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2024-05-09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通用12篇)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1

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导向功能。我教研组各位教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拟定如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1.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学生日常上课的教室(座位、室内电器设备、各种电源、网线等连接线„„),并且,上课前涉及到转换教室,需要学生自己按时到所在位置做准备。为保证课前准备的时效性,对上机常规进行评价。(如表1)

表1信息技术课堂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较特殊,通过“上机常规”的考核、评价让学生能形成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正确意识,并遵守使用规定,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及网络。

2.作品/作业评价

所谓作品/作业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作业,从学生完成作品/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

1在作品/作业评价中需要有量规(Rubric)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所谓量规,是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比如在学生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时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量规(如下表2)。

2量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性评价工具,通过量规评价工具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课堂表现性评价

简单地说,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态度。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纪律、卫生、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等方面都要一一做出记录(如下表3)。

表3平时表现评价指标

学生平时表现性评价可以总体上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4.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或者“文件夹评价”,主要是指将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目的地汇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在较长期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档案袋评价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该评价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一直关注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将所有的成果都集中到学生自己的档案袋里面,既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共享,又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使用。档案袋评价的电子文件夹格式如下图1:

5.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每学年要举行一次阶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从理论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原来进行笔试测验,以使学生学会使用专业的信息技术术语来表达,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了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兼以项目型任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工作(如下表4)。

表4 阶段性评价笔试测验题目结构组成表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将这些评价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潜能(如下表5)。

表5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成果记录卡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2

与其他课程相比, 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 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 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 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 在评价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 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 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 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 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 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 好的方面要保持, 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 找到改进的方式,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 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 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 达到认识上的深化, 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 (修改、研究) 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接纳他人的观点, 进行自我反思, 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 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 可以开阔思路, 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 增强自信心, 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 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 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 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 允许有不同的结论, 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 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 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 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 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 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 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 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 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四、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 避免简单化和教条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初探 篇3

价、档案袋评价、阶段性评价,强调了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有机结合,初步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方式,提出了建立多元、开放的信

息技术课程科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生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 评价 课程评价 研究初步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建立健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而在制定新课程标准时,就已经将各学科课程的评价纳入到了课程标准当中去了,对新课程标准做了总体上的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从无到有,是我们国家面对世界信息技术教育趋势和科技迅速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顺应世界教育潮流的。

信息技术课程从开始制定标准之时,评价标准就十分明确:不能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简单的评价,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对知识进行搜索、提取、加工、处理和创新的能力,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决不是推行一两种新的、潮流的评价方法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因此,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研究对于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结合自身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作一探讨。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形势的发展需要,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計划建议,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划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此后不久又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使得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2000年10月,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同志发表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她还指出: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由此,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蓬勃开展,并开始不断普及到贫困农村中小学校,同时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如课程教材的编制与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模式探讨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研究)也轰轰烈烈展开,其中有些研究成果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各地健康、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不能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呢?作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导向功能,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朝这一评价方向去努力探索与实践。

1、作品/作业评价

所谓作品/作业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作业,从学生完成作品/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

在作品/作业评价中需要有量规(Rubric)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所谓量规,是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量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性评价工具,通过量规评价工具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每一年举办的全省、温州市、乐清市各级别的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就是建立在作品评价基础上的大型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推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提升学生在电脑技能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2、表现性评价

简单地说,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态度。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纪律、卫生、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等方面都要一一做出记录

学生平时表现性评价可以总体上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3、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每学年要举行一次阶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从理论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原来进行笔试测验,以使学生学会使用专业的信息技术术语来表达,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了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兼以项目型任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工作。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将这些评价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潜能。

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除了学生的学业评价之外,还有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跟传统的学科课程的评价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那将会严重阻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这会导致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业绩评价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评价才是比较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共同组成了信息技

术课程的评价。

三、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开放

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我们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让学生通过笔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学生重要评价手段的方式,而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才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固有特点,才能顺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才能提高我们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4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本文主要阐述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教学评价的粗浅尝试(档案袋评价、实践作品评价、无纸化考核).

