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2024-08-18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1

课的开始用音乐会中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引入,欢快的曲子调动学生积极性,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我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将一些小知识点都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在歌曲的处理中,我从歌曲中小乐手的心理出发,引导学生用声音正确的表现歌曲,表现自豪的情绪,衬词“得儿喂”的作用,比较两个“得儿喂”的不同,从而注意0和0的时值区别,还有三个道白“咦,嗯,哎”,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结束句的唱法运用手势教学,引导学生注意音高的变化。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我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集体演唱,表演唱,分组分段表演唱,来达到教学效果。但是,这节课通过各位老师的评课,我也认识到了不足,比如开始导入环节老师没有激情,没有进入状态,预想的效果没有达到,还有就是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课堂灵活性不够,最后的成果展示老师也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这节课的气氛也没到达最好。以后平日里教学要做到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做到活而不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佳状态,还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2

在具体的小学教育中, 为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 教师需要用更好的方法方式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好奇, 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力量, 由好奇变成兴趣, 让他们觉得快乐是一件多么重要和愉悦的事情。应通过对“寓教于乐”小学教育方案的探究, 找出一个让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案, 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快乐。

一、“寓教于乐”理念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1. 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 并不是要学校培养出大批的音乐家, 不是让他们非要精通某些乐器, 也不是让学生知道某些音乐知识, 而是让学生开始有对音乐欣赏的意识, 并产生兴趣与爱好, 慢慢地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视听能力和对音乐的记忆力随之增强, 从而, 培养对于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对于生活体验的感受也能很自然地通过音乐欣赏表现出来, 开阔音乐视野, 丰富情感世界, 最终从内心得到快乐。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参与、表现意识, 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音乐形象或意境, 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2. 快乐教学, 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感受。

小学教育就是以多种音乐表现形式, 教育学生快乐地表现自己。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中, 教师简单地打开音乐教材, 把各种类型的, 比如抒情、欢快、悲伤的音乐放给学生听, 然后让大家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别, 便草草了事, 一节课上完, 学生依然很茫然, 不清楚上了些什么, 同时也没有感受到任何乐趣。而课本里, 大都以管弦乐、大家作品为主, 独唱合唱曲为辅, 这对刚刚接触音乐的小孩来说, 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更不用说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延伸它的内涵了。引导小孩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用最纯真的心, 快乐地感受、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的过程, 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大难题。教师要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运用快乐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 让小孩集中精力, 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 用纯真的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所以快乐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寓教于乐”, 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看法。

1. 平等交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教育的要求, 并不是要学校培养出大批的教育家, 也不是让他们都成为著名的作家学者, 而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有自己的感悟。小学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信息的传递, 它能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 一个好的教学形式特征是可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畅通无阻地相互学习交流。

2. 提出质疑,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 以学生是主角, 老师是配角的形式,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质疑书本的内容, 同时老师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散学生的思维, 通过课堂讨论、争辩, 课下组织各种辩论活动的形式, 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 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该及时归纳学生的发言, 并进行讲解、引导, 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探讨, 最后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老师都可以解决, 并不是书本上所有的都是正确的, 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同时, 这样的课堂辩论,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 更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记下的知识是最牢固的。这样的引导方式, 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比文字更丰富, 比图画更鲜活。

三、“寓教于乐”, 给孩子空间, 好听的音乐尽情地想象出来。

1. 言为心声, 音为心语。

有想象的音乐才是最美的, 音乐之所以美妙、变化无穷, 就是因为有无限的想象存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像以前教学生写字一样, 带有童真的想象, 站在孩子的角度, 用美丽可爱的语言, 引导孩子丰富想象, 并鼓励他们说出来, 对音乐产生最初的兴趣。孩子都有极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孩子, 把孩子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 让孩子有兴趣听, 引导孩子听一段音乐作品, 然后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想象力的语言, 把无形的音乐转化为世间有形的物体。如欣赏《高山流水》, 我们可以询问孩子听到的感受, 尽可能引导孩子讲出听到的各种想象, 他们不说我们就可能无法发现他们有着不同凡响的思维, 到那个时候, 学生的潜能也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2. 自主发展, 自主创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美的尝试。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民主、热情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用音乐巧妙地表达出来。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看, 学生被端正于课堂, 老师威严地站在讲台上。所以教师正确的指导, 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完全放开, 让他们把好听的音乐尽情地想象出来, 然后快乐地通过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这样, 他们也会从心里感觉到音乐的美妙和内心的快乐。

