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2024-09-11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共8篇)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1

各党总支、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思想环境,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现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1年3月24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的意见》(中发[1999]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结合《中平能化集团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规定》和学院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教教职工是学院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服务全体学生,激励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高素质管理团队、职工团队,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学院科

干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认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八条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广大教职工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和教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讲理想、讲奉献。突出抓好师德教育,持续抓好校风、教风、学风教育,积极实践“忠诚事业、追求更好”的集团企业精神和学院“十大”办学理念。

第九条 加强形势任务教育。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形势和学院中心工作,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实践活动,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形势报告会、研讨会,引导干部和教职工正确认识形势。深入进行政策教育,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院改革发展措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向师生进行宣讲,提高教职工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第十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要本着以下“七个原则”,创新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力求做到知行统一。(2)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续承和发扬优秀教育思想,不断改革内容和方法,不断创造新经验。(3)坚持整体性原则。发挥全体教职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教育功能,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4)坚持针对性教育原则。

动,坚持举办教职工运动会和学生运动会。

第十四条 关心教职工的婚姻,乐做“红娘”,促成良缘。教职工结婚,院系工会组织要用不同方式进行祝贺。倡导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

第十五条

共青团组织要经常开展“阳光工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不断增强共青团员先进意识,关心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第十六条 要及时掌握女教职工的情况,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做好女教职工保健工作。

第十七条

教职工生病住院,要派人探望慰问,了解病情,积极解决生病教职工的实际问题。

第十八条 教职工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各单位党群部门及劳动人事部门要及时派人进行走访、慰问,全力协助安顿好生活,解决急难问题。对遭灾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教职工家庭无力支撑的,要酌情给予救济。

第十九条 教职工亡故,工会、劳动人事、退管等相关部门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派人进行慰问,做好亡故教职工的抚恤工作。第二十条 各单位要建立完善党政工团联系困难教职工制度,建立特困教职工档案。工会组织经常性开展“送温暖”、“扶贫助困”、“与希望同行”活动,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

第二十一条 教职工集体宿舍、学生公寓要创造条件,实行旅馆化管理,做到环境清洁,温暖如家。

第二十二条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教职工家属区、文明学生生活园区活动。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季评好

及时上报,并积极做好调查和处理工作。慰问受伤教职工,协商治疗方案,协助照顾受伤教职工的生活问题,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二十九条 人武部要了解优抚对象情况。对立功现役军人的家庭,及时进行表彰和宣传。每年召开一次庆“八一”座谈会;每年“双节”期间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劳动模范、因见义勇为牺牲或伤残的英雄人物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双节”期间对本人或家属进行慰问。

第三十一条 重视发挥统战人士作用,及时掌握统战对象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春节等重要节日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劳动管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十二条 按劳计酬,按效计酬,搞活分配机制。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工资分配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要科学合理地拉开收入差距,向教学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

第三十三条 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所在单位要及时组织人员帮助解决,理顺教职工的工作情绪,为教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教职工气顺、劲足。

第三十四条

当上级劳动工资新政策出台和单位内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时,事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事中要多做解释说明、理顺情绪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

生活上一样关心的“五个一样”原则,努力形成“劳者有其得、优者有其荣”的维权机制。

第七章 表彰先进 颂扬新风

第四十四条

表彰先进、颂扬新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开展各类评先活动。

第四十五条

教职工生拾金不昧,参加捐助、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要通报表扬,并酌情给予奖励。

第四十六条

教职工在执行公务时受到伤害或因平时的严格管理受到打击报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给予保护,并寻求法律和其它合法途径,伸张正义。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教职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无力保护和申诉时,学院和各单位要给予帮助。

第四十七条

对劳动模范等贡献突出的教职工,工会按有关规定组织疗养和休养。

第四十八条 党政工团组织要本着“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原则,适时适度地安排好节日活动。

第八章 党员干部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十九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组织目标,为建设国内有影响、国际有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五十条 人才是学院发展的资本。创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校园文化,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最大潜能。

第五十一条

加强对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有

好欢送工作。

第五十九条 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要了解掌握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政治学习,及时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学院改革、发展、管理等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离退休人员代表参与党代会、教代会等重大会议或活动;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离退休人员制度、慰问走访制度,为离退休人员送温暖、献爱心;涉及离退休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级文件、规定,要及时传达到离退休人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愉悦身心的文娱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活动。

第六十条 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

第十章 附 则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2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采油厂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广大员工也经受着较以往更大的产量和工资压力。经营形势、工作性质、家庭问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随时可能诱发员工一系列的思想变化,从而影响员工队伍稳定。主动把握员工思想动态,确保员工队伍保持稳定,推动采油厂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党群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理解3个意义

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是升华员工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完成任务保收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广大干部员工以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去拼搏、去实现。只有通过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树立“忠诚、质朴、坚韧、担当”的采油厂共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才能调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采油厂开发的不断深入,老油田发展的各种“不适”逐渐显现,稳产难度加大、成本投资上升、经营效益变差,员工队伍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也在涌现,各种矛盾、问题、诉求相互交织,不利于采油厂的持续稳定发展。

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需要。采油厂的发展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员工队伍来支撑。而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想上去培养、激励、磨练员工,使员工队伍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和进取精神,能够为采油厂各项安排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实5字口诀

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针对特定人、特定事件而开展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想上的交流沟通和引导教育。我们在开展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有个大致的了解,有重点的确定谈话对象,准备谈话内容,做到范围上有面有点,内容上有的放矢;二是日常谈话内容重在选择好贴近员工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和焦点;三是事先未预约的访谈对象,要提前考虑到谈话的地点、环境因素,确定合情合理的切入点,确保初期谈话效果。

在此基础上,践行落实好“五字诀”:一是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走近员工,关心员工疾苦,用诚挚的感情感化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拉近彼此距离,产生“共鸣”。一人一事工作中,要承袭“五必访六必谈”的优良传统,建立员工家庭信息档案,建立员工《思想动态笔记》,从家庭生活、日常工作多角度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疏导;二是以“理”服人。道理讲得通,也就打开了通向心灵的钥匙。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一个人的思想和认识问题,不仅要以情感人,而且还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情理相济,以理服人;三是以“心”动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所有管理者要能够与员工群众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只有真诚听取员工呼声,真正做好做实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以“礼”待人。沟通中,要充分尊重谈话对象的人格,要保持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尽心服务的心境,用热情去感染交谈对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礼”。管理者以“礼”待人,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一视同仁对待员工、群众,不论是初次谈话还是多次回访,生人还是熟人,干部还是群众,都应以同样的标准对待,不能人为地将来访者划分成三六九等;五是以“貌”取人。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最重要的是细观察、早发现,及时介入并予以疏导。这里的“貌”,当然是指员工的神态、言语和行为。“貌”有异常,基本上可以判定为思想上的波动。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员工“貌”上带出的“生理前兆”,是我们有的放矢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

谨记4个误区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方法和策略,这已是我们实践的共识。但是,这里也有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予以规避,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一忌“居高临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工作水平可高人一筹,但谈心谈话决不能高人一等,谈话双方应淡化职位高低和上下级关系,以春风化雨、推心置腹的姿态,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同情,继而打开心门。如果居高临下,员工本能上就会采取守势,进入“屏保”状态,我们的工作就只能雷声大、雨点小。

二忌“口风不紧”。互相尊重与保护隐私是彼此信任的基础。朋友如此,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重要。员工愿意捧真心,讲真话,一定对谈话人有高度的信任。家庭矛盾、同事纠纷、上下级碰撞,大到电光火石,小到鸡毛蒜皮,都有不同的心结和隐私,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和保护。如果口风不紧,失去了对方的信任,谁还会说真心话呢?

