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山水诗歌

2024-06-06

我爱你山水诗歌(通用10篇)

我爱你山水诗歌 篇1

一步一颤得如一耸高山

你轻轻漂过

双眸透彻得如一泓深水

我骨子里爱山

但一般的山难收我的眼底

我内心里爱水

可一般的水我从不涉足

自打我看到你的`那一刻

你这山,你这水

铺展的多彩神韵

却搅动了我不安的心

高高地仰望你

满山的葱郁芬芳

缓缓地撩拨你

一河的碧波清荷

风儿风干了一个个日子

我却流连于你,沉醉于你

不管你是不是喜欢

我总是忘情地亲你,吻你

苦苦地一路跋涉

一任岁月淙淙流淌

只为你这山更加高耸

只为你这水更加透彻

又到三月的这个日子

你出落得如狐狸一样迷人

我爱你山水诗歌 篇2

王维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 得过且过。他经营了蓝田辋川别墅, 修习佛、道, 此时期他的许多诗文濡染释、道色彩。他的思想儒、释、道杂糅, 表现为人生态度无可无不可, 但求适意。

他的“中隐”方式使他获得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 又使他得以从官场脱身,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唐代诗坛上可以与李白、杜甫相媲美的大家。他在诗歌上最主要的成就, 最能反映出他独特风格的是山水田园诗。而王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他的山水田园诗, 往往在宁静明秀的境界中, 表现一种平静的心境, 把自然美和心境的美融为一体, 在体验自然美的同时, 把精神升华到一个明净的境界, 给读者带来巨大的享受和满足, 还有安详和闲适。请欣赏下列几首诗歌: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春天, 早晨。经过了一夜的雨水的洗涤, 那深红浅红的桃花瓣, 更加饱满、润泽。你看, 那雨滴还依恋着花瓣, 色泽是多么的柔和, 可爱呀。雨后, 空气更加润泽, 似乎还可以闻到花草的清香、泥土的馨香, 阵阵沁人心脾。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轻烟中, 更是婀娜多姿, 风姿绰约。在这寂静、幽美、迷人的景象中, 莺啼却不惊梦, 落花也别有一番情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也是春天。夜, 似乎是心甘情愿地一下子跌入了山林。春桂把一些淡淡的清香散落在山涧, 这山一下子就变得如此充盈, 如此寂静。花落似有声, 但又似乎了无声息。那花开花落, 丝毫不能打破夜的寂静。

月亮却像个顽皮的孩子, 一会儿躲进云层, 一会儿又露出圆圆的脑袋。那莹莹的月光涌进树巢, 惊醒了一群睡熟了的小鸟。它们扇动着薄薄的羽翼, 飞起落下, 落下又飞起。鸟鸣声此起彼伏, 打破了夜的岑寂, 弹奏着春天充满希望的序曲, 如梦似幻。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山林, 如此静谧, 就连鸟也没了踪迹。山, 这般的空灵。一缕缕淡淡的炊烟做了群山的纱衣。农人早已是荷柴归家, 享受着粗茶淡饭的合乐, 谁又能欣赏这黄昏的诗情画意?

偶尔, 也可以听到一些很轻很轻的言语, 透过叶片的手掌, 洒落在山坳四周, 似近又似很远, 如同从天堂里传来, 惊醒了期待和梦想。太阳, 卧着, 在山冈上, 又滑向深林, 再照在青苔上, 似梦似幻, 温暖而又亮眼。这山林, 留给人几多深情?几多幻想?几多慰藉?几多遐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时光推移, 已进清秋。那雨说停就停了。山村被雨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可人的月儿也不知何时挂上了树梢, 朗照着。树底下, 斑斑驳驳的倩影, 如此令人心动。泉水, 淙淙, 敲击着石头, 隐隐约约流向远方。

竹林, 摇响了几声喧笑, 月光下, 是一群飘逸的女孩, 提着浣纱的竹篮, 回归各自的柴门。歌声, 牵动了荷花。河心, 水波荡漾。收网的汉子们满载一船幸福, 穿过夜色, 沿流而返。

时光如水, 春芳消歇;红尘滚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那么就做一个隐者吧, 留恋山水, 醉卧山间, 不究世事, 淡泊名利, 在幽静、缥缈的景致中, 享受这般恬淡。

王维就是这样, 用细腻的笔触写山, 写水, 写农家的生活, 写自己的心情。在他的笔下,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清寂的、静谧的, 既生灭无常又充满生机, 无牵无挂, 始终呈现着一种自然之真。他的自然之性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合和契合之中, 诗人感到了愉悦, 同时也得到了解脱。彩翠、白云、青林、圆月、青石、鸟鸣等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大自然境界, 当作者徜徉于大自然境界时, 那“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的自然山水便与人之真性情有了亲密的契合。诗人心中鸟飞鸟鸣, 花开花落, 一片生机, 天真自露, 与天地同流, 与万物归一。无论天地也好, 自然也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生生不息, 周而复始。王维不仅发掘自然之美, 而且表现自然之美, 更把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 让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宁静、一种超脱、一种闲适还有一种恬淡。

