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诗意情怀散文

2024-09-12

人生的诗意情怀散文(通用12篇)

人生的诗意情怀散文 篇1

我的家乡位于云贵之巅的边陲小镇上,被群山环绕着。四周翠意朦然,尘嚣稀迹。对于外出打工的人。这里便是一个美妙而温馨的归所,时刻牵挂着流动的心扉。

许久没得清闲,总想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景,家乡的人,特别是家乡那种淳朴而充满诗意的生活。炎炎夏日,去绿意环抱的山里寻找一份清凉,似乎已然成为一种奢侈。

适逢周末,便想,还是回去看看吧!终归是自己的老窝。从县城出发,大约走了十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果然,一路扑面而来的绿色渐渐将燥热稀释,丝丝的微风裹挟着山野花草的清香,不断从车窗外涌来,将团紧的心情一点一点洇开,大自然的慷慨总是让人获益匪浅却又心生敬畏。一股浓浓的乡情从额头涌向心田。在山间旋转,在树上沉思。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正中央,四周被高峰山,天台山,笔架山,大坡岭分隔。但由于区位使然,大坡岭却不如其它同仁有名。笔架山至始至终被文人墨客青睐,闻名暇讯。天台山和高峰山又是宗教住所,每逢佳期,更是人流沸腾。至于大坡岭则不同,一直保留着那份原始,原生态的天然构造。若非斯拉河水电站的修建,恐怕至今依然无人问津。

沿着平齐路到齐佰去,一路上,群山叠翠,百花争艳。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花香,一路赏景,一路看溪。

沿着狭长的山谷,是一条通往大坡岭的山峪,看着周围的景象仿佛一幅美妙的画卷。山崖顶上,松林茂密,浓墨重彩;峭壁之间,迎春怒放,金光璀璨;山间的浓荫,村舍的坎烟,也为这神奇的画面添加完美的色彩。

大坡岭山峦起伏,如苍龙盘卧。远处清翠披彩,山中弯延曲折。峰瓣层叠有序,幻若水中波纹,时刻准备清洗佳人身上的秀迹。

弯曲的羊肠小道,就像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崖。跟随乳白色的云纱飘浮游戈,犹如观看仙娥典雅舞姿。再也不愿寻找来时归路。

列车越过山峦,走过在青鸾的簇拥下,终于登上顶峰,届时,真有种“海无涯时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快感,曾经也听见过这句话,但不知其中寓意。当经过一路颠簸,屹立在群上之上的时候。恍惚明了其中的道理。放眼望去,眼前一片翠意。山与山相接,树与树相连。只有少许的白绫将山与树分隔,听着哗哗的声响。远处的村舍,依稀撒落在山崖,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三棵树,哪里是茅草寨。只能看清坎烟升起而形成的云朵,在岭上徘徊。

此时,望着群山,想着江海,顿时感觉声色轻非,所经历的已如过眼云烟,随着微风消逝,慢慢沉淀在梦里。可谓莫愁脚下无路,阳光自在心头。想起了外公佝偻的身躯,外婆白发苍苍的脸轮。在山间,在田野里。

这便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诗意而无人问津的地方。我爱她,因为她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我爱她,因为她将是我老年的归所。

用诗意的情怀 写就时尚人生 篇2

刘江 著

中国三联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定价:38.00元

“对于美洞穿式的透视,几经淬炼近乎明净的纯挚,刘江的诗总能带给你一片相许与悸动。因为美而关爱,因为透明而斑斓,因为纯挚而丰富,或许是对生命时尚最深刻的诠释。”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评价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诗集《诗意的时尚》里如是说。

读罢刘江先生《诗意的时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用诗人的情怀感受着生活、工作的诗情画意,并时刻用诗歌的语言记录着繁杂芜乱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在自序中,刘江先生说:“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责任,即是将情感、回忆,甚至对于悲伤往事的回忆转变为美。”在他看来发现所有过程中的美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是生活的使命,这一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情怀,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位掌控一个庞大传媒集团的企业家的话。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商界里打拼、劳碌的企业人能有如此诗意的情怀?能够在奔走中去用淳朴的而至善的嗅觉敏锐身边事无巨细的美,能够在嘈杂繁芜的现实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对美的探索、洞悉和提炼,这的确难能可贵。

美好的东西总是富含诗意,时尚是一种深刻的美,那么这种美中必然蕴含着更为多姿、多情的诗意,刘江先生说:“在时尚创办之初,我们就是抱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痴迷梦想出发的,在追求美中创造美,生活本身是诗意的,而时尚是最精彩的部分。”从创业至今20余载,刘江先生用他数不尽的诗句抒写着诗意的生活感悟、哲思物语,用他浪漫、臻美的情怀抒写着极富诗意的时尚,正是这种诗人的情怀气质和他的坚韧、睿智和果敢,在时尚界的图纸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打造了一个充满激情极富诗意的时尚,也正是他对美的敏锐感知和发掘创造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时尚,一个改变着生活的时尚。

细细品咂《诗意的时尚》,你会发现心跳的速度放慢了,整个身处嘈杂社会疲惫不堪的身体突然间歇息了,我们开始体会那些曾多次感官交错却被忽略的小情动,开始回味青涩时光背后也曾狂妄不羁的斑驳岁月,开始冥思生活之于生命的纯粹意义,开始叹悟被现实逼仄下那些遗失掉的美。这样一本书,让毫无时间理会生活真谛的人们享受到了片刻诗意,也激发了内心饥渴多时的对美的探索欲,这样一本书,让钦佩他创业激情的读者重新认识到了一位身处华丽炫目的时尚圈中却有着如此动情、诗意感悟的刘江,这样一本书,让新一代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品读到了一种更加宝贵的精神。

