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2024-05-19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共8篇)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1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颜晓峰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一、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 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怎么理解它的历史意义?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主要是通过五中全会的重要文件来把握。主要有这样几个重要文件。一是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二是习近平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讨论稿的说明。三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就是《公报》。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是通过《公报》得到了集中反映。我们对五中全会精神的把握,我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叫做“六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

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就涉及我们怎样理解“十三五”规划,怎么理解“十三五”时期,这是我们对全会精神所要准确把握的第一点。“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第一句话就叫做: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战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剩下五年。可以说,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胜阶段。能不能取得胜利呢?这就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第二句话:奠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实基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话,“十三五”时期可以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两句话的概括,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十三五”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呢?是规划期与决胜期的重合。“十三五”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重合的。同时,“十三五”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渡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就算是实现了,实现以后,紧接着又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渡。我想这是我们对全会精神的第一个“准确把握”。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十三五”时期做规划,首先就要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环境。五中全会是这样定位的,即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严峻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仍然存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这样那样的严峻挑战,这是并存的。这就构成了“十三五”时期的基本特征。“严峻挑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就是: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多种多样这样那样的矛盾叠加在一起,矛盾的复杂性更凸显了。前进的道路上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和隐患。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就要清醒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我想用十一个我们面临的课题来表达我们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理解。第一,利益分化多元,如何凝聚人心?随着我国的发展,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分化成不同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利益关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对我们党和民族来说,凝聚人心这个问题很重要。第二,需要核心价值,如何明确导向?我们现在有13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来把各个民族、群体、地区凝聚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发展导向。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基本核心价值。第三,安全形式复杂,如何总体安全?我们的安全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无论是周边地区,还是我们的东海、南海问题,还有国内的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我们怎样能保证我们的总体安全?前几天美国军舰在南海挑衅,它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底线来进行挑战。第四,发展动力减弱,如何推动发展?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了,我们发展的速度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还有下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推动发展?与此相关的是,第五,经济增速放缓,如何提高质量?大家都很关心经济形势,增速放缓了,我们仍然要发展,我们就是要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做文章。第六,人民积极参与,如何扩大民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权益意识、民主意识、自主意识也在增长。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公共决策,要有自己的表达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呼应人民群众这种积极性来扩大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七,制度效能受限,如何有效运行?我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各种具体制度。我们有我们的制度优势,但是在现实的运行当中,我们的制度的优势、制度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八,治理方式滞后,如何现代治理?2014年召开的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把法制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呢?就是我们要实现从传统的人治到现代的法制的转变,这对于我们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第九,信息方式变革,如何主导话语?我们知道,信息传播方式和过去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大不一样了。在这样一种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形势下,我们如何主导我们的话语?如何建立我们的话语主导权?这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第十,腐败频发多发,如何重整行装?我们党有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怎样往前走的问题。第十一,大国地位增强,如何经略世界?经略世界,不仅是经略周边。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大国地位增强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经常在国际的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和多国外交中显示我们的大国风范。这样的话,如何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何在世界的发展中更好地发展中国,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的挑战和考验。这是第二个“准确把握”。

(三)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三五”规划,首先就是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公报》已经把我们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其中提到了一句话,就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个表述是第一次。大家怎么理解呢?首先,新常态就具有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前,我们党就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特别是要引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依靠什么呢?依靠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是“十三五”规划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我们过去强调的是高速发展,现在新常态,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保持那样的高速增长,因为那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与此相适应,虽然我们的发展速度降低了,但是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怎么提高呢?根本来说,就是要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这是经济结构。四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过去,我们的发展速度依靠资源,利用资源的大量投入。另外,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以此来吸引投资,提高利润,但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式是我们对“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理解。在总体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对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三个“准确把握”。

(四)准确把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六大原则” “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就定位在“十三五”时期,怎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五中全会提出了“六大原则”。第一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就解决了我们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也就是说,它让我们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是服务谁的问题。所以要把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们的基本原则。第二个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这就回答和解决了我们的发展方式问题。有了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了发展的价值要求,是为了人民的全面小康。同时,我们还要探讨,我们依靠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才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

协调发展的要点就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发展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全面,全面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推进,不能单向独进,不能把每一项建设、每一个地区、每一类人群的发展置之不理。如果出现发展的矛盾,那么实际上就是不够协调。所以我们说,把协调发展作为我们“五大创新理念”的第二条,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对于协调发展,全会也做了深入地、全面地阐述,这里有这样几点可以再提示一下。一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来看,我们推进城镇化势头很快,成果也很显著,但是在城乡之间,发展上的差距以及各种各样的条件差异,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还有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也要协调发展。二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作保障,如果社会建设之后,社会管理混乱,社会治理属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那么经济发展也很难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所以我们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讲我们“四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新兴工业化和信息化怎样协调发展?如何为我们的新型工业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城镇化的发展,怎样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同步?以及农业现代化。“四化”要协调发展。四是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协调发展。我们知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构成了国家的硬实力,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光有硬实力还不行,还要有软实力。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起了一个支撑的作用。就像人一样,人是有精神的、有意志的人,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人能力的提高、贡献的付出,都起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支撑作用。民族的发展,也是一样。所以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上的富强,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强盛,不仅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提高了,而且我们的文明素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五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我们要发展就要有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富国就要有强军的支持。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如果我们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军队,那么民族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今天,我们经济要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要提高,我们也要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来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全保障。这是第二大发展理念。

(三)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事实上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达到的效果,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界,离不开自然界,但是同时,人的生活又是在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何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国家的资源容量,比如人均水的拥有量、人均矿产的拥有量、人均森林面积拥有量,在世界平均水平上来看,都是比较低的。这就是说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就是说绿色发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特别是一个要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这个矛盾一定要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如何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们要确立绿色发展。只有绿色发展这条道路,才是可持续的道路。黑色发展、白色发展,都是以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不可修复为代价的,实际上是吃祖宗饭,给子孙留下了大量的后遗症。所以全会精神也提出一些新的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一个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我们提出国家安全包括生态安全,生态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生态,它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是全球性的生态。所以,我们要在全球生态的大的视野下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第二个要点,我们强调怎么样能够实现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格局来使我们的发展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再一个要点,这次全会提出了资源观的概念,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就是说,如何使我们的资源,使那些能够循环利用的、能够节约使用的,更好地为我们人类的生活来服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看到了仍然有不少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是第三个新的发展理念。

