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2024-06-11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通用10篇)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1

1.采取项目教学法,根据实际项目题目引导学生以创造性实践尝试的方式设计作品或者编制程序,从而摆脱对书本上案例的依赖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扼杀。

为增强创造性实践的灵活度,应综合多个实践设计和匹配方法,以应对学生因个人不同实践兴趣而造成的创作理解和实践完成情况。该方法使用时,教师应当用规范的形象的实践师范,使学生切身了解抽象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专业的实践教学状态。基于此,之后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就不会使学生感到畏难乃至回避。

2.鼓励学生以实践操纵软件工具为跳板,了解和追踪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相关技术最新状况,对专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对工具软件的实践操作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人机交互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一定的个体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启发学生逆向思考这些工具软件基于何种技术和思维等问题。这种学有所用的实践效果,为减轻学生对于程序语言类课程的抵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实践方式的突破和尝试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能很快吸引住刚进入专业的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3.作为教学成果的佐证,学生提交的实践和设计作品不再只作为阶段性任课教师评分的材料。

这些作品将会如同学生的第二身份证一般,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求职的经历,可参加作品展示、各级专业比赛,也可作为毕业设计创造性实践的依托数据基础。以此学生作品管理方式,将综合型实验环节中学生因不同兴趣而选择的不同实践设计组合整合在一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又可以统一进行评价。这种结合独立、统一关系的综合型实践设计为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学习各种数字媒体专业技术提供了灵活、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评测设计

当下,高校都在尝试多维考核方式,包含对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考察和调研能力等职场所必须的关键能力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结合基础知识的对实验环节中数字媒体对象以及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此检验学生的数字媒体思维是否完整为目的,在不限定方式方法情况下,评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下完成对任务需求的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最终实施状况。在此评测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熟练使用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得以展现。基于现有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设情况,可尝试依托云系统针对每个学生建造教学和实践环境,以满足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表达数字媒体思想的能力所需的平台要求。该平台为学生定制专属的操作环境:安装自选软件、设定系统性能、保存相关资料并支持自由存取。

在此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对学生依靠自主地数字媒体思维,通过其自身掌握的数字媒体技术使用这一环节进行评测。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如自主学习、资料收集、以及课堂交流等,都可以通过云系统随时随地进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乐趣和积极性。以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云系统服务器只记录学生使用平台的活跃度和相关功能的利用情况。通过这些统一制式的记录资料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评测。作为学生信息管理的重要平台,云系统也能为管理和规范学生学习实践情况提供统一的评价手段,既起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内学生管理效果,同时也将数媒专业教学的信息和成果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学校公众平台上,以供其他专业、院系、学校的对外借鉴和交流活动的开展。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2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概念由英文“Visual Communication”翻译而来, 即以视觉媒介为载体, 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设计信息。但从发展过程中看视觉传达设计, 它是由西方的“Graphic Design”译成“平面设计”“图形设计”“装潢设计”等演变发展而来。在数字媒体时代影响下出现了新媒体、新技术并迅速发展, 为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感受, 视觉传达课程只有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变化并不断探索,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视觉传达学科的发展。我们应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视觉传达的课堂教学中, 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将视觉传达课程作为一个多元素、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学科来开展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理论研究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等为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在项目教学法中强调以实际项目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

(一) 活动教学理论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参与、一直是“接收器”的状况, 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使其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活动教学理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用相对自由的、不受拘泥的教学形式,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项目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活动教学的具体形式。

(二)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 是基于原始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来构建, 不是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运用新的知识结构观念来转变已有的经验, 是最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

(三)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是由哈佛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 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 在基本结构中智力不是单一存在的, 而是多元化的。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 是对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二、项目教学法在视觉传达课程中的运用

目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为“以传授知识为基础, 技能实训为辅”的教育模式。以多学科为出发点, 依据“简化教学论”, 最终融入知识体系中。在教学中, 以“教”为主,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往往是单向的, 虽然也有互动的, 但却是肤浅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来参与“要我学”的课堂活动, 而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变为“我要学”。

项目教学法指通过同一、完整的项目实施, 使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工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 盛行于德国, 它是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项目通常计划好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并在相关课程结束时, 就可以看到项目的实际成果或实物产品。

在视觉传达课程中, 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并构成了现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视觉传达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学习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还要掌握现有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最适当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表现形式来进行最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

综上所述, 我们采取这样一个项目驱动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从原来的视觉传达知识体系出发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 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从而形成对视觉传达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学习的能力。我们从项目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设想、解决设计的问题。通过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努力克服设计过程中的困难, 最终使学生的设计具有创新点, 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将基本设计原理与知识结构传授给学生。

三、视觉传达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近年来, 项目教学法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教师的努力下, 视觉传达专业广泛试行这种教学方式, 以项目为导向展开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行项目教学法的课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 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和理解支持, 所有的设计都是幻想。在视觉传达课程中没有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能力, 课程研究只能是无果而终。教师在组织有序教学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从而进行分工合作。成功实施项目的最佳方法是团队的合作。团队合作是项目教学法的重点所在, 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发挥自己的优势, 取长补短,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团队建设。

(一)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内容

1.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专注于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学习模式的学习方法, 从而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早期职业能力的形成。

