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

2024-06-23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共8篇)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 篇1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96)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⑶当前我国文化竞争力还相对落后,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创造活力,为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紧抓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①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⑤个人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7)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⑤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⑥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喜忧并存,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向)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途径)

(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得到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体制)

(6)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方针、原则)

(7)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5.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7)★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3)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4)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6.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7.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以及表现。

(1)含义: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8.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理论依据: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能够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2)具体原因: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如何发展教育事业?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如何发展科学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如何发展文化事业?

(1)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4、如何正视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P109 15.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怎样的?★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3)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1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7.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P112 ⑴国家: ①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⑤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关注人民利益与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⑵个人: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8.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现状: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加。

(3)意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

1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2)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3)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4)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5)要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6)要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21.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国家:(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个人:(1)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2.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1)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2)文化与经济: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3)文化与人: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5)文化传承: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6)文化净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影响人、塑造人、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7)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发展教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要求

(8)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通过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从而促进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同时通过教育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23.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3)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必背知识点----------选择题

1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文化生活“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文化市场有喜有忧,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公民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4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健康的,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5对待落后文化: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6.对待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主导地位。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8.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0.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101 12.教育的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1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6.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 篇2

关键词:《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突破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普遍感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比较杂乱, 体系理不清, 概念相互混淆, 如何变得有条理?如何从“杂乱”中走出一条提高做本单元主观题能力的清晰之道?

一、突破的第一条路径

把握第四单元的框架结构, 可以文化建设为主题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核心梳理两条线索。

一是把握三课之间的递进关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是讲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讲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讲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内容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思想道德建设和两个修养分立为两个课题并安排在全书的结尾, 理由至少有三:它们都是讲“怎么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们提供了国家的文化建设与个人文化生活两个不同的视角;它们凸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之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之于个人文化生活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三课都是立足于中国, 着眼于当代。在上述三课的递进关系中,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处理教材或知识点的经典的“三么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当我们懂得了隐含在教材中的“三么法”时, 也就懂得了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命题设问特点, 即不管主观题如何设问、如何表述, 都难以挥去“三么法”的身影, 而且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角度特别多。比如, 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39题第 (4) 问:根据材料三, 从文化生活角度, 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显然, 这道题的设问是从“怎么办”的角度, 也即我们经常讲的“措施类”题型。而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32题第 (1) 问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 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考查知识。其实,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和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的设问依然体现出这个特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教学启示, 面对一些新颖、陌生、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处着答的设问, 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化归为“为什么、怎么办”,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把握贯穿这三课的两个视角: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个体的文化生活。观察教材行文方式上的特点, 我们会发现, 一个是国家, 一个是个体。比如第八课, 在讲到如何面对有阳光有阴影的文化生活时, 像“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文化激荡看主导”这些表述时, 明显地感受到“国家”这个视角的影子。而第九课和第十课中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这些关键词依然逃脱不了“国家”这个视角。与此同时, 第八课中的“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的表述、第十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表述无疑是“个人”这个视角的凸显。在这里,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从开篇讲述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文化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到这里讲述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两个视角是一以贯之的。当然, 文化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这个视角我们也不能忽略, 于是, 我们再次发现了在做题 (主要是主观题) 时, “主体多样化”这个经典的范式, 无论是回答“为什么” (包括原因、意义、依据、必要性、重要性这些不同的表达词) , 还是“怎么办” (包括措施、途径、方法、建议、启示等表达词) , 只要设问中没有限定主体, 就必须具备这三个视角。

基于第一条突破路径, 可这样处理本单元知识:

在上述知识框架中, “怎样发展”中的 (1) — (5) 点同样是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这就证明了“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点睛之笔, 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与归宿。如果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 是对全书的归纳总结, 其中心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是整本教材的“浓缩精华版”, 那么,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则是“高度浓缩精华版”。

二、突破的第二条路径

淡化概念。本单元出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概念, 概念的众多与相似也是导致该单元感觉比较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如此, 就可以把上述概念等同, 不苛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淡化概念。此路径也能够在教材的表述中找到依据, 比如教材的综合探究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什么样的先进文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这样的表述:“让我们聚拢思绪, 共同感悟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又比如, 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框题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另外, 从必修三教参中也能找到这样的依据, 如:“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们认为, 产生这类难点的一个重要根源, 就是那种把‘概念’奉为神圣的思维定势, 通过教学, 要帮助学生认识的真正对象, 不是概念, 而是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引自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 若能这样, 针对上述概念的设问, 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 这些答案都可以迁移, 形成一种“万花油”的感觉, 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从而减轻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负担。

