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20

在花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在花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分析我县花生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我县花生生产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花生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花生在我县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规模不断扩大,为扶余的种植结构调整乃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大。恢复县制以来,我县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到~年,已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5万公顷,如果加上到外地开发面积,总面积近6万公顷,仅次于全国花生第一大县的河南省正阳县,列全国第二位。二是比较效益高。花生适于沙地种植,公顷投入不到千元,收入在6000元左右,效益接近玉米的两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花生产业的收入已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虽然我省实行了直补粮农政策,但也要针对地块实际情况,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该种粮食作物种粮食作物,该种经济作物的,也不要盲目改种粮食作物。三是销路好。扶余花生已远销全国1300多个县市,并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基本不存在市场的困扰。四是有特色。我县的花生属小粒型食用花生,不同于山东的大花生和辽宁、河北等省的中粒花生,营养丰富、口感好、颜色鲜艳,适于炒食小食品、糕点原料等,属花生中的精品。

当然,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冷静分析目前我县花生生产的县情,如果同花生生产先进地区相比较,从市场发展的前瞻性要求衡量,我县目前花生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种单一。目前全县花生95%以上是扶余四粒红,而且经过20多年的种植,退化十分严重。而山东花生品种已先后更新过5次,品种才达到20几个,品种类型只有4—6个。当地扶花品种和山东花生的杂交品种,出现了双粒红花生,但目前产量和其它性状还不太稳定,有待于近一步实验。二是单产水平低。我县花生亩产在300—350斤,而山东覆膜花生亩产量800斤,夏花生600斤,锦州花生也在500斤左右。三是产业化程度低。我县花生生产基本上是以出售原料为主。以前我们曾小批量生产过花生奶、花生粉,但由于多种因素已处于停滞状态。这些是我县目前花生产业发展中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加之业内人士分析,我们认为,今后5—10年,将是我县花生产业开发的重要时期,有相当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入世机遇。花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农产品。加入WTO后,国外凡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成本低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都可能大量涌入而冲击国内生产。相反,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花生仍将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市场花生价格比国际市场低约34%,比美国花生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低20%,说明我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在我国加入WTO后,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建立基地,改进品质,发展外向型生产,我县花生出口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带动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黄曲霉”机遇。由于国际上对健康标准的提高,国际市场对花生中“黄曲霉”的含量有了严格的规定,山东以南地区生产的花生“黄曲霉”含量较高,被限制了出口,而东北和西北各省花生“黄曲霉”值则为零,为此,沿海有花生出口业务的经销商纷纷开始开发东北花生市常扶余作为吉林省花生的主要产区,正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同外地客商的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常

三是产业化机遇。从全国形势看,花生较其它产业相比,产业化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初加工企业,利润率较低。在花生加工企业中,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深加工企业占的比例很低,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可以说,目前国内花生产业化开发的产业组合才刚刚开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定会把我县的花生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带动全县经济总体实力的发展和壮大。

二、开发品种,专研技术,全力抓好花生生产

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扶余实际,从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出发,初步确定我县花生生产的总体思路为: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品种改良、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加强初深加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壮大经济人队伍,促进产加销、贸工农的联合,实现花生产业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原料和花生制品并重方向发展,力争在3—5年内花生产业收入达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针对以上思路,我认为,主要应该采取三项措施,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加大种子提纯复壮和引进示范力度,实现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生产转变。针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品质结构,是花生项目开发工作的基础之基矗目前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继续搞好四粒红的提纯复壮。针对我县四粒红花生品种退化的问题,县里已经责成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孟庆来同志领办了花生品种开发研究机构----县四粒红花生开发研究中心,进行系统四粒红花生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目前已经运作了两年,“扶花”品系3个品种已通过审定,今明两年将在全县陆续推广。我们可以通过我县四粒红特有的色泽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的优势,占领国内花生食品加工市场,力争打入国际市常二是引进优良品种。针对国际市场对大中粒型品种需求量较大的实际,相关部门及人员要继续同山东济南开发区亚美农科院进行合作,在“吉扶”品系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各种适销对路可供出口的中粒型品种进行试种,然后进行筛选,找出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打入国际市场,实现由内向型向内外兼顾型发展。三是开发专用品种。我们了解到,目前国际市场上花生出口已呈现出专用型品种分布的态势,不同用途的制成品要求不同品种和品质。我们要针对这种状况,广泛与域外科研机构联合,不断进行品种开发工作,培育高蛋白、高糖、高油等

特用品种,力争在3—5年内形成油用、食用、加工、出口品种的专用化结构,完成我县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

