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2024-07-11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共12篇)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篇1

八年级 王静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诵读和分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3.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

2.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复习导入

注音: 夏水襄陵 xiāng 乘奔御风bēn

素湍绿潭 tuān 绝巘 yǎn 飞漱 shù 属引凄异 zhǔ

释义:

略无阙处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虽乘奔御风 即使 飞奔的马 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学生朗读目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中使用那些语言描写三峡的山,分别说明了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陡峭、高峻)(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明确: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它好在。4.集中反馈,精讲点拨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例如:我喜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表现色彩的两个词语:素—洁白,绿—碧绿,形成对比。5.基础训练,弥补缺欠

(1)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象。(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湍急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学生可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回答)

例如: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杨慎的临江仙等。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描绘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我希望同学们

也尽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风采。(2)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找一篇介绍中华美景的文章赏读。

板书

山 水 夏

春冬

秋 长 多凶险 清丽 凄清 三峡 郦道元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桥第二课时教案 篇3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感受出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2学生能领悟本文独特的表达方式。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评价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感受老汉的形象和精神。(目标1)

2通过与其他课文比较,感受到本文语言的简练,结尾悬念的设置。(目标20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欣赏洪水视频,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2)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人们表现怎样?抓住有关的词句。(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3)出路在哪里?(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二、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就在人们还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的老支书早站在了木桥前。木桥前,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感受老汉心理(焦急)感情朗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感受老汉心理(稳稳、坚定)感情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他坚定的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出示进行比较)

4、透过三个感叹号感受老汉着急与坚,指导感情朗读

三、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划

1、出示有关句子,体会老汉和小伙子说的和做的矛盾之处。

2、出示文章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范读

3、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故意为我们设置了悬念)是啊,小伙子是老汉的亲生儿子,牺牲自己容易,可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如同心头剜肉啊!而作者却把这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语言简练)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一特色。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读描写父与子的句子,感情朗读。

5、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却无私的选择了大家,这时,你又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四.感情升华

1、老汉如山,他仅仅是像一座山吗?他就是一座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为全村一百多号人搭起了一座——生命桥!

2、但是,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3、桥塌了„„你想说什么?

4、老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村庄不会忘记他,几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民们也纷纷前来祭奠,作为灾难的全程见证人,让我们加入到祭奠的队伍中去。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呢?

《桥》第二课时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不够深。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文字,逐步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 课件 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村里仅有的一座窄窄的木桥,就在这座木桥边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来到木桥边,感受发生在那个黎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豹子(个别读,开火车读)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 老汉)

二、自主学习

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洪水?老汉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画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旁边做批注;

(2)请用“——”画出写老汉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体会老汉的品质。(4)这篇文章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汇报、探究

(一)感受洪水的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灾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2.抽生汇报。3.(出示课件)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如魔)5.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感受洪水可怕,情势危急、营造紧张的气氛,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6.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怎么样?

(出示课件)●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7.你体会到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8.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二)感悟老汉的精神品质

1.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是谁控制了整个混乱的局面?(老汉)请将你画出的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②从“站”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比村民先来到木桥前,他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位为民着想的好支书,难怪他会受人拥戴。)

③女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 同桌讨论: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这样比喻矛盾吗?说说理由。

② 生汇报。(“清瘦”是描写老汉的外貌,“一座山”是指他的精神)③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村民惊慌失,而老汉镇定自若,像一座山。男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板书:如山)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排成一队,不要挤!”指挥村民有序撤离。“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村民。)

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响亮、干脆、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想一下什么是“揪”?(板书:揪)我把它换成“拉”行不行?

② 抽生上台表演“揪”和“拉”这两个动作,感悟“揪”与“拉”的区别。

③讨论: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④ 抽生表演读这句话。

师:在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却把他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那可是他的亲身骨肉啊!难道他不爱他的儿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板书:推)

刚才是揪,现在却是推,你怎么理解这一矛盾动作的?

