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24-08-22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通用7篇)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1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电子政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间技术升级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子政务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电子政务行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的服务运营与发展现状;电子政务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电子政务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电子政务行业的竞争与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行业应用市场分析;电子政务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电子政务行业未来的发展与投资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子政务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电子政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电子政务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电子政务行业调研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电子政务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电子政务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电子政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电子政务行业投资风险,更有

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2

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开发利用, 将其作为资源开发, 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 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 节约能源1.4万吨标煤, 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 可出钢8 500吨, 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 节能0.4万吨标准煤, 少产生1.2万吨矿渣, 比用铁矿石炼钢节约2/3的工时。每利用1万吨废纸, 可生产纸浆8 000吨, 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 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 节水100万立方米, 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 节电600万度。电器产品换代的节律越来越快, 报废电器中的元器件平均只用了2万小时, 只相当于设计寿命的1/25, 这些元器件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中国日益灵活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指引下, 民间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越来越活跃, 为满足市场经济多方面的需求,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由于具有企业规模灵活、设立方便、转型容易等特点, 最先迎合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往往是中小规模企业,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型经济的方展方向。

2008年1~11月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7, 120, 030, 000元,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 511, 572, 000元, 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023, 535, 000元。2009年1~11月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 619, 162.00千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24.4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515, 248.00千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3.59%。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3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7%;负债规模达78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2%。

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

1、国内外经营环境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逐季放缓。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美国经济可能趋于好转但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受灾后重建短期提振经济增速可能稍微加快,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可能继续下行。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2、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三次加息和数量型工具的收紧操作引致银行信贷增速下降、净息差扩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大了流动性压力,人民币汇率及其预期变化对外汇存贷款业务影响显著。

2012年,预计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稳中趋降,信贷增量适度扩大,人民币升值放缓,并呈现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

3、银行业监管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监管机构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搭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银行监管新框架,规范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也对银行业的监管达标和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以后,预计将对推动现有政策的完善和执行,同时监管政策将会适度灵活 。监管部门将推动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做好风险防范,并统筹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完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2012年,银行业将不断加强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并继续通过战略转型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转型

1、银行业机构概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呈现可喜变化。

2012年,银行业将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宗旨,严格遵循监管指引,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规范有序开展竞争,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力争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格局。

2、战略转型综述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稳步推进。信贷结构更趋合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综合化稳步发展,经营布局不断优化。国际综合竞争力增强,品牌声誉继续提升。未来不同类型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和趋势也有所差异。一是政策性银行将继续探索、深化专业化或商业化改革。二是大型商业银行将深入优化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三是中小商业银行将加强在专业市场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或区域优势。

3、综合经营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试点持续稳步推进。在综合经营平台功能不断健全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探索和完善集团管理体制机制,与非银行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日益提升,并对国际化战略推进及整体战略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积极审慎地探索综合经营新领域、不断完善综合经营机制。监管机构也将持续加强监管,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

4、国际化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服务网络向纵深拓展,本地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挑战。未来中国银行业将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打造全球金融服务能力,继续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原则选择国际化目标市场,以物理网点、电子渠道、业务拓展的有机结合来拓展服务网络,通过股权并购和战略合作探索国际化发展新思路。

5、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

在监管机构的规划和指引下,中国银行业愈加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正在谋求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转变,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步从业务生产向经营分析、风险控制、战略决策、深入的客户信息挖掘等管理环节渗透。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业务

2011年,资产业务平稳增长,贷款增速明显回落。资产同比增长18.90%,增速继续回归常态,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上升,贷款增速继续回落,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态势。从结构看,公司贷款比重略有回升,贷款长期化趋势有所减弱,行业投放有所分化,区域投放日渐均衡。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消费贷款短期化明显,经营性贷款期限延长。

2012年资产业务增速可能继续有所放缓,结构调整压力相应有所加大。中国银行业将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拓展优质特色业务、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负债业务

2011年中国银行业负债同比增长18.6%,比201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定期存款比重有所提高,负债成本明显上升,外币存款总额快速增长。为破解存款增长难题,银行业积极探索主动负债业务,同业存放大幅增加,发行次级债规模创新高,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明显增加。

2012年,预计银行业负债业务和存款规模仍将适度增长,增速继续呈回落趋势。储蓄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增长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定期存款占比趋于上升,但增速可能回落。主动负债业务将稳中有升,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占比进一步提高,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业务的规模将明显扩大。

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

2011年除了与股市相关的代理类中间业务增速相对较慢外,银行业其他各类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增速均在3成以上。中间业务还呈现出发展策略差异化、产品创新高频化、经营发展国际化等特征,发展水平及层次持续提升。

