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2024-09-11

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精选8篇)

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篇1

文导写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题型示例]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其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和作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 材料二:重庆市民有过年熏制腊肉的习惯,但是集中烟熏腊肉、露天焚烧,污染严重,2015年初,市政府发布的一纸禁令,虽禁住了露天熏制腊肉,但也让爱吃腊肉的市民有些遗憾。为此,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指导研制无烟熏制腊肉的烤箱,这不,拎着刚刚从熏肉“神器”里熏得油光发亮的腊肉,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居民李艳芳竖起了大拇指给为民着想的市政府大大点赞。(据1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三:2018年1月以来,有不少旅客反映,成都火车北站广场一角落有数十只石球成了“拦路虎”,挡住了进出站的去路,如果携带大件行李,必须扛着才能通过。对此,车站的管理人员称石球的设置减少了大概八成的无关车辆进入广场,对广场内的秩序维护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对管理工作也带来便利。

(1月17日北青网)[写法指导] 这是一道时评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给出的是一个大背景,即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精神;第二则材料是一个改进工作为民办实事的典型;第三则材料是一个铁路垄断行业不能想人民之所想,为民“添堵”的事例。第二、三则材料,刚好一正一反,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基于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文题的“任务驱动”指令要求,有以下立意角度和标题可供写作参考。

第一种立意:心里时刻想着群众,才会用心服务群众; 第二种立意: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第三种立意:要想赢得民心,先要贴近人民 第四种立意:于细微处见精神;

第五种立意:为民服务,就从小事做起。也有的题目不明显地包含观点与立意,但颇有新意和悬念,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如《添堵的石球阵与便民的熏烤箱》。

写作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联”、“结”四个字。

1.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2.议:针对材料和中心论点,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

3.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正正反反,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

4.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写作示范] 添堵的石球阵与便民的熏烤箱

(引)最近,网上的两则小新闻让人颇有些感慨:

一则是成都火车北站广场,为了“便于管理”,杜绝无关车辆进入,竟然在广场边沿设置了颇为壮观的石球阵,据说“效果明显,减少了至少80%的无关车辆进入”,但却让本可拖着行李箱包轻松出入广场的过往旅客,不得不将行李肩扛手提,甚至狼狈不堪地抬着行李越过石球阵,引来人们纷纷无奈地吐槽; 另一则是重庆市政府主动作为,为解决该市从2015年1月开始,禁止露天熏烤腊肉后,市民熏制腊肉不方便的问题,指导研制了无烟烤箱,此举既保持了整治环境的政策 “硬度”,又有贴心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的人情“温度”,难怪能引得市民纷纷点赞。

(过渡)两则消息虽同出于西南巴蜀大地,其实并无关联,之所以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无非是因为它们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为民服务态度的好与坏。

(议:正面事例)作为服务者或管理者,如果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想人民之所想,哪怕是市民不能方便地熏制腊肉,从而影响到生活的“小幸福”这种事,都能记挂在心,认真加以解决,这种主动作为的精神,其实就是勤政为民的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在他们眼里也都是应该做好做实的大事。(议:反面事例)而相反,如果服务者或管理者心中没有装着百姓,特别是像铁路部门这种垄断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会像成都火车北站广场那样,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工作的方便,至于旅客方不方便,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当然,我们绝不认为,车站广场的管理者在有意为难群众,但是客观上就是在人为添堵,造成了进出站旅客的不方便,被人吐槽和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联:引申实际,推及普遍)当前,全国上下,各个部门都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都在大力推行便民服务,以此来不断增强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管理和服务部门尤其应该像重庆有关部门一样,俯下身子,多接地气,多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多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从而有针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不应该像成都车站广场那样只图自己工作的方便而不惜给群众添堵,更不屑于去想解决问题的两全其美的办法。(结论)熟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有没有真正的为民之心,其实就体现在一桩桩小事上面,为人民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而更应该落实到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上来。(参考字数900)

点评 这是一篇运用正反议论的发方法和“引议联结”结构行文的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有目的得引述材料,为即将展开的议论张本,通过巧妙的过渡指出二者之实际关联后,从正反两方面对两个分论点展开分析和议论:服务者或管理者,如果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想人民之所想;如果服务者或管理者心中没有装着百姓,首先想到的就会是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工作的方便。进而联系当今落实八项规定的有关背景加以引申开掘,指出事情的典型意义之所在;最后水到渠成总结出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而更应该落实到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上来。

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讲评

一、原题呈现【长郡二联】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疲倦懈怠)。(孔子)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分析

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另外,此题目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

命题者意图:

首先,弄清原句原意。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

第二句:人心中要有国家民族兴盛繁荣的信仰理想; 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

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

其次,进行选句关联。名句: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名句: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

