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哲理故事

2024-07-30

管理的哲理故事(共15篇)

管理的哲理故事 篇1

一天,狮子慢慢地接近一头稍微远离伙伴的公牛,对他说:“朋友,你应该留心你的两个伙伴。他们想要霸占这块草地,决定联手干掉你呢,你看他们正在窃窃私语,而且还不时地瞟你……”

那头公牛回头一看,觉得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从此以后便和自己的伙伴越来越疏远了。狮子对每一头公牛都说同样的话,结果三头公牛渐渐地形同陌路,彼此不相往来。

狮子的计谋得逞了。当他扑向第一头公牛的时候,在远处的两头公牛都在想那是他应该得到的报应。可是这样的“报应”很快也降临到他们自己头上,第二天,他们就都成了狮子的腹中物。

管理的哲理故事 篇2

今年下半学期, 有班干部向我反映, 男生王利 ( 化名) 和女生张爽 ( 化名) 关系不正常, 上课还看见过他们传纸条。初听到这个消息, 我的肺都要气炸了———王利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张爽是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 两人不但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 而且热心于班集体的工作, 是我印象中的优秀学生, 也是我在班里非常信任的学生。“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 竟敢这么瞎折腾!”我嘴里叨叨着, 从电脑中调出王利和张爽最近的几次成绩单, 综合来看二人的成绩真是一路飘红啊, 近三次考试来看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一定是‘搞对象’在作祟吧! 哼, ‘逻辑关系’成立! ”我的心里禁不住这样想着。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找证据、审“案子”、叫家长、狠批评、写检查、做保证……一套“组合拳”下来, 估计连孩子和家长少说都得折腾一个星期吧。可是, 在这备战期中考试的非常时期, 一定要冷静下来, 也许有更好的办法。我脑子里闪出了几个问题: 我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两个孩子真的是“搞对象”么? 如果按照“组合拳”打下去, 这么做最后的效果一定就好么? 班里都知道了他们的问题, 他们以后在班里如何立足? 是不是会引发这两名同学的逆反、厌学等不良情绪……好多的问题啊,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两人的期中考试成绩, 因此, 我告诉自己, 要慎重, 得再好好想想。

或许, 我应该找个理由给他们一次自我改正机会, 因为我一直坚信我的学生不会这样, 或者最起码不是故意的。我没有直接找他们。

下午, 班里召开了班会, 主题是“团结”。班会接近尾声的时候, 我跟学生们说:“咱们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每个人都把班级的荣誉当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取得的每一次成绩、墙上贴的这么多荣誉, 是和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最近, 我们中间有的同学做的非常不好, 不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却变成了长舌妇, 背后说人家坏话。比如说, 本来是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而有的人非得说人家谈恋爱, 简直是无中生有、哗众取宠, 给咱们这个家添乱, 这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团结, 我们要坚决制止这种不良行为。”总之, 我把许多“恶毒”的话都抛了出去。当然, 我已经提前跟向我反映问题的那个学生做了解释, 告诉了他我开这次班会的真实用意。

第二天一早, 当我和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时, 办公桌上多了张纸条, 纸条上有几个简单的却写得很认真的字:“谢谢您, 老师! 我明白您对我的尊重和良苦用心, 我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了!”看到这纸条, 我忍不住笑了, 因为这字迹我太熟悉了。

管理故事:套娃的故事 篇3

朋友出差回来,给女儿带了一个套娃。套娃是俄罗斯特产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看着这个憨态可掬的娃娃,女儿很喜欢。她观察了半天,发现娃娃是可以打开的,于是她从大娃娃里面取出了一个小娃娃,又从小娃娃里取出了一个更小的娃娃……最后,八个形象相同的娃娃按大小排在了面前,她开心极了!

看着女儿面前那一排娃娃,突然有所感悟:因为比大娃娃小,小娃娃才能安稳地呆在大娃娃里面,到了最里面就是一个跟小拇指大小差不多的娃娃了。许多单位、企业用人与套娃何其相似啊!各级领导为了属下能服服帖帖地听从自己的指挥,避免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都愿意使用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一级一级下去,员工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差。这样的企业如何能有发展壮大的可能啊!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真正的人才,谁才能具备发展的可能。如果我们为了员工服帖、听话,一味使用不如自己的人,那么企业的前途只有一个,那就是走下坡路!

