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铸就孩子们的梦想

2024-07-16

爱心铸就孩子们的梦想(精选4篇)

爱心铸就孩子们的梦想 篇1

——记优秀教师董德平的先进事迹

董德平同志,男,1957年9月出生,1984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4年教学以来,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2011年以来兼任学校幼儿园园长。2004年获肥西县“优秀教师”奖;2007年论文《现代教师要五懂》和《音乐课中注意力的培养》在肥西县《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2009-2010年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10-2011学年度所授六年级被肥西县教育局授予“先进班集体”称号;所指导的学生岳少东2011年10月获“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二等奖;2012年5月获“第八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小学组“优秀指导”奖。2013年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董德平老师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率先垂范。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因为关爱智障孩子夏海婷,他被合肥电视台记者采访、播放过;因为照顾残疾学生张莹莹,他被安徽卫视公共频道记者采访、播放过;因为推广普通话,被肥西电视台采访、播放过。他擅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他的班级团结的气氛浓厚,他所授的班级曾获肥西县“先进班集体”奖。目前,董德平同志是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30年中,他一直站在农村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是他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董德平同志不愧为“优秀教师”。

一、让智障的孩子得到温暖

夏海婷同学是个女孩子,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皙,很漂亮。由于多动和智力障碍,她无法正常学习,而且还妨碍其他同学学习。自她上一年级起,她就成为“让老师头疼、让学生讨厌”的孩子。老师只要一转身在黑板上写字,夏海婷就下位子去打人,被打的孩子哭着,课,真的没办法上!夏海婷在哪个班,哪个班的授课老师就受罪。老师把情况反映给校长,校长也没有办法,只好耐着性子劝老师忍着:“怎么办呢?总不能不让她上学吧?”老师们为夏海婷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每学期开学,夏海婷的妈妈送她来上学,学校劝她妈妈把她带回家,夏海婷的妈妈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学校只好又把她收下,老师们也只有唉声叹气。

夏海婷渐渐长大了,也更难教育了。到她读五年级的时候,她已经很难被管理了。这时,董德平老师在六年级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他主动跟校长说:“夏海婷反正也是随班就读,你就把她给我吧,我们班的学生大一些,夏海婷恐怕不敢打他们,情况可能好一些。”校长非常高兴,就把夏海婷安排在六年级随班就读。

董德平老师用爱心软化了夏海婷,从而创造了奇迹!他明天早晨和下午上学的时候都把夏海婷喊到身边,和蔼可亲地跟她说说话,然后让她把教室里的条把摆整齐,然后再教她写字,上午写几个,下午写几个,写完交给老师看。董德平老师还经常表扬夏海婷,夏海婷也会主动在班级里捡纸屑,还会帮其他同学扫地。夏海婷也从此不再打骂同学了。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夏海婷的笑脸了。

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夏海婷的家人把她送到特教学校去了。几年后,夏海婷去外面打工了,她托人给董德平老师带了一封信,字写得虽然很丑,也有很多错别字,但是,那份爱很浓,因为,夏海婷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等我攒够了钱,我就给你买一个手机。”手机买不买没关系,重要的是夏海婷的梦想太感动人了!而这份感到来自于董德平老师,来自于他对所有孩子的爱!合肥电视台采访了董德平老师,让这份爱感动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一年(2010-2011),董德平老师的班级被肥西县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

二、让残疾的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董德平老师又接收了一个班级。也许是这些特殊的孩子跟他有缘——送走了夏海婷,又来了个张莹莹。

张莹莹,女,“先天性肌无力”患者,开始的时候还能走两步,后来就一点儿也不能走了。张莹莹的奶奶背着她上学、放学,可是,张莹莹的奶奶经常在放学时没有来,董德平老师就背着她回家。张莹莹同学要上厕所,董德平老师背她去就不方便了。开始的时候,张莹莹还小,董老师就像派值日生一样指派几个女同学轮流背她去。时间久了,同学们也不耐烦了。董德平老师就教育她们:“同学们,张莹莹同学是个残疾孩子,她在我们班学习,也是跟我们有缘份,她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她。”同学们思想通了,帮助张莹莹同学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张莹莹这孩子也很懂事,她尽量节食,少给同学添麻烦。