“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在王维的诗中, 山水田园景物表现既构成了一种“禅”的状态, 又形成了极为幽美深邃的意境, 灿烂而澄明。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的心灵的悸动, 淡淡的期盼, 恬淡的心境, 而且在喧嚣与嘈杂中, 享受着自然的魅力。

摘要:王维的诗歌, 恬淡幽美, 走进王维的诗歌, 就如同走进了山水田园, 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泥土、清香的花味和繁忙而并不单调的生活, 还有恬淡、闲适的心境。有情有义、有理想还有一种满足感。

“我爱家乡山水美”主题班会纪实 篇3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每到春天,我们感受着明媚的阳光,暖暖的春风,青青的嫩芽……大自然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走近春天,同学们渴望拥抱大自然的心情就再也无法掩饰了:

“老师,今年我们去哪儿春游?”

“老师,带我们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吧?”

“老师,听说白云山风景区离我们很近,可惜我们还没看过呢!”

…… ……

课余饭后,耳闻同学们的议论,我分明听到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神往。面对同学们的春游热情,我决定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围绕春游做好育人文章。针对班级现状,我趁机召开主题班会——我爱家乡山水美。

二、主题班会的准备

班会前,我找来几位班干部,与他们一起交流了班级同学的思想现状,分析了“组织春游”与“不组织春游”的利与弊。通过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与其让同学们“身在教室心在外”,不如通过春游,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丽,接受教育。在做出决定后,我把班会的整个筹备工作交给班委会。我事先还亲自带着两位主持人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做了一份应急预案。在筹备会上,我把组织春游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该不该组织春游”“到哪里去春游”“春游的经费从哪里来”“在春游中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等被确定为班会上讨论的话题。

三、主题班会的过程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班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环节:“谁不说咱家乡美”,谈谈家乡有哪些美好的去处,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地方,解决“春游去哪里”的问题。在两位主持人的精心主持下,同学们纷纷登台发言,讲述了各自熟知的风景名胜:栾川鸡冠洞风景区的青山秀水、奇石、幽洞;洛阳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里峻秀的奇峰、悠悠的白云;人类的文明瑰宝龙门石窟;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巍峨壮观的关林庙;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等。这些风景名胜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每一名同学。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游览洛阳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个环节:讨论“春游的经费从哪里来”。针对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为了既不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班委会提出倡议:从3月1日起,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勤俭节约为春游”。这个倡议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普遍拥护。事实证明,这次主题班会后的一个多月来,同学们变了,节约意识强了,能在大食堂吃饭的就不去开小灶,能喝白开水的就不去买饮料……经费问题很快解决了。

第三个环节: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主持人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讨论“旅游与安全”的议题。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班长列举出了春游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让同学们讨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心直口快的董伟伟同学突然提出:“没有缴保险费的同学不能去,免得有了事拖累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话引发了更为激烈的争论。未缴保险费的同学怎肯轻易放弃这次春游的机会,于是纷纷决定补缴保险费。这次班会顺便解决了保险费的缴纳问题,可以说是个意外收获。这一方面为同学们外出“系上了安全带”;另一方面,也解除了学校和班主任的后顾之忧。

四、主题班会的延伸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经领导同意,我们周密安排并顺利实施了盼望已久的出游计划。我们一起走出校园,拥抱自然,去感受春风的温柔,去倾听万物生长的声音,让那满眼的新绿温暖我们的视线。一路上,彩旗飞舞,歌声飘扬,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步入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听百鸟欢歌,观彩蝶翩翩,赏白云湖碧波荡漾,同学们无不慨叹:“真是风景如画,难得的人间仙境!”观白云山归来,他人问我“有何感受”,我笑答:“春游之意不在游,在乎寓教于游也。这不过是因势利导,巧借旅游之风,行好教育之船罢了。”

五、班会后的再思考

我爱家乡的山水作文 篇4

富春江畔的山真秀啊!在富春城东南角耸立着一座小山。它不像华山那样危峰兀立,也不像黄山那样雄伟壮观。山不高,海拔不到43米;山不大,面积不足4公顷。美丽的富春江三面围拱着它。山上树木蓊郁,花草含芳,亭台翼然,风景绝佳,更有名人题咏“两岸风帆,几多名士,隐于富春深处;一江白练,数叠清螺,漂浮烟岚之间”。使着座形状鹳鸟的小山成了富阳的名山,成了国家级旅游风景线——富春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鹳山得天独厚,回流池沼,石塔山峰,亭台楼阁,花树掩映,绿草红花,不移景换。自然之美与园林之美巧妙结合,浑然一体。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两董”与“双烈”,更为鹳山湖光山色增添异彩!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山度至,风景数翻新。

