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写出新意

2024-08-07

作文如何写出新意(精选6篇)

作文如何写出新意 篇1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意积累“新”材料

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往往只是岁月的重复, 所以要想引导学生学会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中积累“新”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看到鲜花开了,大部分同学只是看一眼就了事了,这只能算是他们遇见花开的知觉,如果他们能再仔细看看是什么花,看看花的颜色、闻闻花的味道,探寻花开的一些秘密,这种活动才能算是观察。记得有一次, 我安排学生写一篇生活日记,一位学生写得是“高压锅蒸煮真快” 的内容,在日记中他记录了妈妈让他用锅炖排骨的经过:以前他只是等着吃妈妈做好的饭,有时动手也只是帮妈妈做一些下手活,现在妈妈让他用高压锅炖排骨,他有些不明白,于是他先向妈妈请教,又仔细观察了高压锅的构造,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学习观察的例子。在平时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收获,这样不但能增长知识, 还能为自己写作积累“新”的素材。例如,教材中有个习作,要求是 “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在习作要求中还列举了一些“新”的现象:荷叶上的水总会变成亮晶晶的小珠子;秋天苹果就红了…… 教师只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就一定能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写,他们也一定会写得很成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做到立意“新”

写文章首先要学会审题,因为只有抓出“文眼”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来。教学生抓住“文眼”来写,其实就是教学生学会立意。意,是指文章的中心,立意新就是自己写的文章,表现的内容要提出新认识、新见解,使人们从作者所写的习作中感受到其他同类习作所没有揭示出来的东西。

有一次,我让学生以《妈妈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有的学生写妈妈为自己做饭;有的学生写自己生病后,妈妈请假照顾自己;还有一位学生写的则是妈妈让自己洗衣服,不接送自己去学校,不给自己零花钱,她说对妈妈这样“苛刻”先是不明白,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逐渐明白了这才是妈妈对自己的爱,因为妈妈教会自己学会了坚强。这位学生所列举的这些事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得到了老师的称赞。文贵出新,所以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把立意“新”放在第一位。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做到选材“新”

教学生选择“新”素材就是指选材要有独特性,给人一种新鲜感。当然,这也不是要求学生写一些稀奇古怪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写别人不大想到或很少写的内容,不人云亦云。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选择“新”材料,可以让他们多借鉴所学课文的一些做法。如,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叙述萧伯纳巨大的文学成就,而只是描写了他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位名叫娜塔莎小姑娘谈话交流的情况。他向娜塔莎亮明自己的身份,其实是想逗娜塔莎开心,但娜塔莎一句天真的回话引起了萧伯纳的反思:他认识到做人不能自夸,应待人平等……娜塔莎教育了自己,可以当做自己的老师。作者这样选材来写,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中心,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确实有学习的价值。其实,教材中的课文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运用的地方, 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去引导和学生如何去尝试练习了。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次习作也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对某件事看法的文章。我们要想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学习中哪些事情特别能引起自己的关注,选出新颖的题材,这样才更有利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学生以《没有想到的车速》为题写了这样一篇习作:“一次晚上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来,顿时路上积了许多水,这时路上有一辆车正迎面向我驶来,我想我的身上一定会被这辆车溅得都是水,没想到的是这辆车在快要到我身旁时车速竟慢了下来,轻轻从我身边开过,我的身上没沾一点水……”对此,小作者感慨道:“我遇见了一位好司机,一位为别人着想、心地善良的司机。再想想另外一些司机不顾别人的安危,横冲直撞,在有水的路上溅得别人满身是水,真是太不道德了。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司机一样为别人着想,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由于这位学生选材新,写出的文章与别人不同,自然就能打动读者。

总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习作就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留意积累新材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注意引导与训练。

摘要:学生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平时按照计划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留心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生习作才可以写出新意。

谈作文如何写出新意 篇2

其实,文章的推陈出新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见闻阅历、思维角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这本身就是创新

写作时严格忠诚于自己的心灵,严格忠诚于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作文也必然会表现出新意。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思考角度、写作思路会各不一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必然会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写作文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个性才会得到张扬,文章也才会显出新意。例如《续写龟兔赛跑》,写的可以是乌龟赢,也可以是兔子赢,根本不必人云亦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想要说明的道理来编排故事,这就是创新。

