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2024-05-12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精选10篇)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2、能用两种循环结构画出求和等实际问题的程序框图,进一步理解学习算法的意义.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现在国家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争取每个村庄都能达到碧水蓝天.事实上,有些重污染企业都是建在偏远的山村.这些山村要真正的实现碧水蓝天,就要对污水进行处理.那么大家知道污水是怎样处理的吗?污水进入处理装置后,进行第一次处理,如果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需要再进入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知道达到标准为止.事实上污水处理装置就是一个循环系统,对于处理需要反复操作的事情具有巨大的优势.我们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反复操作,譬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求和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交给计算机去做就会方便得多,这就需要我们编写计算机程序,分析算法.今天我们来学习能够反复操作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1>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2>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3>请你简要解释直到型循环结构和当型循环结构.结论:<1>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称为循环体.<2>见教材第13页图1.1—12,1.1—13.<3>①直到型循环结构:这个循环结构有如下特征: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 终止循环.因此,这种循环结构称为直到型循环结构.②当型循环结构:这种循环结构有如下特征:在每次执行循环提,对条件进行判断,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这种循环称为当型循环结构.从以上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三、【综合练习与思考探索】

练习一:教材例

6、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第一步,0+1=1 第二步,1+2=3 第三步,3+3=6 第四步,6+4=10 ……

第100步,4950+100=5050 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可以表示为:

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为了方便、有效的表示上述过程,我们变量S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为1,用心

爱心

专心

骤,可以用现每一步都

用一个累加的结果仍记2,…,100.1 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结束算法.第三步,S=S+i.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型循环结构)

引申:请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画出程序框图.四、【作业】

1、必做题:理解例6、7,并把程序框图画到作业本上.2、选做题:习题1.1A组第2题.用心

爱心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2

一、何谓学案导学

“学案”即学习方案, 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课前学习材料。“导学案”的宗旨就是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引思,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因此, 恰当运用“导学案”,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 (即学习知识过程) 的乐趣, 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 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学案导学的设计和实施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在编写导学案时, 一定要落实学案的常规要求, 如:要明确课题;要仔细研究学习内容的量, 做到一课一案;导学案是导学的载体, 有什么样的导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导学案, 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差的导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 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如何将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关键, 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 学习课题。

(2) 学习目标要求, 学习重点、难点。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课前预习:包括学习要点、问题思考、学法指导三个内容。

(4) 问题探究。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将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并安排探究活动和创设探究情境。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 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 自然解决重点问题, 锻炼思维,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 知识生成要引导, 留给学生去亲历。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醇的性质的学案时, 可以在学生学习了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了解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后, 设计让学生探究讨论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什么结构的醇可以催化氧化成醛?什么结构的醇不可以催化氧化成醛?

(5) 总结反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在课堂上留3~5分钟时间,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 巩固所学的知识, 发现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卤代烃的学案时, 可以对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让学生比较出两反应条件的不同, 两反应类型的不同, 避免在以后学习中因混淆反应条件而出错。总结反思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6) 当堂检测。检测题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题型要多样, 题量要适中有层次, 既面向全体, 又关注差异, 做到“少而精”, 题目数量以4~5个为宜, 且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在3~5分钟时间内完成。学生通过课堂检测, 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

(7)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易、中、难三级, 以易、中级为主, 少量难题。关注大多数的同时, 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 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 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总之,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 运用学案组织教学,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策略观念新,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渗透, 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 导学案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导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 好的学案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潜心研究, 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使它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视角[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11) .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3

一、學案是实施“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媒介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1. 学段性原则。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知识基础不同,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都有所不同,设计学案内容应各有侧重。高一学生化学知识薄、实验能力弱,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案在内容设置上就强调基础教学,学案要细化,更注重知识的生成。高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学案设计时则注重知识的梳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归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高三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学案设计时以复习为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对比迁移学以致用,例题和习题的筛选归类。

2. 课型性原则。学案设计时要根据学习内容不同确定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概念理论型、元素化合物型),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在研究活动的设计时要有所侧重,概念理论型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要侧重教师的活动,元素化合物型,实验课知识易于理解趣味性强要侧重于学生的活动,复习课、习题课知识点多零乱、无系统、无条理要侧重知识梳理形成网络、习题筛选归类师生共同完成。

3. 课时性原则。在设计学案时,一般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地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分层性原则。学案设计时要体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学案的组成结构

学案的编写内容应包含六大基本结构:

1. 学习目标(强调学习重点、难点);2. 回顾旧知(或相关知识连接);3. 新课探究(体现预习中的疑难点、学习的重点、难点);4. 学以致用(即时训练);5. 知识小结(或知识网络构建)学案上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6. 课后自测。

二、教师是落实“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案导学和教师导学是相辅相成的,学案为课堂导学提供材料依据,学案中包含的知识、学法指导、能力培养要靠教师导学去实现。

