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2024-05-09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精选8篇)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1

【摘要】: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前阅读准备。这种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幼儿开展阅读太早了,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因此家长们把对幼儿实施的阅读当做是一种汉字学习。本次研究旨在指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幼儿以及家长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关键词:早期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及开展意义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乐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理解文字内容和图画意义、产生愿意书写的愿望等。具体而言,早期阅读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标志、文字、电视、录像、碟片、计算机多媒体等),从而使婴幼儿接受到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

(二)早期阅读开展的意义

早期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由于幼儿不识字或识字较少,再加上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的阅读活动会受到限制,他们不能直接阅读文字、理解文字内容,只能借助一幅幅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来理解阅读的内容,他们的早期阅读活动远不比游戏、玩具那样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此时,如果单调乏味地强调幼儿进行阅读,会使幼儿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影响到孩子们以后的阅读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等,适时适度地组织安排引导幼儿的阅读活动,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其喜欢阅读、喜爱图书文字,引领孩子及早地走进书本这浩瀚的知识海洋,去感受宇宙万物的奥妙与美好。

在现实的生活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并没有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婴幼儿开展阅读太早了;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因此家长们把对孩子实施的阅读当作是一种追求纯记忆的汉字学习,如何指导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孩子们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指导是当前早期亲子教育丞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科学研究证明: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时机,共同帮助孩子迈好阅读的第一步。

二、中外早期阅读现状的比较

(一)中外早期阅读的差异

对于许多中国家长来说,早期阅读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早期阅读领域的缺失。

在国外,早期阅读是为大多数家长熟知并积极应用的一种阅读形式。在美国,许多家长参加家庭与伙伴活动,每周会有固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在英国,孩子们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学校和社区等多个渠道借阅儿童图书,而在日本,家庭式图书馆和亲子读书计划都受到了极大欢迎。

一般国外的儿童从6个月就开始阅读,而国内的孩子至少都是从4岁起才开始阅读。美国儿童在4岁起可以进行独立阅读,而中国孩子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绘本是国外儿童读物的主流,占据了儿童读物的二分之一的量,而国内的儿童读物多位算术、少儿名著等。

(二)差异形成的原因

造就中外儿童早期阅读水平产生很大差异的原因有许多。在最重要的观念层面上,许多中国家长并没有了解和重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亲子阅读所起的作用。在现实条件上,国内儿童出版种类还不够丰富,家长除了购买之外很难有其他获取渠道等等,都是开展早期阅读的障碍。

国外则因为政府出面抓阅读,所以资金政策、资源配置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得以最大限度的落实。从我们当时的切身感受看,儿童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图书馆不仅仅有完善的硬件,更有为推动阅读而开展的各项活动,起到了辅助老师的作用。

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有专门的阅读老师组织定期的阅读活动,尤其是在假期时更是通过颁发阅读奖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多孩子的人生第一枚奖牌都是从社区图书馆获得的。同时,社区图书馆还充分服务于社区的其他组织机构,比如社区图书馆对学校图书馆的活动就会给予大力支持,经常会有社区图书馆的老师参加学校图书馆的活动。

三、对国内早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实习的矿大附属幼儿园所在班级的三位老师以及38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幼儿园和家长平时选择的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种类以及选择的依据分别是什么。采用访谈法的方式了解了幼儿园里的几位老师和家长对于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看法和平时对幼儿早期阅读是否采取了指导措施以及分别是如何指导的。分别从读、听、说、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分析。

(一)读的方面

为了解幼儿读的情况,我们从家庭拥有的藏书量及幼儿读物数量、孩子在家看书(电视)的时间以及家长为幼儿买书的情况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家庭拥有的藏书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家庭藏书量在50册以上的有24人,占63.1%,在20册以下的有8人,占33.3%。其中,幼儿藏书量在50册以上的有3人,占7.8%。这说明,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投资,但幼儿藏书量普遍较少。我们分析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家长的认识,家庭的经济状况,市面上没有合适的图书,幼儿没有这样的要求等等。另外,我们发现,家庭藏书与家长的学历呈正相关,即父母学历高的家庭藏书量明显比较多。

2、孩子在家看书(电视)的时间

统计数据显示,幼儿每天看书20分钟以上的有20人,5~10分钟的有15人,5分钟以下的3人。这说明大部分孩子尚没有阅读的习惯,随意性比较强。但同时我们发现,孩子在家普遍有看电视的习惯。每天在一小时以上的有30人,占78.9%;每天看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有5人;半小时以下的有3人;从不看电视的基本没有。这说明,孩子对电视的兴趣比较浓厚,电视里形象的动画,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节,精彩的对话,对孩子有较大的吸引力。

3、家长为孩子买书的情况

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家长喜欢为幼儿买书。有27人经常为幼儿买书,没有哪位家长不为幼儿买书。这说明,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满足幼儿物质要求的同时,愿意进行智力投资。

(二)听的方面

统计显示,幼儿听录音或广播的兴趣不浓。能每天听录音的只有6人,大部分幼儿偶尔听录音。这说明,孩子还没有形成专注听的习惯。同时,幼儿听的坚持性也较差。每天能坚持听录音故事或儿歌30分钟以上的只有3人,仅占7.8%,大部分幼儿偶尔听几分钟便走开了。