刘江先生在他的诗作《瀑流》中有这样一段:

“终于,轻轻的纵身一跃

大地之鼓,骤然响起深沉的回音

倾尽平生积郁

笑成一篇波涛……”

这发自肺腑的豁达与坦荡,是对生活的挚爱,他爱生活、爱工作、也爱时尚,倾尽一生的奔波操劳,也会在生活的重压下璀璨的笑。

《诗意的时尚》这本诗集,语言简洁耐回味、精致独巧妙,字里行间透露着刘江先生饱满的情感粟粒、豪迈豁达的胸襟、细腻的情感流露,似溪绵延流淌、似浪激荡起伏……整本文集沿袭以往灵动的语言风格,在文辞表达上有意规避使用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意象,看似平实却又充满了巨大的张力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行文间勾勒了一位细腻、睿智、恬然、有童心、爱思忖、真善美的诗人形象,也流露着刘江先生充满激情、创意、果敢、坚毅的品质特点。

人生的诗意情怀散文 篇3

什么时候,那留在雪地上的几行脚印深深地烙在心上,那些落在雪地脚印上的阳光闪着幽微的寂寞的光;什么时候,那墙上的一抹斜阳,像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生命深处。不经意间,那一片飘落的树叶成了我命中的物件,那几片飘逝的流云,曾经停留在屋檐下鸣叫的小鸟,那一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已经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些很平常的东西,如今因为回忆变得富有诗意了。曾经走过的路上的树木还静静地站在那里,每一处走过的路上总是洒满记忆的苔藓。过去的日子无论多么平淡,一旦变成回忆,就让人难以忘怀,不是因为过去日子有多好,而是我们现在对过去的日子的心情有多浓厚。

要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味道,就要有一颗诗心。诗人的伟大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诗心,有了诗心,花草树木都活了,都有了诗意,许多时候我们错误的认为只有诗人才有诗心,其实,平常人也有诗心,只是不善于表达。曹雪芹有一颗诗心,因此,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诗。要从平常日子品出味道,需要有一颗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佛心,就是道心。整个红楼梦就是一颗佛心开出来的花朵,红楼梦的主人公只有一个,你就是贾宝玉,大观园就是众多女子都是因为他而存在。他不仅仅是爱,更主要的是慈悲。他所处的环境地位让他想帮助那些如水一样的女子,给他们和自己一样的生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贾宝玉才有那么多不入流的想法看法。

我佩服古人,他们用滋味,品味来理解诗文。作家是从平常生活品尝出味道,形成诗歌,评论家再从诗歌中品尝出诗歌味道。理解诗人的心胸。我们从平常的生活中品出味道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富有诗意。诗意的人生不是别的,而是品尝出来的。没有诗意的内心世界,也就没有诗意的人生。

品味生活,还需要拉开距离,给想象一点空间。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就索然无味了,一旦分开了,失去了,也就能从回忆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柔。两个初恋的人,开始爱的死去活来,但是,结婚后,用不了几年,那种感情逐渐淡了。我们拥有的不是最好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是碗里的不好,而是锅里的更能激发起人的欲望。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城里的人想突围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人在城外总想象城里有多好,及至进了城,和城市的距离近了,对城里的一切了如指掌,想象的空间随之消失,失望不满也就产生了。这时候,我们会想到另一个城里去看看,设想另一个更好。婚姻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因为未来留给人们的永远是不确定的。有巨大的想象的空间,我们才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给心留一点空间,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枯燥乏味,我们的爱情才会光鲜亮丽。

书籍《诗意的人生》 篇4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挽着裤管。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了,上衣湿了。再后来,鼻翼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

这是初秋的下午,天已经凉了。水玩过,几个孩子又在玩“骑马打仗”的游戏。两两配对,骑在“马”上的孩子,与另一个骑在“马”上的孩子,在“马”的跑动中,以脚角力,互相蹬踏。一两个回合,三五个趔趄,七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在地上。再起来,身上,泥一片,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然后,闹一声,嚷一声,继续玩。

一个人,若没有从这样的童年走过来,一定不是从诗意中长大的。

二有一年,大雪,到山上去追野兔子。

四野尽白。深可没膝的雪,覆了远山近水。四下里,好多野兔的足印,仿佛它们的挣扎和喘息还在,我们说,赶紧追!

追了半天,又冷又累又饿。我们四处找柴火。树上的枯枝,沟洞里的树叶,崖缝间的鸟窝,田鼠洞里的豆荚,统统搜罗了来,扒开一片雪,然后,点起了火。雪,以及寒冷,纷纷从火堆四周撤退。而我们,在温暖里,一边烤着火,一边烤着干粮,一边大声说笑,一边高声放歌。空旷的四野里,鸟都不敢飞过来,哪还有野兔子的踪影。

那一次,我们一个兔子没逮着。心底里,却捡拾回来无穷的快乐。

三我有一个朋友,是位画家。

书籍《诗意的人生》

有一天,他邀我到郊外,干什么?看蚂蚁。他在一只肥硕的蚂蚁屁股上,轻点一丝朱红。整个上午,我们盯着这只红屁股的家伙,一会儿拖回一只空壳的麦芒,一会儿在巴掌大的地方逡巡一阵子,一会儿对着一根高挑的草疑神疑鬼,一会儿优雅地为另一只蚂蚁让路,一会儿又急匆匆地去打上一架。

我们两个人,仿佛是被它牵着,一会儿驻足在这一处,一会儿又蹲踞在另一处,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又凝神屏息。我们看它,它一定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两个傻傻的家伙。