管理的哲理故事 篇4

企业管理哲理故事把封闭的心门敞开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一则小故事中的管理学哲理 篇5

2009-02-18 17:43:09 作者:SystemMaster来源: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觉得很有哲理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说的是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想法?或许大家的都会觉得小和尚活该,谁叫他出工不出力呢?刚开始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样,觉得小和尚是活该的后来我听了一个讲座,主讲人林伟贤老师所说的话,让我改变了想法。在这个讲座上林伟贤这个有着亚洲四大讲师之称,全球最佳个人成长和商业课程Money&you唯一一个中文讲师,因为林老师不仅是知名的讲师,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林老师更多的是管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林老师认为这个小和尚被撤职,不全是他的错,更多的是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

管理哲理故事 篇6

一个犹太商人移民到了澳洲,在墨尔本街上做起老本行生意,开了一家食品店。对街正好有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食品店,免不了相互竞争。

意大利人先沉不住气,在店门口黑板上写几个大字:火腿,每磅只卖五角。对街犹太人看了立即响应,竖个牌子:一磅四角。意大利人看到赶紧降价:火腿,一磅三角五分钱。犹太人也跟着换招牌:一磅三角钱。

意大利人忍无可忍,冲到犹太人店里,说“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这样下去我们都会破产。”

犹太人说:“我看只有你才会破产,不是‘我们’。我的店里根本不卖火腿,连我也不知道一磅三角卖的是什么东西。”

管理心得: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但绝不能“杀红眼”。竞争与赌博的区别,便是理性,和基于理性的竞争战略。否则,任何方式的竞争杀手锏都是盲目的,甚至是自杀。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就看有没有独特的眼光,巧妙的思维。

3、没法打开的弹箱—做不到根源于看不到

二战时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弹,甚至还得到了两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战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管理故事两则 篇7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的哲理:

企业的第一使命就是获取客户,赢利是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两者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欲取先予绝对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乃至一种智慧。

“免费”的海洋馆

北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

最后,急于用钱的投资商以“跳楼价”把海洋馆脱手,黯然回了南方。新主人入主海洋馆后,在电视和报纸上打广告,征求能使海洋馆起死回生的金点子。一天,一个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

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1/3是儿童,2/3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

海洋馆打出的新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

故事的哲理:

耐人寻味的管理故事 篇8

一个辍学的孩子,到城里寻活干,找份替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每月工资不高,但活辛苦,高峰期一天得送600份快餐。

他人瘦小,又腼腆。熟悉他的客人问,“是不是不想上学,逃学来打工的?”他说是,但不是为了赚钱。这个回答让人惊讶。他母亲病了,常年药物不断,父亲是个残疾人,在集镇上摆了一个烧饼摊。他是家里惟一的顶梁柱。孩子就在那家快餐店干,他有过许多新伙伴,但他们都干不长,少则一月,多则三月,都受不了那微薄的工资而跳槽了。

他干了6年,从一个小孩长成青年。远近市场的商贩们几乎全认识他,六年时间,他们也把小孩子认同为快餐店的老板。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新来的女孩问他”每个月赚多少?”他红着脸说:“300塊。”她不信,说你也是一个小老板,怎么可能只赚三百。他说自己只是个送外卖的。有人惊觉,他的确是个送外卖的,六年前就是。但他们就是不明白这孩子的眼中为什么只有外卖。他笑笑。但几个月后,他辞去了快餐店的工作。开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城里很多,竞争激烈,不会有太多的生意。但是他的公司却生意爆满。原因很简单,他在送外卖的6年中,认识了几千位生意人,生意人是城里最需要家政服务的群体,而他给他们留下了最好的印象。当他在城里开起第四家连锁公司,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膨胀的时候,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送外卖的孩子,怎么可能单枪匹马在无缝可钻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他自己说:“很少会有一个人送6年的外卖,在这个城里有吗?”道理竟然简单得让人有些不相信。

2一次只做一件事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个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服务人员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先生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吗?”

服务人员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窑。”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3最好的成功法则

最好的成功法则是什么?下面的故事可以告诉你:

一位世界级的推销大师,在他结束推销的大会上吸引了业界的5000多名精英参加。

现场许多人问他推销秘诀,他微笑着不说。这时,全场灯光暗了下来,从会场一边出现了4名彪形大汉,他们合力抬着一铁架(铁架下垂着一只大铁球)走上台来。现场的所有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那位推销大师走上台,朝铁球推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5秒,他又推了一下,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推一下。这样如此持续不断,铁球还是动也没动。台下的人开始骚动,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大师还是继续推铁球,人越走越多,留下来的只有几百人了。终于,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并且幅度越来越大,就算任何人的努力也不能使它停下来。

最后,这位大师面对仅剩下来的几百人介绍了他一生推销成功的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去做,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功来临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成功就是先养成成功的习惯。

4朋友与财富

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由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决定。

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我也十分怀疑。但是,后来的一次经历使我体会到了这个论断的真正含义。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在讨论会上,一个发言人在演说过程中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请大家拿出一页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可以说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算出这6个人月收入的总和,最后算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月收入的多少。”

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那就是交际的力量,即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告诉我们择友的重要性。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这里,我并不想告诉大家如何去选择朋友,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结交朋友。

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房地产商,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房地产的……

如果你下一次和朋友一起聊天,请记下你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到时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想展翅高飞,那么请你多和雄鹰为伍,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你仅仅和小鸡成天混在一起,那么你就不大可能高飞。

5状告足球

英国麦克斯亚洲有一个妇女向法庭控告,说她丈夫迷恋足球已达到

了无以复加、不能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商赔偿她精神损失10万英镑。本来这一指控毫无道理,万没想到她在法庭上竟然大获全胜。