(三)说的方面

为了解幼儿说的情况,我们从幼儿与家长及教师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1、孩子主动说的方面:在“孩子在家是否喜欢提问”这个问题中,大部分幼儿喜欢提问,只有极少幼儿部喜欢提问,在调查中一共不到3人。这说明,幼儿的好奇心强,比较好问,能主动想承认提出问题,绝大部分幼儿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家长以教师指导方面:孩子自身有表述的愿望,那么家长及教师是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呢?我们从父母及教师是否每天听幼儿讲述方面了解其的态度。统计显示:有15个家庭的家长能听孩子讲述20分钟以上,有20位家长偶尔听孩子讲述20分钟以上,还有3为家长从未听幼儿讲述20分钟以上。这说明,家长不太在乎幼儿讲述的习惯,或者是没有时间听幼儿讲述。调查表明,能主动陪孩子一起讲述或认真倾听幼儿讲述的家长,与其学历呈正相关。学历高的家长,陪孩子的时间相对较长。

(四)写的方面

在调查幼儿书写方面的习惯中显示,21人在家有动笔的习惯,有15人偶尔有动笔的习惯。这说明,幼儿具有初步的书写能力,愿意动笔,可以进行此方面的培养。

四、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儿童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这种自主阅读的意识是需要在父母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温暖的陪伴下自然而然地形成。因此,发展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为儿童提供自由自在、可爱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多元阅读环境和条件,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接触图书和文字,逐渐形成对文字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学习阅读的技能;同时成人需要与儿童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一)创建儿童自主阅读的物质环境

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作支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设这样的环境。

1、位儿童提供必要的图书,使他们随时随地有机会接触书和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图书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2、为儿童创设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在幼儿周围的重要事物上贴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标签,如:“钢琴”等,或者以幼儿的名字做的标志,如“XX的房间”等。有时也可以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地方摆放一些信件、账单、报纸或购物单等等。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儿童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并萌发自己使用文字的愿望。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1)描述性提问:如“有谁、有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有什么表情”等。这属于感性认识的提问,帮助幼儿对所学内容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大脑里储存大量的表象和信息,对孩子细致观察、清楚表述某一事物有帮助。

(2)判断性提问: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什么天气、什么是一样”等。孩子须根据观察的情景做出相应的综合判断,对其思维的准确性、精细性与周密性都有帮助。

(3)推想性提问:如“他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将会怎么样”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孩子需要根据对涉及问题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推理,对其思维的逻辑性很有好处。

(4)想象性提问:如“你会想到什么、之前有什么、后来怎么样、像什么”等。孩子的回答大多是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是对其思维流畅性、发散性的启动。

(5)追究性提问:如“为什么、是什么道理、怎么知道的”等。孩子要说出对某一问题的依据,由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入到事物的内部去进行思考,使孩子思维更具有可行性和指向性。

(6)在幼儿的语言学习中,最常用的是描述性的提问,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经验,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家长根据具体情况,对同一个问题反复提问,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同时家长最初应以简单的问题去引导,随着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切不可忽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设计游戏方式,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1)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

角色扮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亲子阅读时利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家长在角色游戏中必须十分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以免影响幼儿的阅读情绪。

(2)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提高幼儿阅读的参与性。

有许多的读物本身带有游戏性,家长要仔细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读物本身的游戏性,设计有助于幼儿阅读效果的游戏。促进幼儿理解表达游戏的情景中的读物内容。

(3)设计游戏的环节,增强幼儿阅读的兴趣。

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家长在阅读中设计一些游戏参与的环节,一方面减轻幼儿阅读过程中的疲倦感,另一方面增强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3、运用表象原则,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幼儿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尝试用绘画或图表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的。幼儿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链接的,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4、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家长和教师用迁移法引导婴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明确表达的要求。

(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指导幼儿阅读。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在就不停的用语言与孩子交流,拿图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就会受到家长的熏陶,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家园一致,指导幼儿阅读,能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家长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家庭阅读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喜欢读书,还可以将幼儿在园阅读的内容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指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阅读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从而使婴幼儿接受到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早期阅读能力能使幼儿视野开阔,使幼儿头脑发达、聪颖灵透,使幼儿的心灵丰富而美好。早期阅读教育不局限于幼儿园的语言领域,家庭、社会及其它领域都可以为幼儿提供阅读的场所和机会。我们应抓住时机,多方面合作,多训练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得到更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参考文献

【1】郭咏梅,幼儿园语言活动创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2;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3】唐淑,孔起英,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4】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 【5】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美国早期阅读教育目标评析【J】,早期教育,2002;

【7】张玉梅,刘焱.幼儿对故事的阅读理解和听读理解的系列比较研究——幼儿对故事发生地点的阅读理解和听读理解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8】许晓蓉,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8;

【9】赵奇石,楼必生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2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0 ~ 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 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个阶段是进行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熏陶的重要时期。有些科学原理和过程比较复杂, 不能带领幼儿进行现场实物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早期科学阅读进行认知, 满足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好奇。