三、突破的第三条路径

综合这几年一些省市在涉及这一单元的模拟题、高考题的主观题答案中, 我们发现, 不管是问为什么, 还是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问题的设计都是在这两个“么”上做文章) , 都能看到这几个关键词高频率地出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文化、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比如: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 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 请你参与探究。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 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 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 回应“网友心声”。

参考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在本题设问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显然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题型为“措施类题型”, 也即“三么法”中的“怎么办”。在答案中, 我们不难看到上述的“高频词”, 剩下的只需在这些词前加上适当的动词。再看一道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考查本单元知识点的一道高考题:

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 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 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 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 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 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开展学雷锋活动, 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在本题的答案中, 这些高频词再次“高频”, 只是在这些高频词前面换上了通常用于“意义类”主观题表述的“有利于”这样的词。

由此, 要提高学生本单元主观题能力 (学生解主观题能力薄弱一直是老师绞尽脑汁要攻克的难关) , 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只要是与本单元有关的主观题, 就都对上述关键词有一个强烈的条件反射。高考评卷给我们的启示是:你至少要有这个点, 剩下的问题是组织语言和结合材料了。当然, 此模板或此条突破路径只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技巧, 让你在苦思冥想解题的切入点时而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苦思冥想”, 也能提高学生对答案的命中率。在此前提下, 我们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发散思维”能力,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述几个高频词。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 篇3

1.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2)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含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关系: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如下图。

例1.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 ( )

A.要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要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c.要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要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排除A。C中的“变革多样文化”,表述错误。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故本题选B。

例2.“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噼里啪啦”珠算声里流淌着中华血、民族魂,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 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请分析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价值。

解题思路:本题以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视角,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抓住文化遗产这个关键点,从文化遗产的地位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参考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珠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我国民族灿烂文化的见证和象征。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和特征(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核心:爱国主义。①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特征:

提示: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1)团结统一: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2)爱好和平: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责。”(3)勤劳勇敢: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4)自强不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5)爱国主义: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地位(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必要性(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措施(怎么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例1.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做法 ( )endprint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印证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题思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③表述不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④表述不正确。故本题选c。

参考答案:C

例2.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L-k-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第(1)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答题时要先明确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信息逐一分析说明即可。第(2)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答题时要先把问题转化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这一常规问题,然后结合材料针对“作用”进行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②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掌握自己的命运,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③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使全体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④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①“可喜”的一面:文化生活中有许多可喜的变化。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②“令人忧虑”的一面: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③对策: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2)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弱点,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3)奏响主旋律:①必要性:各种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趋势,客观上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例1.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成为2013年第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节目组通过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女)创造了拉近距离的机会。其“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该节目火爆的原因是 ( )

①它满足了人们对亲情类节目的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它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③大众文化日益庸俗化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①和②是文化生活“喜”的表现,也体现了节目成功的原因;③说法明显错误;④是文化生活“忧”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参考答案:A

例2.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0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 9287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3%,网民使用率为79.6%,与2012年底基本持平。搜索引擎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据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透露,很多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肆意传播一些包含迷信、看相、算命以及低俗、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的网页、图片、视频,点击率还真不少,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不但严重破坏网络环境,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1)上述材料所说的网络上存在哪些不良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有何不同?(2)我们应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解题思路:第(1)题,提取材料中的“迷信、看相、算命以及低俗、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等关键信息,运用落后文化的现象和腐朽文化的知识进行说明即可。第(2)题,要紧扣“如何加强”的指向进行作答,可从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文化产品消费者和政府三大角度进行说明。endprint

参考答案:(1)材料中所说的网络上存在着落后文化现象和腐朽文化的现象。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分: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2)①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②电信运营商、搜索引擎网站(网络经营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③公民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御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蚀。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主要内容:(3)创建活动: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例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表述错误;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①和②符合题目设问要求。故本题选A。

参考答案:A

例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我国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比如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是对外在世界的威胁等。所以,我国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定位行为主体,这里的“我们”既指政府也指公民,所以要从这两个主体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个中心,从多方面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①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五、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②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如何建设(怎么办):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b.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endprint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思想道德冲突: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②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3)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4)怎么办: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②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例1.2013年8月10日,《法制日报》载文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自2008年以来,中央文明办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推荐好人好事16万余件,有5 602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些“身边好人”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示范、树立了道德标杆。以模范人物为榜样,青年学生就要 ( )