作 者:吕潮浪 作者单位:永康市芝英中学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43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5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期末拿到的是成绩单上简单而又具有决定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其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教师都是通过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强调区分学生的优劣,将学生片面地分成几个等级,弱化了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多元教学评价自新世纪以来已成为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相应地趋向多元化发展。

1、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初中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而新课程理信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互动评价等。

(1)评价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可以发展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定评价标准,自由点评。

(3)师生互评可以让教师更多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向学生学习,体现师生的平等。

我们还可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再结合到教学评价中。

2、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初中生年龄特点,教学评价内容由信息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方面组成。

(1)信息品质(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等级制。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

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记录,作为学生平时信息品质成绩的依据。如下表: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一般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

(3)技能技巧:采用实作形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上机测验形式进行。不同的工具、软件,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评价实作的创造性、艺术性、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具软件的特定功能的应用。最终利用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待评四级,三部分内容各占一定比例。这样的总结性评价还是缺乏可信度,而且对学生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溶入评语这种形式,写上一段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有待改进的鼓励性评语。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技能操作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

(3)平时以实作评价为主: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

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地评价初中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确实,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真正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康永和、《信息技术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价》、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汇编中小学信息技术、2004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研究课题小组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卢雪梅、实作评量的应许、难题和挑战》、教学资料与研究,20期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课程教案 篇6

【授课题目】: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节主要阐述如何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 鉴别和评价,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现在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信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是真是假,它的价值是大是小,对我我们中学生来讲,养成经常鉴别、评价信息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地裨益。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药接触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而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他们比较容易轻信一些“甜言蜜语”型的“陷阱“。

学生会对社会上发生的此类事件感兴趣,我就例举三个案例从三个方面让同学们学会如何鉴别、评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鉴别信息的三个方面的知识

(2)对给出的信息,学生可以运用信息鉴别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可以例举身边发生的一些类似事件并进行评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给出的三个案例以及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在进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这三个方面。学生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课所学到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深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鉴别信息的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学生要学会提防不良信息,不要轻信“陷阱”,勇于揭露这类“陷阱”信息。

【教学重点】: 评价和鉴别信息的三个方面: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价值取向

信息的时效性

【教学难点】: 具体对某个信息进行评价 如何判断信息的时效性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时间安排】:45分钟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及过程】: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最近老师经常收到一些短信,有一条是:恭喜您获得了

非常6+1的大奖,您将获得笔记本电脑一台还有人民币2万元。还有一条 是:新康企业为庆祝30周年特举行真情回馈(有关部门公开监督)通过选号的方式,您获得了13万8千元,请及时与某某某联系。同学们你们帮老师分析分析,我该信还是不该信。

学生:信(或不信)

学习新知识

教师:好了,同学们,我给大家展示一个类似于我这件事情的一个案例,(课件展示)大家仔细看看案例(2分钟)中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看完我要提出来几个问题。

教师展示课件第一个案例和问题

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教师要与学生互动)(2分钟)

教师:时间到了,同学们谁回答第一个问题(邀请一组代表来回答,教师要对此作出评价)然后依次对二三四题进行如第一题的教学。(3分钟)

教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分析这个信息了,那我们是从哪一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呢?是信息的来源。1我们通过查看信息的来源,分析它的各项要素是否齐全,并通过调查和逻辑推理对其进行考证以及深入调查其真伪立见分晓。2我们可以把获得的信息与同类进行比较,考察期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代表性。知识点小结(1)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要轻信,不要上那个当受骗。要记住天上掉不下来馅饼。我们要敢于揭露和制止此类信息“陷阱”,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3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我们只是关注那些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大家说那些你不关心的信息是对是错对你来说重要吗? 学生:不重要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第二个案例,同样的看完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组继续讨论。

教师展示第二个案例和课件(2分半钟)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要与学生互动)(3分钟)

教师:好了时间到了,同学们谁回答第一个。(依次第2,3个)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知识点小结(2)

教师:看来啊,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其价值是有所不同的。你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你关注的角度就不一样,你的价值取向就不一样。