( 一) 丰富、扩充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 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大脑中已有表象水平上的科学概念。从早期科学阅读形成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生理水平发展特点来看, 学前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的, 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在表象水平上。指导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通过他们的亲自动手操作, 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 或者在教师操作引导下, 幼儿将体验、观察后的生动的表象储存在他们头脑中, 这些来自早期科学阅读的信息和表象, 也是学前儿童获取的初始科学经验。

( 二)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可以激发学前儿童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前儿童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并在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好奇心, 科学也最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 而学前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联想, 随时都会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 爱探究为什么这样, 为什么不那样。他们喜欢探索自然, 是天生的科学家。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周围一些事物或现象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探索发现等等。合乎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使学前儿童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 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动力机制。

( 三) 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在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实践中, 教师通过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体裁的科学阅读, 让学前儿童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教师以引导的方式,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问题, 让学前儿童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鼓励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 四) 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对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 体会优美规范的语言文字, 赏析生动神奇的情节。在诵读、讲述、创编赏析科学阅读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学前早期科学阅读指导的策略

( 一)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指导原则

1.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围绕科学阅读的体裁特点来进行设计

科学阅读的体裁形式有科学儿歌、科学儿童诗、科学故事、科学童话等等。诗歌、故事体裁不一, 特点各异。在开展科学阅读活动中, 结合作品的体裁特点进行。比如, 将科学诗歌和诵读联系在一起, 故事和讲述联系在一起。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体裁设置情境, 在科学阅读系列活动中可以出现美术、音乐等活动, 但这些活动的主体是科学阅读, 这些活动是辅助科学阅读活动进行的, 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体验科学阅读作品, 对科学阅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早期科学阅读教育活动应该成为系列主题活动

科学阅读教育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的积累和渗透, 不是对一本图画书照本宣科机械的读书, 也不是单纯的一次活动。教师以科学阅读为主要教育内容, 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可以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 也可以结合时令、天气、节日灵活开展。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内容, 引发学前儿童更多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水平的特点进行教育指导

在幼儿园小班, 从学前儿童喜欢的科学儿歌和学前儿童能接受的浅显的科学小故事入手, 先给幼儿讲一些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 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 激发幼儿对书本的兴趣。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诵读韵律感极强科学儿歌,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寓教于乐。

在幼儿园中班, 教师要去营造一种读书真快乐的氛围, 创造环境, 让孩子们爱上书, 喜欢读书。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布置图书角, 放一些图文并茂的, 小朋友喜欢的科学故事书, 科学儿歌书、科学诗等。在语言栏里, 有小朋友喜欢读的句子及情景图案, 跟小朋友一起读一起看,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幼儿园大班, 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 如音频、课件、挂图, 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儿歌故事了解之后, 再进行复述、创编, 这样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奠定好阅读的基础。

( 二)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 开展不同体裁的学前儿童科学阅读活动指导, 潜移默化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比如在小班开展认识小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活动, 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通过倾听、诵读、观察等操作活动指导。幼儿明白有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的事理; 可以领幼儿到户外去观察, 天要下雨, 小蚂蚁“过道”、小燕子“低飞”、小鱼“吐泡”;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

1. 利用听觉认知科学阅读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 早期科学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幼儿的听觉。可以开展听教师诵读、听录音机磁带或其他声频。教师亲切、绘声绘色的语气语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在倾听的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景, 思考故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自己也会有很多的为什么,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2. 利用视觉认知科学阅读

( 1) 运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讲解科学儿歌或者科学故事时, 出示图片和视频, 使幼儿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 加深印象, 增强理解。对于比较形象的科学文艺作品适合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或图画等直观方式展示。由于学前儿童缺乏生活经验,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全面, 呈现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实物, 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形象化的自然事物和科学原理。比如在讲解科学儿歌《水果歌》“苹果爱红脸, 香蕉爱弯腰, 石榴爱咧嘴, 桃子爱长毛, 西瓜爱睡觉, 起来要人抱。”可以选择适当季节, 进行实物展示, 将苹果、香蕉、石榴、桃子、西瓜展示给小朋友。

比如, 在指导科学故事《小鸟找春天》, 教师在诵读过程中, 适当出示相关图片, 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前儿童学会观察并有所得; 也可以让学前儿童分角色进行表演, 再现小鸟找春天的情景, 深刻感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

( 2) 室外自然景物认知

在活动中, 结合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时间和地点, 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于春天自然规律的认知, 通过到室外观察花开了、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小朋友在室外游戏等等, 认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的特点。

3. 利用触觉认知科学阅读

触觉是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 也是探索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丰富的触觉刺激能促进幼儿认知作用。对于科学谜语儿歌《小雨点》的认知, “千条线, 万条线, 数不清, 剪不断。落在田里秧苗绿, 落到河里看不见。”让幼儿感受雨点的清凉和自然状态; 对于科学儿童诗《小雪花》的阅读“下雪啦, 下雪啦, 像鹅毛满天飞, 像棉花满地撒, 抓一把, 带回家, 跑进屋, 喊妈妈, 再一看, 小雪花变成了水娃娃。”让幼儿感受小雪花自然状态和遇热融化的特点。