四、“寓教于乐”, 将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己的想法演出来。

1. 结合课文,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演能力。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 从而获得奖励、赞美, 好奇心重, 让他们表演将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而小学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有趣、好玩的故事类型的文章, 甚至是童话色彩比较浓厚的文章, 如《小蝌蚪找妈妈》, 这样的文章比较好玩、简单,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宜详细讲解, 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想象思维, 让学生感受不到童话的童真思想。教师让学生演出来, 既可以感受文章中那种童真班孩子的天真,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还可以在老师之前的讲解下, 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意义, 锻炼胆量和表演才能。

2. 给予自由, 通过欣赏大声唱出喜欢的音乐。

音乐专业是一门极其重视情感教育的学科。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 只有深刻感受理解其中的感情, 才有可能真正欣赏音乐之美, 这样才能被称之为有效的音乐欣赏。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时应该注重快乐教学, 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殿堂, 真正理解音乐。当孩子们理解了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然后感觉到了快乐, 就要大声地唱出来, 而不是单一地倾听。音乐是很美妙的, 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然后从内心感受到快乐, 而不是表面的好玩。比如音乐教材里有关于春天的音乐, 教学之前, 带学生出去踏青、认识春天, 途中教学生唱有关春天的歌曲。让学生就春天展开想象, 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说说有关春天的词语, 编写歌词, 唱出自己心里的春天。经过前面的体验, 小朋友很自然地进入角色, 歌曲唱得异常动听感人, 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

五、“寓教于乐”, 通过音乐, 随着动人的旋律跳起来。

1. 音乐舞蹈相结合, 创造完美的视听效果。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 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 二者完美地融合, 创造出完美的视听效果。如果把音乐形象化, 说成是听得见的舞蹈, 那么舞蹈就像看得见的音乐。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而起舞, 让学生自由地流露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体现音乐美。这不仅能让她们从舞蹈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而且能增进孩子间的友情。舞蹈具有可视性, 它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 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 这一切使得它更容易被感受, 进而去体验它, 从而理解它。

2. 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对音乐的领悟力。

动是孩子们表达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方式, 这无疑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乐曲, 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创造动的机会, 自由地发挥。充分利用孩子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作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通过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联想和理解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和美感。此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 结合音乐来表演。比如, 我们在欣赏《龟兔赛跑》时, 让两个孩子根据各自的想象来自由发挥音乐的主题, 你会发现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故事情节动起来。她们不仅表现出龟兔的形象, 还把跑途中的各种情况都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孩子们可以在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自觉感受音乐, 和音乐融为一体。乐器上手, 动听的音乐动起来。

孩子在动手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把根木棒给他, 他绝对能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兴趣, 他在探索, 他要表现, 他在自我肯定, 当然快乐就显现出来了。小学音乐教育中, 我们给他们一个指挥棒, 或者吉他、鼓,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 根据自己听到的感受演奏出来, 敲打出来, 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样的敲敲打打可以增进孩子对音乐的感受, 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 从而对音乐由衷地感兴趣。这样即使是由教师组织的活动, 他们也会很开心地参加, 不会当作完成任务, 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对音乐督导的领悟力,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六、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 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快乐的氛围里, 应教给学生快乐的方法。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让孩子们更快地体验文字的美丽, 发挥想象的空间, 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专长,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主角。发展是快乐的根本目的, 而快乐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 教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孩子们融入音乐, 自由地发挥想象, 尽情说唱, 忘情舞奏———这是发挥幼儿专长, 张扬幼儿个性, 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最好方法———作为小学教育者, 这确实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制度随之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模式也随老师观念的改变而改变, 如今小学音乐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 也不是简单的接受, 而是在此基础上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快乐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积极情绪, 音乐是情感艺术, 是让我们快乐生活的源泉, 而小学音乐教育则是让孩子在早期对音乐“快乐参与”的过程。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 在小学教学中, 教师用艺术手法教学生学习, 可以给学生一个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应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方案的探究, 找出一个让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案, 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快乐。本文就小学教育的现状、小学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措施、建议,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快乐参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齐放主编.小学素质教育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10, (2) .

