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4-08-14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选11篇)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1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之一,它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它的体制创新对公有制企业产生了体制示范效应、它的高效生产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的短缺格局、它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国家税收。

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动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一.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

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是需要规范性的环境或条件的: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

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的;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二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三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在的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关键是管理制度混乱和无序状态。国有企业实行政府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则是业主个人不同管理风格的反映。当然民营企业管理有其好的一面,但它若要发展壮大,管理就需要有制度延续性,那么就要形成一整套制度,需要建立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而民营企业就要从这三方面来建制,在民企建制过程中这三者的关系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前提,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是保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基础。这三者不可片面,不可孤立,不可分割,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产权是前提,需要落实到个人,包括家族企业的产权都要落实到个人,否则就要产生产权纠纷。组织是保证,分工明确,而组织形式有待于建立管理制度才能更加完善。

三.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委托代理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委托代理制的特点是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民营企业应当

择贤聘用家族之外的管理者,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家族可以掌握控股所必需的份额,对聘来的经理人员,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给以职权,建立信任感和忠诚度。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家长或其他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与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任意干预,也不能越过董事会去干扰总经理的管理工作。企业聘来的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家长或某一个家族成员负责。委托代理制由于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人治”模式,使专业管理人才能够人尽其才,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围绕自身优势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首先要充分、客观地认清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出具有独特性的经营战略。通过对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分析表明,企业的经营战略不能机械地模仿,只有在把握未来环境变化和掌握企业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独特战略。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要学会战略创新。例如,减少远景目标战略,增加可操作性战略;将以制造为中心的战略转变为整体价值的提供,在价值链上进行竞争;结合客户的消费需求来设计战略;由自力更生型战略转变为广泛借助外力型的战略等。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的组织形式。企业面临的市场

环境是一种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根据绝大多数企业当今所处环境的共性来说,建立一个有弹性、对市场变化能快速反应的组织结构是比较理想的。为此,民营企业须建立合理的权力下放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使组织的运作以市场为中心,并且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创造更新组织形式;增加各个部门的再造功能,提高决策和执行公开化程度,使各机构在规划与实施自己的业务战略时更加注意全局观念;协调好创新与促进跨部门、多功能的团队的形式与协作,使企业能力确实在总体上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

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家族企业应以企业凝聚力、以人为本的经营意识以及竞争理念等先进的企业文化来装备企业及其员工,使企业经营蒸蒸日上,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再生能力和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能力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铲除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封建色彩、极左思想的烙印、僵化体制形成的残缺心理等等。其次,要把“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以“管理兴企”为核心,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企业文化环境,并在大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再次,企业必须建立全方位为顾客服务的营销文化观念,加强以“为顾客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建设。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2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改革也已经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面对强手如林的国内及国外经济舞台, 如何才能与剽悍的对手共经纬、比高低,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建筑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如下:

⑴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进行建筑业产业组织调整。建立以工程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关系为纽带, 少数大型企业与众多中小型企业相结合, 综合性企业与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投资多元化的建筑业产业组织。

⑵发展工程建设总承包企业和工程建设专业分包企业。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可划小经营单位, 成立若干小型企业, 特别是专业化企业, 面向社会, 独立经营。发展合伙制和私有企业并引导其明确专业方向。

⑶建立一批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结合发展的企业。国家鼓励建筑企业兼营房地产业。

⑷支持以产权关系和专业化协作关系为纽带的各类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包括多元化经营集团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发展。

⑸选择一批水平较高的企业, 加快加大改革力度, 尽快成为行业内智力密集、效率高、效益好的骨干龙头企业。

国家允许一级施工企业享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 鼓励施工水平高的企业独立或与外国公司合营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竞争, 同时鼓励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总承包中的分包。从整体来看,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经营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经营意识。经营思想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灵魂, 它贯穿了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建筑工程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受它支配, 它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根据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特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我们应该抓好“四全”管理:即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提高产品使用价值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全面人事劳动管理, 并建立以此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思想, 这样才能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思路决定出路,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思想, 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必须去适应市场, 而不可能由市场来适应企业。企业必须提倡增强五种意识:即市场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质量品牌意识、文明施工意识和跟踪服务意识, 应主动到市场中捕捉信息、跟踪投标、组织力量抓回收、抓清欠, 必须实施组织结构的创新, 而且应从有益于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 将立足点放在内部资本结构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效应,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努力朝资本股份化、效益规模化、技术高新化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 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能力。