1. 抓课前预习。课堂探究的成败,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预习的好坏。教师要在课前将事先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学案的提示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预习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归类。

2. 重课堂探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新颖充实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积极地参与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对有争议的问题、难理解的问题、抽象的问题,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补充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要掌控好时间,注意课堂各个环节的分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篇章结构技巧 导学案 篇4

导学案

【学案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自主预习】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知识补充】

篇章结构的技巧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过渡、照应、抑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的顺序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照应

铺垫

抑扬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7、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三)、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9、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结构性较强,如: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设问模式】

1、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2、这首诗的尾句“ 某某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题步骤】(1)(2)(3)

【典例1】(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典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的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巩固练习1】(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巩固练习2】(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1.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2.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3.雁:古人认为雁能传声。

(1)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

说明。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5

导学提纲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中枢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二、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是一种___________的细胞,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___________有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三、脊髓

脊髓位于___________内,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其功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脑

1.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2.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___________,称为大脑皮层,表层以内是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组成。大脑皮层有若干个功能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等。

3.小脑位于___________背侧,___________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

4.脑干位于___________下方,是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桥梁。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例题解析

【例1】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部位是()。A.白质 B.神经中枢 C.灰质 D.神经纤维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几个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灰质;而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色泽亮白,叫白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答案:C 【例2】某病人肢体震颤,闭目站立不稳,不能完成精巧动作,他的病变部位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解析: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与此题无关,应首先排除掉。根据脑的不同部位的功能,可知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分析题意,此人肢体不能平衡,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可见是小脑发生病变。

答案:B 课堂自测

1.神经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脑和脊髓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胞体和突起 D.神经纤维、脑和脊髓 2.中枢神经系统是由()组成的。

A.脑和脊髓B.脑神经和脊神经C.脑和脑神经D.脊髓和脊神经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中枢 B.神经元 C.神经 D.细胞体 4.神经纤维是指神经细胞的()。A.较短的突起 B.较长的突起 C.较短的突起和较长的突起 D.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5.脊髓的主要功能是()。A.传导神经冲动 B.反射和传导功能 C.形成感觉 D.协调身体的运动 6.小脑的主要功能是()。A.能对外界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B.能把外界的刺激传导到大脑 C.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D.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7.某人喝醉了酒,走路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位?()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脑神经 8.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视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9.请将下表填写完整。神经系统

10.根据神经元的模式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又叫______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图中的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

(3)人体内有数亿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

知能提升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C.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 B.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 C.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 3.当你的指尖受到刺激时,你会马上将手缩回,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 B.脊髓 C.脑干 D.小脑

4.科学家在研究脊髓功能的实验中,破坏蛙的脊髓后将浸有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皮肤上,出现的现象和原因是()。

A.无反射活动,神经中枢被破坏 B.有反射活动,硫酸溶液对皮肤有刺激 C.反射活动不准确,反射弧不完整

D.无反射活动,破坏脊髓后硫酸溶液对皮肤的刺激不敏感 5.某脑血栓患者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的()。

A.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6.经检查,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的鼻尖,则肯定受伤的部位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7.神经系统中,哪一部位受到损伤可以立即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高位截瘫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A.大脑发育不完善 B.小脑失去了协调功能 C.排便和排尿反射消失 D.脊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9.“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中脑

10.根据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打电话时至少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2)司机看到交警手势后马上停车,参与这项活动的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右侧肢体瘫痪,是由于________侧大脑皮层上的[]________受到损伤引起的。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运用学案让学生动手动脑。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让学生根据学案查找资料,自查自纠。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真正是学生动起来,学生达到本届教学要求,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7

一、导学案实践案例

1.课前准备。课前发放预习导学案, 学生先行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确定自己的问题, 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

(下面以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二单元为例)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各方面, 精心安排导学案的合理流程, 另外可根据各班情况, 在本班的导学案上增加相应的不同问题、具体的小组评价准则, 然后及时做好相应课件, 完成学生学案预习的情况阅览。再则, 学生要懂得利用各种可用资源, 查阅相关资料, 认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案预习, 并做好延伸, 不懂的问题都可写在学案上的空白处, 同时完成下列题目 (部分) :

(1) Ourcityisverybeautiful, inspring. (我们城市很美丽, 尤其在春天。)

(2) Myknowledgeofphysicsispretty. (base)

(3) Canyoutellme?

