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美文欣赏

2024-08-10

人与自然美文欣赏(通用7篇)

人与自然美文欣赏 篇1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无论是宏观或者微观,都使人在它的粗糙面前显得细腻,在它的细腻面前又显得粗糙;在它的高大面前显得渺小,在它的渺面前又显得高大;在它的强盛面前显得脆弱,在它的脆弱面前显得强盛。

这样说,并非说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应该说,人与自然是平等的,是并列的,是整个自然界中共生物。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应该是互相观照的。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人才能感受到:天然的钻石、琥珀、珍珠,是自然的珍贵;连绵起伏的群山,是自然雄伟;烟波浩淼的江海,是自然的壮阔;广阔无际的沙漠,是自然的贫瘠。甚至对于人自己,欣赏那个人性未开的小孩子,也感受到自然的纯粹。自然的价值,就在于自然。是群山,让人脱离了低眉弄眼抬起了双眼;是山泉,以叮咚的清响,呼唤人的清纯;是野地的青草,告诉人们回归自然的普通。

而人,是自然的,又超越了自然,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结合体。有人说,人是自然的精粹,只能理解为,这是人自己的认识。对于自然,人远远没有理解,没有认识,没有真正把握。究竟谁是自然之神,自然自己知道。

自然不可消失,人对自然无奈,只能极小部分地掌握。虽然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但人首先是自然的。一切,首先是天然的,然后才是其它。人为的建造无论怎样完美,也取代不了自然的造化,也不如自然的完美。当然,自然也有局限。自然虽然丰富多彩,然而缺少的正是人的思想性,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现自然的思想性。思想的功能,似乎大自然只给了人。

是大自然让人做它的思想者吗?是吗?人类在脱离大自然的行进中,毁灭性的损害应该是一种罪恶。为什么要脱离大自然呢?因为人自以为高贵。人把自然当作了敌人,而不是并列共生的朋友。因此,这个大自然的思想者,曾经表现了无尽的愚昧。当人面对自然进行毁灭性破坏时,人自以为是高大的,强悍的;当人意识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时,人又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人向自然悔过自新,承认了自然生命与人的共存,这是人类的进步。

自然的价值在哪里?对于人来说,应该是警示。当混迹于社会的污浊中难以自拔时,自然会向人挥起招唤之手,呼吁人重归自然。于是有些人在社会中,做得比人还人;于是有些人在自然中,与自然媲美。

人重归自然说明,人在社会中,是没有自信的。人的最好的出路,就是恢复自然的本真。因为自然会给予人最大的自然生存环境。并且通过人的思想,传达出自然的精神。那是召唤人的,遗世独立的高贵的精神啊,是看透了世相,重返人的自然的纯净的精神。

于是,人在自然与社会中,会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自然是安慰,是平抚,是最初的感觉;社会是竞争,是斗争,是渴望,而又难以企及的和谐。

赞 美

我是一棵树,就是人类看到的,长在无边沙漠上的树。原来,我的周围有一望无际的,我的枝繁叶茂的兄弟,现在,只剩下岌岌可危的我站在这里。我时常听到风沙传来人类对自己的赞美诗。我不知道,人为什么会赞美自己。是以为自己伟大还是美丽呢?我也不知道人类有什么资格唱自己的赞美诗。人类孤独地赞美自己时,已经忘记了生存的同伴,忘记了生存的根本。我站在这里时,人类还没有出现。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而是后来者。人类创造了很多所谓的文明,但也仅仅是人类自己的文明。

我是一棵长在沙漠上的岌岌可危的树。我用残疾的眼睛凝视人类的行为,用灌满风沙的耳朵听着人类的狂叫。他们这些非我族类的家伙,干出了多么罪恶的勾当。这些曾经由四条腿,善于攀树枝儿的猿,变成了两条腿走路的人,甚至好像都能飞了,为什么还是那样残忍?他们创造了许多他们的规矩,自称为文明进步。可是,他们的文明,就是更加贪婪,就是越发的愚蠢了。远远不如当初的猿。他们的文明,是一种遮掩。愚蠢的人类,还敢赞美自己?

我是一棵长在沙漠的岌岌可危的树。人类以为只有他们才能思想。他们的思想都用在了灭亡自己,灭亡我们这些自然生物身上。他们巧取毫夺,无恶不作,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制造工具。他们的工具都用在了灭绝,屠杀上。那些刀剑枪炮,甚至威力极大的什么核弹,把他们的文明撕得粉碎。他们最早是拿着石头做工具的。他们砍折了我的伙伴用来烧火,以灭亡我们。人类不知耻地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灵在何处?人类灵在不论是在他们的战争时,还是在他们的和平时,都以残害我们这些自然生命为能事。好像这个地球只是他们的。当初,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的生物相伴。我的枝头,曾经安落过飞鸟,我的身边,曾经有野猪,野象,虎狗等等徘徊。可是,现在全没有了。人类先是灭亡了我的兄弟,又杀害了我的伙伴,又披着它们的皮,食着它们的肉。人类进化了,却让我们付出了灭亡性的代价。我听到明智的人说:他们应该与我们和睦相处。这算聪明。虽然声音远远没有贪婪的嘶喊声音高。千百年以来,他们也就有了这么一点儿认识。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我们虽然遭受了人类的极端残酷的掠杀,但我们依然认为我们与人类应该共同生长在自然界中。应该成为最好的朋友。如果自然中只有我们而没有了人类,我们就会感到自然缺少了会说话,会思想,会制造工具的灵气;如果自然中只有人类而没有我们,人类是还会存在吗?人类刚刚懂得这种依存关系,算是有了些觉悟。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我听到人类在赞美自己。他们不成熟,很可笑。但我默认他们的赞美。千万年以来,他们与我们和平共处的声音已经出现,并且越来越清晰。甚至还有了他们对自己的以往罪恶的批判。人类是进步了。为了这点儿进步,我会倾听人类对自己的赞美。

