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4-07-2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精选8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篇1

一、化学反应速率

高频考点1: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

1.对于固体、纯液体以及既是反应物又是溶剂的水,浓度可视为常数,所以不用它们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 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内 , 选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 其数值大小可能不同 , 但意义相同 , 都表示了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 。 对于反应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 1 ) 公式法 : 利用直接进行计算 。

(2)关系法:利用“速率之比=方程式计量数之比= 各物质浓度变化量(Δc)之比=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Δn)之比”进行计算。

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X、Y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幑幐aM(g)+ 2N(g)。经5min后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N的浓度为0.5mol·L-1,c(X)∶c(Y)=3∶5, v(M) = 0.1mol·L-1·min-1。 则a =_____;前5min内Y的反应速率v(Y)= _____。

高频考点2: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方法是“二转一比”, 即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单位不统一的转化成同一单位,然后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例2.可逆反应A(s)+3B(g)幑幐2C(g)+ 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解析 : 通过方程式的计量数 , 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后再进行比较 。 A项 , 物质A是固体 , 不能表示反应 速率 ; C项 ,

高频考点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1.浓度因素只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因为固体物质浓度视为常数,增加固体量,反应速率不变。另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也视为常数。

2.压强因素只适用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全部是气体),因为改变压强对固体、液体或溶液的浓度影响很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也不变。且压强对气体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浓度相同。

3. 温度因素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 无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 一般温度每升高10 ℃ , 反应速率增大2~4倍 , 计算公式 为

4.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下:

(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气体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气体体积增大, 各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减慢3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4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5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6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 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A.13 B.25 C.36 D.14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本性,1正确;2缺少“在其他条件不变” 这一前提条件,不正确;3正确;加压对没有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45错误;增加固体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6错误。答案为A。

高频考点4: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

例4.T ℃ 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min-1

B.反应开始到2 min,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2mol·L-1

C.2 min时体系中的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

D.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为

解析 : A项 , 反应开始 到2 min ,; B项 , 2min时X浓度增加 了; C项 , 在同温同容下 , 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 故2min时体系中的压 强与开始 时体系中 的压强比 为; D项 , 由 “ 化学计量数之比 =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 可知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B 。

高频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

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 一定要控制变量,保证定多变一。先确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全部影响因素与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例5.酸性KMnO4和H2C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 6H+=2Mn2++10CO2↑ +8H2O。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1)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2)若要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则使用实验_____和_____(用“Ⅰ~Ⅲ” 表示,下同)。实验Ⅰ和Ⅲ探究的是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

(3)若实验Ⅱ在2 min末收集标准状况下CO24.48 mL,则在2 min末,c(MnO4-)=_____mol·L-1(假设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 )。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右图,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2_____。

解析:(1)该反应中MnO4-是氧化剂, H2C2O4是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2)要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使用实验Ⅰ和Ⅱ。实验Ⅰ和Ⅲ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越大,即Ⅲ>Ⅰ。

( 3 ),根据离子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MnO4-的物质的量是0.000 04mol,则剩余的MnO4-的物质的量是0.000 3mol - 0.000 04mol=0.000 26mol,故在2min末, c(MnO4-)=0.005 2mol·L-1。

(4)KMnO4是有颜色的,故还可通过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的CO2所需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反应放热也会导致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

二、化学平衡

高频考点1: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判断

1.浓度: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正反应(或逆反应)速率立即增大,逆反应(或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增大。同理可得减小浓度的情况。改变物质浓度不包括固体和纯液体,即固体和纯液体质量的增加或减少,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且吸热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且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总之,温度对吸热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总之,压强对气体分子数较多一侧的影响更大。

4.催化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也不能改变平衡常数和反应物的转化率。

5.注意:

(1)在恒温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虽增大了总压强,但各气体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对平衡没有影响;在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要扩大,各物质的浓度均要减小, 对平衡体系的影响按减小压强处理。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加压可提高浓度和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3)勒夏特列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的时间。 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而不是“消除”。若平衡体系压强为P1,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使其压强增大到P2,此时平衡向着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P3,则P3必须满足:P2>P3>P1。且无论平衡怎样移动,任何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大于零。

