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新

2024-09-13

地籍管理新(共8篇)

地籍管理新 篇1

摘要: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关键词:地籍测绘;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地籍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地藉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地藉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地藉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地籍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1 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1.2 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1.3 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1.4 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1.5 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1.6 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

定信息安全预案。

1.7 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 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2 地籍测绘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重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地籍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2.1 质量策划

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和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对地表地物调查到位,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采用基于便携计算机和PAD掌上电脑,自动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2.3 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

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2.4 持续改进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地形图的测绘质量。测绘项目管理过程就是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过程

测绘产品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1 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但是由于着重点不同,有些文件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制定的检验实施细则尚不齐全,至今只发布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控制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部分项目的监督检验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使制定的法规、规章更加切合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测绘单位的测量监督细则,使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3.2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测绘地藉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在行业单位街道监督检验项目的通知后,两天内报送资料,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

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3.3 建立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监督

测绘地藉工程监理的科学性、公正性、独立性、服务性的性质,能够很好的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规范工程相关方的生产行为、保障工程质量日标的达到。同时,测绘过程监理通过生产过程的监督,提出工作质量记录、质量报告,既是测绘工程成果验收质量评定的客观依据也是测绘工程合同执行状况的客观证据。测绘工程监理工作中要向建筑工程监理方法借鉴,结合自己行业的技术特点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完善的工作体系。今后测绘工程监理要以市场为规律,运作监理企业的行为;以政府有效管理,规范监理企业和人员的行为,建立、完善测绘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和注册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4 结束语

地籍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地藉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龚新云 浅谈测绘项目管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地籍管理新 篇2

1 二维地籍管理的局限

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的例子很多, 最常见的莫过于居住用的高层商品房 (每个住户拥有他所购买的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公用土地的公共使用权。) 在这种对地上空间的土地利用中, 有多个权利人共同拥有这栋建筑物, 根据我国“房地合一”的政策, 他们也将共用这栋建筑物所在宗地的使用权。在我国的地籍管理实践中, 对这种宗地的登记是在土地登记卡上记录宗地的序号、座落、面积、用途等自然信息, 权属性质和共用权利人数目;在土地共有使用权登记卡上记录各土地权利人的身份, 各权利人使用共用宗地的独用面积和分摊公用面积;在土地归户卡上以权利人为单位, 一人一卡记录本宗地基本信息和权利人的土地使用面积;在地籍图上通过对界址点界址线的表达记录宗地的空间位置信息 (平面的) 。

在地籍管理系统中, 用户可以查询到的信息如图2所示, 对土地使用者而言, 只能查询到使用该宗地的面积分布和本人的基本信息 (由于地址通常不规范, 无法将其与空间位置在系统中关联起来) , 而不能直观感受到他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在这宗地上的空间位置。对于宗地而言, 只能查询到其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性质、共用权利人个数, 却无法显示这些共用使用人的权利在宗地上的分布情况。需要说明一点:目前开发的各种商品房的单元格局并不统一, 有的一层不止一个单元, 层高也不一致, 如果想要通过关联楼层数信息来定位各权利人房产空间位置远远不够。

这种建立在二维宗地基础上的地籍管理系统, 无法在立体空间里从水平方向或是垂直方向将宗地划分开来, 所以对于三维土地利用 (例如共用宗地) , 只能查询到有哪些权利人使用该宗地以及各自分摊公用面积的情况, 却无法显示各权利主体究竟怎样共同使用该宗地怎样分摊公用面积。二维 (或平面) 地籍管理在土地的三维利用日益增加的今天暴露出了局限性。

2 实现三维地籍管理的各项准备:法律、管理、技术

实现三维地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下面我们从法律、管理和技术上探讨一下实现三维地籍的途径。

2.1 法律上

我国1995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54条中规定“地面与空中、地面与地下立体交叉使用土地的 (楼房除外) , 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地面使用者, 空中和地下可确定为他项权利。平面交叉使用土地的, 可以确定为共有土地使用权;也可以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主要用途或优先使用单位, 次要和服从使用单位可确定为他项权利。上述两款中的交叉用地, 如属合法批准征用、划拨的, 可按批准文件确定使用权, 其他用地单位确定为他项权利”。该规定实际上只涉及到地下空间利用中的某种特殊情形 (如地下管线等) , 不够全面, 且缺乏可操作性, 需要加以完善, 所以迄今为止地籍管理的空间确权仍然是一个问题。