A.howgoodishisspokenEnglish

B.howwellhisspokenEnglishis

C.howwellhespeaksEnglish

D.howgoodhecanspeakEnglish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真预习过后, 测试对课文知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 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使得之后的学习效果更好。

2.课堂探究。上课前, 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提问, 回答, 再解答, 从这几个步骤分别操控, 主要由学生完成, 教师则点拨重难点,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脉络, 并要求学生继续完成几个题目: (1) HowmanykindsdoestheOlympicGameshave?Whatarethey? (2) WherewillallthecompetitorsbestayinginmodernOlympicGames?这两个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寻找答案, 并采用加分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然后让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 可以用抢答的方式, 但要有秩序规则, 奖惩合理,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文、语法等讲解完成后, 教师要做一个课堂总结, 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尽量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掉。

3.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主要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与强化,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明白自身的能力和学习责任, 掌握好基础知识, 促进以后的学习。教师可以从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着手, 编写一些题目, 例如选词填空、词形变换、选择、翻译等相关题目, 让学生及时巩固。

二、导学案实践效果

1.学生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导学案的实践, 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 懂得利用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方法, 排除单词障碍, 也能大致理解、翻译文章大意, 并通过分析结构层次掌握中心思想。与此同时, 由于时常阅览各种英文书籍、报纸, 听SpecialEnglish之类的广播, 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2.训练了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高中生经常不注重听力练习, 听力导学案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练习听力。我们设计的听力导学案上, 会有一些难读的音标、听力技巧点拨与指导, 还有听力练习, 由浅入深,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听力成绩便会相应提高。听力好了,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教师们还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强化学习。

3.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导学案会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平时除了给学生规定的题目和思路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练习写作, 积极发展英语思维。具体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学生课外活动场景, 或者一些贴近生活的组合图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开拓写作思路, 一步一步深入, 作文便能水到渠成了。

三、导学案实践反馈

1.导学案设计要合理, 符合学生水平, 要顾及多数学生的特点, 不能盲目求深求难。

2.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导学案设计也要不断改进, 反复实践, 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化学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法 篇8

1. 导学案例流于形式,学习氛围冷淡。苏教版化学教材具有涉及方面广、实用性强、注重情景等特点。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案例讲解过程中,构建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科学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因教师学案导学运用流于形式而导致课堂氛围冷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学教师为了增大课堂知识的讲解量,通常会忽略化学实验步骤而直接向学生们讲解这一原理。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模式将学生紧紧地“捆绑”在了课堂上,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点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这种沉闷、死板的教学氛围也制约学生们发散性化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导致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2. 层次不明,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阻。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由于苏教版化学教材实践性强、知识结构密集,所以高中生在短期内记忆的难度也相对增大。因此,教师的在设计学案导学时,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从而促使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相应地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应采取因材施的方针,设计形式多样的学案为化学课堂的导入铺设跳板。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减少备课压力,通常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原则设计学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心理的剖析。例如:在讲解“钠露置于空气中颜色变化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学案中通常会设计“钠一开始会变成什么颜色?”“后来颜色会有什么变化”等问题。但是,在导入时常常会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种变化过程描述比较复杂的学案,打击了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滋长了学习较强学生的自负心理,容易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高中化学运用学案导学法的策略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开放难度适中、答案灵活多变的问题,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畅所欲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

在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启发性、适中性、灵活性的原则,为学生设置一些“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导入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究这种富有弹性、灵活多变的化学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时,教师可以采取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让其自己设计二者特性的对比实验。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点评,并就其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而推动了和谐、友爱、平等的班级学习环境的构建。

2.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因此,在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案设计,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阶层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促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在科学合理的学习案例激发下开展化学学习活动。例如:在讲解“侯氏制碱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取“好差生”搭配的方式,让学习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而后让学习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这种互助互动的学案导入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化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采用“学案导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促进了以学案为载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成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能力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 篇9

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2.掌握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3.了解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

二、学习过程

[新授内容]分子晶体、相似相溶原理

一、知识要点(学生自学完成)1.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2)影响因素: ①分子的极性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 2.分子晶体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晶体一般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要点点拨

1.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而分子之间作用力是一种比较弱的作用。比化学键弱的多。因此造成分子晶体的硬度小,熔、沸点低(与离子晶体相比较)。分子晶体无论是液态时,还是固态时,存在的都是分子,不 1

存在可以导电的粒子(阴、阳离子或电子),故分子晶体熔融或固态时都不导电,由此性质,可判断晶体为分子晶体。

2.氢键:对于HF、H20、NH3熔、沸点反常,原因在于三者都是极性分子(极性很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超出了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实属氢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它们的熔、沸点反常。

3.空间结构:分子晶体中的分子构成晶体时,一般也有自己的规律,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任意排列。不同的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可能不相同,在中学,我们只了解干冰中C02分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了。由干冰晶体求一个晶胞中C02分子数目的方法同离子晶体。

4.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 ①分子的极性

②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这里所说的分子的极性,一般指极性特别强的,即第二周期的几种活泼非金属的氢化物:HF、H20、NH3。其他组成和结构相似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则要看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其中一般存在原子序数比较大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体积一般比较大。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偏移,从而使原子产生瞬时的极性,并且原子的体积越大,这种相对偏移也越大。因此使分子间产生作用。由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一般比由于分子本身存在极性产生的作用要弱

