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用卡介菌素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能有效地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数倍。根据张氏【20】所做临床实验,用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和有效率都略高于单纯用西替利嗪。2.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单纯的中医疗法往往都是见效慢,治愈率较低,但是其复发率也低。往往将几种不同疗法结合使用,也常配以西药治疗荨麻疹。

2.1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常根据不同症状配药,多从风、虚、湿、瘀入手,多以益气固表、养血疏风、调和营卫之法,兼湿者除湿,久病入络者活血化瘀,部分医家注重补肾、健脾疏肝、泻肺等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常加镇静安神药,虫类药等,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2.2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

针灸治疗

除了最基本的针刺,针灸治疗还常常采用穴位注射或埋线,可不断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还有针罐结合,针刺放血等。涉及到的穴位主要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大椎、合谷、脾俞、肺俞等【21】。

自血穴位注射

同针灸一样,自血穴位注射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众多资料和临床经验都显示,针灸或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抗组胺药物或中草药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和提高治愈率。三.慢性荨麻疹的其他疗法及治疗途径总结 1.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尊麻疹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中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逐渐减药,长疗程用药,则会发挥西药见效快、中药作用持久的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可以中药配合抗组胺药,针灸配合西药或中药,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或抗组胺药等。2.脱敏仪辅助治疗

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出现了脱敏治疗仪器。根据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过敏原所拥有的物质波共振信号在生物系统中可以表现出来【22】,经过脱敏仪器的多次脱敏治疗,达到脱敏效果。

除以上,还有将人体胎盘组织液注射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某些方面的体质的疗法。

总之,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而在抗组胺药方面,已经研制出安全、高效的制剂,但一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荨麻疹复发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荨麻疹的治愈率。参考文献

上一篇:持续打造智慧警务 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下一篇:关于改变的英文谚语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