净碧迎窗入,窄青拂面匀。

我爱你山水诗歌 篇5

①王维《汉江临泛》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②《社日》(王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江村》(杜甫)②《村居》(张舜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①《题西林壁》(苏轼)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杜甫《绝句》 王维《鸟鸣涧》 迟日江山丽,人闲桂花落,春风花草香。夜静春山空。泥融飞燕子,月出惊山鸟,沙暖睡鸳鸯。时鸣春涧中。

王籍《入若耶溪》 过⑴故人庄⑵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故人具⑶鸡黍⑷,邀⑸我至⑹田家。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绿树村边合⑺,青山郭⑻外斜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开⑽轩⑾面⑿场圃⒀,把酒⒁话桑麻⒂。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待到重阳日⒃,还⒄来就菊花⒅。[1]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⑴,当春乃发生⑵。夜雪/白居易 随风潜入夜⑶,润物细无声⑷。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野径云俱黑⑸,江船火独明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晓看红湿处⑺,花重锦官城⑻。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江畔独步寻花》

储光羲 杜甫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杜甫《绝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江碧鸟逾白,“黄四娘家花满蹊,山青花欲燃。千朵万朵压枝低。今春看又过,留连戏蝶时时舞,何日是归年? 自在娇莺恰恰啼”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行宫》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喜外弟卢纶见宿》:

(一)、夜归鹿门歌

司空曙 孟浩然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二)、过故人庄

(三)、《积雨辋川庄作》

孟浩然 王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四)、《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五)、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嗈嗈(yōng):雁鸣叫声.)

酬 张 少 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夏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苏舜钦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山水神韵诗歌 篇6

土地宽阔醇厚

适合,煮一杯清茶

文字相依,慢慢品饮

任遐思飞扬

洞穿头颅及灵魂

春华秋实又一年

可借否

云岑子一句,诗词古韵弹唱

何妨,心随

小叶子、贤子、竹儿

得势,风儿飞扬天下

抑或行走在

幽香清远的,古道上

任凭,太行风拂袖泼墨

这里,幽兰飘香

雀鸣山谷

方因,鹏程似锦

岂不快哉

且看,南湖先生

驾一叶偏舟,烟雨朦胧里

心境如水,玉湘子嘴含

君之竹,一曲《霓裳》

单舞纪年

谁曾料想,天随子先生

易人荷梦,只见

雪山白梅,萧关雪影

卑雪风轻若鸿

在高原,雪舞嫣然

康玲,隐者之花

执手今生,兰之馨香

柳宗元山水诗歌的人文情怀 篇7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诗;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53-03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显赫,其河东柳氏在北朝时就是著名的门阀士族,而到了唐朝,作为“关陇集团”的柳氏依然在新王朝里取得显赫的地位。然而武氏专权,柳氏一族在激烈的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逐渐式微。“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尤不能兴。”[1]但即便如此,对于青年时便有“辅时及物”志向的柳宗元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积极的入世观将之推往政治革新的前沿,并很快地付诸行动,这可以体现在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中。然而不幸的是,“永贞革新”仅仅只持续了一年,就以失败而告终。短暂的顺利过后带来的是十数年的流放贬谪,柳宗元仕途的蹇困也为他日后的诗文创作埋下了伏笔。“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2]此后的十几年里,宦海沉浮不断,直至其病逝,可以说永贞革新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然而,其绝大多数脍炙人口的诗歌皆创作于贬谪之后。柳诗现存138题,共164首,其中山水诗近47首。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永州和柳州两个时期,其山水诗也主要创作于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山水诗在形式上是从五言到七言,以古体为主到以近体为主,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这些山水诗,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作者的心态不一,因而在表现上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也正体现出柳宗元永州到柳州的心路历程的变化。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足够在元和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传远。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3]