4. 利用感觉记忆认知科学阅读

在早期科学教育的实践操作中, 有些实验受到环境、物质等方面因素的局限, 在科学阅读活动中, 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 让幼儿记忆起自己体验过的嗅觉、味觉进行阅读。对于阅读科学儿歌《西红柿》的认知“西红柿, 红又圆, 味儿鲜, 营养全, 吃到嘴里酸又甜。能做菜, 能烧汤, 小朋友们都爱它。”联想起自己在吃西红柿时的味道, 利用感觉记忆认知科学阅读, 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篇3

那么,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家庭结构、家长的教育观、态度和行为到底有何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指导,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便是此篇个案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对象

1. 指导对象:许平:男,44岁,吉林省长春市赢利文化用品商店经理,对独生子特殊的爱,特殊的保护、依从,怕他摔跌,怕他出意外。唯恐失去儿子,从来不敢撒手,他成了百分之百的溺爱型父亲。

2. 教育观察对象:许百功:男,今年5周岁,是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平时他和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聪明,知识面广(与同龄幼儿相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不随便听从他人的指挥,好反抗,生活上依赖性强。

二、指导过程摘要

1. 理解为先,取得共同语言。百功是中班时来幼儿园的,父母溺爱他,不敢过早地送他上幼儿园,怕受欺负。来园初,很少有小伙伴们跟他玩,因为他一伸手不是推人就打人,抬脚就踢人,同他父母谈过两次,很不理想,母亲比较通情达理,父亲却“顽固不化”,如说孩子优点时,他便洋洋得意的样子,说缺点时,表情一变,忙插嘴说:“不可能,不可能。”就好像他看见一样,很难沟通。在与他母亲交谈时得知:“孩子在家时每天都和他爸爸打闹,拳打脚踢,还经常看武打片。”

在幼儿园的一次春游中,父母不敢让他去,担心不安全,百功执意要和小伙伴一起外出活动,父母一贯依从孩子的执拗,只好违心地答应。上车时,他爸爸看到儿子稳稳地坐好了,老师站在他身边,车子开了,他才离去。按理他的做法是有些过分的,集体活动应教育孩子先人后己、互相帮助才是,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对他的再三嘱托:“孩子坐车要头晕的,你要多注意他”等等,当他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欢快活动回来,笑容绽开在他紧张了一天的脸上。一次次的外出活动,一次次的理解,增添了他对我的信任,为进一步的家教指导打下了基础。

2. 方法指导,观念转变。晚饭后回家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纷纷来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来了马上就去抢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着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见状马上对南南说:“你让百功先玩,我们马上就走了,你妈妈还没来,等我们回家了你再玩吧。”说完就帮着儿子从同伴手中拿过玩具玩起来,看到这情景,我赶紧拉起南南的手说:“老师讲故事给你听。”百功玩一会儿之后,他爸爸与我道别。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进一步去指导他呢?我决定先教育孩子,让百功的行动、言语去促动爸爸,不要再被溺爱所困,我对百功说:“老师知道你很聪明,我讲的关心爱护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从南南手中‘抢了拼版,结果南南很伤心,你说应该吗?”他笑笑,不回答。我说:“你回家问问爸爸,明天告诉我,好吗?”他说:“好的。”第二天,许百强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爸爸说昨天我‘抢玩具是不对的,让我以后改正。”我说:“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礼貌,一定会比现在更高兴。你今天回家再去问爸爸,老师说的对不对?”

3. 把握时机,及时指导。每到午睡时,百功总是坐着不动,我问他:“你怎么不脱衣服?”他说:“我是想睡的,但爸爸关照过我,衣服、裤子都不要脱。”我说:“不脱衣服、裤子睡觉会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会脏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脱下外衣外裤睡着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诉我让百功穿外衣外裤睡觉,并说是怕他气管发炎,我给他讲了许多“这样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说:“我知道,百功喜欢这样就让他去。”爸爸的包办代替换来了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儿子,不脱衣服是怕麻烦,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样,坐着等老师的帮忙。我想我有责任提醒他爸爸,让他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分析效果,坚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盘海鲜,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兴了,因为他很喜欢吃海鲜,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讲了这件事的经过。他说:“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给我儿子买一盘,但想到老师们一再说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太宠孩子,要教育他关心、爱护别人等,我就忍下来了,另我高兴的是坏事变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师的话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无论烧了什么百功爱吃的菜,他都让姥姥先吃,爸爸妈妈先吃,这使我想到对孩子严一点是有好处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家教指导工作的成功,许百功爸爸的教养观念、态度、行为的转变,对孩子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效果

1. 家长的变化。从许百功爸爸一味地宠爱孩子到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导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园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对儿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长有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变化,才会有孩子的进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须同步抓家教指导;第三,家教也要讲艺术、讲方法、讲循序渐进,使家长乐于接受。总之,本个案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成功的。

学前儿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从教育的角度说,可塑性大就为转变孩子的思想、行为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教师和家长可以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从可能性转变为成功的必然性,还要靠目标的适当、方法的科学、手段的艺术、途径的多样。从许百功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上述诸要素的和谐一致。

