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2024-07-08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精选11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1

单位: 姓名: 总分:

一、填空题:(10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3、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

原则。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并重新填写。

5、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和 为同一天。

6、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可疑的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7、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病时

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8、病人属于中本县区:指。

9、病人属于中本省其它地市:指。

10、现住地址中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

二、选择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年。A、一年 B、二年、C、三年 D、四年

2、对于乙丙类传染病(除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限是()A、12小时 B、24小时 C、18小时 D、36小时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起施行。A、2004.8.28 B、2004.12.1 C、2005.1.1 D、2004.12.31

(注:试题正反面)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A、1张 B、2张 C、n张 D、4张

5、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6、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8、传染病报告卡中“单位”的填写要求为()

A、没有可不填 B、没有单位时应填“无” C、可填可不填 D、以上都不对

8、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是()

A、肺结核 B、梅毒 C、乙肝 D、疟疾

9、医源性感染事件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不属于

B、属于

C、看病例的多少

D、看医院的级别具体分析

10、下列哪些职业项患者工作单位填写无字()? A、农民 B、其它 C、散居儿童 D、不详 E、家务及待业

2016年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培训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0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2014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

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肺炭疽。

3、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 属地管理 原则。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 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5、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和 填卡日期 为同一天。

6、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可疑的 新发传染病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7、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发病时 实际居住 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8、病人属于中本县区:指

病人为本地(县区)长住居民。

9、病人属于中本省其它地市:指

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10、现住地址中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

患病期间能上门随访到的住址。

二、选择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C)年。A、一年 B、二年、C、三年 D、四年

2、对于乙丙类传染病(除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限是(B)A、12小时 B、24小时 C、18小时 D、36小时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B)起施行。A、2004.8.28 B、2004.12.1 C、2005.1.1 D、2004.12.31 3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C)A、1张 B、2张 C、n张 D、4张

5、甲类传染病是指:(D)。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6、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B)。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A)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8、传染病报告卡中“单位”的填写要求为(B)

A、没有可不填 B、没有单位时应填“无” C、可填可不填 D、以上都不对

8、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是(C)

A、肺结核 B、梅毒 C、乙肝 D、疟疾

9、医源性感染事件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

A、不属于

B、属于

C、看病例的多少

D、看医院的级别具体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数据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 人口资料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种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 (艾滋病、肝炎、甲型H1N1流感、麻疹、出血热、狂犬病、痢疾、肺结核、伤寒、百日咳、淋病、梅毒、疟疾) , 共报告发病1365例, 发病率为147.2/10万, 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9.80%和28.87%。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 (534例) 、梅毒 (425例) 、淋病 (192例) ,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4.3%。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