其余组合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

阅卷者观感:

考生立意选择面比较窄,高频立意为“信仰”、“学习(读书)”,鲜有个性化的新颖角度。在进行选句引用时,大多缺乏对“名句”本身的分析和解读,使得文本缺乏对“名句”的深思、文章少有启迪。而表达上,也缺乏接地气的生活味道。中国的青年,思考浅显,立意偏狭,空谈道理,这绝不是高考所希望看到的。

考生文章中其他比较合理的立意: 名句:学习(读书)之法。

名句:人生渺小,也可精神伟大。

名句:好奇心促学思。名句:创意(创新)活水来自好奇心的触发。名句:人生应有向上的姿态。

三、主要问题 1.关联差——对材料的使用:句子之间的联系比较弱,逻辑性不强;引用名句很生硬,没有集中立意。

2.思想浅——没有对名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析,少了辩证在思考,缺乏深度探究,只是字面解析。

3.例证少——没有例证或者例证太少;对例证进行分析也很浅、使用不贴切。记叙文则缺乏细节,承载的内容不丰厚。

五、佳作举隅

心中有光,不惧黑暗 长郡中学高三1519班 胡洪伟

当人发现自己身处黑暗时,是会选择哭泣,还是会选择继续前进——用那心中的光? 曾听人说,一天中最暗的时候不是子夜,而是黎明。那是一段月亮已经落下,太阳还未升起的时间。世间万物在这个时候最安静——以睡眠来躲避这段黑暗。可偏偏有一群人,或是环卫工人,或是卖早点的,选择在此时忙碌。因为他们知道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刻,知道几个小时后即将迎来的收获——世界虽暗,心中的太阳早已升起,代表着指向未来的希望之光。

恰如泰戈尔所言“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鸟儿不顾黑暗与否而大声歌唱,是因为它相信自己属于临近的光明;而人们选择在黎明工作,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迎接的是耕耘后的丰收。

这一份充满希望的光,坚定于人自身的幸福,坚定于未来的光明,使人敢于在任何时候继续前进,使普通人也有变得伟大的勇气,使“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它是一种自知,能照亮自身,将全身上下原本不明朗的东西——弱点、优点、渺小之处、伟大之处,通通照得透彻。凭这种力量,即便是摆脱不了渺小,也能明白自己的伟大之处。就像帕斯卡尔说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或许苔花并不比野草强大,但它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如米小”的本质,以此为根,向上生长,灿如牡丹。

它又表现为一种勇气,从身体溢发出来,照亮前方阴影里的路。它或许不能扫除所有黑暗,但能用一缕光指明方向,让你看清那些困难,向它们冲去。孤身一人又怎样?高慧云毅然扎身于古籍修复中,在浩如烟海的、已是混沌一片的古籍里,重燃一束光,让许多只剩名字的文明重见天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书与文化来陪伴。无人理解又怎样?冯满天立志投身于中阮创新,在传统流派的不屑中,在围观大众的不解中,摸索着民族乐器走向世界的路。三十年,少年熬成苍老,终把中阮带进了金色大厅,唱响世界。所以说,它更是笃定的光,超越空间,更超越时间,成为我们在黑暗里战胜现在的武器,直达未来的美好。冯满天不嫌三十年太长,是因为他早已预见三十年后,又或四十年后,自己总有踏入金色大厅的那一天。也正因如此,法国大革命的斗士们与封建君主斗争到底,抗日先烈们在炮火中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份生生不息,取于冲锋的力量,不来自外界一草一木,而来自内心的光——对光明未来的映射。

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篇2

语文高考是现实的反应, 语文高考作文尤其如此。它总是跟随着时代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或快或慢。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又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 所以就必须兼顾现实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十八大后, 改革这一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强化, 整个政府更加注重务实高效, 教育领域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因此, 高考语文作文也相应地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变为如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现实的因素进一步加强。

说这是个新东西, 其实也不尽然。从纵向来看, 这类作文在中国古代的策论写作中就出现过, 与现今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也很相似。从横向来看, 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也经常采用此种方式。说明这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 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需求的考试类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试题往往是选取当今生活中, 比较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问题, 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 出现并列性, 甚至是对立性的问题, 让考生通过写作,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所谓的任务, 其实就是作文材料中提出的, 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所谓驱动, 就是考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对应性的对策这一思维过程。