①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大处着眼,不受小节的束缚③明辨是非,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加强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题思路: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②说法错误;①、③、④观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参考答案:B

例2.当下的互联网,不缺“愤青”,缺的是建设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己及人的公共理性。只有守住言论底线,才有言论空间的真正自由,才有理性平和的公共讨论和交流,才有在百家争鸣中缔结意见共同体的可能,才不会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向网民们表达了一种回归常识、回归责任的期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守住互联网“七条底线”提几点建议。

解题思路:要守住互联网“七条底线”,需要国家、互联网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故答题时主要从国家、互联网企业和公民三个角度具体说明。

经典政治生活主观题练习一二单元 篇4

1、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

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

2、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方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车位的问题,居民委员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诚恳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

3、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情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4、材料一:2013年,浙江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多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数据,1月15日9时,杭州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为重度污染,两个为中度污染。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还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世博会是展示上海城市风采和市民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好世博会东道主,积极争当志愿者。

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应怎样迎接世博会。

6、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公民在行动:

——在创建“低碳城市”的活动中,市民甲建议政府将一定区域划定为管制区域,除公交、工程抢险车以及特种车辆外,其他机动车一律禁行;并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

——市民乙在当地环保局网站上查阅了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和《某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由于找不到汽车尾气排放的监控数据,他直接打电话向环保局索要相关的信息,并要求环保局及时公开这些信息。

——市民丙在网上留言说:我们每个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获得回报,即使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会留下深深的足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公民如何进行“政治参与”。

7、为户籍管理立法是近些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呼声。早在2003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陆柄华等34位代表就提出了尽快制定户籍法的议案。在当前,户籍法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结合材料,从“民主决策”角度分析说明立法部门应如何提高户籍法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8、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9、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运应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出台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必要性。(2011)

10、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

11、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舆论;二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三是全力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四是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五是要突出重点,重点做好学校、幼儿园、医院和人群聚集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六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请根据政治生活知识说说材料中政府做法的依据。

12、材料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人热情,大度不小气。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请客吃饭要量大档次高。这种习俗在如今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就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掏腰包不心疼;普通百姓多点菜有剩余,才显面子和身份;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糟蹋粮食不以为然。《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有人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3、材料一:你可以不“打”电话,但不可以不“看”电话„„当越来越多的草根进驻微博,看新闻、查信息、交朋友、谈看法的时候,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hold”不住,亦纷纷入驻微博。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的对话格局,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相继进驻,尝鲜官民互动新模式,微博问政倒逼政府转型。2012年,在惩治腐败、城市建设、传媒热点等许多热点问题上,中国网民都通过微博参与其中。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微博”是如何体现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

14、材料三: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中的“智”是技术、“慧”是人,要注重“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注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市民的参与,做到城市管理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社区或企业和人们相交互的方式,使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设施等的结合,使得政府、社区或企业、城市居民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权利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智慧城市”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15、材料三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撤铁道部,交通部下设铁路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卫生部和人口计生委两个部门合并;电监会被撤销,同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两个机构合并为—个;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部级机构减少四个。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背景是: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效能不够高;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领域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问题依然存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的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6、材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幸福、平安的“中国梦”:健康安全的食品,清新

怡人的空气,方便有序的交通,舒适宜居的环境,健全的民主法制,廉洁信任的政府等等。民众的期待就是政府努力的目标。

(3)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怎样满足民众的期待。

17、材料三为加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此次改革的重点,是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凡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18、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中央外事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专项行动,清除网络淫秽色情信息171万条,关闭色情网站、栏目9200个,破获此类案件3854起,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单元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篇5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如何认识当代人们文化生活的现状(1)从文化市场看,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2)从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的影响看: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双重影响,有喜有忧。(3)从文化消费方面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4)从文化性质方面看: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既有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又有腐朽、落后的文化。