2.围绕项目教学, 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视觉传达的项目教学进行研究。一是理论研究方面, 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 一是实践探索方面, 研究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研究课程标准、研究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

3.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对项目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性研究。建立一个可行的专业课程、课程参考和专业参照对象。视觉传达教学项目采取的方法, 以企业标准为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为各项指标, 形成评价体系, 通过项目过程考核、测试、阶段性成果等评估方法。

(二) 项目教学法的表现特征

核心的视觉传达课程研究项目, 是我们倡导“学会做”和“做中学”。这种教学行为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创造教育实践的新形式, 其表现特征如下:

1.实用性: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 不再是以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目标,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项目为引导, 鼓励学生们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本身。

2.实验性: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与视觉传达课程相关的特点, 引进或制定相应的项目内容。

3.教学效果评价:教学与考试本身是分离的。视觉传达项目课程考试源自于实践项目或实践课程模拟项目。将教学和考试分离,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当一个项目完成后, 我们要开展教学效果评价,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项目总结。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集体交流、作品评定、定期测评与终极测评相结合, 团队测评和个人测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测评, 以考核自己的成绩,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以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在视觉传达课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选择合适的项目。选择的项目应该是真实的、生动的、多面性的并有一定的深度。良好的项目不仅是具体商业视觉传达设计的再现, 并且贴合视觉传达课程的内容, 从而更好地进行整合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教学。这些理论和方法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设计项目。

(二) 基于项目的研究,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让他们捍卫自己的思想, 并将相应的问题汇总后展开讨论, 最后总结所得成果或继续提问进行研究。

(三) 为了进行项目准备, 学生必须要经过仔细的调研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确定核心设计要点, 并学会思考问题, 从而进行项目准备。

(四) 在实践项目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参与。所谓的有效参与, 是指在项目中做出有意义的分析并进行深入学习, 以确定他们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以及合理的假设, 并对该项目需要的技术能力支持进行整合。

五、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传统的视觉传达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化教学趋势和潮流设计的需求。项目教学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 项目教学法提出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 实践项目整合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从而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项目教学法是视觉传达的课程改革, 是探索新模式的尝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效果,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模式, 是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形成途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和合理利用项目教学方法在视觉传达学科的应用与推广, 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设计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梁伟.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0, (29) :112-113.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143-144.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数媒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 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81-02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4

2.1 分层次教学内容探索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概念、重点知识和扩展阅读三个层次,并划分难点内容。其中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等,故而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也是考察的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包括公式推导,物理意义等;而扩展阅读则往往都是一些结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等,以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当然,对于难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另外,对于一些相近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比学习,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没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上面面俱到。

2.2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通信原理课程基本原理多、公式推导复杂、流程图原理分析图也很多,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原理分析都很慢,不够清晰明了,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节省了时间,处理了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并且两种方法还可以优势互补。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对通信原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量,并用板书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使讲述内容更连贯。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3 引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到理论课堂中

在数字通信原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公式和方框图,对学生来说,缺乏可视化的直观表现,学生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引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到课堂中,可简化计算过程,把计算结果以图的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各种调制解调信号波形、频谱等,同时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仿真许多通信系统,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来观察通信系统的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清晰的学习思路,从而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实验环节的完善

在课程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中大力发挥Matlab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从三个方面设计数字通信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的项目:①M文件编程仿真;②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③GUI(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系统设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知识点的仿真分析,使学生更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无意义的大量重复劳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等于拥有了创新的催化剂。它反映了人们在网络时代中的一种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对象大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技术信息,要适应未来数字信息化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通信领域时分复用技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复用技术的最新科研动态,并在下次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为学生将来深入研究、创新专业技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6 前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材很难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而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前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例如在讲解模拟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最新的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降噪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又丰富了学生后续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数字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后续课程影响深远。通过研究与实践,对《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体系,同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引入到理论教学中,完善实验环节,并将前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罗涛,桑林,杨鸿文。“通信原理”国际化教学方法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35(1)。

[2]安静,康琦,汪镭,吴启迪。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30(1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篇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应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技能,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能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培训、商业、广告、营销、旅游、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行业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职业岗位定位

1、初次岗位定位:网络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作的操作人员。

2、发展岗位定位: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和策划的高级设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二、课程结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一)公民素养课程

涉及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和现代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方法、道德、品质、修养、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基础课程。

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基础课程总学时:54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环节248学时。

(二)专业技术课程

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要形成优势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形象、证书等来设置专业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岗位(群)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岗位(群)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涵盖了职业形象、职业体能、职业英语、职业理论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职业证书、岗位实训等内容。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技能实训课、岗位实习三大类。

1、基础课:主要是指以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动画造型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视听语言、形态构成、数字媒体创新思维、影视美学、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2、技能实训课:主要是指以技能实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包括:程序设计、网络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制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数字界面设计、网络程序设计、数字影视三维动画、数字影视合成、网站规划与设计等。

3、岗位实习:主要是指直接面向行业和岗位,让学生从认知、感知到完全适应职业岗位的课程,包括:岗位认知考察、顶岗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课程总学时:2033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环节1357学时。

(三)职业拓展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旨在增强职业发展后劲,拓展专业,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竞争优势所设置的课程为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分为专业拓展课程、公共拓展课程、必读书籍、考级考证四类。

