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24-05-12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

单元主题

快乐的夏天

单元目标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通过看、找、画、说、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积累词语。

4、初步了解动物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单元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课时安排

识字四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夏夜多美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识字四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

2、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整齐、规范书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花。(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㈡、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你怎么办?

2、认读生字。

⑴、自主认读,师出示所有的生字词。

⑵、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作小老师教教他。⑶、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蜘、蛛、展”;“结”读一声。⑷、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3、识记生字。

⑴、主识记(出示生字卡):盯着这些生字,读一读,把他们记在脑子里。⑵、全班交流: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⑶、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4个生字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⑷、巩固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分读、抽读、开火车读。⑸、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种识字方法。㈢、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和动物有关。⑴、小组讨论(出示生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⑵、全班交流。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⑴、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黑板:

胡 ⑵、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⑶、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虫”字变成“虫字旁”时,一横变一提。

⑷、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规律认识更多的汉字。㈣、朗读韵文,积累词语

1、过渡:同学们真不错,刚才学习的很好,下面看看你们读书读的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评议、同桌互读互评、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练唱、生表演唱。㈤、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两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⑴、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⑵、“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⑶、“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㈥、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回家后,边表演边把课文读或唱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⑵、“我说你找”。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读三遍。

2、我会说。⑴、“我和动物做朋友”:(出示图卡,上部分是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先上来举着那张图卡带领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位动物朋友。⑵、“我让生字交朋友”: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⑶、全班交流: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今天学的生字? ㈡、指导背诵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引背。

4、借助插图背课文。

5、表演背。㈢、鼓励创新

1、激发兴趣: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蜜蜂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㈣、指导书写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前”、“空”。

⑴、提醒一下同学怎么样写才漂亮?

⑵、教师在学生的提示下范写,并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前”是上小下大,“空”是上大下小。、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⑷、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3、出示“房”、“网”(方法同上)。㈤、实践活动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1、表演背诵课文。

2、收集小动物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

识字4 蜻蜓

蝌蚪

运 蝴蝶

蚂蚁

游 蚯蚓

蜘蛛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3、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㈡、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㈢、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㈣、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㈤、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㈠、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㈡、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㈢、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㈣、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㈥、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㈦、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七、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所见

骑 振 捕 闭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14、荷叶圆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画阅读,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荷叶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创造情境,步入文境、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师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荷”字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我们班何静的“何”,“叶”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一个十字,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十字的一竖是悬针竖。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挂图)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㈡、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指名带读。⑵、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㈢、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看图的方法学习课文。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大家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⑶、学生自评、他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⑷、理解“凉伞”。

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

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⑶、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㈣、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㈡、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书。

师:有同学提议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

2、理解“摇篮”

⑴、用树叶滴上水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风一吹,荷叶轻轻摆动,荷叶上的小水珠怎么了?(指名回答,板书“摇篮”,齐读,说说“篮”与竹字头的关系。)

⑵、学生进行读书比赛。指名比赛读,评议后,确定模仿对象。⑶、学生分组有感情地练习读。⑷、全班一起做动作练习背诵课文。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组比赛,学习“蜻蜓和青蛙”两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两组,任务有三项:⑴、组内进行朗读、表演比赛,选择一位最佳选手上台表演。⑵、组内根据课文确定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⑶、熟读本组内容,对对方的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2、学生上台表演,并根据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

3、看图,理解“停机坪”和“歌台”。(读一读,说一说,教师板书。)

4、看图,温习古诗《小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齐背古诗。

5、学生边表演边读这两段课文。

6、小结: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表演了课文内容,孩童国回忆学过的古诗更好的记住了课文,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是---的---。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收获可真大呀!㈣、复习巩固,升华情感

1、全班同学边演边背诵。

2、实践练习:荷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七、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八、板书设计 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圆圆—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15、夏夜多美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字义,让学生逐步独立识字。

4、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5、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欣赏夏夜的美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动物、睡莲头饰、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美景。那盛夏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

2、夏天真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呢!(板书课题)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㈢、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全部生字(带拼音),学生认读。

2、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读一读,再把带有生字的那句话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准确。

4、再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㈣、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夏夜,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

2、你们喜欢小蚂蚁吗?那你们来当小蚂蚁,老师来当睡莲,一起来读一读吧。

第二课时

㈠、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又来找我们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㈡.读文感悟

1、师: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2、是呀,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16自然段。

3、它要去哪儿?为什么?