雪 意

这一个冬季,我家乡的城——长春,终于下了几场大雪。现实的雪,以它飘飘洒洒,轻轻柔柔的六角晶莹,乘着凛冽的寒风的翅膀,翻旋着铺天盖地的,没有一丝杂质的洁白,表现它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意蕴。无边的纯洁,凝固成透亮的冰的雕塑,挺立于广场,公园,街旁。这浪漫之花开在酷寒之中,越发美丽坚挺。

下雪的日子,我被室内的窗花吸引,感到了童稚一般的惊奇。那是我童年时常常久久凝视的图画,而到了成年却忘记了。窗花,它开在千家万户的窗棂,雪的意蕴都描绘在上面。多么美丽的窗花啊。有的像玫瑰,表现冬的爱情;有的像牡丹,袒露冬的富足;有的像幽兰,高洁得炫目;有的像迎春,流露寒冬里的温存。窗花,洁白晶亮,要让我们的双眼和心灵来渲染。想象的万紫千红,要比真实的的色彩丰富啊。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勾画出最美丽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走出室内的小春天,漫行在大街上。不必刻意赏雪,倾听着雪花亲切的飘落声,雪意已盈心头了。走在雪地上的人们,以吱吱嘎嘎的步伐,清清晰晰的足印,写下最美好的情诗。一对恋人,手儿相牵,打着“出溜滑“,雪雾中展示火红的玫瑰笑;几个孩子,尽情在雪地上打滚,仰起脸,一任那雪花如甘露,落在如花的脸上;交通警像雪人,挥动手臂,指挥车辆通行,疏导沸腾的生活流。

雪靠儿童表现单纯的童趣,他们雕塑静静的雪人,挑起活泼的雪仗,滚起圆圆的雪球;雪靠少年展示逍遥,追风的雪板,在无垠的洁白上闪现;雪靠青春呈现洁白与多彩的对称,那是单纯和繁杂的交叉;雪靠中年人体会思想家园的冷暖,精神意识奔向自然怀抱;雪靠老年人铺展遥远的思念和怀想,人生的一切都在这单纯的洁白里蕴藏。雪是思想启发的极致,也是情感抒发的极致。

前些日子,我与友人来到了乡村,面对广阔无垠的雪白的大地,农民对我说:真盼下雪啊。这完全不是“雪意凄凄”的情调,这里蕴含着渴望、期望。农民是现实而又有远见的。他们从冬天的雪,想到了蓬勃的生长和丰硕的收获。因此农民总是,也最有资格称雪为“瑞雪”。

在蓝天下行走,雪野上一块露出的黑土地,一滴滴雪的露珠正在阳光下闪闪地静静地渗透。啊,雪意更明晰了,大地已露出春的气息。

担心的顽强

总是为你担心,那时我小,你比我还小。大人们呵护着我,我便呵护着你——尽我所能地呵护着我身边的你。长在我家院中的小草啊,长在大地上自然赋予的生命,你柔弱的小草啊。

我可以躲避风雨,你却不能。那天,狂风暴雨肆虐,我趴在窗口透过无边的风雨久久地凝视你。大雨似乎摧烂了土地,大风似乎要把你连根拔起。你的身子在剧烈晃动,你的头时而低下,时而扬起。你细条状的身子,绿绿亮亮的生命形象,紧紧抓住我小小的灵魂。

我梦想有一张巨大的伞,罩在你头上;有一堵很长的墙,挡住狂野的风。甚至用我小小的身体,为你遮风避雨。

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并没有在风雨中倒下。风雨过后,你的形象越发的鲜亮,挺拔,娇艳。原来,你的生命不是可以随便摧毁的。虽然你小,但你不弱。

日月无数次地照耀我们。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却依然是你。你仍然在表现着你的弱小,展示着你的平凡。

此时,再看你时,我在低垂着头。我有一种羞愧,一种难堪。童年时我和你那样的近,仿佛我小小的生命,就融化在你的色彩之中。成年时又距你这样远,我的生命以鲜红的激情面向生活,现在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灰色?你还是以绿亮亮的弱小的身子,挺拔起生命,并没有改变自己。你还是你啊。风和日丽的情境中,我突然感到你娇小的身子其实是最高大的,而我长大了的身子却很渺小。

我童年的少年的多彩的梦想,青春火热的追求,现在怎样呢?青春是不是已经心灰意冷?生命是不是已经百无聊赖?面对你,我不得不低下头,向你俯首。多年的经历已经说明,柔弱的不是你,而是我。从我的童年起,你就给我以榜样,到现在,我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你是我生命的暗示啊。你让我抓紧生命的根,勇敢地生长。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而在我担心你的顽强时,其实,你是在担心着我啊。

美的经典

我们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山峰的挺拔巍峨;我们也欣赏小桥流水的精致,花草鸟鱼的生趣;我们欣赏凶猛狂暴的野性,也欣赏温和柔顺的生灵;我们欣赏电闪雷鸣伟力,也欣赏风和日丽壮观。大自然呈现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景观、形态,是生动的,是鲜明的,含蓄的,内在的。大自然声、色、形态的一切展示,启发着人,人类认为,那是美。