三、习题讲练(学生先练,教师再点拨)

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A.干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碘

2、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A.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C.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3、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 CO2分子有___________个 在晶体中截取一个最小的正方形;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部落到CO2分子的中心,则在这个正方形的平面上有___________个C02分子。

四、总结

1.分子间通过分子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分子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分子晶体一般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

2.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升高。例如:F2

3.组成相似的分子,极性分子的熔、沸点大于非极性分子,如:SO2>CO2

(4)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5)熔点、沸点较高,硬度较小,不导电

三、1、B [解析]干冰是分子晶体,分于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NaCl是离子晶体只存在离子键。NaOH是离子晶体,不仅存在离子键,还存在H—O间共价键。碘也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只有B符合题意。

2、CD [解析]HF、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它们的共价键键能逐渐减小的原因,与键能有关。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

高中化学学科导学案编写总结 篇10

徐瞻

导学案是“163高效课堂”的根,课堂要高效,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必须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2011届高一年级实行“163高效课堂”已经一年了,编写使用导学案也已经一年了,导学案的组成包括: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案(教材助读、温故知新、知识链接、我的疑惑等),预习自测,探究案,我的收获,当堂检测等。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备课组对“163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也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想法。

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导学案导学案,关键在于“导”,这个“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是体现在“学习内容”即学什么,包括具体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二是体现在“如何学”上,这就是所谓的“学法指导”。具体包括: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些动作?用什么材料来完成这些动作?完成这些动作的质量如何保证?不仅要有详尽的导学案的使用说明,更要着重学法上的指导,即在导学案编写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能够很好地贯彻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课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内容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化学用语、知识要点等;但“了解”“理解”“运用”“体会”这些词很难明确表达具体的行为和达成的程度,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学习目标中尽可能不要用“了解”“理解”“运用”“体会”这些模糊语言,可以考虑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2)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读图表的能力、画图表的能力、知识迁移与综合能力等。(3)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人材”,我们的第一追求不是“人才”,而是“人材”。

三、预习案

1、完成时间:25分钟(阅读教材)+20分钟(完成预习案部分的问题与预习自测),建议老师给出较祥细的预习指导(必要时考虑讲半节预习课)并可适当延长预习时间。

2、预习案编写中必有教材助读环节,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设温故知新、知识链接等。

3、教材助读设计问题要讲求策略: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零碎或过分详细;

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诱发学生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一个又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延展性和创造性;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你发现了„„等等。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

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导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导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愿意做填空题而不愿意做简答题,因此填空题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完成导学案,但是这个方式也恰恰顺从了学生的惰性,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填空题的方式也为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了便利。而简答题则不一样,因为简答题就算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是一样的,学生解答问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叙述绝不会完全相同,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问题。

4、我的疑惑

在一年的“163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生填写“我的疑惑”,很明显这一版块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功能,也不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晰的线索。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填写“我的疑惑”,教师在导学案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对这一版块的测重考评,即对于哪些提出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提高导学案评价的等次。

四、探究案

“问题探究”是课堂的主旋律,所以教师预设的问题要能抓住课时的点、章节的脉(线)和教材的网。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根据本校学生不同程度而定,忌太简单和太难,探究点的量以2至3个为宜:

1、难度要严格控制。我们在过去一年所编写的导学案中有一部分问题设计的难度偏大,知识点考查也比较综合,以致于学生的完成的质量很差。三个方面的因素提醒我们应注意探究问题的难度控制:一是教材的难度本身并不太大,如果设置的问题的难度高于教材太多,学生读教材不能完成导学案,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读教材了:二是处于高一高二这样的学段尤其是高一,学生未适应高中的教学难度,有些问题可以在高三复习中再学习;三是我校“163高效课堂”模式刚刚起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应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探究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导学案要将难易不

一、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层次分明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的确很难。我们应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问题,要有梯度,要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要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深化、升华。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对所选取的探究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标注,A、B、C层的学生应分别完成哪些相应的探究问题,要使特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优生受到激励,待优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要体现测学的功能,要求很高:

1、题型要多样化,题量适中,以

五分钟左右完成的题量为宜;

2、回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每一个探究点后面尽量跟上相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还应适当增加选做题。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注重及时反馈矫正。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堂检测所起的作用越大就越需要及时的反馈矫正。

六、训练案

为巩固所有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议最好能单独编制训练案,而不是与预习案、探究案放在一起。内容全面,题型多样,本节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尽量全部涉及;难度适中,分层设计,难度略高于预习自测题与当堂检测题;题量适宜,以优生一节课能完成作为标准。

上一篇:幼儿园新教师总结下一篇:乡、村计生专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