第二,要以技术指导为依托,实现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方向转变。要实现花生的稳产高产,必须以先进的种植方式为基矗目前广大农户还缺少这方面的种植经验,心里还有些不托底,有畏难情绪。各乡镇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提高认识,配合县花生研究开发中心,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增强生产的科学性,保证播种质量。一是把握播种时间。我县花生品种较多,生长期也略有差别,关于具体播种时间问题,县花生研究开发中心将会同气象部门组织农业专家认真分析气温变化,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并通过电视讲座或在县电视台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向农户播报。各乡镇要组织并提醒农户认真收看电视进座,把握花生播种的最佳火侯期。二是合理选择品种,目前由我县花生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的品种有两大品系,一种是四粒红花生类型品种有三个,既扶花一号、扶花二号、扶花三号;两粒型中大型花生品种有三个,即吉扶一号、吉扶二号、吉扶三号。覆膜栽培“吉扶一号”产量最高,可达4142公斤/公顷,露地栽培“扶花二号”产量最高,可达3012公斤/公顷。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合理选择品种。三是保证播种质量。播种时要严格按照花生品种要求,该坐水的坐水,该覆膜的覆盖,不得偷工减料,或图省事减少工序。四是有效利用生物制剂。目前,在我县已试验成功了三种抗重茬产品,即土地乐、花生根菌剂、扶花牌花生抗重茬肥,且已在本县大面积推广,增产幅度在15%以上。各地要引导农民群众有效利用抗重茬产品。通过以上几种办法,切实提高花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实现由单纯出售原料向生产加工复合发展转变。一方面,利用外贸局及县内一些经纪人的关系,扩大外销及出口的份额,要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内及国际花生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形成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同时,还要加强出口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同国内外的厂家和商家进行联系和沟通,广交朋友,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形成花生出口信息库,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扩大出口规模。另一方面,建立花生加工企业。外贸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准确、联系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引进或带头创办、领办花生加工企业,提高花生生产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看,我县已经引进一个大型花生深加工企业,厂址确定在县植物油厂,设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年花生吞吐量为10万吨,所以希望各乡镇要做好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只要土地适宜,就要发展花生生产,做到应种尽种,把我县建成这个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我县花生生产取得实效

任何一项工作开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力度的大小,花生生产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一是要保证领导力度。今年要求各乡镇必须指定一名熟悉花生种植工作的领导专抓花生播种工作,同县花生开发研究中心搞好衔接,保证领导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坚持实行干部包保。各乡镇要继续实行乡村干部包保的有效措施,把干部包保责任明确到村到户,并要进行登记,年底考核。三是建立农户播种档案。包户干部在指导好农户播种的同时,要搞好播种记录,对播种时间、温度、方式等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户为单位建立播种档案,一方面便于对农户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及总结经验,指导全县的花生生产工作。另一方面作为考核干部包保工作的依据。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建议各乡镇回去后,认真研究一下,结合干部包保工作制定一个奖惩办法,年底考核后,严格兑现奖惩,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效果。

在花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2012年2月29日)

1 以贯彻国务院《条例》为契机, 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近年来,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以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认真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各项配套制度,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方式, 强化政策安全责任落实, 保持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1 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深化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 各地结合实际, 突出重点, 扎实开展了设施农业装备、变型拖拉机、进滩涂拖拉机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 “打非”专项行动, 安全大检查等活动,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忙、节假日、跨区作业等时节在农业机械通行量大的主要路段, 各地主动协调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纠和打击无牌无证、载人载客、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改装拼装等违法行为,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事故隐患。2011年, 全省共组织农机安全检查5 564多次, 检查农业机械9.82万台, 查纠各类违法违章近万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5万多个, 整改1.45万个, 整改率达96%。

1.2 为农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

按照创先争优、为农服务的总要求, 省农机局在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28条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各地也结合软环境、服务型机关建设和开展送检下乡、送安全知识下乡、集中检审等活动, 主动协调公安、中移动、中石化、保险等部门, 为广大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等提供宣传教育及政策咨询、跨区作业证发放、农机保险、粘贴安全反光标识、“平安农机通”入网、“双优”加油卡发放及充值、违法违章处理等服务。盐城市开展的送检下乡“六同时”服务已成为农机安全监理系统的为农服务品牌。

1.3 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地结合省级“规范化示范所”创建、国家“千亿斤粮食——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项目及农机安全监理大培训工程的实施, 按照“机制科学合理、设施装备精良、执法行为规范、检查监督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求, 结合新法规、新标准的宣贯, 组织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员、考试员、档案管理员培训和岗位练兵, 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加强检验、考试、安全检查等装备建设, 进一步改善了农机安全监管手段。在全省开展窗口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 规范和简化监理业务流程, 进一步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安全检验、驾驶人考试及牌证发放等源头管理,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4 农机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改进

2012年, 面对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安全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 各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 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新举措,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信息互通平台,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建设, 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 大力查处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违法行为, 实现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的“双下降”。二是提高创建成效。在继续深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的基础上, 各地抓住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契机, 将工作重点放在“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上。同时, 将“‘平安农机通’推广使用、优先优惠加油卡发放、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列入省级、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考核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创建成效。目前, 全省受到国家表彰的“平安农机示范县”已达21个, 创建数名列全国第一。三是创新农机安全宣传方式。省局与中移动江苏公司联合开发推广使用的“平安农机通”已遍布全省, 入网用户达到了32万户。四是探索建立农机“双优”供油机制。省农机局积极与中石化江苏公司协调配合, 通过强化宣传、组织农机供油“双优”服务月活动, 采取为农机手提供现场办卡、充值、加油服务等措施, 提高其社会的知名度和农机手的认知度, 调动了农机手领卡充值和办理牌证的积极性。2011年, 全省发卡总量达3.3万张, 充值达3亿元。五是加强与政府金融办、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 出台农机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2011年又将运输型拖拉机及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列入了补贴范围, 省级财政对苏北的农机保险补贴比例提高到50%。

2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 虽然我省农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了双下降,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大幅增长, 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任务愈发繁重, 导致事故产生的不可控因素还很多,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与阶段性反弹并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抓紧抓实抓好。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强和创新社