人以认识大自然而映照自己。自然是美的,是广阔的美,是精致的美,是深层的美,也是浅层的美。面对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的美,在人欣赏和认识不断加深提高的同时,回望人自己,我们会问:可不可以找到一种美,即能代表自然,又能代表本身的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完全能够。这种美,集中、概括地并体现一切自然的美。这种美,是大自然的造就,通过他,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美。这个代表,就是人,是人的美。

人的美,是一切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比一切自然的美,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明、更内在。人的美,具有最广泛的自然性。人的美,是最完整的美;人的美,是具有独特性的美。

人的美,可以具有山的伟岸,海的壮阔,金刚石的意志,水的柔情,花的芬芳。人具有自然中最美好的形象,最独特的声音,最先进的思维,最丰富的感情。人的美,是最成熟与最幼稚混一的美,是最朴拙与最精致合一的美,是最宏大与最细微合一的美,人的美,是不断变化的,令人类自己都不能完全解读的美。

人的美,是个体人的美,也是整个人类的美。人的美,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美。人,童年有童年的纯洁美,像没有受到污染的潭水;少年有少年的美,像上午的阳光,明丽如露珠;青年有青年的美,像火像风像云,像飞驰的骏马;中年有中年的美,是成熟成就成功的美;老年有老年的美,像历史记录厚重的岁月,峥嵘的沧桑的美。只有人的美,才是最厚重的美,最可品味的美。人的美,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美。男性最能体现大自然的高大雄健的美,女性最能体现大自然的精致温柔的美。

人是大自然美的代表,是大自然中美的经典。人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自然中的一切美,都在人的视野中。花草林木等一切人类尚未知的花草;绿色的海一样的大森林、大草原,都给人以无限的提示。一切的飞禽走兽,像飞鸟,猛虎、雄狮、鱼同样给人以深刻的提示。还有那高山大川的风光,星象云图展示的宇宙的美,无不给人以扩展的想像的美。人可以集中大自然一切美的元素而体现自己的美。人的恬静,有如秋叶;人的热情,有如火焰;人的欢呼,有如海啸;人的愤怒,有如雷霆;人的跑动,有如猎豹;人的悠然,有如游鱼;人的轻捷,有如飞燕;人的力量,有如飓风。

没有自然的美的映照,人的美也将不会存在。人是自然中一切美的浓缩,是经典。人是美的,包容着无限浩大的时空,容纳了自然的所有元素。人是美的,是自然最恒久的美,最具生命力的美。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代表一切自然美和人自身美的综合体。人的美是最深刻的美,最高级的美,也是复杂的美。人是美的经典。人可以认识美,解读美;人也可以创造美,也可以丰富美。

大自然的启示,人自身的认识,使人对美的想像更加深刻而广阔。人人心中都有理想的美。人的美,是与真与善相组合的美。这使人的美超越了自然,使美上升到新的高度。人的美超越自然,在于人在自然美中,又加入了社会性,即社会美。人的美有了语言、行为,有了思想、感情的社会交流内容。人的美的社会性,使人的美具有最深刻的社会性。

人与自然美文欣赏 篇2

在郑守仪眼里,有孔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它外观美,因为它是有壳的动物,并且它的壳千姿百态,从简单的外观到想象不到的复杂,都能欣赏到”。很多人也许还没有听说过有孔虫这个新奇而古怪的名字,但是这种古老的单细胞生物在5亿年前就生活在海洋中,它种类繁多,遍布四大洋,有孔虫只有沙粒那么大,人们很难用肉眼看清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为了适应海底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孔虫会不断地变异出新的种类,因此有孔虫有很多种外形,这种小生物对海洋的温度、盐分极其敏感,研究它们对于确定底层的地质年代甚至对寻找海底石油都有很大的帮助。

花100万让有孔虫“变大”

5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守仪在一个教授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这种神奇的生物,而且“一见钟情”,从此郑守仪选择了“有孔虫分类研究”的科研工作,50年来郑守仪鉴定出了1500多种有孔虫,这个数量占到了世界已知有孔虫种类的四分之一。

2001年,郑守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郑守仪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她把我国有孔虫研究带进了世界先进行列,然而所有的荣誉和成就,并没有让郑守仪满足,从对有孔虫的一见钟情开始,她就一直有一个梦想,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样欣赏到有孔虫的美丽,郑守仪激动地说道:“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和我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这是最有共鸣性的,虽然你不一定懂得有孔虫的知识,但是你能和我一起分享它的美,你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美的东西看见后心情会很舒畅。”所以只要有机会,郑守仪就会向人们介绍她的“宝贝”。在很多科普活动中都能看到郑守仪的身影,但郑守仪认为自己离梦想还很遥远。

“我当了院士以后,青岛市政府一次性给了我一百万的科研经费,有这么多科研经费以后,我就想应该怎样利用一下。”一下子拿到了一百万,这一大笔钱究竟要怎么花?有人建议她建立一个有孔虫研究的基金会,也有人希望她再做一些科研项目,但是郑守仪却做出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她要拿出一大部分的钱把有孔虫做成放大几百倍的模型,郑守仪说:“微观世界很漂亮,可是谁能欣赏到?如果不做成模型,谁知道大自然界本身就有这样的艺术作品?”院士拿着科研经费不做研究,却做起了模型,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她的想法太天真,还有人觉得她是“不务正业”。但是郑守仪不这么想,她觉得打开门走出去,让人们了解海洋科学,比自己关起门来做研究有更大意义。