(1)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5种, 分别为艾滋病8例, 乙型肝炎31例、丙型肝炎15例、淋病192例、梅毒425例, 共计发病671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9.16%, 发病率为72.3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9.82%, 下降最明显的是淋病, 发病率下降了34.67%, 其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均上升, 上升最明显的是艾滋病,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45.35%。 (2)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4种, 分别为甲型H1N1流感8例、麻疹11例、肺结核534例、百日咳3例, 共计发病556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0.73%, 发病率为59.9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35.51%, 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H1N1流感, 发病率下降了94.57%。 (3) 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5种, 分别为甲肝4例、戊肝22例、肝炎 (未分型) 9例、细菌性痢疾92例、伤寒及副伤寒3例, 共计发病130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9.52%, 发病率为14.02/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20.43%, 下降最明显的是细菌性痢疾, 发病率下降了31.82%。 (4)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 分别为出血热4例、狂犬病2例、疟疾2例, 共计发病8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0.59%, 发病率为0.8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3.45%, 上升最明显的是出血热, 发病率上升了75%。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1) 肺结核:全年报告534例, 发病率为57.59/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9.12%,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70岁居多, 共484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90.64%;其次为75~80岁年龄组, 发病39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7.30%。男性386例, 女性148例, 男女性别比为2.6∶1;在职业构成中, 以农民 (301例) , 其他 (71例) , 不详 (53例) , 工人 (44例) , 共469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87.83%。 (2) 梅毒:全年报告425例, 发病率为45.83/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1.14%,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二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50岁居多, 共349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82.12%;其次为15~20岁及55~65岁年龄组, 共发病52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12.24%。男性209例, 女性216例, 男女性别比为0.97:1;在职业构成中, 以不详 (90例) , 农民 (69例) , 家务及待业 (67例) , 工人 (55例) , 共281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66.12%。 (3) 淋病:全年报告192例, 发病率为20.71/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4.07%,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45岁居多, 共158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82.29%;其次以50~55岁年龄组, 发病19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9.90%。男性179例, 女性13例, 男女性别比为13.77∶1;在职业构成中, 以工人 (89例) , 其他 (22例) , 商业服务 (20例) , 农民 (15例) , 共146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76.04%。 (4) 痢疾:全年报告92例, 发病率为9.92/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74%,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4~10月发病较多, 共发病76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82.61%;发病年龄以0~1岁及15~20岁居多, 共59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64.13%;其次为3岁及15~40岁年龄组, 发病24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26.09%。男性53例, 女性39例, 男女性别比为1.36∶1;在职业构成中, 以散居儿童 (31例) , 学生 (30例) , 幼托儿童 (5例) , 农人 (5例) , 工人 (5例) , 共76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82.61%。 (5) 病毒性肝炎:全年报告81例, 发病率为8.74/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3%,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5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15~60岁居多, 共74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91.36%;其次为65~80岁年龄组, 发病7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8.64%。男性55例, 女性26例, 男女性别比为2.12∶1;在职业构成中, 以农民 (16例) , 不详 (15例) , 工人 (15例) , 其他 (10例) , 家务及待业8例, 共64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79.01%。

2.4 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全区20个乡镇军邮传染病疫情报告, 总发病率最高的是百家湖街道和东山街道, 分别为574.33/10万、228.06/10万;最低的是方山镇为57.98/10万。其余发病率在183.48/10万~124.81/10万的有其林、秣陵、江宁、汤山、谷里、横溪、上坊7个镇;发病率116.62/10万~60.14/10万的有湖熟、东善桥、铜井、淳化、陆郎、陶吴、上峰、土桥、丹阳、周岗10个镇。 (2)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传染病报告, 3~9月份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6.81% (912/1365) , 并以5月份发病最多, 占全年总数的11.43% (156/1365) ;11月份发病最少, 占全年总数的4.84% (66/1365)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发病为主, 呼吸道传染病在春夏之交发病较多, 其他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 (3) 年龄及性别分布:从0~80岁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不同病种发病年龄高峰各异。肺结核20~70岁发病占90.64% (484/534) ;梅毒20~50岁发病占82.12% (349/425) ;淋病20~45岁发病占82.29% (158/192) ;痢疾以0~1岁及15~20岁发病占64.13% (59/92) ;病毒性肝炎15~60岁发病占91.36% (74/81) 。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例为1.99:1 (908/457) 。

3 讨论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为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为0.4314/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下降19.80%和28.87%。低于2009年全国报告发病率 (200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44.15/10万) [1]。

近几年来, 肺结核一直位居南京市江宁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首位, 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3,4,5]。结核病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刻不容缓”[6]。南京市江宁区从2003年启动并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 提高了肺结核病的发现率, 因此, 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提高发现率的同时, 必须要提高治愈率, 发现1例, 治愈1例,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

性传播传染病位居南京市江宁区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 淋病、梅毒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下降14.19%和21.75%, 这与政府近年来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关, 艾滋病发病率上升一个可能原因是该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流动人口较多, 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教薄弱, 促使性病发病增加。另一原因是艾滋病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扎实, 疾控机构提升了对性病艾滋病的监测能力, 增加了病例发现的机会。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可能原因是该区流动人口较大, 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较弱。乙型肝炎的防治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覆盖率。丙型肝炎的防治要做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措施。梅毒、淋病、艾滋病的防治应制定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计划, 加强薄弱环节的信息传播, 使目标人群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或信息, 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歧视, 促使其减少或改变高危行为额, 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是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有效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为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为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梅毒、淋病。结论 应加强对南京市江宁区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200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EB/OL].[2010-02-10].http:www.moh.gov.cn.