原来,公关顾问向最初对这一指控置之不理的厂商建议:利用这一离谱的案例大造聲势,利用她的指控向人们证明该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之大。

果然,这一奇特的官司经传媒大肆渲染后,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四倍。老板惊喜地对记者说:“想不到我们仅花了10万英镑就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6关上窗帘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7蚂蚁驮稻草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情形。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生物学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只蚂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

“然后,我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但不必为蚂蚁担心,它自有它的法子。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

我们身边的管理故事 篇9

姓名:罗瑶

学号:20111131

我们身边的管理故事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已成为与人类发展最密切的词语之一和最常见的。可以说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年龄大小,人人都在进行着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管理活动,大至管理国家大事,小至管理日常事务。管理连接着自然与社会,它是实现人生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人们生活、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管理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生涩的定义,如果你用管理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些小事,你都会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以下几个管理小故事便是我身边的一些事件。

故事一: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城市,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横穿马路的人很多,有的人是宁愿拿生命开玩笑也不愿意多停留一秒。即使在十字路口或者是有红绿灯的地方,他们完全不看交通标志,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走,他们想走的时候就走,完全不考虑后果,他们把横穿马路当作是理所当然。看到车子来了,他们不但不会停止脚步,反而会加快脚步。

上个星期我回家的时候,我去街上玩,正当我玩的开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大卡车急刹车的声音,我赶忙往声音的来源方向看过去。这时,有个老婆婆还在狂跑过马路,而卡车司机还是一脸的紧张。我看了一下,马路对面的红绿灯还亮着红灯,我顿时明白了事件的原因。老婆婆肯定是不看交通灯,横穿马路,而此时卡车也只能紧急刹车了,所以以上的情形就发生了。别认为这个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司机来不及刹车的话,老婆婆很可能已经躺在地上了。

分析:以上我所说的事并不是个别,它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的生命是珍贵的,我们不应该将生命置之度外,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最基本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最基础的就是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一切按照马路上的安全标志行走,应做到宁停一分不抢一秒。就管理的角度讲,我认为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这是他们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他们没有将管理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的组织工作没有做到位。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将交通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将宣传工作开展到位,让人们有意识地去留意自己的违规行为,也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安全教育的熏陶,从小树立正确的知识,这样也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针对老人,可以用声音资料来对他们进行普及宣传,但是这些工作必须确保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故事二:今年暑假和同学一起去了温江的国色天香玩,我们一起去看了海豚的表演。小海豚是如此的聪明乖巧、憨态可掬。开始的时候,它在驯兽师的带领下向观众徐徐游去,以示“欢迎”。接着,便是一系列的表演,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它表现的顺从乖巧。当我激动的观看着虎鲸表演时,也在感叹驯兽师的技艺高明,而海豚似乎很信赖它的驯兽师,驯兽师走到哪里,它们都会尾随其后。当我认真研究了驯兽师行为后,发现了其中的诀窍。当海豚完成一个动作时,驯兽师会奖励它好吃的以示鼓励。同时,当海豚动作没有完成时,驯兽师并没有责备或者身体上的惩罚,而是亲昵地摸摸海豚的头,同时给它一条小小的鱼。这一举动,不仅让海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很好的激励它去更好的完成下一个动作。后来从同学那里了解到,驯兽师和海豚不仅仅是训练与被训练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很深的信任度,它们的信任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忠诚的朋友。

分析:我想,正是由于驯兽师日常生活中对海豚正确的引导,才形成了那么深的忠诚度。进而我想到了企业中如何正确引导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日常管理工作是提高员工忠诚度最好的发挥平台,有效的管理可以积极地调节员工的行为,它主要表现在无情制度,有情操作上。有效的管理也是管理者权力的合理运用:恰当的奖励,合适的处罚,使团队成员忠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付出而获益。而所谓的无效管理也就是当奖俗话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可见利益之重要,可以说利益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交换形式和实质为条件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依据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因此,企业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来保障员工的个人利益。对于管理者来说,要配合企业制定的薪酬引导员工,不要过分的满足于个人的利益,要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标,与企业共患难,通过实现企业的目标来达到满足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奖,当罚不罚,势必导致令不行,禁不止,使员工变得消极,最终失去了工作的效率。

故事三:1路公交车是唯一一辆进城的公交车,所以它总是很拥挤,客流量也一直很大,我搭它的时候基本上不奢侈有座位。有一次,我坐车去十字口,当它停靠在西华大学的那个站台时,乘客熙熙攘攘下车。不一会儿,车门“啪”地关上,车驶离站台。立即,车厢里爆发出一阵高喊,“开门!开门!开门!”与此同时,一个小男孩在马路上紧追正在加速的公交车,哭喊着“妈妈、妈妈”。情况危急!车里有几个乘客很快反应过来了,帮着大喊“停车、停车”。声音终于传到了司机耳里,车子总算停了下来,车门又一次打开,妈妈下车了。乘客还没有下完,司机就关门开车;这是彭州公交车经常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也许是公交车太挤,也许是司机素质不高,也许是乘客下车速度太慢。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沟通不畅——乘客与司机之间的。