2 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努力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建筑工程企业特点,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向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国有建筑工程企业改革不仅仅是放权让利或转换经营机制, 实质在于原有模式, 包括产权组织形式、领导机制、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要剔除和改善, 因此解决深层次问题、深化改革, 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我们重点谈谈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⑴理顺内部管理体制, 有效化解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模式很多, 如职能制结构、生产区域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矩阵式结构、联邦制结构等, 建筑工程企业应根据自已的模式、行业特点、生产经营特点等, 选择适当的形式。在改革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时, 要立足于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权力的划分要与赋于职能相对应, 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 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权限的划分。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母公司直接从事主业的生产经营必然遇到与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而集团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集团内部的同业竞争尤其是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的存在, 既不利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协调功能的行使, 也不利于整个集团的整体优势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为此, 集团公司应实行内部资产重组, 优化集团资源配置, 通过专业重组, 集中处于分散中的专业施工力量, 改变专业公司低水平重复设置的格局, 最终形成集团的专业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专业公司群体。同时, 进一步明确子公司的经营职能范围, 实行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举, 加大管理协调和资本运营的力度, 提高生产经营的层次, 生产经营活动仅限于特殊需要的总承包、房地产开发以及国际贸易与合作等方面, 从而避开了与子公司在同一市场断面的同业竞争。

⑵加强对分包单位、分包行为的管理和监控。近些年在施工企业中, 分包单位完成的产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企业的经济效益未能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同步增长, 甚至出现效益滑坡, 质量下降、拖延工期等, 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良现象。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失控, 特别是分包工程管理的失控。如有的工程项目领导、公司经理在工程外包时, 不审查分包队伍的“一照三书”, 即营业执照、企业技术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资格证书、授权委托书:有的技术人员失去原则, 不必要地变更设计, 多计工程量;质检人员不能很好地把好质量关, 该返工的不返工, 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预算人员高套定额, 虚增项目, 不按级取费等。有的项目领导, 不重视合同管理私下口头定价, 在结算时, 由于价格问题而争执, 甚至发生经济合同等纠纷, 给企业带来损失。为此, 我们应认真查验“一照三书”并签订分包合同, 在抓好施工质量, 确保公司声誉的同时, 注意作好外包价款的结算工作, 如结算时的套用定额标准、实际用工数量等。

⑶必须作好扎实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基础和创新工作。作好基础工作, 建立和健全各种基础制度、专项制度, 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本建筑工程企业的特点, 改革开创新的管理制度,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 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具体说来,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是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双铁”式的劳动人事制度, 即实行工人的“铁饭碗”制度与干部的“铁交椅”制度。使劳动者主动地走向市场, 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分配, 促使每个职工能够成为企业利益的创造者, 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 打破“铁饭碗”, 真正实行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目前, 有的公司或项目领导为了一定的目的或为了照顾面子。将工程分包给有关领导的亲属或朋友。这些队伍有的不但不具备施工能力, 而且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照顾, 这样给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实现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 首先必须进行企业产权制度与领导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产权制度及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应当实行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 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任入唯贤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奖功罚过、奖勤罚懒的经济激励机制, 作到“双向选择, 有序流动, 适度下岗”, 这是劳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其二, 打破“铁交椅”, 实行市场化的人事制度。建筑工程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在产权制度、领导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改变企业领导者“铁交椅”制度, 实行市场化的人事任免制度。我们既要注重挖掘培养多谋善断、荐贤任能、智高技全、德才兼备、敢创善管的关键性人才, 又善于发现使用精于专业、长于技巧、勤于实践、忠于职守、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专业人才, 做到有才必用、唯才是用、量才适用。

建筑工程企业应该要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企业职工工资水平, 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适当拉开差距,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种分配制度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政策依据, 其实质是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激励和可靠约束,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将实现企业的效率革命, 使建筑工程企业走出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并以全新的竞争者形象进入市场, 参与竞争。

3 更新管理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

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水平, 不断引进人才,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 意味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之中。而对于建筑业来说, 意味着按国际惯例建立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体制, 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 建筑企业将承受更大的挑战。面对转轨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建筑工程企业体制, 面对国内外建筑工程企业的激烈竞争, 面对21世纪的挑战, 要使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 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就必须适应新体制要求, 建立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 更新管理者知识, 重视人才,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科技含量。