张莹莹同学渐渐长大了,张莹莹的奶奶背不动她了,就骂张莹莹:“你怎么就不死啊,活着有什么用啊,还害人!”张莹莹就哭。董德平老师就安慰她:“张莹莹,你奶奶的话,你不要当真。你要把你奶奶的埋怨当作你学习的动力,好好学习,让她看看你有多么了不起!”张莹莹才平静地忍受着奶奶的咒骂。

张莹莹虽然上厕所少了,但是同学们要到二楼的微机室上课,同学们也背不动她了,每堂课都是董德平老师把她背上背下。董德平老师的膝盖有毛病,平时走路都困难,背着张莹莹走路就更困难了。可是,他坚持着,一直背她到小学毕业。董德平老师不仅照顾张莹莹的生活,还特别关心张莹莹同学的学习。张莹莹因为肌肉无力,字写得没劲,不清楚,董德平老师都是非常认真地批改。他还经常跟张莹莹谈心,鼓励她树立信心:“你要坚强,要像张海迪大姐姐那样坚强,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他还买了很多励志的书籍给张莹莹看:“你一定要多读书,书读多了,你才有智慧。”

张莹莹在董德平老师的教育下,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学习努力,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张莹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了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写董老师,是他帮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我也要写一写我的同学们,是他们给了我快乐的生活,让我没有孤独;我更要写一些美丽的童话,让她陪伴那些残疾的孩子度过孤独的生活。”

2012年6月,张莹莹小学毕业了。这一年的暑假,董德平老师去了张莹莹的家,了解到张莹莹的弟弟也和张莹莹一样,患的是“先天性肌无力”疾病。董德平老师真的是唉声叹气。他联系了安徽卫视公共频道记者,请他们采访、报道了张莹莹一家。报道播出后,许多些爱心人士给张莹莹送来了电脑、书籍、衣物。肥西县县委书记陈晓波在百忙中托人给张莹莹送来了钱物,还吩咐山南镇镇府要关心张莹莹一家的生活。如今,张莹莹一家已被肥西县民政局纳入低保,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三、让农村的孩子学说普通话

董德平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本来就不会说普通话,因为当上教师,只好学说普通话。通过努力,他的普通话已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水平。

最难能可贵的是董德平老师推广普通话。他不仅用普通话上课,还在课下与学生们用普通话交流。他还辅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2011年10月,由他辅导的岳少东同学获得了“第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二等奖:2012年5月,董德平老师在“第八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优秀指导奖”。

四、让学困生和其他孩子一起成长

董德平老师2011年6月送走了岳少东所在的毕业班,2011年9月,他又接收了三年级,教他们语文,担任他们班主任。

农村小学确实难教,成绩好的孩子基本上都转到镇上小学或城市里去了,剩下的基础都比较差,很难教育和教学。农村的很多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家庭教育跟不上。还有不少孩子父母离异,爱的教育缺失。

董德平老师班级里的董文杰就是“爱的教育缺失”的孩子。他的成绩很差,字写得特丑,作业经常不交,老师问他,他说丢在家里,他是乘车来学校的,老师又不可能叫他回家去拿——十有八九是没做,即使这样,老师也没有办法。哎,这些“让人喜欢让人忧”的孩子们呀!

董德平老师的班级里,同学们都是很团结的,学习的气氛都是很浓厚的——尽管是刚接收的班级,董德平老师也会把同学们的干劲鼓动起来。可是,董文杰同学确实让他头疼!面对董文杰,董德平老师用了一个特殊的办法——“软缠”。董文杰的字写得很丑,董德平老师就天天请他到办公室写字;董文杰作业不交,董德平老师就天天找他到办公室做。董文杰说作业丢在家里,董德平老师说:“不行,我去买本子让你做,做完交给我。”让董文杰同学“无路可逃”,骗也没有用!董文杰也是被“软缠”成习惯了,从此作业都按时交了。

学困生最主要的还是思想问题,也就是他们不想学。面对这样的问题,董德平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谈心”与“鼓励”——他天天找董文杰同学谈心:“虽然你妈妈走了,但是,你还有爸爸,还有爷爷、奶奶,还有老师,还有这么多的同学们,我们都在关心你。人不学习就是无知,而无知的人就是愚蠢的人,你愿意做一个愚蠢的人吗?”董德平老师不仅找董文杰同学谈心,还抓住他一点点的进步给以表扬,给以鼓励。努力帮助董文杰同学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董文杰同学进步了,真的进步了!字写得工整了;成绩也提高了,今年期末检测,董文杰同学的语文考了74分的好成绩——这对于董文杰同学来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才叫“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德平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啊!