[2]李华兵.建始县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9, 35 (3) :40-43.

[3]欧阳建华.2007年贵州省天柱县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5) :41-42.

[4]易蓉.2006年利川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5) :43-44.

[5]韩绍先, 周翠仙.泸水县2003~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云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4 (3) :52-54.

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篇3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培训考试题 篇4

姓名

单位

分数

一,填空题

1,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种,其中乙类

种,丙类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

2,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是

,。

3,传染病管理遵循

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4,《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

年。

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

,,五类。6,门诊日志应包括:

,,,,九项基本内容。

7,报告及时性统计,是比较报告病历的 与报卡生成时间,为迟报。8,需要

告的传

病有

,。9,责任报告

务的责

告人, 。

10,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做出诊断病被报告过,处理方法是

。二,判断题

1,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网络直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报。()

2,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的小时可以不填。()3,14岁以下患儿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必填。()

4,同一种病例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诊断,应填写确诊的日期。()5,网络直报电脑可以不设密码。()

6,网络直报人更换时,需要及时更改密码。()

7,网络直报密码最好每月更换,要求8位数,最好是字母与数字组合,()8,手足口病可以报“疑似病例”。()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5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培训制度材料范文,更多详细内容,尽在东星资源网,欢迎大家阅读!

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培训制度篇一

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水平,及时识别、及时报告各种传染病,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培训制度如下。

1、每年进行两次以上对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传染病诊断治疗等内容,增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和报告时限,正确填写报告卡片,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2、根据本辖区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季节,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夏季肠道传染病、冬季流感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培训;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组织专病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分类、病种,报告流程、报告方式及时限,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等内容,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防保人员参加上级各种培训会议回单位后,按需要将有关内容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二次培训。

5、认真制订和收集培训相关资料。包括每次培训的计划、培训内容、书面通知、学员签到、学员考核试卷、培训总结等资料。

6、凡不能按时参加本院培训的医务人员,过后要补训补考,拒绝参加培训或不接受考核者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篇二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

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

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6

2015年下半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工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甲类传染病多少种?乙类多少种?丙类多少种?()A A、2/26/11 B、2/25/10 C、2/10/25 D、2/10/26

2、甲类传染病指的是:()B A.鼠疫和登革热

B.鼠疫和霍乱

C.霍乱和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

3、诊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指标是()B A.谷丙转氨酶升高

B.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C.HBsAg 阳性

D.HBV-DNA阳性

4、以下哪项化验结果对诊断乙型肝炎病人意义不大()C A、HBeAg 阳性 B、HBV-DNA阳性 C、HBcAb 阳性 D、HBsAg 阳性

5、丙肝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诊断依据()A A、丙型肝炎RNA测定

B、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C、肝功能检查

D、临床症状

6、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A A、经呼吸道传播。B、经肠道传播 C、经自然疫源及虫传播 D、经血源及性传播

7、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D A、急性传染性; B、呼吸道传染病; C、慢性呼吸道感染性; D、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8、艾滋病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时间:()D A 2-3年 B 4-6年 C 1-2年 D 7-10年

9、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 A、性接触 B、血液接触; C、母婴接触; D、直接接触传播。

10、哪个属于乙类传染病例,需要24小时内上报:()C A、尖锐湿疣 B、手足口病 C、人感染H7N9禽流感 D、结核性胸膜炎

11、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甲型H1N1流感不再单列于乙类传染病,而归属于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管理 C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2、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解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措施,属于()类传染病。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3、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4、疟疾对孕妇的危害()C A.引发难产