二、观察入微,注意生活的点滴变化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时每刻无不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作为小作者,就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微的变化,这样,在我们的笔下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必然是具有新意的。以我们姜堰来说,三年前,每到夏天的傍晚,坝口广场便会游人如织。一年前,新市政府广场也人流如潮,而如今,市政府广场上的游人已是寥寥无几,每到傍晚,河滨广场便是人声鼎沸,由此可见,姜堰在发展,姜堰变得越来越美了。所以,我们在描写美丽的姜堰、表现新生活的同时,就可以从这些不断变化的城市景点上来发现新意。

三、摒弃老套路,跳出范文的框框

大量地阅读各类作文书已成了学生们作文成功的“捷径”,但与此同时,范文也禁锢了不少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一大批的“作文懒汉”,比如写《一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写了一下升旗场面后,便回忆起邱少云、王二小等烈士来,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努力学习,珍惜这和平安定的学习环境。这样写好吗?我认为不好,不真实,都是那种程式化的作文害了这些学生。我们应让学生们知道,写作应贴近生活,一切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写作也应“与时俱进”。现在的国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不再是枪林弹雨中的红旗,而是象征着祖国富强的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的红旗,我们会想到奥运会赛场上高高飘扬的国旗,会想到珠穆朗玛峰上高高飘扬的国旗,会想到邀游太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国旗……这样的作文才会写出时代特色来。

四、选材要独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作文材料来自生活,要使作文具有个性,选材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因此,我们务必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拉近自己与生活的距离,到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做生活的主人。如写《买菜》,不同的经历就有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发现和感受。如果你不去菜市场走一走,凭想像闭门造车,只能步别人后尘,表现不出“新”意来。

五、构思要独特巧妙

材料是自己的,如果平铺直叙,也体现不出个性,而巧妙的构思,则能使文章独放异彩。即使是相同的题材,独特的构思,也能使文章“鹤立鸡群”。拿《拔河》来说,要写出新意,就得在构思上做文章,我们可以打破“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顺序,先写结果,后写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或者在写比赛场面时插入比赛准备这一内容。在写作重点上,不一定非胜者莫属,从败者的角度来写也许更能体现个性。作为教师,就要从多向思维去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六、作文的体裁也可以是多样的

作文如何写出新意 篇3

他谈道,在确定议论文的体裁后,立即从众多的素材中《环境保护、人才交流、经济改革、社会面貌、知识更新等)选择议题,并对其中三个较为现实的议题(环境保护、经济改革、知识更新)再思考,反复分析、比较。他感到文章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敢于标新立异,级终选择了知识更新这个议题展开论述。为什么他这样选择呢?

他的看法是:环境保护是个重要话题,但很有就事论事的味道,流与源本是环境的一部分,议论局限于环境这个问题,似乎浅了些,更何况这话题古人谈,今人谈,书刊杂志上常常谈,因而又老了些。于是排除这个论题。

经济改革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他只懂得一点皮毛,要详细谈也谈不出名堂,别人当然更会感受不深。何况报刊上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多如牛毛,写这话题易走入俗套。因而也排除了这个话翘。剩下知识更新,他感到具有不少优越性。首先,它有时代感,新旧知识脱节不仅存在于老知识分子身上,同样也出现在青年学生身上,当前谈这问题确有必要。其次,它有新意,在种.种热门话题的排挤下,知识更新已不常被人们提起,而被埋没忽视之后再写它,会令人有新的感受。

其三,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间题考虑较多,体会较深,容易落笔写出真情实感。因而最后确立了这个论题。确实,当时选择这个论题较为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我们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陈旧。如果永远停留在这个知识水平上,科学不能发展,社会不能进步。一唯有更新知识,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针对这个论题,深入展开论述,定能写出富有深意的好文章。

写文章总要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因而高考作文命题密切结合时代形势,符合时代要求,启发学生表现时代风貌。考生在准备应考阶段,务必密切关心时代形势,才能保证作文的选材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思想性。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就是因为没学会这个!