生理解“揪”与“推”这一矛盾动作,体会老汉的品质。(老汉在群众面前,揪出自己的儿子,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群众,心里一心只有群众;而在只有自己和儿子时,却毫不犹豫把机会留给儿子,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师指导读,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猜想老汉想喊什么?)是啊,眼见自己的骨肉被洪水吞噬,世间哪个父母不痛心疾首?

3、再读加深感受: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4、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老汉和他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师配乐朗诵)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四段话。(学生配乐朗诵)假如你就是获救的村民,你最想对老书记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老汉语言、动作的词语或句子,感受老汉精神品质。让学生领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写作手法。)

四、再读课题,深解题意

同学们,让我们再齐读课题,此时,你认为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这还是一座怎样的桥?(它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跨越生命的桥梁。)

五、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六、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在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也涌现出了无数像老汉一样的无名英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让我们在《为了谁》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吧。

七、作业: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老汉。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揪 推 如魔 如山

《燕子》第二课时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投影出示填空题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请同学填空。

(乌黑发亮

俊俏轻快

剪刀似

凑成了)

(3)这段话写了燕子的外形,都写了它的哪些部位?

(羽毛、翅膀和尾巴。)

“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

(4)课文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

(“凑成”能体现出燕子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外形特点。)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这段话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细雨、微风、柳丝、草、花、燕子。)(2)为什么写它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这里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3)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文中的燕子,你会有什么感觉?

(飞行的心情一定很欢快。)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燕子“斜着身子”飞行说明他飞行时身体轻快灵活,且因为心情欢快而唧唧的叫着。)(2)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4、读第四自然段。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投影出示: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想五线谱啊!(1)这句话把什么比做什么?

(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情景比作五线谱。)(2)作者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比喻?

(电线的样子很像乐谱中的五条线,燕子停在电线上很像音符。这个比喻与最后一句话相呼应,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这一主题内容。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停息的美。)

(三)练习背诵。

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文中语句优美,让我们一起背诵。

(四)总结全文。

线索:本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燕子歇息的美。

主题: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鸟岛(第二课时)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陆续”“各种各样”“密密麻麻”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岛(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鸟岛在什么地方吗?(青海湖西部)这个小岛的名字很有趣,叫什么呢?(海西皮)那人们为什么称鸟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己找到答案,好不好?

首先,老师要考考你,这些词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正确?

西部 青海湖    闻名中外

人类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拾到   玉白色    密密麻麻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岛春景图)配解说词。

2、(出示课文第二段)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

你从哪个词语知道了鸟儿很多呢?(点红重点词:一群一群)

你是从哪个词儿知道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点红:陆续)

3、小鸟们不远千里飞来岛上干什么呀?(点红: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脑海中吧。(齐读)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美丽的,那夏天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三段吧,找到一个词告诉老师!

(二)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读后回答。(板书:热闹)

读一读,找一找热闹的鸟岛上有哪三多?

(1)出示第一句,学习鸟多(板书:鸟)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鸟多?

A(点红:各种各样)在这鸟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鸟呢?(出示各种鸟类图)所以书上说——各种各样

B(点红:鸟的世界)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鸟儿真多呀,这里成了鸟的世界。

C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来说一说:(出示句式: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过渡:鸟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呢?

(2)出示第二句,窝多(板书:窝)你从哪儿感受到鸟窝很多呢?(点红: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你见过鸟窝吗?老师画给大家看看。(简笔画出一个鸟窝)这一个窝不够住,请多名学生上黑板画鸟窝)教师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吗?(一个挨着一个),瞧,这么多鸟窝真是——密密麻麻(一起看黑板上的图。)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密密麻麻的什么?

(3)出示第三句,蛋多(板书:蛋)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蛋多的?(点红:窝里窝外、到处)(看录象)

这么多的鸟蛋,谁能朗读出来吗?

