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

2024-05-06

高考古诗词复习(精选8篇)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1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2

一、高考诗词鉴赏命题动态分析

命题趋向大致有以下几点:

1.诗歌鉴赏以主观笔答的形式来命制。

2.在题型的设计上是多样化的, 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为诗歌的内容、运用的手法、诗眼、抒写的感情等方面, 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兼顾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题时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作答时应以“文学评论”的方式进行, 具体的切入要紧扣诗句, 答题的角度力求小且准, 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3.选取的诗歌大多数是文字比较浅近, 抒写的感情比较明确,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的作品。如2008年, 选取的是李弥逊的《春日即事》, 诗歌中的词句, 如“落花狼藉”、“车尘不到”、“自掩门”等词语就可以给学生明确的信息, 使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情一目了然。

4.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 这种积累不单单是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还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所以在作答时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 可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

5.考查考生最起码该具备的鉴赏常识, 如松竹梅的品质, 柳树的谐音等。

6.对题目、内容或者时代背景作简单的注解, 学生对这些注解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 注解中蕴含大量解题信息。

二、考点核心整合

《考试大纲》把古诗鉴赏放入“古代诗文阅读”当中,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内涵和外延作比较全面的把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做一把握:

(一) 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古典诗歌鉴赏, 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 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社会背景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社会背景又包括政治、经济、民生, 甚至还有社会风尚, 风俗习惯等内容;作家个人境遇大概可分为顺或逆两方面。而诗词又是诗人对社会状况或者个人际遇的高度浓缩, 融进作家个人的感情取向。如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的情趣, 宋诗的理趣, 明诗里的忠义等。所以, 如果学生没能很好地把握诗人创作的背景, 而要对诗词作出到位的鉴赏, 那就有些勉强了。

(二) 把握设题类型及作答技巧

在把握了创作背景的基础上, 要针对命题的不同对诗歌进行鉴赏。复习时要细化, 多关注历年的试卷, 对命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情况, 高考命题的考察点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析诗歌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有机结合, 进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分析“意境”时, 经常会涉及以下的概念:写景抒情、咏物言志 (情) 、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主旨等。对此我们也要熟悉。

2.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技巧的考查, 在设计题目时一般多为诗歌的表达方式、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三种方式。就表达方式而言, 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即描写、抒情和议论。在描写里面, 特别需要注意虚与实, 动与静的结合。而表现手法则多指联想、想象、衬托和对比。

3.分析写作目的

作答时从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怎样的情趣、寄托怎样的情怀 (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怎样的追求、流露怎样的倾向、发出怎样的感叹等几个方面考虑。

4.对诗歌语言特色的分析

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考查, 设题往往比较直白, 或问语言特色, 或问语言的风格, 或者让谈谈诗歌的语言艺术。回答时都要紧扣诗歌语言, 比如李白的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明白如话等等。

5.就诗歌中某个字谈谈见解

提问方式一般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 你认为好在哪里?”或“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 和“过”等字相比, “绿”字的具体变化是什么, 这一字的改动, 效果又有什么变化, 抒发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完全可以一步步推理出来。

6.分析不同的观点

提问方式:有人认为“这样”, 有人认为“那样”, 你的看法呢?

作答时, 假如我们还没有其他非常充分的理由的话, 一般要在原诗中找到理由, 抓住关键点, 分条作答即可。

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对策 篇3

【关键词】高考;古诗文;复习

一、古诗词鉴赏复习

(一)了解诗词大意

教师在进行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环节时,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实例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规律性。古诗词阅读首先要明确大意,也就是作者通过文字描述的场景,很多学生理解偏差都是由于没有弄懂作者所述的基本内容。

(二)了解诗词情志

明确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传到的画面,主要意象的选用、反应心理活动的词句来分析作者通过诗文表达的情志。了解诗词情志有助于学生对诗词主旨和精神的把握,有利于行程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了解诗词背景

诗词背景是对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化分析的辅助因素,很多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创造背景更加准确的把握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背景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作者和年代结合课内知识进行把握[1]。

(四)了解诗词意象

诗词的意象不仅仅是重要考点,也是诗词分析中的重要因素,是诗词分析的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时,要针对每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意象,并对意象的含义准确定位。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中常见的主要意象进行归纳分析,但要注意结合实例。