彭州的公交车,也有反光镜。但是,这些都只是以司机为出发点的单向沟通。彭州公交车上没有任何以乘客为出发点的沟通装置,因此乘客只能靠扯开嗓门大喊甚至骂娘来向司机传达意见。在缺失双向沟通渠道的情况下,彭州公交车的单向沟通自然就效果大减。

有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墨尔本的公交车里,过道两旁上方的拉手横杆下面有两条绳子,许多扶手立杆上还有按纽。“站”在车厢任何位置的乘客,如果要下车,可以很方便地拉一下绳子或按一下按纽,司机面前的提示灯立即亮起,同时喇叭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这个装置非常有效,能够保证车门关闭的一刹那,乘客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告诉司机“开门”。它们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系统,来保证乘客向司机的信息传递,提高乘客与司机之间的沟通有效性。

故事四:高中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光顾某快餐店。其实,每次去就餐,心情都会被它的服务员影响坏。她们每个都紧锁眉头,点餐是总是催促你,取餐时迟了总免不了她们的唠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去这个快餐店给弟弟买早餐。由于匆忙,忘了告知服务员要打包。当早餐都放到餐盘的时候,我才赶快提醒了她。结果那个服务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大声训斥“要打包怎么不早说?来不及了!”我本来心情好好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她当头棒喝,脸一下就红了,而且心里特别委屈,并发誓再也不去这家店。快餐店本来就是服务行业,虽然不需要服务员都笑脸相迎,最起码应该尊重顾客。经过我上网查看,才发现这家店的员工态度恶劣是有其制度方面的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首先,该店是店员制,也就是说,该快餐店的员工是受雇于总公司的。本店的盈利与他们无关。其次,快餐店的培训,只在员工进公司前,进行简单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士气。最后,该店的工资制度单一,员工享受每月800元的固定工资。员工工作绩效的好坏和员工所在店铺经营的好坏与员工的工资脱节。

故事五: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班干部就是权利的象征,他们管理着班上的一切大小事务,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平时基本上看不到辅导员,除非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想要当班干部,而且竞争也很激励。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班干部的管理下我们整个班级才会凝聚在一起,才会团结。

就拿我们上个星期班级聚餐来说,班长提了意见,我们大家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上周由于我们班上在实训,分了几个小组,每个组在营销实战之后都赚了一些钱。所以当班长说要聚餐时,我们大家都不是很想去,因为我们希望和自己组内的人一起用挣到的钱去开庆功宴,去好好犒劳自己。后来班长采取了大家的意见,后班干部商量之后决定把几个小组的人集合在一家饭馆里面吃,但是每个小组就自己结账,花自己小组挣得钱。后来确实也这么执行了,每个人都很开心。其实,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我们这样相当于不仅和班上的人一起吃了饭,而且和组员之间也举行了庆功宴,我们都很高兴。

管理故事:贪婪的狗 篇10

王大叔养了一条狗,每天他给狗喂食的时候,他养的那群鸡就围在跟前,趁狗不注意的时候就抢着吃几口。看到鸡和自己抢食,狗很不高兴,它冲着鸡们大声吼叫着,一副要把鸡们吞下去的模样,于是鸡们便叫着落荒而逃。可等狗再次低头享受美食的时候,鸡们又悄悄地围了过来。狗再次吼叫着把鸡们赶走……

这样的鸡狗抢食的场景每天都上演着。一天,王大叔为了平息鸡狗之间的争抢,打造一个鸡狗和谐共处的环境,他准备了两个食盆,把它们拉开距离放在了院子里。按王大叔的想法,两个食盆,狗吃一盆,鸡们吃一盆,谁也不抢谁的,自然就安宁了。

王大叔万万没想到,狗在吃食的时候,意外地发现鸡们没有来抢食,

它抬头一看,鸡们正在另一个食盆跟前津津有味地吃着。它很生气,跑过去把鸡赶走,自己在那里吃了起来。被赶走的鸡们马上跑到刚才狗的食盆跟前吃了起来。狗发现后,又跑过去把鸡赶走,自己吃了起来……鸡和狗就这样在两个食盆间跑来跑去。后来,鸡干脆分成两拨,一个食盆前守一拨,狗跑到另一个食盆前的时候,这个食盆前的鸡开吃;狗跑到这个食盆前的时候,另一个食盆前的鸡开吃……就这样,狗不停地在两个食盆间跑来跑去,最后终于累倒了,而鸡们却吃了个不亦乐乎。

三则小故事对教师管理的启迪 篇11

当教师队伍当中有部分教师埋怨工作环境差,工资太低,天天说的工资改革迟迟不到位,羡慕南方那些优越的教学环境和高工资时,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平时总是感觉现实环境委屈了自己,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怨天尤人,工作不思进取,心中很苦恼。他听说在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老和尚会移山之术,便去讨教。老和尚见到他后说:“我可以把我前边的山移到我的后边去。”年轻人不相信。老和尚说:“你看一下,他现在在我的前边”,然后转过身说:“现在他已在我的后边了,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那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环境。”当我讲这个故事后,这一部分教师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就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了。