过渡: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夏天的鸟岛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的世界。

(三)练习说话:星期天是金山公园最热闹的时候,_____ 聚在一起,金山公园成了______。一眼望去,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课件出示)学生练说。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引读第四自然段。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学生接着读(板书:爱鸟)

从哪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2、(出示课后第3题)比较两句话。

a、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去碰幼鸟和鸟蛋。

b、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这两句话意思相同,但句型不同。第一句话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第二句话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3、学生口头造句。

a、因为……所以……

b、……因为……

(结合前面的问题练习:鸟岛为什么闻名中外?为什么叫鸟岛?)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正因为如此,岛上的鸟才不怕人,而且非常多,所以我们说这儿是鸟的天堂,是鸟的世界。

4、齐声朗读第四段。

5、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

板书设计:

鸟   岛       窝       多        爱鸟

鸟岛(第二课时)教案 篇7

岛(第二课时)

顾 颖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学会“密、拾、类、朋”四个生字。

3.通过朗读体悟,感受鸟岛的特点,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产生爱鸟护鸟之情。

一、温故知新

1.在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小岛,那里群鸟汇集,十分壮观,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2.记得昨天的词语宝宝吗?赶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出示词语,一行一行进入,每个小组读一行)。3.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再次一起走进这座神奇的鸟岛,饱览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第2小节

1、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会出现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因为这里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是候鸟非常理想的栖息之地。你看,它们来了——(出示图片)。

哇,鸟儿真多啊!一些会思考的小朋友就会冒出好些想法,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指名)

2.文中写得更美,请拿起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是怎么感觉到岛上的鸟儿很多。(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读)

找到了吗?(一群一群)谁来读?要想读好这句话,就要读好一些词。有些词该重读,有些读轻一些,有的是拉长。这一群一群该怎么读?指名。放慢速度说明什么?(鸟多)3.这些鸟儿是不是一起飞来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一个)齐读词语。做个小练习,看看是不是真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

出示:

继续 连续 陆续(1)春天,小燕子们()从远南方飞回来。(2)鸟儿们飞累了,就在草地上休息一会,然后()飞行。(3)海鸥以善飞而闻名于世,它能在大海上()飞行数小时。4.鸟儿们从各个地方赶来,难道它们也是被美景吸引过来的吗?(不是)那飞到这来做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变色])对了,你们真聪明。那些可爱的鸟儿啊是来完成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养育自己的小宝宝呢。

鸟儿们开始了忙碌,春天的鸟岛因此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好第二小节,把春天的鸟岛展示出来。(指名,评价: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还做了心到。鸟岛因为你的优美朗读也会变得格外美丽„„)

每年春天(解说时出示图片)会有10万多只的鸟儿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春天的鸟岛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这春天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鸟岛吧!一齐——(示意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3小节

1.春天的鸟岛充满生机过去了,夏天的鸟岛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请小朋友大声朗读第三小节,去感受感受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的内容你读懂了吗?交流—— A、(鸟多)

(1)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生读,相机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2)哪些词语具体说明了小鸟很多呢?谁来补充?(各种各样,最热闹,鸟的世界)对,这些词语都在告诉我们鸟的种类很——多。(出示图)这么多的鸟儿,每只都有自己的特点。瞧,它们都在做什么呢?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出示:岛上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真是 啊!)

(3)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种类繁多的鸟儿,这可真是的鸟的世界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鸟儿们欢聚一堂啊!真像是一只可爱的鸟儿)一鸟鸣叫不热闹,大家齐读才叫妙!六月——(齐读)B、(窝多)

过渡:除了鸟多,还有什么也多?(鸟窝多)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的?(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你感觉到鸟窝多了吗?●密密麻麻:什么是密密麻麻?你见过密密麻麻的景象吗?(天上的星星、树叶、地上的蚂蚁)

●一个挨着一个:树上的树叶会密密麻麻地叠在一起,而鸟窝密密麻麻,却是一个挨着一个。谁来用动作做做一个挨着一个?(指名)鸟窝为什么会一个挨着一个呢?(因为鸟窝太多了)

你们想不想看看密密麻麻的鸟窝?(出示图片)呀,我们的小朋友又有许多话想说了,谁来?(指名)

(图片下出示文字: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那你来读好这句话吧!

