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

2024-05-15

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精选4篇)

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 篇1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与会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共产 党员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基层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 领导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

请从我国执政党的角度谈谈怎样构建和谐社会。(10分)

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②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 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通力合作、和谐的政党关系。

2、前不久,国际能源署(简称IEA)不经意间披露了最新能源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10》(下称“展望”)中的一部分内容,经过境外媒体的炒作后,就变成了“中国去年已经超美 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对于这份尚 未出炉的“展望”中披露的中国与美国能源消耗数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随后相继公开 表示“质疑”,更有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舆论的“别有用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年底即将召开的坎昆气候会议有关,到时候又要讨论碳排放,讨论各个国家的减排责任了。而IEA选择此时发布相关数据,其实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将中国置于国际舆论的批评之下。”事实上,美国的23.6445亿吨油当量比任何能源组织公布的中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都高出不少。因此,美国仍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观点没有尊重客观事实.

②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展望”别有用心,要求 我国采取措施应对。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展望”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质是要中国 承担更多责任。

④不同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国际能源署应站在公正立场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意识的反作用等角度阐述,言之有理可适当得分。

3、材料一:2010年8月23日,重庆市最早开工的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已有六栋封顶。公租房即公共租赁房,面积大概在30到80平方米之间,其产权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申请公租房应符合下列条件:年满18周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本市住房困难家庭。

材料二:公共租赁房如何避免像部分经济适用房销售那样出现“寻租”现象,使得不具备承 租资格的人蒙混进来,而真正需要租房的人却租不到?负责公共租赁房管理的部门表示,要 加强与银行、劳动保障、税务、交通、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多 渠道核实申请者的收入和资产状况,甄别出真正符合条件的申请者。

材料三: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公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在 全国开创了以政府主导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的新模式,这为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1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贡献了重庆智慧。

(1)从政治常识角度,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公民个人在申请公租房过程中应坚持什么样 的原则?(6分)

(1)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 的实现。申请公租房须具备相应资格,否则侵犯他人的权利。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的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结合材料三,从政府责任和职能的角度分析重庆市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公租房建设 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10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应该为困难群体着想,加强公租房建设。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重庆市政府推动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③政府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职能,市政府推动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④政府具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公租房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⑤政府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投入进行公租房建设,为困难群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共安徽某市市委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受益最直接 的问题入手,通过了涉及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十大方面的民生保障工程的建议,提出了总体部署。某市政府根据市委的提议制定了民生保障工程的具体实施规划,邀请有关 专家和政协委员进行论证,并提请市人大审查。市人大审议批准了该实施规划,由市政府组 织实施。依据材料回答,该市民生保障工程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12 分)

①该市市委提出民生保障工程的建议及总体部署,是地方党组织政治领导,体现了共产党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市政府制定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体现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论证,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④市人大审议批准了该实施规划,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行使决定权;

⑤该规划由党提出建议、人大通过到政府组织实施,展示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⑥该规划确立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上每要点3分,答到四点即可)

5.某县电视台在报道本县“两会”新闻时,电视上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记者采访刚刚走 出会场的一位县人大代表,请他谈一谈听取县长工作报告后的感受,这位人大代表激动地说: “我非常珍惜党和政府给我的人大代表这份荣誉„„县长的报告令人鼓舞,作为人大代表,从今往后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县上领导对我的期望,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荣誉称号!”

请你根据所学政治常识指出这位人大代表谈话中的不当之处并进行评说。(14分)

①我国各级人民代表人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所 以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位人大代表认为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是 党和政府给的,有所不妥。(5分)

②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由同级人民代衷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并汇报工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应该认真履行监督同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并对政府工作人员行使质询权,以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所以,他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干好本职工作也是不恰当的;(5 分)

③总之,人民赋予人民代表的权力是神圣的,作为人民代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民主法治 素质,才能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6.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 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 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 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 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 善民生的作用。(15分)

国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①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 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②国家履行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2分);③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分)。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3分)。①国家履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②国家履行这些职能,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分)。

7.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 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 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 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 用,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上述材料,指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8分)

(1)人大代表针对塑料购物袋危害环境的问题向人大提交议案,行使了提案权;(2分)

(2)人大代表对政府保护环境、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察和督促,行使了国家权力机关成员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2分)

(3)政协委员针对为什么限制塑料购物袋、如何限制塑料购物袋等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作出了贡献;(2分)

(4)政协委员对政府部门履行保护环境的公共职能、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2分)

8.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8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2分)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分)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 的依据。(2分)

(2)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8分)①努为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2分)②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2分)③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坚 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2分)④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执政.(2 分)

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 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 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 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 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风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世博会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 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 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加强交流与合作是 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 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 想。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 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3分)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分)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分)

(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辩证法道理(12分)

①世博会坚持追求进步、崇尚创新、立足发展,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4分)

②世博会把创新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源泉.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3分)