四、个案研究的几点启示

1. 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关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样,它会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由家长引起。譬如,家长情绪不好、疲劳等生理、心理因素会引起与教师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师的态度和教育观上的方式方法问题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排除交往关系中的干扰,就幼儿园而言,教师应接纳人本主义的观点,记住教师的职责。我认为,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始终应该是真诚的,没有任何的虚伪,不论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与低,地位的贵与贱,家境的贫与富,子女发展的好与差,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共商教育幼儿的对策。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要既能接受家长偶尔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长一时冲动的责怪,还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长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师采取接受的态度,两者之间就较易沟通情感,教师有容纳意见的胸怀,就能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热情,可使教师的家庭教育观显露出指导工作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气勃勃的氛围之中。

此外,教师还应对家长持理解的态度,要角色移位,对家长的喜悦、烦恼、无奈、厌倦和生气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看到当前的幼儿家长自主性很强,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指导关系并非约定俗成的,这种关系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基础,简单地说来:(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沟通;(3)关系是朋友。如此,家长才能接受指导,才能推动家园关系的建立。

2. 淡化指导痕迹是进行成功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我讲你听”式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指导而指导,这种形式作为讲座还可进行,而面对特定对象的个别指导则常常要失败,原因就是家长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对幼儿园的指导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指导痕迹,开展隐性化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家长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3. 抓住契机、不拘一格是进行教师的个别家庭教育的经常形式。个别指导并非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由于家长和家庭情况的多样性,常常在各类偶发事件之后需要及时开展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机制,善于抓住契机,不拘形式开展指导,可以在家长来园时指导、电话指导等。

4. 研究方法,艺术指导是教师的家庭教育观体现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家庭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家长,对家长更要讲究方式,开展艺术指导,教师不要以为自己一定比别人家长高明。无非是教师的职业地位保证了这种指导关系。艺术的指导就是讲究指导的艺术性,使家长愿意听、爱听,听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体力行。

5.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的家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家长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家长的行为影响到子女的进步更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家长逐步提高开展家教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帮助家长改正一些陋习,家长能够在子女面前起表率和榜样作用,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才显著。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4

何呈祥

内容提要: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面对严峻的教育现状本文从幼儿的早期教育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提出幼儿期以语言为符号系统的阅读活动对孩子的语言、智力、心理、个性更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错过良机会对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的习惯养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从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幼儿早期以阅读绘本为主、家长如何选购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倡导亲子共阅读四个方面阐明了如何进行幼儿早期家庭阅读的实践活动。关键词:早期阅读;家庭指导;阅读绘本;亲子阅读。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而“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学会阅读,就会练就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可见,早期阅读不仅能较早地发展幼儿的智能,更能丰富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也即高尔基所言的“鼓舞智慧和心灵”,因此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美国阅读问题专家乔治•史蒂文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如果我们把学龄前时期仅仅看作是身体和情感的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语言之谜呢?正是这种对语言能力发展的忽视和对情感发展的过分强调,决定了过去40年教育理论的主调。在3-6岁之间,所有正常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帮助,就完成了对符号系统的掌握;而我们的教育理论家却认为这些孩子只能用手指画画和玩音乐游戏。由于未能理解幼儿发育的智力方面,教育理论家不自觉地阻碍了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进步。由于未能意识到幼儿具有寻求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教育家们也延误了新的改进了的教育方法的发展。这种教育哲学危害最大的后果,就 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25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2.是认为对幼儿不该教授阅读这一观点。在所有教育院校里,都在宣扬这一概念,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这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 

然而由于我们家、园开展幼儿阅读活动认识深度不够,重视高度不强,这块“高地”也很容易就被抢占,很多错误观念很有市场,由于国情、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家长普遍以“有用”为上,在各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后,以往有违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带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的学前班相继被取消。随后,小学教育开始向幼儿园渗透。家长将认识多少字、学会什么技能、掌握多少知识等认知的东西作为评价孩子学习好与坏,幼儿园质量高与低的标准,使幼儿园为适应社会市场生存需求,而提前进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因而带有了较浓厚的功利色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引语。然而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给幼儿增添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还有一种错误观点:家长认为孩子不认字,等上了小学再开展阅读活动也不迟。这里首先我们要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概念问题进行澄清,教育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的认知活动。

至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上已知有30个小孩是在野地里长大的,其中20个为猛兽所抚育:5个是熊、1个是豹、14个是狼哺育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 颈 长嚎。一个狼孩叫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 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随后大量科学家实验证明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 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津格对野生儿的研究证明:“出生后的头几年是儿童大脑结构、机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习语言、发展智力、形成个性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家庭社会的培养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对儿童后来的心理的发展前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错失良机,对儿童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野生儿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不会讲话,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进一步说,幼儿期以语言为符号系统的阅读活动对孩子的语言、智力、心理、个性更好的发展可以算是最佳的途径和重要手段。而我们的幼儿园、学校教育在孩子阅读方面还很不理想,因此我们在面对严峻现状与现实的压力,特别是科学育儿的规律时,幼儿早期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 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3.郭淑琴,普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们必须抢占这个“先机”,抢占这个“高地”,我们必须做好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有了兴趣与习惯,就不怕现在中小学生出现的“无需可读”、“无书可读”、“无时可读”了,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就享受惯了精神大餐,自然不会因挤不出时间和身边书少而受到影响。因此当然我们也很乐观的看到一些教育人、教育机构做的努力与实践,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深受我国幼教界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家庭教育、幼儿园工作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历史使命。