三忌“巧言令色”。谈话者应待人以诚。我们做思想工作,一句纯朴平实的话语,一句幽默诙谐的玩笑,一句剖肝掏心的妙语,往往能打开尴尬局面,拉近彼此距离,这是谈话的艺术。但我们绝不能耍小聪明,动辄威言恐吓、最后通牒,或者花言巧语、云山雾罩,以迅速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这是把员工当傻子,群众不会买账。

四忌“大题小做”。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看来也许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员工却看得很重。

关注5个重点

鉴于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要重点关注5个方面:

重点关注“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高于一般管理者。党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优劣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高低。

重点关注“问题员工”,人格及行为要得到基本尊重。在日常性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中,针对所谓“问题员工”,应量身打造思想动态关注的“一人一案”,工作行为应被及时认同,个人人格要得到基本尊重,彰显党群组织的人文情怀,员工热情才有可能得到释放,整体队伍才能实现本质稳定。

重点关注“心理健康”,要增强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在当前社会大背景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员工心理压力增大,负面情绪必然增加。我们应该予以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员工自我调适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员工正确看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等各种问题。

重点关注“阵地拓展”,新兴媒体要予以有效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QQ群等媒介具有双向沟通、即时通信、自由互动的特点,可以增加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透明度,加强企业与员工的交流沟通。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28-03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以突出正面教育为主导,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民办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正面教育和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个领域,贯穿于每项工作全过程,并具有连续性。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做早、做实、做细,在完善制度上下工夫

1.建立三级调查研究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做早。根据民办高校学生实际,完善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提纲和内容,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制度。学校学工部、院团委每学年要对全校学生思想状况、思想动态、关注热点问题等进行综合调查;各(院)系每学期要对全体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各班级每季度要对全班学生思想状况进行重点或专题调查。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

2.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对本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分年级、分班负责制,对自己负责的年级、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使每个层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写实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做细。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将自己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对象、问题、效果、体会等)随时进行写实,按阶段进行备案、备查,真正把工作做细。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出重点上下工夫

结合民办高校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实际特点和不同时期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三个教育环节”工作。

1.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在新生入学后重点开展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史,热爱学校;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自我准确定位;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律意识。通过入学教育使其心态平稳,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2.培养过程教育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锻炼工作能力,学会做人的行为准则,真正达到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毕业生就业教育环节。教育毕业生正确评价自

己、正确看待社会,把祖国的需要与个人理想统一起来,把岗位标准与个人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同时,对毕业生开展文明离校教育和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教育,使他们在毕业前留下对母校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和学校保持联系,关心学校的发展建设。

同时,把诚信教育贯穿在各个教育环节,不断线。新生入学后,在填写《登记表》和相关信息采集中教育学生如实填写家庭地址、父母姓名、联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便于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育学生考试不作弊、同学交往要真诚、犯了错误要主动承认不隐瞒;毕业生联系工作要如实介绍自己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诚信对待用人单位,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在明确内容上下工夫

开展“一服、二导、三教”工作,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服”,即热诚为学生服务。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端正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创造为学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为学生服务的方法。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把教育与服务结合起来、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为了学生。

“二导”,即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一是指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二是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肯于做事、善于做事,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益的是事。

“三教”,即对学生进行“三观”、“三个主义”和“荣辱观”教育。在“三个教育”中,“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主线,“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主旋律,“荣辱观”教育是前两个教育的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以开展特色校园活动为渠道,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各项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多角度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平台[1]。提升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做到人人关心节约、讲节约、反对浪费。同时,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节约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节约氛围。

告诫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开始。在各项活动中提倡无纸化、网络化形式;提倡节约用水、人走关灯、关闭电脑;提倡爱护校园设施和一草一木。

建立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机制。在水龙头旁、电灯开关旁、教室、寝室张贴提示牌,把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二)把“构筑关爱型校园”作为对学生的长期教育

1.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宣传和表彰,如表彰“三好学生”、“十佳大学生”、“校园之星”、“自强立自之星”、“优秀志愿者”等,用他们刻苦学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事迹带动和感染学生,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

2.把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活动场所,包括自习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校园网络;把集洗浴、洗衣、理发、超市、邮政、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好,以满足学生在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3.设立校长信箱和部门意见箱。收到学生的来信及时阅读、进行登记,根据学生来信内容提出处理意见。能够解决的有关部门应立即解决,近期不能解决的拿出工作方案和计划,不能解决的相关部门应向学生做出明确解释。同时,学校领导还应采取个别谈话和座谈会的形式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

4.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和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视学生具体情况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2]。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合理评定国家助学金、伙食补贴等,在校内设立特困学生资助基金,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处处充满关爱。

(三)把“ 展现文化型校园”作为对学生的综合教育

1.开展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院(系)、班级、团总支、团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团组织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2.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展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内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讲演大赛和文体比赛;在校内组织读书报告会、科技讲座、文化艺术节、体育竞赛和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大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始终贯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综合素质的目标。

4.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组织学生学习校徽、校旗、校歌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以校为荣、以校为家;指导学生参加建党、建国庆祝活动,采取大合唱、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形式,用他们的歌声歌颂党、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聘请专家教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举办包括党团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和校规校纪知识等内容的知识竞赛,教会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三、以建立教育管理机制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民办高校绝大多数学生有理想追求、有创新意识、有集体观念、有刻苦学习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进入民办高校有自卑心理,总感到被周围的人瞧不起,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还有个别学生因家庭、人际关系、恋爱等存在心理问题。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管理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自教自律的意识[3],坚持教育管理和指导相结合、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坚持教育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立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一)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实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1.实施年级管理抓重点。大学一年级,以严格管理为主,实行管理和引导相结合,为大学四年打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遵纪、和同学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大学二、三年级,以指导为主,实行管理和指导相结合。重点抓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4],促进校风学风考风建设。大学四年级,以个性化管理为主,实行集中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2.搞好协作管理有侧重。工作中以学生为本搞好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相互协作,开展学评教、教评学的师生互评和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学评教、教评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和具体办法;明确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各自侧重面,通过开展协作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采取分层管理多样化。针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采取直接参与管理的办法。交任务、压担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一些学生管理和活动,兼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骨干作用。

针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指导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办法。由学生工作人员、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间,参加主题班会、团支部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各项活动等,指导学生制定、实施活动计划,形成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针对个别学生,采取学校、家长双重管理的办法。建立学生信息通报制度,利用电话、网络加强学校与家长联系。做到“两个及时”,学生在学校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家长的意见及时向学生反馈,实现学校、家长对个别学生的共同管理。同时,在信息通报时注意时间和方法,避免家长或学生产生误解。

(二)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建立制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建立较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如行为规范、奖惩规定、奖助学金评定、各类评优、综合测评、社会实践活动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另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使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规范有序进行。

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政治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等分别建立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有组织领导机构、有分工不同的主管部门、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有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3.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5],有计划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小型的心理对话交流会;有步骤的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和“五月阳光行动”活动;有效果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体系,充实心理咨询队伍,完善心理咨询工作设施,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稳定队伍,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辅导员职责范围、工作要求,合理分配工作量,使辅导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根据工作年限和业绩晋升职级;按要求标准参加职称评定;和其他教工一样享有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

2.建设队伍,为加强工作提供保证。针对民办高校实际和特点,设置学生工作机构,配齐学生工作人员;配备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配好院(系)专职党总支记、团总支书;按要求配足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在辅导员选聘上,适合民办高校需要制定聘用标准、严格聘用办法、规范聘用程序,对应聘者进行综合测试,优中选优。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6],为开展工作提供组织和人员保证。

注重培养、严格考评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考促管,建立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人机制[7]。完善辅导员评估考核体系,坚持学校考核和(院)系考核相结合、具体工作考核和月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和学生测评相结合。

3.培训队伍,为做好工作夯实基础。坚持辅导员培训、学习和例会制度,采取以会代学、以会代训、以会代管的办法,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辅导员提高能力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鼓励他们攻读学位、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在业务上得到锻炼和发展;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把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维平.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

想教育研究,2009,(3).