爱心铸就孩子们的梦想 篇2

孩子们与老师在教室重逢。沉寂多日的教室, 瞬间有了温度。

“早安!”一如每一个清晨,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常丽华带给孩子们温暖的问候, 孩子们优雅地还以拥抱。

紧张匆忙中, 常丽华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1476.82万名专任教师迎来了第30个教师节。年复一年, 平凡却操劳的日子里, 让他们来不及思考“伟大”、想象“壮丽”。然而正是他们, 支撑起2.57亿在校学生———中国, 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大国教师, 他们为每一段成长引路, 为每一个梦想奠基。

叙事、抒情融于一体的“诗集”

“1986年第二个‘教师节’, 我成为设立‘教师节’之后全国教育系统第一次表彰的先进个人。”获奖的具体细节记不清了, 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还记得上面写着“授予人民教师称号”。老学者的激动是那一代人的投影。

“教师节”是一个起点, 30年, 我们用扎实有力的行动证明, 教师是值得尊敬的职业。

——198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 我国恢复设立“教师节”。这一时间比1994年国际社会设立国际教师节提前了9年。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 全面地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方面作出法律上的规定。

———2008年, 国务院转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30年来, 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增长了43倍。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全国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多年来首次高于国家机关。总体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

一系列保障教师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逐步提升, 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日渐浓厚, 教师正逐步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而他们正日益从这份职业中收获自身的成长和满足。

30多年的时间, 情境教育的倡导者、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 创立了中国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她自言:“教师远比蜡烛永恒, 照亮了别人, 升华了自己;即便比作春蚕, 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而是丝虽尽, 却身不死。蚕化作蛹, 蛹变成蛾, 蛾又孕育出蚕宝宝, 无穷无尽……那真是如诗如画!而且是长长的画卷, 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的‘诗集’。”

师者之魂:无己、无功、无名

教师素质, 师德为魂。

这30年, 有多少老师深深打动我们, 他们平凡、朴素, 却在时代的画卷中留下永远的印记。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刘占召怎能忘记, 病房中, 走到生命尽头的老师孟二冬竟饶有兴致地与他背起了古诗, 丰富的读书生活永远是他谈不完的话题。这位师者, 以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和深厚的学问赢得无数尊敬, 而当他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 他已然长眠在世人的记忆中。

还有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一个瘦弱之躯写就那无法复制的教案。

还有张家春以及每一位汶川地震灾区的英雄教师, 他们扛住门框的臂膀、揽住学生的双臂、顶住砸下来的房梁的脊梁……都定格为人们心中永恒的雕像。

霍懋征、王选、叶志平、周小燕、金展鹏、左相平……有多少位学生, 就有多少位教师的故事。

30年, 让我们记住他们, 还有她们……

而这30年历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继颁布, 《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先后出台, 师德建设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教师, 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和行动为国家的未来奠定基础。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是向未来的“跨越”, 无论是学识还是心灵。

以爱传爱。这大抵就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最大不同。爱, 是教师的职业底色。1985年以来, 共约3万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师, 是受人尊敬的, 教师职业, 有着规范、严格的准入制度。

1993年《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995年, 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逐步构建了教师资格制度法律法规体系。2001年, 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走进教师队伍, 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从你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 你的身份就定格为‘人民教师’。你身后有无数眼睛注视着。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审视着你, 品评着你, 模仿着你。”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教师莫振高如是理解, 为师应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助力梦想, 中国教师继续前行