B.高血压

C.流产、早产和死胎 D、水

15、下列属于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B A、肺结核、尖锐湿疣、乙肝 B、艾滋病、乙肝、丙肝 C、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乙肝 D、艾滋病、丙肝、淋病;

16、预防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措施是()D A、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B、使用真空采血管;

C、医护人员做好手的消毒; D、各种医疗器械与用具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

17、按照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我院对肺结核的管理原则.()A A、报告和转诊

B、规范治疗

C、开展防治应用性研究

D、病例追踪

18、肺结核主要通过()传播。A A、咳嗽飞沫

B、血液

C、食物

D、体液

19、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C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20、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C A.口服抗疟药 B.打疫苗 C.避免蚊虫叮咬 D.掌握预防知识

21、下列不属于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的是()D A、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B、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C、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D、有接触过敏原史,既往有类似发作

22、诊断梅毒1期的临床依据是()

A.A.硬下疳

B.梅毒多形性皮损

C.无症状及体征

D.内脏神经等心血管损害

23、梅毒的实验室报告依据是:()

D A.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阳性 B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阳性

C.TP阳性RPR阴性或RPR阳性TP阴性

D.TP、RPR均阳性

24、关于食源性疾病正确的是:()

B A.我院不是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

B.食源性疾病病例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C.临床医生不需要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D.食源性疾病不需要报告

25、手足口病的防控不正确的是:()D A.抓好预检分诊,防止院内感染 B.落实首诊负责,严格疫情报告和转诊 C.定点收治,确保痊愈 D.轻症患者也得转诊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CD A.艾滋病 B.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炭疽

2、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B C D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CD A.肺结核 B.流感 C.麻疹 D.淋病

4、下列哪些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ABD A、甲肝 B、手足口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伤寒及副伤寒

5、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有()ABCD A.经水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接触传播 D、蝇媒传播

6、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史()答案:ABC A、有性乱史

B、静脉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针灸疾病史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ABCD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 D、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8、丙肝的流行病学史包括:()ABCD A、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等 B、有血液透析史或不洁注射史。

C、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D、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所生婴儿

9、伤寒实验室确诊标准:()ABCD A.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B.骨髓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C.粪便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D.胆汁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1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ABC A.胃肠道(粪-口、水、食物污染)传播。B.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播。C.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D.经血液传播

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传染病报告卡的诊断日期不需要填写小时。()×

2.我院规定,每一例死亡病例,临床医生都要填写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并由疾病预防控制科进行网络直报。()√

3.传染病报卡中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是必填项目。()√

4.首诊医师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院内专家组在12小时内(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立即)进行会诊和排查。()

5.对于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的病例,有必要进行疟原虫的检测。()√ 6.填写肺结核报告卡时,要同时填写转诊单()√

7、我院发现艾滋病初筛阳性的患者,首诊医师不需要填写艾滋病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

8、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 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9、填写死亡报告卡时,死因链要完整并符合逻辑。()√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数据均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平阳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发病概况

2010年平阳县共报告传染病20种,报告发病数8 830例,报告发病率1 027.58/10万;报告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0.69/10万。

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1 936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的21.93%,报告发病率为225.30/10万;报告死亡6例(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报告死亡率为0.70/10万,病死率为0.31%。与2009年相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病种增加1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减少3种(百日咳、猩红热、疟疾),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3.30%,死亡率下降34.32%,病死率下降14.37%。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945例)、肺结核(510例)、梅毒(399例)、淋病(41例)、痢疾(11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8.45%。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风疹),共报告6 894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8.07%,发病率为802.28/10万,报告发病主要病种是手足口病(3 89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655例),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4.9%。

2.2 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

报告发病3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116例,痢疾11例,伤寒及副伤寒7例,共计发病134例,报告发病率为15.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6.92%。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0.79%,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肝炎,发病率下降了54.02%。