⑴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企业应尽快改变靠个人权威、靠经验等管理的方法, 应该逐步采用决策论、信息论、控制论、价值工程、目标管理、网络技术、经济预测学、运筹学、优选学等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与此相适应, 管理手段也必须向电子技术的管理方面发展, 特别是要把计算机广泛运用于管理上, 以提高效率。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 知识竞争, 是科学技术的较量, 只要拥有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就可以研究制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制度, 采取新的管理手段, 制定新的管理措施, 克服和消除目前存在技术素质低、科技含量低、工作效率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等弊病, 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只有这样, 建筑业企业才可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先进, 质量优良, 使用安全、价格合理的建筑产品, 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⑵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合理地配置建筑工程企业的各种资源, 使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国有建筑工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有保证, 但耗材程度较高, 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较高, 吃大锅饭的行为仍然较为严重, 这些都为建筑企业增加了些不必要的隐性成本。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重质量、轻管理”的思想, 应该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智力资本、是科技含量, 企业必须建立一种崭新的管理体制, 提高人员素质, 合理的引进和使用人才, 引进最新的科技信息, 加大技术投入。并且应建立符合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特点的经济分配制度, 通过产权激励、分配激励、精神激励, 激励人去创造、去超越、去竞争, 从而实现企业“以质量求生存, 以管理求效益, 以技术求进步”的目标。建筑企业应注意处理好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作业层三级的权责关系, 特别注意履行和改善项目管理制度的条款, 从管理上作到“明确权责, 开源节流, 制度保障, 有效控制”。

⑶不断创新,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素质。

(1) 要加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械的力度, 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 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传统上, 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工业建筑和城市建筑日益复杂化, 结构体系多样化, 轻质高强材料不断出现, 建筑智能化工程日趋丰富, 建筑业正在走向技术、资金、人才相结合的现代化产业。对建筑企业来说技术的意义很广, 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实验检验、施工方法等。随着生产的发展, 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重要。建筑企业既要注意技术上的创新和消化, 更要注意专业管理上的加强和完善;既要重视机械设备“硬件”的改造和更新, 更要做好技术管理、质量监督、检验实验等基础性管理的“软件”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 增强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

(2) 积极开发人才资源, 广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他们必须是懂技术、懂金融、懂法律、能经营、会管理的高级人才, 使其形成企业的竞争核心。建立职工培训制度, 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员工的敬业精神及技术水平是决定能否取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建筑施工企业应把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放在议事日程上来落实, 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这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水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3) 加强员工队伍思想建设和建筑工程企业文化建设, 全面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素质。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创新还应建立起富有精神效应的道德规范、荣誉激励等制度;培养员工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建立员工参政议政、参与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相互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 使员工认识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增强责任感、消除改革带来的种种阻力。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3

民营企业管理者要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企业能否不断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民营企业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民营企业由创业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后,管理者能否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确立方向,能否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勇于改革,不断创新,这将成为民营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市场洞察能力是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向企业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而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们要尽快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民营企业应不断吸纳优秀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民营企业的所有者能否将企业的管理交给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担当,聘用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改变企业以亲属、朋友、乡邻为主的员工构成,是企业能否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成功的关键。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民营企业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能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服务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各项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并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评判标准有两个,一是技术标准,二是市场标准。技术标准是指一项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在相关领域是否具有领先水平。一项先进技术能够产业化才是企业所需要的,这也就是一项技术的市场标准,既它的市场应用的空间前景有多大。而对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要改变这一点,民营企业应当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确保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战略问题;二是适应市场需要业务流程优化问题;三是管理技术手段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都有建立合理的相关制度为基础。在战略方面,需要了解企业全局、正确分析行业及市场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要使企业战略得以最终实施,必须以相应的企业制度作为保障。比如企业的质量战略必须有相关质量管理体系予以保证。在业务流程方面,需要优化改造现有流程,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这也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业务流程的优化也必须以相关的企业制度为基础。比如,为了优化生产流程,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在管理技术手段方面,应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予以保证。比如,运用先进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4