以上大费笔墨,无非是提高共识,认清严峻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对幼儿早期阅读有一个应有的高度,高度决定执行力,我们相信以下论述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才更有意义。

幼儿早期家庭阅读的实践活动

(一)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始终认为,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家庭的阅读环境是不能缺少的。这种阅读环境包括:一是家庭的藏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儿童的家庭,必须有藏书。“为了教育儿童,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的帮助,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二是读书的氛围。家长的读书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家里的藏书,不是摆设,“我们希望父母在把这些著作反复阅读之后,再转交到儿子和女的手里”。苏霍姆林斯基的结论是:“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同上)因此他非常重视家庭藏书和家长读书的示范作用。他说:“一个家庭没有书,没有图书角,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学校教育产生任何影响,而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样的家庭环境却会使孩子变蠢,并限制他的智力发展,这样学校就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采取某种措施来弥补家庭精神兴趣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建立和丰富家庭图书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之所以必要,不仅因为孩子们应有可读之书,而且因为家长们也需要读书。须知,对于孩子们来说,家长们的精神兴趣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儿童的阅读。”

(二)幼儿早期阅读以绘本为主。人的脑细胞有140亿个之多,刚出生的婴儿却犹如白纸状态,一些科研报告证明,0——3岁脑细胞将互相缠结,而外部的色彩、形状、颜色、语言是很好的刺激源。所以对于婴幼儿(0——3岁)在早期阅读来说,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 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27.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34.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1.奏等,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经典绘本,认为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绘本:主要是指儿童图画故事书—— 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其大致可区分成故事性、知识性、无字书、玩具书、自制书、立体书、歌谣类等。绘本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二者的构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是按照不同阶段儿童的特质和需要而形成的。我们选购的幼儿读物要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是否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显得十分关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英国BookStart阅读研究中心2005年发布的研究数据表明,1—3岁婴儿期的语言习得机会有近50%出现在图画书阅读中。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而图画书的图画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画面连贯,非常适于幼儿学习。通过绘本阅读还可以有效地扩大幼儿生活领域,丰富学习经验,提供美感教育,培养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情感,发展想像思维能力等。

(三)家长如何选购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呢?面对今天各种绘本充斥的市场,幼儿园应以科学的态度、理智的头脑,善于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最为合适的绘本,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能引发幼儿不竭的阅读兴趣。首先我们建议是利用网络了解此方面信息更便捷更全面。如当当网、卓越网等图书网站都有很专业的幼儿读物推荐,特别是已成为经典获得国际大奖的幼儿绘本读物可以说是璀璨繁星,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选购幼儿绘本。其次向家长们推荐一些国内外儿童阅读推广人的项目:首先是《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不是写给孩子的书,是写给大人的书,写给父母、老师、图书管理员等关心孩子阅读品质的大人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安妮塔·西尔维也是专家,一位童书专家。她读过12.5万种童书,从中遴选出来100本最好的书,推荐给大人,希望大人也能读读,然后推荐给孩子,因为她觉得“如果我们在小时候错过了这些书,或许我们就永远地错过了这些书”。其次如还有联合国科教文亚洲文化中心评议员“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国内知名阅读推广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他参与了建设读书社会,推广儿童阅读、亲子阅读的《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小书房创始人漪然的《小书房五年精选集 幼儿卷》及网站小书房儿童文学网;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南方分级阅读专家、有台湾“花婆婆”之称的方素珍,她有“花婆婆方素珍绘本学苑”博客等一批幼儿阅读推广人都可以在网路上搜索找到。他们的项目既有著名儿童绘本的推荐,又有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理念、方法的指导。总之我们家长不可忽视网络媒体的此方面资源。

(四)我们力推亲子共阅读。亲子之情是世界任何情感所不能比拟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任何爱不可代替的,心理学家主张孩子在幼儿期间是不能离开亲情的关爱的,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精神要素,情感不是说教,是一种体验,现在有些年轻父母或忙于事业或怕麻烦,把孩子往老人那里一送,休息日去看一看,要知道学龄前儿童失去情感的满足,会使孩子变得人性焦虑。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死亡的教育,所以父母必须舍得花时间,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读书,为孩子建立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而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是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幼儿阅读的启蒙阶段,念书给孩子听,听、看结合,整体感知绘本故事内容是我们家长的重要职责与功课。松居直说:“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孩子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透过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父亲想对孩子说的话说完了。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书。书里清楚记载了什么是幸福。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声音,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这比起让孩子自己看更有意义。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带给别人快乐;只有父母能带给孩子快乐,使孩子幸福。这样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人。盼望您能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在亲子阅读中,需要再次强调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用读书识字充满童年的快乐时光,而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们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让阅读为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松居直说: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且一本图画书愈有趣,它的内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是长大成人之后,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家长的急功近利都是有“根据”的,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功能----带给孩子快乐。结果,图画书反而变成了虐待孩子的刑具。请父母从孩子的立场来了解图画书的真正用途,和孩子一同发觉图画书的趣味”。同时,大人应该顺着孩子的思绪,不要企图左右他或对他说教,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去发现乐趣。我们认为这是幼儿体会图画书乐趣的最好方法。孩子如果打心里喜欢,必然会主动问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父母应该温暖地回应他,与他沟通。睡前阅读是最佳时机,幼儿在睡前的浅睡眠最容易进行无意识的记忆,睡前的阅读时机一定要把握。