(四)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深度发展的互利合作格局,这也是这次全会所强调的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必须放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来推进。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人类不仅形成了经济的交往、交换、贸易关系,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共同体关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具有利

益共同体的关系,具有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发展是我们必然的一种选择。所以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开放发展也做了很多深入的论述。比如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那么我们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一个利益共同体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开放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再有就是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说,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使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融为一体,是一个大手笔、大布局。再有就是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通过这些很实际的、很管用的举措来体现我们的开放发展理念。这是第四大发展理念。

(五)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也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是我们发展里所强调的、所落实的。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推动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即使经济财富按照既定目标提高了、增长了,但是如果全体人民在经济发展的成果面前,缺少获得感,缺少共享感,缺少公平感,这样的发展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要有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的专门提出,也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在共享发展问题上,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了很多很切实、很符合当前人民群众愿望要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一是要求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是获得感,而不是剥夺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大家感到改革发展,我是受益者,我是获得者,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二是强调注重机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怎样让大家共享呢?首先就要从机会公平做起,给大家有一个共同发展的起点、机会和权利。我们讲,全面小康不仅是各个领域的小康,而且是各个人群的小康、全体人民的小康。所以,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每个民族都要全面进入小康,不能把某个民族排斥在小康之外。习总书记还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检验全面小康最重要的行业和地区。怎样保证我们的农村能够同时进入小康社会?三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这也是我们解决共享的一个

重要的方面。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比如说医院、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共资源,如何能够让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都能够得到同等的、同样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四是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是使我们的教育均衡发展。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教育。六是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使劳动力能够有就业的机会,能够通过就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七是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也是讲在收入分配上,我们要通过这样一种指标来体现和坚持共享的问题。八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也是我们要着力推进的问题,就是说,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医疗是一个大头,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变那种因病致贫的问题。九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提出一个“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十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些都表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通过这些具体的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方面,来让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自己、家庭以及人民群众所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以上是对“五大发展理念”做了大致的梳理。当然,我们今天也只是初步的学习,以后随着我们读到更多公开发表的文件,通过更多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对新的发展理念会有更多,更全面,更为深入的认识成果。

四、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所以,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树立和贯彻,对于我国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肯定有网友就要问,为什么树立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会对我国的发展全局带来这样重要的作用和效果,会成了一场深刻变革呢?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昨天晚上到今天的思考吧,我理出了这么几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2

1 安全发展对院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把安全发展作为第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军队院校树立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 必须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政治高度, 从院校生存发展的角度, 着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维度, 科学认识, 准确把握。

1.1 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要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些都体现了安全发展的要求, 对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把安全发展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因此, 讲安全发展, 就是讲政治;抓安全发展, 就是在抓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 就是院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就是在做打基础、谋发展的工作。

1.2 安全发展是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要求

战斗力是部队建设的核心, 人才培养力是院校发展的生命。目前在军地院校广泛开展的本科教学评建, 其实质就是要使师生员工、设备设施、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 又好又快地保障人才培养。院校的安全稳定, 标志着师生员工和设备设施这些基本构成要素保持完好;而事故案件的发生, 不是造成重大的人、财、物的损失, 就是牵制领导的大部分精力, 结果损害的就是人才培养。这就是说, 保证院校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就是保人才培养。要切实把院校的安全与发展统一于提高人才培养之中, 既要高度重视抓安全, 又不能顾此失彼, 更不能以牺牲人才培养为代价消极保安全, 丧失院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1.3 安全发展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必然要求

一是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爱。胡锦涛同志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充分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高度关注,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直接承担救死扶伤的人道使命, 更需要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医护工作全流程, 体现于工作根本目的。当前医疗纠纷突出的原因之一, 就是部分医护人员安全理念树得不牢, 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因素。二是体现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于院校来讲, 人口密度大, 人员流动频繁, 不安全因素较多, 抓安全工作, 最根本的还是要调动广大师生的能动性,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熟知安全操作流程, 提高自我防护和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三是体现了内外和谐关系的要求。安全发展要求师生之间、服务管理、校内校外都要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 要创建和谐校园。

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应抓好的工作

近三年来, 学校保持了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较好地完成了以培养具有西部军人特有气质的医学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但从当前面临的形势来看, 用安全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 安全稳定工作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要完成“三大使命”, 实现“两个确保”, 就必须从社会大环境变化中, 从事故案件的教训中, 从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中, 从具体工作实践中研究探索安全发展的特点规律,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以安全发展“三进入”为牵引, 把安全稳定工作从全局中突出出来。

2.1 积极推动安全发展“三进入”工作

院校建设的主体是师生员工,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学员。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必须把安全发展“三进入”作为首要的工作抓好。首先, 要编写出精简实用的教材。在《西部军人特有气质教育读本》中“培育高昂战斗精神, 确保用得上”一章增加“安全发展”相关内容, 主要依据军队领导人的决策指示, 参照安全管理工作规定, 从地位作用、任务要求进行内容的建构。其次, 要渗透结合, 多处着力。安全发展“三进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个部门、众多教员共同完成。要发挥政治教员的主导作用, 在课程的体系上见成效;专业教员在教学中要体现安全发展的理念, 在伦理道德培养、操作训练中搞好融合穿插提高。再次, 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潜力, 合理利用上级组织开展的安全教育, 通过模拟连代职、医院见习和赴部队代职等方式, 使安全发展成为一种理念, 一种文化方式, 一种价值观念进入头脑, 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2.2 建立完善安全发展制度机制

法规制度是管住长远管住根本的重要保障。院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形势, 建立健全安全发展制度机制。首先, 要抓好防范事故、案件、失泄密以及其他政治性问题等重大安全问题的法规制度建设, 加紧编写和修订教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其次, 要完善责任管理机制, 细化不同部门安全管理量化考评控制指标, 加强督导讲评力度,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把手负责制度和重奖重惩机制, 切实形成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再次, 要完善预测预报机制, 结合驻地特点、季节特点、教学特点、人员思想特点, 搞好经常性安全形势分析, 及时分析隐患成因, 研究整改措施, 抓好堵漏补缺工作, 将事故案件苗头消灭于萌芽之中。