6江苏农机化2012.2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 (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 , 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化发展同样如此, 安全发展是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农机化科学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农机化发展速度越快, 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将越高,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2.2 建设和谐社会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都会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只有实现了安全生产, 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才有保证, 家庭的平安幸福才有保证, 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实现, 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有保障。近年来, 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新旧机具的“双增长”和农机作业量、作业范围的不断扩大, 给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 监管难度、责任和复杂性将越来越大。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督查检查,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2.3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新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安全生产责任由政府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成。在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中, 政府责任、农机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主体责任十分明确。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进一步确立抓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与抓安全生产同步推进的观念,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级农机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 本着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努力抓好抓实。同时,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各地要坚持与时俱进, 寓管理于服务中, 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3 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 全面推进农机化健康安全发展

2012年,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要按照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和安全发展的总要求, 以提高“三率”为重点,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强化基础工作, 提升依法行政和应急处置能力、信息化服务和安全监管水平,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1 落实安全考核指标, 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

一是把农机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国务院安委会最近下达的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中, 对农机事故统计口径和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各地要充分认识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 把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作为农机化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步实施, 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二是严格执行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农业部《农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办法》和《江苏省农机事故信息报告处置办法》, 建立健全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和重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快报制度。要学习和借鉴盐城市的经验, 充分利用基层的有效渠道, 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和报告农机事故的情况。三是要完善农机事故统计分析评估制度。深入分析事故原因, 全面把握事故特征, 科学预测事故发生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改进工作。

3.2 加强监管条件建设, 努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生产投入, 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实地检验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 加快监理执法人员参公进程, 积极推进监理收费与执法脱钩。二是结合国家和省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行政服务窗口、设施装备建设, 提高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装备配置水平, 不断改善监管条件, 增强科学监理的能力。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大培训工程, 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 努力提升监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把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摆上议事日程, 提高他们事故接报与统计、安全检查、实地检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3.3 落实为农服务措施, 打造安全协作品牌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通知》和《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 优化监理窗口服务环境和业务流程, 推广送检下乡、实地检验服务。要积极探索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办法。二是主动与安监等部门形成合力, 继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 进一步发挥乡镇政府和农机合作社在创建中的作用, 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 完善联席会议、信息互通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假牌假证等各类农机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健康发展。四是探索和深化农机、中移动、中石化三方协作新机制。各地要想广大农民所想, 急农机手所急, 开展更多更适合农民群众及农机手群体需要的优质服务, 完善“平安农机通”、“农机双优供油”持续健康发展机制。五是加强与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确保农机保险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要认真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确保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3.4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推进监理行风建设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2011年9月 日)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秋收备播、良种补贴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全县上下,集中精力,抢抓时机,全面落实当前各项生产任务,根据县政府研究意见,我讲以下几点。

一、关于良种补贴

(一)充分认识良种补贴重大意义

近年来,良种补贴项目连续实施,加快了良种推广、促进了良法配套、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为我县跻身全国产粮大县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应对特大干旱灾害、促进夏粮稳步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全县上下一定要站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良种补贴重大意义,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真正把这一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到落实处。

尽管良种补贴工作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二是少数乡镇宣传不力,造成部分群众对良种补贴政策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良种补贴有效落实,严重损害了各级政府部门形象,相关部门和乡镇,在今年的良补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克服。

今年良种补贴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小麦良种补贴不再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供种,要采取“一卡通”形式,把补贴资金全部直补到户,这一看似简单的政策变化,给全县小麦良种进一步推广利用,带来一定难度,乡镇、村组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这一点,在坚决落实“一卡通”直补要求的前提下,统筹搞好小麦品种优化布局,要采取行政推动手段,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千方百计加大小麦良种推广力度,决不允许因政策变化和部门失职,给全县夏粮生产带来任何负面效应。

(二)全面落实良种补贴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以往工作情况,结合今年政策要求,今年的良种补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认真审核把关,确保补贴面积准确无误

省下发的2011年良种补贴工作方案讲得很清楚,农作物良种补贴仍是采取“预分面积、预拨资金、据实结算”办法,各乡镇、村组,要切实从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出发,在补贴面积核实和补贴清册填报环节,一定要逐组、逐户如实登记、据实填报、认真审核,确保面积实、底数清、户数准。填报的补贴清册,该签字签字、该盖章盖章,务必于10月 日之前,报送县农业局和财政局(棉花清册报县农办和财政局)。

2、强力宣传推介,确保良种覆盖率。乡镇、村组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住良种推广这一重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广泛宣传,强力推介。一是各乡镇要根据各自实际。统筹搞好小麦品种优化布局,要按照“一个乡镇重点推广2—3个品种、一个村重点推广1—2个品种”的要求,宣传动员村组群众,科学选种,推广良种。二是从现在开始到麦播结束,农业局和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培训会、张贴宣传单、发布视媒体公告、印发技术材料、发送手机短信、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形式,广泛宣传良种良法的增产作用。三是种子企业和代理经营户,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可采取“优惠让利”、“ 跟踪服务”等措施,引导群众自愿购买使用优质良种。同时,各种子企业和经营门店在卖给群众种子时,要随种发放“技术明白卡”。

3、严格拨付程序,管好用好补贴资金。今年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良种补贴资金发放,由县、乡财政部门按照良种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要求,依照分户清册上核定的面积、金额,会同承办银行将补贴资金存入补贴对象的固定补贴存款账户。农业、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等部门,要强化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确保良种补贴项目的健康运行,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4、严格质量监管,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安全

二、关于秋收备播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农业灾害多发的一年,夏粮生产遭遇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秋季生产前旱后涝、旱涝不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结合当前天气形势和作物长势,就秋收麦播生产,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抢抓时机,加强晚秋作物后期管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对棉花等晚秋作物,及时排涝除渍,加快土壤水分散失,促进后期结实