[2][6]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实施办法[Z].黑高

工委联字[2009]31号.

[3]刘志勇,李宏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高校辅导员,

2011,(2).

[4][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7]方宏建.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4

卢红梅

2、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

3、模范遵守辅导员工作守则要求,关心爱护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等,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4、搞好班级学生工作。

5、积极参加校、系、部(处)和年级的各种会议。

6、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系、部(处)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值周工作和竞赛评比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建设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其中,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所必须解决的“谁”来加强和改进所涉及的“人”的问题。在新形式下,有必要就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再认识、再探讨。

1、以责任心、人格魅力铸就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特质,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发扬学生长处,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同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知识经济时代,辅导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等,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多样化,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都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辅导员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在工作中具有前瞻性,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避免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当互联网普及的时候,辅导员应立刻想到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观念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正面教育和引导。

同其它工作一样,政治思想工作重在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拘泥于老经验,老做法,不墨守成规,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传媒,把新思路、新知识、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以职业化、专业化作为队伍建设的方向

大学生活可能是人生在求学期间遇到老师最多的阶段,因为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一门课就有一位老师。而辅导员则会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由于时间最长、“课程”最多,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高校教师队伍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对辅导员工作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及其工作性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需要学好多门艰深的课程。日常学生工作的内容多数都是“小题目,大文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新时代的辅导员来说,传的是思想理论之道,授的是文化科学之业,解的是人生成才之惑。针对这样的现状,队伍建设成为关键,要从“立意高、工作实、思路新、管理严”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出发,系统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被众多辅导员一再强调,南开大学刘月波老师指出,要让别人知道,这份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即使一个教授来承担这份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要有准入机制,设立“门槛”,保证队伍建设的起始水准和发展潜力,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严格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可以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培训基地。同时作为辅导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包括教育、管理、心理、法律等多方面,这样我们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还要有一个资格认定,就像教师上岗证一样,具备这个资格才能在这支队伍里立足。

要当一位合格的辅导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难。教师以及教师身份的辅导员至少面临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对知识权威性的挑战。由于获取知识、信息的多形式多渠道,独占和垄断知识的优势逐渐消失,有时候学生比老师学得更快,懂得更多,如计算机知识、现代科普知识等。

二是知识更新的挑战。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往往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

三是多样化、多元化的挑战,包括价值多元化、知识多样化。教师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没有人再满足于“穷秀才”的称谓,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形象都在发生变化。

学生辅导员应该更多地以老师身份出现,因为老师的形象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良师的形象更高大,更让学生觉得“师恩浩荡”而感恩一生。“我们在建设辅导员队伍时过分强调出口,这就是队伍不稳定的一种表现,试想,专业老师从来也不会涉及到出口的问题,因为进入这个行业就是自己的事业。”东华大学教师耿晓宁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在她看来,专业化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一个领域,比如心理学、管理学或者社会学,人人都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把这个专业当作一直追求的事业,通过做学生工作、上课、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确立自己的地位,让辅导员们觉得我只要进入了这支队伍就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奋斗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为辅导员搭建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专业平台,同时也要有目的地选拔一些专业人才进入这支队伍,实现入口专业化。

3、用知情知心作学生的益友 大学校园里,学生光有老师还不够,还应有朋友,有了朋友才会有更多的交流,生活才会更加阳光灿烂。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亦师亦友,有了他们,大学期间的生活就会更健康。

大学里有一批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的教师。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教育规律认识深刻,对学生爱如子女或兄弟姐妹,亲如朋友,无论是对已经离校的校友,还是对在校学生都有极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而一些新进入辅导员岗位的青年教师学历高,思维活跃,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如何将辅导员队伍的优良传统与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有机结合,如何既保持老师地位又成为学生的朋友,事关辅导员作用发挥的大小。是朋友的老师,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对于所有的辅导员,学校都特别强调培养和提升担任学生益友的三种能力。

热爱学生,倾听学生的能力。爱和学会爱是最有效的教育。要当学生的益友,必须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工作,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与学生格格不入或没有感情,要在学生中扎根和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来自多个学校、多个区域的学生的复杂性,工作的繁杂性,要求辅导员爱岗敬业,乐于与学生打交道、打成一片,乐于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知情才会有较强的亲和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深入学生,认知学生的能力。只有具有共同语言,才会成为朋友。辅导员要能够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懂得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思想才能相互沟通。知心,也是成为学生朋友的前提条件之一。

帮助学生,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的能力。学生除了思想上心理上会存在问题和困难外,这些年由于扩招和较大的社会变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增多,生活困难的学生增多。有些时候,人穷也会志短。学校既要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也要解决其实际的生活困难。没有解决其根本的物质问题,其思想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强烈的同情心,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患难之中见真情。任何人不会忘记与自己一起哭泣的人,辅导员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在知情知心基础上建立的感情,会让学生珍惜和鼓舞学生自强不息。

4、在学生心中树立一面旗帜

尽管信息多元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但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实践证明,辅导员通过自己辛勤工作、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完全会成为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

要作为一面旗帜,通过温情的服务和关爱团结学生的传统手段不能丢,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人生导航。辅导员最终要解决的,是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具备坚定的政治品格和较强的法制观念,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诚实,谦虚,公正,廉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辅导员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知识,融入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通过平等、开放的交流,逐渐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他们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心理调节的医生、现代教育的行家。

5、就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首先,要多渠道、高标准选拔、配备政治辅导员。从专业角度而言,应物色本校或校外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士毕业担任辅导员工作。

从辅导员工作的有序性而言,可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担任辅导员工作,高校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给予这类本科毕业生免试本专业研究生的机会,这样可以稳定队伍,优化结构,使辅导员实现能力和学历的双丰收;

从学生工作的有效性而言,可以考虑在高校设置辅导员与班主任两支队伍,明晰他们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可为兼职,基本职责以思想教育为主,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指导、学习与成长的指导、就业指导、学风建设、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指导。年级班主任为专职,基本职责是,以管理为主线,包括: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班主任能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管理队伍中,使管理工作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工作可以避免被琐碎事务缠身,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业上加以辅导。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学院为沟通的平台,相互交流信息,研究对策,使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同步进行。

其次,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辅导员应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教师,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保证和促进辅导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按一定的专业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高校最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

第三,要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

——建立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的要求,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借鉴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任前公示,提升辅导员的准入条件,把好入口关。

——建立辅导员考核和培养机制,进入辅导员队伍后,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者,要进行严格而又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后上岗,或边上岗边培训。辅导员工作要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理论政策水平、组织能力、指导活动、就业服务等。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促进工作的高效创新。要像培养教学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辅导员工作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为鼓励具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学校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职务、免试参加学历深造等奖励及激励;对考评合格者,根据个人意向和条件,结合工作需要,有序地安排换岗交流或进修学习;对考评不合格者应予解聘转岗。

结语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就是为了探索改革的方向,并试图用理论创新作为工作创新、制度创新的先导,将有助于辅导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学习,使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一个飞跃。

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lyxutao 时间:2011/3/30 8:44:27 字数统计4939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和认识辅导员的角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它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育人效果的实现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面临着从依赖向独立、从不成熟向成熟、从学习到工作、从学校到社会等重大人生转折,转变的好,学生未来发展的就好,这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前途。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关系的群体。从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直接关系的不同群体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现阶段对于辅导员的角色认识还存在很多的分歧,而影响辅导员定位的因素则来自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和辅导员自己、大学生等多个方面。