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论文标题: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论文作者 李全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抚顺经济,论文单位 ,点击次数 613,论文页数 57-59页1996年1996月论文网

http:///paper_129851101/

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对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来说,一开始就存在着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政企不分、管理粗放等问题。使企业行使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受到制约,使乡镇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先行者的机制不断弱化。因此,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乡镇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明晰产权关系。既然我们已认识到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无一不与产权有着直接关系,那么现代企业制度的突破口就应选择在理顺产权关系上。通过明确投资主体,实现企业资产人格化,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把责权利关系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对乡镇集体企业而言,出资者享有财产所有权,对市场而言,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享有法人财产权。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公司制度下(包括乡镇企业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出资者所有权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决定公司章程和产权处置等权利;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以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经营活动负责。一方面,出资者作为股东,不能随意抽回投资,也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只能以股东的身份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不管拥有多少股东,其法人财产已合为一体,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通过明晰产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实现企业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统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实体。

二是完善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市场经济把每一个生产、交换的主体都视为平等、独立的对象,强调对象是按照什么样的财产形式联系和组织起来的,列为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观念。在乡镇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微观经济基础上的深刻变革,而且涉及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要用生产力标准评判是非得失,要破除安于现状、知足长乐思想,树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观念;破除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的思想,树立干当前想长远,为一方百姓造福的观念;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观念。特别是乡村和企业领导,要破除怕失权、失利的思想,理解和支持改革,为加快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薪助燃。

二是有步骤地抓好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工作,乡镇企业经过几年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已总结出一些经验。也出台了清产核资的政策规定,这对乡镇企业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完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抓好企业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理清企业资产来源,科学界定企业产权,核定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有关部门应帮助企业作好清产核资工作,凡未进行清产核资的企业,不能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三是抓好试点工作。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最典型、最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有相当大的难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先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通过试点减少失误,最终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开花。

四是抓好企业的配套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必须明晰产权,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外。要依法制定企业章程。章程一经确立,必须保证其效力,严格按章程办事,未经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任何人包括据控股地位的出资者均不能擅自修改,企业内各项规章制度均是章程的延伸和补充,不能违背章程的原则。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5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一个企业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为衡量该企业管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企业人才也是多样性、多层性的,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工程师,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本文试对如何提高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效能作初浅的探析。

一、感情管理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建立和强化制度与经济约束的过程中,必须与“得人心”的管理融合起来,即情、理、法的融合,使企业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情感实体。因此,人才管理不但应重视知识、学历、经验、年龄等人的理性因素,而且更应注重人的情感、兴趣、嗜好、素质、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感情管理是人才管理的实质,它要求管理者把职工看成“复杂人”,不仅要关注职工物质方面的需要,还要更多地重视职工的精神需要,特别是感情激励,要沟通职工的感情渠道,互相交流,彼此了解,愉快合作。融通职工的感情,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是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可极大地、持久地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有效地提高效率。这一点在基层管理中尤为重要。

二、正人先正己

管人先管己这是人才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者不仅具有管理下级的职能,而且还应接受下级的监督。管理者只有把自己首先列入被管理的范围,把自己放在被管理的位置,才能充分理解被管理者的要求和愿望,才能真正取得管理自主权。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民主意识和制度保证。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民主制度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已不是什么时尚,应该说他们还在延续我国帝王统治制度的宝贵遗产。这种缺乏监督制度及群众基础的管理,使部分管理者易于走向权力的腐败,企业的前景就不言而喻了。只有管理者自身立得正,行得端,办事公正廉洁,率先垂范,就能在职工中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感召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指到哪里,职工就干到哪里,企业何愁不发展呢?因而,把企业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利用民主集中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既能把各级管理层的行为约束,更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务实精神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6

(一) 内审机构设置缺乏科学规划, 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家庭或者家族持有, 在管理上都是较为严格的家长制。第一代创始人通过艰苦创业, 在改革开发初期不断积累财富, 使得企业实现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其管理方式都是经验式管理, 即凭借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由于家长制的管理, 使得民营企业很少接受外界参股, 股权较为集中, 这使得主要投资者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完全操控的能力, 对于机构设置更是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因此,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议与否, 以及如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 甚至是一部分资产规模还比较大的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部分已经设立了内审机构的民营企业也存在着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有的甚至与财务或者是监察等部门混合设置;从权利领导来看, 很多都是直接受创始人领导。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内部关系混乱, 工作职责不清, 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仅仅成为个人或者家庭的防范资产流失的工具。