2.3 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素质

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 也是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所在。军队院校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完成上级赋予的人才培养任务, 理所当然要发挥党的优良传统, 将安全防范能力建设作为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 抓安全工作, 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机制完备是防患于未然, 过硬的安全防范能力素质则是亡羊补牢;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防止顾此失彼。院校加强安全防范能力素质建设, 要以重大活动、重要时节的专题安全教育和结合形势任务的随机教育为载体, 打牢思想基础。要突出抓好安全防范训练, 设置火灾避险、食物中毒、实验事故、交通安全、群体踩踏、防间保密、维护社会稳定等课目, 以指挥员为重点, 经常组织人员拉动演练, 熟悉基本预案程序, 增强心理应激反应能力, 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要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契机, 开展模拟仿真实验, 降低安全风险和医学伦理问题。

3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应遵循的原则

树立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 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既没有前人系统的论述, 也没有现实中可以直接借鉴利用的经验。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实践, 就必须遵照院校发展的一般规律, 结合单位特点, 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 培育安全发展的文化;着眼西部军人特有气质的培养, 突出学员第一任职和今后发展的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 积极稳步推进,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1 坚持思想领先原则, 培育安全文化

安全工作是科学的系统的工程,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管理与育人结合起来。最根本的原则是要以文化建设为牵引促进工作落实。十七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的导向协调和凝聚功能。近三年来院校安全工作实践也表明, 四流的安全工作靠运气, 三流的安全工作靠突击, 二流的安全工作靠制度, 一流的安全工作靠文化。要发扬党和军队思想领先的优良传统, 通过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教育引导, 树立起四种安全观念, 即:确保听党指挥是安全发展的最高目标;巩固提高人才培养力是安全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是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法从严治校是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构建起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提升安全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3.2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 突出安全重点

人才培养是院校的中心工作, 也是院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前提。离开这个中心, 其他工作都没有存在的基础。院校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培育合格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放在中心位置。安全工作虽然不是中心, 但是会影响中心, 甚至会严重干扰人才培养中心。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办学治校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从军队医学院校专业教学的自身规律来看, 学员需要足够的教学时间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近三年来学员毕业后任职情况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员实际从事政工、管理等行政工作, 这体现了指技合一、军政合一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战区使命任务, 缩短学员毕业适应期, 就要坚持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 充分利用《西部军人特有气质教育》理论教学和其他实践锻炼机会, 把学员始终作为工作的重点, 抓紧抓落实抓出成效。

3.3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积极稳妥推进

树立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全校大事, 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统筹意识, 以很强的协调性抓好落实。党委、首长要统一思想, 自觉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使命, 纠正安全工作不是全局, 仅仅是单纯行政管理的片面认识, 树立大安全的发展理念。机关要克服推诿扯皮的现象, 政治机关要牵头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督导, 教学机关要具体抓好落实, 后勤机关要搞好安全设施建设。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是长期治校之本, 必须克服厌烦心理、急躁心理、无所谓等现象, 树立经常抓、抓经常的思想。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积极性, 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 增强内部吸引力和凝聚力, 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摘要:树立安全发展的办学理念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院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院校要以安全发展“三进入”为主线,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以能力建设为根本, 坚持思想领先, 培育安全文化;围绕人才培养中心, 突出学员重点;统筹协调力量, 稳妥积极推进。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3

关键词:办学理念;特色内涵;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39

理念是行动的导向,办学理念是学校科学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办学理念通俗地讲就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办学理念即一所学校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包含了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培养目标、教育策略、行动准则等,并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符号。广义地讲,学校的每一处工作、每一个行动和每一个细节方面都体现着办学思想,影响着学校的科学发展。

一、明确办学思想,体现价值取向

天津一中的办学理论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上海闸北八中是“帮助每个学生成功”,北京十一学校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出先导性和先进性,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要有符合实际校情的特色,要突出重点解决的问题,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学校的整体重心工作都要向着办学理念去努力和迈进。

二、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如果离开了文化建设,都会显得粗浅单调而难以持久。体现现代办学理念,就是要把先进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有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科研来带动理论与实践的提升,通过理论的完善和提升来指导学校的实践工作,进而体现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

学校要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工作计划,指导教师要按照办学理念制定教师工作计划,学校的工作和活动要紧紧围绕计划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要体现出具体的办学理念,从理论学习、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合作教学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目标,要高于现状,给教师以适度的挑战,不断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拓展育人途径,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办学理念的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上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所需,是人民的期待。学校办学理念必须以人为本,拓展育人渠道,促进全面发展。

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摒弃“无效、低效、负效”的行为,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师生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经历从会学到自主学习的成长历程,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发展。

开设校本课,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个性化作为首要任务,能在课程中体现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有效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充分运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才能引导学生在自信中享受成功,在评价中走向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终极目标。

强化民主意识,创设开放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与学生交流,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新奇的想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不拘于形式,乐于探索,别出心裁,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四、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过程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关键,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得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管理的首要标准,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带头讲服务、讲奉献,把教学业务水平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用优良的师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异的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中心目标。学校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和“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把培养人的素质和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作为质量的首要条件,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理念必须以活动为载体,集中体现和展示学校的教育过程。学校要通过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通过活动来发展心智、提升兴趣、培养能力,使学校成为社会、家长放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抓好过程管理和任务落实。学校工作量大面广,细小的工作不胜枚举,所以应该以务实的态度抓好落实,要精心决策、全面落实才能收到实效。要贯彻办学理念,过程管理可谓是最重要的环节,落脚点不能只看结果,更要看执行的过程。学校事无巨细,不能抓大放小,也不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好的理念、好的思想,必须要有科学细致的执行系统进行配合,要细化实施步骤,研究操作方法,注重参与过程,避免纸上谈兵、人浮于事。同时还要善于及时进行工作检查和反思,及时进行目标矫正,把办学理念落实到具体化的各项工作中,从而努力开拓创新,不断谋求学校新的发展。