在幼儿阅读的启蒙阶段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延伸阅读活动。在亲子交流游戏中父母家庭成员扮演绘本故事里的角色参与故事的表演,使孩子与父母的情感牵连在一起,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博大的爱以及阅读的快乐。

随着幼儿亲子阅读的开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在已读过的绘本书中慢慢转向字与图的独立阅读,在独立阅读中幼儿就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自共读图画书[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3.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自共读图画书[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8.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自共读图画书[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73.会逐渐形成自己探知阅读绘本的快乐体验,为不久的将来打开人类浩瀚灿烂的精神文化宝库锻造了一把金钥匙。终身的阅读生活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幸福和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5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简要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培养导向,以任务为载体,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视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一有效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思考、模拟训练、汇报展示以及互评小结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问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模块、任务驱动最终达到能力训练的发展目的。其次,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构建模式的合理性,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提高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力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重视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关系着学生在进入社会是否能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以及定岗实训阶段的学习状况。在见习阶段,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并在见习活动之前,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见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顶岗实训的阶段,组织学生到指定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引导学生独立带班和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成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变化,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6

卷面分值50分

命题者:曹亚丽

一、填空题(每空1.5分)1、1989年将健康的概念重新定义为:健康应包括()、()、社会适应良好和()。

2、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是()、()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儿童恋物瘾的形成大都是因为(),与缺少安全感引起的。

4、幼儿园体育课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法、()、()、()和口头指示和具体帮助法。

5、弱视表现的三种症状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

A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B 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C 身体健康

D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2、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投掷

B钻爬

C平衡

D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作出判断的过程。

A 自我价值

B 个人价值

C 他人价值

D 教育价值

4、幼儿操可以分为模仿操、徒手操和()等不同的类型。A 轻器械操

B 重器械操

C 中度器械操

D 玩具操

5、龋齿的病因是()。

A 吃了太多的糖 B 不注意清洁牙齿,牙齿上的残留食物导致 C 天生的D 整天磨牙

三、判断题(每空1分)

1、儿童咬指甲和吮吸手指常与父母的养育方法和环境有关。()

2、创编幼儿体操,设计动作时,可适当加“花”。()

3、跳跃动作教学的重点是腾空和落地。()

4、当有异物进入外耳道时,可以自己尝试用镊子把异物取出。()

5、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6、幼儿发现同伴不慎落进坑内或溺水时应马上大声呼救。()

7、小、中、大班都宜多做一些竞赛性的跑步游戏。()

8、现代科研表明,早期爬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9、大班的绝大多数游戏可带有竞赛因素,赏罚分明。()

10、在制定具体体育活动目标时,应从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及动作和技能等方面全面考虑,体现活动功能的综合性。在表述时,须面面俱到。()

四、活动设计(12分)1、3—6岁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浅谈亲子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7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意义深远。在学习理解方面,经常阅读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突出,观察能力强,懂道理易沟通。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必定会博览群书,久而久之变成了文化的积淀;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必定会将读书当成自己的爱好,以书为友,建立自己人生的坐标、学会做人处事的方式、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亲子阅读最大的意义就是:增进亲子感情。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他人的态度。毕竟,我们可以完全拥有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有可能是孩子出生后的前3年,有可能是步入小学之前。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圈子,更重要的是思想,对家长的依赖就逐渐减弱了。所以,在孩子依赖成人的时候、愿意和成人玩的时候,多陪陪孩子,真的是享受天伦之乐。

父母在孩子的早期阅读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是亲子阅读的基础

1. 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也多读读书,天长日久,耳熏目染,孩子自然也喜欢读书了。

例如,在我家,孩子的爸爸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没事的时候就看书,人文、历史、地理这些书他都比较爱看。可能受到爸爸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喜欢看书。上孩子园之前,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他每天都愿意翻一翻,尤其是愿意和爸爸一起看,从自己看图片开始到让家长讲,就形成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既然孩子喜欢,我们也就配合,想买什么书就买,买回来之后,就陪着孩子一起读,孩子睡觉时也是伴着家长的阅读声入睡,更是乐在其中。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经常光顾书店。

例如我们就保持着定期去一次新华书店或是超市看书的习惯。因为那里可以翻阅的书种类繁多,看到喜欢的书还会买上一两本。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书桌上,客厅的沙发上,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孩子读物,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看到。晚上睡觉前,家长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孩子有兴趣时,就告诉孩子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这样,孩子就会积极找书看,慢慢地,就会对书产生兴趣。

二、因材施教,陪伴孩子阅读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循序渐进地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如果孩子在家长读故事的时候一边玩一边听,我们可以边读边停顿,如果孩子能够接出来即将读到的语句,就证明孩子在听。如果没有接触过书籍,没有开展过早期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小故事开始,文字少、画面丰厚、故事内容风趣。哪怕是找到一本孩子喜欢的书,那么这本书可能就是开启孩子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一定要耐心。如果在建立孩子阅读兴趣之前,我们就先否定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阅读将无从着手。如果有一定阅读基础,在拿到一本书之前,不要急于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头至尾,将画面仔细观察,引导孩子让孩子猜测发生了什么,并表达出来。每天临睡前,可以回忆一个故事,也可以一起探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三、耐心寻找兴趣点,共同学习