(二) 审计业务不规范, 内部审计是以服务主要投资者为导向

如前所述,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基本上都是以家庭或者家族持有, 所以从资本结构来看, 主要是权益资本, 债权资本相对较少。因此, 投资者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缺乏制约,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安排都是按照其意愿为导向的。这种严重偏离内部审计科学目标的导向也使得很多民营企业的内审业务存在严重的技术不规范等问题。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的缺失是导致民营企业内审业务不规范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形成的时间比较长, 也有大量的审计规范予以指导。与之相比, 企业内部审计则随意性更强。而且, 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论是在目标上还是实务操作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国家审计规范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很少。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缺乏年度审计计划、审计程序不规范、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听证不缺乏完整性、审计底稿过于简单甚至不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范围狭隘、审计结束后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等方面。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全方位的审计思维, 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原材料采购、销售等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就是简单的审凭证、审账簿、审报表, 而不是利用内部审计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往往“一叶障目”。

(三)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内部审计人才

我国民营企业最初往往都是个体户、小作坊,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发起人往往成为企业的主要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创办初期, 老板就是高管, 家人就是员工, 当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 老板凭借自己的技术或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就可以管理企业, 整个企业的员工都是“自己人”, 不需要管理才能, 更不需要内部审计。可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 老板个人的管理能力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企业家的“家族惰性”情怀以及国人对财产固有的排他性, 使得企业的创始人仍然是企业的高管, 在任用其他高管人员的时候, 喜欢任用自己的亲信, 包括强调相对独立性的内部审计人员。很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民营企业高管层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简单的“查账”, 主要用于防止财务人员舞弊, 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模块, 更不会认识到内部审计可以创造的价值。因此, 在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上, 没有资质和能力的限制, 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这样的内部审计当然收效甚微。此外, 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 “元老”问题严重, 往往一项简单的审计业务, 年轻的审计人员去审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让那些在公司中有威信、年长的审计人员去做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这一现象也说明,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刚性还有待加强。

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规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在于合理的产权制度, 因此, 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是是改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企业的快速成长需要投入大量资源, 而封闭的一元化股权结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2004年深交所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开放, 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的途径也日益丰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技术入股、经营管理者股权期权入股、员工持股、创业板上市、主板上市等多种方式来推进企业产权改革, 产权逐步从一元化、封闭型向多元化、开放型过渡, 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促使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因此, 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

(二) 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 需要重新规范企业已有的内部审计流程。发现舞弊行为是内部审计生产的最初原因,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纠错为重点, 转变为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增加企业价值, 为企业日常经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这要求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规范本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形成定期和不定期, 专向和全面相搭配, 把舞弊纠错与帮助部门改善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内部审计规范。同时, 随着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的扩大, 和审计服务的延伸, 这要求企业吸纳高水平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现代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会计和审计功底, 更加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 能把握企业整体战略和部门经营目标的关系, 从而使得内部审计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 民营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 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管理能力, 即企业必须在战略管理、产品质量、公共关系和内部控制这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为首要之急。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执行的, 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的遵循性等内控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 并应当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美国的CO SO委员会制订了权威性的内部框架,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CO SO内控框架的相关规定, 结合企业经营实际, 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 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然后, 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评价企业实际状况, 对风险控制的环节进行评估;最后, 应记录分析结果, 比较现有控制和应有控制之间的差距, 增添能增加最优值的控制手段, 剔除较差的控制手段。

参考文献

[1]谭劲松、陈小林、郭群、黎文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 《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篇7

通过改革与调整,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改制面达到83.7%,其中282户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等一批国有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标志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长期以来,企业只生不死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企业内部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基本建立。1998年到2001年的4年间,国有企业通过优化结构和减员增效,人员大幅度减少,职工下岗累计达2550万人,不仅大大缓解了企业人浮于事的状况,也表明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

为了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我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政府机构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经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少到29个。国务院各部门将200多项职能交给企业、中介组织或地方承担。6408户军队、武警、政法机关所办的经营性企业和297户军队保障性企业移交地方,530个中央党政机关所办的企业和经营性实体与其脱钩,共涉及资产12436亿元,职工338万人。国家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促进企业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和各地确定的2500多户试点企业,大部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06家,到境外上市的有22家。各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国务院批准了27户中央直接管理的、基础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允许和鼓励地方进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试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国务院先后任命了75名监事会主席,陆续向182户国有企业和一批银行、保险公司等派出了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中组部、国家经贸委等7部委还选择了一批在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试点,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8

