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4-09-12

led现状与发展趋势(共8篇)

led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们、朋友们:大家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处处一片生机勃勃之景,在这昂扬的季节,由******道路照明专业委员会主办、******承办的全国城市道路专业委员会第****届理事会在美丽的山城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公司,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很荣幸能够代表*****公司在这里与各位专家和领导交流,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是对照明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交流,LED照明是未来取代传统光源的理想选择之一,也是目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下面我想就LED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十分钟的讲演,把公司对LED的认识与在座的朋友们做一下分享,报告中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一、LED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LED作为全新概念的固态光源,从生产过程到使用过程直至报废几乎全无污染,而耗电量仅为传统灯泡的1/10,使用寿命却延长数十倍乃至100倍,成为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半导体照明技术革新正在改变百年传统照明历史。

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LED照明的发展史:1962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尼克·何伦亚克开发出第一种实际应用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当时其发光颜色为红色。当LED初现市场时,其发光源非常的低,驱动电流在20mA,只能发出红色的光,而且发光效率只有0.1流明/瓦,因此亮度仅仅能够满足一些仪表、电器上的指示之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注意。经过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些新的发光材料被逐步引入到LED当中,LED逐渐开始显露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在70年代中期,通过引入新的元素(In和N),使得LED可以发出波长为555纳米的绿光、波长为590纳米的黄光和波长为610纳米的橙光,LED照明的七彩光芒同时也照射进了人们的生活,同时,LED照明的发光效率也提高到了1流明/瓦。1996年,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推出白色LED,1999年,LED光效可达15lm/w。2000年,美国推出holy grail光效已达40lm/w。时至2008,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LED已为大家熟知。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技术成熟,白光LED的亮度由开始的15lm/w提高到190lm/w的实验数据。

以上是LED在世界上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LED在中国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LED产业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封装规模的企业约600家,各种大大小小封装企业已超过1000家,目前国内LED器件封装能力约600亿只/年,在 2003年我国政府就成立了中国半导体照明工作小组,说明了政府对于LED在照明领域的发展寄予厚望,LED作为光源进入通用照明市场成为日后产业发展的核心。

虽然在上游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及应用集成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进展,但是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上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外延材料生长、大功率芯片制作、白光LED制造,特别是核心装备与原材料依赖进口等方面。我国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很多研发力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此同时,在了解到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后,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二、中国政府对LED产业的重视

节能减排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共同呼声,而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焦点,被誉为全世界最有机会、最受追捧的产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国家和各省、市纷纷出台大力扶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广阔前景也获得了投资业界的高度认同和关注。

我国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跨部委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协调领导小组,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国家“863”计划对有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还投入了相应的资金,以支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在建立了深圳、上海、大连、南昌和厦门等五个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之后,又新建了石家庄、扬州基地,启动了一批示范工程。随着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LED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大力推广LED路灯,不但为LE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表现出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

2007年8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正式成立,目的是加快标准协调推进工作,建立标准体系,使我国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走上了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明之路。为了促进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合作,加快我国半导体照明专利战略的建立,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专利池工作组于2008年6月底完成收集入池专利收集工作。根据“谁参与谁受益,不参与难受益”的原则,由国家资助项目中申请的专利自愿提供,以及适当考虑对外购买等形式;其次是绘制专利地图,建立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专利战略,专利池的建设有助于搭建标准和产业无缝衔接的平台,为国内企业带来国际竞争优势。

三、世界各国对LED给予的关注

面对半导体照明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世界各国纷纷加紧立法,鼓励使用节能型光源。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分别将从2009、2010和2020年开始禁用白炽灯泡。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带动了研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快速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三大经济体的LED发展计划。

1.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启动半导体照明计划的国家,“21世纪光计划”于1998年开始,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该计划由日本“新能源和新兴工业技术开发组织”与日本金属研究开发中心联合执行,共有13家公司和4所大学参与该计划。第一期目标在2004年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实施第二期计划。

目前,日本对于LED产业政策发展,已由过去以协助技术成长为主转向培养需求市场,即通过推进LED标准制定执行与减免税收鼓励采购LED产品,以扩大市场需求与销量。在标准设立方面,日本近期已组织联合日本72家LED相关厂商,成立LED照明推进协会,进行标准整合与制定,籍此产业标准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提高日本厂商全球竞争优势。在减免税收鼓励采购LED产品方面,2005年12月日本出台改善与提高能源使用的促进税法,明确规定企业或机构使用LED照明装置取代白炽照明装置,可获得投资额130%超额折旧,或者是投资额7%的税率减免,以此缩小LED与传统照明装置的采购成本差距,提高企业使用LED照明积极性,扩大日本国内LED照明需求。

2.美国

美国2000年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研究计划”。该计划由能源部资助,国防先进研究计划总署和光电工业发展协会联合执行,共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和大学参与其中。2005年8月美国布什政府又批准新的能源政策法案,从2007年到2013财政每年支持5000

万美元用于半导体照明计划的技术研发,并计划2010 年进入日光灯市场。

为了保持在全球LED的领先地位,美国能源部、光电子产业发展协会和国家电子制造厂商协会,共同制定了美国2020年前的半导体通用照明技术发展规划,并对该计划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目标进行了综合性的详细论证、修改和提升,确定了其具体的发展性能参数、发展进度、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等。在深入广泛研究并达成共识后,就长期基础研究和短期工程开发的各重要课题进行了分类,确立了在衬底、缓冲层和外延生长技术,光电子学、加工过程与器件,以及固态发光装置与系统等几方面的解决途径。2006年3月美国能源部宣布由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选出的16个扶植发展的固态照明核心技术科研项目,以期在2025年实现200流明/瓦的白光发光效率,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乔治亚州理工大学、普渡大学以及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均承担了相关科研项目。