一旦培养了阅读兴趣,请务必小心保护直到它成为一种习惯,把兴趣坚持到底。阅读切记功利化,孩子读多少书不是用来展示的,孩子读书也不是完全立竿见影地学到很多具体的知识、认识多少字。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还可以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的礼物变得多样化,除了动手动脑的好玩又益智的玩具,还有内容丰富又好看的书籍,以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她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她知道了如何阅读,以前爱看,但不懂得如何去看,大部分都是选择有自己喜欢的图片的书去看,看时也是走马观花,但现在不一样了,孩子看书规范了,认真了,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看,还知道该如何请教家长了,感觉像个大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作为家长,我感到无比欣慰,从和孩子的共同阅读中,从孩子的身上,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一些生活常识,生活习惯,因此家长要端正心态,更新认识,和孩子共同成长。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8

一、阅读区的合理布置

在阅读区投放了丰富的辅助材料,增强了阅读区的吸引力。我在地毯上、桌子上、书架上使用明亮的色彩。书架上也提供毛绒玩具、谜语和游戏等供幼儿选择。因为阅读区不仅是读书的地方,还是一个书写、绘画的区域。那里应该有桌子、纸、笔等东西。幼儿也有了一定的阅读气氛,更便于幼儿自主取放的小书柜、图书插袋,松软舒适的塑料地毯、小坐垫,便于幼儿记录、创编的各种图书的剪刀、纸、笔等辅助阅读材料。

二、积极参加园部组织的活动,定期在班上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这学期幼儿园在课题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教师除了积极参加每次的业务学习外,还要认真写好课题观察记录、每月困惑、每月心得等笔头工作,觉得自己在本课题的研究上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开展“撕呀撕呀”这个活动时,首先,我让孩子观察图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让幼儿知道这本书中全部采用手工撕贴彩纸而成。再请幼儿反复朗读作品,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撕呀撕呀”这句文中不断出现的口令,给孩子增添了力量和动感,并让幼儿重点关注词语:一条尾巴,两条腿,一张嘴,两只角,深深绿绿。

在最后的体验性活动中,通过孩子对书中牛宝宝、羊宝宝一家的认知之后,在美工区相结合开展鸡宝宝一家的撕贴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能很快地想出母鸡是鸡妈妈,公鸡是鸡爸爸。

再通过鸡身上的羽毛开始撕呀撕呀,一片羽毛,两片羽毛,在撕的过程中,我们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一组撕羽毛,二组撕鸡宝宝,三组撕鸡妈妈,四组撕鸡爸爸。通过这种分组形式,让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最后将幼儿的撕贴作品集编成书《鸡宝宝一家》,并放在阅读区供幼儿欣赏。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也收获不小,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新的学期为了提高的自身教学水平、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

在阅读活动“一颗纽扣”的活动中,孩子已经认识了衣服纽扣的颜色、比较了大小、区分了形状,发展了孩子的主动性、获得了成就感。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发现,有的孩子经常把裤子穿反,为了帮助孩子正确区分裤子前后,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我设计了体验活动“兔兔不见了”。为了丰富孩子的阅读环境,增加新的绘本,提高幼儿阅读兴趣。我们根据小班经常会穿反裤子这一现象,创编了《兔兔不见了》这个故事,并制作了故事绘本,设计了这一体验活动方案。通过故事《兔兔不见了》,让幼儿知道穿裤子时要注意区分裤子的前后,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环境。教师给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创设一个让孩子充分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好的指导策略:把语言活动整合到多个区角中开展,使得书本知识更形象、生动,幼儿体验过后印象更深刻。如在开展“水会变哦”这个活动时,我们首先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有水的和无水的图片,让幼儿一起来玩“找水”的游戏。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水的知识,在科学区提供实验用品:肥皂、清水、杯子、吸管、水壶等,让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用品进行尝试,如果幼儿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尝试书本里的实验,不用刻意提醒,等阅读的时候再进行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区角活动,幼儿对绘本更加感兴趣。

早期阅读对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才能形成。怎样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仍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让孩子从无意识的翻阅图书,到带着一定的问题去看书,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阅读树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一个绘本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老师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绘本要开展很多次的活动才能完成,特别是要挖掘绘本中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教师指导用书中,一个绘本的教案只有一两个课时,根本不能满足老师日常教学的需求,老师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活动,给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阅读环境的打造还是不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这方面需要加强。我们应把阅读墙变成幼儿的积极参与设计的地方,这样不仅让阅读墙的高度降下来,同时也让阅读环境走进幼儿的生活,使其成为幼儿自主展示、积极参与的自由表现的舞台。

阅读区的书籍不够丰富,没有及时的增添和更换,孩子经常去阅读室看书就会没有新鲜感。所以教师会定期“展示”新书,像书店一样,把新书摆在最明显的位置,封面朝外,用精彩的画面去吸引幼儿。经常给书交换位置,时间上没有固定的要求,让各种类型和体裁的书经常换换位置。

参考文献:

上一篇:qg轨道起重吊车说明书下一篇:克服自我中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