[2]吴中杰.文艺学导论[M].小学语文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潘利斐.识字教学也可以如此美丽——听朱柏峰老师上《词串识字》有感[J].吉林教育, 2010, 2.

[5]李文长主编.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8.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3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4

听:生日歌

表演:幸福拍手歌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难点:

歌词的创编,对歌曲中连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生日歌》,师手捧蛋糕微笑走进教室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生:“不知道。”师:“今天是XXX同学的生日,请这位小寿星到中间来。让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学生边点蜡烛边唱《生日歌》)XXX同学吹完蜡烛说:“请大家和我一起尽情的唱歌跳舞吧!”

2.演唱与表演。

(播放《幸福拍手歌》,学生随音乐快乐地走。教师示范并提示学生注意聆听音乐:在每一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在休止符处停下,拍手两下。)

师:你还能加上其他动作吗?

(学生讨论,动作创编。)

师:现在我们围成两个圆圈表演。里圈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的同学相反。在休止符处停下,依次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活动要求:提醒学生注意音乐游戏的规则,听音乐进行表演,不吵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是一首非常的日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大家熟悉

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唱唱这首歌。(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虽说学生们跳舞时,已多次聆听了歌曲,比较熟悉了,但连续的附点节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仍然难度比较大,教师应注意放慢速度。)

师:学会了这首歌,我们边唱边跳,一定更有意思。

3.欣赏与创造。

(欣赏教师制作的各地有趣的风俗礼仪动画)

师:同学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礼俗动作。新西兰毛利族人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见面时,鼻子与鼻子互碰,表示亲热;我国台湾省的阑屿原著居民背靠背擦两下,喊一声“锅盖”;印度和泰国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屈膝;中国传统礼节则是抱拳作揖。

(学生根据这些图模仿他们的动作与表情。)

师:将这些有趣的礼俗动作填入歌曲中演唱与表演

(学生围成两个圆圈唱《幸福拍手歌》,内圈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相反。当唱完一段,主持人喊出一个国名或地名,大家赶快找另一个圈中的人做出规定的动作。)

4.师:XXX同学,今天我们为你开的这个party,你开心吗?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5

岁末将近,我们的音乐课程也将接近尾声了,一年级孩子们在本学期学习的最后一首是《过新年》这首歌曲。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结合着中国过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本课教学完成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并且对这一课有了新的想法。

在导入环节,我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问: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新年就要到了,你们在过年时候最喜欢做什么啊?小手一个一个的举起来,都想来说一说,有人说,我最喜欢放烟花、放鞭炮;也有的说,我最喜欢到游乐园玩,还有的说,去拜年;最后有人看见书上的小朋友了,就说敲锣打鼓„„“是呀,过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咱们一起来学习歌曲《过新年》,迎接新年的到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初听歌曲《过新年》,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在复听时,我示意大家为歌曲来伴奏,用拍手,拍桌,用手敲,这三种动作来做,等我示范后,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教室里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听着很吵闹,本来我还在埋怨他们,没有拍好节奏,于是我也想了,过年了,不是要放鞭炮吗?于是,我就想只当是孩子们在放鞭炮呢,于是我就说,鞭炮声声,锣鼓响,我们一起迎新年。孩子们,听到后,也就明白了自己敲的太乱了,在我的引导下,真的敲出了和谐的节奏,顿时,教室里呈现出了过年的气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在情感上:通过歌曲《过新年》的学习,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新年的热烈喜庆气氛,并通过东北舞秧歌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识上:学习歌曲《过新年》,认识中华民族打击乐器鼓与镲,并熟练掌握《过新年》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在能力上: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并且将学会的节奏运用到其他歌曲中。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好,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和热烈喜庆的气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认识了民族乐器鼓和镲还有鼓。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听辩鼓和镲的声音开始,认识了鼓与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本节奏“咚咚咚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孩子们从节奏的认识,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词,然后很自然的就将歌词加入到歌曲的旋律当中了,所以歌曲学习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声音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以小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好听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正确演唱歌曲。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6