一、对比型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

、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请看高考作文材料: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为54.2%,为51.7%,而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为18.3%,20为27.8%。

20高考作文材料: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分析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

(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

3、经典例析

先看20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分析

材料作文没有导引词,怎么办?其实导引词被命题人镶进了材料里面,文章结尾牧羊人与孩子的两句话不就是给我们两种写作角度吗?选取哪一个角度都可以。但选取前者也就是写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占绝大多数,不容易出彩;而选取后者也就是说乌鸦努力过,此生无憾的考生则可以写出新意,易得高分。这就是本次作文命题最高明的地方。

三、现象(事例)列举型

1、材料特征

(1)材料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2)材料淡化了作文审题,甚至不需审题。

(3)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写作角度广泛,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

(4)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2、经典例析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分析

材料中给我列举了诸多关于三的成语和熟语,且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审题难度就在于写出其深度和文化内涵,可以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写作。

四、问题型

1、材料特征

(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

(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

(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

2、审题要点

(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

(3)善于运用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

(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

3、经典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形式上虽为漫画,但内容上是针对现代教育问题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人造美女现象等。

五、独词型

1、材料特征

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以命题作文居多。因为没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对于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来说,审题及写作都很为难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2、审题要点

(1)语境设置法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当然命题作文的题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去挖掘,寻求最佳角度。

(2)虚拟提问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的5W理论对题目中的独词进行虚拟提问:是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谁、为什么。拿到一个独词型或概念型的题目后,不妨多问几下,通过递加追问,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打开写作的思维,确立写作的角度。同时,这种由果及因的追问,也能对话题有更深的认识,易把文章写得深刻些。

3、经典例析

如年高考福建卷、广东卷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分别为季节传递。审题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

以季节为例,审题时,可先添加修饰语,缩小季节的写作范围: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爱的、事业的、历史的、社会的

再结合虚拟提问法对话题内涵进行挖掘,我们的季节怎么啦?通过分析可以派生出这样一些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爱的四季亘古不变(爱不分四季);人物心态的四季变化;中日关系四季变奏曲;城市高楼大厦四季不分给人们带来的缺憾等。传递这个题目审题就更简单了,运用虚拟提问法就可轻松搞定,如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怎么传递?等。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独词型的还不少:如年高考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2006年高考四川卷的问、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

六、解词(释意)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选择的是一个多义词语作话题或题目。

(2)材料对词语作了多方的解释和理解。

(3)每个义项都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写作角度。

2、审题要点

这种命题形式审题难度小,只要借助义项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可。审题时还可参照独词型材料的审题方法。写作角度也很明确,毋需在审题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时间。

七、诗词和名言警句型

1、材料特征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意象是我们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蕴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或感悟,进行作文。

(3)诗词型的不能写成诗歌或诗句鉴赏短文。

2、审题要点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意的,而诗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审题时可抓住意象这一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指的对象,然后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不可随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语言。对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则)审题时,我们要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现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读,发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传序》中有这样一则名言:忧劳可以兴国,豫逸可以亡身。从历史教训层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从当今信息化社会实情看,忧劳可以亡身(如过劳死重复建设等)豫逸可以兴国(借助高科技进行工农业生产、缩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题。

3、典型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就是采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小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

这个高考作文题貌似话题作文,实则为材料作文(材料为诗歌)。因为命题者特别提醒考生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即必须以所给材料的主旨为作文的中心来写,否则就有可能被判为离题,这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之所在。

审题时要抓住星星这个意象,星星可代指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物,还可指某种理想、梦想或美好的东西等。再从诗歌内容上看,指的又是两种相反的认识,人们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现截然相反的认识。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人们由于距离、主观想象、个人偏好,或某种因素等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所给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宽泛,可写现象与本质距离与认识,也可写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对比。总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内在联系立意,审题就不会出现差错。

八、漫画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所给材料是一幅(几幅)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

(2)取材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审题要点

(1)认真观察漫画构图,把握画面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漫画形象:人/物,形象的状态(静/动);

②漫画布局:单幅/多幅,漫画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

③漫画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④漫画中的文字:漫画的题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它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提示问题现象。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厉害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漫画的艺术夸张解读其对应的现象或问题。

(3)描述漫画内容,提炼寓意

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化为文字表述的一种题型,因此先要把图片转化为描述性文字,再解读文字中的揭示的问题、蕴含的哲理。从图片到寓意一般要经过两次思维转换:图表象寓意哲理。

(4)对应现实,发散思维,选择角度和素材。

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写出新意很重要 篇4

【本文摘要】写作文的思路很重要,一篇作文首先要想好主旨,列出提纲才能写得顺手、写得清晰,对孩子而言思路是有待开发的。

作文成绩占语文考试总成绩的大头,可以说对于语文的成绩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作文成绩十分上心,但是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达不到特别高的水平,有些孩子的作文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可言,而还有些小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主旨,几乎就是一篇流水账,这样的作文怎么能拿到高分呢?

如何写出好作文 篇5

淡定从容

2013-10-30

作文无非就是说话------有条理的说话,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够写出好作文的。

什么是好作文?