C、(蛋多)

如果你来到鸟岛,仔细看鸟窝、,你会发现窝里有——鸟蛋。(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咦,奇怪,鸟蛋怎么跑到鸟窝外面去了呢?

鸟蛋实在太多了,到处都是。玉白色的鸟蛋,那是鸬鹚的宝宝。青绿色的,那是岛上的斑头雁下的,上面还有很多的小斑点。它的蛋有半斤多重,比鹅蛋还要大呢!男生读、女生读。

3.(出示整个小节)同学们,读这段文字,我们感受到了鸟多,窝多,蛋多。你能在文中找到“多”这个字吗?那它藏在哪呢?读这小节找找答案。(出示文字)(许多词语都包含了“多”这个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边读边体会,看谁能用朗读把鸟岛热闹的情景读出来?(指名一生,其余的可以挑战读:通过思考的朗读是有感情的,你是用心去读的„„)4.鸟岛正是有了那么多的鸟儿,才有了那么多的鸟窝和鸟蛋。多么热闹的场面,我们一起试着为小鸟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谁来?(鸟的世界,鸟的天堂,热闹的鸟岛,鸟的家园„„)

5.大家取的名字都不错,让我们一起那这鸟的世界介绍给其他的游客吧!(示意学生在提示下背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鸟岛上的鸟儿真多,我想,你们一定愿意做生活在这里的自由快乐的小鸟。现在,老师就来采访采访这鸟岛上的各位小公民,请你们谈谈生活在这里的感受。

●小鸟小鸟,你喜欢这里吗?

●小鸟小鸟,你在这里都喜欢做些什么? ●小鸟小鸟,你在这里快乐吗?为什么?

●小鸟小鸟,这里的游客很多,有没有人伸手捉你们?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出示:最后一小节)

引读: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引读)(出示: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给这个句子加上“所以”,谁会说?(出示正确的句子)

3.是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更需要人类的保护!小朋友知道吗,早在1977年,我们国家就特设鸟岛为自然保护区了。同学们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多自在,多快乐啊!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以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维护鸟岛的和平与安宁——齐读第四小节。

五、总结全文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爱护鸟类的行列中去,把美丽的鸟岛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鸟岛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看大屏幕上的提示尝试背诵全文。

六、生字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认识了好几个生字呢,一起来看看。

1、出示:密

2、密与蜜比较

选字填空

书空密

3、为“拾”和“类”找找朋友。

2、拾 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类呢?

《春》第二课时 教案 篇8

教案

教学目标

1.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合理安排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方法。

3.③体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写景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4.把握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5.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生动、有文采。教学过程

一、回顾就知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文章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二、美美地听,交流感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拥有了新鲜而深刻的感受。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之后请大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音频。播放完以后,同学们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妙的春天吸引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再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整理你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们把你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2分钟整理思路,组织语言)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受,师逐一进行点评。

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聆听之后的感想,收获真的很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位同学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大家分享了,大家可以在课后进行一下交流。三|、美美地读,体会文情

师: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它的喜爱,那么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章吧!用心去寻找文章的美!老师也为你们寻找了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以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学生边欣赏边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师巡视指导)

四、美美地说,品味语言

师: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文章的“美”。(先跟你的同伴分享一下你找到的文章美之处;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将优美语句板书到黑板上,并进行简要赏析。

师巡视指导)

师:可以从课文的美句、画面、精段、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

时间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比较好,根据大家刚才的讨论,综合大家的观点,谁来为大家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写作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多媒体展示总结。多媒体展示

1、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2、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生动、有文采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五、美美地写,妙笔生花

师:朱自清以生化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我想同学们一定对秋天也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把你们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吧!可以选择秋风、秋晨、秋雾、秋雨等来写,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法。