被盯梢终究是郁闷的。那天,它突然钻进窝里,半天没出来。我们的心,在等待中,竟好像也被困在了幽深的地底,半天,没上来。赏玩一只蚂蚁,与被一只蚂蚁捉弄,都是一种欢喜。

四大冬天,街上冷得难见一个人。到水果摊前买水果。不见摊主。只见旁边一个女人,上身是红红的羽绒服,下身是过膝的皮裙,高筒的靴子,背对着我,一边哼唱着,一边和着旋律,正翩翩独舞呢。

这么冷的天,真好兴致。

大姐,这儿的摊主呢?我问。她一转身。我便有些羞赧。看起来,人家好像比我都岁数小。然而,更令我吃惊的是,她朝我走过来,说,你买水果啊,我就是。

啊,你是摊主……我没有掩饰住自己的惊讶。嗯,我就是。然后,她熟练地为我称水果。这时候,我注意到她水果车上的标牌。天哪,她竟然出生在1961年。不是大姐,是大姨!

一个人的年轻,其实,应该是心境里不灭的诗意,以及,内在生命不尽的激情吧。

五与人对酌,喝着喝着,人走了。开始还茶烟缭绕。后来,烟萎了,水凉了,气氛没了,心绪乱了。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篇5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姓 名:

耿小双

班 级:

12网络技术3

学 号:

126314105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摘要】

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生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其田园诗文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遗世独立的大诗人,博采众长,自铸新词,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天然的朴素美,平淡自然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开辟的“平淡自然”风格至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高峰。

【关键词】

陶渊明

平淡自然

田园诗

【引言】

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正文】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着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典范,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有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自然诗风。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

陶渊明的田园所描写的往往是平常极普通的景物,村舍、鸡犬、豆苗,桑麻,但这些平淡无奇的对象一经诗人描写,就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因为这其中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如数家珍般地掰着手指说出他地有几亩,屋有几间,树有几种,远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极平常的景物,写得很有趣味。这白描的景物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晶莹剔透,只有人的心纯净如止水如明镜,自然景物才能最真实,细致入微地被感悟、体会到。这里的诗人已悟得了田园山水的真正品格,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我所喜好的,不是尘世的喧嚣,丽是乡村的纯净.陶渊明的诗语言有枯淡之感,但细细读来便觉淡中有至味.这种淡是由至淳至厚转成至淡,是美的极高境界。诗歌的语言自然得很,不是未经雕琢和锤炼,只是不露痕迹。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这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综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其自然之美就体现在真率而自然,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怡情悦性的诗意人生。其实我们知道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就是自然。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饮酒》诗前小序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两段话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干人。他的诗都是示志之作,不为时论所拘,没有得失的考虑。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萧统《陶渊明集序》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黄庭坚说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在思想上就首先表现出了很强烈的诗意化,他的思想是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来歌颂,这种思想在《桃花源记》中表现的就很突出。陶渊明就活在《桃花源记》的诗意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诗意已经成为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是审美的至境,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活动,有首诗的开头就写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自耕自足,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也是最理想的个人生活方式。陶渊明写田园风光,写耕作时的愉悦心情,写陶醉于大自然的轻松,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当然,这种诗意不仅仅是诗中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诗人淡泊名利、醉于自然的诗意心境。他向往的社会是安宁和谐的、自耕自足、毫无虚伪与争斗的,他所喜欢的生活环境也是充满自然气息、恬静淡然的乡村;在他对理想社会和生活的向往中,我们看到了他 最真实、最诗意的人生追求。在诗人的心灵深处,一种审美的、逍遥的意趣早已在诗人归身于田园之际弥漫于诗人的生命状态之中。也正是这种审美的意趣,是诗人得到了心灵上的逍遥自得。

而除了在陶渊明的思想追求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诗意外,从他的诗文中我们更能明显看出这种生活方式的诗意所在。陶渊明的诗文风格质朴,其诗作体现了质朴自然的创新美、自然淡永的抒情美、意境盎然的形象美、质朴无华的语言美,不仅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诗意生活方式的真实文人。陶渊明的诗文题材大多都贴近日常生活,形象也大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普通事物,但是他却能用毫不雕琢的诗文将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写出和谐恬静的感受。他诗文中的主角就是他自己,他既是农夫又是诗人,诗中所展现的理想生活环境就是诗人心中最向往和最陶醉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为骚人墨客所欣赏的正是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和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人生剪影。

诗意,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的一种人生观念,是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自陶渊明开始,田园诗风才真正开始流行开来,这种对文学价值的自觉追求也拨动了后代文人的心弦。

他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他不愿过着让自己委屈的日子,他陶醉于自然生活,他痴迷于恬静淡然的田园耕作,他的隐逸生活充满了对世俗的摈弃和于自然生活中的陶醉。当他于官场不顺 时,内心对淡然生活的向往便被勾起了。于是,他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和田园中,这是他超越世俗、面对真实自我的唯一通道。人说“大隐隐于市”,如果这样真正的隐者真的存在,那么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了。他陶醉于自己的生活中,也乐于自己的诗文中,每天平淡无奇的耕作生活看上去索然无味,但对于他来说却是最真实、最享受的。

【结语】

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诗意的心境。陶渊明用他的诗文将他所感受的田园隐逸生活的恬淡舒适、和谐淡然展现给了我们,也将一个隐者的诗意生活表现出来了。

他,是真的隐者!