2.2.2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发病3种,分别为麻疹4例,肺结核510例,甲型H1N1流感8例,共计发病522例,报告发病率为60.75/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26.96%。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46.98%,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下降了96.87%。

2.2.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报告发病4种,分别为肝炎(乙型肝炎728例、丙型肝炎101例)829例,艾滋病5例,淋病41例,梅毒399例,共计发病1 274例,报告发病率148.26/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65.81%。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7.70%,发病率下降较明显的是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了34.48%。

2.2.4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报告发病4种,分别为狂犬病1例、钩体病1例,乙型脑炎1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共计发病4例,报告发病率为0.47/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0.21%。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50.74%,其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和乙型脑炎均下降了50.72%,去年无钩体病病例报告。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乙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728例,发病率为84.72/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82%,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3.04%,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15~59岁居多,共663例,占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总数的91.07%;男性发病520例,女性发病208例,男女性别比为2.50∶1;在职业构成中,工人(206例),农民(155例)、家政、家务及待业(88例)共449例,占61.67%。2.3.2肺结核全年报告发病510例,发病率为59.35/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57%,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8.93%,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2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以15~59岁居多,共365例,占肺结核报告发病总数的71.57%;男性387例,女性123例,男女性别比为3.15∶1;在职业构成中,农民(174例),工人(51例),家政、家务及待业(49例),民工(42例)共316例,占61.96%。2.3.3梅毒全年报告发病399例,发病率为46.43/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45%,与去年相比上升了33.26%,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以20~59岁居多,共296例,占梅毒报告发病总数的74.19%;男性151例,女性248例,男女性别比为0.61∶1;在职业构成中,农民(113例),工人(87例),家政、家务及待业(60例)共260例,占65.16%。2.3.4甲型H1N1流感全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8例,发病率为0.93/10万,与去年相比下降了96.87%,没有重型和死亡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全年有2个月份报告发病,1月份7例和2月份1例。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工人、干部各1例,不详职业3例;年龄以25岁为主;男性4例,女性4例,男女性别比为1∶1,没有发生暴发疫情。2.3.5手足口病全年报告发病3 892例,发病率为452.93/10万,发病数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6.45%,与去年相比上升了72.27%,位居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5、6和7月份发病数较多,共发病2 484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63.82%;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共3 790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7.38%;男性2 394例,女性1498例,男女性别比为1.60∶1;发病以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共3 823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8.23%。病例以轻型为主,没有发现重症病人。

3讨论

2010年平阳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传染病20种,报告发病数8 830例,报告发病率1 027.58/10万,报告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0.70/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2009年上升了61.98%和59.60%,高于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80.24/10万)[1]。

2010年病毒性肝炎是位居平阳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首位,病例分布以青壮年为主,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型肝炎[2]。提高青壮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对策[3]。

肺结核是平阳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2位,病例以青壮年为主,这与以往新生儿接种卡价苗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因素有关。提高新生儿住院分娩率及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人的筛查及痰检等管理和治疗工作是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浙江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梅毒一直在平阳县传染病发病中占较大比重,近年来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主要与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农业基础坚实,又是旅游大县,外来务工及外出流动人口均较多,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较薄弱等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散居儿童,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容易导致疫情扩散;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防病宣传教育,严密监测疫情,做好有聚集性倾向特别是托幼机构的疫点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Z].2011-02-10.

[2]徐旭卿,林霞,曾蓓蓓,等.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4):263-266.