生长;适时开展以病虫防治为主的后期管理,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

二要适期早收,为小麦秋播争取更多主动。目前,花生等早熟作物正加紧收获,夏玉米大面积成熟收获已开始,但据气象部门天气趋势预报:9月底,10月6-8日、15-17日、19-21日、25-27日、10月底,我县有6次降水过程,“三秋”期间天气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天气形势和各类作物长势,树立抗灾生产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力投入“三秋”生产,要加快收获、腾茬、整地进度,要边收边腾,及时精耕细整,一次整好待播;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机耕整地和机械深松技术,努力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全县玉米、豆类、辣椒等作物,最迟在10月上旬全部腾完整好;棉花、晚红薯等作物,也必须在10月 日前,完成收获、腾茬、整地任务,给小麦适期播种争取更大回旋余地。

三要以整地为重点,夯实高产丰产基础。整地质量不高、播种水平偏低,是多年来我县麦播生产突出问题。今年,从备播开始,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把高标准、高质量整地播种技术推广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小麦生产技术意见”,及早开展分类指导,强化宣传培训,采取召开培训会、印发资料、举办电视讲座、集中开展科技人员包村服务活动等形式,让科技人员带着任务进村下地,切实把秸秆还田、精耕细整、机播精播技术送入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以整地、播种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全县麦田整地水平和播种质量,为播后管理和夏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强化市场监管,保障物资供应。截止目前,全县各农资企业和经销门店,共储备优质麦种750万斤、各类肥料2.27万吨、各类药剂3吨,完全能够满足全县小麦秋播用种、用药、用种需求;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要集中开展秋季农资市场综合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质量监管,尤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集中力量,联合行动,开展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防止坑农害农案事件的发生,确保群众麦播用肥、用药、用种安全。

五要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高产示范新亮点。小麦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年秋播,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小麦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农业局在王店镇四张村规划建设高产示范田2000亩;在赵店乡张庄村、赵店村和郦城村,规划建设高产田4000亩;在大桥乡程岗村规划建设高产示范方500亩。由农业局牵头,组织动员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种子企业、肥料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六方联手参与,围绕“购种”、“整地”、“播种”、“防病治虫”、“浇水”等关键环节,分别给参与农户一定的扶持和补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全面落实良种良法配套措施,通过今年的进一步努力,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宜我县粮食优质高产新路子。各乡镇也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好高产创建活动,要建好一个百亩攻关田、千亩开发方,农口相关部门的项目建设,也要向高产示范区集中布局,要集中项目、资金、技术、装备等要素,提高示

范方建设水平,切实把示范方建成展示新技术、转化新成果的窗口,建成各级领导的样板田和指挥田。

六要以秋播为契机,及时做好种植结构调整。“三秋”生产一季管两年,是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季节,不但直接关系到明年的夏粮生产,而且决定着全年的结构调整。同时,又是换季倒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明年夏粮丰收的关键时期。为此,各乡镇在适时种足种好小麦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统筹做好秋播种植结构调整,抓好秋冬季各项生产,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模式,合理配置田间结构,提高亩产值、亩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留足留好明年烟叶等春播作物预留田,打好全年种植结构布局基础。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良种补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小麦播种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强度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一环扣一环地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今天会议之后,各乡镇要尽快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工作部署,组织工作开展,乡(镇)长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良种补贴和小麦播种负总责;分管副职是具体责任人,要全面搞好统筹协调和任务落实。各乡镇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所为主,抽调精干人员,划片包干,分包村组,加快工作进度,全面落实各项良种补贴和备播播种各项任务。

二要强化督查检查。农业、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对各乡镇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检查,搞好统筹协调,对组织不力、工作中

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上报,并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农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指导、情况上报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拨付和监管;工商、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总之,各部门、各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和工作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良种补贴和小麦备播各项任务。

同志们,农作物良种补贴是国家重大惠农政策,小麦秋播事关我县粮食安全,秋收大忙已经开始,小麦备播进入最后关键,只有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周密,管理上更加科学,落实上更加扎实,才能不出差错、不出纰漏、不出问题,确保农作物良种补贴和“三秋”生产各项目标全面落实。

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5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听收看了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会议全面总结了2022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并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就抓好当前暨“二十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思想上要再重视。

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淡季,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放松。上半年以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生产安全形势整体平稳。但是稳中也有隐忧,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年*月*的时候发生了一起非法盗采事件,造成*人死亡。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多次在上级会议上被提起,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今年是“政治年”,十月份我们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在这个时期,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高度敏感,一旦出现事故,出了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从思想上警醒和重视起来,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风险上要再研判。

夏季历来是各类事故的多发期、易发期,受生产活动规律、疫情和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抢工期、赶进度、增效益意愿强烈,加上夏季高温天气影响,诱发事故的因素增加。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我市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变化,结合近期省内外较大、重大事故多发特点,认真分析、研判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从偶然中找出必然、从教训中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同时,要结合防汛、夏季高温等季节特点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因疫情、经济形势停产停工企业,特别是一些停产的非煤矿山企业,要指导企业做好停工前安全检查、停产中安全巡查、复工前安全审查,确保安全后方可停产停工、复工复产;对于正常产生产的企业,要认真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掌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排、安全生产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建立等安全状况,进行跟踪性的指导服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生产安全。