(四)社会活动课程

由学生通过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的,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课程为活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综合素质,重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活动课程有:

1、主题班会;

2、社团活动;

3、公益服务;

4、社会实践。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一)主干课程

1、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总学时为90学时,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摄影”部分主要讲授摄影基本原理,摄影的构图、选景与用光;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摄影技巧等,为利用摄影语言进行广告摄影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摄像”部分重点讲解并要求掌握摄像机构造与原理,光学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光色与构图,画面运动与组合等基本理论和实

际操作运用;介绍影视光线艺术,画面编辑,影视美术等相关知识。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影视摄像技术和影视导演技术。

2、数据库应用技术。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总学时为54,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是专业技能实训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知道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方法,掌握Access、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的建立、更新、查询等数据库操作的方法,熟练掌握SQL语言的应用,并能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3、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总学时为72学时,第五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课程着重从开发和应用角度出发,综合讲述了多媒体信息的基本原理,处理信息的关键技术及其整个多媒体统综合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信息含义,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基本运作方式,多媒体信息数字化技术,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等,I/O输入输出设备原理及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介绍。

(二)优势课程

1、图形图像处理。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总学时为72,第三学期开设。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数字绘画软件Painter的特点、功能、使用方法和技巧。结合计算机图像和平面设计应用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较复杂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结合绘画实例,让学生学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绘画,掌握其灵活多变的数字手绘方式,以达到各种媒介的绘画效果。

2、网页设计制作。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总学时为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数字媒体设计经验总结 篇6

一、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实践内容 1.我于xx日开始在XX实习。

该单位为以传媒设计制作为主的公司。

我所担当的是平面设计师一职,第一个月为试用实习。该职位的工作为:参与各种传媒的设计和制作,如果有特殊要求,要参与安装工作。

2.该公司为个人企业,刚刚成立不久,所以公司整体经验不长,不过员工都是从其他公司挖来的老员工,所以公司上步很快。而且公司地址在鞍山的繁华地段,所以客户并不缺乏。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平面设计师要有敏锐的美感,但对文字也要有一定的素养。因此,乎时可以广泛的阅读,增加本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字敏感度。此外,平面设计师多半也会利用网路上的设群来做意见交流。

平面设计师是在二度空间的平面材质上,运用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及编排来表现其设计理念及形象的方式。一般人认知的平面设计师是把文字、照片或图案等视觉元素加以适当的影像处理及版面安排,而表

现在报纸、杂志、书籍、海报、传单等等纸质媒体上,也就是在纸质媒体上进行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

主要分为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两大类。美术设计主要是融合工作条件的限制及创意而创设出一个新的版面样式(format)或构图,用以传达设计者的主观意念;而版面编排则是以创设出来的版面样式或构图为基础,将文字置入页面中、达到一定的页数或构图中以便完成成品。

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两者的工作内容差不多,关联性高,更经常是由同一个平面设计师来执行,但因为一般认知美术设计工作比起版面编排来更具创意,因此一旦细分工作时,美术设计的薪水待遇会比版面编排部分来得高,而且多数的新手会先从学习版面编排开始,然后再晋阶到美术设计。3.职位工作内容

1、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平面媒体的版面编排;

2、完成平面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3、执行公司开发项目的VI设计发展和导入;

4、完成会展、活动的整体布局,灯光舞美、气氛模拟设计;

5、完成对照片、图片的后期处理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平面设计师要有敏锐的美感,但对文字也要有一定的素养。因此,乎时可以广泛的阅读,增加本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字敏感度。此外,平面设计师多半也会利用网路上的设群来做意见交流。近年来因为政府积极推动设计服务产业,因此也协助部分设计师的社团组织开办国内外观摩、交流研习会、进阶课程等活动,这些都是可以参与提升自我工作技能、扩大圈内交流的管道。

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

需要掌握的软件:

1、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

2、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3、大量文字排版软件:Pagemaker 方正排版 设计助理、平面设计师、资深设计师、美术指导、设计总监工作内容:平面设计主要包括美术排版、平面广告、海报、灯箱等的设计制作。就业趋向:报纸、杂志、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技术难度较低,人才需求量又比较大。设计服务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目前列入「国家发展重点计画」,目政府也已研拟出「设计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台湾风格设计」的主轴措施,希望能协助国内产业运用设计发展品牌,促进设计服务之输出,扩大市场需求,并可发扬台湾丰富多

元之文化特色。看来设计服务业的前景不错,但实际上,平面设计师却面对比其它设计业更大的市场发展压力。

当人们看到被墨水覆盖的一些字迹时,往往能通过露在外面的笔画猜出是何字来;同样当人们观看一幅寥寥几笔的人物速写时,依然能从简单的线条中看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人们具备的这种能力,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这种补足活动“得益于我们知觉活动自身向简化结构发展的倾向。”①而且尤其容易发生在刺激物有明晰的轮廓线的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并不存在,但看上去却存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事物的缺席或隐匿的部分,也会成为知觉对象的一个积极的或肯定的成分。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这种认识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

