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2024-07-11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案(通用11篇)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篇1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也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并且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3)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仿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

(1)多层次朗读感悟法,边读边入情入境地想象。

(2)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庐山云雾的热爱和赞美。

(3)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式结构的构段方式,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阅读认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2)激发学生观察、描写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习这 样的的写法。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揭题,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重点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写法

布置自主预习

1、课文读四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意思: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2、收集资料,了解庐山:(1)描写庐山的诗文;(2)介绍庐山景点的文章;(3)找找庐山 风景图片 第一教时

一、导入谈话

二、检查预习

1、这些汉字都是课文中的二类字,你会读吗?(1)投影出示:幽 览 弥 遮 缕 蹄 漂(2)指名朗读(读两遍)-----齐读

2、生字词教学:

(1)投影出示:庐山 瀑布 笼罩 系带子 似乎

变幻无穷 千姿百态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腾云驾雾 云遮雾罩 四蹄生风(1)自由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相机正音;(3)开火车或小组轮读(4)齐读(5)讲解多音字“似”“系”并组词

3、指导写生字并描写习字册: 瀑 幻 罩

4、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介绍收集的其它资料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庐山最神奇的就数它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儿,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同学交流(交流时要指导学生说的简洁)

四、导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深刻印象?(1)自己读课文,展开想象,自己说说给你的印象;(2、)同位同学相互交流。(3)全班交流

2、预设答案、相机理解、朗读:

(1)学生说课文一句话。○1“变幻无常” 你怎么理解的?○2投影出示多幅图片(高峰中的云雾、幽谷中云雾、瀑布中云雾、溪流中瀑布......),让学生感受“神秘的色彩” ○3你能把这神秘的景象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学生说课文第二句。○1你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处处有雾,游人在雾中行)○2朗读句子。

(3)学生说课文第三句话。○1播放《西游记》中的某些镜头,理解“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雾无处不在,且飘忽不定)○3把这种境界美美地读读。

3、小结:读了第一段,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深刻印象?请你用一句话说。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庐山 瀑布 笼罩 系带子 似乎

变幻无穷 千姿百态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腾云驾雾 云遮雾罩 四蹄生风

2、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字义 瀑()布 似()乎 系()鞋带 变(换、幻)无穷(顺、瞬)息万变 千(姿、资)百态

飘飘欲(1、将要、快要;

2、欲望;

3、需要;

4、想要、希望)仙

3、写出“瞬息万变”近义词:()()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篇2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精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等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

3.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等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妙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我们继续去尽情欣赏。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出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

齐读这句,突出“景色秀丽”。

第二、三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交流)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妙神奇 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打比方)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它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法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指导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节的方法:读——划——品——读——背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繁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引导认识作者丰富的想象。仿照此写法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怎么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读出自己的惊叹。

五、学习第四节。

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不由感叹――齐读第四节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变幻无常

千态姿态 令人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篇4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评价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升华

教学后记

本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理解“千姿百态”“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新鲜词语,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内容,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并能仿照这两个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的描写一处景物。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奇幻美丽,感受课文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我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介绍庐山,出示图片——庐山风景。

2.同学们背过许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背一背古诗)3.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教”庐“:传说殷周时期有七兄弟修道结庐隐居在这座山,因此得名庐山。庐,以天为盖,以地为庐)

二、预习检测,识字学词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字词语,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自己练一练,指名读,齐读。

2.出示学生预习单上书写的生字,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3.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概括的表达出作者写的内容?讨论交流。

2.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鼓励学生多多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读有所思,思有所获的意识和能力。)

(一)千姿百态:

(1)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2)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3)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4)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5)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6)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7)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二)瞬息万变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提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提升

假如你是小导游,这篇课文就是导游词,看看谁能够把庐山的美介绍给大家,帮助游客欣赏美景吧。

五、布置作业:

1.拓展练习: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7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教案述评]

浙江省龙游县教委教研室 赖正清

这是省“教坛新秀”一节汇报课的简录,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奇语——引入美的境界。学生落座,教师就用新奇的导语 为学生撩开了庐山云雾神奇的面纱: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多变、多情、多彩”,因而有千古吟诵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云雾)真切描绘了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教师还交给学生解读(庐山云雾)的一把钥匙玩赏、品味。这精心设计的导语 ,很快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妙乐——唤起美的体验。欣赏,必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通感”,才会达到优化的效果。范读“庐山云雾……一层飘逸的外衣”时,随着(春江花月夜)寻而幽雅恬静,时而清越悠然的乐声,学生闭眼聆听,想像体验,仿佛已经置身庐山,如风起云涌的浓雾,如轻纱飘逸的薄雾,在眼前瞬息变换。在学生写诗作画、酝歌酿舞之时,又以乐配之,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