③世博会坚持开放的道路,倡导和谐的理念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世博会强调开放、兼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人与自然相近相亲,体现了矛盾就是对

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分)

10.(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我国对外关系有喜有忧,某学校高三(1)班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2010年10月1日到15日半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对华贸易救济和相 关案件多达24起,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我国外交部指出,美方对中国滥用贸易救济措 施是错误做法,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 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材料二:2010年9月16日至12月7日,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陆 续在瑞士境内18座城市展开,并将延伸至德国、奥地利等国。这是继中法文化年、欧罗巴 利亚我国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之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又一新亮点。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主义”的政治生活依 据。

(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 下,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应对危机,是维护各国共同利益的需要。(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顺应了要和平、谋合 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4分)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 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克时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外交 政策的要求。(4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中华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10 分)

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

②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2分)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3分)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

11.(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的多样化难以避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大众文 化需求在多样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 因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管理不到位,三是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三俗”之 风流行,提醒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值得深思,反“三俗”已刻 不容缓。

材料二: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给百姓提供满意的文化产品,S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 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主要做法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 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 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 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1)运用文化生活,谈谈如何解决文化市场的“三俗”之风?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分)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新风(3分)③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2分)

④公民应该需要提高眼力,增强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

化修养(3分)

(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S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的?(9分)

①该市坚持从容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4分)

②该市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 活力。

③坚持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科学态度集合起来。(4分)

④该市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注重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4分)

12.(24分)一个亚运专题网页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他们纷纷发贴、跟贴提出自 己的看法。以下为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亚运因你而精彩

在广州亚运赛场内外,数十万“绿羊羊”志愿者提供礼宾接待、安全保卫等志愿服务,处处 彰显出志愿者的这样一种理念: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所有的人共享社会主 义的温暖和现代文明的阳光。

„„我们应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的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文明风 尚的倡导者,成为和谐文化的践行者。

发贴:文明风尚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与服务,也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带头参与,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跟贴:人人争做志愿者,“一起来,更精彩”,文明风尚有你、有他、更有我!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发贴人观点的合理性。(12分)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明风尚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与服务。4分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文明风尚的形成需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客观要求.(4分)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4分)

(2)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跟贴人观点的看法。①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人人争做志愿者。(4分)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文明风尚“—起来,更精彩”。(4分)

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 篇2

一、何为“三审法”

简单言之, “三审法”就是审范围、审要求、审材料、列提纲、组织答案, 通过五个步骤解决问题。

二、“三审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一) 审范围

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第34题两问关于经济生活, 共12分;第35题一问关于哲学, 另一问关于文化生活, 共12分;第36题是选修题, 共12分;第37题三问, 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常识、生活与哲学四个角度加以考查, 共18分。所以学生在做题时, 必须审范围, 看设问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还是选修范围。范围没看清或拿起笔就写, 哪怕写得非常有道理、清晰、规范, 也是零分, 所以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审清范围。

例: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 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 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 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 结合材料, 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6分)

(2)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

就第35题来说, 通过审范围, 两问范围关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如果学生只看到“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 从而大写特写有关政治生活国家利益内容的话, 则会得零分。在此建议学生应用笔将这些“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等画出来。

(二) 审要求

仅审清范围还不行, 还得审要求。从2011年江苏高考试卷的范围来看, 大部分是宏观设问范围, 即知识范围很大, 如第34题两问都是经济生活;第35题 (1) 文化生活;第37题 (1) 文化生活、经济生活, (2) 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 (3)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剩下的是中观设问范围, 如第35题 (2) 唯物辩证法;第36题 (1) 国家学说, (2)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实践。主观题没有出现微观设问范围。既然设问范围大, 就应充分挖掘设问要求中的信息。第35题 (1) 问要求: (1) 结合材料, (2) 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3) 6分。 (2) 问要求: (1) 结合材料分析, (2)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 (3) 6分。6分的题最起码有四个答案点。

(三) 审材料

学生仅仅会审范围还不行, 还必须审材料。如第35题 (1) 问的材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 俄罗斯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巴西主张各国应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 南非总统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学生要用笔在材料中画出这些材料的关键词,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眼睛瞄瞄的程度。

第35题 (2) 问的材料仍然要结合在材料中画出的关键信息。

(四) 列提纲

做到了“三审”:审范围、审要求、审材料, 接下来怎么办?是否马上进行组织答案, 我认为一定要有列提纲的习惯, 那么提纲怎么列?如果列得非常详细, 一字不落, 再将答案誊写到试卷空格内的话, 太浪费时间了, 很可能完不成整张试卷。我认为可直接在Ⅰ卷即非答题卷上画关键信息, 列简单而详细的提纲。何为简单?何为详细?