六、课堂回顾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体会贫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西蒙一家和桑娜一家的生活非常贫穷,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她们的贫穷吧!幻灯播放贫穷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可有的人却说他们很富有,那他们究竟拥有珍贵的什么东西?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自学要求: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桑娜有哪些品质?写写自己的体会,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4人交流,(方法提示: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三.汇报点拨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从 “非这样做不可”体会到桑娜是那样的善良,那请你结合上下文填填如下句式,说说桑娜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1.如果桑娜把两个孩子报过来,那么----------------,如果不把两个孩子抱过来那么————————————,桑娜宁可————————,也要————————。

师:(板书善良)多么善良的桑娜,你能读出她的善良吗?

2.个别感情朗读。

3.师:她宁可自己过着更穷困的生活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多么坚决的桑娜,谁再来读读出桑娜的坚决与善良。

4.个别再读。

5.师: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善良与坚决。齐读。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师:从这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

①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定,慌张,害怕)②师:为什么慌张害怕,心神不定呢?谁能走进桑娜的心理感受她的慌张?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师:你能读出她的忐忑不安吗?(个别读)

④ 师:文中的一些标点符号更能体现她不安的心理,是什么标点?(省略号),那此处的省略号是什么用法呢?请看大屏幕的选择: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语意的跳跃,说话结巴,递增的次数。

生: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师总结:心理一会想这,一会想那儿,刚想丈夫回来会说些什么,一会又想丈夫是不是回来了,这就叫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

5.指导朗读

a.师:那谁能把她那种心理断断续续读出来?(个别读)

b.师:哎!我听出你在省略号那里读得很慢,有所停顿。让我们一起读出她忐忑不安和断断续续的感觉吧!(一起读)

6.文中象这样的省略号还有很多,他们各有什么用途呢?让我们继续选择,答对的同学有奖励哦!(学生再看大屏幕选择)

7.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四.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⑴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渔夫的的高尚品质?

⑵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⑶点拨“熬”字。

师:24段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是哪个字呢?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一个“熬” 字让我们感受到渔夫的生活是这样艰辛,以前艰辛,以后会更艰辛,那请你们发挥想象,原来渔夫6点去打渔,现在呢?原来的黑面包7个人吃,现在的黑面包呢?渔夫和桑娜只能-------。原来-------,现在----------,同学们说得很好,即使这样,渔夫还是坚决要收养这两个孩子。多么善良坚决的渔夫,你能读出渔夫的坚决与善良吗?(4)个别感情朗读。

(5)师:多么坚强的渔夫,再苦的日子他都能熬过来,谁再来读,读出渔夫的坚强。让我们一起读出渔夫的坚强与坚决吧!(一起读)

(6)师:在对话中还写到了他们的沉默,写了几次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桑娜看到丈夫刚从危险中捡回一条命,不知如何和丈夫开口说这件事情。

第二次沉默是桑娜再等待丈夫的反应。

五、总结主题,写法。

1.师:桑拿和渔夫的生活是这么贫穷,但他们的品质却如此高尚,所以我们说他们很富有,全文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贫穷,全文没有一句赞赏的话却把他们的品质写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把他们的品质刻画具体的? 2.生: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教师顺势板书)

3.教师小结:课文第9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及一些省略号把桑娜的忐忑不安的心理写得特别生动,现在让我们也来写写你矛盾的心理吧。六.小练笔

师:任选一题。a.昨天忘写作业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在路上我心里„„b.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一百分,可是发下试卷发现老师判错一题,我心里很矛盾„„ c.个别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七、作业设计

1.学习文章的写法续写《穷人》。

2.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板书设计】

9、穷人

桑娜 善良 渔夫熬

《花钟》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了解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以及原因。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植物开花的美。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具 自制花钟。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收集学生所带的鲜花,然后用一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赞美同学们的鲜花。

2.小黑板出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让学生齐读。3.过渡:这么美的鲜花,它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一个植物学家就利用他只做了一个花钟。