(五)了解诗词典故

用典是古诗词的一种常见修辞,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理解障碍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学过的古诗词的用典情况作出集中复习总结,使学生形成一个总体认识,然后针对用典实例展开集中练习,提高学生的驾驭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内容比较繁杂,学生在课外练习中的误差率较高,成为高考丢分的重灾区。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立足课本,将课内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系统总结复习,而且要反复加强复习,扎实基本功才能形成综合能力。

(二)加强技巧方法复习

1.实词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取胜之道在于基础+方法+练习,学生的基本功到位以后,就要着重于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项集中训练,进而形成稳固能力。实词法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即是定位课内实词,通过实词解读掌握文章大意。

2.上下文法

文言文阅读中多义字词非常多,是学生在进行具体阅读时最头痛的内容。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多义词的方法。即通过上下文的对应缩小多义字词的范围,通过文章的具体语境找出最恰当解释。

3.成语法

学生在进行文言文训练时,必然要遇到一些实词难以解读,课内教学没有涉及,学生阅读没有遇到,造成阅读理解的障碍。教师可以在复习环节,找到相关例证引导学生根据成语法进行合理猜测,因为成语或熟语的含义很多都在日常中耳熟能详,但是成语往往来源于古文,在意思和用法结构等方面与古文保持一致,是学生判断生字词的最佳参照[2]。

4.语法法

教师应该在复习中强化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掌握,通过语法功能判断词性和词义,尤其要加强词语活动现象的训练。

5.位置法

即通过对应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根据逻辑关系定位一个生字词的具体解释。比如,通过逻辑衔接词可以判断该生字词与对应词成反义或近义关系,就可以明确该生字词的所指,类似逻辑关系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

(三)加强解题策略复习

1.以“境”解题

教师在文言文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语境思维。即在整体阅读文章后,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形成把握以后再开始解题,解题的过程中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总分结合,每一个字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具体语境下连接在上下文中的要素,必须综合分析。

2.以“题”解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干部分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是辅助学生解题,减少学生思维误区,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技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前先读题的习惯。

3.以“文”解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对文章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排除无用信息,避免学生在难句处耽误时间。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审题,规划考察重点内容,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位总主旨句和段主旨句。

4.以“注”解题

很多学生在解题中忽略注解的重要作用,或是不明确注解的主要用法。教师可以通过高考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以注解题的方法,注解中往往隐藏着创作背景等信息,不仅仅是对一处词句的注释。

5.以“旨”解题

学生对主旨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高低和答题准确率的高低。教师要通过大量训练和方法传授帮助学生树立主旨意识,强化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把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定位法引导学生找准文章中心句,也即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或者归纳法,通过对每一个段落主要内容的总结归纳出文章的思想主旨。

参考文献:

[1]童志斌. 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4

一、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文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李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唐 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范仲淹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北宋苏轼

二、有关送别、乡思离愁的古诗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唐李煜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唐 崔颢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唐 李白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高适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三、有关“爱国及忧国忧民”的古诗词句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南宋辛弃疾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四、诗中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唐 王维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唐白居易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唐 李白

五、诗中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宋 苏轼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李白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唐 杜牧

六、诗中雪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唐 李白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诗中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八、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九、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一、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十二、诗中山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十三、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十四、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醉花阴》)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李白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十五、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十六、诗中草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十七、诗中柳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十八、诗中树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十九、诗中鸟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二十、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二

十一、诗中江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二

十二、诗中云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二

十四、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26.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27.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与船(舟)有关的古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29请分别写出 “咏菊”、“咏梅”、“咏雪”的句子。(1)“咏菊”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咏梅”的句子: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3)“咏雪”的句子: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独特景观(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泊秦淮》中,抒现实之忧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无题》中,用景物渲染,烘托了有情人离愁别绪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离别后的担心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开头照应的句子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晏殊《浣溪沙》中,表明中心主旨(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对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直抒寂寞忧伤)的句子是小园香径独徘徊。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5

13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9、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0、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课:《滕王阁序》

6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3、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6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7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5课:《师说》(韩愈)

7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6课:《阿房宫赋》(杜牧)

7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7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9、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80、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课:《六国论》(苏洵)

8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8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7、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8课:《游褒禅山记》

8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19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90、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9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9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课:《石钟山记》(苏轼)

94、《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9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9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1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9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J,亦遂增胜。

98、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9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0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10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2课:《五人墓碑记》(张溥)