五、培育学校特色,实现内涵发展

培育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可以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水平、发展空间及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做好教育教学基本工作的同时,以学校特色和内涵作为突破口,才能为学校的办学理论找到发挥作用的渠道,才能通过特色内涵来提升学校的发展动力。学校特色内涵的发展,重点要体现在特色活动与特色课程上来,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陶冶学生情操,发展思维品质,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创新能力作为特色活动和课程实施的教育目标,努力让特色活动及课程成为学校的品牌。

创建办学特色要坚持课题研究与项目创建同步进行。它是学校特色与内涵发展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论,避免出现偏差和陈旧落后,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应用,又要加强应用的实践验证,把办学特色提升到较高的台阶上来。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要做好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项目创建,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把学校的特色与内涵打造成学校的文化符号和名片。

综上所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多管齐下的结果,是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与执行中提高的。只有明确了方向,找准了方法,落实了责任,才能牢固树立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科学健康的发展。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4

江西省信丰县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工作进展及成效

信丰县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于2002年6月启动,至2010年共实施了两期工程。一期工程项目区为大桥八角村,实施期限是2002-2006年,重点是探索影响森林健康的主导因子——萧氏松茎象的防治技术为目标的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二期项目是在一期工程实施4年和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试点项目——崇墩沟流域项目实施3年(2003—2005年)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为扩大项目的推广示范效应和影响,巩固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果而开展的。二期项目以不同建设内容布局三片,即嘉定小区、直竹山小区、柏枧小区。重点是探索防治果园开发、稀土矿开采、马尾松低效林地水土流失和萧氏松茎象可持续控制技术为主要目标的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

现就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工作报告如下:

1.一期项目实施情况

1.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大桥镇八角村,地处信丰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79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22.6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5%,区内地貌以丘陵为主,海拔175-660米,整个地势走向南高北低。山地土壤多为千枚岩、石英岩发育的红壤,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主,少量经济林、竹林,是一个多立地类型、多林种树种、多针叶纯林、常发性和新发病虫害较严重的典型南方丘陵低山区。项目区有15个村民小组,520户农户,总人口2106人,其中农业人口2056人,劳力1062人。

1.2森林健康问题诊断 1.2.1生态系统脆弱

影响项目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动的因子有人为活动、立地条件、自然灾害等因素。人为活动包括侵占林地、道路、采矿、水坝、环境污染、放牧、乱砍滥伐、种质低劣、经营管理不当等,这些因素造成定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多样化减少,土壤侵蚀程度加重,加重了森林的碎裂程度,加速了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干扰型或经营型低效松林。其中立地条件较差或生长环境恶劣的,导致自然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原生型低效林。自然灾害包括火灾,萧氏松茎象、松毛虫等病虫害,干旱,洪涝,霜冻等,致使多数珍稀的、受威胁的、濒危的或森林物种数量、分布等消失或锐减,导致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干扰型低效松林。这些因子导致形成的干扰型、经营型或原生型低效林,多数林相单一,针叶纯林占绝对优势,低产低效林面积大,且相对集中;大部分为人工中幼纯林,森林生态功能非常脆弱,区域的生态重要性达到了“非常”等级。

1.2.2经济效益低下 林业投入低,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用材林地亩平均蓄积量仅为1.7立方米,年林业产值仅为25万元;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单位蓄积量低,质量差,同时不能较好的发挥生态效益。

1.2.3生物灾害严重

项目区内主要病虫发生的种类达52种,年均发生危害率达到10%,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特别是钻蛀性害虫—肖氏松茎象等,已成为影响森林健康的主导因子。

1.2.4森林火灾隐患多

常年火险等级高,阻隔山火能力差。1.2.5林果经营粗放

多种经营资金投入不足,果品品质差,布局分散,经营粗放,产出率低。

1.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示范区遵循森林健康理念,总体策略上从影响森林健康的主导因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入手,把森林健康功能的目标放在以试验消化、吸收国外引进的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上,以现代林业的理论组织实施项目,总结研究形成适应于南方普遍推广的森林健康经营技术及管理模式,适合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功能齐全、自然和谐协调的森林生态系统,以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具体通过森林健康区划、森林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火险管理及森林健康监测等多种措施来完成和实现既定的目标。

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侧重运用生态学原理,优化森林结构,开展护林防火、森林健康生态与效益监测;侧重运用监测预警和无公害防治手段,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考察、科研等。

该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任务是:

根据不同地类、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的经营目的,把项目区森林经营区划为五大经营区,总建设任务1617.1公顷,分别为(1)人工造林、补植区203.3公顷;(2)抚育改造区495.7公顷;(3)经济果木林抚育改造区36.6公顷;(4)复层异龄林培育区452.8公顷;(5)地带性植被恢复428.7公顷。

1.4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4.1营造林任务完成情况

2002-2006年,完成了森林经营建设任务1725.1公顷,森林营建超额完成6.67个百分点,分别为:人工造林补植区328.1公顷,其中营造以木荷、油茶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54.7公顷,折合37.1公里;抚育改造区454.9公顷,经济果木林抚育改造区2.7公顷;复层异龄林培育区346.5公顷,地带性植被恢复区592.9公顷。

1.4.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情况 自2002年以来,在项目区及辐射区布设了30多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点。重点监测萧氏松茎象、松褐天牛、马尾松毛虫等病虫的发生发展情况,并发布中短期预测预报。有效开展了示范区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试验等。示范防治面积达365.65公顷次,其中:生态防治93.2公顷次,生物防治53.1公顷次,人工防治108.65公顷次,物理防治69.4公顷次,化学防治43.3公顷次。

在国家、省、市专家的直接指导下,重点开展了萧氏松茎象可持续控制系统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和林间观察试验,基本掌握了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征,创立了萧氏松茎象测报办法,筛选出较为成功的实用技术进行试验性推广运用。

2.二期项目实施情况

2.1项目区概况

项目实施范围位于赣江一级支流——桃江河区域,示范区以不同建设内容布局三片。即嘉定小区——生物埂建设示范小区;大塘埠坪石直竹山小区——低效林改造示范小区;万隆林场柏枧小区——健康森林培育和萧氏松茎象防治试验示范小区。项目区总面积为1573.21公顷。