3.欧盟

欧盟于2000年7月,设立“彩虹计划”,成立执行研究总署,通过欧盟的补助金推广白光LED的应用,委托6家大公司和2所大学执行。2004年7月,“彩虹”计划的后续固态照明研究项目已经正式启动,目前实施情况良好。

欧盟国家为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欧盟委员会于1992年9月就颁布了欧盟统一能效标识法规,要求在欧盟销售的电器产品必须标出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级、年耗能量等信息,其中就包括照明器具。在2007年3月上旬,欧盟明确提出了全面普及使用节能灯的政策,决定两年内在欧盟停止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的生产,并逐步以节能灯取代白炽灯。欧盟还对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的企业、机关和消费者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对企业实施减免税待遇;为机关和消费者提供购买补贴、电价优惠;将低耗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计划等。这些措施同时又为企业不断开发新的节能产品、改进节能技术、刺激消费者购买低耗能电器产品提供了动力。此外,为满足节能照明与装饰的双重需要,欧盟生产厂家还在节能灯的造型设计上下功夫,使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LED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优势

1、产业发展的优势

我们认为LED产业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以下几点:

(1)就技术而言,LED具有技术成长瓶颈高,学习门坎低特性,国内在半导体领域长期积累的研究资源都可以用得上,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尽管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基础比较薄弱,工艺水平比较低,但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加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好的企业技术水平已经与台湾大厂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与国际大厂的整体差距也在不断拉近。

(2)LED的投资额比较小,初始投资1亿就可建厂,国内企业进入门槛低,容易实现滚动发展,这与集成电路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动辄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的投资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国内企业容易进入形成产业集群。

(3)国内一些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如晶能光电的硅衬底氮化镓蓝光项目,都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些企业在技术发展上容易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国内企业市场健康成长。此外,技术成熟后,LED下游封装和器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大陆具备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4)我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镓、铟储量丰富,占世界储量的70%-80%,这使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资源上的优势。

(5)LED显示屏以其易拼装、低功耗、高亮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银行、证券、广场、车站、体育场馆中,未来这一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LED照明在奥运会、世博会、一些城市夜景工程示范效应的带动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等众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建筑

照明市场依然前景广阔。

(6)“十一五”规划指出,由于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际应用的优势

令LED拥有如此广阔之商业运营前景的最关键原因,则在于其高度节能的独特特性。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照明材料,LED的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100倍,耗能却远比白炽灯小,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做过一个专项调查,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节省1/3的照明用电,就意味着节约1000亿度,相当于一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三峡工程全年的发电量。这对能源十分紧张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ED的更换成本也更低,并具备体积小、安全、无污染、免维护、响应速度快等附属优点。

LED照明不仅环保,而且安全。它不含玻璃、灯丝或汞,所以不会发生由于卤素或高强度电流而导致灯具爆炸的情况。低压电流可以完全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其成本低,不会受到由于钠蒸汽单元而带来的汞处理限制。而且,由于LED体积是如此之小,制造商用它来制造更加圆滑、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的发光体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彩色的LED模块可以使颜色非常逼真,可以根据型号大小以及能量消耗率,逐渐增加高亮度输出,而且能源效率比白炽灯单元高。在欧洲非常普遍的高压钠蒸汽路灯每消耗一瓦电,可以产生85流明的照明量,而LED技术已经使每瓦电产生的照明量超过了150流明。随着新的半导体的出现发展,预计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LED的预期寿命长,正在研究的LED路灯模块寿命超过了10年,是普通路灯寿命的四倍多。LED路灯的长寿命意味着不需要经常行更换,从而减少了交通中断的潜在性,降低了政府为此而支付的维修费用。LED路灯还有助于减少光污染,将现有的路灯换成LED路灯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电子技术。

五、LED照明目前存在的不足

LED在照明普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一是光通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采用LED作为照明光源,必须可以发出更多的光,必须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但是能量提高的同时LED芯片的发热量也会提高,如果用LED来提供照明的方式得到应用的话,可以使能源消耗量减少25%―50%。但是当需要12000流明(一只典型的60瓦家用灯泡是800流明)或以上的照明时,发热和其它与电相关的问题将成为制约LED技术的障碍,如何减少紧密压缩在一起的一组LED所产生的热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LED发出的光与自然光仍有一定的差距。白炽灯具有非常强的黄色光的成分,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白光LED发出的白光带有蓝色光的成分,在这种光的照明下,人们的视觉不很自然。三是价格较高。这是影响LED照明普及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来出于晶片技术的改良,制造成本正在急剧下降,近三年来LED的价格下降了近50%,其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为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较好的性价比也可以弥补成本价格方面的不足。

LED照明应用要加速普及,短期内仍有来自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等层面的问题须克服。技术方面,包括散热、色彩、系统可靠度和效率提升等问题,仍有待厂商持续改善。我公司的LED照明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早,目前已经积累了较深厚的技术沉淀,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等一系列涉及到新产品实际应用和推广的问题,所以对新产

品的推出一直持谨慎态度。加上目前市面上的LED照明产品良莠不齐,产品信息许多都不够完整,容易误导消费者,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尽快制定产品标准、测量标准、控制与接口标准,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出路。