10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03、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0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3课:《登泰山记》(姚鼐)

10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6、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4课:《病梅馆记》(龚自珍)

107、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6

(二)体悟意象

解析形象

作为文学作品,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形象方面而言,诗词中也有人物形象存在,这一点与其他文学作品是相同的;而诗词,特别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更多的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所以,诗词鉴赏,特别是在作高考诗词鉴赏题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形象方面的内容

古诗鉴赏中,“形象”包括以下内容:

(一)、意象。指附着有思想感情、文化意义的自然物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悲伤。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和平。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因为这些意象虽然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但它付托的思想感情,传承至今,一以贯之,已经具有了民族认同感,所以,解读它,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是作者早期在画上的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画上画的是鹰,真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诗作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可见,此诗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壮志,不愧为托物言志之杰作。

(二)、诗词人物。诗词中直接描写的人物,如刘兰芝、采莲女等。

(三)、诗词作者。诗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的形象,如《将进酒》一诗,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分析、鉴赏李白的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诗词中也要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来塑造形象,但它又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作具体细腻的长篇描写,由于篇幅所限,它只能通过描写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方面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即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服一饰、一思一念,一颦一笑、一歌一舞”来刻画人物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人物。即通过“一景一色、一物一象”来表现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了解人物言行的原因。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如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诗歌具体地表现出留恋美好事物、只顾游春、乐而忘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开头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揭示“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然后通过“掬水”“弄花”“兴来”“惜芳菲”等细节,显出诗人临赏美景的悠长逸兴。艺术形象虚实结合,作者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花香衣香浑为一体,既写景又写人。尾联最有妙趣,正当诗人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这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远方这美妙的音画更加吸引作者,可以想象,虽是夜晚,但为了欣赏美景,作者会去领略那美妙的音画。这样就更能表现抒情主人公赏“胜事”而忘返的性情。

三、“形象”题答案组织思路:

1、定性:即“×××是什么什么”形象。(“什么什么”是定性词,要准确概括形象的特征)

2、分析:即结合诗词内容,抓住细节特征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具体分析诗词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

如江开的《菩萨蛮·商妇怨》:“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这首词塑造出一位多情、忧怨的商妇形象。首句写别离季节:“春时江上廉纤雨”,春天易动感情,加上离别,更有“廉纤雨”(廉纤,是细微、纤微的意思)的淅淅沥沥,真是无限凄清、哀伤。“秋晚恰归来”句中“秋晚”二字,渲染萧飒的环境气氛,但没想到“看看船又开”,这就表露出女主人公在商人又将离去时的愁苦。下阕直抒胸臆“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倾诉守空房的孤独,“情少利心多”是对商人情薄的指责,“郎如年少何”感慨青春虚度。这样就使一位悲叹夜夜独守空房、年年青春虚度的商妇形象具有了哀婉、多情地站立在世人面前。

四、鉴赏分析下列诗词中的形象: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作者是一个独处竹林、可以自由自在地弹琴唱歌,但又有些孤独寂寞的隐士。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简要分析诗中“贫女”的形象和寓意。

【参考答案】形象:贫女是一位家境贫寒、风流自赏、操守高尚、女红精巧,待嫁之年、无人做媒、亲事茫然,只得年复一年、为别人做嫁衣的、内心痛苦的女子。寓意:流露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抑郁惆怅之感。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捉银胡碌,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银胡碌,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东家,东邻农家。

分析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形象。

【参考答案】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不为朝廷重用,无法施展抱负、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并透露出对统治者的嘲讽和批判。形象:诗人是一个由穿着锦衣、骑着快马、冲入敌营活捉叛徒的豪迈勇士,受贬谪后,成为青春已逝、解甲归田、策论不被采纳、收复中原的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路英雄。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统治者南侵,大肆掳掠。赏析诗中“早雁”的形象

【参考答案】早雁实际是战乱之中、背井离乡、无法回归、只得在南方客居的北方人民的形象。作者用象征、托物寓意的方法,表示了对北方人民四散他乡的苦难的同情。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妇女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妇女是一位非常想见自己戍守辽西的丈夫、黄鹂啼叫打破她的好梦,因此将一腔怨愤撒向黄鹂的闺中思妇。从她“打起黄莺”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的心理。