10年了,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龙渣瑶族学校的教师赖永君一直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小山村里, 而来到长沙第一师范参加为期三个多月的“国培计划 (2010) —中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后, 赖永君有一种重生的感叹:“课堂灵动起来, 诗意起来。我慢慢地找到了教书的感觉, 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 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2010年, 我国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 重点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截至2013年, 中央财政投入42.5亿元, 培训教师493万人, 其中农村教师473万人, 占95.9%。2014年, 中央财政投入21.5亿元, 实现将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轮训一遍的目标。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硕师计划、特岗计划, 全方位打出系列“组合拳”,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高校“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创表团人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相继出台, 一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脱颖而出。

让人关注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在全国558万多名小学教师中, 山东潍坊昌邑市奎聚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姜言邦是幸运的一位———他是全国第一位被评为小学正高级职称的教师。

2008年, 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市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以来,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109个地级市,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 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 首次评出806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而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

姜言邦说:“这也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在哪里担任教学工作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自己的领域作出成绩。”

为梦想蓄积力量, 为成长不断加油, 责任神圣, 中国教师继续前行。

爱心成就梦想 责任铸就辉煌 篇3

关键词:关爱;风气;决定因素

一、以爱心之火,点燃圣洁之灯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关爱。学生是脆弱的,犹如那田园荷叶上晶莹的露珠,美丽而易碎。关爱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能使他们永不满足地追求更高,永不停止地追求更好;关爱那些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会让他们会一次次树立起自信,永不言弃地追求进步,永不服输地努力提高;关爱那些有思想包袱的学生,能让他们重新找回昔日的释然,轻装上阵,向成功迈进;老师的爱心犹如火种,能点亮盏盏圣洁之灯。

二、促成良好的风气

爱心不等于溺爱,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良好的班风、学风作坚实的保障。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点上多下工夫。

1.激情与斗志的点燃

进入高中的学生特别是高三毕业生,事实上始终处在艰苦的学习和严峻的升学压力之中,很多学生感到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热情随机减退。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老是没有起色,导致心情压抑,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学生因自我感觉良好而过早地放松了学习。面对残酷的高考竞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是不能适应高考战役,也注定不会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应敏锐地意识到:利用一切手段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斗志,調整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加强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是高考冲刺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问题找到了,症结找准了,关键还是落实。为此,首先便是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班内实行民主管理,做学生心贴心的朋友。一进入高三,就应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班级目标,每个人制订相应的奋斗目标——我理想中的大学。

老师要不时地用一些励志型典例和语话来激励学生,不断地调整着学生的精神状态及学习面貌,让他们激情投入,积极学习。总之,要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心理与意志的砥砺

对于高三学生一定不能忽视了心理调节,在某些时候,它甚至要放在学习之前。在平时要刻意培养学生这样两种心理意志品质。

(1)宁静以致远

要读好书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就必须静得下心。要知道:静能生慧,浮躁是学习迎考的大敌。高三阶段更要剔除一切杂念,要努力使自己达到一种“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宁静而致远”的学习境界,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这是老师应该一直给学生“灌输”的“高三境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要这样来要求自己,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巨大的。

(2)愈挫愈奋,坚持不懈

成功不会来得那么容易,其间必定会经历艰难困苦。高三阶段实际上就是这样考验着每个学生,怎么办?是怕惧畏缩,还是不断调整身心,愈挫愈奋,坚持不懈?事实上,狭路相逢勇者胜,坚持就意味着一切。对于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班主任一定要做个有心人,随时发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和学生交流,或通过举行班会活动和列举典型事例让学生不断坚定信念:“不到最后,决不言败!”,让他们在现实中去体会、感受。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自补”与“互补”的结合,细节与宏观的互补

作为一名班主任,犹如一名指挥员不仅要对整个战役局势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每一名士兵。经过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分析,根据他们学科的优劣将其优化组合,同时在位置上满足学生的期望,使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自补与互补的环境。除了从宏观上关爱学生之外,更主要的在细节上要关爱学生。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及时掌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做到有的放矢、取长补短,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特别是在高三思想压力非常重的时候,老师细心的关爱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优生优培,学困生转化

高考不仅要求在量上有所突破,在质上同样也需要突破。为此我们还要制订优生优培计划和学困生转化计划。

优生优培,就是要让程度相对好些的学生发挥其优势,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要给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

1.要确立和巩固优势

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要常抓不懈,为最后的成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要找准突破口,深挖潜力,寻求进步