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辅导员已经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主要在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发挥了作用;辅导员能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尤其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高校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专业学习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欠缺。研究中发现,目前,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普遍偏低,比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低。但学生对辅导员的个性品质要求高,要求辅导员有更高的人格魅力。3.学生、辅导员、管理人员三群体对辅导员的角色扮演认识一致,基本为:思想政治学习指导者、心理辅导者、职业规划指导者、学生具体事务指导者(奖、助、贷等)、专业学习指导者。4.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需求一致。尤其对辅导员作为心理辅导者和职业规划指导者的要求最为强烈,二者要求十分接近,倾向度明显高于其他选择。学生对辅导员作为心理辅导者和职业规划者这两项角色的期望恰恰和大学生目前最欠缺的东西吻合。辅导员应该加强这两方面知识的补充和学习,满足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指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大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应该有所不同的。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围绕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辅导员的教育重点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5.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面临由单一的“政治引路人”向“大学生人生转变的引路人”转变。辅导员角色需要由单一的管理者向多元的专家型指导者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行政化向业务化转变,这是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发展趋势。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大学生辅导员要重新审视自身角色,重新明确自身的多重角色定位,要做好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施工员、引路员、指导员、咨询员、组织员、督导员和调解员十大角色,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一、党的政策的宣传员

大学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党的指导思想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以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和措施,迅速地传达给广大的学生,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成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因此,大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之一,就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辅导员必须认真履行党的政策宣传员职能,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接班人。

二、党委工作的信息员

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为所在单位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为所在单位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参考。高校党委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高等学校党委要抓好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及时掌握学校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真实动向和思想状态。大学生辅导员战斗在学生思想工作第一线,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也最容易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况,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并与学生进行沟通。高校党委要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各种信息。作为高校辅导员,也必须担当好党委工作信息员的角色,为大学生培养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三、学校(院)与大学生的联络员

辅导员不仅是学校党委工作的信息员,还必须承担起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络员的作用。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必须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教学管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联络作用。首先,学校党政在对学生工作有关问题进行决策时的依据需要辅导员来了解,其次,党委行政的决策要通过辅导员来组织传达,第三,学校党政决策落实的效果需要辅导员来收集反馈。对学校而言,辅导员受学校(院)的直接领导和管理,是学校(院)开展学生工作的执行者,具体组织开展各种学生工作;对学生而言,辅导员又是学生最依赖的对象,有什么事情都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决,辅导员具体承担着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所以,联络员是大学生辅导员承担的重要角色之一。

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施工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务部门科学安排教学计划,通过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凸显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辅导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具体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安排,引导大学制定成才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或素质

提升活动。辅导员实实在在发挥着素质教育的“施工员”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工作,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施工员,应该向学生传文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引导学生成长与成才。

五、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划的引路员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逐渐增强的社会竞争环境,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便需要做出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规划。然而,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急躁、大三的茫然、大四的无奈,让许多曾经立志在大学期间有所作为的学生浑然不知地度过了最为宝贵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存在不知学什么、为何去学、学到何种程度、怎样去学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信心、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成才。面对这些现象,作为大学生辅导员理应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做出成功的引导和指引,帮助大学生制订大学期间的成长规划,给予指导性建议,避免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上少走弯路,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因此,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划的引路员。

六、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度相对增加。而受近几年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社会人才需求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各高校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本身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实做好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履行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员,辅导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要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分别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提高职业生涯决策能力;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断挖掘学生独特的潜能;要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与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等,从而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七、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高校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指明了方向。[2]当前,心理失衡、存在矛盾冲突患有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大学生绝非个别。调查显示,新时期的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大约占到三层左右,而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异常心态危害极大,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心理咨询工作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必须认真担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员角色,切实做好大学生不同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咨询专业水平;其次要认真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配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做好学生心理问题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干预。在平时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帮助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促进大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塑造健康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八、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组织员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4]发展大学生党员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做好发展大学生入党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在各高校党建工作之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在学生党建第一线,他们不仅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院系党委开展学生党建的得力干将。他们一方面要指导基层团组织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又要组织党员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还要抓好学生党 支部培养和发展计划的制订和落实以及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因此说,辅导员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组织员。

九、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督导员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提出,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神圣的职责。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提

出的基本要求。当前,各高校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素质各异,学生违纪事件也时有发生。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遵纪守法问题的督促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以致用、思而醒之、明而践之,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因此,大学生辅导员可以定位成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督导员。

十、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调解员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前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也使当今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价值观念倾斜,人生坐标模糊;有的自我意识突出,集体精神减弱;有的参与意识增强,心理素质欠佳;有的交往能力较弱,人际交往受挫等。大学生思想问题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生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调节和引导。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调解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调解员,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真正走进学生群体当中,深入了解学生在人格形成的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认真做好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预测、排查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问题的关键,深入扎实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角色定位 职业分析

论文摘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该文重点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及角色背后所包含的职业分析,为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专门就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辅导员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辅导员应抓住机遇,认清自身定位,提高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1.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角色一词原指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扮演好以下角色:

1.1教育者

辅导员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外交流越加频繁,学生的信息量和信息面都极大增加,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迷失了自我,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引导和帮助。辅导员除了应该积极承担两课教学任务外,还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管理者

管理是同别人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和基本活动中。而管理者是指挥别人的人。学生辅导员也同样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对象是学生,管理目标是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员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包括选课、学籍处理、学习检查和监督等;另外一个是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包括宿舍卫生,文明礼貌,奖贷学金的检查与评定,违纪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勤工俭学岗位设置,学年鉴定,安全与稳定等。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辅导员协助其行使相应地管理、教学、服务等职能。因而,辅导员需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工作的规律,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主动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灵活地提出各种应对措施,协调各种关系,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1.3引导者

高校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有别于其他阶段的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短期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而大学生在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前途和定位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大学前的教育使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高考上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学,而上了大学做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大学生。甚至有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仍然没有考虑好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做好走进社会的各种准备。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成为学生成长生涯中的引导者。辅导员应根据相关科学知识,立足学生兴趣、特长、爱好、性格、组织协调能力等自身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确定并分阶段实现人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使得学生的大学生活更有计划性和规划性,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和效果,也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或中期,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辅导员还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历程和人格魅力,担当起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4服务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管理、引导都是服务的一种方式,高等学校发展的趋势必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高校的发展过程是为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始终是为了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而服务。而从狭义的服务来看,主要定位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是一种被动的服务,学生需要的时候辅导员就在,这其中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咨询。心理咨询实质是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咨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辅导员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面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困惑,辅导员常常扮演咨询师的角色。从同学关系的处理、学习和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异性关系的处理等,辅导员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为学生的成长排疑解惑,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

2.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引导者、服务者,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些角色背后又有哪些职业背景呢?美国辅导员协会认为辅导员是综合了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社会化辅导师的职业。笔者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应有以下几种职业的素质:

2.1两课专业教师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其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丰富的学科知识,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多学科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而这正是两课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也需要积极承担两课教学任务,从课内到课外,系统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2心理辅导师

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大学生又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群体,是一个社会变革中不断受到冲击,在社会的各种诱惑中挣扎的群体。同时,这也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自我意识显著提升,个性化发展愿望强烈。辅导员工作要想做细、做好,做到实处,必须具备心理辅导师的相关素质。

2.3职业辅导师

职业辅导师是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方法,指导人们设计自己职业并逐步实现目标的专门人才。辅导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的职业素质是辅导员所承担的引导者的角色所决定的。一种职业就是一种生活,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全局,也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重要性不言而喻,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从而为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专业服务。

2.4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简单的说就是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辅导员所带学生现在基本都超过200个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团队,如何经营好这个团队,培养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学生骨干队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运用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只是所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企业的盈利,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2.5科研工作者

科研工作者所具备的重要品质就是学习、研究、反思。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高校辅导员在踏实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对工作的内容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和专业化。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理论和专业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学有所长、学有建树的学者型、专家型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综合化,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行为选择的多元化,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工作在整个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为人们所认同。整个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这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会,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坚定专业理想和信念,把辅导员工作做深、做透,另外也要有积极的个人发展要求和理想追求,充分掌握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教育者、管理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3]陈军绘.刍议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分析[J].南方论刊,2006.10.[4]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5]卞亚琴,邱珊珊,刘术泉.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能分析[J].新西部,2007.4