【参考文献】

诗意的女性视角与人文情怀 篇6

一、深切地关注当代中国的现实人生,用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艺术地反映当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

无论是《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还是《牵手》,我们都可以看到导演杨阳对中国当代人们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和她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在《牛玉琴的树》创作体会中,杨阳说她被在西北沙漠中种下2万多亩绿树的牛玉琴深深感动,她与编剧一起来到荒凉的毛乌素大沙漠,找到牛玉琴的家,与牛玉琴整整谈了三天三夜,杨阳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怔住了。我握着她的手,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颤,那不是一双女人的手,它甚至比男人的手更硬、更粗糙,我握着它好像抓着一根木棍。那一瞬间,那种陌生感、那种仰视的感觉顿时消失。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地交流。”站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上,看到牛玉琴和她的一家种下的万亩绿树,杨阳泪如泉涌,这些生——落在沙子上,死——埋进沙子下的人创造的人间奇迹,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和壮烈。此时她终于找到了多年来期待的一个故事:将生命的辉煌升华到悲剧性的程度。于是她用一种介乎于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手法,去讲述牛玉琴这个人和她一家的故事,这就有了《牛玉琴的树》。

杨阳认为对剧本所描写的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是拍好一部戏的关键。杨阳与《牵手》作者磨剧本长达4年之久。她与编剧一起深入到中关村,采访高科技领域的成功人士,又参加妇联主持的“婚姻与家庭”讨论会,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婚恋态度,由此确立了男主人公事业上和情感上的位置,以及对第三者身份内涵的重新界定,从只讲女人受感情伤害的故事,扩展到探寻当代人心灵深处那隐秘的伤痛。杨阳认为“在人们不再为衣食温饱奋斗的年代,丰衣足食后的人们是可以为情而死的,这是一种绚丽的残酷,一种无奈而深刻的悲伤”。正因为杨阳在剧本阶段的深入参与,才使该剧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为日后《牵手》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杨阳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人文关怀,解构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体验,探索女性意识,找寻属于女性的生命视野。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诗意而艺术地再现了生活

“在文艺作品中,艺术家们对构成作品各种因素的处理方式,他用各种可能的媒介因素来表现他所认为重要的问题的独特表达法,就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①杨阳通过塑造当代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平凡的生活,她们的痛苦、欢乐、幸福、不幸,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色彩。

作为女性导演,拍女性题材,强调女性意识,为女性去仗义执言是无可厚非的,可杨阳在女性视野下,客观公正地理解男性,从人性的角度去评判男性过失,其作品体现出对男性的宽容与理解,对生活本质意义的把握,深刻而丰富地表现了人性美。在《午夜有轨电车》和《牵手》中都讲述了男人对女人的背叛,但其中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男人的谴责上,而表现的是现象之后更深刻的内涵。如《午夜有軌电车》的结尾,原剧是陶明返回日本,肖月华坚强地继续面对生活,杨阳将此改为陶明留在了国内,决心和肖月华重归于好,并在全片中深入地描写了陶明情感变化的过程,把二人的情感变化与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变化融在一起,使其从家庭和性别上的局限中走出来;另外最为明显的是《牵手》,在导演阐述中杨阳这样说道:“我不想将自己的同情毫无原则地给予那些容易受伤的女人,也不想简单地痛斥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回家的男人。”为此她对钟锐、王纯、夏小雪三人保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创造着一种平等的氛围,“以揭示代替揭露,以解析代替批判,以人物的自我完善化解矛盾冲突,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因此,为人真诚的钟锐,仍不失他人格的崇高;夏小雪被抛弃后少了许多哀怨,却多了一些自尊和自强;王纯不仅没有成为令人唾骂的第三者,反而显示出她单纯宽容的人格魅力。这些人物的塑造,使该剧成为一部具有警世与启迪意义的较有深度的言情片。

三、杨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精美的构图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细腻生动舒缓的节奏,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生动感人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判断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用典型的细节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是杨阳最为擅长的。《牵手》中有许多细节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思考。片中第一集有一个找卫生纸的细节,钟锐领谭马回到家里,谭上厕所,钟锐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也找不到手纸。小雪回家后仍因钟锐忘记了结婚纪念日而生气,两人争吵一番,钟锐愤怒地准备离开,突然听见丁丁喊:“妈妈,要手纸。”于是他悄悄回来,看见小雪从窗台下的柜子里一个看似隐秘却绝对合理的地方拿出手纸,他恍然大悟地离开了。这个细节不仅让观众体会到小雪是一个贤妻良母型女人,钟锐从不干家务,他们互不理解交流,为其以后的离婚做了铺垫。而《牛玉琴的树》中张加旺送给牛玉琴的小铃铛又物化了这对夫妇长期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

精美构制的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立体丰富的音响,真实细腻的表演,酣畅淋漓的音乐,构成了她几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整体节奏。杨阳在艺术上追求着一种诗的意境。如《牛玉琴的树》中对沙漠的多次表现,特别是风中沙漠的那种动感的体现,在展示西北风光的粗犷和雄浑的同时,更深刻地体现了人与沙的密切关系,写实和写意有机地结合,使影片的主题升华并独具魅力。

宁静中的诗意人生 篇7

宁静中的诗意人生

山东阳谷第二中学 张彤辉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享誉世界。然而当今社会,诗意人生似乎成为难以企及的心灵奢望。那么,诗意人生是怎样的呢?怎样才能回归诗意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宦海沉浮,看到同僚争权夺势,他心里苦笑。在对官场不满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呼喊后,他草草结束了九十余天的彭泽令生涯,脱掉污浊的官服乌纱,换上轻装布衣,回到向往的田园。清晨,他迎着蒙蒙雾气,踏着莹莹露珠,走在田园小路上,一切清新怡人;傍晚,他扛着锄头,和着月光,回到飘起炊烟的庭院,篱边菊花绽放,一切馥郁馨香。他是陶渊明,后人崇仰的五柳先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酒东篱,偃仰啸歌,他心中感到最大满足。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最重要的,这里没有世俗的纷纷扰扰,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尽管清苦,却收获心灵的宁静,享受诗意的人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不衰。他生于官宦富商之家,是曾在日本留学的“海归”。他学贯中西,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不甘沉醉于风花雪月的他,也曾苦苦寻觅济世的良方,然而生逢乱世,()抱负难展,身心倍感疲惫和迷茫。在厌弃中欲与附庸风雅的文士断交,在愤懑中欲与污浊横流的尘世绝缘,于是毅然从朱门遁入空门。他是李叔同,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他一洗铅华,超然尘外,笃志苦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从绚丽至极归于平和清淡,从俗世的舞台走向宗教的圣坛,李叔同践行并获得宁静的诗意人生。