4、谁想来读小蚂蚁的话?(生练读,指名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谁还想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动物来帮它的忙了?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大家读的真好,能演一演吗?(四人分角色练习表演)

7、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两组竞赛,师生评议。)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演,那我们一起来吧!想演蜻蜓的同学站起来。想演睡莲的呢?萤火虫呢?

小结:大家表演的真棒,为自己鼓鼓掌。

8、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

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谁能读的更好?

真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吗?生齐读。

9、现在出发了!(出示第14自然段,师引读。)

(配乐,生齐读。)㈢、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夜呀!那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出示小黑板: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说,齐读。

、除了青青的假山,你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小黑板: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

学生自由答)

㈣、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公园里又静悄悄的了。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睛。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啊,夏夜多美啊!” ㈤、指导写字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好,字能写好吗?

2、出示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结构、偏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描红,临摹练习。

七、作业设计

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知道还有谁能帮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查找资料,活动课我们来交流。比比谁是小科学家,知道的知识最丰富。

八、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

小蜻蜓

小萤火虫

(帮助)

小蚂蚁

16、要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回忆夏天下大雨前的情景,并说一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2、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快要下雨了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㈢、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说。

㈣、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⑵、学生读课文,用“

”画出小白兔说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说的话。

⑶、指名读、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⑷、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⑸、全班分角色读,注意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⑴、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⑵、小组自由合作读。

⑶、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

⑷、小组派代表到台上说。

⑸、小组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⑹、全班齐读、表演读。第二课时

㈠、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⑴、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⑵、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口头扩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㈡、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⑴、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⑵、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注意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㈢、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课文。

㈣、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七、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下雨前的征兆?

2、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 天气

很闷

16、要下雨了

燕子

低飞捉虫

小鱼

游到水面

蚂蚁

忙着搬家

17、小壁虎借尾巴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动词。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壁虎有关的文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及时提醒。)

3、出示词语卡片(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⑴、指名读,齐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贴出动物图片。

㈣、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读小壁虎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3、读得真好,这么有礼貌!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练习: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填空。

4、对,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

㈤、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特点,并说一说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临摹。

第二课时

㈠、复习旧知

1、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2、学生观察图画,回答:小壁虎向

借尾巴,结果。

㈡、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燕子说的话,想想他们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出示小黑板,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用图片边摆边说。)

5、你们想想看,老牛、燕子的话又该怎么读呢?(注意各自的语气。)

小组分角色练读。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该怎么办呢?(教师引读第六段。)

7、结果怎样?为什么?

指导朗读: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它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㈢、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

3、指名带头饰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七、作业设计

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会怎么说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

2、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3、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并愿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认字。

4、会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认识带提手旁的字;在读句子中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懂得在生活中识字。

难点:感悟词语的搭配;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导入:

今天我们来发现一些新东西。

㈡、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字。)

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交流,进行汇报。)

㈢、我会读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

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你们能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吗?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学生交流、汇报。)

㈣、生活识字

教师展示拍摄的照片,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街道或其他地方,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时

㈠、导入

(播放时钟“嘀嘀嗒嗒”走动的声音)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间,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㈡、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起读。)

2、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正音。

⑵、分小组练习朗读。

⑶、配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短语?

教师总结: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好多词语。

4、扩展练习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短语说得更具体吗?

()夏夜

()球赛

()松果

()翅膀

()问题

()天气

()眼睛

()荷叶

㈢、我会读

(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起玩了?(浪花)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调皮的浪花啊!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多么珍贵的礼物呀!你们喜欢吗?那你们会怎么读呢?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淘气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⑷、配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一、教学目标

能结合图画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故事大王比赛,有没有信心获胜?

㈡、拓展活动,续编故事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叙述:有一天,小兔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来„„

后面会发生什么呢?小松鼠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请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3、学生交流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4、书上只有一幅画,你们的故事这样精彩,把自己的故事画下来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

5、把画的故事展示出来。

㈢、拓展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2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过程与方法

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教学难点

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2.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3.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4.做“摘星星”的游戏。

(1)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3.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4.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第(2)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2.学习第二句古诗。

(1)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3.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4.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2.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3.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2.再次介绍李白。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教学设计

8、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字,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夜晚的美丽,懂得有些事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1)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2)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板书设计

9、夜色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知感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认读生字。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2.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1、彩虹

教学目标

爱国之情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过程与方法

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3.学习“虹”字。

二、读文识字

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

三、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怎么做,希望谁高兴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文中的“我”充满童真童趣,想为爸爸减负担,想帮妈妈变漂亮,想让哥哥更开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四、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着、那、到”,重点指导这三个字的书写。2.学生描红、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请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习量词:座。

①看图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生读。②你还知道“一座什么”?