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有限, 迫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向地下和地上空间发展, 国家可以利用法律、依据独立的空间权规定, 引导人们依照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源, 减少个体在使用空间过程中的纠纷。通过确立空间权的排他性用益物权, 使空间权人拥有特定的排他权, 明确自己的责、权、利, 稳定目前的空间产权关系, 从而有利于激励开发者的投资热情, 促进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缓解我国目前的土地压力。

2.2 管理上

地籍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是自然意义上的属性, 表示特定地籍基于空间信息意义上的几何属性;二是地籍有关的权利属性, 定义了土地地块权属与产权。

对地籍进行三维管理必须在地籍的概念中引入三维产权 (空间产权) 的含义, 三维产权与三维空间实体在几何上的特征一致, 它将一定的三维空间划分为没有交叉、空隙和重叠的三维权利实体。通过对权利实体的管理, 可以引导人们依照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源, 并确认实践中优化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经验, 防止地下空间的混乱开发。

实施三维地籍管理包括一系列的工作:三维数据的采集, 三维数据的存储、表达和应用, 三维地籍图的制作, 各种统计报表的生成及三维空间分析等。由于城市改造、宗地变更、交易频繁等原因, 地籍数据变更频繁, 地籍数据对时效性要求较强, 故而对地上地下数据的采集与更新管理非常重要。

同时, 三维地籍管理还需要多方的协调与工作:由地籍专家制定三维数据格式与标准, 由GIS专家整合三维地籍管理系统, 由法律专家研究三维权属的定义修改现有的相关条文等等。

2.3 技术上

同样, 对三维地籍中三维对象的地籍定义, 也涉及三维空间对象与三维权利对象的概念与模型。目前看来, 实现完全的三维地籍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在技术上也有相当的难度。Stoter提出一种“混合式结构”:通过建立二维宗地和三维空间目标的关系, 依据二维宗地权属的相关法律制度来登记三维空间目标的土地权属 (定义三维权利对象) 。

在stoter的“二维三维混合结构”中, 将非平面土地利用的实际地理目标分解为“三维空间目标”和“三维权利目标”, 在三维地籍图中显示“三维空间目标”, 三维权利目标是二维权属的三维表达, 它的水平范围即为二维宗地的边界, 垂直范围为该种权利在三维空间中的垂直方向上的边界, 内容是该种权利的性质、种类、来源、限制等。三维空间目标是为了满足三维地籍可视化的需要, 根据共用宗地上各权属性质的不同 (如图2中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与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 , 将宗地所在的三维空间用水平面及垂直面切割后形成的三维多边形所围成的三维多面体, 是三维权利目标的实际形态。在属性表中登记“三维权利目标”, 它使用 (0, …, m, …n, …) 的Z值数列来表示各三维权利目标的高度值, Z值结合三维权利的边界构成三维空间目标这个多面体, 每两个数之间的Z值段表达一个三维权利目标并与空间目标形成关联, 实现复杂利用情况的共用宗地的权属信息管理与可视化。同时通过维持组成三维空间目标的三维多边形的拓扑信息, 实现了三维权利目标之间、三维权利目标与二维宗地之间的空间关系查询。

虽然这种在二维宗地登记的基础上登记三维土地利用的混合结构所表达的只是三维权利目标的边界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目标, 不是真正的三维地理实体, 但是基于目前的法律、制度、技术水平, 在二维宗地登记的基础上构造和管理三维地籍实是可行且比较有效的措施。

3 结论及展望

三维地籍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已陆续开展, 三维地籍涉及空间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问题, 技术难度大, 实际实施起来, 在管理、方法、法律上操作难度也比较大, 目前国内对于三维地籍的研究已陆续由可行性、必要性的探讨转向了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存储技术的探讨, 相信随着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等的发展, 三维地籍技术必将日益完善和成熟。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三维地籍管理为研究对象, 论文首先分析了二维 (或平面) 地籍管理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三维地籍管理的前景,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三维地籍,空间,权利

参考文献

[1]杜海平, 詹长根.现代地籍理论与实践[M].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9.

[2]詹长根, 齐志国, 赵军华.三维地籍的建立分析[J].国土资源管理, 2006 (2) .