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推进、直接融资市场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等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新的空间,银行转型发展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也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间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等等。预计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整体上仍将呈平稳发展态势,但收入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并将更加注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业务竞争将更加依靠服务、创新和管理驱动。

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改进与履行社会责任

1、金融服务改进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分别从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展示服务亮点、组织专题活动、正视差距问题等七个方面持续推进服务改进工作。

2、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一是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引导信贷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金融普惠;三是践行绿色金融,全面促进环保建设;四是提升专业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五是强化人本管理,推动行业幸福成长;六是致力和谐社会发展,积极增加公众福祉。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与资本管理

1、信用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组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银行业将积极应对经济增速趋缓、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上升带来的挑战,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持续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

2、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持续优化、提升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仍面临一定挑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努力提高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流程,强化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3、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不断加强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不断完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但在合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树立全面合规理念,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深入推进操作风险高级法实施和应用,通过持续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案件防控能力。

4、新资本协议实施与资本管理

2011年,新资本协议分类、分层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新监管标准,全面加强资本管理,不断拓展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不断提高。但银行业仍面临着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数据基础不够扎实、资本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依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持续夯实数据基础,以内部评级系统为核心,积极提升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和水平,并结合银行发展战略,动态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积极推进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建设。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生息资产增速有所下降,净息差持续反弹,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手续费收入增速提升,部分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从驱动盈利增长的各个因素来看,2011年的情况与2010年基本类似:第一,生息资产增速虽然继续有所下降,但仍是驱动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稳定、最主要因素;第二,受贷款供求关系和上一轮加息的影响,净息差持续反弹,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作用继续回升,是驱动2011年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三,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净利润的正向贡献有所提升;第四,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和信贷投放额度被有效管控等因素客观上推升了手续费收入的增速,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第五,为了逐步达到“拨贷比”(拨备率)的监管规定,一些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由正转负。

预计2012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明显下滑。各驱动因素的具体影响是:第一,受银行信贷总体需求放缓、贷款新规继续深入实施、境外资金流入放缓、存款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需求有所放缓,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微调预调,信贷供给的绝对规模可能略有扩大,信贷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净息差逐步见顶回落,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有所降低。但我们判断,由于2011年净息差呈现单边上行走势,翘尾因素仍然会使得2012年净息差产生正贡献。第三,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和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回落,以及信贷供求环境和中间业务收费环境的变化,传统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增速可能平稳回落,信贷替代型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显著放缓,手续费收入对银行业盈利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第四,由于银行业收入增长放缓而管理费用增长稳定,前期持续下降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未来一个时期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对银行业盈利增长产生明显贡献。第五,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可能出现反弹,“拨贷比”的监管要求为信用成本率设置了“底限”(即当期拨备至少应达到增量贷款的2.5%),银行进一步降低信用成本率来释放盈利的空间将受到一定限制。

总之,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也是良好外部环境下银行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结果,不存在所谓“暴利”之说。前瞻地看,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发展、金融改革加速、监管更趋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银行业可能出现资产增速适度下降、息差逐步收窄、不良资产有所反弹的态势,利润增长将明显减速、较为温和。

中国银行业的现今问题

1、影子银行和社会融资规模

2011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有所下降,银行表外融资波动剧烈,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发展较快。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出现非规范经营行为,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迅猛发展并出现风潮。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显著变化、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问题的出现,是金融结构、法律环境、信用体系等制度性因素,以及经济金融走势等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受经济金融走势变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改革深化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表外融资占比下降。非银行融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速。影子银行问题将逐步得以规范,民间借贷增速放缓。

2、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诸多重大挑战,但也将提供一些业务机遇。银行需要提高定价能力,资产需要重新配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利差收窄,短期内银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为银行产品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有利于银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将更加活跃,有利于增加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给银行开展相关中间业务带来机遇。中国银行业将从提升定价能力、强化金融创新、推动业务转型、改进风险管理和加强同业协调等方面入手,确保在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环境下持续健康发展。

3、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引发了少数银行违规高息揽存、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黑箱运作、表外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既有来自市场需求和银行供给层面的因素,也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等因素。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4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粮食的增产并不能较好的稳定粮价的上涨,其中的原由即是中国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中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中国农产品物流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上高效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以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供应链为代表。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者的责任、权利及义务,依法制定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财政预算计划及使用规则,因此“从田地到餐桌”的粮食物流各环节的操作有法可循,监督管理有法可依。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粮食物流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环境;国外粮食物流发展经验借鉴;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情况;中国粮食物流发展情况;粮食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粮食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粮食物流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粮食物流相关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粮食物流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粮食物流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粮食物流的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并根据粮食物流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粮食物流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粮食物流企业、粮食加工及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粮食物流企业、粮食加工及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粮食物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粮食物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5