所以, 任务驱动型作文, 就是题目提出一个问题 (任务) , 在这个问题 (任务) 的驱动下, 考生分析这个问题 (任务) , 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任务) 。作文的思路基本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呈现出递进式的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意在作文材料中增加一个问题型因素, 目的就是以此问题为驱动力, 引导学生在设定的真实情境中, 辨析涉及问题各方的关键概念, 考虑问题涉及的各个维度, 解决问题关系到的各方的利益。作文中给出的材料, 对学生来说, 既是启发, 同时又是引导的要求, 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可能的立意角度, 但又不能偏离材料设定的讨论范围。这种类型的作文, 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既能防止学生宿构与套作, 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如2015 年全国新课标甲卷, 作文题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 以此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两道作文题目, 都提出了相应的问题, 需要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立意的角度可以多元, 但范围非常清晰。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又能检测出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水准, 比较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选拔功能。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要在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比较中得来。

1.选题的鲜活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题, 一般都来自于当前的现实生活, 甚至有时就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 考生都很熟悉, 材料鲜活, 非常具有时代特点, 这一点与之前的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都很不一样。之前的这些作文类型, 有些可以完全脱离开现实, 坐而论道, 所以学生宿构套作的可能很大, 作文当中出现的例子, 甚至观点都出现高度的雷同。比如一说到战胜磨难, 就会搬出司马迁、杜甫;只要是追求自我, 自然联想到陶渊明、李白……以至于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些老人家已经很忙了, 能不能不要总是在作文中麻烦他们?虽是调侃, 却说出了一个现实:这样的作文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贴近生活, 就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同时又是新近发生的时事, 因此可以引导中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意义重大。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想写好, 要求学生及时关注生活, 用心体会生活, 同时还要学生有足够的积累, 需要有思维的训练, 这样才能考查出学生见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2.思维的开放性

作文选题可选择的立意角度越多, 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 就越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品质。任务驱动型作文选题的鲜活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实反应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站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立场, 观点自然会有差异。这样的特点就决定学生在作文时, 立意的角度是多样的, 思维是开放的。既可以站在甲方的立场说话, 也可以维护乙方的利益, 甚至居中提出比较妥善的调和的意见。无论是哪一种观点, 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学生要做的, 就是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因素, 又能妥善解决利益间的冲突。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 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检测。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时代性的, 很多问题, 前人没有遇到过, 也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 因此也就不存在套作的可能。任务驱动型作文, 注重思维的开放性, 就是要让学生围绕作文材料中新出现的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 适当地提高思维强度, 去探究可能的解决办法。不是人云亦云, 炒古人前人的冷饭, 也不是信口开河,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运用理性思维表达出理性的解决办法。

3.价值的导向性

思维的开放性, 很容易导致各说各话, 莫衷一是, 甚至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动言论。而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 高考作文必定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 体现国家意志。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所言, 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 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因此高考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 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 高考作文就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因此,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选题时, 就有意识地增加了作文材料中的价值导向性。所谓的价值导向性, 就是指试题有意识地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去立意。如2015 年全国新课标甲卷, “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 实际上突出的是情与法的辩证思考, 贯彻的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而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三个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人物, 无论是选择哪一个, 都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 都是整个时代主旋律的体现。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

1.就事论事原则。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 作文过程中就必须始终围绕题目给出的问题, 就事论事。题目给出的问题, 既是我们作文写作的出发点, 也应该是我们的落脚点。绝对不能像过去的话题作文, 或者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那样, 从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词后, 就抛开材料不管。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引用其他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但论述的重心和中心必须始终限定在题目所给出的问题上面。如果抛开材料中的问题, 只围绕材料中某个关键词, 就是舍形取神, 舍事取词, 这样的作文得分肯定很低。

如:如2015 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考生就必须始终围绕“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来论述,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 论述的落脚点必须不能离开这个事件本身。而如果只选取“大义灭亲”、或情与法这样的关键词, 然后完全不顾材料, 就会被判定为离题, 是肯定不行的。

2.言必有据原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选取的都是在现实的情境中, 有对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 一般都至少会出现两方以上的观点。既然存在两方以上的观点, 就说明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 或者说, 是有可能性的。学生在作文中, 就要找出这个合理性来。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角度, 学生作文的观点必须要明确, 但又不能停留在简单表态的基础上。赞同或者反对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既要站在己方立论, 同时又要能考虑对方的观点, 提出反驳的意见。这对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 因为存在对立的双方, 当你反对对方的时候, 既要能指出其立论的不足之处, 又不能完全不顾对方的利益, 还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义利谐调原则。现实生活中的冲突, 无非是利益的冲突。敢于承认利益的正当性, 合理性, 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 完全不顾利益的考虑, 一味地强调要高大上, 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 我们又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凡事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必须要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 学生在作文立论时, 就须兼顾各方利益, 既不能道德至上, 不食人间烟火, 也不能唯利是图, 充当利益走狗, 须以利为导, 以义为根。

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使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从而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