我们为了判断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还要结合他人的观点,自己观察的事实以及推理,归纳总结,最后做出判断。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第二个方面: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来鉴别信息。

教师:下面我们看第三个方面:从信息的时效性来鉴别信息,大家知道信息的时效性是什么意思吗?怎么判断信息的时效性吗? 学生:……(第一个问题答案会有许多,第二个就几乎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了)

教师:同学们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在时间面前是很容易破碎的的,信息脱离了时间。那么他就失去了真实性,不在具有时效,所以信息它是有时间限制的,在一定时间内他有价值,超过这个时间它就不再有价值。

教师:举个例子吧,比如考试作弊,你的好朋友让你给他发个答案,你倒是也发了,只不过是考完才发的,大家说他的答案还有价值吗? 学生:没有

教师:由此 大家应该明白信息的时效性的意思了吧,那判断信息的时效性的方法有哪些呢?有谁能说一说。学生:…..教师:我们把判断信息是消息性的方法归纳为:

(1)对于突发性或者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出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渐进式的事实应该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的,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

(3)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者披露出来的,它要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加以弥补 知识点总结(3)

信息网络它既是信息的万花筒又是信息的垃圾场,我们必须具备了鉴别信息的能力,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你要的可靠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淹没。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去伪存真的技能。

归纳今天所学鉴别信息的方法有: 1 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 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3 信息是否可用 4 信息是否有实效限制 5 信息包含哪些情感成分 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7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注重其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由此看来, 传统评价已经不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必须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新的评价方式应该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充分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依据, 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交往合作、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评。内容包括四部分: (1) 情感态度。在小学阶段, 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比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更具价值。通过适量的、贴近于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评价题目, 运用观察记录为主的评价形式, 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常规、学习情趣、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 (2) 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 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 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规范、信息伦理与道德等。通过“基础知识类”测评题目, 运用笔试这种测评形式, 重点考查各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常识的了解、掌握情况。 (3) 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技能测评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熟练化的评价, 因此, 测评的重点在行动的定型化方面, 即实际操作时要求迅速、流利, 既要保证操作时的正确性和切实可行性, 又要保证错误少, 效率高, 结果好。所以, 测评过程中不仅要有在不同时期阶段性的测评数据, 更要有一个测评过程反映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幅度。通过一个过程的测评, 来激励学生努力训练。 (4) 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测试综合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真正实现“积效”与“过程”的结合

积效目标是以应用知识技能的学习行为表现的、可以观测到的学习结果, 如电脑美术作品、电子贺卡、网页创作等。通过学生的项目结果或作品来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实践能力。而过程目标评价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 关注的是学生参加协作活动或探索活动时的积极性、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与积效评价相结合才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要注重应用性和可观测性

因为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要求我们注重其应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白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和社会竞争中的现实意义, 明白怎样表现学习成果, 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是促使他们去主动应用知识技能, 把评价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使评价起到导向、调控、激励的作用。

●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

传统的评价都是针对封闭的单个的学生, 这就制约了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经验交流, 制约了团队力量的最大发挥。所以评价应由单一测试个人转向测试考查小组或团队, 即评价应具有开放性, 允许及鼓励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之后, 再经过去粗取精, 拿出自己或小组的最佳结果。这样评价出的结果才是他们的最佳成绩。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探讨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综合运用质与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同一个研究对象,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境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改进教学工作的研究方法。

(2)准实验研究法

准实验研究法是指在无须随机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准实验研究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②进行研究的环境不同;③效度。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它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4种。

(4)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包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二、有效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1.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和评价过程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对象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石;其次,要确定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以及所需的评价工具;最后,设计出评价过程。它具体包括6个步骤: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资料、设计评价过程。评价的过程又包含设计评价方案、上传到评价平台、填写评价量规、收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果、修正学生学习行为、调整教师教学策略、反馈后评价等9个步骤。

2.探讨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性评价、轶事记录法、成长档案袋法、作品评价以及设置任务法。

3.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反馈策略

反馈要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个体,灵活地运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后的反馈信息至关重要。