二年级教学内容《小红帽》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巴西儿童歌曲,这个童话故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小红帽》;学唱唱名;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为了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1、童话导入,创设情境。

《小红帽》是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在导入环节中,请一名学生来讲一讲《小红帽》的故事,其他同学来补充,使学生走入到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并且总结出小红帽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故事,学唱歌曲。

学生在理解《小红帽》的故事后,将部分故事内容以歌词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学生也能够较容易朗读出歌词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自主学习歌词,并能够较好地听唱歌词,对于歌曲音高、节奏把握较好,能够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红帽快乐、活泼的形象。

3、借助旋律线,学习歌曲唱名,理解歌曲形象。

本首歌曲的前四乐句都采用了1 2 3 4 5 3 1自然音阶的形式,我将这些音符标注在

黑板上,请学生将音符用一条曲线连接起来,形成旋律线,学生一边用手划着旋律线,一边听唱音符的唱名,我提示学生:这条旋律线起伏有什么特点?感觉像什么?大多数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体会出这样旋律线像是小红帽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要去探望外婆,这种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在一、三乐句中都出现了 1—1的八度大跳音程,旋律线也呈现了大跨度的上行,我提示学生:在高音1的位置出现了哪些歌词?(“郊外”、“僻静”)表现出外婆家远而偏僻,因此用了大跨度的音程。学生能够理解歌词形象,并通过听唱较好地把握音准。借助旋律线的形式,不仅使歌曲唱名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形象。

4、即兴创造表演,增强表现力。

在学唱并理解歌曲形象的基础上,请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歌词 的内容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在创编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更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表演,但不够形象、生动,我提示学生:小红帽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她走在路上是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表现?要按照歌曲节拍表演。学生在我的提示下表现出多种动作形式,效果较好。再引导:当她担心要遇到大灰狼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表现?学生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并用双手环抱肩膀、小碎步来表现紧张的情绪。最后,我又引导:小红帽探望外婆后平安地回家了,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后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表现?学生表现出甜蜜、幸福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创造歌表演,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7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8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聆听:《快乐的罗嗦》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能安静一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感受到乐曲折表现的情绪。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和“××××”的时值,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能用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矩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快乐的罗嗦》也是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乐曲。通过这两个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对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音乐律动: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2、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同学们,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用作打击乐器?

师:试一试,你能用什么样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呢?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敲击各种节奏。

(2)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为歌曲伴奏。

【学习新歌】

1、导入,师: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大家想听吗?

2、范唱(教师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学唱歌曲

A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

B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4、表现

A歌表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欣赏】《快乐的罗嗦》

1、导入

师: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听,那边的山寨里又传来了什么音乐?

2、感受

播放乐曲《快乐的罗嗦》,进行整体听赏。

3、交流感受,表现乐曲

A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让学生采用相应的手段(如:色彩、肢体语言、表情等)不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变化,并随着乐曲表演。

【课堂总结】

总结鼓励,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积极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以及教师教态的

亲切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表演,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且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音高的把握,情感体验的延伸。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师:我们中国啊有着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人民都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今天啊孟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大山里的民族,先不告诉你,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这个民族的舞蹈好不好?