院士在实验室里“玩”雕刻

方向确定了就去实施,可是第一步就遇到困难——雕刻厂不愿意接这个订单,那么复杂的模型,一旦错了就要改,既浪费材料又浪费精力。而且郑守仪对模型的要求太严格,没有人敢接,眼看自己的想法行不通,郑守仪又作出一个决定,“ 别人不愿意做,我自己做。”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那是郑守仪的天下,可是拿起雕刻刀对于70多岁的老人来说可是个难事,郑守仪回忆道:“刚开始很艰难,要寻找合适的材料雕刻,用石头雕刻,如果错了就没办法改了,后来改用雕塑泥,可是发现也不合适,太软了,最后用石膏,石膏好,错了还可以补。”

平时用来做科研的实验室变成了雕刻作坊,只要从门外经过,人们都会好奇地向郑守仪的这间实验室不是实验室,雕刻作坊不是雕刻作坊的办公室观望,看看这位院士到底能做出什么“名堂”,“我什么都是从实践中去学,我从来没有画过图,但是有孔虫绘图都是我一个人画,我从来没有雕刻过,现在这些都是我亲手雕刻出来的,这么困难的过程,就是因为我爱它,了解它,能感觉到它。”

由郑守仪亲手雕刻的有孔虫模型,在人们异样的眼光里逐渐成形,但是郑守仪并不满足,她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把有孔虫的模型变成雕塑,摆放在城市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美丽的动物”,然而郑守仪心里清楚,要做大型的雕塑光靠自己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的,于是她再次拿起模型和图纸,再次和石刻厂家打起了交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山东莱州的一个石刻厂接下了订单,尽管莱州到青岛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70多岁的郑守仪还是一趟趟地亲自跑过去查看雕塑样品,她要保证被放大几千倍的模型不会变形,能准确地展现有孔虫的“美貌”。

郑守仪有了百万的资金支持,又和雕刻厂谈起了生意,还频频出席各种活动,在很多人眼里,郑守仪的身份似乎渐渐有了变化,与此同时郑守仪也被这种变化困扰着, 随着郑守仪的名气变大,国外一些大学和博物馆纷纷和她联系,希望购买她制作的有孔虫模型,但是也有不少人打着合作和科普的幌子来骗取她的科研经费, “我不是做生意的,也不是公司,我不像商人间的交易一样,会预料到产生哪些问题, 因此各种麻烦都会遇到。”困难总是不断出现的,她说在她困扰的时候更喜欢一个人走进房间,静静的雕刻有孔虫模型,“雕刻的时候我的心里会很静,没有那么多困扰,而且很愉快。”

让美国人叹为观止的有孔虫雕塑

放大了几千倍的有孔虫雕塑,终于被放置在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的草坪上,但是让郑守仪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海洋研究所外的雕塑,在不知不觉中帮助郑守仪孕育出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计划”。

2003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学部主任哈克博士来青岛海洋所参观,在郑守仪的实验室里,他被这些有孔虫神秘独特的造型和超现代的美感深深吸引,他当下表示,宁愿自己出资也一定要买它带回美国。哈克博士说:“青岛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有孔虫雕塑的城市,是很值得骄傲的”,他的这句话给了郑守仪很大的鼓舞,如果建立一个有几百个有孔虫雕塑的科普园,它一定会给中国争光,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一个用微观世界做成雕塑的园区。这样的园区不仅会让更多人享受到来自海底深处的美,而且这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园还将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然而建造如此庞大的工程,又谈何容易。建造这样的公园,不仅要大量的投资,还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适的地点,单凭郑守仪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就在她为着宏伟的计划努力奔波的时候,郑守仪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已经有人完全克隆了她的计划,在一个海滨城市的沿海大道上,树立起了有孔虫雕塑园,郑守仪闻讯急匆匆地赶到了那个城市,她倒要看看这些有孔虫的雕塑到底是什么样的,亲眼看到后,最让郑守仪失望的是这些雕塑很多完全变形,有的甚至把多种有孔虫的外形混合在了一起。作为一个科学家,郑守仪认为这样的雕塑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从那个城市回来后,郑守仪的心情跌落到了极点,她却失望地感觉前方没有了路……

有孔虫“落户”公园“爬”上服装

1931年郑守仪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华侨家庭,1956年,她怀着建设祖国的豪迈心情回到了中国,她回国并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后来她忐忑不安地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报平安,怕父母抱怨她的不辞而别,不料父母和家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郑守仪的哥哥回信鼓励她“你投奔祖国,是万分对的,要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最让郑守仪遗憾的是,在父亲去世前没有能在身边尽孝,而父亲临终前仍在为女儿骄傲,在遗嘱中说:“守仪能为国家效力,殊堪嘉慰”。郑守仪说:“父亲这句话对我非常重要,一定要努力工作,报效国家,不能让家里人失望。”郑守仪的祖籍是广东中山市,郑守仪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中山市副市长,中山市政府决定帮助郑守仪完成她的梦想。

历时4年时间, 在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意趣横生的有孔虫雕塑园落成,也逐渐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千姿百态的有孔虫雕塑,竟然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也没有人知道这位老人为了这个愿望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个有孔虫科普基地也在青岛落成了,更多的孩子在这个科普基地认识了郑奶奶和她的有孔虫。