三、重点上要再突出。

要深刻汲取“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长沙望城“4·29”居民自建房倒塌等事故教训,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突出重点行业排查整治。煤矿方面,要加大冲击地压、瓦斯和水害等重大灾害精准治理力度,全面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彻底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对于超层越界开采、违法投产、违规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重处一起。非煤矿山方面,要继续巩固“雷霆行动”成果,持续开展“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盯紧守牢重点工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组织开展针对性检查整改。要加强矿山执法检查,严查矿山手续和安全生产资格条件,对现场安全设施不符合安全设施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矿山企业,一律责令停产停顿;要深化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发挥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地下矿山安全的重大问题。危险化学品方面,要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落实危化企业夏季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废弃等过程管理,加大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控,严厉查处对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进行气体分析、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仪停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违法行为。交通运输方面,要突出抓好“两客一危一货一面”和农村三轮车安全治理,依法严查“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要持续开展GPS动态监控专项检查,严格督促、倒逼企业落实24小时动态监控制度;要加强汛期天气中桥梁隧道、长大下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交通引导管控,按照一段一方案的要求,切实推动整改,严防连环相撞等群死群伤事故。建筑施工领域,要开展有限空间、城市燃气等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夏季户外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严禁恶劣天气违规强行施工,集中纠治建筑施工违法转包、现场管理混乱和赶工期、抢进度等突出问题,严防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工贸领域,要突出粉尘涉爆、铝加工、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针对食品生产旺季特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化食品制造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超能力生产等行为。消防领域,要深化夏季火灾防控工作,加大对宾馆饭店、歌舞娱乐、商场影院、景点景区、养老院、学校、医院、文物博物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城中村”等高风险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加强防火和燃气安全巡查检查,及时整改消除“三合一”“多合一”等火灾隐患,严防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其他领域也要结合行业特点,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四、责任上要再压实。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率先垂范,主动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深入现场,找到风险之源、隐患之点,筑牢“防火墙”。要强化监督检查,针对本区域、本行业实际,组织相关单位细化实化安全检查重点内容和标准,列出检查清单,运用专家诊查、行业抽查、区域互查等方式,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检查力度。要突出明察暗访,各个县(市、区)主要同志、班子成员,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严格按照《三门峡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实施方案》要求,督促分管领域、行业保质保量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会的8个暗查暗访组在做好暗查暗访工作的同时,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的暗查暗访开展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报到市委、市政府。

五、值守上要加强。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节日期间信息报告制度、外出报备等制度,领导干部既要在岗在位又要查铺查哨,重大险情和救援处置行动要亲自协调、靠前指挥。各级安委办、防火办、减灾办等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指导企业和全社会有效防范应对。各级综合性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等专业救援队伍要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科学部署力量,强化现场熟悉演练,遇有突发情况及时响应、快速出动、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平台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灾害预警、风险提示和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水平。

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一、安全工作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2004年至2005年是长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从职代会确定的生产经营、技改建设等各项指标,特别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的考核政策的确立来看,各级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采取非常措施挖掘现有机制、设备、人员潜力,克服重重困难加速完成65吨转炉、H型钢工程建设,打赢长钢产业结构调整首场战役,长钢面临的处境将更危险、更被动。但安全是生产力,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石。生产经营、技改任务再繁重,管理头绪再繁杂,各级管理者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身、设备、交通、消防等基础安全做保障,企业生存、跨越式发展和职工安康都将受到严峻挑战。还是那句话,一般的困难都不能将我们~,唯一能~我们的就是事故。

二、科学化、“严细实”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五为零”的根本保证

正如设备零故障完全有可能实现一样,无数实践证明,用科学的态度,用“严细实”的管理抓安全,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五为零”。

1、将科学管理贯穿安全生产始终

——科学管理重在制度建设。分析事故原因,表象看多为偶然,实质暴露的是制度和监管的缺失。随着旧区挖潜力度增大、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覆盖新旧两区人身、设备、交通、消防、能源等系统安全空白点、潜在突发因素增多,安全生产部必须站在系统和全局高度,及时牵头制订完善覆盖所有生产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程,消灭制度建设空白点。

——科学管理重在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素质。不懂得安全第一的管理者不是称职的管理者。做不好安全工作的管理者也不是称职的管理者。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必须同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责任落实相结合,将《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于每一环节、每一项工作;必须严格考核,让安全责任心不强的领导从现行岗位上走开,以对职工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践诺安全生产宗旨。

2、将标准化操作贯彻落实于每个环节

工艺流程、作业流程、操作流程等的科学化管理、标准化操作,是全世界优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共同做法。

在此,我想把安全管理的认识与大家进行探讨一下。从开始抓安全工作有三个过程:一是粗放型抓安全,也就是实行人盯人的办法,给操作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章制度,要求他背会,然后专人进行检查。二是建立标准化操作,坚持严细实管理。我认为我们长钢的安全管理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我们把它称为是科学管理,这是第二步。但更重要的是第三步,也就是系统的改进、系统的操作、系统的管理。用系统化的方法来加强改进全公司安全工作的办法。我们现在坚持的标准化操作、严细实管理是绝对不能丢的,但是仅靠这样还是无法去解决问题,只能减少伤亡事故,但是不能杜绝。通过系统思考,我认为现场管理十分重要,加强现场管理,将环境治理好,这样就能有效地制止事故的发生。其次我们要从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设备运转质量和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按照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管理思路,与时俱进抓安全生产,将过去粗放型的管理发展到科学管理,用系统改进、系统管理的思路把长钢建成现代化企业,从根本上消灭安全生产事故。