4.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质量分析策略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来衡量它的质量。首先,应该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其次,过程性评价应以其发展性和动态生成性来提高它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应该加强教师的评价培训,提高他们的评价技术和评价理论水平;第四,使评价标准、过程和结果透明化,加强评价主体对评价的参与性;第五,确保评价任务和评价过程的真实性;第六,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元评价。

三、结语

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功能,通过行动研究方法,从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资料、设计评价过程等方面,设计一个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等功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信息技术专业自我评价 篇9

本人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对人诚恳、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思维敏捷、领悟力强。

在四年大学学习生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行业的关注,培养了自己对前沿技术敏锐的触觉及探索精神;通过在校四年的集体学习生活,使本人具备了较强的团体协作意识及培养了优秀的团体协作精神;曾在学校参加过学生会,并参与组织多种文体等活动,培养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脚踏实地、诚实正直、认真负责、尽职恪守、尊重知识、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成为自己的价值观,也是自己不断追求、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的目标。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 篇10

共性方面: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性方面:信息技术属于技术,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具体知识的运用,要掌握操作本领。人们掌握一门新技术,要经历入门—逐渐熟悉—提高的过程。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成长考虑,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是以往人们最关心的),而且要关心学生如何学会的(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

入门阶段,教师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制定和督促执行必要的纪律。教师要认真,不随便。把学生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好奇逐步引导到正确的学习、练习中来。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教师要反复强调,解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护设备、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牢记规定)。让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要尽量简单容易。学生通过模仿,逐渐认识计算机,消除神秘感,产生成功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要再演示。教师不厌其烦地演示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入门阶段可以采用,经历了入门阶段后,再这样做,对学生学习不会有什么帮助。教师的演示要放在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操作或新的操作技巧,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开始就要有准备,有意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演示讲解内容上,数量逐渐减少,要求学生探索,自学的逐渐增加;在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开始让学生自学比较容易的内容,逐渐增加让学生自学的困难。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学习。

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师生交互方式。教师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主导思想不同,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多少也不同。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并学会深入掌握技术的方法为主要课程目标。问题的类型应该主要包括记忆类、操作类和探索学习类,记忆类问题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必须牢记的知识、操作要领、快捷方式等;操作类问题指操作方法和技巧;探索类问题是指为学生设置疑问,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索、常识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三种问题各有其作用,不能简单说哪个最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主旨,灵活使用不同的问题;其次,提问的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需要记忆的内容。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简单操作后,可以适当增加操作类和探索类问题,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具备了探索能力时,教师就要多设计探索类问题。那种不考虑学生情况,不注意教学阶段,不注意学习内容,随意提问无关问题或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的提问式教学,表面看似“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实剥夺了学生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而这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探索能力的最好方式和途径。我的意见,如果在计算机房上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学生独

立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应该占四分之三以上,让学生守着打开的计算机,不让操作,学生会怎样考虑?(还不要说空耗的资源和计算机对学生的伤害)。对于那些不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房面对打开的计算机。

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练习有别于语文、数学和其他学科。应该以掌握、巩固操作技能为中心。作业要考虑到教学阶段和学生差异两个方面。入门阶段,练习作业的内容一般以模仿为主;以后逐渐增加教师提供原则,学生自主设计或合作完成的作业。入门阶段要求要尽量统一,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凸显,教师要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可以布置两种或以上作业,其中基本作业(最低要求),为必须掌握的操作练习。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又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是学校要培养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课同样有此责任。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利用优生,发挥生生互教、优生代替教师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好方式,但又不是唯一的好方式,不要不分学习阶段和内容,长期固定采用小组合作,其次,小组合作要避免“能者多劳”,别人看热闹的现象。如果组织指导不当,就难免出现越不会的,越不愿做的现象,这只能加速“两极分化”,失去了团结互助的小组学习本意。小组学习应该建立在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并最终以促进个人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传统的教学评价几乎都是教师单一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简单评价,过多从个人主观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心情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教学评价存在片面性,客观公正上来看,结果是不太理想的。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更加日益显现出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兴起的时间不长,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少,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针对自身学科特点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评价体系方面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客观公正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变得极为重要而且迫切。