——播放《爱我中华》,跳摆手舞

2.师:同学们啊,这个舞蹈叫做摆手舞,是土家族的舞蹈,土家族是主要分布在我们湖南省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播放图片)瞧,在土家族的社巴节上,大家都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跳起摆手舞,在看一看土家族的房子,跟我们的不一样,是木头做的,吊脚楼,你们觉得生活在土家族的人民幸福么?你们想去土家族看一看玩一玩么?那么久开始我们的土家族之旅吧。

【寓教于乐】

(一)认识do,mi,sol

1.认识do,mi,sol

瞧,有三位土家族的小朋友来迎接我们了,你们看他们分别有一个小音符的名字,你认识他们么?(奖励小音符胸章)

2.给小音符找家

这三位小朋友带我们去他们的家做客,你知道别住在哪一间房子里么?能不能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猜一猜?

3.柯尔文手势教学

从下到上,从上到下

(二)熟悉曲调

1.听教师范唱曲调(钢琴伴奏)

师:这三位小朋友啊,给我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并且有趣的土家族歌曲,这首歌曲啊只有3个音符组成,你能从曲谱里发现时哪3个音符吗?

2.唱曲调(点谱,不伴奏)——用柯尔文手势点谱唱曲调,慢速。

3.小画笔(一遍点谱,一遍伴奏)——随旋律线唱曲调,加快速度唱曲调。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第一遍)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非常好听的土家族民歌吧,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曲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有没有听不懂的歌词?

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其实,聪明的

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2.聆听歌曲(第二遍)

听一听哪句歌词出现最多?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

(开心、快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531加上拍手试一试XXX。

3.师生接龙唱

(1)师:在山寨里,有一种唱歌的方式叫做一领众和,那么我们也学一学他们,孟老师来领,你们来和,你们唱每一句最后的乃呦嗬,孟老师来领前面的部分,好不好?(2遍)第一遍加上手势,第二遍加上拍手

(2)交换学生前面部分,老师后面部分

(3)加入伴奏:在乃呦嗬的地方加入小乐器的伴奏,教师示范(1组学生)

(4)分组演唱:两组比赛,交替进行

(5)完整演唱(1组学生)

【编创拓展】

师:我们玩得可开心了,可是山那边还有一群小朋友不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一起去邀请他们好不好?听一听孟老师是怎么邀请他们的,声音轻轻的,位置高高的,用你的小手帮个忙,把声音拉出头顶,让风儿把我们的声音飘到山的那一边,对小朋友挥一挥手,你会做了么?

1.全班齐学。

2.给这四句加上音高试一试,教师板书旋律线。

3.分组比赛,看看哪一组呼唤的最好。

4.加上呼唤的歌词吧小朋友邀请来一起唱一唱歌。

5.请一组小朋友加上伴奏试一试。

(一)舞一舞

1.我们今天玩得可真开心,又唱歌又演奏了小乐器,不过孟老师觉得还没尽兴,还想来跳一跳土家族的舞蹈,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刚开始教大家跳的摆手舞?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

2.随着动画来跳一跳

3.全班同学演唱奏一体来试一试

(二)拓展:欣赏《阳光下的孩子》

1.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中国有几个少数民族么?对,就是56个少数民族,我们每一个民族的孩子都生活的十分幸福,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同一片阳光,让我们随着歌声,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老师,你也是一个幸福快乐的阳光下的孩子。

2.结束语:今天我们的土家族之旅就结束了,今后我们还要去认识更多的少数民族,学习更多的知识,那么我们跟土家族的小朋友说再见吧!~排队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数蛤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一首小诗《咏蛙》导入

1、出示《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2、同学读这首小诗,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青蛙)

3、教师做简要介绍

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4、过度: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2)老师带唱一遍。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 三只蛤蟆 ……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

(欢快活泼、幽默风趣)(有条件可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布老虎》

教学目标:

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欣赏感受音乐《布老虎》的表现要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布老虎》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和实物导入。

2、初听乐曲《布老虎》。

3、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默认吓麻胡。”“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上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4、复听《布老虎》