六、LED目前已应用领域简介

国际上现阶段LED主要用于背光源、汽车及信息显示部分。国内LED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景观、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灯、家电数码显示与指示灯、汽车灯、特种照明灯、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的中小尺寸背光等,其中建筑景观、LED显示屏与家电显示、手机、电脑笔记本等中小尺寸背光源三大领用领域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白光LED光通量和发光效率提升,包括庭园灯、探照灯、阶梯灯、阳台灯等采用比率正快速成长,“工研院”预估,LED建筑景观照明应用市场到2011年将成长至4.7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38%,占整体LED照明市场比重将达50%。

由于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强,有利于环保等特性,近几年来在城市灯光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应用于数码幻彩、护栏照明、广场照明、庭院照明、投光照明、水下照明系列。许多城市利用LED光源照明技术应用于城市灯光环境建设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广州电力大厦、广州鹤洞大桥、广州工商行大厦、珠海迎宾南路灯光工程、东莞中心城区灯光工程、郑州河南医科大立交桥、上海延安路灯光工程、湖南常德市丹阳天桥、南通市通讯塔灯光工程等。

七、未来LED照明的发展方向

一、LED产业发展方向

国际大公司通过纵连,即通过并购来快速实现全球统一市场营销策略的上中下游整合。台湾企业借强大的规模制造、产业集聚和代工优势,通过横合,即通过互利互惠的股份重组,合并同类企业,快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合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鉴于我国LED产业的现状,不论技术还是产能短期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都有相当大的难度,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发和生产力量,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通过规范股权架构、加大研发,采取并购和合作的方式将海外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可争取与国际大厂基本在同一技术水平进行产业竞争,这也和目前全球LED产业购并联合的整体趋势是相吻合的。

继上海、厦门、大连、南昌和深圳成为首批五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内封装和应用企业形成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价格优势,我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LED封装生产基地。封装及应用,尤其是国际应用产品加工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在封装和应用领域中国已经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必须加大产品的创新、加强品牌的培育。

二、LED照明实际应用发展方向

目前在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方面,正逐渐开始功能性照明方面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从显示向照明,从特殊照明向普通照明延伸。道路照明、隧道照明等室外照明市场将随着LED光效的提高与价格的下降而大面积应用,农业、军事、航空等新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开发出来。随着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LED的重要性和市场空间更加显著。

目前,半导体照明发光效率高于白炽灯,且正以更快的速度拓展其多种应用范围,大尺寸液晶电视背光源、汽车、商业和工业用照明都已逐步成为LED主要应用领域。预计2010年,LED还将超过荧光灯,进入普通照明领域,节能效果将更加显著。

目前,照明消耗约占整个电力消耗的20%,大大降低照明用电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业界已研究开发出许多种节能照明器具,并达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绿色照明”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开发和应用更高效、可靠、安全、耐用的新型光源势在必行。LED以其固有的优越性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对LED照明效益进行了预测,美国55%的白炽灯及55%的日光灯被LED取代,每年节省350亿美元电费,每年减少7.5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100%的白炽灯换成LED,可减少1~2座核电厂发电量,每年节省10亿公升以上的原油消耗。台湾地区25%的白炽灯及100%的日光灯被白光LED取代,每年节省110亿度电。据国家路灯行业统计,我国城市道路照明共有1500万盏以上的路灯,近几年的增长率在20%以上。照此估算,全国每年照明路灯的市场规模不低于50亿元,如使用LED路灯,每年可节电20亿度以上。国家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如用LED取代,可节省1/3的照明用电,相当于总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三峡工程的全年发电量。

日本早在1998年就编制“21世纪计划”,针对新世纪照明用LED光源进行实用性研究。近年来,日本日亚化工、丰田合成、SONY、佳友电工等都已有LED照明产品问世。世界著名的照明公司如飞利浦、欧司朗、GE等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LED照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美国GE公司和EMCORE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专门开发白光LED,以取代白炽灯、紧凑型荧光灯、卤钨灯和汽车灯。德国欧司朗公司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LED照明系统。台湾目前的LED产量仅次于日本列在美国之前,从1998年开始投入6亿台币进行相关开发工作。LED发展历史已经几十年,但在照明领域的应用还是新技术。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发光效率的逐步提高,LED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泛,特别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LED在照明市场的前景更备受全球瞩目,被业界认为在未来10年成为最被看好的市场以及最大的市场,也将是取代白炽灯、钨丝灯和荧光灯的最大潜力商品。

据我们的了解,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和运动场馆建造和更新的中心。上海将LED主导性的作为一种新“绿色”光源在工程实施上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会是LED照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梯次转移。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制定了促进LED照明产业发展与应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LED照明被列为“特殊的技术博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焦点上,大力支持LED照明在世界博览会的广泛应用。2010年的世博会将成为中国LED照明产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led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LED照明,光源,发展现状,展望

LED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和控制灵活等显著特点, 已被公众广泛认可为继煤油灯、白炽灯、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革命性照明光源。

1我国LED照明的发展现状

我国LED半导体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而LED照明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制造、LED芯片封装及LED产品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现阶段, 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节能方面的优惠政策, 因此我国在LED照明光源的生产与研发工作方面发展迅猛, 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013年开始向西部地区发展。

但我国在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技术方面还没有很大的突破, 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被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掌握。我国在LED照明产业链中承担的绝大部分工作为封装、生产。由于这部分工作门槛相对较低, 比较容易, 需要的设备较少,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因此有大量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形成了LED照明加工生产企业的规模。

由于LED照明的技术规范标准尚不完善, 一些小型加工企业, 借助浙江、广东、福建沿海的地理优势, 从韩国等地进口芯片, 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进行封装加工生产, 所以光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价格也相差较大。从产品质量上看, 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或企业, 有较强的研发力量, 这些企业采用聘请留学回国专业人员、与国内高校或研究单位合作开发产品的方式, 具备一定的研发、生产和试验能力, 整个过程比较规范, 产品质量能够保证, 产品价格相对小厂要高。