对于教学评价,可以广泛地对教学的所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具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直接影响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外,还包括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机构(教育局)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前三者,即教师、学生、家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要在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还要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自己独有的特征。

一、教学评价更加趋于多元化

教学评价中教学主体的多元和评价对象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也更加趋于多元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评价要注重从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评价时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中,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参与评价的也是学生,能够自主评价的还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从而增强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不应只是单一的学习内容,更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技能和技巧,评价中要注重多元化,考虑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和全体学生。三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认知、习惯、能力等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由于个人性格、家庭、社会等原因,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起点和发展目标,在学业要求上不能完全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需要分层次评价,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兴趣。四是在评价时还要为学生指导自身的优势与发展方向。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好坐标定好位,朝着自己最喜欢、最擅长、最有优势的方向奋斗,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身价值。

教学评价不仅需要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还需要评价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传统教学中评价主体仅仅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手里。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为让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还可以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还可以加入社会评价和家庭评价,从而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全面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对于教学评价的内容来说,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评价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不仅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局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评价的内容是多角度的,包括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动手能力,责任感,性格特点,意志能力,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等。

二、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发展性

教学评价中不能仅关注当前,更要注重长远,不能仅看到目前学生的表现,更加注重学生的潜力,学生未来会发展成怎样。“十年树立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发展不是一时半刻能见到效果的,需要长年累月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就要把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差距多少,超过多少,从而就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或优势,让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做到全面发展、齐头并进。传统教学评价过分依赖考试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清晰、全面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考虑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类别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让评价更公正、更客观、更具科学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清晰、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找准自身学习优势,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马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由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富豪。梦想是否能实现,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努力了。”

三、教学评价更加讲求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的评价,其实就是评价学生不能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评价中不仅考虑学生的成绩分数,更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思路、操作能力、实践水平等。要实现全面、真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和潜能,要把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考核结果等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以期中、期末两次成绩单“一锤定终身”,而是要每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综合反馈学生情况,综合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常规表现,基础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水平等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评价;评价结果完成后还可以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家长反馈,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确保评价更加多元化、更具全面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更注重从教师单方的评价变为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全方位的评价,更加注重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变为学生整体能力素质的评价,更加注重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教学中,作为高中信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不能就“评价”而开展评价,不能就完成“评价”而进行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合理、科学,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篇12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主要发挥正确的教学导向功能, 通过它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 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反馈,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随时对照教学目标, 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

(1)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不能将评价单纯作为测量学生学习情况或者给学生排名的工具, 切忌利用评价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 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 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创造条件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评价主体而言,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 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 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 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就评价内容而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 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 既要关心结果, 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注重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由于评价对象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评价体系, 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 促进学生的进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 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 我们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 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 注重激励性评价, 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 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 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 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 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4) 评价讲求全面性。全面性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密切相关。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 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 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尝试

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思路, 本人就自己在这几年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1) 档案袋评价。学生的学习档案是以个人的方式长期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信息的积累, 能够反映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这个档案中, 有学生信息技术的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评结果、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定、学生的考查结果等等。在这种评价过程中, 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 进行自评与他评, 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建议。在档案袋评价中, 应注意学生自我评价过高或学生的互评由于学生自身年龄和感情因素的局限, 他们未能对他人作出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

(2) 实践作品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 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 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 让学生了解自己, 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 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 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实现个体价值。在平时教学中,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 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为学生搭建一个成果展示平台, 把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 通过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技术上的提高、创意上的促进、个性上的发挥。在实践作品评价中, 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2) 评价的作品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如:制作母亲节贺卡、计算全班成绩并制作图表、制作全校各班人数统计表等等, 都取材于生活。 (3) 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如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 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 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3) 逐步建立无纸化考核系统。通过无纸化考试, 既能提高考试效率, 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在题库里准备一些选择和判断题, 还有部分操作题, 学生一做完试题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但有个要求:不管何时, 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翻阅教材, 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上机资源完成, 因为有的题目上机一操作就能有答案, 这样有利于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达到了我们通过考试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这种评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日常教学逐步累积, 完善题库。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 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家庭劳动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