[6]刘红斌,邓基泽.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功能及其素质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7]丁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新闻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9 14:28:15 浏览次数:1 学生工作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务实。辅导员要密切关注社会环境与学生心理、价值取向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学生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增加较快,学生思想多元化趋势明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路人,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新形势下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指挥员。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指挥员,实际就是要从策划、组织、指挥三个方面下工夫,做好管理育人的工作。学生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科学而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发挥引导能力,提升个人魅力。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意义上的体现。有人把专业教师的工作比作像南瓜,越干越甜;把辅导员工作比作像丝瓜,越干越空。也就是说专业教师随着资历和阅历的增加,专业课会越讲越深入,工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而辅导员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与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思想距离逐步变大,工作就会遇到许多阻力。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肩负着使学生成人成才的共同任务,只是分工不同。辅导员要珍惜“人生导师”的崇高称号,决不能妄自菲薄。辅导员要不断增强业务理论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高校“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想,不仅要使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辅导员业务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实践工作的能力,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学者。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就是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辅导员重点要做好贫困学生资助、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为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每年有340万高校学生受益于“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享受资助的高校学生比例从原来的3%扩大到20%。显而易见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这项工作能否完成得卓有成效关系到贫困学生的学业、学校的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检验辅导员工作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辅导员能否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研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再次要掌握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业压力、心理表现和就业想法,要加强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教育。

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工作的内涵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将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辅导员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为此,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学生工作的内涵。

学生工作是事业,事业的真谛在于奉献。辅导员要对学生工作有感情、有激情、有热情,能使学生成才,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才是辅导员价值的最好体现。

学生工作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务实。辅导员要密切关注社会环境与学生心理、价值取向的发展和变化,深入学生宿舍,及时调整学生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力求将学生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学生工作是艺术,艺术的内涵在于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繁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推进体系建设、教育观点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辅导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创高校大学生文化建设新局面。

上一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下一条:大学生辅导员该“辅”什么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08-09-24 编辑: 蒋莉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0)] [字号:大 中 小]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

在我国高等院校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直接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加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提升了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然而辅导员实然的角色现状确实令人反思。

1.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所以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基本上是未经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另外,人们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谁都能做。事实并非如此,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管理学生纪律、评奖学金、查宿舍卫生那么简单,辅导员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必须专业化,尤其应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性不强。一直以来,辅导员虽然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然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若从教育分层的纵向来看,辅导员基木上处于高校教师中的底层;从辅导员人员组成来看,大部分也都是无法从事教师岗位的才求其次做辅导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在他们中间能真正把辅导员当作一项崇高事业来做的甚少,愿意为辅导员事业奉献、奋斗一生的则更少。事实上,辅导员成了一个过渡型职业或是“跳板”而已。曾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每年都有大批辅导员转岗,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指标,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然而,因此而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妥的,势必导致他们因没有被积极关注而导致心里上的落差,从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更多的来自第一课堂,而辅导员是第一课堂的核心。

由以上辅导员所表现的现状来看,辅导员角色的单一性及较低的角色评价是导致其不乐观状态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因此,对他们进行角色定位势在必行。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尽管众多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表述的方法不一,但对构成角色的二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即认为构成角色的三要素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拓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辅导员只有正确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才能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起工作的热情 ,寻找到工作的动力 ,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渐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为此,他们在三要素的要求下,需要扮演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

1.指路者。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路该如何走,学生最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当然辅导员在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方向上,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在这个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发展的时代里,学生的命运应该由他自己去安排,而不是包办代办,辅导员只能成为指路人,而不是铺路人,授之以渔而非鱼。然而,这里的“指路人”意味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与生命交流,生命与生命相互滋润,从而引发一种基于需求的感情与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从心里体会到这种指路作用。

2.引领者。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对一件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在多数时候,学生对一事的看法,往往首先关注的是辅导员对该事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许多优秀辅导员都将成为学生模拜的偶像也是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新时期,这种引领者的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仟务,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的榜样作用,会激起大学生较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如同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出的:“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急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2]。

3.核心者。基伯(J。R。Gibb)基于集体成员的信赖关系,把“集体风气”分为建立在信赖和和相互支持之上的“支持性风气”(supportive climate)和出现于不信任和相互攻击、防卫之时的“防卫性风气”(defensive climate)。前者是指: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作为组织,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达成目标方面,多有自觉性和多样性的特色。后者则指: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作为组织强调控制和服从;在达成目标方面,充斥着背后操纵和耍阴谋的作法。[3]可见,支持性班级气氛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而辅导员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班级风气的形成上,应该起着核心作用。我们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如果想带好一个班,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辅导员必须把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特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和谐发展的集体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起到核心者的作用。

4.整合者。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心理的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竟争的加剧、认知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青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整合学生心理的角色。辅导员要及时把握社会的需要,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成因和处理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其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新定位,提高素养,方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24号令.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5

一、新任辅导员的主要特点

(一)选择渠道发生变化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来源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优秀毕业生选拔留校、面向社会考试录用和校内转岗。选拔优秀毕业生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曾经是高校辅导员来源构成的主体。这些留校的辅导员往往是品学兼优,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组织活动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年龄相对较小,熟悉学校环境,工作热情高涨,工作适应较快。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面向校内外考录成为新任辅导员的主要来源。考试招录辅导员往往有着严格的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甚至是年龄、性别的要求,并且要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考核,这部分新任辅导员综合能力较高。校内交流转岗的新任辅导员以机关年轻干部和部分新任专业课教师为主,他们在辅导员入职适应过程中呈现不确定性特征。

(二)专业知识要求提高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强,高校选拔聘用辅导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要求新任辅导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高校更是要求新任辅导员必须是“211”或是“985”重点高校硕士以上学历。较高的学历要求,为确保新任辅导员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特别是研究能力上适应辅导员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高校选聘辅导员的专业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专业为主,还有的高校根据校内专业设置选拔相关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担任辅导员工作。这些新任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有利于他们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了解所带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新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由知识能力、人格魅力、认知态度等主体因素和体制机制、工作氛围、协作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决定,其中影响新任辅导员工作能力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不足。辅导员工作归根到底是一项师生沟通交流的社会性工作,它涉及许多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实践去积累和总结[2]。新任辅导员原有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都需要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实践、印证和内化、升华。工作经验不足常常造成新任辅导员在入职适应过程中信心不足,畏手畏脚,甚至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这些都是新任辅导员在入职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会随着工作的深入而逐渐改观。

(四)生理心理上可能产生不适高校对新任辅导员的学历门槛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提升了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新任辅导员入职年龄不断提高。根据相关统计,新入职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辅导员年龄一般在25至27周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新入职辅导员在心智上更加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更加理性,但是相对于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激情和拼劲略显不足。另外从生理上看,这一阶段的新入职辅导员已经度过了生理机能的黄金上升期,辅导员工作的繁杂、琐碎、无规律性和高压力、高强度,往往会给个别辅导员特别是女性辅导员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而且,这一年龄段入职的辅导员很快要进入婚姻、孕育等人生重要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任辅导员的入职适应。

二、新任辅导员入职面临的困惑

(一)适应职业角色转换要求困难新任辅导员以应届毕业生居多,入职适应过程中一方面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学生和教师这一相对对立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还要迅速适应辅导员多重角色身份的特征。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生角色主要以校园学习生活为主,相对比较单一,主动思考和判断的情境较少。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具有多样性,辅导员的角色会因各种情境出现迁移。宿舍管理人员、行政事务人员、教务教学人员、就业服务人员、心理咨询人员,都是辅导员可能充当的职业角色。新上任的辅导员面对多种工作角色,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而工作角色的多样性导致辅导员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如简单的严格管理,会造成学生与辅导员对立,学生易把对学校管理方面的不满迁怒于辅导员;如放任学生言论、行为自由,学校会责怪辅导员过分袒护学生,缺乏威严,出现学生管理问题,学校又会直接问责辅导员。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角色压力,会给多数刚刚结束学生角色的新任辅导员带来较大的职业角色困惑和挑战。