青岛服装公司也在有孔虫身上发现了商机,他们与郑守仪合作,开发出了与有孔虫相关的服装、玩具、钥匙链、瓷器等产品,并被青岛选为“青岛特色产品”,有孔虫的美丽被郑守仪放大到了很多领域,可也就在这个时候,郑守仪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发现,过去四处演讲的科学家又重新回到了实验室,回到了书桌前,郑守仪说:“作为科研人员书面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书面的东西会永远留给后代,我争取在有生之年把两卷《有孔虫属及其分类》做好。” 朴实的肺腑之言让人钦佩不已。

人与自然美文欣赏 篇3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干杰

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和历史性贡献,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重点任务,勇当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排头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闽浙工作期间,他就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中央工作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切、叮嘱讲到哪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既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也鲜明体现了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中国特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才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是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方向指引。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清洁美丽世界。

二、准确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内涵和实质作了高度凝练的集中表述,并与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交互贯通,多维度、多层次阐释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人类秉持合理性、友好性、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和恩惠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以毁坏性、盲目性、掠夺性的方式向自然索取时,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也往往是无情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必须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功能,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当前,我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我国能够为解决事关人类发展与安全的重大问题发挥更大作用。坚持环境友好,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将更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解决好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新局面形成之时,就是清洁美丽世界建成之日。

三、进一步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

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华大地上成为生动实践。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并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建立三大红线硬约束机制。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净土行动,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强化固体废弃物处置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全面推开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监测事权上收,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排污者责任,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深度参与环境国际公约谈判,承担并履行好同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加强与世界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环保合作。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欣赏大自然 篇4

蓝蓝的天空向我们炫耀了它的妖娆。

清晨,太阳在袅袅云烟的伴随下冉冉升起,泛出点点星辉,似一位高贵夫人头颈上的粒粒珠宝,格外耀眼,聚集着成千上万人的眼球。

晌午,烈日当空,云彩汇聚在一起,形成栩栩如生的图案,有的像花甲老人头上的白发,有的像入口即化使人心旷神怡的棉花糖,有的像怒不可遏,威震四方的老虎,奇妙的事物比比皆是,把天空装饰得摄人心魄。

而在傍晚,夕阳缓缓降临,天空中那一抹红晕,似乎要把一切忧伤、烦恼携走,使人沉醉在无限的遐想中……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深红色,显得瑰丽,妖娆。

大地也向我们展示了它的魁梧。

而在暖春,经过春风吹拂和春雨的滋润,大地充满了生机,小草换上了嫩绿的春装,伴随风的吟唱,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鸭子在湖上溪水,似一朵朵黄花点缀在湖面上,正如苏轼的那首诗一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把春天生生不息的活力描写得准确、形象,令人叹服。

而在烈夏,溪水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路向东逝去,荡起的水花溅在人们脸上,沁凉沁凉的,使人神清气爽,万物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格外漂亮。

深秋,落叶纷纷扬扬地落下,伴随一丝凄凉,凉风拂过脸颊,使人感到清爽,漫步枫叶毯,倾听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好不惬意。

寒冬,大地穿上银白色的婚纱,显得庄严漂亮,雨的泪滴翩然落下,寒风呼啸,形成一副动人的交响曲。

欣赏自然作文 篇5

一进桃源洞,我不禁赞叹,呵,这岂不是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源吗?抬头仰望,一座雄奇巍峨的山峰映入眼帘,可见一条时隐时现的逼仄小道,这就是闻名全国的“一线天”。我侧着身子钻进去,小心翼翼地贴着石壁,这里伸手不见五指我只能音乐触到山峰沉静肃穆的.脸,仿佛听见它略带凝重的呼吸。它用这种方式令人靠经它,用它古老而沧桑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它的风华变迁。于是,我放慢了脚步,用心欣赏岩壁里的一草一木。几缕阳光穿过缝隙洒下来,为幽深的“一线天”增添了几分明媚。鬼斧神工的“一线天”令我流连忘返。

出了岩洞,忽然眼前一亮,原来到了桃花涧。潺潺流动的小溪仿佛奏起了《欢乐颂》,我的脚步不禁被吸引过去。溪流两岸层层叠叠的树倒映在水中,望去宛如一块透明的翡翠,令人心驰神往。你听,那清脆宛转的歌声,是音乐家在这里表演吗?我寻觅着歌声的源头,原来是几只麻雀。我惊喜地一笑,平日里不引人注目的麻雀在枝头跳跃着的身影也变得那样玲珑娇俏,像山间的精灵,于溪水一起和鸣。我陶醉在这桃花涧里。若是陶渊明来到这美丽的境地,也会赞口不绝,想在此安身吧。我欣赏着瑰丽的美景,于溪流、树木、山谷、麻雀一起,融入到这神奇的画卷中了。

在桃源洞里,我欣赏到了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欣赏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欣赏到了它幽静恬淡的魅力,欣赏自然,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宁静,让我的灵魂与自然共鸣,洗去浮躁与喧嚣。

感受西欧人与自然 篇6

对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中国古代哲学来说,西欧又做了这样的注释:

——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不要追求昼夜的长短。

——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昌恒,无须解释日月的黑白。

其实,西欧的人文地理造就的哲学是一个独特的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和谐哲学。

——题记

永远的罗马

过去只知道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自豪。殊不知远在万里的意大利首都罗马也是欧洲人的骄傲,是意大利人的自豪。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从这里出发。

罗马已有1800年的历史。欧洲的第一条路是罗马人修的。欧洲的第一部法律是罗马人写的。欧洲的第一座教堂也是在罗马建的。总之,没有罗马就没有欧洲。

罗马城是一个在台伯河上游的7个小山丘上建的城。为什么罗马人非要把城建在山丘上呢?这是由罗马的地况决定的。罗马地处远古时期火山灰堆积地,地表松软不能建城,只好在岩石裸露的山上建城。因此,罗马城有“七丘城”之称。