2013-2018年中国医院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端市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人才的优势迅速膨胀,使得中国整个医疗市场规模20年来增长了30多倍,已达到近4000亿元人民币,高、中、低端市场所占比例已演变为80%、10%、10%。这个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大型医院硬件水平迅速提升,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也提高很快,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3000多亿元医疗支出的增长中,政府出钱并不多,大部分分摊到患者身上,所以老百姓觉得看病贵。过度市场化导致政府在一些公共卫生管理上调控能力较弱,在医药购销环节中出现很多“潜规则”,并带来了临床用“伪新药”的繁荣,这更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是完美的,即使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是完美的,即使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支撑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热门行业。产业资本与风险资金都相继盯上了这个“金矿”。

医疗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种类和特点取决于疾病的种类,而疾病的变化多样以及病种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还达不到彻底消灭一切疾病,因此,医疗行业始终不同程度地处于成长期,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同时难以体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如果按照本世纪的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只相当于美国医疗市场的5%,如果达到美国市场的水平,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将有100倍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金企信国际信息咨询中心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疗卫生行业协会、中国医院行业协会,卫生部、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医院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医院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产业竞争格局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医院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医院行业的发展轨迹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医院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最后阐明医院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创新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目 录

CONTENTS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中国医院行业概述 1 第一节 医院行业营销发展方向 1 第二节 产业链 3

第二章 全球医院行业市场概况 16 第一节 美国医院行业市场概况 16

一、美国医疗费用支出持续增长 16

二、美国医疗行业市场需求将长期保持 18

三、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21 第二节 中国医院经营和收入情况 24

一、中国医院行业市场情况 24

二、中国医疗费用支出高速增长 29

三、中国政府将持续加大投入 33

四、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医疗市场的增长动力 36

五、医院行业的发展特点 46

六、医院行业的竞争格局 49

第三章 中国医院行业政策分析 55 第一节 公立医院改革渐行渐清晰 55 第二节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探索 65 第三节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医院改革 68 第四节 社会资金进入医院行业的政策支持 73

第四章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情况 82 第一节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 82

一、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环境 82

二、民营医院税收负担高于非营利性医院 87

三、非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95 第二节 民营资本进入医院行业 102

一、北京凤凰医院管理集团 102

二、深圳博爱医疗集团 104

三、广州仁爱医院集团 106

四、爱康国宾 112

第二部分 行业细分现状

第五章 中国民营专科医院发展情况 114 第一节 中国专科医院高速发展 114 第二节 中国专科医院经营状况 116 第三节 眼科医院 117

一、眼科医院概况 117

二、典型案例:爱尔眼科 118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口腔医院 119

一、口腔医院概况 119

二、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概况 120

三、典型案例:通策医疗 121

四、典型案例:瑞尔齿科 122 第五节 整形外科和美容医院 123

一、整形外科和美容医院概况 123

二、典型案例:伊美尔美容专科医院 136 第六节 妇产医院 138

一、妇产医院概况 138

二、典型案例:北京博生医疗集团 138 第七节 儿童医院 140

一、儿童医院概况 140

二、典型案例: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NCICH)141 第八节 肿瘤医院 141

一、肿瘤医院概况 141

二、典型案例:泰和城医疗(CMSHoldings)144

第六章 中国外资医院发展情况 146 第一节 中国外资医院经营现状 146 第二节 外资医院发展方向 153 第三节 中国外资医院经营方式 158 第四节 美中互利和睦家医院(UnitedFamilyHospitals,Chindex)159 第五节 新加坡百汇医疗(ParkwayHealth)159 第六节 厦门长庚医院 160

第三部分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七章 中国医院行业投资分析 162 第一节 投资规模 162 第二节 投资案例 163

一、天图创投、联想投资等投资伊美尔 163

二、启明创投等投资瑞尔齿科 164

三、建银国际投资博生医疗 166

四、中欧资本投资亚非牙科 168

五、中国医院行业IPO情况 169

第八章 中国医院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76 第一节 政策和监管风险 176 第二节 医疗事故诉讼、赔偿风险 179 第三节 社会认知风险 185