——杜绝经验型、习惯型随意操作。什么叫不简单,能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讲过,大工业的权威在于要求“进门者放弃一切自治”。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更是如此,没有严格的安全质量控制标准,没有规范严密的岗位操作规程,没有系统全面的设备管理、工艺操作、现场管理制度等,所有的生产运行体系都会发生紊乱,职业安全、职工健康更无从谈起。

——将结果管理侧重为对“严细实”的过程控制。借助3.5系数攻关指标分解经验及5S管理理念,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特别对关键要害部位、危险源辩识和分级管理等重点攻关,通过导入现场目视管理等,营造整洁明了、对错一目了然的环境,养成员工凡事认真的习惯,遵守规定的习惯,确保不论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都能按规程操作,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坚持管理、培训和设备的本质安全并重。一个人的安全素质,是一个人安全知识、安全行为、安全思想的综合体现。知识、技能提高后,安全防护意识、操作准确性都会相应提高。推行标准化操作,要结合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高度重视跨工种、跨专业、转岗人员和入厂新职工的教育培训,不留死角;提高各级职工辨识危险源点的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特别指出的是,某种程度上,什么样的装备水平决定什么样的安全状况。设备管理、维检、业主单位要共同加大对在线设备的维检力度,通过强化设备的本质安全,切实消除设备隐患。

安全生产部要严格劳保用品进厂质量把关,纪检监察部门可介入生产经营,杜绝不合格品进厂。

3、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至每个岗位

车间、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基本细胞,是确保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的最基本单位。如果车间主任、班组长管理不善、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违纪听之任之,发生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今年,按照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程序严密的层次管理责任体系要求,继续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层层下达,逐级负责,引起各级责任人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将安全管理融入车间、班组、个人的绩效考核之中;要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无论机构、人员怎么变,必须确保专兼职安监队伍不减、力量不削、素质不降;充分分析构成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季节、环境、生产任务、职工个人情绪变化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科学安排各项工作,消除、预防、避免事故发生。

4、将事故整改与针对性预防严密结合 ——事故整改要执行到位。多数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隐患整改不到位或习惯性违章没有得到及时制止所导致。如“10·31”物体打击死亡事故,“11·1”机械伤害死亡事故。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尚未成为员工职业生涯追求基本理念的情况下,必须用看似无情的管理限制人性中的惰性蔓延,加大日常安全标准化、“严细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各层面员工都能按安全运行体系标准工作。

——针对性预防要严抓严管。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事故预防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事后惩戒的投入产出比。安全工作重心必须立足事前预防,将检查重点放到安全制度责任是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应急求援和处置预案是否建立完善;对影响生产的重要设备、工艺设施和能源介质管网,是否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和有效防护设施;在施工建设中,是否对水、电管网重大危险源点进行安全评价,编制安全特护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是否建立预警系统专项防护等。