地籍管理新 篇3

关键词:地籍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土地的权属管理、利用管理和市场管理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基本信息以及通过土地登记工作,提供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1]。“地籍管理”课程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2]。

2.“地籍管理”课程特点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课程内容丰富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目前我国地籍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机构、采用方法和具体包含的内容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土地数据库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地籍管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籍理论及历史沿革、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在上述内容中,地籍理论及发展、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四部分内容偏重于“管理”的性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内容偏重于“工科”。“地籍管理”的内容多而且跨越大,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

第二 涉及相关学科广

“地籍管理”课程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也很广,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点。课程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叉。它既以这些相关学科内容为基础,又是这些学科在地籍领域的应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也要求教师对涉及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并对前沿动态有所了解,从而在教学中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主线,完成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已经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而且对未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地籍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对一些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经典概念进行讲解和比较,同时避免与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

第三 实践性强

“地籍管理”是国土部门的具体管理内容,实际应用性很强。课程内容中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践性尤为突出,在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此外,目前我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地籍信息化的方面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地籍管理”工科背景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毕业生。因此,“地籍管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地籍管理课程内容与多门专业课交叉重复,需要从整个专业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课程内容的交叉性,需从整个教研室的角度进行集体备课,针对相同内容进行统一的梳理。例如:在《土地管理学概论》课程中主要介绍地籍及地籍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在《地籍管理》中则重点讲述和培训开展各项地籍管理工作内容和方法;土地调查内容在《土地资源学》中略讲而在《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产权制度在《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中已经提及,在《地籍管理》中不再详细解释各种权利的概念和特征,而是侧重于如何确权;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一章在《地籍管理》中不讲,放在《不动产估价》中讲,但要说明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也是地籍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土地登记内容中包含有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成果。地籍调查内容在《地籍管理》中重点放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地籍测量的细节内容则放在“测量学”课程中。遥感基础已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中讲授,《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在县级土地部门进行的实地核查工作。

(2)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辅资料少,需要不断完善

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地籍管理(第五版)》,该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代表了国内《地籍管理》课程教材的最新、最高水平。但由于国家对地籍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在不断地变化,教材的内容难免会落后或过时,需要对内容进行不断调整的补充。比如国家最新的土地改革政策、《土地调查条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以及新执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农村统一的确权登记工作等。要求地籍管理学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让学生对地籍管理的最新趋势有深入的了解。

(3)课程内容涉及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对教师要求较高

《地籍管理》课程涉及产权经济学理论、土地法学理论、行政管理学理论、土地测量学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等,内容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集,涵盖管理、经济、法律和“3S”技术等领域。因此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及行业的前沿动态,不断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补充,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红生主编.土地管理学总论(第六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5

地籍管理 篇4

作业一 名词解释 [论述题]

请解释:土地权属调查

参考答案: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论述题] 请解释:宗地

参考答案: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

[论述题] 请解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参考答案: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论述题]

请解释:地籍调查 参考答案:

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

[论述题]请解释:土地统计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作业二 填空题

[填空题] 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参考答案: 档案的收集

[填空题]土地权属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 两种。参考答案:集体所有土地

[填空题]图斑指被、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

参考答案:境界

[填空题]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参考答案:日常地籍

[填空题]初始登记申请审查是指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对土地、所有者和他项权利者申请土地登记时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的真伪鉴别和对申请土地登记有关程序的审理、核查。

参考答案:使用者

[填空题]实地调查也是对土地登记申请的权属状况和 的实地检核。参考答案:权属来源作业三 不定项选择题

[多选题]在土地登记的过程中,不允许登记的情况都包括()A: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登记区范围内

B:土地证明不完全、不合法 C:土地权属超过预定期限 D:未经过定价的土地 E:其它规定不允许登记的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土地统计的对象是全国土地,内容主要包括()A:土地面积 B:土地质量

C:土地分布 D:土地权属 E:土地利用状况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土地权利主体即权利的归属,具体指的是()A:集体土地所有者 B:集体土地使用者 C:国有土地使用者 D:土地他项权利者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设置界址标志的有哪些主要作用()A:保障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地籍测量

B:界标是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 C: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的实地检查

D: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利用土地,能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 E:有利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在进行土地登记的过程中,需要暂缓登记的包括()A:权属有争议 B:土地违法尚未处理完毕的 C:依法限制土地权利,依法查封地上建附物而受限的 D: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

按照地籍主要功能变化分类,地籍可以分为()A:税收地籍 B:产权地籍 C:多用途地籍 D:日常地籍 参考答案:ABC 作业四 问答题

[论述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进行外业核查时,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