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更贴近社会生活,更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时效性,是由命题材料决定的,所选材料大多是贴近生活的新事件。针对性,是作文要求决定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实际就是规定了写作对象,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准确性,是对事件做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这其实是立意的问题。说理性,就是“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任务型作文,说理是它的主要目的和特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澄清事实,说明真相。思想性,就是你对此事的态度、看法。通过分析事件的人生意义、社会意义,表现出你的感情倾向。思想性要求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体现作文的教育功能。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一般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赞扬式,即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总体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可以包含以下环节:引材料—亮观点—释意义—析原因—联现实—提建议。下面笔者就以《传家宝》作文为例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思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引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某个事件或某个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因此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引用或概述,否则行文就无法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对材料的引用、概述要简洁有力,不可啰唆。如《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开头: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作者没有照抄材料,而是紧扣材料,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显得简洁鲜明有力。

二、亮观点

材料引完后,接下来就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看法。特别强调的是态度看法要明确,毫不含糊,这是作文的最基本点。如《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作者在引材料后,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作者在此并没有一概否认青花罐与勋章,而是在对比中肯定祖训更有价值,显得鲜明而得体。

三、釋意义

针对材料中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是行文的中心部分,应从多个角度,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如《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将忠厚置于脑后。另一方面,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成为挥之不去的现代病,导致现代人很难静心读书,刻苦修学。因此,将祖训当作传家宝,无疑是给自身行为以约束,给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个人心灵坐标。这样的传家宝,怎能不更具价值?在此,作者从文化根基、多元文化下的信仰迷茫、现代人少了静心读书的心思等三个角度论证了现代社会将祖训作为传家宝的现实意义,让观点看法入情入理。

四、析原因

任何事件、现象的产生都有其背景、原因。任务驱动型作文要写得深刻,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联系社会现实,把这一事件或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挖掘出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如《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但很少有人奉其为传家宝。究其本源,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取代道义成为人心中的标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辈之精华,那民族脊梁又怎会弯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记祖训,那中国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们应在弘扬美德、铭记祖训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减法,这样才能让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蔚然成风。这里,作者联系现实,挖掘出很少有人把祖训作为传家宝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经济社会盲求利益,信仰迷失,从而论证了祖训作为传家宝的巨大现象意义。

五、提建议

在前文释意义、析原因、联现实的基础上,如果能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那么论证就会更充分,更深入,更有现实意义。

总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在体式上要写成议论文,在内容上要按要求驱动,在思维上要抓住事件的焦点。其写作就任务而言主要是就事论事、就事论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思辨性。只要我们把握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质,在平时多加训练,也是可以写好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4

老师和考生们都大呼:“说好的任务驱动型呢?怎么欺骗我们的感情?”心慌之余不禁有些气愤,有些无奈。然而,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也是任务驱动型的另一种形式而已,我们并没有被欺骗,只是我们还没有看透。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写作,既然有着既定的任务,那么作文就可以避免以往的宿构和套作之类的假大空写作现象。这也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中谈到的“如2015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那么,任务是什么?这个任务既有广义也有狭义的,而我们平时训练的多是狭义的任务。除了2015新课标甲卷乙卷的作文题之外,2016广州一模“哪个新闻更适合选入《暖闻》栏目”,2016广州二模“大黎转会引发非议,请选取一个立场去回应”等等,任务都是具体而明确的。在这种任务的要求下,学生不得不抓住中心事件来谈自己看法,并且根据材料来得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的的确确是考查了考生对于事件的思考和表达。

而除了这种具体的任务,其实广义的任务也是任务。这几年,广东高考的新材料作文虽然没有像2015的全国卷有着明确的任务要求,但是在实际写作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完成着一个叫做“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的任务的。

对于数码照片和黑白胶片,你怎么看?对于亲近自然,你怎么看?对于校服涂鸦,你怎么看?像这些作文题,只要后面加上两三个人的看法,然后再来一句“你觉得哪个人的看法更合理,为什么”,那就是任务驱动型的典型了。

而此刻,全国1卷的漫画作文也遭受到如此多的非议,并不是出题人有意耍了我们一把,而是像赵老师所说的“是小伙伴们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给玩坏了!”——在这一年的作文训练中我们逐渐陷入了对任务驱动型的误区,“不可自拔”。

首先,我们对任务驱动型的理解或许狭隘。惠州教研员周瑞彬提到:“对‘任务’的褊狭理解,使材料作文类比联想没了,据事说理没了,因事证道没了,即事抒感没了。生发、说理、悟道、兴感都没了,只剩下就事论事一径,路似乎越来越窄。在此背景之下,漫画作文突兀重现。使人联想到岳飞‘还我河山’的誓言,八路军‘到敌人后方去’的战略战术。”