(3)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学:多么美丽的桥啊!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

”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画完后,自己轻声读一读。画得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2.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并汇报。(3)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三自然段并汇报。(2)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交流第四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三、仿写练习

1.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能仿照其

中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在你面前时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2.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搜集“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做一做这样的动作。板书设计

11、彩虹

彩虹提水壶一下雨一帮爸爸浇田地拿镜子一月亮一照妈妈梳头挂秋千一坐着一荡来荡去成彩云懂事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积累字词:掌握“主、书、门、我”四字“点”的正确书写。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熟读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我说你指的游戏。(学生食指指着鼻子,教师说哪个人体器官,学生快速指出)

二、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人体器官)

3、你还知道哪些人体器官?(眼睛、耳朵、手掌......)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①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行词语最后一个字都是“子”:第二行都是人物称呼的叠词;这些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四、书写提示。

1、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教师抽查学生,然后泛读。

2、学生上台书写笔顺。教师检查,学生书空。(注意三个字:

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或右下方,先写点)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阅读轻声词语。

2、谁还能说出一些轻声词语?(姐姐、孩子、灯笼......)

二、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贾岛。

3、请学生试说《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妞妞赶牛》。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

2、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学习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导入一:)

1、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以说,乐于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导入二:)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几句三字经?师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学生会背的跟着背)。

2、同学们,刚才咱们背了《三字经》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利用三字经的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识字二的兴趣,又让学生受到祖国语言文的熏陶、感染,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初步感悟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体学习生字

a、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b、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c、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的提示下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3)“形声”识记法

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设计多种学习方法来读。认、识记生字。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授之以渔。

3、师:解决了生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三、激发兴趣、多种形式朗读

1、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2、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3、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4、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朗读表演.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采取对读、儿歌、快板的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

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即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又起到了检查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感悟课文、拓展延伸、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背课文

二、感悟课文、拓展延伸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说教师鼓励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预设: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长辈”“态度好”等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设计意图】: 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把字装好在田字格里了。

四、布置作业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爱父母、孝敬长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附:

课堂检测题

一、读读写写

Xǐ shǒu rèn zhēn zhēn zhèng

()()()

fù mǔ sǎo dì

()()

二、我会选

1、(父 爷)亲正在看书。、哥哥做(事 是)总(是 事)很认真。

3、弟弟(每 母)天早晨都要去跑步。

三、我知道(下面的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有关?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吗?)

洗----()----()---()

筷------()——()---()

扫------()——()—-()答案

一、读读写写

洗手 认真 真正 父母 扫地

二、我会选

1、父

2、事 是

3、每

三、我知道

洗 河 江 流 筷 答 篮 箭

扫 打 把 扣 教学课件

相关资料链接平台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6

吴正丹

日期

2014.3.26

年级(班级)

六年级(1)班

科目

语文

上/下册

下册

单元(章)

第四单元

教材内容和说明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5.体会课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授课节数

机动课节数 总课时数

教案

课前记录或修改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

二、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三、检查朗读,听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一、围绕课文,交流自学所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二、感悟写法,体会情感。可以这样进行: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比如——冷 天气的冷: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师: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请同学们接着交流。人情的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3.结合学生的疑问,在矛盾处体会:

(1)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小女孩想的是什么?(2)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谈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

1、人品

2、作品。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一、辨字组词

烘()烁()硬()

拱()栎()梗()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

ɡuā¡

q¡ǎo

wé¡

qún

yìnɡ

chú

chuān()()()()

课后反思 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 3.推荐读《在人间》。板书设计 凡卡 挨打 挨饿 写信挨冻

受捉弄我再也受不住了!细节生动

对比鲜明爷爷守夜亲爱的爷爷,来吧!联想乡村美景 砍圣诞树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亮)堂堂

()糊糊()零零()眯眯()醺醺()晃晃()灿灿

课后反思

16* 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找机会阅读原著。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填题词

一()帐蓬一()轮船 一()海风一()围巾 一()破帆一()火柴

课后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学习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板书课题。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7

雄夜莺以它的歌喉著称, 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 (kànɡ) 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 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 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他鸟类。

关于夜莺,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潘特柔斯 (Pandareus) 之女埃冬 (Aedon) 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 (Zethus) 的妻子, 他们有一个女儿埃苔露丝 (Itylus) , 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 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的悲哀和自责中。神祇 (qí) 们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 从此夜莺每天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8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上一篇:学习语文六年级作文下一篇: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