[3]郑伟江,张文钦,陈胡晖,等.2009年汕头市濠江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2010,36(6):41-42.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8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传染病疫情报告 篇9

一、本所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

人。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

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三、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五、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0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一、管理原则

(一)责任报告单位职责

我院属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医院成立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防保组。防保组具体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配备疫情报告专用设备实行网络直报,设立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工作。

(二)责任报告人

我院执行职务的人员,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放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三)首诊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疫情报告

(一)报告内容

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②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③其他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的其他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所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5)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下列情形: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3.医院死亡病例

规定县级以下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疑似、死亡病例,均要县以上专家组会诊后,由专家组提出意见再进行网络直报。

4.法定报告的性病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的八种性病为: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规定监测病例

(1)发热病例。按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发热呼吸道病例、发热肺炎病例和发热肺炎病例出院诊断情况的监测统计。

(2)AFP病例(14岁及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3)其他。

(二)报告时限

报告时限的计算,以门诊日志或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准。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网络直报),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的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脊髓灰质炎、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临床初步诊断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时,要马上报告,由防保组在2小时内以电话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包括水痘、恙虫病和肝吸虫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发现原因不 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报告程序 1.传染病报告(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送交防保组的疫情管理人员。

(2)订正报告

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项目。

(3)死亡报告

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 告卡》,进行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

(4)填卡要求

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及准确。

住院期间诊断为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卡。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接诊医生要立即补填、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5)结核病报告

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含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实验室确诊、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人,临床医生要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病人转诊单》。放射科X线诊断肺结核病例,由放射科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病人转诊单》。

(9)疫情报告卡的收集、报告

各科疫情报告卡的填报必须符合法定时限、方式和我院的有关规定。杜绝迟报、漏报、漏登现象。防保组每天到各科室收集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各科室如发现法定传染病,须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通知防保组收卡,防保组收卡时,应在相关登记本上签字确认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立即向防保组电话报告并立即报送疫情报告卡。

(10)网络直报

防保组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及时检查、审核报告卡,做好有关登记,并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应及时通知报告人补充、更正。

(11)重点传染病和爆发疫情的报告

防保组疫情管理人员在发现以下传染病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通知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中第①、③、④条要求紧急报告的病例,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及分管领导,并向本院各科室发出预警信号。

①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禽流感; ②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登革热、流脑、乙脑、狂犬病、布病、黑热病、血吸虫病、包虫病、丝虫病,出血热、疟疾、麻风;

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④其余病种的聚集性病例(同一地方或学校、单位、家庭,一日内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5例及以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对报告的上述重点传染病的疑似病例,临床医生应尽快明确或排除诊断,及时在订正报告卡上填写疑似病例的转归情况,交防保组及时上网订正。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

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预警病例,要立即报告医务科、防保组。首诊医师应立即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钩选“不明原因肺炎”,填写“SARS预警病例”或“人禽流感预警病例”)送交防保组,防保组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当地卫生局。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正常班时间,首诊医生必须马上同时电话报告医务组。对其中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即时送交防保组。

防保组须马上核实情况,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报告方式(电话及传真)向所在地的卫生局、疾控机构报告。

4.值班期间的疫情报告 在节假日和中午、夜间等值班期间内发现疫情须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报告防保组,防保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须在2小时之内进行网络直报。

5.死亡病例报告

(1)对在本院门(急)诊或住院发生的所有死亡病例,诊治医生必须填写《死亡报告卡》上报防保组,由防保组进行网络直报。

6.性病报告

发现初次确诊的法定性病病人,首诊医生要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艾滋病、梅毒、淋病病例,还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乙类传染病规定时限报告。

三、疫情登记

医院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防保组设置《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和有关统计、登记表册,在相关临床科室设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内科专设《结核病登记本》,在检验室设立《检验登记本》,在放射科设立《放射检查登记本》和《结核病登记本》。

临床医生和有关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认真、详细填写有关登记本,订正报告时亦须及时登记。凡腹泻、艾滋病、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及AFP患者的化验单,开单医生必须填写详细地址,检验科室的《检验登记本》应登记上述病人住址。

四、原始资料的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及报告记录等原始资料,由防保组保存;《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及《检验登记本》等有关登记本由各科保存;传染病反馈意见由检查科室、送检科室和防疫组各存一份。