其次,我们在进行任务驱动型的训练的时候,有了写作的模板,却没有把握到任务驱动型写作的真谛。训练任务驱动型训练的是就事论事、缘事析理的能力,对事件的敏感,对事件的本质的挖掘,对事件的外延的想象以及对事件本身分析和升华延伸两者比例的把控能力。如果后者未能真正掌握,那么不管分析那种材料,都会捉襟见肘,拙态百出。

回到今年的漫画作文,它没有对事件的文字描述,只是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一种现象,而这个画面则可以描述为:“当考卷拿到100分的时候,被奖励了一个亲吻;当考卷分数降低为98分的时候,被打了一个巴掌;当考卷拿到55分的时候,被打了一个巴掌,后来考卷分数升到61分的时候,被奖励了一个亲吻。”漫画只是比文字多了一个步骤,把图表转换为文字而已,而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现象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吗?

这样看来,在高考备考时训练的关于任务驱动型的思考方法和写作技法、写作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地派上了用场。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肯定有着其存在的原因或者根源,那么可以用抽丝剥茧式来进行分析;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肯定有着其两面性,而这矛盾的两面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占主导呢?那么则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去评价,去彰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例如有篇下水作文《仁而有礼,理性待人》,从事件到联系社会,自然流畅又贴近生活,颇有现实价值;又例如笔者的《进奖退罚合情理?》就是按照2016广州二模“大黎转会”下水文《转会合情理,非议实不该》思路来写,材料虽变,但分析起来一样游刃有余。

可是,为什么我们手持利器,面对一个身穿可爱盔甲的对手,霎时间却慌了神?

常言说,见多识广,而作文题目也是见多了淡定的,漫画类作文题少考也少见,一拿到手觉得有点惊讶,加上全省全地一直在热火朝天地训练文字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比之下,心理上自然有点难以接受,而这初见的惊讶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在考场内外的我们,即使在遇到一个看起来很新颖的对手的时候,也必须沉下心来,细细思考和挖掘其中的含义,这就不仅仅是考查考场心理素质,更是考查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了。其实,我们平时在训练当中已经形成了对事件的剖析方向和方法的习惯,那么自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已之矛去挡其之盾了。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作文题也好,还是人类自然的发展也好,都是有着其本身的规律的。作文的训练,形式丰富自然是需要的,而培养考生的阅读和关注现实和表达个人看法的习惯,在他人的观点和个人的观点中思考和感悟,养成客观、理性、思辨的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养成更为独立、自由的人格才是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应该思考和坚持的课题。

初见漫画作文题,吃了一惊,希望吃了一惊之后,还能吃一个惊喜!

附:下水作文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引】有这样一副漫画: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100分,得一亲吻;第二次考98分,得一巴掌。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55分,得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一亲吻。显而易见,这漫画讲的是一个如何看待进步与退步的问题:有的人不管别人起点如何基础如何,只是机械地看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然后依此进行奖惩。(概述、解读原材料)

【议】我的看法是:此等举动,实在是简单粗暴,不合情又不合理。传统儒家文化告诉我们:待人接物,无非“仁、礼”二字。对进步还是退步的问题,我们也要从“仁”出发,以“礼”相待,理性来看。(亮出观点,彰显文化品位)

“仁者,二人也。”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奖惩孩子之前,我们首先得看看他(她)这考分的背后,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而不是让区区一个阿拉伯数字就主宰了我们的想法。考试得100分,并不意味着孩子对知识就百分之百掌握了,也许还有20分不会的,这次并没有考到而已;考试得98分,也不意味着比原来退步了2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可能只有15分不会了,只是这次偏偏考到了其中不会的那2分。同理,从55分增加到61分,也未必一定是进步了,也可能只是试题更简单了、考前正好复习到了、多蒙对了两个选择题、阅卷老师这一回发慈悲„„。据此就判断考98分的退步了,考61分就进步了,这种家长,其逻辑水平,本身就值得怀疑。

而且,自己满意就送一个吻,自己不满意就扇一巴掌,随心所欲地走极端,本身也是思行毫无定数、毫不守礼的表现,我们鄙视之。(分析原材料,就事论事)

我们的主张是:理性看待孩子成绩的进退,根据孩子的基础、试题的难易、要达成的目标等,给一个客观的标准。孩子将来是要考名校、做学者的,某些科目的目标分高一点,自然可以理解,但也无需搞成强迫症。孩子若愿意将来只做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也未尝不可,那么,“堂吉诃德的马叫什么名字”这一类的题目,答不出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怎么办)