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国有企业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我们人民的在邓小平理论的下,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展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交。一批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养大起来,技术装备水平明显同,并且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的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生产的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遗憾世界前列。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风烛残年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在这种新格局下,国有经济的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体制的影响,多年来的重复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能适应市场诉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企业职工生活困难。上述矛盾和问题存在的根本是企业产权关系不科学。虽然《企业法》赋予企业法人资格,但企业的国有所有权以属于国家,企业具备法人的独立财产权,不是真正的法人实体。解决这些问题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有新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主导因素。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我国综合国力能否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国际竞争中增强地位,主要依靠大型号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肩负着这个重任。在全球化和科技化进步不断的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兑发。提高我国的科技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使国有企业忙形成新的优势。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有效结合。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上迈出了新步伐,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积极迫近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必须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一定能够在国有企业有改革和发展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9

企业制度

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细胞。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物质基础,其地位和作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先后采取了承包制、租赁制、利税分流、让权放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 年,国有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公司制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形式与运作规范的总和。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重要目标,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广西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全国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基本相一致。2000年,广西启动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并选择108户企业作为试点单位。2004年广西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以来,广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壮大阶段,国有企业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十一五”以来,广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重点方面展开。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8年以来,我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健全,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的产权制度要求,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国有产权代表,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二是以推进国有企业购并重组为中心任务逐步铺开。“十一五”以来,我区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和大公司、大集团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优势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范围、宽领域的资产重组。2007年将防城港务集团、钦州港务局、北海港三港合一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柳工集团收购上海鸿得利、柳州欧维姆,控股上海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购并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收购首钢重汽42%股份。我区国有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广西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转移到多元化经济结构改造和实现公司资本证券化。但是,我区国有企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平衡,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依然是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任务。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现代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为配合全区“学用政策”活动深入开展,现就现代企业制度有关法律、政策分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亦称财产所有权,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财产的权利。企业拥有由出资者出资形成的独立法人所有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企业法人地位,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产权制度改革等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是新的国资监督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部产权管理方面法规。条例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同年,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程序和法律责任。

为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企业国有产权改革的意见》、《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办法》等,从法规和制度层面上规范了企业国有产权改革程序和收益管理;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主体、受让主体、交易机构的条件,对产权转让范围、转让程序、转让方式、转让审批等作出详细规定;作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企业、国有参股公司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定期分析和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状况;并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应当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

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一部真正意义的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享有法人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并对各类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离、改制、上市、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重大投资、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分配利润、申请破产等系列重大事项作出了规定,尤其对企业改制、与关联方交易、国有资产转让、资产评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出资企业与履行出资人机构之间权利、义务界限。在这部法律中,除直接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外,还赋予了国家出资企业很多权利,其中赋予国有企业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企业章程对企业法人财产设定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方式,企业改制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采取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等多种国有经济实现形式。恰当地行使这些权利,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经营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归纳起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一是选择好产权改革模式。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结构,就会启动不同的产权改革程序。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等三种国家出资方式,来确定其相应的产权改革模式。二是确定产权改革程序性要求。无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控股公司,其产权改革的程序要求都是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规范,有较强的形式要求。三是做好备案登记。《物权法》出台后,产权登记是物权公示的重要形式,是将来资产转让前提条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家和自治区出台这一系列关于企业国有产权的设定、转让、审批的规定,其目的就是建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使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产权交易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是人格化的法人,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法人制度,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的财产。

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先后经过了三次大的修改。这三次修改,彰显了《公司法》的私法自治理念,减少了行政干预,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公司法》详细规定了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要件,是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公司制法人企业的最基本法律依据。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由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相互制约组成的内部组织系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筹集资本、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和股东大会制度,才能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提高竞争力。

依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国有企业改制方式有: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非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非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制为非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国有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资本规模、主业性质、核心竞争力、可控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予以选择改制的方式,并建立其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国有资产在企业中所占股份比例的不同,2005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向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派驻监事会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向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派驻监事会实施方案。2010年,自治区国资委印发《关于开展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部分企业试点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并提出相应指导意见,补充出台试点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制度就是指企业围绕生产经营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程序和环节而制定的各种规范。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企业的外部制度是指出资人为维护自身权益,防范投资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等制定的制度规范。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制定了一些列国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制度法规。