目前大部分LED照明光源企业以生产20W以下的小功率LED照明灯为主, 代表产品有:LED支架灯, 对应现在大量使用的荧光灯;LED球泡灯, 对应现在的白炽灯;LED吸顶灯, 对应现有的环形荧光吸顶灯。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商业橱窗、办公照明和家庭照明。部分企业生产的大功率LED道路照明灯已经用于城市道路和隧道照明。

随着LED照明技术不断发展与突破, LED发光效率逐步提高, 性能价格比也不断提升, LED照明产品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已经从建筑物的轮廓照明, 到景观照明, 发展到室内照明, 目前正向高大空间的工矿灯方向发展。小功率LED灯在照明领域的市场已经打开, 目前生产的小功率LED灯, 已经逐步开始进入办公和家庭。在产品竞争力上, 我国LED照明产业的产品线布局比较完善, 近年来, 在关键的光效指标、荧光粉专利以及上游的外延片和蓝宝石晶片上都有所突破。另外, 由于政府对LED照明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使中国LED照明在通用照明领域发展迅速。在白炽灯逐步淘汰的大背景下, 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 致使不少传统照明企业已经开始向LED照明转型。

此外, 由于有大量企业加盟LED照明产业, 伴随着研发工作的发展, 使得原来被国际几大公司垄断的LED价格被打破, LED照明成本逐年下降, 为中国LED照明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

2 LED照明发展趋势展望

近年来, 中国在LED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的推进、电商行业的兴起、照明产业内部的自身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中国的照明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做到了“十二五”的完美收官。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节能减排仍然是重中之重, 在节能减排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的LED照明产品必将受到政府及市场的重视, 促进LED照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LED照明行业将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2.1中国的LED照明将进一步影响世界

近年来, 中国在LED照明的研发和应用的推广投入较大, 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后, 取得了当前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之前, 中国的照明产业借助强大的制造优势和价格优势成为世界许多知名公司或照明商的供应商, 缺乏品牌影响, 价格虽然便宜, 但品质及性能确实不高, 只能算是制造大国。现在, 我国的LED照明产品与国际知名公司比较继续保持了价格优势, 但品质及性能大幅提升, 具有了竞争优势。2015年在世界需求趋缓, 中国多数产业出口下降的状态下, 中国的照明出口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率, 就充分体现了中国LED照明在世界的产业优势。

2.2 LED智能照明越来越向家居领域拓展

与家居照明相比, 商务环境、办公显然更适合主打高效、节能的智能照明, 因此, 在中国智能照明市场尚未成熟之际, 智能照明的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公共设施和商务领域, 酒店、市政工程、会展场馆、道路交通领域内对智能照明的采纳使用较多。

这种局面将逐渐被扭转, 随着国内智能照明研发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产品推广力度的加大, 家居领域的智能照明应用有望得以普及。随着LED性价比的不断提升, LED照明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市场主流。传统照明行业将逐步进入照明半导体和照明应用相结合的数字化照明时代。物联网背景下的智能照明将成为照明产品的目标。节能已不再是照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 因为如果无法充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任何节能方面的考虑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智能照明的根本着眼点应该在于能够便捷地实现用户对照明环境的期望。照明产品数字化之后的数据互联, 不仅解决了人和照明系统的实时双向沟通问题, 而且将照明设备由单一的照明功能实现的载体, 拓展为物联网系统中的一个有效数据节点。照明设备物联化趋势也将根本性地改变照明产品设计的内在发展方向。

2.3 LED照明趋向健康生态发展

现代科学对光的研究早已让人们认识到, 光不仅仅是照明。除了视觉方面的功能外, 光及光环境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这种作用的效果体现往往需要时间和数量的积累而逐步显现, 因而在过去并未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 大量在照明实验中和理论分析上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 在传统照明的时代, 现实应用转化推广也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和成本壁垒。但是, 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 所有的技术的高度发展, 最终都是回归到真正以人为本, 照明技术也不会例外。随着对LED发光机理和数字化控制技术越来越深入的把控, 对LED照明产品进行光谱级的控制已经成为可能。面向不同的照明应用, 使用具有最适当的光谱能量分布的光, 从而满足使用者在生理、心理、情感、健康方面的多方位需求, 将是照明技术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驱动力。

2.4 LED照明产品性价比具备, 标准规范需落地

LED照明产品的价格近几年以较快的速率下降, 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同类的传统照明产品, 这是导致LED照明产品得到快速应用的重要原因。但目前LED照明产品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改造, 而作为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基本没有采用LED照明产品。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主要原因是目前LED照明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 作为设计师按着环境的照明要求设计方案时, 要有可选择的产品做依据。我们国家标准也出台了类似筒灯灯具、平板灯具或灯管的光电参数要求, 但很多基本全覆盖, 没有规格, 加之不同芯片厂生产的LED参数不一样, 就造成了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LED照明产品的参数不统一, 设计师无法选型, 造成了新建建筑采用LED照明产品的障碍。因此有关机构应该联合企业尽快制订相关规范推动应用, 在应用中形成标准, 促进LED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 洪诚.LED封装技术与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9.

[2]郑鹏.LED节能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1.

[3]代丹.陈寅生LED照明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筑电气, 2014, 12.