(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论述题]请说出土地登记中权属审核的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

主要审核申请者是否具备申请资格,身份证明是否齐全,土地权利人有无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等。

审核要件为单位法人证明、法人代表证明书、法人代表身份证明,或为户口簿、户主身份证,委托申请时则审核土地登记委托书、委托人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2)对土地权利客体的审核

对宗地情况的审核,主要审核宗地界址是否清楚;面积是否准确;土地用途是否按批准用途;土地等级和地价是否与定级估价成果相一致等。(3)对土地权源、权性的审核 对权属来源的审核。土地权属来源即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的方式。对土地权属性质的审核。土地权属性质是指土地权利人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享有的权利类型。对土地使用期限的审核。土地权利人以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使用期限应符合出让或转让合同规定的期限。

[论述题]比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不同: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普遍的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或很久以前进行过,通过这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变更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

(2)联系: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开展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

[论述题]在进行土地统计设计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土地统计设计研究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这项统计研究是否具有实际价值;二是这项统计研究是否切实可行。在进行土地统计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1)紧紧围绕统计目的的实现;(2)强调统一;(3)因地制宜费省效宏;(4)技术严密周全;(5)管理制度符合体制。[论述题]地籍调查资料归档中需要归档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等;

(2)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验收报告、科技成果评审材料等;(3)权属调查材料。包括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代理指界人身份证明及委托书,缺席指界通知书,变更地籍调查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等;

(4)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材料。包括记录手簿、控制网点、成果计算簿、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网图、控制点标记等;

(5)细部测量材料。包括地籍勘丈记录手簿、解析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标记、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宗地面积汇总表等。[论述题]在土地登记的过程中,不允许登记的情况都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籍管理全年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地籍股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地籍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操作,全面提高地籍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开展土地登记,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认真执行《土地登记办法》,严格依法按程序做好土地登记发证,严格执行五不登记制度,保证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权属清楚、面积准确、程序合法、资料完备。今年共办理各类登记199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发证115宗,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59宗,商品房分割登记77宗,更好地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办理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25宗,抵押金额19608.4万元,为企业发展经济提供来源保障。2011年共接待土地登记公开查询69人,查询资料69份。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参加学习了市局组织的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组织的苍穹软件管理应用的培训,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考试培训,地籍测绘等级考试培训等业务知识的学习,为地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调处工作自查。根据《秦安县开展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检查方案》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工作标准及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土地登记规范化清理清查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共检查2008年以来,办理的各类土地登记846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348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发证126宗,商品房分割登记发证77宗,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155宗,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发证17宗。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发证69宗,没有通过土地抵押登记进行金融欺诈的案件。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登记规范化管理制度》、《地籍资料归档管理制度》、《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土地登记管理以及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长效机制。

(四)参观考察学习了嘉峪关市土地登记查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学习借鉴嘉峪关市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主要做了地籍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建库前的硬件准备工作,近期内准备开展人员培训并开始建库工作。该系统的建设,将为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地籍信息查询服务,实现我县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化办公。

(五)严格按照市局《关于加快全市商品房公有住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加快全市城镇住房土地分户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商品房分割登记工作。首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秦安县城镇住房土地分户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电视台播放公告、入户宣传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城镇住房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至目前,已开展了10 个小区的土地分割登记工作,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证77本,公有住房土地登记3本。

(六)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2011年中央“三农”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以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拟定了《秦安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并已下发。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努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目前,我县的“三权”发证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初步完成了五个乡的登记工作。

(七)积极配合其他股室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年来尽管我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土地登记发证进度并不理想;

2、在登记发证细小环节上时而出现误差;

3、地籍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滞后,二次调查数据库成果尚未全面应用,数据库更新能力不足,影响了数据的科学应用;

4、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法律法规多,存在相互碰磕的现象,处理难度较大。

三、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地籍管理工作要在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抓好日常性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提高发证质量。2.认真开展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保持变更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日常监管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3.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法有序流转。

4.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一是加快基础数据库和地籍图件全面更新步伐,加强数据库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及时开展变更地籍调查。二是加快地籍管理信息查询建设,实现土地登记全程局域网络办公,提高土地登记和公开查询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5、加强对地籍管理干部的培训。一是继续加大对地籍管理干部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组织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地籍管理干部的理论水平。二是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提高地籍管理干部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政令畅通、执法严格、服务优质、廉政勤政的新型地籍管理干部队伍。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河南城建 篇6