五、考核与奖惩

医务科检查、督促各科疫情报告情况,组织漏报、迟报调查,进行专项考核奖惩。

凡发现不按规定报告疫情或不按规定登记者,按《郁南县平台镇卫生院强化组织纪律、加强内部管理暂行办法》及《郁南县平台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造成严重后果者,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卫生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试题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0年疫情分析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 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性病学分析,运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的制作。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0年乌鲁木齐市法定传染病年终汇审按发病日期统计,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报告16 506例,报告病种23种,报告发病率为649.62/10万,与2009年(699/10万)相比下降7.06%;死亡91例,报告死亡率为3.58/10万,与2009年(3.33/10万)相比上升7.6%;病死率为0.55%,与2009年(0.48%)相比上升15.77%。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0 779例,报告病种15种,报告发病率为424.22/10万,与2009年(513.44/10万)相比下降17.38%;丙类传染病报告5 727例,报告病种8种,报告发病率为225.4/10万,与2009年(185.56/10/万)相比上升21.47%。

2.2 发病顺位

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均在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流行性腮腺炎,见表1。

2.3 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1 580例,占乙类发病数的14.66%,无死亡病例;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 538例,占23.55%;死亡17例,占死亡数的18.89%。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19例,占0.18%;无死亡病例。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6 638例,占61.58%;死亡73例,占81.11%。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发病4例,占0.04%;无死亡病例。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全年发病情况自2月份起呈上升趋势,5—7月份是全年的发病高峰,主要以手足口病和肠道传染病报告为主,6月份发病达到最高,与2009年同期发病维持在同一水平。7月份疫情有所下降,8—11月低于2009年同期发病,11月份后疫情开始上升,高于2009年的同期发病,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为主,见图1。

2.4.2 地区分布

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达坂城区1 362.88/10万,水磨沟区1 129.81/10万,新市区805.59/10万,天山区709/10万,米东区694.63/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天山区3 830例,新市区3 355例,沙依巴克区3 340例,水磨沟区2 252例,米东区2 248例,见图2。

2.4.3 人群分布

男性发病9 984例,发病率为775.52/10万;死亡66例,死亡率为5.13/10万,病死率为0.66%。女性发病6 522例,发病率为520.31/10万;死亡25例,死亡率为1.99/10万,病死率为0.38%。男女性别比为1.53 ∶1。年龄发病分布为0~5岁年龄组主要以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脑为主,10~25岁年龄组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为主,26~45岁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为主,60岁以上以乙型肝炎、肺结核和梅毒发病为主。职业分布中居前5位依次为:散居儿童2 744例,占16.62%;家务及待业者2 185例,占13.24%;幼托儿童1 973例,占11.95%;学生1 805例,占10.94%;其他职业者1 675例,占10.15%。

2.5 重点病种

2.5.1 病毒性肝炎

共报告4 726例,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与2009年(204.70/10万)相比下降9.13%。死亡报告3例,报告死亡率为0.12/10万,与2009年(0.28/10万)相比下降57.43%;病死率为0.06%,与2009年(0.14%)相比下降53.14%。其中甲肝342例,占病毒性肝炎的7.24%;乙肝1 656例,占35.04%;丙肝2 516例,占53.24%;戊肝69例,占1.46%;未分型肝炎143例,占3.03%。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者居多(945例),占20%,其次为离退人员(756例)、工人(575例),分别占发病数的16.00%、12.17%。年龄分布中以15~74岁(4 226例)年龄组居多,占发病数的89.42%。

2.5.2 手足口病

共报告2 449例,其中临床诊断2 274例,实验室诊断175例(96例为EV71感染,65例为CoxA16,14例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报告26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96.38/10万,与2009年(56.98/10万)相比上升69.16%。地区分布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达坂城区205.9/10万,水磨沟区205.19/10万,沙依巴克区145.7/10万。职业分布中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 305例)为主,占发病数的94.12%。年龄发病主要以1~5岁(2 137例)年龄为主,占发病数的87.26%。