图表目录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08-2012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统计分析 4 图表:2008-2012北京地区中成药产量统计分析 4 图表:2012年1-7月北京化学原料制造工业销售产值统计分析 12 图表:2012年1-7月我国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工业销售产值统计分析 15 图表:2012年1-7月我国医疗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统计分析 26 图表:2008-2012年我国化学药品原料产量统计分析 28 图表:2008-2012年北京化学药品原料产量统计分析 28 图表:2012年1-7月北京地区医疗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统计分析 32 图表:我国人口年龄变化对医疗费用变化趋势 37 图表:我国人口年龄变化对医疗住院费用变化趋势 38 图表:人口老龄化对对住院及门口费用的影响 43 图表:中国专科医院主要经营指标 116 图表:2006-2012年眼科医院经营情况 117 图表:2006-2012年口腔医院经营情况 119 图表:2006-2012年口腔医院服务提供情况 119 图表:2006-2012年儿童医院经营情况 140 图表:2006-2012年儿童医院服务提供情况 140 略......网 址: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6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章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相关概述

一、养老地产行业基本定义

二、养老地产行业内涵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分类情况

第二节 养老地产发展的多主体博弈分析

一、养老地产各主体角色定位分析

二、养老地产多主体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全球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外养老地产特点分析

一、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二、英国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三、日本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国外养老地产发展状况

一、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二、日本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三、德国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四、新加坡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五、国外养老地产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节 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一、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国外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国外老年住宅模式划分情况

3、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类情况

4、国外养老地产模式经验借鉴

二、美国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美国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美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三、日本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日本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日本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四、其他国家养老地产模式

1、新加坡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2、北欧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第三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起步阶段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成长阶段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成熟阶段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分化阶段分析 第二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需求调研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供给调研分析

五、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六、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创新表现分析

一、养老地产与险资全面合作分析

二、养老地产搭建互联网平台分析

三、养老地产销售模式上创新分析

四、养老地产组建专业的公司分析 第四节 养老地产行业市场变化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式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项目创新分析 第五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主要模式

一、按建设经营者划分的发展模式

二、按开发模式划分的发展模式

三、按赢利模式划分的发展模式 第六节 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策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中的互联网思维分析

二、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对策建议

三、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众筹分析

第四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康疗型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变相出售+持有经营)

二、上海•亲和源(变相出售+持有经营,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

三、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持有经营)

四、北京•燕达国际健康城(持有经营)

五、天津•泰达国际养老院(持有运营)第二节 居家型(出售)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绿地•21城孝贤坊

二、万科•幸福汇

三、保利•西塘越

第三节 综合型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北京•太阳城(出售+持有经营)

二、北京•东方太阳城(出售+持有经营)

三、北京•将府庄园(出售+持有经营)

四、杭州•金色年华

五、南浔•中国第一老年城

第四节 农家休闲型(变相出售+持有经营)

一、浙江•城仙居

二、太仓•艳阳乡村度假公寓

第五节 异地购房型(出售+持有经营)

一、海口•太阳谷(养老、度假)二、三亚•海棠湾(休闲﹢养生﹢健康体验)

三、万宁•兴隆爱晚中心(温泉度假、旅游养老)

四、琼海•天来泉(温泉、养生)

五、海口•恭和苑(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

第三部分 养老地产市场领航调研

第五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主要产品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外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1、国外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2、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发展问题分析

4、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对策建议

二、养老社区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1、养老社区项目选址条件分析

2、养老社区项目布局方法分析

3、养老社区项目建筑设计分析

4、养老社区项目环境设计分析

5、养老社区项目设计内容分析

6、养老社区项目设计定位分析

7、养老社区设计的功能创新点

8、养老社区环境技术核心分析

9、养老社区项目具备条件分析

10、养老社区项目开发建设分析

三、我国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分析

1、我国养老社区提供服务分析

2、我国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治理策略分析

四、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国外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启示

2、我国养老社区项目融资模式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4、我国养老社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5、养老社区项目运营管理模式问题

6、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五、养老社区机构投资模式分析

1、中央财政收入

2、老年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

3、老年产业基金投入

4、养老产品与服务供给企业投入

5、房地产商投入

6、总资金投入

7、个人缴费

六、养老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养老社区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2、养老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一、老年公寓相关概述分析

1、老年公寓基本概念情况

2、老年公寓发展主要类型

3、老年公寓出现的必然性

4、老年公寓的性质与角色

5、老年公寓基本特征分析

6、老年公寓发展意义分析

二、国外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1、美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2、日本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3、加拿大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4、新加坡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5、国外老年公寓发展经验借鉴

三、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四、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求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五、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模式

1、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理念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开发模式选择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运营模式选择分析

4、老年公寓开发与经营的提升路径

五、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与扩展

1、老年公寓居住功能元素设计分析

2、老年公寓公共服务功能元素设计

3、老年公寓交通功能元素设计分析

4、我国老年公寓套型组合设计分析

5、我国老年公寓建筑组合设计分析

6、我国老年公寓的总平面设计分析

7、我国老年公寓的智能化设计分析

8、我国老年公寓的互换性设计分析

六、新型老年公寓发展路径分析

1、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基本概念

2、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理论基础

3、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适用对象

4、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优点和风险

5、新型老年公寓运行模式实践探索分析

6、国外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7、以住房换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模式