1录手簿》.外业调查成果(。(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1)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地籍测量原始记录。(3)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4)田坎系数测算成果。2.图件成果(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挂图。(3)城镇地籍图、宗地图。(4)基本农田分布图。

二调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调查底图制作等。2。外业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等。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统计汇总。6。成果整理:包括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7。检查验收:包括自检、预检和验收、核查确认等。

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 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⑹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依据: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地籍图的测量方法。土地坐落3.地籍图的内容:d土地权属主名称1.地籍要素:a 界址 2.地物要素b地籍要素编号 建筑物,道c路,水系,土壤植被 3.数学要素 图廓线坐标网格线的展绘,各级控制点的展绘个点的点名和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范围: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是在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

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管理的依据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措施。

7(1)

9、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线;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

(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土地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

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围界线;(1)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土地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0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地籍图的分类

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1)宗地草图(2)地籍图(3)宗地图 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界址调查的指界:① 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 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 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地边界、地块边界。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

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

9、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⑴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⑶ 如果一个地块有若干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⑷ 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二调中县级成果

1录手簿》.外业调查成果(。(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1)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地籍测量原始记录。(3)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4)田坎系数测算成果。2.图件成果(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挂图。(3)城镇地籍图、宗地图。(4)基本农田分布图。

二调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调查底图制作等。2。外业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等。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统计汇总。6。成果整理:包括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7。检查验收:包括自检、预检和验收、核查确认等。

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 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⑹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依据: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地籍图的测量方法。土地坐落3.地籍图的内容:d土地权属主名称1.地籍要素:a 界址 2.地物要素b地籍要素编号 建筑物,道c路,水系,土壤植被 3.数学要素 图廓线坐标网格线的展绘,各级控制点的展绘个点的点名和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范围: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是在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

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它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管理的依据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措施。

7(1)

9、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线;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

(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土地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

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围界线;(1)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

(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土地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0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地籍图的分类

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1)宗地草图(2)地籍图(3)宗地图 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界址调查的指界:① 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 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 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地边界、地块边界。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

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

9、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⑴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⑶ 如果一个地块有若干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⑷ 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二调中县级成果

1录手簿》.外业调查成果(。(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1)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地籍测量原始记录。(3)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4)田坎系数测算成果。2.图件成果(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挂图。(3)城镇地籍图、宗地图。(4)基本农田分布图。

二调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调查底图制作等。2。外业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等。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统计汇总。6。成果整理:包括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7。检查验收:包括自检、预检和验收、核查确认等。

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 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⑹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依据: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地籍图的测量方法。土地坐落3.地籍图的内容:d土地权属主名称1.地籍要素:a 界址 2.地物要素b地籍要素编号 建筑物,道c路,水系,土壤植被 3.数学要素 图廓线坐标网格线的展绘,各级控制点的展绘个点的点名和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范围: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是在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

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经济发展计划,对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管理的依据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措施。

(1)79、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线;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土地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

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围界线;(1)9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2)查清各地类及其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土地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区范围,(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分别汇总各地类面积及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调查、分析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0、地籍图的分类(1)宗地草图(2)地籍图(3)宗地图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 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界址调查的指界:① 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 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 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地边界、地块边界。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

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索 篇7

土地登记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土地登记的政策, 给各地的土地登记工作带来更高的挑战。然而, 目前相当多的地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土地登记完全依靠人工、手动和凭借记忆办理, 极易出现重复发证、重复抵押、宗地接边处有缝隙、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发证率的逐年增高, 此类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加大土地登记监管力度, 各地应以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为契机, 建立、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利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 将地籍权属管理与土地利用现状管理融为一体, 实现农村与城镇地籍之间无缝衔接, 满足土地登记、地籍变更、地籍查询、统计和分析、地籍档案管理、数据上报、宗地统一编码和动态监管等多项工作要求, 实现采集数据处理、检查、管理和应用的标准化, 进而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将各地土地登记工作中可预见风险降到最低。

二、工作依据

一是《土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 。

二是《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暂行办法》。

三是《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

四是《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16-2007) 。

五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21010-2007) 。

六是《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

七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89) 。

八是《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1016-2003) 。

九是《地籍调查规程》 (TD/T1001-2012) 。

十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TD/T1024-2007) 。

十一是《宗地统一代码规则》 (试行) 。

十二是《全国土地登记信息指标体系》 (2011年地籍司编制) 。

十三是《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3]76号) 。

十四是《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3]97号) 。

十五是《存量土地登记信息上报办法》。

三、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 根据国家动态监管要求的土地登记国家指标体系, 升级数据库的属性结构, 拓展数据库的表空间, 最终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土地登记数据库。