2.5.3 肺结核

共报告2 156例,报告发病率为84.85/10万,与2009年(95.14/10万)相比下降10.81%。死亡15例,报告死亡率为0.59/10万,与2009年(0.44/10万)相比上升35.42%;病死率为0.7%,与2009年(0.46%)相比上升51.87%。其中结核菌涂阳780例,占发病数的36.18%;菌涂阴1 030例,占47.77%,未痰检332例,占15.4%;仅培阳14例,占0.65%。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者为主(525例),其次为离退人员(313例),分别占发病数的24.35%、14.52%。年龄分布中以15~49岁(1 422例)年龄组居多,占发病数的65.96%;其次为60~79岁(452例)年龄组,占发病数的20.96%。

2.5.4 流行性腮腺炎

共报告1 431例,报告发病率为56.32/10万,与2009年(36.10/10万)相比上升56.01%。地区分布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新市区(105.41/10万)、水磨沟区(76.26/10万)、沙依巴克区(64.28/10万)。职业分布中主要以学生发病为主(693例),占发病数48.43%;其次为幼托儿童(453例),占发病数31.66%。年龄分布中以3~7岁年龄组为主(762例),占发病数的53.25%;其次为10~14岁年龄组(244例),占17.05%。

2.5.5 麻疹

共报告66例(临床诊断40例,实验室诊断26例),报告发病率为2.6/10万,与2009年(5.19/10万)相比下降49.96%。发病率在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新市区(7.68/10万)、天山区(2.59/10万),沙依巴克区(1.86/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23例)、学生(12例)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34.85%、18.18%。病例以0~1岁组(22例)最多,其次为20~29岁年龄组(17例),分别占33.33%、25.76%。

2.5.6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共报告2 466例,以梅毒发病最高,报告1 712例,占总发病数的69.42%,发病率为67.38/10万,与2009年(69.22/10万)相比下降2.66%;其次为淋病报告621例,占总发病数的25.18%,发病率为24.44/10万,与2009年(24.45/10万)相比下降0.03%;艾滋病报告133例,占总发病数的5.39%,发病率为5.23/10万,与2009年(3.21/10)相比上升63.09%。死亡68例,死亡率为2.68/10万,与2009年(2.02/10万)相比上升32.67%;病死率为51.13%,与2009年(62.96%)相比下降18.79%。

3 讨论

2010年乌鲁木齐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49.62/10万,与2009年相比下降7.06%,这主要与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有关,2010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0.55/10万)与2009年(45.37/10万)相比下降98.79%。全市发病数、发病率均在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一直居我市各种传染病的首位,从各型肝炎发病情况看,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加大检测筛查力度导致报告率上升,但不排除疫情跨年度重复报告的可能[1]。因此,各级卫生部门需认真做好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的落实,加强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杜绝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手足口病发病居第2位,自被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和报告后,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大幅提高,通过广泛宣传和防病知识的普及,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就诊意识增加,使疾病的发现能力也明显增强。手足口病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今后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2]。

呼吸道传染病中主要以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最多,与有关报道一致[3],肺结核占居呼吸道传染病的首位,已不容忽视,愈来愈多的结核菌有耐药性,是使结核病可能再次成为难治之症及疫情上升的主要因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小学生中,这个年龄群的大部分儿童疫苗接种率未达到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的水平,又缺乏卫生防护意识,一旦发生疫情,极易在学生中造成暴发流行。麻疹的发病情况仍不容乐观,继续提高儿童(尤其是外来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按种率,是防治麻疹疫情的有效手段。

我市性传播疾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梅毒发病率近几年居高不下,淋病、艾滋病的发病情况也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项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及医疗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实施综合防治。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减少漏报、误报现象,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及时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②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大儿童免疫规划资金投入,对易感儿童进行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及其相关疫苗的免疫按种是保护其免于发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③广泛普及预防传染病等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小栋,闫苹彬,王靓洁.2007年北京市昌平区重点控制传染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12):774-776.

[2]张璐,王艳杰.2010年北京市金融街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52-1754.

上一篇:《如意娘》阅读训练答案及赏析下一篇:四年级英语第一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