三、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实现安全生产向保障职业健康转变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十二五”和今年工作, 强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前两天, 大家参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听取了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和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几位领导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阐述深刻、部署明确,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成绩,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信心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全面落实强农政策,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粮食总产1112.3万吨, 油菜籽产量51.62万吨;蔬菜产量1154.6万吨, 同比增长6.4%;预计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禽蛋15万吨, 牛奶5万吨, 水产品14.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9.1%, 22.9%, 11.4%和80.5%。除粮油因灾减产外, “菜篮子”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持续增产, 为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 实现利润20.5亿元, 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 45.6%和17.5%。原9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3亿元, 上缴税金5亿元, 实现利润7.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9%, 35%和8.8%。至年末,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251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600家。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油作物面积稳中有增, 经济作物面积和比重保持增长。畜牧业继续较快增长, 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草地畜牧业比重增加。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预计蔬菜、马铃薯面积均突破10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大幅增加, 特色渔业加快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迅速兴起。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30.3亿元, 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实际增长12.6%, 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5.6个百分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长8%以上.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水果、茶叶、蔬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5%、98.3%、94.3%和93.5%, 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增加,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农业农村基拙设施有效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机具13.11万台套,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年末农机总动力1680万千瓦。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2.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处, 清洁工程42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百村试点”初见成效, 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去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为保障城乡市场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保持全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 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强化, 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真抓实干, 归功于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的一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提狠抓抗灾救灾和大力增产。组织技术力量积极投入抗灾救灾, 开展抗旱保春耕“三个一”行动, 切实减轻特大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效阻截稻水象甲、紫茎泽兰等生物灾害。抓好关键农时生产, 确保粮油面积稳定, 深入实施粮增工程、高产创建等重大项目, 加强督查指导, 促进生产发展。二是突出主要产业和关健环节。多次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 推动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启动“千万只羊产业工程”等大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马铃薯、精品水果和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农业支持力度, 推进重点龙头企业扩容,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和装备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动植物防疫等服务体系, 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和“阳光工程”、“三百工程”等项目实施,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 提高农业装备能力和农机作业水平.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基础建设。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推动土地承包地方立法,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 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 加强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建设及资源环境保护,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基本完成省农委直属国有企业改制, 其中省属农垦企业整体移交属地政府管理。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财政补助、融资担保等方式, 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 引导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化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 成功承办中国马铃薯大会、国际绿茶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六是推进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设。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抓好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机构改革, 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 加强行风建设、内部审计和纪律监察, 农业系统作风更加务实, 农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五年, 是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五年。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 5年粮食平均产量达到1115.5万吨, 在“十五”基础上稳定增长, 确保了“米袋子”供给安全。去年与2006年相比, 蔬菜、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47%和13%, 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0%, 22%和28%, “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品种日益丰富, 质量逐步提高。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烤烟、油菜支柱产业继续巩固,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接近1/3, 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特色渔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部分产业迈进百亿元产值行列。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农垦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长足进步。良种良法普及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 农机总动力增长78.5%, 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10万户, 占累计建成总量的60%, 相当于新增封育440万亩薪炭林。基层农技推广、农业信息、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业资源环保等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年均实际增长9%左右, 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差距略有缩小。农村消费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目前已接近城镇水平。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央和省连续出台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税彻底取消, 涉农补贴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 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试点成效突出,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 站在全局高度与长远角度谋划农业工作, 把握推进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就一定能够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三化同步”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的辉煌一页已经翻过, “十二五”的崭新画卷正在展开。抓好今后五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必须系统思考、科学谋划,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一)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省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 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 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重点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及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推进等战略部署。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化同步”的精神实质, 把它作为贯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一要充分认识“三化同步”的现实意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差距巨大, “慢”这个主要症结在“三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粮、肉、菜人均产量仍不足全国水平的8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耕地等农业资源约束加剧, 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数量此消彼涨, 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保供给、促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更需要推进“三化同步”, 实现三次产业提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要全面领会“三化同步”的内涵要求。“三化同步”建立在“两大战略”基础上, 既反映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城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导向;同时, 又强调了三者的同等重要、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 坚持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我们要准确把握其辩证关系, 增强发展信心。三要切实找准“三化同步”的着力要点。作为农业部门, 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突出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 保障迅速增长的“米袋子”、“菜篮子”消费需求, 增加工业原料供给, 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 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 承接其拉动和辐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扩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三化同步”的背景下,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 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肩负的发展重任, 更加积极地应对宏观环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努力化解各种困难, 紧紧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 确保在“三化同步”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明确“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整体要求, 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 我们编制了《“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三化同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历史机遇, 以农业提速增效、农民加快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稳定提高, 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 期末油菜籽产量80万吨、肉类300万吨、水果240万吨、茶叶16万吨、水产品35万吨, “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牧渔业总量和农民收入提速增长, 农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占比50%, 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占比46%, 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亩和11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分别达到500万亩和260万亩, 特色渔业产值16亿元,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优化, 现代农业显现雏形;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加快,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 设施农业规模显著增加, 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5%;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5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00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累计完成农村宜建沼气户数的50%, 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730个, 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 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是一幅宏大的远景蓝图,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这个规划, 要以优化布局为基础, 以强化措施为保障,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这里, 我着重强调一下规划中涉及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工程和项目。

生产保障工程。

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一轮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草原保护建设和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 主要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人工草地等建设, 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条件建设工程。

包括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体系、渔业支撑体系等工程建设项目, 主要是改善硬件设施、技术装备和配套条件, 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提高支撑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

新型农民培养工程。

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程。

包括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建设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示范村、生物资源保护区等, 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护农业资源生态,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项目。

粮油作物上, 包括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专项和特色杂粮等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 提高生产和供给能力, 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经济作物上, 包括蔬菜、茶叶、水果和中药材等专项, 主要是稳步扩大规模、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扶持产销衔接和品牌创建, 培育支柱产业。畜牧业上, 包括肉羊、肉牛、生猪、肉禽、奶牛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 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渔业上, 主要实施特色养殖等工程, 改善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

重点扶持粮食、薯类、植物油、畜禽制品、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加工业发展,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等, 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观光农业示范项目。

包括旅游精品沿线示范项目和观光休闲示范项目, 主要是在相关旅游景区景点配套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 拓展农业功能, 丰富旅游内涵, 改善基础设施, 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 规划项目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要继续加强衔接和沟通, 力争这些项目都能上、尽快上、上大项。同时, 要统筹抓好涉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推动各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形成支撑保障“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着力抓好2011年工作, 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建党90周年, 是“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理清发展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任务落实, 确保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门红。

今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指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 千方百计保障市场基本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加快增收, 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1150万吨;油料产量7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 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6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设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1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80个;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在当前全球粮价持续上扬、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旱情持续的情况下, 粮食安全这根弦更不能放松。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2月10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积极争取各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切实履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 扶持生产大县和种粮大户, 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马铃薯面积各1000万亩,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 大力发展兼用粮食, 继续扩大夏粮比重, 扩种高粱、薏仁米、花生等特色粮油作物, 优化生产结构。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10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200个万亩连片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等项目,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支持发展粮油加工和流通,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种粮效益。

(二) 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继续集中力量、强化措施, 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畜牧业上, 重点抓好“千万只肉羊”、“千万头肉牛”和生猪、奶牛、肉禽等产业项目,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比重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蔬菜产业上, 认真贯彻国发[2010]26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精神, 突出城镇保供菜和外销商品菜两个重点,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 确保面积1200万亩以上,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有新提高。茶产业上, 坚持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主攻方向, 新建茶园50万亩, 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提升黔茶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马铃薯上, 要在确保面积稳中有增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脱毒种薯推广和商品薯生产, 在提高单产、促进外销上下功夫, 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精品水果上, 要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 新建精品果园10万亩, 争取两年内火龙果发展到5万亩。特色渔业上, 加快发展大鲵和冷水鱼, 建设15个大鲵子二代养殖小区。同时,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