(二)工作压力较大绝大多数新任辅导员入职前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很多新任辅导员在入职前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学生比较单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比较容易。但实际工作内容与这种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包揽了很多琐事。辅导员的工作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八小时工作制,必须经常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完成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活动、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工作任务,常常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一些工作任务时限紧、责任大、操作复杂,比如迎新、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评优工作等,这些事务性工作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辅导员只能把有限的精力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导致工作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造成新任辅导员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的困惑,加大了入职适应难度。

(三)工作对象出现新特点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当前,在校大学生主体已经由“80后”过渡到“90后”。受成长环境影响,这些大学生在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自我自主意识强、善于接受新事物、缺乏吃苦担当精神等。学生存在着关心政治但文化底蕴不足、关心集体但更倾向于自我发展、重视专业技能提高但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崇尚自由理想但缺乏组织纪律性、追求时尚但忽视内在素质修养等特点。学生的这些新特点具有矛盾特征,不易于有效把握,增加了新任辅导员入职适应困难。加之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新入职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但是许多辅导员都明显感到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特别是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存在着一定困难。不同成长背景学生的个体特征表现明显,许多一般性的工作方法经常会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而不能顺利进行,成为困扰新入职辅导员的重要问题。

(四)具体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复杂的工作内容,特殊的工作对象,严格的工作要求,对于新任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新入职辅导员工作中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是对自身工作能力进行怀疑和否定。新任辅导员多数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知识能力素质,但是缺乏具体工作实践经验。另外,新任辅导员多为“80后”,他们本身也存在着阅历少、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不足的弱点。这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工作上缺少宏观把握,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工作易于急躁,过于自信主观判断等。比如在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时候,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通过学生日常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特征;而有经验的辅导员却能够有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对学生心理、行为做出准确判断。这些能力都需要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才能获得,因而成为新入职辅导员工作能力上的最大难题。

(五)职业发展面临困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对高校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做了明确阐述,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现象。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在工作时间、晋升待遇、工作自由度、受尊重程度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被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所缠绕,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有效的学习深造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对辅导员的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和职称评定都非常不利。还有许多学校由于受事业编制限制,辅导员在使用上采用人事代理或聘任制形式,这部分新任辅导员常常不能正常参加学校的岗位调整和职务竞聘,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

三、新任辅导员入职适应困惑的消解对策

(一)清晰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1.找准定位,明确职责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学习督导、行为引导及相关事务管理的教师,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基层管理者,在高校教育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明确辅导员工作定位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关键。对于新任辅导员来说,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校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辅导员工作是集教育功能、管理功能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工作,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任辅导员要明确工作职责,找准定位,确立合理的工作目标,进而有效适应学生工作[3]。2.深化对工作环境及工作对象的认识首先,加深对工作环境的认识与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培养与引导学生的基本方向,学校的相关政策与部门设置决定了辅导员的基本工作流程。新任辅导员要尽快熟悉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办学宗旨,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其次,要尽快熟悉、读懂学生,掌握工作方略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成才。

(二)虚心学习请教,尽快掌握工作技巧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目前,中央以及教育部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为辅导员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培训机会。新任辅导员应把握好每次培训交流活动机会,学习辅导员必备知识,加深对学生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学生工作方法,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以尽快适应工作角色。2.虚心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及同仁请教辅导员不是自己开展工作,而是在学校有关领导带领下,在同仁帮助下共同进行工作。新任辅导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应当在工作中虚心向前辈、负责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及其他领导请教。一方面可以学习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交流中通过思想碰撞,形成新的工作方法,进而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4]。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6

对于一些人来说,“日常生活审美化”仿佛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命题,而是其中每一个字眼都像积木游戏一样可以随意地摆弄和把玩,并且总能刺激他们浮想联翩的灵感,进而从中发现了美学的“生活论转向”和“生活美学”;反过来,按照他们的逻辑,批评“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在批评“日常生活”,进而就是在批评“生活”本身——于是这只能让批评者无地自容。而另外一部分人也许会说,像“价值”、甚至“政治哲学”这样的概念,都是些陈旧的概念,在一个“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时代,探讨这样的问题未免不合时宜。这样的说法,完全没有分清问题的性质和层次:这里根本不是在探讨关于“价值”本身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在探讨现实生活和政治社会中的价值安排。从概念的意义上讲,不要说“价值”,就是“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何尝不是陈旧的概念(因此那些将它们当成时髦的东西的人才足见其不合时宜),但能否因为它们是陈旧的“概念”就不再考虑现实的价值安排等方面的问题?这就好比,能否因为“军队”是个陈旧的概念,就不再需要军队、不再需要布署军队和组织国防?连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脉络和学理常识都搞不清楚,却一味地胡搅蛮缠,实在让人觉得不值得一辩。

“日常生活审美化”当然跟一种理论传统和文化传统有关,这就是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伦理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主义态度:抽象的、原子化的经济-消费“个体”和“人性”,中产阶级式的审美“超功利”、“价值中立”,力图拔除一切观念和意识形态视域的“审美距离”……康德在资本主义走向全盛的前夕,用他抽象的先验哲学体系所把握住的政治经济学内容,作为充分发展了的欧洲经济自由主义的德国理论,远远比那些纯粹英美世界中的经验主义哲学更为有力和充分,同时也对于后者有着持久的规定性影响和理论激发力量,以至于无论后者怎样花样翻新,还是逃不出康德的藩篱。这也就是说,康德美学只是对于这一切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充分表述,反过来,这一切也没有颠覆康德美学的基本框架,而充其量只是其极端性的表现。或者也可以说,在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伦理和生活法则中,已经具备了“审美”主义、包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切原则和条件。同时,从大的思想和文化渊源上看,也就是说,追溯这个命题本身的思想文化渊源而非拘泥于这个命题出现的时限,那么它与实用主义美学一样出自同一个思想文化传统,所以它们二者之间,也很难说究竟何为因何为果。

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怎么看都像是经典美学框架内的一个含混不清的局部性问题或浅层次问题,或者是一种患上了思想失忆症、残缺不全的经典美学知识。“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对于它的一些辩护,恰恰仍然延续一种将感性和理性尖锐对立起来的80年代式的启蒙思维,因而始终认为,感性的东西是更开放、更自由的,按此逻辑,“审美化”远远比不上“动物化”和动物世界“开放”和“自由”。一个动物化的感性不值得赞美,当人们说审美的感性和自由的时候,其前提是这样的审美不仅仅是感性的,而首先是人性化的东西。从一些很古老的学术传统和学术观念,我们就知道,人性化的领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物化的感性,后者恰恰被束缚和拘囚于种.种低层次的局限性当中。感性的东西需要文化的、理性的东西来规定、组织和中介,把这些东西抛开,那就只剩下了物质性和动物性的感性,这样的“感性”恐怕是比之文化价值和理性领域的东西更加不自由、更加贫乏的监牢。它其实也无所谓“感性”,只是一种物质性的自在和客观性的在场,最典型的动物性在场:一种不能被中介、被反思、被观照的“感性”,只是沦陷在自在的直接性中的感性,其实也就根本无所谓丰富还是贫乏,它完全是处于这样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论视域之外的。但当它们在某种被中介、反思和观照的情况下,它们也就不再是那个自在的动物性的同一性和客观性了,不再是那个消极的物质性了。而中介性和反思性的媒介和介质,更不只是那个自在的物质感性本身。所以动物化的“感性”世界没有价值领域和价值论空间,没有审美和艺术。当上述这样一种情形据说要被扩展到全部的日常生活领域时,或者说,“日常生活”领域已经被如此地加以“审美化”和感性化的改造时,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何等令人窒息的情形。一切人性化的东西,都在其中失去了重量,这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早已被一些现代、后现代的作家、艺术家作过艺术性的再现和批判,现在却被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名义正面肯定下来,并且据说还要继韦伯所谓的“理性化”之后,成为普遍性的社会组织法则。