意大利人在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产生了独特的罗马文化,在这里文艺复兴时的文化古迹数也数不清。总之,世界上最好的雕塑在这里,人间最宏伟的圣彼得大殿在这里。那是罗马人,不,准确讲是城中之城“梵蒂冈”的财富的堆积,是“永远的罗马”的象征。

罗马城是一个古老的雕塑。城内以“破”为荣,以“旧”为贵。这是意大利政府为保护古罗马原状的非常措施。法律规定:城内所有的老建筑要装修必须经过国家“文物保护部门”审批才行。以不破坏原建筑原貌为原则,不准拆迁旧建筑,外表以修补为主,不能损坏原样,室内装饰不管。就是这样一个法律,使世界第7富有的国家表面看上去破破烂烂,不像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也就是这些破破烂烂,每年招来几亿人参观游览。使罗马城真正成为人间“永远的罗马”。

“永远的罗马”是意大利人对人类的贡献。

“永远的罗马”为世界所崇敬。

意大利散记

行 车

漫步在意大利城市的大道上,几乎见不到对开的车道,基本上都是单行道。车速不快,一般都在100麦以下,塞车发生在周末和周一。

意大利的各式汽车,都以国产货为主,很少见到外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小轿车很娇小,“是没屁股的那种”。这是为了少占车位,也是为了起车方便。

意大利对司机驾车要求极其严格,除了不准行车喝酒外,还要求司机每驾车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不然就吊销执照。各加油站对司机喝咖啡全部免费。司机的一切行动都由开车前存入电脑的一张卡来记录行车全过程,司机完成任务后以卡交差。因此,司机十分自觉,一切按章办事。你再着急,他也是慢条斯理。

意大利的公路十分发达,无论你的车走到哪里,都是行驶在有护栏的公路上。行人一律在护栏外行走,穿行必须走人行道,不然后果自负。司机对行人穿行十分谦让,显示了司机的素质。

意大利的山区公路是逢山开洞,遇河架桥,看不到长蛇般的盘山道。山区公路也同城市一样,一路平坦,一路护栏。

在意大利行车,规矩多,司机心甘情愿,乘客安全方便,想来也是一件乐事。

购 物

意大利各城市的商店都规模不大。公立的很少,以专营店为主。超市也没有我们国内的这么齐全和宏大的店面。

意大利民族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民族,他们小富既安,每天商店上班的时间随心情而定。下班的时间也是由经营额来决定,只要今天赚钱的目标达到了,随时可以关门。不管你顾客是否乐意,一声“下班了”,就给你下了道逐客令,让初到意大利的人十分尴尬。

在意大利购物,有一些商店是可以退税的,这是因为意大利人认为游客没在本国享受社会福利,他们不应交税,看来也十分合理。

意大利的商店不讲究外表的包装,本来十分精美的商品,用纸一包就给你了。包括各种食品基本也没包装,让大家感觉十分随便,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

意大利的皮革和玻璃制品闻名于世。那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造型,让人赞叹。

意大利的商店没有过多的广告和招揽,来去由你自己选择,店员不会给你不厌其烦的介绍商品,买不买由你,大家都很轻松。

在意大利购物有一种新鲜和放松感。

不信,你去体会体会吧。

音乐在空气中飘拂的国家

躺在秀水之滨的睡美人——维也纳是闻名世界的音乐之都,欧洲一位伟大的哲人曾说过:“维也纳的每寸空气都飘拂着音乐的露珠。”

维也纳是欧洲的一支交响乐。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活动中心。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云集在这里,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在这里完成了他们辉煌的音乐事业。自1914年以来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闻名全球,这里有一百多个歌剧院,仅国家大剧院全年演出三百多场大型音乐会,维也纳同符号“ ”一样永远成为音乐的标志。

这是奥地利的首都,人口180多万,她以文明的发祥地为圆点,向四周扩散形成9个区域。维也纳以他精湛的建筑艺术和“1、2、3、4、5、6、7、i”形成文明的历史而骄傲于世。

维也纳人是彬彬有礼的,他们的一切都由国家来安排。维也纳人从出生到去世都躺在国家高福利的保险柜里。有了小孩每月补给500欧元做生活费;失业了可以拿到本人原工资的80%做生活费。只要你在3年内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在家坐吃。失业超过3年,最低生活费可以享受到去世。维也纳人一年只上6个月的班,其他时间去度假,他们不需要存款,因为生老病死均享受国家保险制度的福利。

维也纳政府每天都在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公民,他们每人住房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如果你在山坡上建好了房子,只要告诉政府有关部门一声,政府会把路无偿地修到你的家门口。因为你是国家光荣的纳税人,政府为你服务是应该的。

维也纳是一个高度文明和礼仪的城市,在这里听不到一丝喧闹之声,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是和善和谦让的。市民环保意识很强,垃圾分成类别放。废旧瓶总要洗干净才放入专门的垃圾桶,人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偷盗犯罪十分罕见。城市的警察基本没事干。有一则笑话说的挺有意思:“一个老奶奶的猫跑上了树,老奶奶打电话叫来了警察。警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爬不到树顶上,只好又招来了消防车,才总算把这只猫救了下来。”警察赶紧向他的上司报功,大有中国“英雄救美人”的得意神情。

维也纳的民主气氛很浓,“全民公决”是这个城市以及全奥地利的国格。传说在前几年维也纳准备申办冬季奥运会,政府经努力已争取下来了,可是公民一算,环境污染问题,说什么也不同意。“全民公决”后,到底还是辞去了主办权。