有的教师总想快一点教完教材内容,然后复习时把教材再重新教学一遍,甚至把下一个学期的内容都给渗透了。他们认为这样,在以后教授这些内容时,会轻车熟路。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小时候按照父亲的要求到树林里扫落叶,日复一日,辛苦异常。一天,父亲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树叶摇荡下来一起扫呢?”林清玄欢天喜地地去摇树,满怀希望地想去偷懒,但是第二天又是满地黄叶堆积,在摇坏摇死了几十棵树后,他豁然开朗:“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树叶凋零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不受外力左右,人为地摇落树叶违背了树木新陈代谢的规律,给树木带来了伤害。育人更是如此,学校的教育要顺应教育的规律,顺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任何外力试图违背规律地加速这一过程,都会给教育造成伤害。我们要用等落叶的心态去给孩子一个自由、和谐、顺应规律的成长空间,不要留下很多遗憾的、青涩的树叶。那些想拔苗助长的教师也就逐渐放慢了自己教育进程,重新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当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在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自己天天被管束着,心情不舒畅,再加之各种考评都以教学成绩为主要条件,所以急功近利,重智轻德,违背教学规律,在课内外都加班加点,对学生大发雷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制约着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甚至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就给教师讲了下面一个故事: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就被安排做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时的心情。所以说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应该是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在过分指导和过严的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教师听过之后,体罚学生的现象没有了,建立了真正的平等、民主、人性的新型课堂。

我这样以故事的形式给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用故事引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以前空洞的说教效果好了很多。

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 篇12

故事1:临时现场会

这两年, 国内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天上一打雷, 地下就刮风”, 安全工作抓得可紧呢!

这不, 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组前脚刚走, 夏季安全检查组又到了。不管是验收还是检查, “婆婆”虽多, 但总归是要企业发展, 警钟长鸣嘛。

检查组一走, 专职安全管理员老陈就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意见放到了我的桌上。其中一条是, 根据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厂区要设立危险品车辆临时停放点, 并要有明显标志。说改就动手, 老陈拉上宣传员小王马上就忙活开了。别看老陈高高的个儿五大三粗, 干起活儿来可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仔细对照整改要求, 一处一处落实。快下班了, 两人还在仔细地用涂料刷停放标志。看着他们认真负责的样子, 我很满意。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公司, 老远就看到仓储区那醒目的白色长方形框框。走近一打量, 地面上“临时停车点”几个黑体字浑厚有力, 看得我直入神。员工中蕴藏着多少宝贵的潜能资源啊, 这字写得多好, 简直就是专业水平。美中不足的是, 字的一边有几滴蚕豆粒大的涂料, 像美丽女孩脸上的青春痘;几条直线中的一条, 中间还拐了个“大肚皮”。凝视着那些能够做好但又未做完美的细节, 我决定在出操晨训后在临时停车点开一个现场会。

晨训一结束, 领操的小殷给大家幽了一默:“今天刘总给大家免费提供精神早餐一顿, 请大家到临时停车点集合!”边说边在前面领着大家走。大家一下子把临时停车点围住了, 现场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话题都集中在那几滴蚕豆大的涂料和拐着“大肚皮”的弯线条上。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员工们在发现问题中悟出了:一般做事只能将事情做对,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一位现代管理者, 经营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心中的圆, 而应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一个焦点是事实, 一个焦点是思想。在管理过程中, 许多事情就像“卤水点豆腐”, 一经点拨就化为神奇。管理者不是不要抓琐事, 而是要抓最能体现企业文化追求的小事, 追求小中见大的文化内涵。

张德 点评:

追求完美, 是一种境界。进入这一境界后, 企业将会不断创造奇迹。但如何使追求完美进入员工的大脑, 并变成他们的行为习惯?刘鹏凯的做法是:“要抓最能体现企业文化追求的小事, 追求小中见大的文化内涵。”看到“临时停车场”几个字, 有些小的瑕疵, 能够做得更好, 却未能追求完美, 立即召开临时现场会, 引导大家悟出“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这是“心力管理”的领导艺术, 值得企业家借鉴。

故事2:爱心的力量

科学家研究发现, 人的情绪有一种类似植物的“顶端优势”。也就是说, 一旦某种情绪占据大脑, 别的情绪就只能居于从属地位。由此可知, 企业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一旦员工的积极情绪在脑子里占了上风, 企业就会保持巅峰状态。

台风“麦莎”犹如怒吼的雄狮, 咆哮了一夜, 弄得人心怵怵的。第二天一早, 我匆匆往公司赶。只见沿途一片狼藉, 碗口粗的树歪在路边, 电线杆倒在田里, 高高的广告牌有的折了腰、有的破了脸。我心里直“打鼓”, 不知公司现在怎么样了, 脚步不由得加快。

说我早, 还有比我更早的。一进公司大门, 就看见许多员工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清理被风刮跑的空塑料桶, 有的在捡四处吹来的垃圾袋, 还有的在用木棍支撑着台风吹歪的树木。我微笑着向大家问好, 心中一阵阵感动。再看车间楼顶的天台上, 车间主任小丁正和两个年轻小伙子一起, 用绳子将吹鼓了的喷绘广告牌拉紧、固定。这场面如果用相机定格, 就是一幅群情激昂的《战台风》。

“刘总早!”机修工小江拿着一圈透明胶带纸走过来。

“小伙子, 拿这个干什么?”