在作为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观念来源之一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著作中,曾经讲到四种“审美化”:浅表审美化、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和认识论的审美化。首先,将欧洲语言中兼有“感性”和“审美”双重内涵的概念完全翻译和理解为汉语中“审美”和“美学”的意义,这本身就不是很恰当。实际上,韦尔施讲述的并非是一个新问题:“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一切有思想的反对意见自身将受其支配。倘若你回溯到论争的基本点上,那么通常你就会碰到审美的选择。这是因为在现代性中,真理已经表明自身就是一个审美范畴,根植于真理之中的辩解不复能够反击审美化。”[6]作为一个后现代的美学家,这样的表述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正面论证,我们不能用理解康德、黑格尔的哲学语言的方式理解它。之所以“一切有思想的反对意见自身将受其支配”,之所以“真理已经表明自身就是一个审美范畴”,那是因为预先就设定了真、善、美这样的古典的概念武装,但韦尔施一方面游走于“感性”和“审美”的概念内涵的张力之间,另一方面周旋于“真理”和“美学”这样的古典概念武库当中,其中明显具有后现代式的解构、反讽和话语游戏意味,以其有意制造的丰富或含混,用来表明我们当代的思想条件和认知处境。事实上,韦尔施对于四种“审美化”中的“浅表审美化”(触动当下中国学界神经的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主要涉及的是这一层次),就是完全持批判态度的,而韦尔施最为重视的所谓的“认识论的审美化”,无非是指现实是建构出来的对象、理解现实的“生产”范畴之类。这样一些认知方式上的感性化/审美化变动,正如韦尔施自己讲到的,在尼采那里就早已得到充分的表述。但仅仅从认识论和审美的角度理解或接续尼采的现代性批判,这只是一个很狭窄的视野,甚至是一个歪曲和误读的视野。尽管他认为对于“当前的审美化既不应当不加审度就作肯定,也不应当不加审度就否定”[7],但在审美问题上保持“超功利”的中立和客观,这恰恰正是“审美主义”的态度本身,表明了“审美”意识形态的绵延和现实效用。韦尔施受阿多诺等人的影响,终究对于审美赋予了过多的乌托邦色彩[8],尽管是一种“后现代”式的乌托邦。

当我们深究“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时侯,会发现它其实很难被具体化,会发现它确实只是一个“原则”,一个内容上极其空洞和可疑的“原则”和单纯的意识形态叙事。“谁的审美化?”也只是对于它的一种批判方式和向度,此外还有各种批判的可能性。它的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其实很难究诘,它本身就是对于那种关于审美的现实规定性与文化价值内涵的空洞性和对于生活世界、生活形式无从把握的这双重空洞性的表征,以及对于“崇高”客体(生活世界、日常生活)的震惊、发呆效果本身的写照。“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震惊”效果,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形:像无头苍蝇似的“文化研究”,不知在哪家高楼大厦光滑的玻璃幕墙上不小心滑了一跤,然后爬起来震惊于这个世界的“审美化”。当美或者审美脱离了任何的现实规定性和文化价值内涵,它本身就变成一种纯粹形式化和空洞化的东西。就“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言,它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人性化的价值和内涵?它在哪些方面更让人们感觉到身心的舒适和愉悦?当我们细加审视的时候,会发现实际的情形正好相反,它更接近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审美失控状态。对于眼前这个越来越鲜亮、愈来愈“美丽”的世界,相信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它并不是让人越来越惬意与舒适,而是令越来越多的人焦虑和狂躁,所谓的“审美化”,其实只是审美垃圾和审美污染充斥的世界。这一切当然不能都归结为审美“增量”本身的结果,但同样也说明这样简单地赞美“增量”结果也还为时过早。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篇7

1 了解学生, 认识学生, 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多维空间进行的全方位的工作, 不仅是教育管理, 更多是服务育人。当前, 有些人认为, 通讯发达了, 政治辅导员学生信息交流方便了、快捷了, 不受时空限制了, 政治辅导员要更多从事学生思想探索和研究, 以办公室为中心, 对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变得不重要了。这个观点不正确。

首先, 了解学生, 认识学生, 服务学生, 体现以学生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假如对学生不认识、不了解, 如何进行服务;

其次,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更深刻地认识学生,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知道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了解学生的爱好, 更好地调整学生工作的侧重点, 更好地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

第三, 认识学生,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规模不断增大, 特别是近年来, 受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表现也较以前复杂。

第四, 学生住宿公寓, 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变少, 学生相对自由了、独立了, 如果辅导员不深入学生当中, 与之认识并交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会变少, 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工作的效率自然会降低, 所以认识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1.1 大学生共同特点

1.1.1 既成熟, 又未成熟。大学生多数处

于十八至二十二岁之间,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完善, 心理品质虽然也发展起来, 个性形成和定型化, 但还缺乏丰富的经验, 心理品质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 在一些复杂的问题前面还会表现出幼稚或片面。

1.1.2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智的制约, 情感和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平衡,

但还不成熟, 还不稳定, 情感易冲动性仍然存在, 情感压抑理智的现象常有发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如学生出现重大的违纪行为:作弊、打架、盗窃等。

1.1.3 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趋于完善,

求知欲强, 兴趣广泛, 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 刻苦学习, 努力拼搏。近年来,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有的学生讲究眼前实惠, 缺乏长期刻苦的眼光, 甚至于学习上都表现功利思想, 碰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往往看不到出路, 甚至迷茫于某种怪圈中。如2002园林专业的XX同学认为专业不理想而沉没于游戏中或上网中, 不能自拔。

1.1.4 近年来,

独生子女在高校中比例增多, 有的独生子女任性、刁蛮,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不能正确对待批评、看问题偏激, 缺乏刻苦耐劳的心理, 生活独立能力差, 对社会的适应性差, 甚至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人格不健全。面对重大困难或变故容易出问题, 如考试作弊、失恋、多门补考、留级试读或家庭矛盾等, 就无法适应困境、克服困难, 甚至有的出现精神偏差。如2004生物技术班的XX同学, 家庭环境很好, 一向学习、生活顺风顺水, 到三年级时暗恋同班的一个女同乡, 以致精神偏差 (精神病的开始) 。幸亏我们早发现, 及时跟踪, 未造成意外事情发生。所以, 我们在工作时候, 要留意并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少言、离群的学生。

1.2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单单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认识学生, 对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顺利开展来说是不够的, 尽快认识学生本人, 叫出学生的姓名, 知道其个性表现。知道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家庭、籍贯、性格、爱好、学习情况等, 这对学生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1.2.1 有利于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选择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 合理分配工作, 建立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 因材施教。

1.2.2 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

更深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渗透, 防止突发事情的发生。2002年夏天, 南方高校某学院出现学生集体闹事事件, 据了解, 出现事件的原因之一是该院学生工作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 未能很好地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 未能及时反映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事发后, 有些班主任居然不能叫出所负责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名字;二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 学生工作人员 (班主任和辅导员) 未掌握学生干部的思想动态。

1.2.3 有利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更好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和特殊生工作。所谓的特殊学生指:思想活跃、行为偏激、学习困难, 成绩差、心理障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情感出现问题等学生。多数的特殊生都有较特殊的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 所以, 我们要建立特殊学生的档案, 学生工作人员要掌握并跟踪特殊学生、后进学生的情况, 如果认识了每个学生, 情况就容易了解。利用多方面力量帮助特殊生, 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使他们安心学习。