维也纳是一个观念全新的城市,在这里“一致通过”的表决,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东西。他们认为顾客不是上帝,人与人之间是靠各自的本事吃饭的,没有谁高谁低之分。维也纳人不畏惧各种权势,只要你不符合规定,我就要控告你。有一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婆婆在路旁等公共汽车,按道理车应停在乘客的面前。这个司机不小心把车门停的离这个老婆婆的身边远了几米。这个老婆婆就慢慢的走到司机门前训斥司机,司机自知理亏,赔理道:“你能原谅我吗?”老婆婆这才上了车。

“人生能有几天乐”,这是维也纳人的心声。“就是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也不马马虎虎”,这是维也纳人的人生哲学。为此,维也纳就比别的城市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了几个音符,多了几分安静。在音乐飘拂的空气中尽享人生之美妙。

梦幻的慕尼黑

众所周知“慕尼黑”不但有黑色的阴谋,而且还有美丽的童话。

慕尼黑,无数的歌曲是为了对它的爱而诞生。美国作家沃尔夫曾说过:慕尼黑除了说它是德意志的天堂,人们还怎样形容它呢?有人梦见过自己去过天堂,而在德国就是慕尼黑。拿破伦、歌德、列宁、莫扎特,都曾在这里获得灵感。希茜公主的第一声人生啼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都是在这里诞生;许许多多的国王、元首、教皇、明星,都想亲身来体会慕尼黑的魅力;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也起源于此。

——1938年签定的《慕尼黑协定》,法西斯瓜分了捷克。

——HB啤酒屋是慕尼黑永恒的骄傲。

——1972年的世界夏季运动会在这里开幕。

——对知识情有独钟的特殊法律制度。

——“宝马”飞驰的地方。

在阴谋与梦幻中造就了闻名于世的慕尼黑。

在“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狂欢中领略了慕尼黑的本质。

……

慕尼黑人是世界上最幽默的人之一,他们在每时每刻都会开玩笑。当一个年轻人想不买票混入歌剧院听歌剧时,看门人说道:“如果你今年99岁,请带上你的母亲来,你将免费。”

慕尼黑人是世界上最认真的人之一,当他们把东西丢在地下找不到时,他们会把自己走过的地方划上座标,一寸一寸地去找。

慕尼黑人是非常尊重知识的人之一,为了让“知识”高人一等,他们在学校专门设置了监狱。当学生在校外与人发生争斗或违法时,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警察都不会当别人面惩罚学生,而到学校专门的监狱进行惩罚。

慕尼黑人把自己的学位看得重于一切。在慕尼黑人的眼里,任何职务并不重要。如果你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那才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在“总经理和博士”之间选择,他们当然是选择博士。这也许是慕尼黑人世界观的不同吧。

慕尼黑人以培养“独立完善的人格”为教育观。他们不希望孩子依赖和留在自己身边。在慕尼黑,夫妻分居,孩子同父母分居不是奇怪的事情。他们提倡“给每个人一个发展自我、隐藏自我的空间。”

慕尼黑是啤酒的故乡。但是他们的啤酒从来不出慕尼黑市。每年的10月份,这里都要举办“啤酒节”,来自世界各国的150万人,在啤酒的海洋中,可以自由享受。

在这期间,慕尼黑每天都在醉着,成千上万的人醉在一起,相互拥抱着,忘记了身份和姓名,甚至忘记了国籍和种族。他们有自己的《纯洁啤酒令》,啤酒制造过程是全天然的,不允许放防腐剂,自然啤酒只能是当天制当天用,不能外销了。

慕尼黑给人思索,给人梦幻,给人启迪。

深刻永恒的“大奔”

从慕尼黑约走了3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了汽车城——斯图加特。这是一个到处都呐喊着:梅赛德斯·奔驰名字的城市,是全世界汽车的发祥地。

斯图加特从早到晚演奏着“奔驰”品牌的乐章。自1886年创造了“奔驰”以后,奔驰的发动机轰轰的叫响了110多年。从第一辆梅赛德斯车到教皇乘坐的“奔驰600”,都足以让你领略奔驰汽车皇族的深刻内涵和隽永的率领世界汽车潮流的风度。

当1886年世界第一批汽车——奔驰机动车和戴姆勒机动轿车下线的时候,斯图加特市在巨大的“奔驰”方向盘型标志的照耀下,就像一匹永动机,把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带动得生机蓬勃。

奔驰汽车是精益求精的车。西德人把他们的认真精神,全部在奔驰汽车中体现。他们严格的工艺、精湛的技艺,让世人折服。凡是到过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奔驰汽车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工人用“心”做出来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件艺术品。都包含着“大奔”的深刻和永恒。

个性巴黎

世界上很难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热闹、精致、沸腾——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

古典、高雅的韵味与现代时尚的潮流,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伟大与神圣、财富与权力、传统与热烈、机智与随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巴黎自豪而又任性,处处充满矛盾和反差。

在巴黎看不够的不是风景和商店,而是充满个性的“巴黎”。由于巴黎地处阿尔卑斯山西北端,市中心有塞纳河穿流而过。是山的脾气,水的性格,养育了巴黎人。

人们说:巴黎是人的聚合——充分显示人的个性和价值。巴黎是文化的聚合——塞纳河畔凝结着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所以,巴黎与欧洲土地上的其他国家公民是不一样的。“标新立异”“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这是对巴黎人最好的诠释。