5、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四、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提示学生:谜语的每一句都能打一动物,我们一句一句的猜。生根据谜面猜谜底,通常会说出很多答案,对说出不同的动物答案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师播放歌曲范唱)

3、揭示歌曲名 师: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师:一起读一下题目 生:读两遍 师:同学们想学这首歌吗? 生:想 师:想就要坐好,竖起耳朵认真听。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 师: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师播放歌曲范唱)

师:这样的速度往往是表现 “轻快活泼”的,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再次聆听歌曲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

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示范一句或一段 师:大家一起来 生:学生拍节奏齐读歌词。

7、解决难点(1)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唱两遍)

(4)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

(5)师说明衬词。师:同学们唱的真动听,你们知道“哟

一、哟

二、哟

三、哟四” 是什么意思吗?它们叫做衬词,(板书:衬词)没有任何意思,是表示小朋友猜出谜底时高兴的心情。师: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5、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弹奏电子琴,用听唱法教唱,注意提醒学生唱的轻快活泼。师:现在我们看看整首歌曲,歌曲中有问的、答的和齐唱部分, 刚才大家唱的是歌曲的什么部分呢? 生:齐唱部分 师:你们看的真仔细,像这种一问一答形式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问答式对唱歌曲,大家一起说“问答式对唱歌曲”,跟着老师弹奏的旋律唱一唱。(先慢速唱,再轻快的唱。提醒坐姿)

6、齐唱第一段

7、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关注学生的声音、音准、速度,如果有错得继续用动作、电子琴伴奏等进行纠错。

8、随琴的伴奏完整齐唱。

9、歌曲处理(1)跟音乐范唱齐唱 师:你们学的真认真,这次,我们跟着音乐范唱一起唱,要注意 前奏到哪,什么时候开始唱,还要注意歌曲的速度。(2)随音乐伴奏齐唱(3)播放音乐伴奏师生合作唱(4)生生合作唱(5)表演唱

(四)总结 师: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中的跳音,唱跳音时能控制好气息。能用连贯、跳跃两种旋律表现大头娃娃的笑声。用动作和歌声表现大头娃娃滑稽可爱的神态。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借助伸展和收缩的动作,掌握Х Х和ΧΧ ΧΧ两种节奏疏密,并能及时转换。

3、通过相互指唱,体验风趣、滑稽的情趣。

教学准备:

1、一个扎着朝天辫子的大头娃娃

2、学生每人自制一个纸袋的大头娃娃(有条件的)

教学过程:

1、看哑剧表演,了解歌词内容

“看!我们今天请来了谁啊?”(教师出示大头娃娃)

“他今天要来给我们表演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有哪些本领?”(教师带上大头娃娃表演哑剧)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他有哪些本领啊?”(学生回答,教师用歌词指导,让学生了解歌词)

2、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欣赏、熟悉、理解歌词

“大头娃娃除了有这些本领,他还有一个本领呢!听!”(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欣赏)

“好听吗?你都听到了什么呢?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学生回答,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朝天扎、摇头晃脑、指手划脚”并让幼儿做一做动作)

“我们一起合作,我来唱,你来跳!”(学生表演动作,教师演唱,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3、学生学唱歌曲

“刚才表演的可真好!那我们一起和大头娃娃唱歌吧!”(学生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借助伸展和收缩的动作,练习用连贯、跳跃两种声音表现大头娃娃“哈哈”的笑声。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唱一遍。

然后带领学生根据第二段的歌词,做动作学唱歌曲第二段。

学生结伴表演,通过相互指着唱,体验歌曲的风趣。

4、学生戴上自制的大头娃娃表演唱。

“我们也来做一做大头娃娃吧!”(教师带领学生戴上大头娃娃,一起表演一遍,结束活动)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在熟悉《士兵进行曲》音乐的基础上,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教学重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且要合拍,容易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

改进措施: 先分步练习各段动作,师喊拍,在熟悉的基础上加入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