论LED节能应用与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LED;节能应用;节能技术

一、LED节能应用理论

(一)LED结构构成

LED的中文全称为发光二极管,其由磷、砷、氮等多种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便能够辐射出可见光。对于LED灯来说,其核心部分为被固定于楔形支架上一块半导体晶片及该楔形支架之下的两根一端接电源正极,一端接电源负极的引线架。

半导体晶片由三部分构成:

(1)P型半导体组件,即该组件通常被焊接于接通电源正极的引线架之上;

(2)N型半导体组件,即该组件通常被焊接于接通电源负极的引线架之上;

(3)PN节,即P型半导体组件与N型半导体组件之间的过渡层。另外,运用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环氧基团的环氧树脂对以上三部分进行封闭,从而便可构成LED灯。

(二)LED发光原理

LED实际上隶属于半导体二极管,依托其能够实现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发光二极管同样具备普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当将正向电压引入发光二极管后,从P区注入至N区的空穴与由N区注入至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之后便会出现自发辐射的荧光。特别注意的是半导体材料不同,其电子与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释放出能量的多少与发出的光的波长呈现负相关性,即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越少,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长;反之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

(三)LED的特性

与普通二极管相比,LED的特性更为显著,具体体现为:工作电流小与工作电压低;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抗冲击与抗震性能较好等。LED正是存在上述一系列特征才被用作光源或信号显示器。

(四)LED的分类

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可将LED划分为多类,包括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变色发光二极管、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及负阻发光二极管等。其中以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最为常用,究其原因在于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电流控制型半导体器件,不仅工作电流小与工作电压低、体积较小,而且响应速度较快、发光相对均匀稳定。同时发光的波长决定着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而发光的波长又与制造发光二极管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密切相关。

二、LED节能应用现状

受LED诸多方面优点的影响,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各行业应用较广泛。截止当前,LED已在我国多个行业应用较成熟,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效应。以LED在显示屏及车灯的应用为例,具体表现为:

(1)LED在显示屏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信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以往的显示技术的滞后性日益突出,为此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大对显示技术的创新、完善,即通过将LED引入显示屏行业中,使得显示屏得以优化升级,同时具备一系列优点:其一为轻薄,便携性增强;其二为增加了屏幕亮度与色彩表现力,使其更具均匀性;其三位功耗降低,发光效率高,续航能力显著提高;气死环保无污染。

(2)LED在车灯中的应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LED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成熟与完善。笔者认为,LED在汽车市场的应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其优点体现为:

其一,使用寿命较长,即汽车照明灯若使用LED,那么正常情况下该车终生无需更换灯具;

其二,高效率、低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其三,结构较简单,即内部支架结构,四周以透明的环氧树脂密封,抗震性能较好;

其四,光线质量相对较高;

其五,符合低电压工作条件,较适用于汽车上;

其六,点亮无延迟,亮灯响应速度较快,适应用于移动速度快的物体;

其七,LED占用体积相对较小,通常不会影响到汽车整体的美观。

其缺点体现为:

第一,成本相对较高;

第二,光型设计难度系数较大;

第三,散热性能较差,易出现光衰现象;

第四,维修性能较差。

纵观全球诸多发达国家,汽车LED灯在汽车上的使用率均已接近50%,而汽车LED灯在我国汽车商的使用率仍不足1%,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广大汽车用户未能够全面、准确认识到LED车灯的优越性,并且一些价低质劣的LED车灯产品混入汽车市场误导了广大汽车用户对LED车灯的认识,致使诸多汽车用户对LED车灯产生抵制情绪。

三、LED节能应用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全球的照明能耗大约占整个电力资源消耗的五分之一,所以从照明节能入手能够为节能减排带来较为无可估量的贡献。LED的出现至今虽然已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它在照明领域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年来LED照明技术的快速进步,各项性能指标的稳步提升,使得它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危机忧虑再度升温的环境下,LED的市场将倍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加大了世界各国对资源环境的担忧。同时该事件也给新能源的开发和发展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加快了风电、光伏以及水电等新兴能源大范围投入使用的发展步伐。

LED作为新型照明设备,确实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不可回避的是,LED自身还存在有些许的问题和不足,这还仍需要我们继续对其研究、完善,使LED能够在我们生活当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俄振,郭震宁,智佳军.LED扩展光源均匀照明的透镜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2]孔强强,宋庆军,张玉华.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兼容测试及整改[J].中国测试,2013(6).

[3]赵宁.LED照明的杂散光分析与散热研究[J].中国测试,2013(6).

LED手电筒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4

高端LED手电筒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已经讨论和研究过的很多了。因为led手电筒其特点是使用寿命长、射程远,节能、环保、体积小携带方便、响应速度快、防震抗低温性、防水等特点,受到了登山族和驴友们的青睐,是野外旅行最热销的高端产品。

虽然遇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LED充电手电筒行业还是在不断的进步和革新,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众多的加工企业倒闭和重组,但是也诞生了一批新的适应潮流的把握机遇的企业,我们凯福公司抓住机遇向高端产品转向,专注于登山一族的需求,研发高端LED手电筒,吹响了向消费高端市场进军的号角,为了得到生存以及占有市场,凯福经过数年的钻研和借鉴成功研制出了众多型号的手电筒,对些外在的影响关健存在,但只是表像,其实LED充电手电筒的发展最基本的是技术制约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平衡,中国的决策比较盲目,会让很多企业定位于不利的产业下游

和低端市场。

大的市场需求拥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这样并不代表着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更给或者竞争,一个品牌或者企业除了研发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外,更要让其它的品牌无法替代。近几年很多的地方政府发展LED产业的呼声高涨,建 立深圳、厦门、大连、南昌、上海、天津、浙江等产业群,这些企业的涌入,一个品牌必须不断地创新,找到正确的市场切入点,让研发实力扩大,做同行的领路人。