“我走入森林,是因为我希望认真地生活。”瓦尔登湖畔的那间小屋,是属于梭罗的。他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为了那种原始简朴的生活,他斩断羁绊,选择离去,来到湖边山林。孤身一人,自食其力,他以山川草木为友,以麋鹿鱼虾为伴。他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他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青草绿树。清晨的散步遐思是每天的开启,夜晚的秉烛书写是每天的谢幕。与自然交谈,与心灵对话,在专属于他的天地,挚爱自然的心自如骋游,凝结成《瓦尔登湖》。抛却纷繁复杂的生活迷惑,梭罗的人生简单却耐人寻味,他描写的世界恬静美好,他展现的本真生活让人心驰神往。

同窗的情怀散文 篇8

曾记否,我们当年学文化,也兼学别样。拖拉机五铧犁圆盘耙,从田间来到了教室的挂图上。我们和父辈一起畅想,畅想农场机械化的未来。神奇的黑土地上,我们梦想已经成真!

曾记否,我们踏着冰雪,拉着小爬犁,四处捡拾粪肥,支援农场生产。我们那时就学会了不要去讲苦脏累,我们那时就学会了站在冬天看得见秋天的收获。所以,希望和梦想伴随我们终生。

曾记否,公路边防风林外,我们种植的.甜菜,绿叶宽阔,茎块硕大,大人们都得为我们点赞!从那时,诚实劳动的品质就铸进了我们的身躯,让我们受用一辈子。

曾记否,我们顶着北风,徒步去一连俱乐部,看《闪闪的红星》。银幕上,苍山翠岭间,竹排载着潘冬子,迎风破浪去战斗;银幕下,寒风如同看不见的针,刺痛着我们,却也绣出“岭上开遍映山红”的理想之梦。

曾记否,我们的校园里热情似火,黑板报上是正能量,大字报里有斗争哲学,赛诗会上可以背一句语录,运动会上生龙活虎。四十年,弹指间,而今我们年华依然青葱!

曾记否,秋风染黄了青纱帐,我们去连队掰苞米。少女少男的眼神穿越垄间,相遇的一刹那,红了两张脸。那青涩也清澈的眼神,永远收藏在各自的脑海深处。今天,我们可以把沉睡的记忆唤醒。

人生的诗意情怀散文 篇9

关键词:赏读;品味美;享受美;入情入境;诗意情怀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它以脍炙人口、凝练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都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培育学生的诗意情怀。

一、吟咏赏读,咀嚼诗歌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讲究韵律、节奏,因此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和谐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因此,我在教古诗时,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教学始终。起始阶段自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想象边朗读;在深入体会了诗的丰富意蕴之后,让学生抑扬顿挫,反复吟诵,让学生把情感通过朗读的语调、语气以及停顿等读出来。让学生在赏读中咀嚼诗歌的音乐美,还可以借助背景音乐促进赏读。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大多数学生已经熟悉这首诗歌,但不一定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内在情韵。于是,我便配了《思乡曲》和《静夜思》两支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与诗句的欣赏中构想意境,充分体悟声与情的和谐美。学完全诗后可以让学生反复吟咏,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品出语言的“真趣”,欣赏其优美的情趣来,方肯罢休。这样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使学生对诗歌的音乐美产生向往之情,涌起诵读的欲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达到了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之功效。

二、创设情境,把握诗歌的意境美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刘勰关于“情境”的论述。人对处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王国维的 “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浸入诗的“意境”。

1.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绚丽纤细,有的雄伟壮阔,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教学《咏柳》一诗时,首先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多媒体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则化枯燥为情趣,化深奥为浅显,学生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2.披文入情,让学生体验美

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李白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古诗是前人所写,是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贵在含蓄蕴藉的意境,但由于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时间跨度大,在内容和情感上都留有空白,而小学生受到年龄、知识、阅历的束缚,很难进入诗人描摩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就要在教学时找到与学生情感接洽的契合点,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通过情感上的联系、转化与诗文达到共鸣,用心感受丰富的情感。

3.放飞想象,让学生感悟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三、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学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高山入云,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四、积累运用,让学生享受美

要真正学好古诗文,就要做好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内化、吸收,不仅要在古诗文课堂教学、朗读积累上下功夫,还要明确功夫在诗外,让古诗文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让那些背诵过的诗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他们的情感,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培育学生们诗意的情怀。

(1)在常规教学中注意营造古诗学习的氛围。可以在教室前方黑板的左边,指定学生用来誊抄诗篇,一周一换。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上留出一定的篇幅,用来刊出一些古诗文,或与古诗文相关的其他内容,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每天都能接触到古诗文。

(2)对那些情节性较强的古诗文,学过后鼓励学生像讲故事那样来讲述,如《清明》一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作者和牧童的对话补上去,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还可以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古诗文融入了很强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在学了一定阶段后,可以让学生按要求背诵,还可以确定每次背诵的主题等。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的艺术殿堂,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山的情怀散文 篇10