1.板书:花钟

2.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学生提出质疑。

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美丽的花钟上有那些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二、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O”画出花的名字。

(1)学生汇报,教师用小纸条出示: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2)问:你认识它们吗?大家一齐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齐读。(3)过渡: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默读第一自然段,小黑板出示默读的要求:

用“~”划出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作者亲切地把它们的开放叫做什么?(4)汇报

(5)幻灯出示文段,指导学生朗读。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6)小组读文段,教师在黑板贴上自制夜钟和日钟,请个别同学按他们不同时间开放贴上。

(7)师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文段。然后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聪明,知道这么多花不同的时间开放不同? 板书:

作者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

三、学习第2自然段。

默读文段,用“~”画出植物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板书: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温度

2、湿度3光照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理解:灼伤、吻合

出示句子: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他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请个别学生说说还有那些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四、学习第三段

1、前面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答案也许就在里边。

2、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什么叫“花钟”?(指名回答)

同学们见过花钟吗?老师这儿收集了几张花钟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花钟图片)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开放。”“陆续”什么意思?(表示前后连续不断)你能用“陆续”说一句话吗?

《嘱咐》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嘱咐》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

2、关注"人文",入情入境,在读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切入话题,亲近“母爱”。

1、今天我们来聊聊我们伟大的母亲。对了,你们的母亲对你们好吗?请说说你母亲对你的"爱"的事例。教师借机谈谈母亲对自己的爱。

【意图】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此时,老师把握契机,谈谈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看来,每个同学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嘱咐》,也讲得是伟大的母爱。

3、请说一说这篇课文是谁嘱咐谁?母亲对我的嘱咐,"我"是怎么知道的?

二、小组合作,感悟“母爱”。

(一)小组合作,发挥想象。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朗读指导。

【意图】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二)质疑问难,品读感悟。

(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教师作好引导,让他们自主解决,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在读中进一步的感悟"母爱"。)

1、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

2、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3、"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母亲为什么事而快慰?(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4、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来,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激烈的讨论中品尝到快乐。并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感受,也读出对母亲深深的"爱",让整个课堂生命的活力。

三、关注人文,体验“母爱”。

1、学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师简述:孟郊只选择了他远行之前母亲给他缝衣服这么一件小事来表达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母爱虽小但却伟大。

2、请同学们欣赏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师简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许有些同学还闲母亲饭烧得不好吃,也许你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感受到母亲对你那种无微不至的爱。其实,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着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四、表达心愿,升华“母爱”。

1、同学们眼光中闪动着泪光,是大家被母爱深深地感动了。今天在我们将要结束这节课前把你心最想说的话献给你的母亲,可以是祝愿的话、感谢的话,也可以是希望的话。

2、同学们,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让我们大声地说:"妈妈,我爱你!"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篇12

1、抓住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和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哈默自尊的品格,认识到自尊的可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自尊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他女儿说的话,认识到自尊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尊严》

什么叫尊严?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尊严就是有自尊;就是不让人瞧不起你;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劳动生活;就是有志气,不向困难低头……)

那么课文中讲的这个有尊严的人指的是谁呢?(石油大王)为什么说他是个有尊严的人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

1、打开书,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

2、精读课文:

⑴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你看出了哈默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

⑵ 班内交流,教师指导:

① 语言:

三次对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② 神态:

“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说明什么?“顿时灰暗了”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 动作:

“仰起头”“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俯下身,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起背来”

⑶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⑷ 默读第六自然段,把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画下来?

想一想杰克逊大叔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指的是什么?“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的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有尊严”就“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练习朗读:

引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他白手起家,坚持做人的原则,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是因为他有──尊严。

是啊!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

自尊是一句广告词,自尊是一种力量,自尊更是一种高尚。

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你能试着仿写一条人生格言吗?用它来激励自己或别人。

3、小结全文:

说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上一篇:电梯维修申请下一篇:工作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