随着LED充电手电筒的发光效率提高,LED充电手电筒照明市场的打开,大功率LED充电手电筒的散热问题解觉成为一个关健的因素,散热方法总的有以下三个:

一传导,就是从一个固体传向另一个固体

二对流.通过空气散热 三辐射,热能通过电磁波传出 具体的方法有MCPCB板,风扇,散热膏等 首选采用220v电容降压二极管整流变为低压直流电,每个发光管工作电流5毫安比较合适,在220v 50HZ市电条件下电容容量与总输出电流I的关系可近似如下算出,C=15乘上I(总电流)

容抗Xc= 1除以2乘3.14乘50乘 C(容量)乘10负6次= 欧姆

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5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 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 我国建筑业“节能省地”的国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电梯又因其功 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特种设备,其发展状况也一直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所关注。

第一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各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外资品牌超强垄断 自主品牌借力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 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 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 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 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 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 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 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制约我国电梯行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技术因素

电梯整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集机械、电气系统于一身的技术密集性行业。在核 心技术的取得、资金的准备、技术人员的储备、技术开发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部分大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能够掌握电梯整合设计 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性能。掌握这 些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更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建 立的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储备的研发人员及不断更新研发与试验设备。新进企业 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电梯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也很难达到现有 大中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水平。2)资金因素

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依据产品销售合同订单生产制造。在80年代,就有专家考证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达到1,500台以上时才能明显降低成本,从 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各地区电梯销售机构销售数量超过200台时才能达到营销 规模效益。因此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才 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因为电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 电梯产品的研发当中,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先进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不会被淘汰。3)销售与服务网络因素

电梯产品通用性较差,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 需求设计、采购、组织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与客户保持频繁 的沟通,建立起体贴的驻点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电梯销售以后的 安装、维保等服务也需要及时、高效、高质的进行。因此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建 设是企业保证其产品销路顺畅、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大中型电梯 整机制造企业都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服务体 系,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4)资质许可因素

电梯生产企业需强制执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及《自 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等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 式的决定》,电梯生产企业需具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 些因素使得只有具备执行国家强制要求的电梯行业规范标准并取得资质许可的 企业才能生产电梯。

第二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

2009年,面对外需趋弱、内需不足的整体市场条件,电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地产成交量一路萎缩,直接导致了各大电梯厂商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滑,随着企业订单量的锐减,多数电梯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更有一些外资品牌电梯巨头甚至考虑改变在华投资策略。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V 型复苏,收益最大的房地市场回暖带动了电梯产销量的逐步上升,但电梯产业形势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以来,在国内掀起一场以“节能化,环保化,科技化”为导向的电梯革命。这预示着,新一代绿色节能电梯和高科技智能电梯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另外,政府采购项目已成为电梯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此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和基础建设领域,且投资力度不小,将为电梯行业打开新的局面。

我国未来电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暂行规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 件,装备制造业均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 一五”培育规划》,电梯行业所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被列为重点培育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政府将优先采购国 内自主创新产品。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提 高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水平的大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较高、生 产工艺较先进的大型本土电梯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2)电梯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老龄化、建筑行业的进 一步发展、现有电梯的不断更新改造、既有旧楼加装电梯的大量需求,电梯市场 需求量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全球最 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出口方面,2001年-2010年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电梯出口也将逐渐回暖,其中以博林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品牌在很多电梯产 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了和外资大型电梯制造企业抗衡的实力,因此在我国未来 电梯出口市场逐步回升的情况下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3)本土电梯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电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历了20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 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本土电梯企业生产的中低速电梯产品已在技术上全面赶上 了外资大型电梯企业;而对于电梯下游消费的主要行业普通住宅和基础设施来 说,中低速电梯已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楼盘不断“拔高”,公共实施不断升级,电梯行业便成为其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准不平衡、人口密度差别大、城市化水平不一致等因素,中国国内电梯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无论从在用电梯分布还是新增电梯分布均出现严重不平衡。特别是人口众多的省市,如山东、四川、重庆和河南等人口大省份的电梯拥有和增加均处于较低水准,因此借助区域振兴,此类二、三线城市的升级电梯需求会出现更大幅度增长。

目前,电梯行业中应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微机控制与PLC控制,其中微机控制仍是主流的控制方案。尤其在垂直电梯中,超过90%使用微机控制。这主要得因于微机控制的高灵敏性与低成本、CPU的高运算能力与高抗干扰能力。PLC则在简单的逻辑控制与可靠性方面比较占优势,因此在自动扶梯上应用比直梯更为广泛。

未来高速电梯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乘梯的舒适感及电梯的启动与停止时的平滑过度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微机控制仍会是主流,但PLC的高可靠性及容易维护的优势也会让PLC有更多的应用。微机控制与PLC控制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设计。

电梯的驱动方式包括变频驱动、直流驱动、液压驱动、双速电机等,目前变频器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电梯驱动。变频器应用在电梯的提升与门机上。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等都会使用变频器来提升,直梯的门机上还会用到小功率的变频器。用于提升的变频器规模是22.8万台,应用于门机上的变频器规模是13.2万台。

低压电气在电梯上的应用主要是接触器与继电器。继电器是用于控制回路中电气设备的转换开关,在传统的电梯中也用来进行整个系统的电气控制。但应用起来逻辑关系比较繁琐,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接触器是用于远程闭合与切断电力回路的电器,它的电力触点利用电磁系统予以闭合。