在广告设计和标志设计中,我们常常尽可能地创造出简洁明了的图形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的诉求重点突出。同时,在这简单的图形中我们又希望包含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信息,使作品单纯却不空洞,简洁又回味无穷。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创造图形时巧妙地运用人们心理上的“完结效应”——尽管图形本身是残缺的,但仍能使大脑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利用视知觉的这种心理,不仅将得到更简练抽象的造型,同时创造图形设计更能增加我们视觉的陌生感、新鲜感和趣味性。

在康定斯基的“隐性结构”理论中也谈到通过“遮蔽”和“截取”两种手段来创造画面的新视角。他认为,“因为在艺术中隐含的因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显性与隐性的结合将为形式结构提供进一步创造新母题的可能性。”③潜藏在画面形色关系中的隐性形象,时常会发出暗示,丰富艺术家给定的形色关系的深层意义,并找出抽象语言符号与自然(或非自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

正因为如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将画面中的各元素进行分解、打散甚至缺失都不会影响到人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前提是在设计中使用“空白”时,要考虑到观众的认知水平,并不是任意的“空白”都引起人们正确的“完结”(补足)心理。在运用“空白”时应注意两方面。

首先“填补空白”与观者的阅历、感悟、想象有关。大量事实表明,对色彩、形状的把握能力会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集团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说,一个集团能理解的,另一个集团的成员就可能无法理解、把握、比较和记住它们。只有观者对对象越熟悉,填补的空白就越准确。正如贡布里希所认为的:“由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我们见到的事物总是与我们预期相符,所以视觉的节省也就越来越增加了。”④对此爱尔兰裔的社会学家Benedict

Anderson也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源自远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类“对身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想象。系统的印刷语言、普及的新媒介(主要的报纸)以及共同的“受难经验”,乃促成“想象共同体”的要素。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脑海中早已先入为主地为许多未曾谋面的事物定了性,想当然地认为它理应如此。这样一种知觉,其直观感性是非常强的,它不是在一件物体和它的用处之间作某种联想,也不是对于某种东西的实际用途的理解,而是对一件因未经实际使用而看不到其功能的物体在视知觉中的直接“补足”或“完结”。基于这一点,设计师在设计内容和对象的选择上应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一国家、某一地域、某一文化背景、某一年龄段等等,才能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意会,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否则“空白”的使用将导致观者的认识混乱。

其次在创造具有“空白”的图形时必须要保留图形的最主要特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阿恩海姆认为获取某一事物抽象形态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某类事物的最重要性质并构造出它的动态形式。同样在隐藏和缺失部分图形时,仅局限于非本质部分,将对象简化为单纯的基本形,创造出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结构,把某些重要性质或要点作为整个结构的“极点”“缩影”予以保留,这样才有利于观者的正确理解和“填充”。正如中国的戏曲表演,对不重要的细节,一笔带过,只是“过场戏”而已;但在涉及到人物性格、剧情矛盾等重要细节,则要求“咬住不放”“戏要做足”。正可谓“力要使在刀刃上”。

在设计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视知觉的思维能动性,通过遮蔽、隐藏、分解、空缺等手法创造出画面的空白,用一个最稀疏的图像、一个最精简的图形、一个“有意味的形式”,给观者心理带来一种轻松感、一种自由感。“少即是多”,这种以少胜多,以极简的表现力取得炉火纯青的艺术和实用统一的效果,把组合元素综合形成一种无声的语言环境,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调,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联想,思索出个中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魅力,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一、photoshop小技巧 1.制作圆角矩形方块

首先在photoshop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在文件上用矩形选取工具画一个矩形框,接着选择选单select→feather,输入半径值,数值越大则圆角矩形的半径越大。在选取区中填入颜色后,取消选取范围。选取选单image→adjust→threshold,由调整threshold level来改变大小,如此就会产生您想要的圆角矩形大小。若要产生圆角矩形的选取区,可以在选取区作用的环境下,切换到快速遮罩模式,同样执行 threshold以获得您想要的遮罩。

2.高解析制作

在用photoshop制作网页图形的时候,许多朋友为了快速的操作,都会把图选择低解析度进行制作,但是有些滤镜会因为图形解析度的不足,而无法处理,最后出来的效果也很差。所以建议大家在处理类似情形时,可以先在高解析度下完成绘制、影像编辑等工作,然后再向下取样,将影像缩成最后的大小。3.保留选取范围大小e”或“canvas size”。使用image size指令会将影像与选取范围一同缩小;若使用canvassize指令则只会将影像缩小,而选取范围仍保持原有的大小。记着再将快速遮罩模式切换成标准模式。4.快速隐藏图层

如果您在photoshop中只想要显示某一层图层的影像,是不是得一一将其他图层隐藏起来呢?这里有一个既快速又方便的作法:只要在图层面版上同时按住ctrl+alt以鼠标点选欲显示的图层的眼球图示,就可以将其他图层通通藏起来。另外也可以用ctrl+alt+快速键调整图层的前后次序。

二、coreldraw小技巧 1.擦去错误线条

如果您使用coreldraw中的手绘铅笔工具,不小心把线条画歪了或画错了,您不必急着将线条删除,只要立刻按下shift键,然后反向擦去即可。2.动尺规

在coreldraw中事实上是可以让您自由移动尺规的位置,只要在尺规上按住shift键以鼠标拖移,就可以将尺规移动。如果您想将尺规放回原位,则只要在尺规上按住shift键迅速按鼠标键两下,就会立即归位。3.利用coreldraw制作动画gif文件