另外, 辅导员出其不意地叫出有些学生的名字, 学生由衷地尊敬你、佩服你 (学生心想:我这样不出名的学生, 老师怎会认识我) 。对某些调皮的学生, 会怕你, 不敢胆大妄为。如2002级一个学生平时很调皮, 有一次, 我看见他故意把守教室门口阻拦几个女生出来, 我大声叫:“XX同学, 我们一齐走吧!”此时, 他大吃一惊说:“老师, 你什么时候认识我了, 那我以前做事情你都知道了?”又如:学生工作人员下学生宿舍检查, 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违纪 (午休打扑克影响别人休息) , 当我要登记他们名字时, 他们就趁机溜走, 不与你合作。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不认识他们, 如果此时我们喊出他们的名字, 他们还敢溜走吗?所以, 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 有利于我们做好学生工作。

1.2.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

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的角色, 前者通常被视之为指导者, 后者为学习者。高校师生关系体现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 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基础上, 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七项原则, 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 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教师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政治辅导员如何认识学生呢?我觉得要注意三点:

第一, 经常参与学生举行的各种课外活动, “与民同乐”。

第二, 常下到学生宿舍, 与学生谈心。

第三, 建立学生信息登记表, 常翻阅, 看学生的相片和基本情况。

2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努力成为学生的典范, 是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关键

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政治辅导员往往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所以, 政治辅导员在思想品德、知识素养、组织才能, 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为学生做出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辅导员必须做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发、感染和教育学生。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就是说, 教育者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实质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一种强有力的号召, 同时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 作为政辅导员, 要注意几点:

2.1 语言上要示范

就是“言必信, 行必果”, 说话要算数, 说到做到, 不能只打雷不下雨。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要精确而严谨, 决不能不分场合, 不分对象随便乱说。

2.2 行为上示范

美国的亨利·罗索夫斯基认为, “大学生是从教师身上寻求知识的学校”, 行为上要表现出教育者的风格, 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感觉, 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决不能做。如开会要学生准时到会, 自己就任不能迟到, 否则无法要求学生。

2.3 思想作风上示范

政治辅导员要为人正值, 作风正派, 不护私, 不偏袒, 要胸怀坦荡。要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 全面的观点看学生看事物, 做事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考察学生干部、选人用人时, 不任人唯亲, 不感情用事。否则就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甚至损害自己的形象, 造成学生表面上尊敬你, 信任你, 而背后不支持你、不信任你, 甚至骂你。

2.4 情感上引导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正感情, 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 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还会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做好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有力保障

学生干部就是学生中的带头人, 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学生通过推荐或选举出来的干部, 是学生中思想好、学习好、工作好、威信高的先进分子, 是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是既复杂又繁忙, 要把学生工作做好, 必须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和主动性。

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有力保证, 就是组建和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什么是学生干部队伍?就是由分工不同的、工作上又能相互配合的学生干部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配置的干部群体。如校团委、学生会、学院团委、学生会;系团总支学生会、班委、支委;学生党支委、各种社团、协会负责人等。怎样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应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3.1 做好学生干部的考察和选拔

学生干部是否得力, 选拔很重要。选拔学生干部时应注意下面五点:

3.1.1 在同学中选择有较高威信、较成熟。

干部选拔可以在新生入学后便着手考察。考察任命干部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示的原则。

3.1.2 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活泼, 语言、文字表达强。

3.1.3 学习好。学习成绩好, 进步快, 会提高威信, 有利于工作积极性。

3.1.4 能刻苦耐劳, 有服务同学的思想。

3.1.5 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或某方特长。

3.2 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干部的才干, 不是自发形成的, 而是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靠组织和老师的培养帮助才能实现的。学生干部选定后, 为提高工作效率, 统一思想, 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按照学校的中心工作, 根据政治辅导员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2.1 培训。使他们明白学生干部的性质、地位、任务和工作意义。通过培训,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增进工作的信心, 使他们了解学生工作的规律性, 掌握学生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2.2 指导。对于辅导员,

不单只向学生干部分配工作, 还要在分配工作时候指导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各工作, 如何订计划, 怎样实施, 工作中应注意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根据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干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配合我们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3.2.3 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干部在方方面

面做同学的表率。如要求学生干部五个带头:带头把学习搞好、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搞好团结、带头搞好内务卫生、带头做好工作。为广大同学树立先进的旗帜, 做好同学的榜样。

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要坚持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观点。对学生干部来说, 不单单工作好, 还要学习好, 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干部, 才能树立崇高的威信, 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3.3 抓好典型教育, 帮助学生干部队伍树立学生干部骨干核心

对庞大的学生干部队伍, 辅导员不可能胡子眉毛一起抓,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干部队伍中骨干, 帮助骨干在队伍中树立威信。抓紧几个政治思想好 (中共党员最好) 、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骨干, 学生骨干威信高的、办事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骨干就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带领好干部队伍开展工作。如学生会主席、团总书记、班长、书记。那我们分配一定的工作, 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当中起着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如在吸收新学生干部时, 应适当赋予学生会主席或团总支书记或某部长 (这些骨干) 考察干部的权力, 指导他们在公开、公平、公正下考察、选拔新的学生干部。

3.4 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

“领导者的责任, 就是出主意, 用干部”。所以, 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要交给学生干部工作任务, 教其完成任务的方法, 在工作中帮他们出主意, 想办法, 教他们如何做计划, 如何检查工作, 如何协调同学关系, 如何总结等等, 既要放手, 又要跟踪和监督。当学生干部工作有失误或犯错误时, 辅导员要主动承担过来, 多鼓励, 少批评, 耐心地引导他们, 这样会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这样辅导员的威信就会树立起来。

政治辅导员的工作, 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必需把德育工作感情放在首位。2002年, 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其指导思想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德育指明了方向,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思想活跃、变革创新强的群体, 其德育状况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变迁而不断变化。

所以, 以当代大学生为对象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拓视野, 才能真正达到高校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连众, 高圆媛.略论辅导员角色的嬗变与定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28, 29, 30.

[2]王金告.现代学生工作方法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1.

[3]何振炎, 贝淳.探索后勤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J].思想教育探索, 2002 (4) :62-64, 82.

[4]芮明杰.管理学的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5]张蓓.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5) :128.

学生日常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学生;管理;思想政治;观念

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础要求,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标准。这里的“德”就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它涵盖了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学校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应当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及对学校管理有意见等问题,绝不是单纯的、偶然的,它甚至不是某个学生的单独问题,有可能演变成长期性、群体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放任学生思想偏离、心理缺失等问题不管,学生郁积在心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至学校的改革发展就会产生整体性的怀疑,部分偏激的行为甚至会晾成悲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运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尊重学生思想实际,正面应对学生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保证和动力保障。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强势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必须重视。

二、我国学校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开展。尽管教师在学生日常管理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缺乏,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复杂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削弱了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选用、培养、竞争机制缺失;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业务能力偏低,专业化水平不提高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在家中的娇生惯养造成了学生怕吃苦、耐力不足的问题。就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并不确定,思想空虚,部分人玩世不恭、游戏人生;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道德意识,不诚实、不诚信;部分学生思想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严重,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群体不诚信现象大量存在,骗要生活费、制作假证书求职等都是思想品德缺失造成的。就学生心理而言,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自闭、自卑,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不能理性的自我排解和疏导,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有的甚至会走极端,与同学反目成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学生日常管理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然而目前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给学生讲大道理多,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少的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偏向于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些大道理,很少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种“空”对“空”的说教,缺少针对性,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取得教育的实效。

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行的措施

(一)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接关系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与否。因此学校应当采取应当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师资队伍,强化思想政治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使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二)丰富校园文化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调动课余时间,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去。高校应当建設有意义的人文景观,营造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提高认知水平,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积极向上的学风及民主、开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也能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同时高校应当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言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三)建立起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向自己袒露心扉,认真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注重搭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更多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玉志,蒋洪池.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文化透视[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上一篇:小学过元宵作文下一篇:浅谈酒店人的素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