8、新型老年公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新型老年公寓发展公共政策优化分析

七、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老年住宅发展状况分析

一、老年住宅发展相关概述

1、老年住宅基本概念界定情况

2、老年住宅的演进过程及分类

3、老年住宅的可行性参考指标

4、老年住宅市场准入条件分析

二、老年住宅发展状况分析

1、国外老年住宅经验模式分析

2、我国老年住宅发展现状分析

3、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分析

三、老年住宅项目经营状况

1、我国老年住宅经营模式分析

2、当前国内老年设施状况分析

3、老年住宅开发经营融资方式

4、老年住宅开发经营盈利模式

5、老年住宅投资开发方式选择

6、老年住宅商业模式选择分析

四、老年住宅开发经营策略

1、老年住宅项目市场细分分析

2、老年住宅项目市场开发定位

3、老年住宅项目产品策略分析

4、国内老年住宅项目案例分析

五、老年住宅发展趋势分析

1、老年住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老年住宅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老年住宅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六、老年住宅投资策略分析

1、老年住宅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老年住宅产业战略构想分析

3、老年住宅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4、老年住宅商业模式选择分析

5、老年住宅产品定位选择分析

6、老年住宅产品设计策略分析

第六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投资开发模式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的类别及模式分析

1、与社区共同建

(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2、与相关设施并设

(1)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2)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3)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

3、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

(1)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2)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4、与国际品牌接轨

(1)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2)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5、以其他方式转型

(1)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2)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3)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4)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二、养老地产现有开发模式分析

1、社区养老地产模式

2、会籍制的社区模式

3、持续照料退休(CCRC)

4、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5、医养结合模式

6、养老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三、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特点分析

1、养老地产开发中的房产以租售为主

2、养老地产开发高端化

3、养老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多样化

4、养老地产开发集约化

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策略思考

1、从养老地产租售模式向“ 产业链模式”延伸

2、养老地产开发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不能盲目高端化

3、整合养老地产上下游资源

4、养老地产的后期经营管理方式分析

5、积极引入外资开发养老地产项目

五、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对策建议

1、项目类型及经营方式的确定

2、养老地产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4、养老地产项目养老服务分析

5、养老地产项目品牌建设分析 第二节 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发展状况

1、养老地产运营模式相关界定

2、养老地产项目销售模式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租赁模式分析

4、养老地产项目租售结合模式

5、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影响因素

二、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及代表分析

1、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2、异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3、租售组合型综合社区模式

4、养老房产金融组合型社区模式

5、会籍制社区模式

6、床位出租型养老机构模式

三、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目标定位分析

2、养老地产运营模式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指标构成分析

4、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指标体现构建

5、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评价总结情况

四、养老地产运营模式优化分析

1、养老地产优化原型SWOT分析

2、养老地产其他运营模式借鉴

3、项目优化原型功能模块演进

4、项目优化重构运营模式解析

五、养老地产运营模式优化对策

1、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分析

2、拓宽融资渠道分析

3、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分析

4、完善市场体系分析

第三节 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

1、养老地产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2、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3、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模式建立

二、养老地产盈利关键因素识别分析

1、养老地产商业盈利对象分析

2、养老地产商业盈利点分析

3、养老地产商业盈利杠杆分析

4、养老地产商业盈利源分析

5、养老地产商业盈利屏障分析

三、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1、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结构图

2、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类型分析 第四节 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一、典型地区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1、美国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2、日本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3、台湾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二、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发展状况分析

1、养老地产融资主要特征分析

2、养老地产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3、养老地产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4、养老地产不同阶段融资策略

三、养老地产融资模式优化设计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供给模式分析

2、养老地产内源融资模式设计

3、养老地产外源融资模式设计

四、养老地产REITs融资模式分析

1、REITs在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分析

2、REITs在养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3、养老地产REITs框架设计分析

4、养老地产REITs运作模式选择

5、养老地产REITs发展对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建筑规划设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

一、因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特殊要求

二、因生活空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特殊要求

三、因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产生的特殊需求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设计原则分析