2.2森林健康问题诊断

2.2.1稀土矿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嘉定小区有未治理的小矿点8处,面积21.92公顷,据测算每年将造成水土流失3530吨。2.2.2果业开发导致水土流失。

项目区果业面积261.82公顷,年均水土流失量达14231吨。

2.2.3、树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纯林多,布局不合理。

项目区有乔木林面积788.13公顷,针叶纯林面积736.45公顷,针叶纯林占93.44%。且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层次结构简单,除天然林外,90%为同一时期造林。特别是马尾松低效林,由于林地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且易造成林业有害生物的暴发成灾。

经四川省设计院实地调查,项目区总面积1573.21公顷中水土流失面积1321.98公顷,占84.03%。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高达3391.73吨/平方公里〃年,年土壤流失量53359吨。

2.2.4生物多样性残缺。

项目区由于地表植被、物种结构较差,不可能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再加上人为捕杀破坏活动,生物多样性残缺,野生动物食物链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规划森林健康经营面积1193.4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6.79公顷;封山育林390.96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23.68公顷;森林经营489.95公顷;病虫害防治试验162.08公顷。

2.4项目完成情况 2006-2009年,完成森林健康经营面积1800.35公顷,占规划任务的150.85%,其中人工造林362.58公顷,补植640.65公顷,抚育改造285.58公顷,绿化苗圃建设1.13公顷,封山育林348.33公顷,病虫害防治试验162.08公顷,果园生物埂515.48公里,水域绿化8.28公里,道路绿化3.00公里,林便道建设20.75公里。

继续开展了萧氏松茎象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试验,至2010年完成了萧氏松茎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地小气候特征和土壤特征研究及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研究等。

3.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3.1增强了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考察、交流、研讨、培训、示范建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各级行政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省、市、县、村各层次的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专家和施工员。以我县为例,培养了高级工程师4名,项目监理工程师1名,林业工程师18名。

3.2萧氏松茎象系统控制技术取得成果

为了攻克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难关,项目实施以来,在中央专家的指导及省、市、县三级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通过开展大量的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和防治试验。掌握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等,找到了其防治的关键所在,探索了在不同林分、不同虫态的防治办法,创新性地制定了《萧氏松茎象预测预报办法》和《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规程》,“萧氏松茎象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课题于2011通过国家林业局和江西省科学院主持的项目鉴定,并获江西省农科教技术成果二等奖。同时该项技术成果已列为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推广项目,并在全省开展示范推广。项目区及周边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已由最高年份的8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达到了可控目标。

3.3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通过在项目区大力开展“造、封、改、补、抚”等森林经营,经我县与四川省设计院、西南大学协作努力。项目区不同地类的保水保土效益逐步改善,水土流失程度减轻。自2003-2009年连续7年对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一期项目区崇墩沟流域的生态监测结果表明,崇墩沟流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由2003的463.5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355.66公顷,强度和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逐渐转化为微度和中度侵蚀。年土壤侵蚀量由1.48万吨减少到0.67万吨,平均侵蚀模数由3185吨/km〃a减少到2009的1887吨/km〃a以下。

通过建立坡面径流试验区,沟道径流堰和多点标桩对试验区不同利用土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生物治理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改善。荒山造林

22与封山育林措施土壤保水保土效果较好,灌木补植措施、乔木补植措施优于草本补植措施。

4.主要经验与做法

4.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江西省成立了以原江西省林业厅厅长为组长,市、县林业局长和相关处、室及信丰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江西省信丰试验区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监督、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研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成立了以信丰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市、县、乡相关科室和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江西省信丰试验示范区项目实施小组”及以原省造林处倪修平副处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温小遂总工等10位专家组成的“江西省信丰试验区项目专家组”。实施小组在省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负全面责任。

4.2大力宣传、群众积极参与

为使我县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森林健康的理念,提高项目区群众普遍参与的积极性,我县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使之深入民心。一是在赣州电视台、信丰电视台、《赣南日报》、《信丰报》等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二是编辑《信丰林业信息》、《森防简讯》及《林农知识问答》等2000余份分发到项目区农户手中;三是多次深入村、组开展森林法、森防条例、森林健康项目实施内容、建设目标的座谈、宣传工作;四是每年组织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群众举办2-3期室内、现场培训班。

4.3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项目管理。

4.3.1政策上创新,在政策上对项目区的林业生产实行倾斜,如长防林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建设、通道绿化等工程项目和安排专项集约经营材采伐指标等优先满足项目区需要。

4.3.2体制上创新。在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林业生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如股份制造林、发展果业(以脐橙为主)生产等。

4.3.3机制上创新。以林地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方式搞活经营机制。如“集体、农户出山,大户承包经营,项目资金扶持,利益分成”等经营形式推动项目实施,扩大群众和大户参与的积极性。

4.3.4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全面引入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项目法人制、报帐制等。明确了项目建设管理者、经营者、施工者的责任和利益,将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贯穿到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严格依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的调控作用,有效地提高于项目建设质量。

4.4大力开展科技交流和协作

2002-2010年江西省林业厅多次组织省、市专家和领导到我县召开项目座谈会。2002年我县协助国家林业局在信丰启动森林健康项目会以来,2004年又在我县成功地举办了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技术交流会,我县也积极主动到北京、四川等项目区考察交流,同时也得到了贵州、四川等项目区的专家指导。期间更得到了美国专家、中科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专家学者的亲临指导,极大地开阔了森林健康经营思路。

在科技协作中,项目县在省厅的重视下,着重与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规划设计院、西南大学、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赣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等开展了生物治理水土流失,萧氏松茎象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等多项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了项目区森林健康经营的科技含量,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

5.问题与讨论

5.1由于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时间内森林经营各项技术措施效果难以充分体现,建议项目应长期坚持,深入开展。

5.2由于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属于试验、示范项目,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建议国家设立专门投资渠道,以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5.3项目研究、示范技术性强,涉及到的专业门类多,知识面广,既要定性研究,更要定量研究、长期监测,需要各层次、各门类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建议成立稳定的项目科技支撑体系。

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篇5

现代司法理念主要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这三者既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笔者就这三个问题分别谈一点认识。