巧练——晶味美的意蕴。(庐山云雾)用词华丽,句式富有韵律,形象地描画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这种神韵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参与方能实现。这节课通过各种巧练达到了这一目的。

点划圈注。如配乐欣赏后的标划好词好句,独立欣赏时的划比喻句。

填空补充。有晶味构词特色积累词语的填空,有晶味构句特色的补充,有品味谋篇特色的字词填空。让学生在补充和填空过程中细嚼慢晶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

句式比较。在品味“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一段话时,教师先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为对比,体会课文原句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接着又故意顺势出示另一写得“更好”的句子与课文原句比较;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学生反复诵读后悟到;改句虽节奏整齐,但读起来少了飘逸之感,而课文原句短长错落,读“雾浓时”句短急重,读“雾稀时”句长舒缓,真有些飘飘悠悠的感觉。可见句式长短要看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讨论汇报。教师比较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活动参与,多次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积极活动,然后选小组代表汇报。

个性表现。学生各有特长,对课文的意蕴也各有不同的体验。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诗赞、歌赞、画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使课文欣赏达到了高潮。

情读——倾吐美的感受。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表情达意的作用。“欣赏”美文,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多次以不同的方式情读课文,如乐读、演读、站读、较读、赛读、组读、齐读等。读还讲究一定程序:通读、划注、议论、解读、评价、情读。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 篇8

1.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会听写主要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3.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

(一要让学生读好课题;二要让学生理解课题的重点在于云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过一会儿听写。

3.反馈检查

(第1题,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第2题,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听写,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可这样进行听写: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直接描写云雾优美的是哪几个小节?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课堂交流)

2.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3.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3、4、5节),你最喜欢学习哪一节?

(主要目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2.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学生自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小节)

自学思考题:

(1)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云雾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读。

(3)*仔细体会,你所划出的句子为什么会写的那么好?(有兴趣的同学做)

3.课堂交流。

(1)朗读句子,教师适时指导。

(2)教师适当点拨句子的写法。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庐山云雾教案 篇9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

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白色绒帽

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①半山的云雾

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③一条条玉带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弥漫:充满,布满

③茫茫的大海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山峰

② 遮挡:遮蔽拦挡

③巨大的天幕

5、齐读这一段话

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庐山的云雾( )。

那些( )在( )的云雾,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雾,又像是( )。

云雾( )山谷,它是( );

云雾( )山峰,它又是( )。

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

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读。评价。

7、齐读。

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播放画面 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

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

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

(出示、齐读古诗。)

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10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近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习《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庐山的云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篇1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教者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释题:

1、板书:庐山 问:认识吗?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同学们背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古诗中了解庐山的?(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庐山,在江西省北部,紧靠长江。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指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师板书:的云雾)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题目“庐山的云雾”。

3、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读题目要动脑,好多文章的题目会会告诉读者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写他的云雾。

4、质疑:现在,你的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5、激发读书的主动性: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有的同学可能希望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意思的词语做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两个问题。)

2、生默读,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 变化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 弥漫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等词语

3、激发学习词语热情: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也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希望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读书,联系课文去理解?

4、老师及时表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

三、再次读文:请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的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的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教师巡视指点,表扬,纠错。)

四、交流、反馈读书的情况:读了几遍?

(一)读第一段:老师最担心同学读不好书,谁愿意读第一段?

1、学生读,评:这段话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生自由读)

2、读得真好,5个认识了吗?记住他,再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正确流利、有感情)

3、板书:尤其 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特别 “特别是庐山的云雾”)

4、”……尤其 ……”后面的话怎么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读?谁愿意再读?一起读。)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神秘,后面的语气读得重,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5、齐读体会

6、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7、理解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读“在山上游览......”两句,做动作,表情 语气)

8、引导再次理解了读课文第一段。

(二)第二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1、一生读,千姿百态———后文就是解释词语

2、引导过电影齐读第二、第三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写的景象,教师板画两座山峰。让学生画“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像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仔细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3、通过想象观察,理解读第二段。

4、放下书,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来到庐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总分的段式。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姓——孙悟空——腾云驾雾——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一、导入

1、当我们来到庐山,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引读)