优秀的学生也会有薄弱环节,而这些薄弱环节往往是他们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决定因素,只有在这些环节上多下工夫,各个突破,才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学困生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了解差生的情况,抓住教育的切入点,扬长避短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班主任,就选择了更大的付出。做一个无悔的教师、无悔的班主任,便是老师选择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爱心铸就孩子们的梦想 篇4

凤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杨小会2014.4.11

不要用客观条件阻止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凤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杨小会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每逢周末、假期,孩子们都会在这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课。但是,由于活动中心一般都建在县城里,个别乡镇并不能普及,所以有很多农村孩子没有条件来中心上课。我作为凤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钢琴教师,结合一个特殊的案例,与大家分享我的校外教育故事与感受。

2012年7月21日下午我正在钢琴室练琴,一位腼腆的女孩走进来和我交谈了起来,她问了很多钢琴学习方面的知识,而且一直用羡慕的眼神和我聊她对钢琴的喜爱,通过交谈我了解她是一名凤翔中学高二的学生,家住在凤翔县东指挥村二组,平时住校,现在刚放了暑假。她不停地追问我像她这样的年龄还能学钢琴吗?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渴望,告诉她学琴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想学琴就得每天挤出时间练琴,现在像她这种情况,一是家在农村,家里没有钢琴。二是高二学生家不在县城的都住校,每天晚自习下了就九点半以后了,周内根本就没有时间练琴。钢琴不像文化课看看算算,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你就算知道所有的乐理知识、认识钢琴上的88个音的位置、但是你的手来不了,美妙的音乐还是无法呈现。听了我的话她有些失望,沉默了一会她对我说:“老师,我今年暑假学校不补课,我天天可以练琴,你可以根据我学的程度布置作业,我没想自己在钢琴方面有多大的造诣,但是我想自己懂些钢琴,就这一学

期,我想看看我自己能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行吗?”看着她对学琴的渴望,我突然意识到我刚才的话语在无情的击碎一个孩子对于钢琴的热爱,我在拿一些客观条件阻止一个孩子的梦想。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向她聊起了我自己的学琴经历,我的爸爸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家里以前是地主,爸爸虽然学习很好但是不能像贫下中农一样上大学,在我爸爸的年代,大学生都是推荐的,爸爸一直对音乐特别的喜欢,虽然自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是对于电子琴、笛子、小提琴都会一些。在我12岁那年爸爸揣着他做生意的九千多元毅然在西安买了一架钢琴回来,看着这庞然大物以及它那嗡嗡的延音,我心理总觉得它没有电子琴好,声音难听死了,现在想想的确是自己当时的见识太少了,就这样我每周都用爸爸的辛苦钱到凤翔师范的一位梁老师家里学琴。高考那一年我每两周到西安加一次课,我清楚的记得每次爸爸走时递给我两百块钱,让我课堂要好好听老师的课,那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一定要让我一个人坐车到西安去上课,现在想想是爸爸教会了我很多,是爸爸锻炼了我,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位好父亲。但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幸运,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条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一直都很羡慕我,她不止一次的用羡慕的眼神对我说:“你好幸福呀!我以后有钱了也要学钢琴。”那是听到那些话也并未在意,谁想到前几年我碰到她回老家,刚打了个招呼,她就向我说自己现在在学钢琴,已经过了五级了,她对我说话时的喜悦我现在还历历在目。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不受时间、年龄、家庭条件的约束,只要你有梦想,就要为了自

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哪怕有再多的荆棘,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你迈的再小那也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听了我的话,侯欣更加坚定了自己学琴的信心。那个暑假是我最充实的暑假,因为她的坚持我学会了做钢琴琴板,我用三天的时间帮她整理了钢琴启蒙到中级的所有乐理以及下载了拜厄、车尔尼599、理查德克莱德曼抒情乐曲等,同时与中心领导沟通,免费让她每天到中心练习两小时钢琴,经过二十天的练习她拜厄弹到了81条,能够熟练背奏《童年的回忆》《梦中的婚礼》《C大调卡农》等等,在暑期汇报演出中她用一曲《童年的回忆》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上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学籍管理规...下一篇:结婚全过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