第二, 根据土地登记资料更新完善图形矢量数据库, 建成图属一体、图属一致的地籍管理数据库。

第三, 根据全国宗地统一编码规范, 在已合理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基础上, 对已经登记发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编制新旧代码对照表, 确保实现双码并行。

第四, 结合农村三权成果,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登记数据库, 做到城乡数据无缝衔接。

第五, 将历史土地登记档案电子扫描件整理入库。

第六, 开发日常土地登记业务模块, 开发数据采集、数据检查、数据转换等数据管理模块, 开发档案查询、统计分析、报表输出、图件输出等综合业务模块。

四、系统建设

(一) 系统预期目标。系统预期目标是能够实现测量数据与权属调查数据的转换入库;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 满足汇总和变更的需要;能够实现历史回溯, 方便查看每宗地的历史沿革;能够满足日常地籍业务需求, 实现地籍日常办公的工作流;能够满足动态监管要求, 通过接口与国家级、省级动态监管系统无缝衔接, 实现数据监管、上报;能够对历史土地登记数据进行统一编码, 并实现新码旧码对照;能够实现基于市和区县的两级分布式管理。

(二) 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的框架结构采用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具体结构内容见图1。

(三) 系统主要功能。

1.数据管理功能。

(1) 采集录入功能。采集录入功能应能满足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图层入库要求, 将宗地权源材料、界址信息、档案扫描件等录入或批量导入数据库宗地权属数据层、档案数据层等相应图层, 套合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数据层、地形数据层和影像数据层, 实现图属一体化管理。新录入的数据以案卷形式自动转到登记审批模块, 等候审批, 录入过程中能够继承调用数据库数据。

(2) 数据转换功能。数据转换功能支持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等多种常见主流GIS数据格式的无损、批量的转入和转出。

(3) 数据检查功能。数据检查功能主要包括矢量数据的精度与拓扑检查、图形数据检查、属性数据检查、图属一致性检查及其他信息检查。

(4) 数据维护功能。数据维护功能能够对各图层属性以及图层内数据属性进行更新与维护, 同时还能对指定的宗地的登记信息进行维护。

2.日常土地登记功能。日常土地登记功能能满足日常土地登记管理业务需要, 其主要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以及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 (预查封) 登记和补 (换) 证登记等业务办理, 以及办理状态查询、流程管理、模板管理、表单及证书打印等。同时, 能够满足各种土地使用权登记需要, 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登记。具体有以下功能:

(1) 申请收件功能。申请收件功能主要对收件情况进行处理, 包括选择业务的办理类型、提交的资料类别、录入申请人基本信息以及将土地登记申请书、法人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和权源证明材料等资料扫描后录入系统, 并能打印收件清单。

(2) 地籍调查功能。地籍调查功能主要将流程项目与调查项目挂接, 进行图形信息入库;对于无图形数据, 则根据申请材料中的信息选择宗地所在的街道街坊, 由软件按照规则自动生成宗地并录入宗地的基本属性信息。

(3) 登记审批功能。登记审批功能主要是对土地登记审批表、宗地图形、地籍调查表、权属信息和扫描资料等进行审核, 核实信息的正确性、一致性, 然后审批并填写审批意见。

(4) 缮证发证功能。缮证发证功能主要能够打印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宗地图以及土地证书等, 且需具备在土地证书上打印动态监管号与二维码的功能。

(5) 查询统计功能。查询统计功能主要能够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综合查询和统计的需要, 且能够自定义查询条件和统计条件的字段, 同时生成各种专题图和统计报表。

(6) 历史回溯功能。历史回溯功能是指当出现权属争议、城市道路扩建、旧城改造等特殊情况时, 可通过系统方便地查看宗地历史情况, 可追溯当前宗地的变化过程, 查询每个宗地变化过程的图形、影像、档案和属性信息, 系统通过拓扑图的方式, 直观反映父子宗地关系, 为地籍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7) Intranet发布功能。建立基于国土专网的地籍发布接口, 通过接口可以将登记过程中需要公告的事项发布到外网网站, 并能主动公开《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中规定的信息。