事实上利用coreldraw也可以用来制作动画gif文件,您可以将coreldraw中的图层当成动画中一个个的影格,然后逐一输出成gif文件(其他图层上的影像必须先关闭)。再利用photo-paint的movie功能,先选择creat from document将第一张gif文件制成movie,再陆续将转好的gif文件以“insert fromfile”插进来,选择“储存成„”动画gif的格式,于对话框中设定延迟的时间和位置,如此就算大功告 4.同时旋转与缩放

如果您在coreldraw中,拖拉物件的旋转把手时,同时也按住shift键,那么将可以同时旋转与缩放物件;若是按住alt键,将可以同时旋转与变形倾斜物件。

经过几天的基础训练,老师终于让我参与他们的策划,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就慢慢熟悉了策划和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慢慢地老师也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交给我处理。这使我对这个行业认识就更加深了一步。

4.实践经历及对以后教学建议

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大概4个多月左右的时间。曾经进入大学时,不知道将来步入社会干什么好,或者说能干什么,这个问题讨论了不是一次两次了,叹息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冷静的想一下,还是应该确认一下这个具体的方向,于是我发现我喜欢漫画与电脑,还喜欢时尚另类的东西,于是感觉平面设计师很符合我。不过由于我不是这专业,而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我这专业到底是针对哪个工种,那个岗位。不过我没有气馁什么的,反而选择逆流而上,一切可以从零开始,不是么,谁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我想。我又心说,想当初绘画也不是我的专业,不还是代表咱系拿到进决赛的名次了么,三百四十五幅作品取四十啊,还要分小组,其实与我角逐的只有5个人而已,不过那五个人是真真正正的社团的人,想得奖是真的不可能的,至于为什么不解释。所以啊,我并不感到遗憾,反而很骄傲,只身代表咱们系去参赛,进了决赛,就已经达到了我的目标,我知足。

对于平面设计,一开始认为这职业就是处理图片,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从处理图片开始的,慢慢的便开始学着做简单的图片效果,话说,零星的练了大概2个月,自以为自己还行,不是指能力,而是适应,感觉学这方面的东西还是挺适合我的,很能看得懂,所以我坚持着练下去。没多久,学校举办了一个图片制作处理大赛,我抱着试试看的

心理参加了,其实也不是想得奖,只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实力,我知道自己半斤八两,加上学校藏龙卧虎,哪个地方的都有,可我没怕,我仍然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诚恳的态度来完成我的参赛作品。认真的做了几幅作品上交之后,其实我是没抱多大希望的。不过,事与愿违啊,我竟然选上了,还是一等奖,还要上台领奖,我去,这个可能是我人生至今为止的最高殊荣吧。我觉得得这个奖对我人生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没有让我怎么飘飘然,老天也像安排好了一样,我是会场最后一个走的,回去的路上,没有同伴,没有恋人,只有自己,寂寞孤独固然是有,不过我已经适应了这种感觉,这样反而会更加让我冷静的想问题。如果换来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为我庆贺的场面,我一定会飘起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所以,这必然是老天对我的恩惠。于是我又开始了我平面设计的道路。当时并不知道走这条路到底是对是错,可我知道,我的的确确选择了一条在我周围环境的这些人所选择的未来的道路里从未选择过的道路。我知道以后大概会应该做什么,可是那时的我目的还是不很明确,不是很清晰,所以应该继续摸索下去。时间跳到一个大一最后的暑假,我想,应该还是找个地方试验一下,接触一下社会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我找了一家招平面设计的店,在鞍山这个地方,这家店算是大的了,可以说是排在前十的,我当时不知道啊,所以就也没多少担忧。于是进去,大厅的接待让我填个表,算作个人简历吧,然后我就认认真真的填表,因为我学了很多软件,虽然是水平有限,但还是懂一些的。慢慢的,我发觉那个接待貌似是个老板,好吧,不管老板还是老板娘,这都不是事,我觉得还是顺理成

章的来才行。于是我填好所有表格之后上到二楼,二楼是他们平面设计人员所呆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平面设计的工作岗位。的确,很好。

对于这次的工作,相对以前可谓是大相径庭,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没什么不适应的了,主要还是得多磨练啊。

对于教学的建议是,希望在平面设计这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主,切不要教一些很神奇但却很没用的图片处理方法,就好象你制作一个小制作却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是乐一下而已,那样岂不是太鸡肋。

二、主要收获和存在差距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互动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应试教育学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呢?