2、如何应对当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文化生活现状?(多角度:国家、企业、公民)(1)国家(政府):①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国家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88 ②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P89 ③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93 ④加强文化建设,国家还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P94(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生产经营者(有时是社会其他主体,如学校、家庭等): ①文化生产经营者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守法经营,提高职业道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生产、不销售、不传播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P87(3)公民:①公民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即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P90 ②公民要学会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健康文化的熏陶。(第一单元)③公民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课)3.如何认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表现: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2)危害: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相比较而言,腐朽文化的危害更大)(3)对待态度: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4)存在原因: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市场经济导致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来,滋生不良思想。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各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助推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与泛滥。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P9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弘扬文化主旋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当代中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先进健康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并存,人们面对的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复杂现状决定的P93)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还是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巨大的积极作用决定的)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重要地位决定的 P93)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意义P96)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见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 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读熟即可)

2、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必由之路;(2)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四个决定因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

3、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8-100(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98页)(注意读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99页)(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100页)。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要把握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6页)道德修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8)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培育“四有”公民;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增强全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信;

(2)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10)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于促进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和公民个人的进步。(第一单元)“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近代衰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立之后担负起了中华文化复兴的重任。

2、怎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见后)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精神文明能够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必须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文明社会风尚。(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广大公民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5)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弘扬主旋律?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此题比较开放,这是基本要点库;注意:该题应特别注意理解,做题时注意根据材料和设问,灵活变通迁移)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与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篇6

高二政治自主检测

(四)一.单项选择题

1.今年一月份开始,央视逐渐加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有网友评论说:“公益广告很感人,很有意义,当无数个‘最美’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时,此刻的你一定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 的温暖,相信好人就在身边,也许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由此可见 ①公益广告能够传播社会文明,弘扬新风正气 ②公益广告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③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 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近年来,“阴阳先生”时来运转,大摇大摆,登堂入室,生意兴隆。只是头上那顶不阴不阳的帽子甩掉了,而是加上了一顶“科学”的桂冠,甚至被尊称为“易学大师”“环境规划师”等。面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3.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过多地渲染权力场中的尔虞我诈,宣扬“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提倡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4.有人认为,电视、网络传播的文化都属于大众文化,我们都应倡导。这种认识()A.错误,因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教育

B.正确,因为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文化都属于先进文化 C.正确,因为大众文化都应得到倡导

D.错误,因为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腐朽、落后文化

5.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早已不再是只知土里刨食、两眼不识一丁的人,电视等传媒的普及极大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但要看到,现在流行的一些“大众文艺”所追求的是单纯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难以满足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解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

()A.发展面向广大农民群众、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B.坚决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化

C.让农民接受大众传媒,享受各种文化快餐 D.让农民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6.2012年11月29日,针对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一事,广电总局做出停播整顿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决定。广电总局的这一做法有利于()A.加强管理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B.引领社会思潮,限制流行娱乐文化的发展 C.发展先进文化,防止文化产品的多样化 D.变革文化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文化创新 7.下边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A.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

B.大众传媒的商业化是腐朽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C.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腐朽文化 D.落后文化依然存在

8.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应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①着力改革文化体制机制,自觉抵制“三俗”文化 ②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行业发展 ④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2年11月14日是农历十月初一,我国传统的祭祖日,为了引导市民文明祭祀、健康丧葬,包头市殡葬管理处在昆区步行街开展文明殡葬宣传活动,同时通告禁止在全市范围内制售、焚烧封建迷信祭祀用品。制售、焚烧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存在表明 A.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危害社会 B.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C.传统文化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1.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下列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讲排场、挥霍性消费 ⑤婚事要大操大办 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12.2012年11月21日,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国龙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亮点纷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社会制度的更替

D.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不断加深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13年10月,由山东省17市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筹办艺术节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民参与、文化共享”。“全民参与、文化共享”

①能够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12年9月8日,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徐德光、邓丽、宋玉刚等10位教师和以林子闳为代表的农村教育志愿者团体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教师”称号。中央电视台这一公益活动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获得好评。这表明了

①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②宣传优秀健康的文化就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③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④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20.2013 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①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

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 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2012年11月24日,“2012年北京市区县(局)、产(行)业文联优秀文艺节目展演”颁奖晚会举行。参加本次展演的作品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生活,展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涌现了一批文艺精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必须提高中国文学作品的竞争力以主导世界市场 C.发展和创作文化作品,必须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 D.只有获奖的文化作品才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24.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12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大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①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文化产业的首位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提高文化产业的公益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2年11月29日,由宿松县戏剧院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在佐坝乡王岭村拉开帷幕。此次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给群众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员是文艺爱好者。群众演戏,群众看;群众生活,群众演。这启示我们要()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27.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9.“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对我国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