09年电梯行业的继电器市场容量是4400万,接触器的市场容量1.36亿。继电器作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继电器与接触器在电梯的市场中正在逐渐饱合,未来几年里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增长趋势会放缓。

作为经济复苏的受益产业之一,2009年我国电梯行业表现不凡,成为全球电梯生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

2009年我国电梯年产量比2008年的25万台约增长5%,出口减少30%左右,国内市场增长1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出口减少30%,约1万台。国内市场需求较大,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6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中企业、政府、以及工作人员的问题与开展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必要性。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几年我国未来清洁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工作重点。分别从宣传、技术支持、政府法规政策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延伸生产者责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了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业上的发展趋势,和清洁生产工作在农业、第三产业进行的必要性与前景趋势。阐述工作对中国环保事业的重大意义,最后也预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的新污染。

引言: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近年来,中国虽然在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1]。这也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额外负担。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和消除污染,生产过程中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交换利用,有效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矛盾,从而达到从根本上防治污染的目的。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将清洁生产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出台清洁生产的政策文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对推行清洁生产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等重点任务。在总体部署下,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包括《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以及数十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清洁生产标准[2]。

二是不断强化清洁生产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冶金、化工、轻工、有色、机械等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及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建了“国家清洁生产专家库”,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将清洁生产与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相结合,积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并取得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清洁生产的支撑力度。发布了3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目录为指南,引导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积极支持重污染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电解锰、铅锌冶炼、电石法聚氯乙烯、氮肥、发酵等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取得进展,为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看,我国清洁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清洁生产认识的高度不够。一些地方对清洁生产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完全认识到清洁生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工作更注重在大型企业开展,忽视了中小企业。企业普遍缺乏依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主动意识,对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认识不够,重末端治理。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但流于形式,没有按审核意见实施,或者是部分实施,即着眼于眼前利益,倾向于选择投资小的无费或低费方案,对资金实施效果更好的中费和高费方案不愿投入,直接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效果。从总体看,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实施率不高,仅为44.3%,其中,中高费项目的实施率仅为41.7%。

二是清洁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比例偏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共发布了5批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2005年以来,全国共有17862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还比较少,有的省份累计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符合《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企业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三是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同时,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一些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如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清洁生产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等有待健全;同时清洁生产推行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和包装物强制回收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还没有出台。五.清洁生产技术性指导文件尚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但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清洁生产最佳可行性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较少。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缺少技术支撑。六。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目前自愿执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少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节能环保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节能减排技术投资、改造的扶持力度不够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等仍需完善。因此提高政府政策引导将对清洁生产工作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3]。

七、农业、服务业推行清洁生产进度缓慢。

目前,中国清洁生产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和服务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缓慢,尤其是服务业是能耗大户,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农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速度较为缓慢,农业面源污染仍很严重[4]。问题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原有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上。目前已建成生态工业园还处于生态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目标是统一建设中水设施、集中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等。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园区内企业资源相关度不高、集聚经济效益较差、综合环境治理不善、园区运行缺乏协调性等。虽然距离理想的“企业内减污降耗、企业间资源能源接替使用、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的理想目标还很遥远,但这种模式无疑是实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任重道远

工业系统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要想进一步推广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教育调动最广大公众的力量发起绿色消费运动,并协同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企业合同方的压力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共同营造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社会环境。

2、技术方面,必须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进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的科研攻关,将清洁生产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清洁生产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性文件,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导。

3、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体系,用法规和行政手段规范清洁生产行为,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建立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的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

4、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诱导和鼓励企业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包括设立清洁生产专项基金,为环保项目创建投融资渠道,设立专项贷款,减免税收,对通过“环保产品标志”等评定的清洁绿色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行为,通过选聘推荐方式建立中介服务诚信体系,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引导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3。

6、延伸生产者责任,即不仅要求企业对其企业行为给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负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还要对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并在产品使用完后将其收回,将清洁生产的内容扩展到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符合循环经济“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 阔。

四、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造成了该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感。因此,急需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工作并首先对如何在服务业开展清洁生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在总结前期第二产业清洁生产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城市化率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将清洁生产的重点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研究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实施程序和范围,制定服务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和审核指南,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扩大第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范围一是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餐饮业宾馆、酒店等、旅游、娱乐、公共建筑等二是一般行业抓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其他行业、企业如消耗很小、污染很小或无污染的企业可按自愿协议方式推行。

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并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将是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但是必须认识到,高科技并不是清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新的污染尤其是以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低于传统产业,对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尤其不能低估芯片业对环境的巨大负面影响,这是未来清洁生产中要解决的新的问题。

总之,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 进,会对清洁生产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清洁生产没有终极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

LED照明灯未来发展趋势 篇7

据介绍, LED职业的价钱战由来已久, 整个2012年, LED防爆灯上游公司就深陷价钱战之中, 许多公司不胜其扰, 据2013年4月份发布的LED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现, 上游公司遍及赢利下降。2013年1~3月, LED上游公司财报传来喜讯, 商场有所回暖, 究其原因, 是为“LED使用价钱战开打, 利好上游公司”, 也就是说, LED工业的价钱战从上游转移到了下流使用。江湖传言, LED照明职业在2013年5月份将完全打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13年, LED照明产业产值同比2012年1~6月有明显提高的, 在未来8年, 会有8成产品替换成LED产品。未来的5~8年, 市场会迎来黄金增长时期, 2013年10~12月市场增加幅度会更大, 中国照明市场预期增长效果会比想象中更好。