1、互动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一般都是“注入式教育”, 课程由始至终都由老师一个人做主角进行授课, 偶尔也加入些互动环节, 但只是一答一问式的形式出现, 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并不好, 老师得不到学生的教学回应, 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和教师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 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在课堂中, 由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形式单一, 经常会出现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讲不集中的情况, 学生的思维不主动, 这样使得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点难以及时理解, 造成了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课堂的学习气氛分不开, 所以, 老师在授课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将教学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下进行。营造出宽松、和谐、友爱、平等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畅所欲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三、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1、民主性。

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感到轻松、融洽、愉快、坦然, 没有任何的压抑和强制,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与知识的掌握。

2、主体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 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一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性。

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 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掌握知识, 激发创造欲。

4、合作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加入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与人合作、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实践性。

实践性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互动式教学的实现的条件

1、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观念

互动式教学实现的关键, 在于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平等、相互理解、尊重, 给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空间及创造空间。这样, 才能使学生从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 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 逐渐转换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2、精心备课, 量身订做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互动式教学, 必须要了解所教班级的相关信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性格特点, 以及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想法及展望。要想和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在第一节上课时, 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对本学科的想法以及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的授课方式等等。以征求学生意见的方法, 来打开学习与教师中间的隔板。

3、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定期进行信息反馈

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定位自己的身份, 师生之间以朋友的关系来相处。在教学过程中, 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特别是刚刚开展互动模式教学时, 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强, 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激励学生的参与兴趣。

五、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互动媒体设计》中的实践

下面通过《互动媒体设计》这门课程, 来讲述一下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

《互动媒体设计》课程主要是讲述Flash这款软件的应用及实践。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 把教学内容准备好,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下面列举一节课的内容, 分析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以学生为主, 讲授一部分简单的知识点

将学生分组, 每组为5人。在每次课前, 将下节课讲授的知识点告知学生, 让其中一组学生在下次课程中讲授其中一小部分的知识点。一组五个人, 分工不同: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和制作讲课实例。 (课前安排)

2、上课后, 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问题告知学生, 给5分钟准备时间。

然后鼓励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开始讨论, 畅所欲言。 (15分钟)

3、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 进行点评, 提炼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和重点。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讲授本节课程的知识点, 并在讲授

过程中加入教师指导, 让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0分钟)

5、学生讲授完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后, 再将之前提出的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再次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完本次课的知识点, 所以对之前所提出的问题又有了新的想法和体会。所以这次讨论, 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掌握。) (10分钟)

6、针对学生的讨论, 做出总结性的点评。 (10分钟)

7、结束本次授课的理论部分的讲授部分。

(整个课程的授课时间:需要45分钟)

六、总结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的建立是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探索的, 在高校的教学中, 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必然的趋势, 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推广, 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多功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美]JacquelineGrennonBrooks, MartinG.Brooks著, 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动画原理;数字媒体;三维动画

随着新媒体、游戏和虚拟现实产业的迅猛发展,动画特别是三维动画已经不只是动画片或者电影中的艺术创作了,更多的动画需求出现在虚拟现实交互、增强现实以及三维游戏中。以往只是动画师的工作却有很多部分与程序员产生了交集,因此作为交叉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有必要了解三维动画尤其是角色动画的制作技术,这在其将来工作中使用程序控制各类美术资源,或者独立制作交互产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动画原理课程的性质与专业特点

动画是通过运动的图像来表达创作者意图的艺术手段,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让角色生动的运动起来。过去的二维动画时代,完成一段角色动画确实是艺术家至少是美术工作者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才可以从事这样的工作。但在今天普遍使用三维动画软件的时代,在制作虚拟角色的动作这一个方向上,其实已经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理解动画原理,掌握三维动画软件的技术型人才也可以做出相当优秀的三维动画。

1.1 课程性质

动画原理与技法起初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画角色的动作调配技巧以及了解动画与现实表演中角色动作之间的差别,从而能以动画艺术创作的角度赋予不同角色性格与特点。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未来自己的动画片创作,在动画专业里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是以手绘动画为主,也可以使用三维软件完成一些练习。

1.2 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特点

计算机学院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编程为主,艺术创作为辅的交叉专业,学生都是理工科招生,并没有经过艺术类的专业训练,在基础课程中也没有太多提高艺术修养相关课程。所以这门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区别于艺术类的动画专业,同为一门课但目的不尽相同。针对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该课程其实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在游戏或者交互产品开发中,制作一些简单的三维美术资源或者和专业美术合作时了解美术资源制作的进度和情况。

2 课程现状

理工科学生学习动画课程学不好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是缺乏绘画基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绘画基础解决的是造型能力,但调动画本身并不是造型能力的问题,业界有太多非艺术类的从业人员在调角色动画上却是极为优秀的,所以在调角色动画这个方向上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让学生使用三维软件来制作动画,这本身已经不牵涉到会不会画画了,所以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在是否有绘画基础上。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才是根本:

2.1 对软件技术的依赖

理工科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如果动画做不好,他在考虑是不是软件技术学得不好?是不是某些功能没学到?而对于做动画的三维软件来说,无论是3dsMAX还是Maya,其中对于角色动画的调配技术上已经非常的简单了,尤其是3dsMAX早已经有了charater系统,在调配上几乎只需要摆pose和key帧就可以,哪里有什么高深的技术没有学到。简单说即使是一支铅笔,它的使用方法谁都知道,但画出精彩的作品与这只铅笔之间难道有必然的联系?