一、宦海沉浮下的心灵知音

柳宗元的诗歌多创作于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在该时期创作的山水诗歌不乏精品,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恬淡从容之美。“柳先生诗,其沖澹处似陶,而苍秀处则兼乎谢,至其忧思郁结,纤徐凄婉之致,往往深得楚骚之遗。”[4]永州时期是柳宗元遭遇贬谪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他将情感投注于山水田园,以山水记游、咏歌抒怀的方式将满腹的哀怨愁苦发泄出来,与此同时他又往往引屈原楚骚来感慨其身世遭遇,正如《游南亭夜还叙七十韵》里所说的:“投迹山水处,放情咏离骚。”类似的诗歌在其为数不多的山水诗中并不少见,正如前人所言:“柳州哀怨,骚人之苗裔,幽峭处亦近是。”[5]从中可见其对自己遭遇不顺的仕途,前途多舛的命运的不服与抗争。柳宗元少年得志,21岁时便进士及第,贞元十二年时中博学宏词科,两年后便进入集贤殿工作。此后仕途一帆风顺,在33岁的时候便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在人生的前三十年中,他无疑是宦途顺达的,假设没有参与王叔文的改革,那么他的仕途可以依旧这样顺利下去。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文人,文人自古以来无不梦想着参政议政,意欲以一己之力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成就一番事业。年少得意的柳宗元也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与自己的好友刘禹锡一起加入了王叔文的革新运动。然而,他是一个成熟的文人,却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永贞革新的必然失败连带着政敌的无情打击使之被贬到永州,此后十多年间,偏居于远离朝堂的永州甚至更远的柳州,其政治抱负也在这漫长的贬谪生涯中被逐渐消磨。而在贬谪期间,不仅遭遇肉体的折磨,而且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新唐书·柳宗元传》云:“既窜逐,地又荒疬,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6]由于遭到放逐,致使满腔怨愁无处可释,惟自放于明山秀水中,讴歌山水,方能遣情排序,于是便有了如《溪居》、《永州八记》等以山水著称的诗文。在其为数不多的山水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几个主题:寄托政治失意;抒发孤傲情怀;表达思乡情切;以闲情逸致摆脱现实困境等。这些主题构成了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其中,寄托政治失意的有《感遇二首》、《冉溪》、《溪居》、《构法华寺西亭》、《湖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等;抒发孤傲情怀的则有《江雪》、《渔翁》《夏初雨后寻愚溪》、《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等篇;表达思乡情切的则有《南涧中题》、《构法华寺西亭》、《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零陵早春》、《登柳州峨山》等;至于书写闲情聊解失意的则有《夏夜苦热登西楼》、《夏书偶作》、《法华寺西亭夜饮》、《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等诸篇。这些作品以其强烈的思想感情而成为柳氏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他的山水诗可分为两类,“部分作品模山范水,犹如明镜映物,刻画山容水貌,摹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更多的作品则情景相生,往往在描绘山水的同时,由外在世界而转入内心探寻,或披露郁结之悲愤,或抒泄思乡之愁苦。”[7]而苏轼更是认为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8]并与陶渊明相提并论,“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9]由此可见,柳宗元的山水诗是在遭遇贬谪的情况下写就的,江山不幸诗家幸,正是特殊的人生遭遇造就了其独特的诗才,历史上的许多文人无不如此。这些人做做诗,写写文章,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搞起政治来无一不惨败。或许,正是要经历这番苦痛才能成就诗文的大名。

二、纵情恣意下的遗世幽愤

柳宗元的山水诗中,不乏有模山范水的优美诗作。他通过描山刻水来排解闲情,暂纾苦闷。代表作品有《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该诗写于元和元年夏,构法华寺西亭后作,是柳宗元到永州之后最早的纪游诗之一。该诗名为三十韵,共四十四句。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已明显地表现出其纪游诗的独特风格和成就。首句“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点明游览的原因,既是为了抒发幽闷,也是为了放旷心志,同时还点明了季节。在秋高气爽之际登山游胜,并有堂弟结伴同行(“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更兼云雨初霁,草木尤长,名山旦夕可仰,诗人心情甚是愉悦。其下十六句写景,始终突出幽僻和高峻的特点。幽僻既是写实,同时也是诗人被贬蛮荒之地悲戚之感的写照。高峻则略带夸张,一方面为宽阔胸襟视野,超脱烦恼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本人的孤傲清高。再接下来的二十四句,是观景而生的感发。“鉴尔揖古风,终焉乃武党”该句借用曾子的典故,来表达其内心的真正想法。曾皙“铿尔,舍瑟而作”,向孔子表达自己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令孔子喟叹也让诗人追慕。诗人登高遥望,心绪自然宽阔高远,对世界的变幻和宏远有了较深的感悟,对人生的价值也有了坚定的信念。因而抛开俗世名利,真正体会到放情于山水对陶冶性情的意义。而最后的十六句则写天晚留宿时的所见所感。由天晚引发绵绵的乡思和前途漫漫的愁绪,又归生出皈依佛理之意,寻求解脱。可见,柳宗元的山水诗,始终以遭贬的悲愤沉郁贯穿全诗的基调,即使始以愉悦和赏心悦目的美景来冲淡它,但那缕幽寂苦闷如影随形,故或发超脱之议,或生思乡之愁,或抒郁垒之怨,或表孤傲之心性,皆写得纵横陴阖,跌宕起伏,但总是围绕着贬谪的悲愤而发。柳宗元的许多山水诗皆是如此。表面上看超脱达观,而最后落笔处总难掩其幽清孤寂。茅坤以为:“柳宗元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10]这算是一语道出了柳宗元山水诗的实质。柳宗元因对现实的遭遇不满书愤,反而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遭遇贬谪,使其心中充满悲愤忧怨:“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抗争不屈的个性使其孤傲兀立于世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屈原的同病相怜发于诗中:“投迹山水处,放情咏离骚”;而山水的慰藉又使其心情闲适恬淡:“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在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柳宗元的山水诗就具备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11]。柳宗元效法大榭所作的一些五古山水诗,(如这首五言长诗)在写景当中,处处透露出精雕细刻的一面,并力求在模山范水的同时,消除政治挫折的块垒,故其风格亦如谢诗般精深典奥。但谢诗专于记游,往往失之繁芜,有伤天然;而柳诗则重于抒情,简淡高逸。王达津先生认为:“他的山水诗深远峭拔处倒似大榭。而艺术造诣最高的山水诗,也未能忘却政治。清澄深远中含有峭拔,简古澹泊中深蕴着忧愤。”[12]然而柳宗元山水诗的艺术魅力并不仅仅在于雕刻山水,抒发“幽人独往来”的孤寂情怀,而更是通过将人这一主体投置在悠悠天地,茫茫山水中,借以抒其旷古哲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所塑造的渔翁这一形象。