(一)树立司法中立的理念

司法中立是指司法机关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各种纠纷,以中立的身份和地位,依公正、科学的司法程序,居中加以解决。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社会对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特有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我国目前司法中立尚未全面展现出来。要真正树立牢固的司法中立理念,必须在认识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摆正司法的位置。司法的中立地位是司法存在的前提。没有了中立,也就没有了司法存在的必要性,而没有中立的司法裁判职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是一个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发展方向的体制。目前,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将人民法院作为政府的一个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对待,要求法院参加政府的各种管理性工作,为法院分配不属于司法职能的工作,甚至给法院下达创收任务。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能正确认识司法的位置的结果。二是维护司法的被动性。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法官的角色定位应当是裁判者,其基本职能应当是居中裁判。法官应当始终以超然的态度,把被动性原则和中立性原则作为履行职务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去年7月,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法官队伍从大众化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这为法官居中裁判,让法官的角色归位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树立司法独立的理念

关于司法独立或独立审判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众多学者各持己见,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独立,二是内部独立,三是精神独立。外部独立体现在司法职能的独立和司法机构的独立上。内部独立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不同法院之间的独立,即同级法院之间、上下级法院之间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相互独立;第二,审判组织之间的独立,即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之间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相互独立;第三,法官之间的独立,即法官裁判案件时不受其他法官的影响。精神独立,实质上就是指法官个人人格方面的独立。法官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有独立承担责任的勇气,有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司法独立原则更多依赖于法院外部,因而树立独立的司法理念比较困难。但作为法官,在牢固树立司法独立理念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独立。法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忠实地适用宪法和法律,要受司法职业道德自律约束,要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三)树立司法公正的理念

司法公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公正。“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一理念目前已深深印入到每一个法官的脑海之中,但是实践中也经历了一个认识和探索的过程。首先是从“重实体、轻程序”到“实体与程序并重”,因为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正义”,没有公正的程序,或者程序得不到严格遵循,即使做到了实体公正,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和猜测。当前,在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还应当把形象公正纳入到司法公正的理念中来。形象公正的核心内容是:超然、中立、独立、理智、廉洁和文明。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6

XX街道党工委街道办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牢固树立民本理念,以人为本,打造阳光和谐计生。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以“阳光和谐管理,阳光和谐服务,阳光和谐维权”为内容的“阳光计生行动“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人心!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以行政制约为主向以宣传教育为主导,以民为本,优质服务,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利益导向的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变,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增强,群众素质不断提高。

一、建全阳光计生机制

健全机制,阳光公开,确保政为民所执。一是建立阳光计生保障机制,街道党工委街道办阳光计生创建纳入民心工程,和谐工程和平安创建体系同经济工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奖惩;在阳光计生工作中认真推行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设立领导接访日,完善了有奖举报制度,有力保障了阳光计生创新发展。二是建立阳光计生考核机制,采取月测评,季问卷,半年初评,年

底总评的方法,即对阳光计生优质服务实行单位月测评,季度问卷调查,半年初评,年底总评,对优质服务率低于70%的人员“诫勉“谈话,限期改正。三是建立阳光计生监督机制,公开监督电话,聘请9名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1名农民党员为XX街道办阳光计生监督员。

二、凝心聚力谋发展

“阳光计生”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群众所期盼,工作所需的民生工作。街道办党工委站在统筹人口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实施“阳光计生”行动列入党工委街道办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阳光计生”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在全街道形成一个共识,抓好一个平台,力争四个公开,把人口计生行政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形成一个共识:党工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查找差距,克服缺点,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勇争一流的精神,使XX街道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抓好一个平台:街道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阳光计生平台,投资10万余元完善了120平米的阳光计生服务大厅,落实5名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日常办公,集工作公示,公开,咨询,查询,信访接待,证件办理于一厅,方便群众

办事。计生服务中心各科室全部是微机管理,实行信息化办公,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安全、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保障。

力争四个公开:在街道办和村设立政务公开栏,全面公开和及时更新群众关注的计生政策,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事项,增加人口计生政务,事务和办事程序透明度。编印4000份<便民服务指南>。将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及服务承诺,投诉途径印成宣传手册,逐户发放;在街道办公室大楼门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免费服务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服务承诺,在醒目的墙壁上刷写阳光计生标语76条幅。

三、创新机制惠民生

以“管理创新、服务创优、干事创业”的理念,开展“五万家”打造“健生服务”品牌,引领人口计划生育新飞跃。“五万家”即:

婚育文明福万家;新春以来,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充分利用春节亲人团聚的日子,以发短信,发放计生法规,生殖健康问答单,利用远程教育播放宣教片,到准妈妈家健康身心答疑等多种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咨询服务。

优生优育送万家: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宣传力度,联合卫生、民政、教育部门在集市和集市逢会期间设立咨询台、悬

挂漫画,让每一位准爸爸、准妈妈们都知道:生健康宝宝从孕前做起,发送婴幼儿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卡1028份,增强群众的早期教育意识。

健康关爱惠万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大厅实行无节假日制,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咨询、查环查孕、技术服务。孕检日组织孕检妇女学习半小时的生殖健康知识或理论知识测试。以检带训,从元 月份以来,全街道共培训育龄妇女9762人/次,生殖健康知识测试5327人/次,查环查孕4807人/次,免费生殖健康检查1438人/次,登记建档随访随治351人,使妇科病检查管理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生育关怀暖万家:深入开展五关怀牵手活动,对部分独生子女夭折户、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计生特困户、计生留守儿童等非正常家庭延伸和拓展生育关怀。在“五关怀”牵手活动中,对夫妻一方年龄超过45周岁的4户独生子女夭折家庭困难户,列入低保救助范围;对62名品学兼优的独生子女赠送学习用品和书籍;对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以上的只生育一个孩子或双女户实行奖励扶助政策。全街道办43名奖扶对象享受金额3.636万元;对21名困难学子进行结对帮扶并颁发扶助金1.41万元;街道办计生协与各村委计生志愿者与64名留守儿童牵手结对,每逢节假日计生志愿者都不约而同地前往看望,或送去学习用品,或帮助料理家务,或指导学习,或带购日常用品等服务活动。