2.2 学生没有艺术的眼光与敏锐的观察力

这倒不是绘画基础的问题,而是长期艺术修为的缺乏,对动画的认知还是处在大众审美阶段。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独立想象并设计角色动作的时候,例如完成一段人物走路的动画,虽然在课程中已经详细分解了动作要点,并以迪斯尼动画原理的技巧分析了许多优秀作品案例,但在具体制作的时候同学们还是只能做到表层,也就是动起来而已,很多同学浅尝辄止,不敢深入创作。

2.3 实验要求虽然明确,但是缺乏量化指标

同学们从来不从事艺术创作,缺少基本的感性认知能力,对于作品的完成度自己是无法把握的,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习惯于写一段程序从而得到一个结果,只要有结果了就代表这段程序是对的。大多数同学把这个标准放到动画原理这门课程中来,造成的后果就是,只要角色动起来,就完成了,即使老师理性的给大家分析动作的不到位之处,就算大家理解了,在做的时候却缩手缩脚不敢放开去调动画,因为他们怕破坏了自己已经完成的“成品”。

例如,角色行走动画的实验要求是完成几段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行走动画。这个要求除了让角色动起来,更多的是完成不同性格特点,这就是需要追求自我艺术个性的表达,以及考验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了。但这一点又是没有量化指标的,有的同学两个小时做出来的效果比别的同学十个小时做出来的还好。而更多的同学是不愿意花十个小时以上去完成一段一秒钟的动画。更何况同学们缺乏对图像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动画和艺术类学生眼里看到的是有很大差别的。

2.4 学生本身的懒惰倾向

比如角色行走动画,其实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按照动作分解完成一段动画。但此时完成的动画其实是非常生硬的,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不再继续深入,因为在他们眼中只要动起来了就算做完了。一段行走动画的loop 循环大概延续1秒钟,在这一秒钟24格的动画中需要让角色肢体的各个骨骼协调起来,某个位置细微的几格画面的变动就会对角色性格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操作,却需要超于常人的眼光,这一点很难通过技术分析来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这些大概就是理工科学生在这门课程上所出现的问题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对调动画还是很有兴趣的,只是在要求老师要求很高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反复调试一个动作的时候,会由于无法达到而消磨掉很多热情。

3 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

调一段生动的动画当然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动画专业是可以让同学们多看一些参考,分析其中的动画原理,然后让大家找感觉再融合自己的创作思路自由发挥,效果不会太差,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理工科学生,效果却不好,具体原因上文已经做了总结。那么在这里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3.1 简化三维软件学习过程

动画专业可以使用手绘和三维软件来制作动画原理的练习,而理工科的同学没有手绘基础,根本不可能手绘动画,所以只能采用三维软件在电脑上完成动画,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软件学习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使用MAYA来制作动画,但这个软件比较庞大,如果全部功能都学习那是不现实的,教得太多会让学生们以为是为了学习软件,而且耗费很大精力。所以我们只学习动画部分,准确地说只学习简单移动、旋转、设置关键帧等几个重要命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只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如何使用三维软件去调角色动画的技术,具体的使用熟练程度可以在案例中逐渐完善。

3.2 阶段性量化的要求

调配动画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要从一开始给同学们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把总目标逐级分解成阶段量化需求,而不能是只给大家看一大堆参考影片就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就开始做了。比如一段行走动画分为几个阶段:基础阶段、细节阶段、深入阶段、创作阶段。

基础阶段:让同学们根据行走过程先找到其中的1级关键帧和2级关键帧,先完成关键帧的Break key设置,只要完成了就是达到此阶段的量化标准。

细节阶段:此阶段要求同学们丰富角色的动作,把腿部、手臂等动作完善,这个完善可以只要求达到物理的标准,也就是说动作要正确,并不需要大家去发挥创作。

深入阶段:这个阶段就需要使用动画原理的一些知识了,要让动画更加“动画”,不要让学生们自己想象,教师要例举几种动画原理的要素但不能过多,如夸张、跟随,让学生们只用几种特定的要素去完善他们的动作。

创作阶段:以上几步完成之后,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出一段比较不错的动作,现在就可以让同学们去完成动作的在创作,拿行走来说就是可以加入性格、年龄、性别等要素,这就可以放开了让大家自由想象,也可以通过欣赏样片和学生自己表演的方式去获得灵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开始时要有明确的此阶段的案例参考,每阶段中要及时地对学生完成结果进行确认并安排同步的学生作品赏析,统一解决同学们所出现的问题。

3.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要想做好一段动画,除了认真细致,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看动画的眼光,如果用常人的眼睛去看这个动画世界那肯定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超越现实生活的动画关注能力,这种把握能力是需要在课程中不断地培养的。

比如给学生看一些高速镜头的画面,那些平时我们看不到的变形,在高速镜头中却会十分明显,篮球、足球等触碰地面时的压缩变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速度过快反而看不到了。动画却需要把这些变形表现出来,让人们的眼睛看到一个夸张了的世界。

3.4 让学生保持创作的兴奋度

学生的兴奋度决定了他会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调一段动画,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觉得新鲜好玩,但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枯燥的工作后,很多同学的热情会慢慢消减,很难坚持到最后。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给学生新的刺激,比如在每一个阶段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动画表演环节,让学生去表演下一阶段动画的动作,可以自己拍几段作为下一段调整的参考。当然让学生保持兴奋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发现。

4 结语

通过对此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方向明确且有条理地学习动画原理知识,在动画制作中步骤明确思路清晰,再也不只是凭感觉把握动画的完成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搞清楚学生的整体情况,对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说如果基础不牢空谈去创意创作,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只会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显得身心疲惫和思路模糊,很容易就失去对调动作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阶段性的鼓励,并保持大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超,张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2]戚大为.浅谈数字媒体技术教育现状[J].科技风,2014(03).