三、人与自然相互观照下的入世情怀

在柳宗元为数不多的山水诗中,纯粹描摹山水强半,而借用山水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却极少。然而尽管量少,却是柳州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渔翁这一形象,这在柳州山水诗《江雪》、《渔翁》中可以体现出来。然而二者又有所不同。《江雪》中所塑造的是在冰天雪地中孤独垂钓的渔翁,而《渔翁》当中所塑造的尽管也是徜徉山水间的一渔翁,但心境却与前者有所不同。《江雪》是“清极,峭极,傲然独往”[13]中体现“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14];而《渔翁》则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过客。二者的相似点在于,通过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倔强向上,不屈不饶,积极的入世观。《江雪》中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与世隔绝的恶劣环境,和在这般凛冽的环境下犹然垂钓的渔翁,其旨意不言而喻。与张志和《渔歌子》中所描绘的渔翁又不可同日而语:“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15]柳宗元自被贬至永州,写下了大量的游记和诗文,著名的《永州八记》以及《江雪》、《渔翁》都在这一时期写就,可以说,永州时期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柳宗元,放情于山水之际,企图以山水来驱散内心的郁郁不得志。他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如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甚至他在贬谪期间所写下的佛理诗,亦不过是排遣心境的一种方式而已。“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16],故通过渔翁形象来阐释其内心世界,则显得必不可少。山水作为一种心灵的媒介,渔翁作为诗人的代言人,二者在相互作用,相互观照,诗人透过山水来言说其心志。

以《渔翁》为例。《渔翁》中的前四句纯粹写景,阐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末尾两句则历来众说纷纭。苏东坡甚爱柳宗元的诗,在其遭遇贬谪流放时,身侧常放着的惟柳宗元的诗文。也因此他在其文集中多加评论,赞赏,而对于《渔翁》末两句的取舍也是历来评论柳诗的一桩公案。东坡认为:“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17]然而清人孙月峰则以为“后两句尤妙,意竭中复出余波,含景无穷。”[18]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各家见仁见智,无可厚非,然而,结合柳宗元的经历和心境,则后两句是断不能舍。“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该句乍看与前四句无关,然而联系柳氏的生平事迹,则可从片言只句中看出端倪来。诗人所刻画的渔翁,并不仅仅是类似槛外人的存在,也不单单只是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是同《江雪》一样,幽幽地表达出了其用世的渴望和积极入世的想法。政治失意的悲愤与重返朝堂的渴望总是贯穿于柳诗当中,故柳宗元的山水诗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山水诗,而是需要深入去挖掘其潜藏在文本背后的内涵。正如在《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溪居》等诗中表现的那样,其思想的复杂性往往成为研究其山水诗的重要线索。不论是《江雪》、《渔翁》中所展示的山水与人的相处也好,还是透过渔翁这一代言人所传达的入世观也罢,外在的事物往往作为他者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而人往往借助外在的事物作为媒介来沟通作品与读者。研究一位作家的生平遭际与其作品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却必然有联系,孟子所谓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往往在此起了莫大的作用。另外,柳宗元的入世观与出世观的冲突往往在诗歌中可以表现出来,山水的存在往往为思想的左右冲突做铺垫。柳诗当中不乏掺有表达禅理的诗歌。《巽公院五咏·禅堂》、《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巽公院五咏·净土堂》等,这些诗歌往往表达出了皈依佛门、与世无争的执念。柳子厚被贬谪永州十多年,而唯一一次的召回京都,却是被贬到了更远的柳州。其一生仕途的坎坷,着实令人叹息,正如苏东坡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所说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东坡引柳宗元为前辈知己,正是对二者身世遭遇的相互垂怜。故方其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身上随身携带的惟柳宗元的诗文集以及陶渊明的诗歌。苏轼对二者的激赏,既是自况身世遭遇,亦是对二者作品的欣赏。柳宗元以其极少量的诗歌盘踞诗坛千年,究其根源在于其诗中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积极的入世观。他的人文情怀在于通过对山水的描刻,赋予了人文的意识;而人物形象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将人文情怀转化为山水妙观。不论是遗世独立的忧愤也好,或是皈依佛门的空想也罢,亦或是游山玩水的闲逸,都只为了有朝一日重返朝堂,实现其经世济国的理想抱负。然而现实的吊诡往往在于,它成就了一位名人,却不是在他所渴望的领域,而却是他所意想不到的地方。尽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柳宗元的诗和文依旧使其享誉千年。