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

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

D.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0.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B.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选择题答案: 1—10: 11—20: 21—30:

二.非选择题)(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9分)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假如你参加了本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求以“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要点。(9分)

3.“微”字是2012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12分)

4.2012年6月,深圳乘客将装有折合人民币537.85万元的行李箱遗忘在出租车上,梅州籍 “最美的哥”李东英完璧归赵的新闻在微博中持续发酵,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 “正能量”。“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一些领域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有所暴露。微博的管理者当进一步压缩谣言等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让微博在“释正减负”的格局中继续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10分)

高二政治自主检测

(四)参考答案

1.(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才能创作出更多有价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值的新闻报道。(3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真实可信、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闻报道。(3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提供群众喜爱的、有实用价值的新闻信息服务。(3分)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2)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3)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出贡献。

(4)我们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3.(1)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管理,正确引导舆论;

(2)个人都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4)奏响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6)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7)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人民群众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性;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断加强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上8点,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何五点,得满分,总分不超出10分)

4.(1)微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方面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4分)

(2)对微博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4分)

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7

一、基础练兵场(13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1冷_____(jùn) 2执_____(niù) 3害_____(sào) 4_____ _____(kēkē)绊绊

2.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1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积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宛清丽、秀美含蓄。

2两边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脆水绿,珠烁晶滢,空气里也带有清鲜湿润的香味。

3. 对下面语段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

A. 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 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4. 杜甫有句名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之景,请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2分)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天

二、阅读精品屋(47分)

(一) 阅读《白鹭》,按要求完成5~9题。 (13分)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是“白鹭”,因此写朱鹭和苍鹭的那句话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能否去掉? “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晓雪认为《白鹭》“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章里描写了白鹭的一幅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幅,谈谈你的感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 (14分)

信赖:阅读的要素(节选)

王安忆

1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发生在我们少年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将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则是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将寂寞又空虚。

2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于阅读,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期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那种写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文字。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信赖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开阔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3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地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了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选自《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张曙光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

9. 本文阐述了人生三个阶段的阅读中信赖的不同特点,请概括填空。 (4分)

1少年时期的阅读信赖是无条件的信赖。

2中年时期的阅读信赖是_________的信赖。

3晚年时期的阅读信赖是_________的信赖。

10. 文章的第1段,作者为什么说阅读中的“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中年时期坚持信赖阅读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可谓作者对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她认为少年时期的阅读是无条件地相信所读到的东西。 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5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妈妈的秘密》,完成16~20题。 (20分)

妈妈的秘密

[日本]赤川次郎

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

绫子拿着那个小包,站在桥上。夜深人静,河水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它能带走这秘密吧。

小包飞快落入河中。回家吧,明天丈夫住院,得起个大早呢。

绫子疾步往回走。轻轻打开后门,穿过厨房,溜进卧室———丈夫站在那里!满脸愤怒。

“上哪儿去了?”“这……”“哼,是把见不得人的东西扔到河里了吧!”丈夫真的动了气。绫子的脸也变白了。

“扔了什么?说!”绫子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怀疑我什么?”“我替你说吧———是北山的信!”绫子睁大了眼睛。接着,慢慢将视线移至脚下。

“跟那家伙勾搭上啦!”“啪!”一记沉重的耳光。绫子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床上。

好不容易抬起头时,女儿有纪子正怯生生地站在床边,黑黑的瞳仁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我到底是谁的孩子?”有纪子问,“是爸爸的,还是叫北山的那个人的?”“你为什么问这个?”

“想知道。”

良久,绫子没有作声。微风吹拂着她那业已大部分变白的头发。

“好,”绫子终于开口了,“那就告诉你吧。”

“和我结婚前,你爸爸爱着一个人,她叫……”晶美,并不出众。在中学,比他低一年级。当时很迷恋他的绫子,偏偏和晶美又是最好的同性朋友。不过,这两个女孩儿那时都还不到敢向异性吐露爱心的年龄,因此,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争“郎”大战。论家庭背景,绫子占上风。晶美死了父亲,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度日维艰。她自然穿不起绫子身上的漂亮衣裤,也不善于玩耍。不过,绫子知道,晶美特有的那种清纯、温柔和娴静是谁也学不到手的。