一、针对体力的衰退

二、针对智力的衰退

三、针对视力、听力的衰退

四、针对易发生突然性的病变

五、针对心理上的失落感、孤独感

六、针对生理上存在缺陷与残疾的老年人 第三节 养老地产的规划应采取的原则分析

一、地理位置

二、建筑形式

三、社区空间结构

四、社区道路系统

五、室外社交空间规划

六、低层居住单元的组合形式

第四节 养老地产项目选址关键要点分析

一、地形要求

二、周边环境

三、商业设施

四、公共设施

五、公共交通

六、场地要求

七、场地面积

八、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九、地块规模选择

十、地块区域选择

第五节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模式分析

一、起居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二、卧室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三、卫生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四、楼梯无障碍设计模式分析

五、厨房设计模式分析

六、阳台设计模式分析 第六节 养老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一、国外养老建筑设计理念

二、国内养老建筑设计特点

1、细化设计是关键

2、卫生间设计要点

3、厨房设计要点

4、采光设计的意义

5、储藏室的设计

6、公共走廊的设计

7、内部墙体角度位设计

8、装饰色彩的设计

9、家具的设计

10、照明布置及灯具造型设计

11、户外环境空间设计要点 第七节 养老地产项目配套分析

一、智能化配置

二、会所配置

三、电梯配置

1、电梯配置基本要求

2、配置电梯的设计

四、商业配置

五、配套设施

六、老年医院及护理院

七、生活机能配备

第四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 第八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养老地产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养老地产行业客户的议价能力 第二节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地产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二、产业资本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三、保险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四、政府、外资机构介入养老地产分析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市场特点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第九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二节 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三节 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五节 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六节 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七节 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八节 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九节 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十节 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十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节 地产企业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二、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保利西塘越(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三、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华润置地橡树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四、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五、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杭州绿城蓝庭(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六、北京东方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东方太阳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七、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上海绿地21城孝贤坊(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八、荣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西安楼观公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九、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爱晚大爱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十一、浙江云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金色年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二、广州家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家和十里水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三、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卓达太阳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四、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椿萱茂(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五、金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小古城慢谷(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第二节 产业资本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二、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三、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四、北京爱暮家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五、北京寿山福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第三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三、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四、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五、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第五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第二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养老地产行业相关规划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养老地产行业政策趋势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第四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养老地产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二、养老地产市场供给趋势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金融创新趋势

四、养老地产行业战略选择趋势

五、养老地产行业项目发展趋势

六、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模式趋势

第六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第十二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第一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政策风险分析

2、养老地产项目区位风险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产品类型风险

4、养老地产项目融资风险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设计施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设计风险分析

2、养老地产项目施工风险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销售运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营销宣传风险

2、养老地产项目运营风险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管理风险分析

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风险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一、养老地产行业城市选择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区位选择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开发模式选择

四、养老地产行业产品形态选择

五、养老地产行业功能结构选择

六、养老地产行业运营方式选择

第四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产品投资策略分析

二、养老地产投资区域选择分析

三、养老地产投资主题选择分析

第十三章 房地产企业投资养老地产项目策略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方式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方式

四、养老地产项目盈利方式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企业进驻养老地产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四、养老地产项目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五、养老地产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的模式及问题

一、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方式及问题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的融资方式及问题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及问题

四、养老地产项目的盈利方式及问题分析

五、我国养老地产项目面临其他问题分析

第四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发展战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核心策略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的互联网思维

三、养老地产项目战略选择分析

第五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模式策略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方式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方式

四、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盈利方式分析 第六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社区养老服务

一、养老地产项目基本服务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医疗照护服务

三、养老地产项目休闲服务分析

四、居家、社区、医疗、机构一体化服务

第十四章 保险企业投资养老地产项目策略分析 第一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发展概况

一、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二、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分析

三、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SWOT分析 第二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风险分析

一、利率风险分析

二、市场供求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四、经营性风险分析

五、财务风险分析

六、政策性风险分析

七、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第三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方式分析

一、全资模式

二、股权合作模式

三、股权投资模式

四、不动产投资基金模式

五、REITs模式

第四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策略分析

一、目标客户

二、产品设计

三、经营方式

四、盈利模式

五、养老地产与保险产品结合

六、养老地产与“以房养老”结合 第五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泰康养老社区概况

二、泰康养老社区与养老保险产品相结合

三、泰康人寿投资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养老地产与一般房地产开发模式不同点 图表:按功能划分养老地产种类 图表:按用地性质划分养老地产种类 图表:养老地产开发主要政策法律法规 图表:中国新增信贷规模变化情况 图表:世界各降息经济体 图表:世界各升息经济体

图表:老年养护机构重点实现的功能 图表:城市和农村社区养老各自发展特点 图表:国内引起较大关注的两种反向抵押贷款模式 图表:国际养老地产发展演进历程 图表:美国老年住宅模式 图表:英国老年人住宅类型 图表:日本老年人福祉设施历史沿革 图表:日本“机构设施”类型 图表:日本“住宅”类型 图表:日本养老地产三大特点 图表:淑德共生苑简介 图表:淑德共生苑五个精心构思 图表:志摩银色护理丰寿园简介 图表:志摩银色护理丰寿园点评 图表:威尔•马克香椎滨老年住宅区简介 图表:韩国养老设施类型