1、模仿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士兵的动作

2、安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3、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 等象声词。

4、分组练习

5、引导学生随师的口立练习

6、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7、这个练习的难点是即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都要密切配合,生要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8、这段音乐一共有八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如只做一遍动作,可用第 1,2,7,8 乐句。如连续做两遍动作,可用整首曲子。

9、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10、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

11、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由表演。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10

音乐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 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年龄的不同, 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者是手工作业等, 但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针对性练习, 加强学生在识谱、视唱、听音等各方面的能力, 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快乐地“做”

活泼形象的手工作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 年龄小, 对一些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生认识音符的形状和时值时, 我根据学生活泼、喜欢动手做手工的特点, 将手工制作引入音乐课中, 布置学生在课后将学过的小音符用色彩鲜艳的吹塑纸做出, 上课时学生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音符加以识别,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在教三拍子歌曲时, 我让学生用易拉罐装上小豆子, 发出沙沙的响声来代替沙锤感受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有了这些学生亲手制作的小手工, 不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的学习用具、课下也成为他们的游戏用具了, 让学生享受到“快乐作业”的成果。

深入有效的书面作业: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画音符练习, 通过学生亲自写音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熟悉音符的形状加强记忆。中、高年级的书面作业内容涉及范围较广, 可以体现在编写节奏、作曲等方面。在高年级编写节奏谱时, 学生们写出了多种答案。大家将写出的作业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集体评价, 然后由教师统一指导讲评。在作业的过程中既接触到新知识, 又巩固了原有的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快乐地“唱”

趣味有效的口头作业:除了让学生将所学歌曲进行练唱之外, 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学唱一些优秀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提高演唱水平。布置学生演唱优秀的历史歌曲、革命传统歌曲;多唱能反映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劳动的生活歌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 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道德品质, 如在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时, 学生用方言演唱歌曲。轻松活泼的旋律、富有韵味的衬词, 深深吸引着学生。课后布置学生找寻自己家乡的民歌并学习演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民歌特有的艺术魅力。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了进一步认识。美的歌声能激励学生的革命意志, 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 形成坚强、勇敢、活泼的性格。在奥运会到来之际, 一首《北京欢迎您》成了在校园里同学们经常传唱的歌曲。

三、快乐地“听”

灵活多样的视听作业:感受和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除了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用看和听的方式培养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多看——是指让学生阅读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书籍, 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一方面是有关乐理方面的书, 了解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书, 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 作品的风格流派, 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及创作意图。还可以观看一些有关的音乐视频资料, 例如在学习《国歌》时, 学生可观看影片《聂耳》。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听——是指让学生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听得多了, 自然就能听得懂。开始觉得好听, 就要经常去听。时间长了, 就能逐步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比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 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悟, 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懂音乐了。听赏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指定的,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喜爱的一些器乐曲、民歌。如《渔舟唱晚》《步步高》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以及我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快乐地“跳”

生动有趣的表演性作业: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由于学生识字能力有限。歌词的认识和记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一遍一遍听唱法教唱歌曲, 学生机械地跟唱, 枯燥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每一首歌曲时, 先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如在教唱《两只小象》时, 让学生模仿小象的动作、形态。学生一边学习唱歌、一边分角色表演。开始时由教师帮助设计编排动作, 逐步让学生自己创编并且同学之间合作编排进行小组比赛。学生编排合理的动作, 教师积极采用到歌曲表演唱中,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够很好地帮助记忆歌词。

五、快乐地“寻”

探究合作的预习作业: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当前的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音乐学科周课时少,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就需要作课前的一些准备。例如在上民歌欣赏课时, 我事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有代表性的歌曲。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每一个小组成员又有细致的分工:有搜集民族风俗的, 有搜集民族乐器的, 还有搜集民族歌曲的, 做到人人有作业、人人都参与。学生们积极查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响资料, 在课堂上人人都成了小老师。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熟悉了解的民族, 并且能将其民族特点说得一清二楚。课堂上同学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滔滔不绝, 都想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每一名学生既是讲授者也是学习者, 学生在了解了自己搜集的知识的同时, 又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 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