那件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暑假。

晶美突然跑到了绫子家。他正巧也在。紧追而至的是一群恶煞似的男仆,他们的主人是当地首富,晶美的母亲在那家干活。

“让那个女孩儿滚出来!”男仆们叫嚣说,他们小姐放在梳妆台上的宝石不见了,晶美当时正进府找她母亲,偷宝石者必是晶美无疑……他,发怒了,让晶美躲进里屋,他转身直奔门口,跟那帮男仆大吵起来。

大概是被他那不要命的样子吓住了,男仆们嘟嘟哝哝着回去了。本来他们也没有充分的证据。

他走向面色惨白、颤抖不已的晶美,温柔地拉起她的手……然而,那件事并未结束。暑假期间,晶美偷盗宝石的传言飞遍整个镇子。新学期开始后,没一个人愿跟她说话。她母亲也失去了工作,娘儿俩的日子更难过了。他则明明确确地爱起了晶美。那不是出于怜悯或同情,而是纯粹发自内心深处的诚挚之情。绫子一如既往关心着晶美,同时暗暗在心里发誓:委屈自己,成全他们。

然而,单靠一个学生的爱情,是无法支撑母女俩的生计的。这个事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晚秋的一个黄昏,晶美和她母亲一同投河自尽了。

“后来,你爸爸倒插门到了咱们家,再后来,就有了你。”绫子停顿了一下,“不过,你爸爸在心里一直思念着晶美。我只是他的妻子,晶美才是他的恋人,而且只有她一个……”有纪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可这与你扔到河里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我打扫里屋的时候,发现了塞在天棚上的宝石,就把它偷偷地扔进了河里。”“是,是这样……”有纪子几乎喘不过气来。“晶美被人追到咱们家,趁你爸爸跟人吵架的当儿,踩着板凳,把宝石塞到了天棚里。”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呢?”绫子莞尔一笑:“我那时已经得知,晶美的不幸使你爸爸在身心方面所受的沉重打击和极度悲痛该有多大。对你爸爸来说,晶美是完美无瑕的女性偶像。如果告诉他真实情况,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儿?”“妈妈!”有纪子紧紧地抱住了母亲。

“您才是最爱爸爸的人啊。”

绫子的脸微微发红。

(选自《在世界的中心呼唤你》,谭波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3.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妈妈的秘密”是指妈妈发现晶美真的偷了宝石,于是妈妈趁着夜深人静把宝石扔进了河里,想把这个秘密永远地埋藏在心底。

B. “妈妈的秘密”是指妈妈对爸爸几十年如一日深埋在心中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她之所以不告诉丈夫这个秘密,源于深爱。

C. 晶美和绫子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好朋友,所以她们没有发生争夺恋人的大战,晶美死后,绫子嫁给“爸爸”,也有珍重友情的因素。

D. 有纪子“长长地叹了口气”,表明了她对妈妈有缺憾的婚姻的同情;“几乎喘不过来”,表明了她对真相的惊异、对宝石的惋惜。

E. 从“明天丈夫住院”中可以推知爸爸并不幸福,从“大部分变白的头发”中可以看出妈妈的忍辱负重,女儿会帮助父母打开心结。

14. 文中画线句中提到女儿的眼中充满了疑惑,请从文中找出女儿有哪些疑惑。(4分)

开心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本文在情节构思上颇有独到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请举例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果真相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真相。面对丈夫的愤怒,绫子选择了沉默;面对女儿的追问,绫子选择了真相。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绫子的为人及其选择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8. 请以“文学是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 篇8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时,往往感觉到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很多,比较接近不易区分。的确,我在最初学习这一内容时也有同感。这一单元讲了很多的概念,如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那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这些概念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便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与第一单元在知识体系上是紧密联系的,第一单元主要讲文化的内涵和作用,重点介绍了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第四单元主要讲文化建设,联系到第一单元的内容讲述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什么?这就是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这就是思想道德建设。

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是就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而言的,其特点是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地生产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为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与参与。而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大众文化范围广泛,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大众文化的发展必须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主导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者在内容上和根本目标上是完全—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先进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因此先进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对先进文化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四、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很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总之,这一单元所讲的概念虽然很多,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有着明显的界限。大众文化范围广泛;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者在内容上和根本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2]宋景堂.浅谈如何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4

[3]胡兴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12

上一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方式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下一篇:令人深省的儿童故事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