(一)战略规划管理。2007年,自治区国资委制定了《监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主体、编制重点、主要内容、编制程序和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日常管理等规范。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投资,长期发展,促进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提升企业核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投资管理。2007年,自治区国资委发布了《监管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风险投资事项的范围,风险投资的决定、核准、备案及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防范组织,规范了防范措施、防范程序,旨在把投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融资管理。融资包括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公司)债券。2005年,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目前,我区现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1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向钢铁、机械、交通、港口、水电、化工、旅游、食品制造、商业零售等领域,促进了一批骨干企业、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2011年5月,自治区国资委与中国证监会广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集团公司主业资产整体上市的指导意见》,促进广西国有集团公司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工作,推动更多国有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2010年1月,自治区国资委出台了《监管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在建立健全债券发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和监控救济控制机制的前提下,按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及其它规定的程序申报发行。

(四)绩效管理。2008年,自治区国资委发布《监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对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工作的组织、评价报告的制作、评价结果的发布等,要求客观公正,发挥绩效评价工作对企业的评判、诊断和引导作用。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方面,2010年,自治区国资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企业基本指标增长较快企业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加分幅度较大,对增长较慢或没有增长的扣分幅度也大,拉大了考核成绩的距离,充分体现“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考核原则。

(五)决策管理。对决策程序进行规范,是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的必要措施。2010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对国有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自治区国资委及时制定了落实办法,下发了《监管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切实规范国有企业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和防范决策风险。2010年12月,自治区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规范自治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对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行为进行监督,并即将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完善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规范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行为。

(六)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降低投资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保障手段。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制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权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2002年,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国家重点企业正式试行。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在国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设置企业总法律顾问,并明确了总法律顾问的七大职责: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统一协调处理企业决策、经营和管理中的法律事务;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并对相关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参与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事务机构;负责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建立企业法律顾问业务培训制度;对企业及下属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监督或者协助有关部门予以整改;指导下属单位法律事务工作,对下属单位法律事务负责人的任免提出建议;其它应当由企业总法律顾问履行的职责。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面推开。

自治区国资委也印发了一系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2005年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通知》。2006年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和法律顾问制度。2007年自治区国资委开始在重点监管企业中推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并印发了《自治区国资委推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全面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2011年10月发布《关于印发<监管企业总法律制度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监管企业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整改方案,要求2012年底前,资产总额达到20亿以上的监管企业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已经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刍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过去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合当前这样一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企业中一些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力不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不斷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员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让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部分员工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模糊不清,这一问题通常表现在:受到过去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思想认识没有切实转变,无法及时应变,员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制度的整体性。

(二)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因为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强。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部分企业依旧评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臆测来判断,并未对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部分企业因为对现代企业制度不了解,它们单纯地觉得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监管是同等关系,把它当成是一堆文件,没有与风险评估联系起来,造成国内企业不具备较高水平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在内容方面存在片面性和零散性,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企业中的一些部门管理者因为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控制组织网络体系不完善,甚至导致内部控制失控。企业更加偏向于事后控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若某项环节存在问题,就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导致企业内控制度不具有统一性与全面性。

二、现代企业完善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管理工作是企业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因此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之外,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地引入高级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般来说,人才的选择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或者内部晋升两种方式,优秀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防范是当前时期国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通过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可以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去识别和分析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对策。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当前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逐步增多,所以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从风险管理着手,对企业实际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国内企业必须要在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前提下,真正厘清出资人、决策人和企业管理人员三者相互关系,确保企业内部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都可以坚守自身职责,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另外,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可以积极地借鉴国外企业经验,但应当避免一味复制的现象,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状况,制定出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制度。

(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国有经济转型升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借助于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健全产学研创新体系,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帮扶战略性产业与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进而占领新兴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企业开放合作,以资源引入、技术增长、品牌输出作为重点,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境外国有资产运行效率以及国际化管理能力,培养一大批拥有全球化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所以应当尽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为企业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等,促进其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构建,进而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园园.加强民主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J].先锋队,2015,(29).

[2]刘文静.对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1).