第35题 (1) 问结合要求中的“包容性发展”, 材料中的“和谐”, 学生可联系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内涵: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谐”, 所以求同存异也可联系“文化多样性”中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包容差异;兼收并蓄也可联系文化创新的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所以我认为可这样列提纲:

(1) 求同存异内涵分析

(2) 兼收并蓄分析

(3) 尊重文化多样性分析

(4)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分析

(2) 问“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既然问的是“哪个道理”, 也就是回答时应将力气集中在某个点上, 结合材料中的“和谐”, 结合“包容”, 结合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所以我们选择的原理是对立统一原理, 并且将该原理充分展开。所以我认为可这样列提纲:

(1) 矛盾同一性含义分析

(2) 矛盾斗争性含义分析

(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

所以, “简单”即每点的详细内容不要展开, “详细”即各个角度都要有。

(五) 组织答案

提纲列好了, 接下来就是组织答案, 如何组织答案?我认为一个能得高分的答案要做到以下“五化”: (1) 语言书面化; (2) 字迹清晰化; (3) 表达序号化; (4) 条理清晰化; (5) 重要原理首位化, 如果能做到以上“五化”, 该答案又结合了“三审”、列提纲、该答案, 就会比较接近高考参考答案。

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 篇3

一、不懂评分细则而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因不懂得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不能按照试题的设问准确完整地分析与表述图表文字信息;审题不准,导致解题中心不明;概念不清,引起解题思路过窄;原理不透,对材料的分析浅尝辄止;解题缺乏技巧,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答案层次混乱,逻辑性不强;文学素养不高等等,成为了制约政治得高分的瓶颈。很多考生因为不懂得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自己认真答题了却得不到分。

二、2011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评分细则典例

(2011全国Ⅰ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原材料略)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得分细则

(1)①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3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3分)。

细则 第一个得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或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给1分)。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国情(给1分)和西藏的实际(给1分),对于我国的国情和西藏的实际可以作如下解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杂居中形成了政治认同。第二个得分点:民族凝聚力、国家富强、西藏繁荣或民族繁荣、国家统一安全,答到任意3个给3分。

②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2分);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

细则 第一个得分点,自治权,当家作主各给1分;第二个得分点,自主管理给2分;第三个得分点,答民族关系或民族原则给2分。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细则 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以上任意一点給1分,多答不超过1分);促进经济发展(2分),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2分),调整经济发展方式(1分),可持续发展(1分)(以上内容给1~2分,多答不超过2分)。

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2分),促进各项事业发展(1分),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1分)(以上内容给1~3分,多答不超过3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稳定(以上任意一点给1分,多答不超过2分)。

(3)①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4分)。

细则 ①观点和材料分析各给2分;②“生产活动”如答“生产实践”可给分,若答“生产力”则与第三个要点不重覆给分;③“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答为“促进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可给1分。

②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其积极性(4分)。

细则 ①观点和材料分析各给2分;②答“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和谐发展”可给2分,但仅答“社会发展”不给分;③“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若答“维护人权”“维护了西藏人民的特殊权益”可给1分。

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4分)

细则 ①答“法律法规”给2分,答“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也给2分,“国家的帮助扶持”“财政支持”给1分;②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给2分;笼统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给1分,但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不给分;③答“社会主义时期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材料说明西藏改革的给4分,只答“改革”给2分; ④仅答“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可给1分。

三、从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中看复习应对策略

1. 重视过程完整,把握推理的严谨性

在评卷过程中,评卷组老师有如下共识:①当合理与公平矛盾时,选择公平,即用评分细则处理试卷,即使不太合理,为了公平,也得遵守。如,某考生的简答题只给出了结果且正确,也要给一分(不管他是如何得到的)。②保持学科特点,注重解题过程的严谨性。

2. 抓好“三基”,侧重通性通法的落实

“三基”(“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一切学科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去谈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多数试题考查的是学科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

3. 抓好思维过程的展示,侧重能力培养

在评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思维比结果更重要,方法对了就可以得分。例如,如果一开始没有找到原理依据,而接下来解题的思维方法没有错的话,每小问仍可得分。在阅卷中发现有考生知道应该怎样答解,但原理依据出错,做不出结果就把些答案给划掉(自动放弃),失去得分的机会。

4. 书写讲究整洁,表达要有条理

从评卷的强度可看出这一点的重要性。以政治主观题为例,评卷老师每天要评2000份左右的试卷,其中每一问的阅卷平均速度是10秒/份(大多数题目阅卷速度比这速度还要快)。网上阅卷的形式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给出一个正确判断,阅卷的办法主要是找得分点。若书写整洁,表达清楚,一定会得到合理或偏高一点的分数,若不规范就可能会吃点亏。

5. 统筹兼顾全局,合理支配时间

5314-政治2011届主观题练习 篇4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必须要由无产阶级领导?

4、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6、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7、如何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8、试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什么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 试述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与两极分化的区别。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内容和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什么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如何正确估计中国在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试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必要性。

试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六项主张。35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上一篇:(诗文颂)今天是你的生日下一篇:京剧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