初识凹山,还是在1986年的秋天。那时,我在市第三高级职业中学任教,随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来到马钢南山矿,并乘工程车下到了凹山采场的底部(当时的深度大约在—15米)。从此,凹山就深深映在自己的脑海中。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凹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每年都要到凹山数次。随着到凹山次数的增加,自己对凹山的了解也在逐渐增加,对凹山的情感也在增加。

凹山,在地质时代曾是一座火山。由于地质运动火山岩浆喷涌,使得这一地区铁矿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民国初年,就有民族资本家在这一地区开采铁矿,不过当时开采条件极为简陋,开采规模极为有限。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侵略者为了实现其罪恶的“以战养战”战略,在侵占南京后就迅速派军队侵占了包括凹山在内的向山地区,开始了对向山地区大规模的资源掠夺。

其实,早在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多次派遣大批政界、军方、企业的官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各种身份和形式,频繁到向山等地区活动,窥探资源,刺探情报,提前做好了日后大规模掠夺资源的各项准备工作。

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向山地区后,为了大规模掠夺资源的方便,他们修建了从向山到江边码头的专用铁路(现马向铁路的前身,原为窄轨),先将矿石用火车运送到江边马鞍山脚下屯集起来(该地区“矿内”名称的由来),用轮船运送回国冶炼成钢制成武器后,再运送到中国用来屠杀中国人民。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日本侵略者就地在江边地区(现马钢一铁总厂区域内)建起了几座小高炉进行炼铁,再将成品铁运回国内制造枪炮。

为解决采矿劳工问题,他们通过强掳、绑架、拐骗等多种手段,从江北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劳工,用刺刀、棍棒强迫他们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使用原始劳动工具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采矿作业。这些劳工住在用芦苇席围成的工棚里,吃着少得可怜且霉变的食物。他们当中,因事故伤害、过度劳累、饥饿、疾病或被日本人打死的无以计数,甚至有些劳工,因伤病等原因不能再干活创造价值了,人还未死就被日本人扔进死人堆中。附近的山野中出现了成片的“侉子坟”和死人坑。那一座座长满着凄凄野草的坟茔,向着苍天诉说着同胞的苦难,控诉着侵略者的罪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日本侵略者在江边马鞍山脚下修建了几十栋别墅,供日本军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住用(现矿内新村还保留了2栋作为历史的见证)。

日本侵略者占领凹山后,凭着直觉判断凹山下面应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于是从日本国内调派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探测仪器设备,在凹山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探。然而,日本技术人员在上勘下探、左分右析后却得出了凹山铁矿资源有限,不具备大规模开采条件的结论。这令侵略者大失所望,于是日本人就对凹山表层资源实施破坏性掠夺性开采,疯狂盗采了500多万吨富矿资源(矿石平均品位高达58.92%)。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马鞍山铁厂(马钢集团公司的前身)恢复生产的需要,原重工业部化工局342队(现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前身)开入矿区进行勘探。经过不长时间的勘探分析,就得出其储量高达亿吨的惊人结论(后来随着勘探的深入,最终探明的储量仅达2.1亿多吨)。

归入马钢南山矿管理后,凹山的开采规模和生产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最初的年产10万吨,一直上升到最高年产600万吨水平,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成为马钢的主粮仓。

现在,如果站在采坑边向下望去,你会见到采场中平常看上去身躯硕大的装运车辆和电机车,此时却仿佛变成了小小的甲虫和细细的长蛇,正沿着采场边高大的台阶缓缓地爬行和慢慢地蠕动。在它敞开的巨大胸膛中,正在辛勤劳作的工人,则更显渺小,宛若是放大镜下游动的生灵。然而,却正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生灵,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一点点搬运走了几十亿吨的山石,开采出眼前这巨大的采坑,由此你不得不惊叹人类力量的伟大!

如今,凹山开采已逾百年。百年中,它累计为人类贡献了1.95亿多吨的矿石。百年中,它经历了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苦难历程,见证了民族资本的艰难与挣扎,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贪婪,见证了马钢的发展和马鞍山市的成长。

由于勘探范围内的资源已近枯竭,在不长的时间内,凹山就将完成它的使命,将闭坑停止采矿作业。但它犹如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老人一样,在辛劳了一生,奉献了一生,进入风烛残年之际后,想到的依然还是怎样发出自己最后的微弱的光热。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马钢集团经慎重研究,决定将它作为尾砂堆放坑。新的使命,新的生命正等待着凹山。到时,凹山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马钢生产,为马鞍山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每次到凹山,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我都要静静地在她的身边站上十多分钟,看一看,想一想,有一种“相看两不厌”的感觉。自己对凹山的感情已由当初的一见钟情,渐渐变成了日久生爱。每每此时,我的脑海中总要浮现出思考了千百次,但一直都没能找到答案的疑问:

当初,明明是凸起的山峰,为什么却偏偏把它叫做凹山?

——难道是前人有先见之明?

想当年,在外敌入侵国破山河碎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能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掩藏起了自己的真容,使祖国的宝藏逃过了更大的劫难?