四、结语

柳宗元及其山水诗往往是历来文人墨客以及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对象。除了柳氏为数不多的诗歌之外,他的散文著作甚丰,并跻身于唐宋八大家的行列。柳宗元的散文的成就远比诗歌要来得出色,然而他的山水诗却千古流芳,为后人传诵不止,可见诗文同荣,柳氏概不遗恨。他的“以文为诗”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然文中所涉及的山水诗恰恰不在此列,这也是其山水诗能保持恒久魅力的重要原因。历来文人对此十分推崇,姚莹《论诗绝句》云:“史洁骚幽并有神,柳州高咏绝嶙峋”[19],赞柳诗兼有《史记》之洁,《离骚》之幽,嶙峋不凡,正有以见宗元之人品,同屈原、司马迁有一脉相通之处。而柳宗元的魅力又不仅仅在于此。在现实与理想的交锋中,在出世与入世的牴牾中,在儒与释的统合下,将所思所想以优美超脱又极富睿哲高妙的笔墨注于山水间,这才成就了他日后的文学地位。

参考文献:

〔1〕柳宗元.送澥序.柳河东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3〕魏庆之.诗人玉屑[M].北京:中华书局,2007.358.

〔4〕汪森.韩柳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乔亿.剑溪说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6〕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柳宗元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6.

〔8〕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千古序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2-3.

〔9〕〔11〕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67.

〔10〕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2〕王达津.柳宗元和他的散文与诗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78.

〔13〕吴昌祺.删订唐诗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4〕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M].北京:开明书局,1950.135.

〔15〕苏轼.东坡题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16〕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 久寿书.柳河东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7〕释惠洪.冷斋夜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8〕孙月峰.评点柳柳州集卷[M].上海:会文堂,2011.

〔19〕姚莹.黄继耕注.论诗绝句[M].合肥:黄山书社,1986.35.

山水光阴诗歌 篇8

光阴像一条河,它静静地流淌

那么多的波影,在春日里慢慢流长

和你的相遇,仿佛还在旧日时光

你缤纷的笑脸,芬芳了我的诗行

光阴像一条河,它有淡淡的波光

参差的荇菜左右分开,我走进雎鸠的身旁

窈窕淑女躲在幽篁,我吹着忧郁的洞箫,远远地将你眺望

瞎眼的.弦师在弹唱,凤求凰的故事唯美而悠长

光阴像一条河,它泛着潋滟的流光

娥皇和女英的泪,沾湿了潇湘

顶礼膜拜间,五彩祥云在天边飘荡

躯壳只剩下了思想,将你写入一曲高唐

光阴像一条河,它被春水吹皱了脸庞

说一声秋风秋雨愁杀人,风起时却飘来葳蕤的幽香

不再光彩的面容,皱纹里平添了几许智慧的幽光

商女不唱后庭花,唱的是黍离的悲伤

光阴像一条河,它轮回了一个世纪的时光

暖阳下枫林浸染,红得好像血液在空中飞翔

一纸书信,诗圣搔断了白发,摧断了肝肠

诗歌,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9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降下帷幕,湖北卷一篇满分诗歌体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高考作文写成诗歌,简直就是在“踩着钢丝跳舞”;也有人说,这是2009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其实综观历届高考,总会有一些同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考场上将作文写成了诗歌,并大放异彩,让人叹服。如2002年四川满分佳作《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云/我会放弃高高在上/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那,就是我的答案。//如果我是一支河流/我会放弃奔流到海/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你要问我为什么/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那,就是我的答案。//如果我是一株灵芝/我会放弃长命百岁/我选择化为一滴滴药汤灌入人口中/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笑脸/那,就是我的答案。//如果我是一块矿石/我会放弃平静安逸/我选择熔入炉中化为滚烫的钢水/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那,就是我的答案。//如果我是一只白鸽/我会放弃自由嬉戏/我选择永不停息地把橄榄枝衔到/战争的国度/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婴儿/正在快乐地玩耍/那,就是我的答案。//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向前?向后?往左?往右?/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灵中的真、善、美吧/那,就是你的答案。