图表:韩国老年人专用居住政策变化 图表:老人福祉设施的总类及类型

图表:老年人住居福祉设施的入所对象及程序 图表:老年人住居设施供给的法律制度体系 图表:税制优惠方面的政策 图表:国外老年人居住模式 图表:反按揭入住方式对老年人的六大好处 图表:美国老年住宅四种类型管理模式分析 图表:美国和德国的养老地产管理模式借鉴 图表:我国当前房地产融资来源分析 图表:我国养老地产融资渠道分析 图表:我国养老地产融资方式分析 图表:老年社区的基本要素分析 图表:按功能区分老年公寓模式 图表:按投资主体区分老年公寓模式 图表:养老地产产业链

图表:养老地产租、售、反按揭组合入住模式 图表:亲和源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北京东方太阳城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万科幸福汇老年公寓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泰康养老社区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2010-2050年世界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图表:世界老年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图表:2020年世界超高龄国家分布情况 图表:2030年世界超高龄国家分布情况 图表: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情况 图表:我国老年化将经历的三个阶段 图表: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图表:2010-2030年我国退休金支出金额预测 图表:我国老年人期望入住方式所占的比重)图表:我国老年住宅市场多元化表现 图表:养老服务结构

图表:老年人养老居住观念逐步变化 图表:老年人养老服务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环境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设施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需求细分 图表: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

图表:“十三五”养老规划结构与目前养老规划结构比较 图表:老年人居住方式偏好 图表:进入或拟进入养老地产的发展商一览表 图表:部分养老度假地产项目分布 图表:2017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容量测算 图表:养老地产发展的关键要素

图表:我国养老市场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图表:我国地方公司投资养老地产运营模式比较 图表:老年人对居住地理位置环境的需求 图表:室外空间组合 图表:交往空间设计 图表:地块条件需求 图表:起居室尺寸 图表:卧室功能分区 图表:室内照度标准 图表:洗手池的尺寸设计 图表:扶手尺寸 图表:楼梯扶手设计 图表:楼梯细节设计 图表:厨房中的操作尺寸

图表: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欧洲国家老年住宅产品比较 图表:公共走廊的设计 图表:公共走廊空间的营造 图表:室外绿化空间设计 图表:室内观赏空间设计 图表:其他会所功能配置 图表:候梯厅的设计 图表:配套设施详细情况 图表:医疗设施

图表:某老年公寓生活机能配置的结构图 图表:地产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产业资本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保险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政府、外资机构介入养老地产分析 图表: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图表: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市场特点分析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篇7

而刘易斯(1954)模型和费景汗—拉尼斯(1961)模型是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扛鼎之作,这也是二元经济理论的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剖析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的对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先进工业部门的转移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增长的自然趋势。乔根森(Dale.W.Jorgenson,1967)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剩余。当农业剩余小于0时,不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当农业剩余大于0时,才能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托达罗(M.P.Todaro,1970)从对拉美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就业的分析基础出发,提出了新的劳动力迁移理论。

但是,将FDI与劳动力转移理论结合起来的理论分析并不多见,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1)的实证分析模型来动态、全面、均衡地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

一、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模型

FDI与劳动力作为要素投入,在规模效益一定时,通过增加两者的投入量可以推动产出的增长。但FDI与劳动力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两者的要素配比关系,在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定量的资本则必然要求增加相应的劳动力投入,也就是说FDI的增长不但可以带动劳动力转移在量上的扩张效应,而且也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结构调整效应。

(一)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统计特征分析

笔者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8)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力流动情况和FDI流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如下两个规律:第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是稳步下降的,已经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了2008年的39.9%,与此同时,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上升,已经由1978年的17.3%和12.2%上升至2008年的27.6%和32.5%,可见中国劳动转移的非农化趋势非常明显。第二,以1994年为界,1994年以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速度加快,这期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年均增长0.94%,高于1978-1993年的年均0.88%(2)的增长率,而且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对比FDI年流入量可以发现,仍以1994年为界,1994年以后FDI年流入量迅速增长,1994-2008年FDI流入量总计为7 534.26亿美元,是1978-1993年FDI流入总量369.87亿美元的20.374倍(3)。这与以上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变化趋势是非常吻合的。可以断定的是,FDI对中国劳动力流动的非农化趋势作用十分明显。实际上,FDI在中国三次产业投资分布呈现非常明显的“非农”和工业化特征,据测算,1978-1993年,FDI对中国农业、非农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平均分别为2.6%和97.4%,其中工业比例为65.4%;1994-2001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3%和97.7%和66.9%;2002-2008年,农业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不到1.5%,非农产业比例高达98.5%,其中工业仍占据60.5%的份额(王海军,2009)。