情感散文:落叶的情怀 篇11

一片树叶,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小小的叶儿,随风翻飞。秋风中,树上的叶儿沙沙作响,谁说这不是别离的哭泣呢?可那凋零的树叶却挥着手,从容的飘落。因为她知道:自从睁开眼看到这美丽世界的那天就注定会魂归大地。她和着风飘零着,似乎又回到那个春天,她曾披着闪光的带小绒毛的浅绿色的薄纱唤醒人们心里的希望;似乎又回到那个夏天,她被阳光照耀努力拼搏,全身透出的是浓郁的绿色的生命和绿色的骄傲。风还在耳边呼呼响起,落叶注视着曾经让她生命辉煌过的树--那样的高大、挺拔,她笑了,脚步也更加坚毅。

飘零的是树叶,写不尽的是我的思绪。落叶黄了、落了,化作春泥了,她在该美丽的季节已经让世人欣赏了。岁月走过了,死亡靠近时,她才会如此从容与淡定。美丽总是瞬间,就好比青春不会永驻。我想人生就应该像落叶,在美丽的季节美丽,在凋谢的季节飘落,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人生不可能像落叶那样的完美,总有太多的迷茫和徘徊,总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但我们在物欲横飞的今天,面对荣与辱应该像落叶一样从容与淡定。

我渴望拥有落叶一样的人生,没有后悔,没有遗憾,来的美丽,走的自然。小小的树叶,成长中要经历风雨,也要落叶归根。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可树叶并没有伤感和消沉,而是风风火火地随着季节生长,为树木的生命无私奉献直至枯黄。即便飘落下来也要化作春泥滋润着曾给个她生命的树。飘洒的树叶震撼了我的心灵,好似瞬间使我体会到了那金子一样闪亮的落叶情怀。

人的情怀散文欣赏 篇12

世上自有了亚当和夏娃的神话后,传说女人是男人身体上的一根肋骨的理论,也铸就了女人对男人的依赖,男人女人的话题,从此就成了永恒,女人读着男人,男人同样的品着女人。

世上只有两个人,那就是男人和女人,男人是顺着女人的心思走出视野,男人和女人根脉相连而存在。

但是女人把生活写成了诗,男人就是诗中的文字,女人把生活谱成了一首歌,男人就是主旋律,女人被生活的烦琐拌住了手脚,男人却因生活而累弯了挺拔的腰杆,女人的情怀滋润着男人的心志,男人有的是一种不可理解,不可琢磨,不可忽视的,需要女人一生解读的情怀。

因为有了男人,女人才有了依靠,因为男人必须坚强,所以有泪不轻弹,男人不会为苦为累而流泪,男人只有受伤到刻骨铭心,才想把脆弱流出,男人流泪的时候,需要豁达的胸怀包容他的软弱,需要温柔抚慰他的心海,需要爱怜保护他的尊严,什么也不要说,相依相偎,让他尽情的释出自己的苦闷,感动于女人的理解。男人哭吧,不是罪。

但男人累了,只想有个肩膀可以依靠停歇一会。有时候他们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婴儿,要揽入怀抱拥着,不要鄙视他们失去了男人的雄伟,男人也需要撒娇,需要关怀,用心抚摸着为他们释放出天生的母性,来抚慰呵护他们的疲惫,为彼此的相爱而相守,不要在乎太多,那样的男人才会是柔情似水。

男人木衲、粗糙,和柔情蜜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不要责怪他没有浪漫,不会多情,他把所有的爱已经融于生活,把爱含在了嘴里,把爱捧在了心中,把爱热在了自己的胸怀,男人不一定把温柔话入他们的语言,但把自己的情感都深藏在行动中,可以慢慢的摸索,斟酌,为了生存,他已经没有精力用嘴唇周旋于不实际的浪漫,感动于细腻的心情,只要他仍然是爱着的。只要男人和女人携手向着同一个方向走进生活,那就可以相守到老,让烈烈的火焰跳动出炙热情感。

男人是小心眼,千万不要和他急,是因为他的心里只能盛着独一无二的爱,是他还在乎着女人,怕失去唯一,给他百倍的温情,让他明白他也是你的唯一,逐渐的豁达他的情感,深情的对视也是一种信任和甜蜜。

男人懒惰,是因为家里有一个贤惠温良而且勤劳利落的爱人,惯养他日益的懒惰,也本身就是一种习惯,有待于生活慢慢的磨练和改变,用一颗巧善的心,不用急于求成,让他的不习惯在日子充溢幸福的时候逐渐的习惯。

男人花言巧语,男人因为爱怜而用世故和圆滑珍惜着女人,男人为了讨得女人的欢欣而巧舌如簧,男人的心境是被女人守侯出来的,花言巧语的男人怀中总是揣着野花的余韵。还因他们的心永远欺骗着情感,收敛着贪婪的欲望,也是他们天生的本能,虚荣的表现,献媚的本性,迷惑了他们无尽的遐想,他们自己浑然不知。

男人倚老卖老,大男子主义,男人更多的时候承担的是一座大山的责任,或是一堵城墙的义务,把家当为自己的心脉,孩子和女人是心脏,奋斗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家血液流畅欢快,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保护。给他大男子的思想,他就会作出大男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这个家的的天,那样才可以让他们自豪所创造的价值,自豪女人的依赖,载给他们乘风破浪的雄心。

男人没有钱,就不要太过于苛求,不要刻意的伪装,虽然没有钱的男人,仅有志气是无法使自己的头颅抬的很高,但只要是两人真心相悦,那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给男人体贴,增加他的勇气和力量,相信他一定能行,给他们信念,激励他们崛起,做他们坚实的后盾,男人就会滋生出无比的勇气创造财富和幸福。

男人软弱窝囊,是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爱人,窝囊的男人招来的麻烦很少,软弱的男人可以把爱装在自己的心底深处。可以失去自我尽量的取悦于自己的女人,以保家园的平安。

男人不善言语,男人喜欢把爱恨情仇很深沉的藏匿在心底,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合适的时候拿出来灼热着情感,感化女人惆怅哀怨的情怀。把说话的权利都给了女人,在女人的唠叨中找寻着幸福。