【联】当然,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还是得告诉孩子:到了社会上,无论干哪一行,一个至少中上的成绩还是必须要的。开餐馆的,总不能说:我的菜由煮不熟进步到只是咸淡不均了,食客该满堂了吧?卖时装的,总不能夸口:我的衣服由怎么看都难看进步到仔细看才难看了,女士们该蜂拥而至了吧?卖楼盘的,也不会宣传:我的房子由到处漏水进步到只是偶尔渗漏了;卖汽车的,也绝不会狡辩:我们造的车原来是发动机底盘都出问题,现在只是偶尔漏机油、断轴而已了„„生活总会让孩子们知道:从55到61分的“进步”,没什么用。倒是从100分到98分的“退步”,还可能让人暂时忍耐一二,比如苹果手机明显没有了乔布斯时代的完美,但目前粉丝还算多。(联系社会生活,继续讲进步与退步的问题)

历史上很多时候也是无视进退,只看最后成绩的。比如尧出身高贵,本人又高大帅气,舜却是典型的矮挫穷出身,但最后两人都是被人传诵的帝王,没人会强调舜的进步更大;刘邦无赖出身,项羽世代将门,但刘邦战胜项羽靠的是他的仁政和用人之道,而不是他进步有多大„„(略举几个典故,提升一下文化逼格)

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5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景,当地晚报“酉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日,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

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能够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境——在应对一群自我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构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构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以天然合理;同样,作文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当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构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理解,最终在年代上构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经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经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当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完美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当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6

青花罐有其文物价值,然大多时候却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式”的观赏品;勋章的辉煌从上辈照耀至今,却只供人瞻仰,其激励性亦乏善可陈。相较而言,一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来令后世之人口齿噙香,可谓普世价值观中别具风格的个性产物。从可持续发展性这一角度来说,祖训相较于青花罐与勋章自然更胜一筹。

首先,祖训的存在方式有别于青花罐和勋章,其没有物质表现,属精神观念范围,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决定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思维观念。瓷罐与勋章作为物质,与直接的精神领域未免存在屏障,其渗透作用亦有局限之处。再者,物质难保其对人造成的印象不会为时间所冲淡,而祖训一旦植入个人的价值观,其必于每日生活中反复践行,影响自然更为久远,更具“传世”的特征。

进而谈及祖训为传家宝的更为广泛的意义所在,不妨先分析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作为社会集约体的组成单位,其家风“吹”向“社会风”,其价值观引领社会普遍价值的走向。由此可观,家庭之于社会,意义重大。习主席亦强调了家庭作用,呼吁人们专注家庭。但不难看出,小张与小杜家的传家宝更多偏至于家庭的价值与荣耀,而小程将与外界交往的“忠厚”与对自身修养的“诗书”巧妙糅合,其中体现了家庭将个人与社会相牵连的独特作用。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人文价值正是每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源之所。设想若每个家庭均有一套蕴含丰厚人文价值的祖训,代代传承,那么中华文化的传承便无忧“短节”,文化复兴亦可计日以待。

另一方面,从家庭成员的心理也可看见,程家传家宝的人文价值。转型社会发展迅猛,新式生活方式将原有观念进行“破坏式重创”,“文化焦虑”在这一时期显得格外突出。于是有了“淘宝剁手族”、“稻米”这些人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而加入的团体组织。可是,众生却为何偏偏忘却了家庭这一团体没有在家庭找到文化归属感这些现象恐是由于许多家庭缺少如程家般能够让家庭成员依靠的“文化支柱”。如若每个家庭都有一套体现为人处世之有人文价值的祖训,那么众生的心理焦虑便可大为缓解,不易出现高速发展社会造成的“文化脱节”问题。如此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具备这一功能。而小张家的、小杜家的不免相形见微绌了,毕竟其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纵使能提炼出一些观念,亦不如程家的“忠厚”、“诗书”更为纯粹、精辟、成熟。

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篇7

驱动力3.0,简单的表达就是影响学生去做某事的力量。它是一种深层的欲望,能够主导学生的生活,延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而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出现的驱动型作文就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提高、乐于成长。

驱动力3.0包括自主、专精、目的三大要素。

所谓“自主”,就是我做什么我决定。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作文材料出现的新题任务驱动型作文自主意识比较浓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功能的作文。其旨在让考生在规定的场景中,用写作的方式,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个内容落实到日常训练,就是“我”怎么看待这个材料,“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提出什么样的方案,这让学生有真实言语可说,有真实态度流露,有个性足迹。主观上让学生觉得这是在展示自我,我拥有发表自己真实看法的机会与权力,不是被拔苗助长,不是被拔高到一个道德祭祀台说话,这是一种对考生的尊重,因为人人无法宿构,也才是深层次的公平。

例如,2016年成都“二诊”作文题目: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带导盲犬乘车,这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可以站在各个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思考、权衡、判断,关注公众健康、关注弱势群体、矛盾的主次关系等道德与哲学的问题便成了学生自然而然思考的立身处世素养问题。这跟金钱与生理都无关系,是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自主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样成长的驱动力是自主的。