“广告下面撕开了个口子, 得补上。”小江边说边往顶楼跑。

员工干劲十足的样子着实感染了我, 我真切地感受到有种情绪在初升的阳光下散发, 那就是“爱厂如家”。

要建设企业文化, 关键是要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台风过后, 员工自发的抢险行为, 就是对企业文化最好的诠释。有句话说得好: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台风考验着大地万物, 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台风无情人有情。制作一幅大型喷绘广告不是哪一个人的事, 破个口子, 看见只当看不见, 也不会怪罪到谁头上。但员工们清楚地知道,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虽与自己无碍, 于公司却是一个损失。于是不图回报、自觉补修, 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达到这种境界, 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用胶带把被台风撕开口子的广告牌补好, 看起来很简单, 人人会做, 但会做不代表都去做。一个人有了爱心就有使不完的劲, 一个企业有了爱心,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

张德 点评:

情绪管理哲理故事 篇13

有这样一个小伙子,生性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的老父亲就要求儿子,如果日后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就到后院的墙板上订上一颗钉子,等情绪稳定了再将钉子拔起来。于是小伙子便遵从父亲的指示,起初,一天甚至会订上30颗钉子,但是当小伙每次将钉子拔出时,便深深感到拔钉子的过程要比订钉子的动作需要花费的力气多上好几倍,于是乎,小伙慢慢的开始减少订钉子的机会,渐渐的,从每天的30颗钉子减少到15颗,一直到接连几天也不去后院订钉子了。后来老父亲带着小伙来到后院,指着满目苍夷的墙板说,情绪失控时说的话就像在人心上订钉子,即使拔出了钉子,但是伤痕依旧累累难以恢复。

依稀记得故事是这样描述的,值得庆幸的是小伙有这样一个睿智的老父亲,能用如此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让他的儿子感悟其中真谛。再次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 了这样一则故事,能让我与故事中的小伙感同身受体会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你生气一分钟就丧失了60秒的快乐生活;你失去理智时说的话做的事马上会让你感到后悔;高学历是你迈入职场的一个门槛,但是高情商能助你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等等类似的话语都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情绪管理它是重要的。

你情绪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你情绪管理的商数,俗称情商。经专家研究指出情商与智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智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后天改变的几率不大,但情商是可以经人指导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以改善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管理学专家来研究情绪管理,有这么多期待情绪管理成功的人士不惜重金参与相关课程。

于是基于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查阅了相当的书籍,现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得。

将“情绪”一词输入百度,便有了这样一个解释“是对环境的一种反应”。面对同一个环境,如雨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相约出去游玩的人会觉得扫兴,担心干旱影响收成的农民又会有庆幸之感。反应不同的关键在于人不同,所以情绪其实是人对于内外在环境的一种主观反应而已,很多时候情绪带给我们的不适生理反应以及所产生行为后的不良后果会让我们感觉有些情绪是坏的,其实不然,情绪它无好坏,只是我们的一个主观反应。

以此类推,从情绪管理的定义“你对自己对环境所产生反应的管理”不难看出,要想做好情绪管理,关键在于你自己,因为是你对你自己反应的一种管理,所以说做好情绪管理你有100%的可控权,取决于你,而并非取决于他人。很多时候,我们常听到有人在情绪失控后会抱怨说“若不是他这样的态度,我也不会有这样的冲动之举。”其实这句话只是为我们的失控在寻找理由,我们情绪管理的遥控器一直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一旦你对对方的反应有要求的时候,你就将你情绪的遥控器无条件的交给了对方,故而失控也在所难免。

绚丽多彩的颜色源于红绿蓝三基色,情绪虽有有几百种表现形式,但到底可以归纳为喜怒哀惧这四种基本情绪。

喜和哀是一对对立情绪,当达到人们所期待的目标从而缓解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后那种舒适感即为喜的情绪体验;而哀则是所期待的目标失去后的情绪体验。怒和惧是另一对对立情绪;通常当人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的自主神经会产生或逃或战的反应,当我们遇到的对方比我们强大时,我们会采取逃,也就是惧的情绪体验;而当对方比我们弱时我们则会产生战,也就是怒的情绪体验。拿猫和老鼠来讲,一只成年猫捕鼠经验值500,一只弱小的鼠对战猫的经验值50,那么这样一只猫会立即采取进攻的姿态;再有一只猫经验值100,对战的老鼠经验值150,那么这只猫可能就会选择避让;还有一只猫经验值300,对战的老鼠经验值是250,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只猫不停的用爪子去拍打老鼠,一直拍打到老鼠无喘气逃生的程度才会进攻拿下,在我们看来,第三只猫在和老鼠玩耍,如果给第三只猫注射以镇定剂,那么这只300经验值得猫会立即进攻250经验值的老鼠,因为这只猫之所以这样拍打的目的是因为它恐惧。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开车的人脾气容易失控,在交通不顺畅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内破口大骂,做侮辱性的手势等,其实这就是因为在车内人们会感到安全、恐惧消除,不管情况怎样,至少我有车在保护我,不会直面危机。