六、快乐地“演”

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业: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 音乐的课后作业也应向活动化发展。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在音乐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学校演出等。让学生积极准备, 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快乐地成长。在我校举办的艺术节中, 学生们精心准备、热情展示着自己的音乐能力。六年级三班的同学演唱了《校园的早晨》、五年级一班的同学将语文课文内容配上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肢体语言, 演绎了一幕形象生动的课本剧。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11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表现它的可爱和四川民歌丰富幽默的表现手法。歌曲歌词运用简单的重复手法,孩子很好记,而且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这首歌,学起来也很起劲。

本节课,我还是先从节奏入手,在学生熟悉了歌曲节奏以后,让学生自己加入歌词,来按节奏读歌词。之后,我让孩子们听着琴演奏的旋律自己加入歌词,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这首歌曲了。在学唱的同时,我让学生注意去听,每个乐句的特点。孩子们的耳朵锻炼的机会不够多,很难能听出旋律的特点,通过我让学生唱前半句,听后半句的方法,孩子们能辨别出,一个乐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是一样的。

学会旋律后,我又给孩子加入了律动,让他们边做边唱,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也不至于枯燥。但是,课后我发现,其实这个环节应该放给孩子们自己去进行编创,锻炼他们的创编能力和意识。以后的课堂上还是要多放手给学生,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南方三小刘清凤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龙头,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去,结合新的教育思想,提倡音乐教学在“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上开创新路,大力推进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创造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2、1班的音乐课教学,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要巩固学生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做好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年龄较小,难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学生自律性差。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但有的不够规范,特别是发音和唱歌姿势,需要进行纠正和辅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2年级使用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从整体上看,教材努力用新的理念、新的呈

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本册教材共有十二课,教学内容包括了唱歌﹑听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表演﹑律动等,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二﹑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化审美体验功能;

三、提供丰富的人文环境,多层面地体现学科综合理念;四﹑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便于师生操作的发展性评价新体系;五﹑利用鲜活的实验成果,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内容

一)、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视唱部分: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五声徽、商等调式音阶。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划拍视唱各拍子歌曲。

3、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四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不说出名称)。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及教学目标、任务:

三)、发声训练部分:

1、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2、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3、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4、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

5、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

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五、教学分析:

二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比较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原则。教学中,我会一些小的音乐游戏,加大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用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小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更好的学习知识。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金色的秋天

22时间像小马车2

3好娃娃2

4DoReMi2

5我也骑马巡逻去26789、1112、1

516

小小雨点2 咚咚仓2 祖国,祖国,我爱你小鹿,小鹿2 复习好朋友2 粗心的小画家2 多快乐呀,多幸福2 小小音乐家2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13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儋州,儋州调声,儋州山歌,传承,反思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 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 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 产生于西汉时期, 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 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 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 历史悠久, 深受人民的喜爱, 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 流行一种绕口令, 亦称急口令, 拗口令, 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 因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节奏鲜明, 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 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 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 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 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 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 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 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 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 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 专职音乐教师占50%, 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 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 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 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 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 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 课外曲目中, 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 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 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 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 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 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 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 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 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 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 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 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 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 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 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 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 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 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 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 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 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 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 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 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 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 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 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 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 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 其中, 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 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 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 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 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 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 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 按古代世界的理解, 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 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 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更是时代的要求, 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 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 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 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 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 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 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 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 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 大胆创新,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 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 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 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 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 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 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 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 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 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 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曲调通俗易懂, 歌曲线条起伏不大, 脍炙人口, 因此, 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 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 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 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 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 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 在编写教材时, 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 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 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 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 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 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 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 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 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 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 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 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 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 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 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卿.安徽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 2003:170-171.

[2]王建.伊犁州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6) :1-4.

上一篇:幼教实习生实习感想下一篇:公路管理局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