所谓“专精”,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它是一种心理定向。学生认为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处理,是自己立身社会天天面对的问题,是彰显自己的本领;而自己对事情的认识可以越来越清楚,对问题的处理可以越来越妥帖,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自己是可以越来越成熟的,越来越像个“大人”的。他们就会学习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处理这个问题的,从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取,不断地进步,这是一种自发的驱动力。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对这个材料的正确认识,首先要能正确认识这件事情,妥帖处理这件事情。

认识这件事情。男子地铁车厢内随地吐痰是不对的,遭一女士指责后,不但不认错改正反而用污言秽语辱骂,情势不可收拾,给我们的感觉是文明战胜不了邪恶,反而被激发转向为谩骂的不文明。黑衣壮汉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看来这是有效的。这一脚,是不是暴力呢?是暴力肯定不能宣扬;这一脚,明显也不是“文明用语”,但却很有效,有效的方式都值得探讨。看来对“这一脚”的定性非常重要。翻查百度百科,所谓暴力,法律术语,指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或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很明显,黑衣男的行为虽算是“武力”,但还上升不了法律层面,最多最多也只能算是轻微暴力,相当于我们日常术语“惩戒”“小小惩罚”。那么,“黑衣男”就站上了社会功德、道义的角度,理所当然,也就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这是大快人心的。

处理这件事情。对“黑衣男”,我们如侠士般赞赏。那么,对待“吐痰男”,随着地铁站点的到达,是否也自然消失在人群中不再随地吐痰或者选择性的吐痰?前者是我们期望的,后者是我们担心的,因为他像病菌一样具有了“耐药性”般的隐蔽性,更是顽固。怎么才能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呢?我们把“吐痰男”抛在道德的对立面是我们的目的,还是希望他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回到我们人群中来才是目的?怎么设置场景才能转化“吐痰男”,这会让学生思维大放异彩,也会让学生行为充满温情。

学生能够这样去认识事情,处理问题,不断积累,不断渴求,构成这个过程的也必然会伴随着毅力、坚强、勇敢、诚实、宽容、能吃苦、能受委屈、能吃亏等品质的锤炼,这不但会赢得高考,还会赢得人生啊。

所谓“目的”,就是超越自身的渴望。每个学生都有超越自身的渴望,十八九岁的年龄,都有渴望自己的观点独到新颖,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认可,并愿意不断努力。驱动性材料贴近社会生活,自主空间大,满足学生的目的,立意角度自然,当中的实际案例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施展思维、见地的机会,有的放矢,用事实说话,用事实锻炼,用事实提升,用实事超越。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场景,就是学生成长的阶梯,是学生所渴望的,是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的阐释性话题作文,学生都有一套套路,抓出一个关键词,比如“诚信”,然后文章开篇用“诚信”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作为排比开头:甲讲诚信,乙讲诚信,丙讲诚信,我们要讲诚信。中间的结构分别用三个不相关的句子:“诚信是成功的保障”,“诚信是为人的准则”,“诚信是进步的灯塔”。这也无关乎学生“前言不搭后语”,实在是话题作文本身的空乏,让学生平时无所适从,无法积累,无从入手。即便是写得好点的,也是背了几十上百篇范文的结果,或者把“诚信”抠出来,换为“勤奋”“坚强”“激情”之类。这也不能怪学生宿构,能够宿构的应考,就是换了命题者作为考生恐怕也不能超脱。再有写得好的,如去年重庆的满分作文《普适的善良》的写作思路也是驱动型作文的思路,但能像这样“另类”的去磨砺自己的又有几人呢?高考试题虽只是一种选拔标准,但这种标准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还应面向思维提升。这样才能成就一个人的真实成长,才是切实地为国家教育解决问题。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3.0不是激励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是诱惑学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功利性的动力,而是朴实地引导一个个学生面对具体的事情、场景去面对去处理,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的驱动力,是自主、专精、目的的自我培养。驱动型作文虽然只是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学生的思想与见地,但实实在在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如何应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篇8

一、内涵定位

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这句话给我们很多信息,一是材料必须是引发写作欲望的,二是命题人给考生一个新的写作“指令”,三是考生必须围绕写作指令结合具体情境“说理论证”。

二、指向特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指向是什么?有何特点?我们先要结合四个相关材料来分析。一是概念本身,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什么?很明显,关键词语是“任务驱动”,即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驱动。二是张开老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的解释。三是2015年全国卷两道作文题。四是当年考生的优秀作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我觉得“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作文材料的多向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的原始材料应该是多向的、多元的,立意应该是多角度的。给考生的材料可以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这样才有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也利于高考命题人的设题。例如,全国卷I作文,父亲高速公路接电话违规,女儿小陈报警。高考题目是这样指令的:“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里面的人物是三个层面:小陈、老陈、警察等,这样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了。