唐多令

(南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简析词中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诗人是一位年光过尽、青春暗逝、客居外乡、无法回归,因此思乡怀亲、孤独痛苦的羁縻游子形象。作者借“离人心上秋”、雨打芭蕉、“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等景物和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出作者怀乡思亲之愁。

高考古诗词复习 篇7

然而,学生在做高考诗歌鉴赏题时,有三个难点———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而“读不懂”居于首位。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诗意都无法明了,那么也就谈不上对作品进行深入地鉴赏,围绕设问进行合理地答题,得分自然也就不高。且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笔者经过数十年高中语文教学,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以供学生参考,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作好高考古诗词阅读第一步。

一、看标题

在考场上进行古诗鉴赏,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1. 标题表达作者写作缘由、写作目的。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从标题便知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歌极力描写了一番暮雨时分的场景,为送别营造了气氛; 再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张水部: 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外郎) ,从标题便可知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 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

2. 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标题便告知读者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标题明白如话;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直接告诉我们写作对象是庐山瀑布,从而也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景诗。

3. 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标题中一个“喜”透露出作者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此诗更成为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看作者

我们知道,每一个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这些都会影响他们,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诗文。如王维———清新自然、凝炼朴素,白居易———雅俗共赏,陶渊明———平淡自然、质朴纯真,李白———豪放飘逸、愤世嫉俗,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李贺———奇诡变幻,杜牧———清丽俊逸,李商隐———含蓄绰约。而这样的风格特点便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表现,如果我们平时多体会各类诗人的风格特点,考场上,根据作者,也能够对其诗歌内容体会几分。

三、看意象

“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几个重要意象———杨花、子规、明月。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可以说,正是运用了这些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意象,此诗便更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悲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读懂诗歌情感的时候,必须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四、看关键字

中国古典诗歌的篇幅大都很短小,其语言凝练而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著名作家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是绝对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特别重要地是抓住关键诗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杜甫的一首《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这种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五、看注解

在高考诗歌阅读中,如果有注解,它一般有两个作用: ( 1) 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 2) 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如2013年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的“注”———“1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2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3熏风:东南风。”――就包括介绍了疑难词语“罾”“熏风”; 同时在作者的简介“明末文学家”中又暗示了本诗的思想情感,试想,明末清初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诗人大多会有借口和托辞,从而表现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这样的注解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正是有这了“五看”,考生如果能从前到后、从头到尾,按照如此顺序,沉下心来,深入进行思考,反复咀嚼,学会方法,运用方法,我想,便可走进诗歌、走近诗歌,让古诗词鉴赏不再成为难题。正如青年歌手满文军在《懂你》中所唱“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高考古诗词意象归类 篇8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象归类】

【典例解析】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解题分析】

题目是对诗歌形象鉴赏的考查,侧重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浅层理解,但浅题难答。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出能“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而非仅是“表现其情感”的意象,也就是说所找的意象是有明确的限定的。我们认识到题干指向与所供答案之间存在的偏差,审题精准的考生不要认为答了“日暮”和“月初白”即大功告成。当然,,如果严格依照题意,符合条件的就只有“日暮”和“月初白”两个意象,表明了由暮而夜的变化。而“落叶”、“流萤”、“孤灯”等都不具夜渐深沉的变化之意。其中“清秋”虽是时间,但无法与“日暮”和“月初白”相连而显其变化的脉络。评分标准要求答对2个给1分,答对4个给2分,虽则降低了难度,但因本题赋分为2分。参考答案:(1)清秋 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鸡飞尽水悠悠。

暮春泸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夸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问: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分析】

对于意象的分析。要首先看物象的特征,其次看诗人赋予它的情感,然后再看诗人在使用意象时所运用的手法。如“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种正向的比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滕王阁诗)是对比的衬托。

本题中的“水”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里要对两首诗中出现的“水”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把“水”放人具体的诗句中,结合它的物象特征看它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水的物象特征是长流不尽,上一首诗就是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帐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长流不尽而年光不长在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祜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分析】

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依家鹦鹉洲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问: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解题分析】

这种题型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鉴赏内容。这里对元曲的前四句作了分析,并说出某意象所包含的特征,要求考生从曲中选出它所对应的意象。前四句共写了小径、流水、青山、自云四个意象,对应题目中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流水、白云。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葡,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问: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什么意象,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问:诗中的菊花有什么寓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参考答案】

1惊慌“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2“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

4“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5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上一篇:初中数学平方根课件下一篇:以守则为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