巴黎人不模仿任何国家和人。他们的时装永远是引领世界潮流。在巴黎没有“流行”这个词。当我国在拼命赶时髦时,巴黎人已经又有新招了。巴黎人的吃,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在德国从来不吃的猪下水、鸡下水,巴黎大嚼有味。巴黎人的穿,随心所欲,只要你认为是流行的,巴黎人绝不穿。巴黎人的住,窗户你认为小了安静,巴黎人就把窗户一落到地,心情让阳光恩赐。巴黎人的行很有特点,世界各国的汽车牌照都是前后一个颜色。而巴黎人偏把前车牌一律涂成白色,后车牌根据车型而定。这也有个说法“司机容易确认相向而行的车子。”显然这个说法很勉强,只不过是巴黎人标新立异的借口罢了。巴黎人的艺术,一部歌剧《茶花女》让全世界为之倾倒。巴黎人的世界观,不跟任何国冢的指控棒转,法国就是法国,很倔强。

法国大哲人说过:“坚决反对你的意见,誓死捍卫你的个人主义的权利。”这就是典型的个性巴黎的自白。

欧元的故事

欧元出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世界奇迹。

大家都知道西欧各国,大都国土面积很小,就像人们戏说的那样,开着汽车油门一踩就是出去好几个国家。所以司机无论在普通道路还是高速公路,车速是不敢大快的,不然就有越境之嫌。一个区域里有十几种货币,对于外出公务活动还是旅游,兑换货币就是一个灾难。不把人弄昏了头才怪呢。就是钱包也需做的像公文包那么大才能行呢。

奥地利人发明了欧元。2003年4月1日货币正式通用。从此,西欧有了同美元抗衡的能力。美元的神话也随之结束。不是吗?一欧元兑换人民币9.5元左右,一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人民币同欧元和美元的汇率就足以证明问题。

欧元是“7大8小”,就是纸币7种,硬币8种。纸币的设计寓义是:底面是欧洲版块,正面是“一扇窗户打开,就增加一个视野”;“每一座桥,都增加一份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因此,欧洲地图、窗户和桥组成了欧元纸币的基本图案。这里寄托了欧洲人“团结、沟通、了解”的愿望。

硬币的设计在8个品种中,主图案都是欧洲版图。其副图让欧洲各国充分展示自己的民族风情和国情。可以各国自行设计整套硬币,副图各国自便。欧洲人都想在这套欧元上一展本国风采。比如希腊人的“公牛和美女图”就是记载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象征着希腊人的永恒生机。还有意大利、奥地利都有精彩的设计,让人叹服。

欣赏欧元,实际是在读一部欧洲文明史。她让世界人民赏心悦目。

欧元的使用也是人们从不认识到认识这样一个过程,欧元初用,就连法国的财政部长还闹情绪呢,出国人家都用欧元结算,就他用法朗结算。结果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全世界使用欧元的人口已达三亿多。由于欧洲的地域和财富的原因,她一路坚挺,现在成了世界最受欢迎的三大货币之一。欧元现在正挑战美元,向瑞士法郎看齐。

善待自然的智慧美文 篇7

所有的人都往深山里挤,当然是越走在前面越好,否则,别人早已将良菌据为己有,你哪还有收获?所以,村民们天不亮就出发,打着手电筒,踩着泥泞的山路,匆匆忙忙地赶路,一分钟都不敢耽搁,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找到松茸后,用一根木棍撬开周围的土,小心翼翼地把松茸完整地取出来。挖松茸的过程很短暂,往往几秒钟就能完成。可是,得到完整的松茸后,村民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下一个目标,而是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把刚挖的坑填平,这个过程,往往比挖松茸更花时间。

既然松茸已经到手,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填坑呢?因为松茸是一种很独特的菌类,它很恋家,年年都选择在一个地方生长,可是,如果它的“家”遭到破坏,第二年,它便拒绝生长。所以,尽管所有的村民都在争分夺秒挖松茸,但所有的人也都会花费时间填平挖过的坑,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是他们自觉的行为,一代传一代,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吉林的查干湖村,渔民以捕猎为生。每年的冬季,大雪飘飞,气温骤降,湖面上的冰结得足有几米厚。天还未亮,渔民们就赶着马车,跌跌撞撞地往湖里去。路面上全是冰,一不小心就会马仰车翻,因此丧命的渔民大有人在。

这个季节,水面温度在零度以下,鱼儿会紧紧挤在一起取暖,只要选个地方下网,就可以打捞出成千上万斤的鱼来。当然,这需要运气,有时候,可能网下错了地方,一个鱼也捕不上来。

渔民们先要砸开厚厚的冰。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他们有专门钻冰的钻子,让马拉着,在冰上不停地旋转,最终,钻出一个圆形的洞来。然后,大家齐心协力把鱼网撒下去,接下来,就是顶着凛冽的北风,在冰面上焦急地等待,祈祷老天让自己有点收获。

终于要起网了,网口越收越小,成千上万条鱼儿在里面活蹦乱跳。渔民们脸上笑开了花,看来,这一网收获不小。

鱼拉上来,成堆地倒在冰面上,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鱼都在两斤以上,根本看不到小鱼的踪迹,难道湖里没有小鱼吗?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渔民们的网都有严格的标准,保证不足两斤的小鱼能够顺利逃脱。虽然他们渴望每一网都收获丰厚,可是他们更知道猎而不绝的道理,只有放弃眼前的小利,留小鱼一条生路,才能保证来年的丰收。

上一篇:团支部换届请示书下一篇:关注两会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