二是任务驱动的指向性。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核心支撑,也是高考作文命题新变化的核心,就是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指向。例如全国卷Ⅱ,小李创新,老王敬业,小刘爱好摄影,高考作文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在这里,你要选择一个,或小李,或老王,或小刘,一定要权衡、选择,并说出道理。

三是缘事说理的层次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缘事说理,或者说就事论事,就是要考生在具体的事件中阐明观点,挖掘事理,分析人物或事件的侧重点。例如,全国卷Ⅰ你要写“给小陈一封信”,你就要在小陈身上打主意,至少要阐明两点:一是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敬畏规则;二是冲破传统“孝”的观念,实际上是爱父亲的表现,是大孝等。

四是论证延伸适度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任务驱动,但也会陷入只是“就事论事”、跳不出来的怪圈。这就要看考生适度延伸的能力与水平了。在这里,与以前的一般性高考作文不同,以前的高考作文,一旦谈到“责任担当”,就可以从古今中外联系很多事例,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不然,要结合具体材料中的人和事来谈,娓娓道来,层层剥笋。之后才是“适度”拓展延伸事例。就是说,本身材料具体分析占文章的三分之二,延伸事例也就占三分之一。

三、转向缘由

我们还要问,为何要突出命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这里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针对考生套作、宿构问题。现在的作文,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一旦符合作文要求,就一味套作,有的根本不管这些材料是否符合作文要求等。

其二,新材料作文无法锻炼考生在具体题目中的选择、权衡、辨析能力。张开这样解释:“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考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2015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其三,借鉴国外高考作文命题经验的结果。张开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考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确实,国外高考作文题目,特别是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高考作文题,都有明显的指向性、驱动型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四、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并非是现在刚刚出现,实际上在以前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也有涉猎,只是当时没有命名这个概念而已。如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你更喜欢哪一幅?都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那么,我们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又该如何应对呢?

1.从范例中找规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肯定是开放的,是灵活的,是多角度给考生提供思维层次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2015年作文的命题思路、导向、认知层次。一要认清具体形式,就是要判断怎样的作文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二要如何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找理由与辩证分析的层次;三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2.从材料本身提炼观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害怕的是各个角度都说一遍,没有观点,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没有策略。面面俱到的分析是没有深度的,也是平庸的。所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从指令的一个角度出发,阐明自己的一种观点与态度、主张与认识。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3.从材料本身分辨说理层次。就是从材料本身出发,分析、思辨、挖掘说理层次。要学会层层剥笋,把道理分角度说明白,重在辨析说理。就是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去找理由,去一步一步分析理由,而不是抛开材料,一味把自己平时准备好的材料一股脑儿全都搬上,这样就不符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了。

4.适度拓展、延伸。既要反对不延伸材料,一味在所给的材料里面出不来,也反对开头稍微点一下材料,就生发一个观点,然后海阔天空、古今中外联系。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只能在对材料本身充分分析、辩证、说理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延伸事例,以求以点带面。

5.借鉴现实材料,积极应对训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从战略上领会其内涵。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不回避现实的,是紧紧围绕现实解决问题的,所以要紧密结合当前现实中的现象与问题,设置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有益的、能引发多角度思维的、思想深刻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任务驱动”,从某一方面展开指令性分析、议论与说理。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希腊大力士西西弗斯因惹怒了神,被罚以一项永无止歇的苦刑,将一块大石头从奥林匹斯山下推到山上,但由于诅咒的力量,巨石抵达山顶的刹那,就会自动滚落到山下。如此周而复始,西西弗斯永远没有完成使命的那一天。然而,有一天西西弗斯在搬运巨石的途中,忽然觉得自己的每个动作都那么美,他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个当下,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时,所有的劳苦、疲惫、绝望忽然都消失了,他全心享受这份苦役,不再抱怨、焦虑,只是凝注于当下那个动作的美感。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诅咒竟然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回山下,西西弗斯从永无止境的苦役中重获自由。

要求:①依据材料,自选角度;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人的命运也是如此。我们不断在欲望的流沙区挣扎着抽离,又不断失足在自己的软弱里。我们是人间的西西弗斯,生活劳苦是那块愈滚愈庞大、愈滚愈沉重的巨石,我们不甘不愿地推着,劳苦和疲惫拖沓得比奥林匹斯山道还要长。是谁诅咒了我们?答案是我们自己。

本题参考立意: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幸福,只要我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使我们倍觉辛苦、伤感的工作或经历就会透出无限美感来,那时,我们的心也就会超越那些辛苦和伤感了。

上一篇:当好班主任的几个心得下一篇:激励我的人生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