流动人口服务利万家:坚持每季度对流动人口生育、节育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清理,建立健全辖区流动人口档案。流出人口采取“人盯人”的工作方法,实行“六个一”管理制度,即:流动人口外出前办一份《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生合同、落实一项长效节育措施、留下一个通讯地址、每季度寄回一份三查证明、建立一份档案,确保外流重点对象有效监督。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力求服务人性化,做到生活上帮助,生育上引导,生产上帮扶,生殖上指导,切实做到三结合。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7

一、成本流程化管理

1. 实施优质优价自动结算, 实现物流成本流程化管理

第一、夯实管理基础, 规范和统一基础数据。宣钢公司采购的原燃炉料在结算时常存在着异议量大、数据调整多、数质量和结算量严重不一致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 在对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统计的基础上, 本着执行优质优价结算的要求, 在线实时反应进厂数质量真实数据的原则, 对进厂原燃炉料的结算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 在以宣钢检化验数据为主的基础上, 所有数质量异议均以价格方式调整, 即满足了优质优价结算需求, 又夯实了管理基础, 规范和统一了基础数据。

第二、加强动态数质量跟踪, 提高物料进厂质量。通过实施ERP优质优价结算, 实现了质量数据的实时、共享, 能及时、全面提供进厂物资和产品的质量状况;建立了统一的收货、质检、结算管理信息平台, 便于质量追踪, 快速准确地查找相关结算物料的质量信息;在“按质论价, 按质论量”结算中, 自动设定物料合格或不合格的区间, 杜绝品位低于合同规定的原料进入结算程序, 提高了物料进厂质量, 保证了公司利益。

第三、促进采购业务的流程化管理, 提高结算效率。通过实施ERP优质优价结算, 进厂原料从下达采购订单开始, 到所有收货信息的录入, 都必须按照严密的业务流程逐步进行, 各环节紧密相连, 一环扣一环, 加强了各种业务运作的过程管理和控制, 堵塞了业务漏洞。进厂数据的实时采集, 改变了过去手工结算的模式, 提高了结算效率和工作效率, 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依据。

2. 加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促进计质量系统流程化管理

宣钢是按月下达生产计划, 按周排产, 排产的依据是按照河钢集团钢材销售价格指导价、销售区域、宣钢的各产品生产成本和吨材期间费用计算出吨材边际贡献、吨材毛利和吨材销售利润, 再根据实际需要分别按吨材利润、吨材毛利或吨材边际贡献的高低排序来安排生产。这就使得按月核算生产成本满足不了生产管理的需求。

在这种成本需求的推动下, 宣钢对公司内所有固体物料、能源介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面对实物场地小、原燃料品种杂、数据量大、水份差、亏吨率、计质量异议多等繁杂情况, 制定了固体燃料计量及数据管理方案;能源动力介质计量改进方案;落实计量磅秤设置、网络输出情况;协调无网络、无计量物料量值的临时替代方案;办理报出岗位及人员委托手续, 制定司秤操作人员职责、数据采集方式及报出程序;确定投料配比及理论消耗、库耗标准等。

同时做到“数出一门, 数值准确, 量出一家, 量值可信。”按日、按周、按产品规格, 动态、准确地反映每一项成本数据, 按动态的实际成本消耗核算成本, 进行盈利能力排序并指导经营决策

3. 严格有款发货, 实现销售发货流程化管理

销售商品必须有款发货, 这在宣钢已经提了很多年了, 但是却无法完全做到。原因虽然很多, 但关键却是人为因素太多, 技术手段又不具备, 无法真正实行销售流程化管理, 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风险。

ERP上线后, 宣钢的成品存货做到了按品种、规格、件次管理。特别是推行一磅制后, 成品从生产下线, 便扫描进入ERP系统, 其所有的身份证明 (产品、钢种、规格、数量、成份、生产单位、存储地、入库时间、库位等) 便会一直跟随着它, 所有改判、移库、销售、计质量异议退回等, 都会按流程运行, 这就为销售有款发货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保证资金到位, 避免欠款发货, 给企业造成损失, 宣钢并入河钢集团后, 严格执行有款发货, 即销售发货与客户预交款和集团钢材定价挂勾, 有多少款项, 下达款项内数量的钢材销售订单, 无订单, 系统自动禁止发货, 超款项订单, 系统自动禁止下达。这种以货款启动销售订单的管理方式, 完全杜绝了欠款发货, 而且这种销售发货流程化管理的方式, 使存货从下线、入库、出库、各库存地停留时间都有明晰痕迹, 为企业加强库存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 降低销售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成本标准化管理

1. 以技术经济指标做支撑, 确定成熟产品企业标准成本

针对宣钢是一个老企业, 包袱重, 所处地域, 使其具有原料不稳定, 入烧、入炉原料结构复杂等情况, 宣钢财务系统提出了对影响成本较大的技经指标设置标准偏离率的构思, 基本理念是依据信息化平台, 分生产系统找出对宣钢公司产品成本和利润影响较大的几种技术经济指标, 并对这些重点指标设置标准值, 同时设置偏离率, 当实际偏离率与标准偏离率相比有较大偏离时, 提示异常。例如:铁前系统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技经指标是吨焦耗干煤量、金属量消耗、入炉焦比、燃料比、高炉煤气放散量等;钢后系统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技经指标是钢铁料消耗量、钢种命中率、转炉煤气回收量、成材率、定尺率、正负差率等。通过技经指标标准值的设立, 来支撑成本的标准化, 根据实际管理需要, 确定每种产品的标准成本。这种成本管理理念, 依托的是科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重视的是成本过程控制和分析, 抓主要矛盾,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以标准化成本为标杆, 事中控制, 降低成本。

2. 分价段确立产品标准成本, 促进新产品开发

宣钢在河钢集团的定位是长材品种钢基地。开发新产品就需要有付出, 但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 付出期要多长, 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更事关企业的发展。为此宣钢财务系统提出了按新品种钢轧制的难易程度设置合理轧制量的管理思路, 确定在达到规定产量前, 新产品的合理成本应该在哪个水平, 达到合理轧制量后生产成本应达到什么水平, 逐步推进, 直到成熟期, 确定产品的企业标准成本。