男人小摸样,也是爱的一种风度,男人可以死皮赖脸的纠缠着自己爱着的女人。男人善良、邪恶、冷酷、热情,粗鲁,不论是归咎与那一类男人,心中都有爱,只是用另类的方式表达出爱的不同而以,随之让女人喜欢,厌恶,痛恨,也让爱着的男人心痛。

男人恋家,想家,家是男人心中最自由轻松的空间,是他们无法舍弃的一块栖息地,男人心中装着家的今生,想望着不可独缺的温馨,所以男人爱家,男人就是想要一个家温香的氛围,暂时的抛开世态炎凉,还想要一个扮演各种角色可以包容所有的女人。家有糟糠之妻不可怕,怕的是女人的不理解和不理智。家是爱的始发地,男人为了家,可以载重超负荷到极限。

男人怀旧,是因为睿智的心懂得珍惜,有一颗爱着的心,漂泊的曾经让他懂得了今天温暖如春的爱,怜惜着过去,珍爱着今天,足已。

男人脾气暴躁,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让他的肩膀过于劳累,他需要女人用柔水的情意抚去他心中的烦闷,要用灵动的心召唤对他的读解,男人为家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艰辛,用理解装满爱的胸怀抚慰他,默默释出自己的情感,他会为温柔贤良而感动,为有理解而欣慰。

男人弃旧迎新,是因为厌倦了谎言,他的`心中从来就不懂爱的含义,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的爱过,所以很轻易的就抛弃和自己共度风雨,已经风韵不在的爱人,把自己的快乐和激情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中。是因为天荒地老的情感已经失效,心如死水,虽然选择了离开,男人的心依然很凄清。

男人酗酒,男人没有释放自己苦闷情感的出口,就把自己灌的烂醉如泥以解千愁,为情感破灭受到伤害,为事业无落萧瑟悲哀,为很多让自己心伤情溃的缘故而恣意醉酒。男人醉酒归来,总想有温暖的家门敞开着,更想有一个女人心疼他。

男人胆小,是因为女人娇柔,强者的呼唤给他增添了无穷的能量,勇猛无比是男人的替身,他们也会怯懦,因为他们是男人,所以总是把胆小掖在怀里,把坚强撂上了脊背。

男人不能没有家庭,不可以失去事业,女人是宁可固守着家而抛开事业,没有了事业的男人犹如失去双脚的人,他会失去所有的斗志。男人如果走出女人的视线,就是丢失了自己,激情枯竭。男人可以有失尊严的为了爱情而宁愿舍弃一切,男人为了自己的责任而四处奔波。

男人也爱美,希望自己风流倜傥,高大,伟岸,矫健,儒雅,睿智,善解人意,怜香惜玉,还要浪漫多情,可惜羡慕后自嘲依然还是一个臭男人,不过会因此而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追求、品位和才情。

男人是个感性的动物,而女人是感性世界的眼睛,细微的激情就可以澎湃他所有的情感,他是浪漫的抒情诗,让你慢慢的品酌,他有深海的浩瀚,有棉花似的柔暖,男人目光如波,语言如蜜,都是因为有了女人。男人的温柔如行云如流水,各有所求,各有风采。

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心,起点是一样的,过程、终点却是不尽相同,男人是果断,伟岸的象征,社会定格了男人坚强的心,经过被女人的期待加上了一层层的痴情,被女人的语言一拨拨的刺激后,结上了厚痂,坚硬的不能用狂风暴雨摧毁,遇到柔情和眼泪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软化。揭开他们心上的那层坚固,男人的心中依然存在着原始的柔软。

男人是个遏制力很强的人,也是一个冲动力膨胀的人,女人要把握好驾驭他的本领,不要功亏一篑,女人的期盼不能太高,否则容易走错轨道。

男人有时候是戈壁上脱僵的野马,必须得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不要束缚了原本就应该张扬的野性。男人是一个温情的脆弱的物质,要适可而止的关怀珍惜他,有时候是储满珍宝的大山,他会开采一生的宝藏给你,有时候他们还是一个作错事的孩子需要你的谅解。

女人是水,男人就是泥;女人是沙,男人就是风;女人是黄河,男人就是摆渡的艄公;女人是左手,男人是右手;女人是白云,男人就是蓝天;女人是戈壁,男人就是急驰的野羊;女人是品位,男人就是领会;女人是生活,男人就是诗集。

男人爱女人,会在雨季做一把遮雨伞,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会在夏季做空调,牺牲自己给女人舒爽安逸;会在秋收的季节给女人殷实,让心塌实安稳的享受;会在冬季做女人的暖炉,不要冻结在冬季;走路的时候,提醒小心脚下的路基,吃自己的最不爱,因为女人喜欢,陪女人逛街购物,脚上的水泡一串串,依然是满面春风。他在乎女人,会在女人夜班的时候等在门口,会记着女人最爱用的洗发露,走路的时候总是走在女人的左边,细心的男人因为爱着一个女人,愿意付出所有。

男人很被动,期盼着今生的缘分,寻得贤妻良母最好不过,那便是福分,可以优哉游哉着平静的生活,享受着男人的尊贵;如寻得雷厉风行之妻,必遭搁浅,还要主动承担起家庭主男的义务;遇到泼皮无赖之妻,就得乖巧顺从,小心行事为妙,否则招徕杀耳之祸,导致家事不平;得到诚实中肯之妻,是修得的缘分,生活的平顺是最大的愿望;遇到浪漫多情的妻子,也得想尽办法滋生出浪漫的细胞,没有共同的感悟会磨灭生活的激情;遇到爱美流丽之妻,可以利用温柔宽厚、干净利落获得生活的可爱。男人不论得到怎样的妻子,都会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上一篇:镇农业服务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红蜻蜓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