2、因此,每一位到过庐山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二、精读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两个中心句

1、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赶快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两个主要原因。(板书)

2、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把这两个主要原因找出来了。你怎么找得这么准呀?(出示两个中心句)

3、这两个句子在二三两节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概括,中心句,总写)

4、总结:这两个句子是二三两节的中心句,概括了这两个小节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也叫总起句。后面的话全是围绕它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总分。

(二)精读“千姿百态” 过渡:庐山的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千姿百态呢?和着这轻柔的乐曲,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庐山的云雾有哪些不同的姿态?也可以拿起笔来圈一圈,画一画。

1、学生读文,圈画。

2、交流:庐山的云雾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指说。

你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来说一说吗? 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哪一种写得好呢?

6、师小结:原来,云雾所处的位置不同,在作者眼中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

3、这么多的姿态,哪一种最吸引你呢?先别急着举手,把它美美的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你的同桌也受到吸引。自由读。

4、全班交流:

(1)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一种姿态的云雾。

(2)结合师生评议,课件演示,引导想象,从而指导朗读。

a 山头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轻—绒、云—白、笼罩—戴。多新奇啊!你喜欢这顶可爱帽子吗?尝试着读读吧!指名读,女生齐读。

b 山腰 这半山的云雾,老师也喜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故意读错一条条变成一条)不就是一个字吗?(云多,风吹散了云雾使得云轻雾动)是啊,那条条玉带随风而动,如丝如缕般,真惹人喜爱啊!我们怎能不赞赏它!谁来赞一赞,男生一起来赞一赞。

C 山谷 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吗?站在这茫茫的云海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心旷神怡、心潮澎湃、豁然开朗……)多么神奇,多么壮观啊!谁来赞赞他呢? D 山峰 当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成了巨大的天幕,把整座山峰都给遮挡住了,这云雾真的是很大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5、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个朗读最好的同学来把这四种姿态的云雾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就站在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前,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生交流:……

8、老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用诗歌来赞美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庐山写下的《题西林壁》。咱们毛主席这样称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让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来赞一赞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吧!齐读第三小节。

9、、作者手中的那支生花妙笔,用一个个新奇的比喻让这样飘渺的云雾一下子就生动起来,让人心生欢喜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么美好的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自己先练着背一背,有困难可以看大屏幕。

10、自由背诵,指名说,齐说。

(三)精读“瞬息万变”

1、过渡:同学们,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它还有一个更为吸引人的特点呢!那就是——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云雾变化的快和多呢?请认真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读出云雾变化的快和多。A交流:变化很快

谁能通过朗读让老师感觉到云雾变化的快? 先准备一下。生读文,生评价,再读,再评 B姿态很多 a)

在这里云雾变了哪些姿态呢?(“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b)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当他看到一丝云雾随风飘荡时想到了“一缕轻烟”,当看到大片云雾被风吹动沿着山坡倾泻而下时想到了“九天银河”;

当看到一小团云雾时把它想象成了一匹“白马”,当这团云雾增高增大时又把它想象成了一座“冰山”。

3、啊!云雾的变化真快,真神奇!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1)指导朗读,组织评议。

(2)齐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它的瞬息万变。

4、你看,作者不仅写出了象什么,还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呢!那么,云雾是不是只会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呢?

对,云雾也会由多变少,由大变小。它会从远处飘来,也会向远处飘去……

5、同学们,放飞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到想象的王国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庐山的云雾还会怎么变呢?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象。(录象)你们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啊,让老师知道你把录象中的云雾想象得一定很新奇。用这样的句式和你的小伙伴去交流一下吧!出示练说:

“刚刚还是______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

“两三秒钟前还是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变成______________。”

“明明还是________________,还没等你看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难怪作者在这小节的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如此多而快的变化,就叫瞬息万变。

三、复习一、四自然段,总结

1、同学们,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引读第一句。这几分神秘的色彩,就在于那云雾的——千姿百态,就在于那云雾的——瞬息万变。

2、来到庐山,我们就走进了云雾的世界。在这样的山上游览,——引读第二句。漫步山道,常常——引读

3、游玩于这样如诗如梦的美景中,真令人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让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吧!读最后一句(出示)。

四、美文欣赏,布置作业

1、读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段描写云雾的文字,我为它配上了插图。现在,我把它奉献给大家。师范读美文。

上一篇:立冬与冬至之间的区别_立冬下一个节气是什么下一篇:如何回答应聘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