三、成本系统化管理

宣钢下属有21个二级单位, 每个单位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都有自成体系的检修系统、物流系统、能源系统, 自动化系统等, 造成二级单位管理重点不突出, 辅助系统资源浪费。随着宣钢设备大型化、现代化的推进, 这种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为此, 宣钢相继成立了检修公司、物流公司, 分别将原二级单位已有的检修车间业务及人员划归检修公司;原有的原料车间、成品车间业务及人员划归物流公司;将计量检验公司从技术中心独立出来, 管辖所有进出宣钢及二级单位之间转储的固体及能源动力介质的计量及检化验;成立能环处, 负责宣钢公司所有能源的管理。

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成本系统也走向了系统化管理, 针对每一个二级单位的业务, 在做好日常成本核算的同时, 注重关键点, 分系统调整成本考核指标, 在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 又调动各系统降成本的积极性, 做到激励与控制并举。

四、成本精细化管理

1. 抓好进、出两头精细化管理, 从外部要效益

采购分公司和国贸公司是宣钢两个原料采购部门, 前者主要负责宣钢国内原燃炉料的采购, 后者主要负责宣钢进口矿、粉的采购。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是宣钢降成本的第一步。

历年来, 采购分公司管理的重点都是抓好当地资源不外流, 按照采购的品种梳理采购渠道、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和到厂价格, 大力降低采购成本, 但却对亏吨量和水份差疏于管理。宣钢在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后, 对采购分公司的成本考核除采购成本外, 又增设了水份差量和亏吨量两项指标, 敦促采购部门分析差异量产生的原因, 积极与矿务局沟通, 合理确定合同条款, 优化火运、汽运运输比例, 对不同运输方式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等, 使水份差量和亏吨量控制到了合理水平。

为使国贸公司调整管理重心, 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从2011年起, 对国贸公司增设了进口矿粉环节费用这一考核指标, 对保持进口矿粉库存品种合理、数量达到目标、合理调配火运、汽运比例,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即保证了公司正常生产, 又实现了降本增效。

为鼓励销售分公司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 灵活性运用销售策略, 优化产品销售结构, 特别是在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大, 供需变化快的情况下, 抢抓市场机遇, 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鼓励业务人员深入市场和工程现场, 宣钢财务处从2011年起对销售分公司新增了优化结构创效和钢材自销价高于集团定价创效两项指标, 实现公司开拓周边市场, 积极面向直接用户销售, 增加效益好产品销量的挖潜增效目标。

2. 细化库存管理, 合理平衡资金占用, 从内部要效益

宣钢的库存管理, 过去采取的一直是抓大放小的管理方法, 且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在成本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 首先推行的就是存货管理责任到部门, 按照系统控制论的要求, 画流程图, 画输入输出框架图, 进和出的地方一项一项地梳理, 一项一项地优化, 把不增值的环节砍掉, 把存在着浪费的漏洞堵住, 把钱一分一分地挖出来;其次是存货管理要与生产需要相结合, 确定合理库存地, 并按公司每月所有物料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合理调整库存计划, 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 合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再次是细化材料备件的管控范围, 并将其与生产的关联程度细划分为工艺材料、工矿材料、工艺备件、工矿备件, 并按材料备件的特性来确定库存占用计划。

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篇8

关键词:文化强国;发展;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2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这既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着力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该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与该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要求相适应,并决定着该社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体的理想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有机统一,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今我国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对外的引领力和感召力的根本问题,为我们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辨事情的本质,保证我们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对国家、民族立足于现实条件而确立的对未来美好社会前景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不竭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已经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是推进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动力。因此,必须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有先进性。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保护文化生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是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意在借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文化进行研究,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在一定时期内,文化体系内部各个具体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得人类的文化导向平衡、经久不衰。当代中国文化生态是一个处于世界文化生态体系之中、由多种文化类型组成的有机复合系统。在该系统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单独发生作用,各文化类型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融合,而各文化类型间的融合是要在它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实现的。如同平衡的自然生态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一样,良好的文化生态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文化生态系统内各种构成要素能够依照特定原则组织,呈现稳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运行状态,此即为平衡的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生态平衡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只有各种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快速进行。

文化生态平衡问题只有通过文化生态的建设才能实现。实现文化生态平衡,就是要把建设和谐共处、协同并进的有机文化生态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首先,要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化的三大形态。主导文化以政治话语为基调,精英文化以人文话语为基调,而大众文化以世俗话语为基调。三种文化虽有各自不同的基调,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主导文化虽以政治话语为主,但其中也不乏人文话语及大众化的问题;精英文化也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政治思潮、体现某种世俗色彩;而大众文化内也不可能缺少政治成分和人文思索。因此,在现实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实现三者的健康互动,防止将它们的思想内容做脱离实际的孤立化、片面化、简单化和僵硬化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充分地吸纳、整合社会文化,也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其次,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相融。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既要防止打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旗号的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与复古倒退,也要警惕打着文化现代主义旗号的全盘西化。再次,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超越。民族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和品格,因此,保护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而不注重民族文化的与时俱进,那这种文化也是注定不会长久的。

要保护文化生态,实现文化生态的平衡,就要使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交流中互动融合、各展所长、共同进步。文化是不能隔绝的,文化需要在交流中进步、在传承中发展。萨伊德认为“文化是杂生的、多样的;各种文化和文明……如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任何对其进行一元化或简单化描述的企图都注定要落空”[3]。我们要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胸襟,充分认识并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差异及价值取向,创造条件,形成和谐的文化生态体系,促进不同文化在相互借鉴和竞争中平衡有序持续发展。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人类的美好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命题,并对其基本含义进行了阐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后来,在《资本论》和《1857—1858年经济手稿》等多部著作中,他们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更加科学的阐述,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对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说的,但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更应该为这一价值目标的尽快实现而不断努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明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这段话鲜明地体现了文化建设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改造着自然,也在创造着文化,同时文化又反过来塑造着人,实际上,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二者相互统一、互为前提、共同发展。其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客观上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而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导致“单向度”发展的人不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身就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能力、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中国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最高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就是对人的建设,“人既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目的,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人、发展人。”[6]因此,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础性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3]萨伊德.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上一篇:MBA英文自我介绍资料下一篇: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