[3]朱瑞权.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大观,2012(02).

[4]余丽华.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内容及过程之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2(04).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9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作者:王玉霞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同会展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会展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继而分析了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对策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 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与我国当前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相矛盾的是我国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会展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其目前《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严重凸显,使会展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给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快《会展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对策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结合现有的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当前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1)以实践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会展设计有是一门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立足实践这一重要基础。就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基本上包括基础理论课、基础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三大模块,但是却存在着基础课同技能课不能有效衔接、技能操作与设计应用相互脱节的问题。各门课程之间没有前后方面的必然联系。而且,目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基本同本科教育相似,这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难以突出自身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专业技能与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力度,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2)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来说,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与引导,在开展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自我探究课题的引进,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训项目中来。应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中来自各个方面的艺术表现,为自身创新精神的培养积累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活跃度。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在会展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合作办学,共同开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项目开发。在会展行业发展的旺季时期,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厂交会时期,这段时期的会展设计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由教师带队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与会展设计课程结合进行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进行会展的设备以及相关材料,能够参与到会展现场进行观摩与流程跟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展设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企业项目的高效开展,从而有效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4)调整课程配置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因此,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文化课程以及创造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实践性、探索性的实训项目能够与基础文化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艺术设计技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性探索方面的研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设计的方向,让学生们组成工作小组,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协作,探索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水平,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就我国当前会展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对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作为会展教育核心一环的会展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会展设计所需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必要对国内高职会展设计教育现状进行总体分析研究,结合实际会展设计人才市场需求,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会展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有效适应现代会展业的发展。

三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抓住当前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切实推进我国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献勇.会展经济发展与会展专业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 朱海滔.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人才瓶颈凸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7).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10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平面设计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专业,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其范围涉及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编辑等方面。我校于1999年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并随着我们对该专业建设认识的加深和对市场发展脉搏的把握,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精良的硬件设备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的宗旨,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以及印刷排版等岗位的工作。

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课程改革目标: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加强课程间的整合,建立现代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服务市场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适应市场对人才规格的个性需求,并为学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开放性的拓展空间。

三、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我校新建的学科,它的学科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

其未来发展。而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为此,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时,加强核心课,增设选修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1、课程结构的改革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结构体系。而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由课程体系的全部课程来完成实施的。因此,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基本保证。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分析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并综合教学实践反馈信息,我们对该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调整,形成了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1)课程的总体规划

从职教课程体系上看,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个大类。对电脑艺术专业的课程来说,专业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专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训练。专业技术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课是以行业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而选修课则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岗位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结合专业发展的教学目标,我们将本专业的能力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本素质、英语交际能力、绘画能力、图形构成能力、电脑设计能力、平面设计能力、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网页制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能力模块。

(2)核心课程及主干课程建设

一个专业的建立,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主攻目标,也就失去了它的发展优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整体课程结构框架下,确立一定的重点课程及主干课程,加大对它的支

持力度,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发展优势。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与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作为核心课程。将素描、图形创意、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印前工艺设计等作为主干课程,将DM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作为关键岗位技能实践课程,尽可能地为这些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2、课程内容的改革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美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带动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运用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来教授“知识”并没有操作上的困难,因为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已掌握的内容。然而,教师应该怎样教授“能力”,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建设。在这几年的教研、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革新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定位,适合教学对象,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强调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在对本专业的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多门课程来培养和发展相关的技能:在绘画能力方面开设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在图形构成能力方面开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课程;在电脑设计能力方面开设PHOTOT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绘图设计软件、AUTOCAD、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INDESIGN版面设计等软件教学课程;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着重讲解CSS技术在静态页面中的运用;在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开设纸盒设计、包装设计、印前技术等课程;在广告设计能力方面开设平面设计概论、现代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艺术欣赏、设计概论、摄影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平面广告设计项目实践、基础包装设计综合实训、相关证书的取证考试、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过程完成。

3、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培养技能水平,我们考虑对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段式”教学,即“早期的实验教学”+“中期的实践教学”+“后期的实习教学”三个阶段。实验课教学在学校的机房进行,在每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中期的实践教学在专业工作室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在高职四年级安排

教学实践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针对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际问题,如海报设计、DM广告设计、企业VI设计、网页设计、礼品包装盒设计等。最后一个阶段的实习是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同时,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较全面的毕业设计的任务,该任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设计。“三段式”实践教学克服过去的单一实验的缺陷,通过由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根据用户或市场的产品要求独立地进行设计与制作,部分学生还能进行创新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先在上面讲,然后学生在下面做,很多学生根本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上机操作时按照教师和书本上的步骤依样划葫芦,多数也能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只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生学的过程的教学方法,仅将知识的掌握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视不够。通过实验学生只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术,还是无法适应该行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对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由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师开设讲座或介入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课程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搭建最佳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现代的设计理念、专业发展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开设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形式,把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品牌的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谭敬德.《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2006(第1期).

上一篇:黄河发电运营公司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下一篇:烟草案件调查终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