民营装饰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11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 而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制度则以企业产权制度为基础, 属产权制度的衍生物。企业制度总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纵观企业发展历史, 可以看出企业制度主要经历了三种形态:业主制、合伙制, 以及公司制。业主制是最古老的企业制度, 该制度下企业出资人既是财产所有者, 也是企业经营者, 且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是指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共同出资, 并共同经营管理企业、分享经营成果。现代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该企业制度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 且公司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 并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专业性。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形式, 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其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以及管理科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的市场化, 以及货币化, 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清晰化, 摆脱政府作为出资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行政干涉, 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 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二是, 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下, 其组织结构一般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等组成, 形成了权责明确、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有效提高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的传统企业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是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1. 产权结构缺陷

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的缺位。国有企业财产属国家所有, 并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一直以来, 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由五个部门分割行使, 其中财政部负责企业收益与所有权变更的管理;大企业工委或金融工委负责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国家经贸委负责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技术改造投资的审批与产业政策的制定等;国家计委则负责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劳动部负责企业工资总额的审批。然而, 多头的“出资人”管理, 往往造成出资人职能的分割、交叉与重叠, 致使出资人职能的效率低下甚至缺失。该产权制度下, 使得国有企业组织层次的混乱与缺失, 无法对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进行有效约束与监督, 造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与无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面临“政企不分”的困扰。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 国有企业与政府机关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关系, 政府机关与国有企业的潜在关系造成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首先, 受政府行政干涉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经营难以实现独立自主, 使得国有企业难以根据市场行情做出及时有效的经济决策, 影响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其次, 受政府干涉的影响, 国有企业经营活力与自主性大大下降。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决策权, 以及高效的决策审批渠道, 造成国有企业经营人员工作缺乏热情与能动性。再次, 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存在潜在的“无限担保责任”, 使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做出经济决策时, 往往忽视风险因素, 造成公司经营的高风险性, 严重影响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 管理体制弊端

国有企业组织制度的缺陷。国有企业在人事、分配制度上体现出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 许多国有企业虽已建立起自负盈亏的管理机制, 然而在配套的人事、劳动, 以及分配制度上的改革仍不到位, 造成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仍体现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 其组织制度建设进度落后于市场经济步伐。组织制度上的落后造成国有企业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与人才, 进而导致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薄弱。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 同时也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国有企业“出资人”作为委托人, 其追求的目标为资本的增值, 以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经理层作为国有企业的代理人, 拥有国有企业资本的控制权。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在追求更高的货币收益外, 可能出现对非货币物品的追求。国有企业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国有出资人职能的缺失, 造成其对管理层约束的缺失与不到位。二是国有企业薪酬结构中固定工资比重过大, 缺乏其他有效的激励手段, 造成管理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失,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 由于配套改革措施的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 以及外部监督的不力, 造成企业的经理和职工控制了国有资产, 损害了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 即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内部人力图摆脱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约束, 设法将国有资产私有化, 严重威胁到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建议

1. 产权界定方面

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的履行。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重要决策, 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 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十六大的重要决策, 首先, 要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行使要根据国有企业从事的行业进行判断。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 以及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 均由中央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而其他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职责则由地方政府履行。其次, 明确出资人的职责与权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设立各自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并根据投资份额依法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 以及管理者的任命与解聘等出资人权益。同时, 负责对国有资产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最后, 要明确“政企分开”原则, 其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不能干预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2. 管理体制方面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首先, 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在推动“政企分开”, 强化国有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 实现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的重要作用。同时, 股份制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考察我国国有企业不难发现, 其存在筹资来源单一、产权关系模糊、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 股份制则以其融资功能强劲、产权清晰、有限责任, 以及管理科学等特点完美地符合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次, 在股份制改革中, 要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对于非关键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可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 但不一定要保持在50%的高比例以上。再次, 建立由国有资产出资人、董事会, 以及管理人员构成的多层次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强化国有资产出资人对企业管理人员经营行为的约束与监督,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国有资产出资人、董事长的职务, 杜绝“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

完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一是制定最优的报酬计划实现对国有企业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缩减薪金在其激励结构中的比重, 通过设立奖金、股票, 以及股票期权、退休计划等多样化的薪酬奖励机制, 将企业经营绩效与其薪酬相挂钩, 从而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出资人与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目标不一致问题, 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给国有企业带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 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提升其经营效率, 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实现途径。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 维护企业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 并建立高效、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深层次困难, 主要为产权结构缺陷与企业管理体制弊端两方面内容。最后, 提出国有企业应着力在产权结构与管理体制两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着力构建高效、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下一篇: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