(三) 着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 一手抓执法监管, 一手抓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强化源头治理,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 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工作。特别要针对我省市场上食用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偏低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重点整治, 确保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新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55个、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5个, 创建2-3个标准化示范县。加强品牌农业建设,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力争新开工建设2个地级、24个县级质检中心和一批市场检测点, 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监管网络, 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配合抓好重要农产品应急储备, 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 积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把加快农机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加强山地适用农机研究、示范和推广, 扩大农机总量, 改善装备结构,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三百工程”等项目, 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 推广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 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 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 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动植物育种专项, 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坚持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关注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 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 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体系建设, 加快工作进度, 创新运行机制, 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五)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千方百计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 积极拓宽二三产业等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力争农民收入增幅实现“三个高于”。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对接和农业对外招商引资, 引进一批优强农业企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抓好省级试点示范企业, 着力发展一批亿元级大企业。继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快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争取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2个。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 增强其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落实涉农贷款担保费率下调20%的优惠政策, 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困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扎实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 扎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和动物疫情防控,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 强化集中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区域化防控机制, 落实疫苗和扑杀补助政策, 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突发疫情。依法实施动植物检疫,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 杜绝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密切与气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 加强农业灾变规律研究,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制定《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广防灾减灾技术,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 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抢种抢收、病虫防治中的突出作用,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实施粮食新增产能建设项目, 努力加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基础建设力度, 争取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 着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等项目建设,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从今年起省级重点抓好10个左右县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在此强调,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项目”是今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除年度目标中提出的户用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包括2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120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任务繁重、要求严格, 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组织调度, 强化督查指导, 严管工程质量,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八)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快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加强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高度关注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乱占耕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等现象,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加快草原承包到户。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继续抓好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发挥在奶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建设。配合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诚信农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农业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

在花生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2011年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经过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2/3的省区市成立了专门机构,编创推出9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建立活动站点13000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全国系列展示活动907场,举办全国交流比赛12次,推广工作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并且从国内走向国外,组派117个团组到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特别是使健身气功项目正式进入全国体育大会和世界传统体育大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10年的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共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不平凡的岁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健身气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启示之二: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启示之三: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启示之四: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主动进入到体育事业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到大群体的活动中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到的启示也弥足珍贵,其中凝聚着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汗水。

二、关于2011年健身气功工作的估价和评点

2011年,是健身气功工作全面进步的一年,全年有这样几项别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大奖,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有关省区市的一致好评;三是直接向站点发送《健身气功》杂志和音响器材的工作落实得比较好,赢得了习练群众的热烈欢迎;四是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试点成功,走开了推广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高校推广、行业体协推广以及配合转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六是我们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健身气功展示成功举办,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七是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气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八是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首次在国外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多面效果,起到了多重作用。2011年各省区市在基础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大会上将对23个省区市健身气功管理单位给予通报表彰,这里特别要对2011年工作进步幅度比较大的新疆、福建、贵州、甘肃、黑龙江的健身气功主管部门提出表扬。一年来,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辛勤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新的贡献。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的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三、关于今后一个阶段健身气功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2012年的健身气功工作,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国内的推广还是国外的教学,特别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说要干的事情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做好新年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文化引领贯穿健身气功工作的全过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行业、各级单位各有各的责任。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一体”的思想、“三调合一”的理念、“身心兼修”的方法,这些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文化无不渗透在这一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看,还是从这一项目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价值作用的角度看,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刘鹏局长就曾用“五禽戏”佐证体育文化。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术升华到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中心已经组织专家启动了《健身气功学》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2年年底前推出,使其成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文化权威和理论支撑。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锻炼的关键,在于气功是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以增强其驾驭形体的能力,促进身心达到高度统一。要使我们的功法紧紧吸引住练功群众并获得更好的功效,必须要深化现有几种功法的教学层次,把“三调合一”的技术要领进入练功状态,以充分体现气功健身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已在2011年组织专家启动了四种健身气功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从而使教学推广和习练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二)要使稳中求进成为健身气功工作的总基调。从事健身气功工作既是光荣的,也是有风险的,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有切身感受。在我们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在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能淡化风险防范意识,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和各种交流展示比赛活动的增多,无疑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对习练者或气功活动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好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站点的管理。建站设点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要求审批,对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审查更要严格。各省区市要严格落实所建站点的年检制度,对未按要求审批的站点要进一步完善手续,对有其名无其实或有违规问题的站点要坚决予以注销。建站设点一定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已经建立500个以上站点的省区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巩固上,最好能够做到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过一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设队伍第一位的是要把好进口关,按照《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和审批,否则不予承认。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随着健身气功工作的发展,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希望各地今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继续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同时采取体育、公安、场地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安保措施,从而确保活动万无一失。稳中求进,顾名思义不是消极的稳,是一种积极的稳。稳与进是互为因果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在保持平稳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新进展。总之,大家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健身气功工作的突破口。这些年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影响着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2012年要把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要把练功站点落后的省区市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这些省区市的站点数量发展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要解决推广领域不协调的问题。各省区市在2012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上述领域中的建站设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研究、去落实。三是要解决人才队伍不协调的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一支不同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队伍,但等级比较高的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因此在基层活动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培养基层高等级的教学和裁判人员,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一线。四是要解决推广模式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依托站点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是我们这些年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此,我们近两年已经有所觉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最近,我们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明年设想再给一些省区市授牌。希望各省区市也要把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这一做法推广起来。总之,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各自的短板,从而做到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上一篇:2020学生会部门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