未来7~8年会迎来LED照明发展的黄金期是有数据支撑的, 未来7~8年是LED照明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个更换期。目前照明产业的企业不多, 但是未来一定是由品牌、技术、渠道、创新、消费创新等优势的企业取得更大的市场优势。2012年LED照明市场大概在3 000多亿元, 2013年预估4 000多亿, 预计2015年会达到5 000多个亿。在未来的产量, 市场需求会更高, 但是市场产量一直过剩, 也就是说, 会有大概30%、50%、甚至70%的中小型、缺乏竞争力、创新的企业会被淘汰, 从而被优势企业取代, 这是一个未来LED照明产业发展的数字背景, 这不单单只是LED照明产业, 其他产业也一样。

木材检验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木材检验;检验技术;发展与趋势

木材资源是我国分布较广的具有优良特性的原材料之一,木材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属于加工业及建筑业的重要材料。然而随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木材是指树木采伐后经过一些加工的树干及树枝,木材作为加工材料来说极易加工,对声音、热量以及电能的传导性较低,其弹性和韧性也比较好。有效的木材检验技术是正确识别各种林木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1.木材检验的重要意义

1.1木材检验的内涵

木材检验技术是把木材的标准与木材检验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进而形成木材检验技术的内涵及主要内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木材检验员,要熟练掌握各类木材的材质和检验标准,执行木材标准的测量,其中包括检验木材的尺寸、木材的材积以及对木材所属的等级进行评定。此外,各类木材的缺陷以及木材缺陷对木材在品质上的影响等,也在检验的内容之内。木材检验学科除了技术方面的内容以外,还要进行木材检验工具的研究,以提高木材检测的手段,完善木材检验的相关理论。

1.2木材检验的重要性

木材检验的工作始终贯穿于木材的生产到木材经营的全过程。木材检验工作的好坏与否会关系到生产出来的木材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用合理而有效的木材检验技术,就可以辨别出不同木材材质的性能及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未成品木材的乱砍滥伐。木材检验工作关系到木材产品的质量和木材产品的售价,是木制品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木材检验的工作是既是林业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热点。

2.木材检验工作的内容

木材检验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学科把木材的标准与木材检验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木材检验技术有着十分丰富内容,包括木材的缺陷及其对木材品质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木材的标准,执行木材标准的测量,非标准合同材的检验及企业标准化。如何应用和发展木材检验的工具,以及木材检测手段,检量与计算木材的尺寸及木材缺陷,对木材的影响。

3.木材检验技术的现状

3.1无损检验法的应用

国外的研究学者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发现通过检测应力波的传播时间来判断木材的性质这一技术,由于应力波在木材中传播会受到木材内部缺陷的影响,通过传播时间的测算,来检测木材的材质。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主要是指的非破坏性的木材检测技术,通常是指在通过不伤害木质材料的基础上对木材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的检验。无损检验费不会破坏木材及木质材料的形状,也不会木材的木质结构和木材原有的动力状态,来快速测量出木材的尺寸、规格以及表面的形状和木材基本物理力学等性质。

3.2木材无损检验技术包括的内容

木材的无损检验通常要借助于某些仪器进行检验。比较常见的包括用x射线进行摄影的木材检测法,利用微波的检测法,也可以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进行检测。此外还包括一些采用先进设备的检验方法,例如机械应力的检测法、振动检测法,以及冲击应力波的木材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和核磁共振法等等。

3.3木材检验技术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的改变,专门从事材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不多,有些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检验技术不够到位,难免会在木材的检验工作中掺入主观性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的不够专业而导致的结果。

4.木材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4.1现代科学技术在木材检验中的广泛运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现代化技术也应用到木材的检验中来,各种声像的记录工具被利用到木材督检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此外,无损检测技术中的x射线摄影、微波以及红外线、超声波等现代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木材检验中来。现代科学技术被合理的融入到木材检验的过程中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贮木信用环境,为林业企业增加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4.2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开发和利用

木材检验的技术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出现更多的新型的木材检验设备。对木材进行检验,通常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木材的结构、木材的分布状况以及木材的生产季节性等条件的都影响到木材检验的结果。因此在未来有必要开发出具有便携性特征的方便移动的木材检测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同时也达到了快速检测的目的,给木材产品的生产和研究带来更大的方便。

4.3木材检验工具的进一步使用及开发

很多木材检验工具也会在未来进行更深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木材水分测量仪可以将样品中所含的水分质量准确的检测出来,而且其检验所需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同样,木材电线杆也可以通过对木材的强度进行测试,可以直接检测到木材的软腐其其他病症。木材检测仪的使用程序非常简单,将装置的推弹杆平稳的按到需要测试木材的表面上,使其冲击针在按下触发盖后射入木材的内部,即可从标尺中立即读到渗入的深度。随着技术发展,这些木材检验的工具都会进一步的得到良好的开发。

5.领导部门的重视是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动力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就一定能够抓好干好。木材的检验工作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得到提高。由于木材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大都是在最寒冷的冬季进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工作人员顶风冒雪,需要战严寒才能顺利的工作,这样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就会没有工作热情,不积极努力,往往是应付了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人人抱着不出差错就行的态度,就无法保证木材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也无法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把为企业负责放在第一位。因此,领导不仅要在质量工作上下功夫,同时也应给予工作人员最贴心的关怀,关心他们的阴晴冷暖和喜怒哀乐,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关心他们,让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就会激发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从而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木材检验工作的提高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韩秋.浅谈新时期木材检验工作[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

[2]温振江.木材检验工作的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3]张翠霞.谈如何加强木材的检验管理[J].知识经济,2011,12.

上一篇:我的初三随笔下一篇:如此简单,一场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