(二)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 数据整理。

本节模型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82-2008年)。为消除异方差,所用数据均采取对数形式,记为log E1、log E2、log E3、log FDI,其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

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确定FDI与中国就业结构存在因果关系且FDI是中国就业结构变化的原因,笔者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log FDI与log E1、log E2、log E3分别进行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以上为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结果。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og FDI均构成对log E1、log E2和log E3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FDI的变动是影响劳动力产业转移的一个因素,而且笔者发现log FDI与log E2的F统计值最高,达到37.49800,这说明FDI的变动与第二产业劳动力转移的因果关系最为密切。

3. 协整模型的检验。

在因果检验的基础上,为清晰地反映FDI与劳动力转移的因果关系强度,我们对三次产业就业分别建模,模型如下:

由于笔得所选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为防止伪回归的发生,笔者对上述6个变量分别进行迪克—弗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即协整检验,以确认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log FDI、log E1、log E2和log E3的一阶差分均为平稳序列,所有变量都可以进行协整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对上述三个回归方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方程(5)的拟合程度最高,各项检验都通过,说明E2与FDI2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即第二产业的FDI对第二产业的就业有直接的影响,FDI每增加1%,将会带动第二产业就业增长0.079%。方程(4)的拟合程度很低,其r2和F值分别只有0.2和5,因此可以断定第一产业的FDI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FDI对第一产业就没有直接影响。而从方程(6)的回归结果来看,由于其拟合程度一般,所以只能谨慎的说,FDI对第三产业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投入第三产业的FDI每增长1%,有可能带动第三产业就业增长0.17%,但是这一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0.079,这说明FDI对促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巨大。

4. 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回归方程(4)-(6)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接下来,我们与上述三个方程相对应,分别建立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以反映各变量间的短期均衡关系,具体结果见表3、表4、表5。

从总体上来看,三个误差修正方程中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参数除方程(4)Dlog E1外均通了检验,这说明在短期内,FDI与第一产业就业增长同样不存在均衡关系。而其他解释变量与模型(4)-(6)相比,其估计参数符号均没有改变,这说明即使在短期内,FDI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增长仍然存在正向的影响,只不过短期内FDI对两者的就业弹性系数有所减小。

二、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的趋势预测

在以上协整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利用log FDI、log E1、log E2、log E3四个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即AR模型对FDI及三次产业的劳动力转移量和结构进行趋势预测,由于以上变量已经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故对其进行直接拟合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估计方程对FDI、E1、E2、E3计算预测值,结果如表6所示。

从预测值来看,未来3年中国FDI流入量将进一步扩大,由2008年底的92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 455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到2011年,农业就业人数将下降至35.8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将分别为30.19%和33.99%,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但是对比发现,从农业减少的就业主要还是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吸纳,这从第二产业的年均就业增长率(3.74%)高于第三产业的年均就业增长率(2.09%)可以看出。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实证分析中笔者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结论:第一,FDI与中国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因果联系,FDI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化趋势。第二,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角度还是从短期均衡角度来看,FDI对中国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转移具有比第三产业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与FDI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密集投资有关。第三,从未来预测看,FDI将继续促进中国就业的非农化趋势,尤其是工业化趋势,FDI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就业转移影响不显著。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政策,改善FDI的行业投资结构,引导其向农业、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投资。FDI在中国投资的行业和地区结构有着极端偏向性,这与外国资本的逐利性有关,也与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有关。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应当是通过税收、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等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外商投资流向农业、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等薄弱环节。

2.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必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尤其是进一步搞活乡镇企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业;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渐完善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现代农村经济提供物质载体。

3.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终出路。一般经济规律表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和加快,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逐渐提高并达到峰值,而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随着服务型社会的到来,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巨大蓄水池,这也成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仍较高,而且第二产业在结构调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趋势下,吸纳劳动力的后劲不足。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突破口。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应当首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如零售、餐饮、旅游以及各种城镇小型社会服务业,其次是金融、保险、咨询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再次是农村社会服务业,如农村小型金融业、零售业、合作医疗保险机构,等等。

摘要: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在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也对中国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深远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来看,FDI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化”和“工业化”特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未来预测结果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应通过调整外商投资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措施来引导FDI,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上一篇:雨中,走一走随笔下一篇:聚氨酯管道保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