对于这样四种基本情绪的管理很多书上提到需要体察情绪,适度表达情绪,以合宜的方式缓解情绪。其实很多道理会讲但是真的做起来却是困难至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一直在忍,一直在忍,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终于爆发了。”我相信爆发后的结果是不容乐观的,是让人不想去承受的。就像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古代就知道,治水不能‘堵’,只能疏导。对情绪也一样,单纯的遮蔽只能让情绪在暗处像野火的灰烬一样,无声地蔓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猛地蹿出凶猛的火苗。”如此杀伤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燃烧的怒火比闷在心里的阴霾发酵成邪恶的能量,好过千倍。所以我们要体察我们的情绪。

当我们身边的.朋友悲伤时,愤怒时,试问我们会给与怎样的安慰?“别太难过了”“就这样算了吧”其实这些话语的目的就是“不要悲伤”“无需愤怒”意味着对友人情绪的不接纳。悲伤、愤怒等情绪犹如漂浮在海面的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是症状,隐在海面下的是原因,一旦去除症状海面下的部分还是会浮出水面,继续煎熬我们的脆弱的内心。面对失恋有人建议“结束一段恋情的最好方法是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如此按照冰山理论来讲,如果没有对前一段恋情的反思和成长,你将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如此来说,接纳我们的情绪,适当的表达情绪,追究情绪的原因才是根本之道。

再来一只小猫做比,人们用电击小猫的足部,几次后,在小猫所呆的笼子里放上一只塑胶刺猬,这只小猫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它会去攻击那只塑胶刺猬。其实我们也一样,当一件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犹如遭到了电击,我们会将这样那样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人或者事情上,被我们情绪转移的对方无疑是无辜的,他们可能再将他们在我们这边受到的情绪再去做转移,很快的可能会波及整个办公室,甚至是我们的厂商,再夸张点甚至是我们厂商的家人都会被这样的情绪影响到,这也算是一个恶性蝴蝶效应。所以选择合适的方式缓解我们的情绪也是相当的重要。

管理故事:一杯水的重量 篇14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管理故事:

一杯水的重量。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寂静的教室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二百克,也有人说三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说完,教室里一片掌声。启示:

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 篇15

故事39:脚下有水

一个星期天, 我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拿着一道数学题问她爸爸:“爸爸, 你能替我解道应用题吗?”

“如果爸爸替你解了, 你自己又怎么能学会呢?”

听着朋友的回答, 看着小女孩一双亮亮的眼睛, 我忽然想到, 企业管理不也如此吗?

那天我在办公室给签字笔注墨水, 一不小心溅得满手脏兮兮。来到水池旁, 地下有一汪水, 让我难以伸脚。打开水龙头, 仔细一看, 原来水盆出水的塑料管从套管内移位了, 下水全都从跑偏的管中流到了地上。看着地上的水, 我深思了片刻, 设计了一道“题”。

解决问题,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我若无其事在水池不远的地方和办公室主任小胡闲聊着, 眼神却留意着来来去去的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经过水池边的前后有七八个人, 他们都踮着脚绕过水, 却无一人停下来, 把跑偏的塑料管塞入下水口。

“刘总, 新设计的车间布局图想请你到现场看一下。”生产科丁科长的话打断了我的注意力。

“胡主任, 咱们一起去吧。”我走在前面, 有意转了一个弯来到洗水池旁, 朝着地上的一汪水踏上去。

“刘总, 脚下有水!”我听见只当没听见, 弯下腰正想把露在外面的塑料管塞入下水口, 眼明手快的小胡已经抢在我前面伸出了手。

卡耐基曾说过:不要害怕把精力投入似乎很不显眼的工作上。每次你完成这样一件小工作时, 它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你把这些小工作做好了, 大的工作往往就迎刃而解了。管理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有时却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只有放开眼光、打开视野, 用心把责任注入思考, 才会真正了解事情的缘由, 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管理者应看透其实质, 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就像我的朋友让孩子自己解题一样。真正的培养不是说在嘴上, 而是发自内心的举手之劳, 是行动、是言行一致。一个企业能把优秀变成一种好习惯, 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就会像一个人走在没有路的地方, 走的次数多了, 就成了一条新路。

改变员工的习惯, 就能够改变企业的命运。

张德点评:

这是刘鹏凯关于养成教育的又一个案例。水池旁地上的一汪水, 几个员工走过却视而不见, 其实他们缺乏的是一种“主人公精神”。刘鹏凯揭示了这道“题”的答案:员工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不是说在嘴上, 而是行动、是言行一致。企业能把优秀变成一种好习惯, 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故事40:窗口

我的办公桌正对着一扇大窗户, 透过这扇窗户可看到生产区, 一览无余。

一天下午快下班了, 我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着资料。一窗之隔, 只见市场部的员工小吕和生产科的老丁正就新产品的原材料采购进行对接。老丁背靠着窗户, 掰着指头, 小吕伏在桌上记录着什么, 那副认真劲儿, 令我为公司有这样一群严谨敬业的员工而感到自豪。

再向窗外看去, 我的目光却似镜头定格:新员工小张正推着工具车从车间出来, 快到工具车停放区的时候, 他像打高尔夫球挥杆一般, 将车使劲往前一推, 扭头就走。“哐当”一声, 工具车横卧倒地。

看着眼前的一切, 我起身走到隔壁大办公室。“老丁啊, 你和小吕说事, 能不能将身子转个90 度。”

老丁有些莫明其妙。

“你现在这样站, 只能看到办公室里的东西, 转个90度, 就能看到生产区的全部情况, 是不是?”我边说边顺势将老丁的身子转过来。

老丁刚转过身, 恰巧小张又推过来另一辆工具车, 重复了刚刚上演的一幕, 老丁这才恍然大悟。我也朝他看看, 大眼对小眼, 在我心中留下一串省略号: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文明生产不是想出来、说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企业的制度管理要做到不走形、不变样, 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必须有管理跟踪。

新来的员工就像一棵幼苗, 成长中既需要阳光、雨露, 也需要培土、剪枝。对新员工实施素质教育, 管理者不能像制作盆景, 用铁丝死掰硬捆, 强行造型, 而是要做放大镜, 看清问题, 找准办法, 培土、剪枝, 执着地行动, 否则文明生产就只剩下一件美丽的外衣。

日常工作的每一件小事就像一座房子的地基, 心灵就是一扇窗户, 没有心的真诚, 目标中的愿景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张德点评:

文明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须从小事着眼、细节入手, 持续发力, 执着行动。新员工小张停放工具车的违规“表演”, 只不过是企业中经常上演的场景之一, 如果不纠正, 待他们不自觉地养成了坏习惯, 不仅更难校正, 而且会成为破坏文明生产的负能量、成为削弱优秀企业文化的腐蚀剂。刘鹏凯善于发现不良苗头的敏锐眼光, 是实施“心力管理”的一项基本功。

故事41:好事不能只做一半

当下流行一句文化管理顺口溜:人管人, 累死人;制度管人, 制造机器人;文化管人, 才能管住魂。简单平白的话说得如此深刻, 真是入木三分。

如今的企业管理, 重要的就是以文化启发员工、培养员工, 实现自我管理, 共同筑起企业文化这座光芒四射的大厦, 把工作做好, 持恒, 提升。

一次, 我很早来到车间, 老远看见员工老何在拖地上的一滩水。员工们刚刚上班, 昨夜又没下雨, 怎么地上会有这么多的水呢?走近一看, 原来是冷却水管道的接口锈蚀了, 在渗滴着水。看着不善言语、重在行动的老何, 我向他投去一个微笑———发自内心的对他的感激。

老何“三下五除二”, 拖完地上的积水, 将拖把放到清洁池内, 转身走了。也许是他劲使大了, 只听见“当”的一声, 拖把柄撞到墙上后又反弹过来, 横在走道口。

“老何, 你好事只做了一半哦。”

老何急忙转过身, 看到歪倒的拖把柄, 心里明白了, 用手拍了一下脑袋, 快步走上前将拖把柄重新放好。

“嘿,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赞赏道。

老何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阵风似的去干活儿了。看着他的背影, 我也笑了。

文化管理需要我们解开束缚在身上的绳子, 打破常规思维, 付诸抚育子女一般的细心、真心、耐心, 才能把压力变动力, 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一个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 用自己的能力、忠诚和实力, 才能实现文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 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识阶段。员工初步感受到文化的重要, 认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什么是底线。二是认知阶段。员工不仅知道是非标准, 而且知其所以然, 并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三是认同阶段。员工有了情感投入和深层感悟, 自觉践行企业文化, 并能够长期坚持, 继而养成习惯。

其实, 每一点滴的文化, 都会像拖把柄撞到墙上发出的响声, 然而当这些一点一滴的响声汇集在一起之后, 就会形成一个环境, 养成一种习惯。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环境, 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文化。企业虽然可以用薪酬征服员工, 但是要征服员工的心灵, 只能靠企业用心灵来生产。既要生产普通的产品, 还要生产不普通的人, 这是“黑松林”文化的灵魂。

张德点评:

上一篇:上届十佳歌手策划下一篇:温州创客大赛开锣 大学生创业最高可奖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