好的文章应该具备几个要素: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语言通畅、准确、生动;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

要把作文写好,作到操作规范,反复修改,单于积累。

命题作文的基本流程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基本环节,这是我们作文的五个基本立足点。

审题,要把握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立意,就是要确立了文章主旨或者要中心思想。立意要作到正确、新颖、深刻、切题,确立的中心思想要集中。

选材与剪裁。选材就是选择材料。裁剪是一个比喻,就是对材料进行取舍。经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选材的原则是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和具体。

文章的布局或者说“谋篇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结构。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考试作文)。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

运用“四法”,写出作文新意 篇6

一、观察创新法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步骤。谁的这个步子迈得坚实,谁的写作功底就更加厚实。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千姿百态的生活。只有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不愁没有写作的材料,也不愁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清代的沈复在《闲情记趣》中描写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趣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作者打破了定势思维,对旧事物进行重新认识,把夏天的蚊子放大成空中的飞鹤,带着一种趣味来欣赏它、玩味它,这使文章骤然有了一种新的意境,读来颇为有趣。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也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重新观察、重新认识,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那么我们写出的文章肯定会平添许多趣味。例如,有人把冰雪消融仅看成天气变化现象,但也有人把它与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冰雪消融预示着美好春天的开始,这个“春天”不仅指自然的春天,当然也指人生的美好春天、好的开端等内容。我常抓住某些“实物”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赋予新的意义。例如,校园中学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落得迟,根据学生看到的实情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如迎春花鲜艳美丽,但花儿易凋谢,我们可联想到自身,要用知识充实自己,不可虚度时光;如秋菊,在秋风中傲然屹立,活得洒脱自然,作为一个人也应有这么一点敢于和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顽强拼搏,勇于开创美好的未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也能写出一些有新意的文章来。

二、联想创新法如果我们走进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宝库,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绝大多数都是写作者身边的人物和眼前的景致。比如堪称散文精品的两篇《赤壁赋》,就是作者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冈时的亲历之作。那“轻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秋夜之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感触,之所以写得那样真切感人,就是因为苏轼生活在其中,完全是一种亲历所得。学生虽没有那么多的经历,但通过文章照样能感悟到人物所面对的真情实景。我利用丰富多采的课本内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领会、感知,希望他们打破常规格式,由文章看生活,从生活看作文,用个性的思考,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阐发真意。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中有这么一段话:“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读了这段文字感触很大。这里写的是爱母亲、爱孩子的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也有父母,那么,我们怎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呢?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人生大事。只要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的寄托点,再面对真切的人,真切的事,由人而起,缘事而发,他们自然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三、求异创新法苏东坡有句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认知社会,在相同的表象中要找出不同的因素来。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无疑是创新的一种好形式,它不仅包括逆向思维,还包括发散思维等。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用的就是逆向思维法。一样的梅花,两样的人生看法。角度不同,风格各异。陆游笔下的梅花是诗人饱经风霜后失意人生的形象写照,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敢于傲雪开放,而且昂扬向上,向百花报春,表现出了一个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时,设法让学生从同题材的课文中找出不同点来辩论思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写雪的。毛泽东的诗表现出了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岑参的诗表现的则是个人的失意,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不同志向。前者以天下为己任,眼里的雪景气势宏伟,透出了昂扬的情怀;后者计较的是个人得失,眼里雪景则布满了愁云。学生可抓住这个点来联系自身,表明志向。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和俗语等人手,来创新、提炼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写出“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意思来。

四、文法创新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生姿才有韵。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要设法在自然中求得变化,在流畅中求得跌宕。这样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具体说来,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文句上要尽力运用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歌谣俚语等。因为名言警句大都是些经典的、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佳句,其本身就文采十足且富有哲理;歌谣俚语等多民间流传,简练通俗,多幽默诙谐。引此入文,或增加生趣,或透露大气,亮点会骤然闪现。例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嘲讽主观主义者的行为是“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八股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真可谓引述得当,生趣盎然,在轻松诙谐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其次,在章法上也应巧妙布局。除了运用对比、层递等手法外,在行文上也应奇思妙想,如首尾照应法、悬念制造法等,这样会使文章波澜起伏,错落有致。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然后无意中看到树阴下辛勤劳动的人们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作者这样安排情节萁效果显而易见。一波三折,层次起伏,柳暗花明,读后令人浮想联翩。

上一篇:电脑任务管理器强制结束一些进程失败的解决方法下一篇:(山东省)年曹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