这里作者每段都以“如果”开头,创设了一个不“真实”的前提,然后展开进一步联想和想象,选取了“云”、“河流”、“灵芝”、“矿石”、“白鸽”等为意象,多角度诠释话题,折射出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立意深刻,结构谨严,被判为满分。再如2003年陕西满分佳作《无题》: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不,论你喜欢/赤橙黄绿青蓝紫/当然情感无罪/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面孔扭曲/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这个丑,那个美”/别总给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雾/那么当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要知道/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时常擦拭你的双眼/别让理智离开身边/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本文虽只有209字,但作者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起兴,托事于物,引发联想,用变色墨镜、雾、月光等现实中具体的事物本身具有的朦胧性来说明感情这一抽象事物所具有的易变性和不可靠性,用层层比喻阐述了感情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危害,告诫人们要用理智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从而驶向真理的彼岸,非常确切和深刻,全诗构思奇特,内容深刻,语言生动鲜活,“别总给理智放假”等语句凝练而有哲理,富于形象性且有诗歌的韵味,判为满分,当之无愧。此外还有如2003年高考甘肃满分诗歌佳作《蓝色蛹·金色蝴蝶》、2008年高考四川满分诗歌作文《悲中行》等等。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高考考场中将作文写成诗歌并获得了成功,但众多专家、媒体等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写诗是件很个性很抒情的事情,但写诗需要灵感,而灵感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进发;二是即使考生的诗歌写得好,而未知其对性质与诗歌完全不同的却又非常实用的其他作文文体把握如何;第三,如果一个人闲着,有时间,桌前一壶茶,头顶一爿月,摇摇头,晃晃脑,放松一下脊椎脖子,是很可能写出一首好诗来的。可如果把你放在闷热的暑天,教室里坐着几十号紧张的考生,头上是电风扇哗哗地响着,面对监考人严肃的表情,墙上滴答滴答地走着的钟表,在有限的几十分钟时间内,要写出一首好诗,除了个别天才,那真是件顶顶困难的事情;另外还有评价标准的问题,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总要分出个一二三四来,而诗歌恰恰是一种很有灵性的抒情文体,一首诗的好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首诗,一个人看了可能感动得泪流满面;另一个人看了,却是无动于衷。触动我心的,于我心有戚戚焉;触不动我心的,可能得分就不高了。故写诗不宜提倡。

可也有人对此看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咱们国家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既然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表情性和想象力,有着优美深远的潜在意境和音乐性,那为什么不能允许我们这些对生活充满憧憬“年少如诗”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自己心仪的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这样一个非常重视诗教传统的文化背景,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育才优长的本意,确实让人遗憾。其次,高考的公平性决定我们不应拒绝诗歌创作。高考作文评分的标准是什么?考核选拔人才的衡量依据又是什么?会写诗的人就不能算是人才?作文的本意是什么?我们认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就是写作的本意。而这些,诗歌作为创作文体无一不漏。缘何要诗歌除外呢?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需要逐步完善。至于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容忽视。

还有人提出折中意见: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学生无非凡勇气不能冒险,教师无非凡见识不能决断。鉴于现代学生和教师在诗歌一项上的平均水平,高考专家和教育部门的官员们绝不可在诗歌一事上冒进。但凡能写诗的天才们,散文议论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不让写诗并不会委屈太多。但如果有人一定要显得与众不同,那就让他写吧,其诗至少要满足“切题”与“押韵”的基本要求,以免贻笑大方。因此今后的高考作文不应该简单拒绝诗歌创作,而要给考生们更大的空间。

留下我们心中的歌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我们的生活,是需要诗歌的!从孩童开始,我们就沉醉在“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意境中,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也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新课标”的要求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突出了对诗歌单元的安排,它的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是现当代诗歌单元,这里把诗歌作为联系初高中语文的桥梁,足见其分量。

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鉴赏能力实质上就是对蕴含于语言中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把握。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有必要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加以重新审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无论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能给今天的高中学生以深远的影响,相信有魅力的诗歌教学必将优化高中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诗的学校……我想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大凡中学生,自小学伊始,就想通过诗歌写作焕发出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活力。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高级形式,是人类语言智能的典型范例。欣赏和写作诗歌可以培养感受力和想象力,能够体会到语言艺术的精致性。因此,写诗不仅仅是为了练习写作,更是为了强化人的语言智能和开发人的智力。可以把写诗当成学习写作的一种“练笔”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智力体操”,可以培养我们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和一个有艺术品位和较高生活质量的人。有同学说,我们读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我们写诗,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平静,熏陶着自己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大胆地说,留下自己心中的诗行吧!

诗歌创作点津

诗歌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最难把握的文体。原因一是读得少,没有知识积累;二是诗歌本身要求有强烈的情感性,这对中学生来说可能很难在短时间里激发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可以这样做:

首先,写诗要大量阅读诗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获得对诗歌文体的感觉,就必须大量阅读和朗读诗歌。随着诗歌阅读量的增加。就能越来越感觉到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饱满、最充沛的,如喷薄的火山,又如涌动的地下岩浆,如浩瀚的海洋,又如汩汩的溪流,如巍峨挺拔的山峰,又如静谧脉脉的远山;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是最丰富的,诗人的思绪像野马,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内心世界,它无所不到,任意驰骋;诗歌语言是最形象、最简洁的,也是最具有音乐性和跳跃性的,一个诗歌的意象可以韵味无穷,使人真切感受到一字千金的妙处,一首诗歌可以如一支乐曲、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陶醉和惊叹不已。所以,对诗歌的总体感觉应该是一次次心灵的颤动、情感的沐浴、思想的启迪,并且有浑然一体的整体美、韵味无穷的含蓄美、流畅跳动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我们有了这种感觉的体验,不仅仅是对诗歌文体特征的初步认识和感悟,更是一种语感经验和思维方式的熟识和积累。因此,只有不断阅读和朗读诗歌,才能具有一些诗歌的感觉,有了对诗歌的感觉和体验,自己才能慢慢摸到诗歌艺术的大门。现在的新教材虽然增加了诗歌的内容,但量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读好教材中所选诗歌外,还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乳汁,多接触、朗读、感悟,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美感,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为写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写诗要了解诗歌知识。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它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感受或道理形象化。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比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和孤独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画。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学习写诗,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又如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衷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还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的节奏,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第三。写诗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一般说来,写诗要靠一种感觉,一种特别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生活感受和心灵感应积蓄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善于训练自己在生活中捕捉霎时诗歌表达的感觉。可以按以下方式训练: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常常引起思想感情波动、心理变化的事情。例如在自然环境、季节变迁中、在挑战自我的成功或失败中、在家庭的不幸或成长的挫折中等等思想感情上的起伏变化都是诗歌酝酿的温床,只要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真想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就不妨用诗歌将感觉抒发出来。特别是对自己心灵的敏锐感觉,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片落叶、一轮圆月都会在内心世界激起波澜。②在阅读诗歌、品味诗歌中,也可以主动寻找自己诗歌表达的感觉。因为人们的情感体验都有相似的地方,在艺术的殿堂里,情感是可以相通的。比如在读席慕蓉、汪国真等诗人的诗集时,每一首诗都可引发我们许多要说的东西,就可在每页的空白处用自己的诗或理解、或阐发、或辩白,这样不知不觉就习得了一些诗歌的表达方式。③经常做一些联想式的训练,写一些短小的咏物诗。诗歌需要展开丰富而独特的想象。想象力有个低级形态就是联想力,即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能力。它有接近联想(如“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类似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比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因果联想(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四种方式,初学写诗可以此来写咏物诗,达到锻炼和丰富想象力的目的。如“人们不知道,把地扫干净\躺在一边欣赏是一种幸福\若空闲在角落\自己不出也成了垃圾”(对象:扫帚),“那一道闪亮匆促的划痕\永远来去匆匆\美丽,不需要永恒”(对象:流星)。④现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写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训练,使自己获得更多肯定的机会。除了课堂写的,还可通过网络、短信形式出现。现在从手机短信到流行歌曲,诗歌的精神其实正在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无处不在。如“孩子,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这首诞生于网络的“汶川诗歌”,就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人。

总之,青春需要诗歌,写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诗并不难,只要勤观察,多思考,常练笔,就会功到自然成。有一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现在,你可以拿起笔,用诗歌托起青春的太阳。愿中学生们用诗的情愫感受生活,用诗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诗的色彩描绘生活,用诗的音符歌唱生活,用诗的品德创造生活。

诗歌创作实战演练

1,请以某种物象为题目,调动自身经验,写一首诗歌。

2,排比和比喻是诗歌的常用技巧。请适当运用这两种手段,以“月光”为题,写一首诗歌。

实战演练示例

水花

从有到无

只是一瞬

甚至还来不及看清世界

或许

没多少人会注意她的存在

她不是昙花

没有美艳和清香

更没有令人期待的绚丽

她和沙石一样平凡

但她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纯洁凉爽透明

还有晶亮多棱的光芒

人们

不会忘记

她——也是生命的

一种形态

月光

月光满地

是分别的珍珠

碎了一地

月光皎洁

是飞翔的梦想

贯穿苍穹

月光明亮

是打开的烛光

照彻灵魂

月光

多么迷幻遥远

山水诗歌:灯花 篇10

秋夜的灯花勾引了古板的文字,

歪斜排列,错落成诗。

而你看到的所有笔触,

大多都毫无意义,

被夸张的抒情,

已曲解的思绪,

毫无意义的却茂盛着,

盛开了。

定然有一些的,

枯萎的只有骨头的花,

灯一样的忽明忽暗的倔强着,

苟活在尘世的泥土中。

再轻浮的扬起长短句子,

长成我枝头的猩红藤蔓,

青色的我游荡在死海里,

邀请同伴共赴黄泉的.路口。

折纸船一叶,

等来的人去渡口抽烟,

来吧,一起,

求死或者……寻欢

善忘的人啊,

虚伪而沉默的,

再次皈依。

在霓虹色里苟且匍匐,

幽默的行凶,

欢快的死亡。

把头颅给月亮做个帽子,

把骨头烤成金黄的食物,

眼睛是多余的,

雕刻成你想要的灯花。

鼓掌,谢谢,

给耳朵一个微笑,

上一篇:2019年行测模拟题下一篇:学习2018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