3.接口拓展功能。

(1) 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接口。通过接口, 动态获取全市土地登记数据, 并对数据库中的土地登记信息和历史资料进行整合、汇交, 最终生成增量上报数据, 上报到省、国家。

(2) 数字城市接口。通过接口, 将城乡一体化的地籍要素提取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空间框架下, 实现基础测绘数据、正射影像数据和地籍成果数据的综合集成, 与城管、规划、交通等多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扩展地籍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水平。

(3) 电子政务接口。通过接口, 实现与电子政务系统有效衔接, 实现数据共享, 避免重复录入。

(4) 不动产统一登记接口。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已经正式施行, 统一登记即将开展, 为避免重复建设, 应提前谋划, 在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中为不动产统一登记预留接口, 以便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开展后能够无缝接入。

参考文献

[1]汤军, 彭宏伟, 古立.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2, 5

浅议如何完善地籍管理 篇8

【关键词】地籍;地籍管理;现状;建议

1.地籍与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指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籍有薄册、清册、登记之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的地籍如同土地的户籍。地籍管理与地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價、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地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②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③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④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管理是一切土地管理的基础。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我国地籍管理的原则:①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②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③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④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中国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加大了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如土地登记、土地调查统计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中国现代地籍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立法、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中也暴露出中国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地籍管理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尽管中国出台了一些地籍管理内容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土地登记办法》、《土地调查条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村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等,这些条例或办法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地籍工作,并没有一部体现地籍管理重要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地籍大法来有效地确定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从而造成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不够高。

2.2地籍成果缺乏共享

地籍成果应该有效地用于进行地籍管理工作,保护土地权人的合法权益,服务于全体公民,真正体现其使用价值。但中国当前的地籍成果主要用于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和土地用途管制等,即地籍成果主要是供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使用。地籍信息在土地部门实行保密管理,其他单位或个人无权得到,地籍信息的查看受到严格限制,根本无法实现共享,也就不能发挥其广泛的经济适用价值。

2.3地籍管理带有静态性和滞后性

地籍数据是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统一,缺一不可。而中国当前的地籍管理存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严重分离等问题。在很多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且管理方式仍然是“纸质管理”,尽管部分地区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仍未真正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导致地籍信息查询和更新速度慢,土地登记工作经常是在土地利用变化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根本无法实现地籍信息的同步更新。

2.4地籍信息内容不全面

中国现行的地籍管理只是针对每一宗地的土地信息,而未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即地籍只是对土地信息进行描述和记载,如宗地的面积、用途、权属、质量等,记载的只是土地的二维信息,并未涉及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三维信息,缺乏地籍信息的空间性。此外,很多地籍管理部门的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并没有道路、河流、桥梁、湖泊,公园等地籍信息,或者说只是对这些土地的属性数据的记载,没有图形信息的记载。

3.完善我国地籍管理的建议

针对中国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3.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地籍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建立按照“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据此要求,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土地权利、土地调查统计等法律法规,同时制定一套地籍管理大法,是中国真正拥有科学、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使地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加强教育宣传,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为了保证中国地籍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和因特网加强地籍管理的宣传,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了解与认识,真正提高人们积极参与地籍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中国当地籍管理的制度、技术等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国外先进的地籍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中国地籍管理的水平。

3.3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和产业化

实现地籍系统化,就是要以扩大地籍覆盖面为重点,加大地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全力提高地籍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就是加大高新技术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等,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地籍成果的共享,通过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建立一套“以图管地”的地籍管理系统,实现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一体化管理,加大对地籍信息的变更监测。推进地籍管理产业化,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强化地籍成果的商品属性和地籍成果的资本属性,提高地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土地登记、土地调查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将土地登记事务性工作推向社会。

3.4实现地籍成果的广泛应用

除了进一步推进地籍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外,还要大力推进地籍成果在其它产业部门的运用,如消防、公安、水务、供电、环保、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商业和工业选址和布局、公路铁路选址等。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运用能更好地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缓解人地矛盾,保障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其他产业部门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地籍成果在各部门的共享,还可以实现其商品化,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地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做好了地籍管理工作也就等于做好了土地管理,尤其当前,中国已把土地管理工作列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因此,今后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使中国的地籍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道路,加大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实现地籍信息更加便利、快捷的共享,从而保证中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李宏.完善我国地籍管理的思路[J].中国市场,2004,(12):62-63.

上一篇:羽毛球队组建申请书下一篇:企业生日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