(4)平衡发生移动时,并不是所有量都变; 平衡不移动也不是所有量都不变。在H2(g)+ I2(g)2HI(g)平衡体系中,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使其压强增大,v正、v逆都增大,平衡不移动,平均分子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不变,但浓度变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5)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不要与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混淆。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 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例6. 对于反应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A)=v逆(C)2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C的同时消耗x 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4反应速率关系是v(A)∶v(C)= 1∶2,增加A的浓度,则v(A)∶v(C)>1∶2 5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6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7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使平衡正向移动8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使平衡正向移动

A.35 B.248

C.16 D.167

解析:2v正(A)=v正(C),则v正(C)= v逆(C),达到平衡状态,1正确;2中无逆反应速率,2错误;增加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3错误;增加A的浓度,v(A)∶v(C)仍然等于1∶2,4错误;升高温度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5错误;6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7错误;该反应中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8错误。故答案为C。

高频考点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根本标志:1v正=v逆,即用速率关系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式中既要有正反应速率,又要有逆反应速率,且两者之比等于该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3各组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不变。

2.间接标志: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如2SO2(g)+ O2(g)2SO3(g),1通过总量:恒温恒压下的V总、恒温恒容下的P总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2通过复合量:平均摩尔质量、恒温恒压下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其他:对于有I2(g)、NO2(g)等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微观标志:如N2(g)+3H2(g)2NH3(g),下列各项均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键或生成3 mol H—H键;2生成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H键或断裂3mol H—H键。

例7. 对于反应,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1反应速率 :2c(H2)∶c(I2)∶c(HI)=1∶1∶2 3c(H2)、 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4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 5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I26v正(I2)=2v逆(HI) 71个I—I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8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9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10恒温恒压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2589 B.16710

C.3479 D.1367

解析 : 反应速率始 终有, 1错误 ; 浓度与起始时投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2错误;浓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3正确;4说法体现v正=v逆,正确;5说法未体现v正=v逆,错误;v正(I2)=(1/2)v正(HI),对于HI来说v正(HI)=4v逆(HI),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到平衡,6错误;7说法体现v正=v逆,正确;压强始终不变,8错误;颜色不变化,说明c(I2)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 9正确;恒温恒压下,体积也不变,密度是常数, 10错误。应选3479,故答案为C。

高频考点3 : 化学平衡图像的识别

1. 图像题的解题思路 :

一看方程:看清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是体积增大还是减小的反应,有无固体物质参加。

二看坐标: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三看点线:看清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注意起点是否通过坐标原点,多条曲线是否有交点,交点有什么意义;注意线段的走向和变化趋势等。

四看补充:看是否需要补充等温或等压辅助线。

2.解答图像题的技巧:

(1)先拐先平: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可能是该反应的温度高、压强大、浓度大。

(2)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 幑幐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0min时改变了条件_____,反应方程式中的x =_____;40min时改变了_____条件,正反应为_____反应。

(2)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反应过程中B的转化率最大的时_____间段是min。

(3)20~30 min、30~40 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像可知,3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均降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是降低温度,而是降低了压强。由开始到平衡,A、B浓度的减少量相同,由此可知,x=1。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是升温造成的,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从开始到8min时A浓度减少了0.64 mol · L-1,故A的反应速率为20~40min内B的转化率是相同的, 40~54min内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下降, 故B的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20~40min。

( 3 ) 20 ~ 30 min的平衡常 数; 30~40min 内降低压强 , 温度不变 , 平衡常数不变 , 也为4.0 。

高频考点4 : 平衡转化率的判断

不同条件下的转化率变化规律如下 :

( 1 ) 若反应物起始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 达到平衡后 , 它们的转化率相等 。

( 2 ) 若反应物起始量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 达到平衡后 , 过量物质的转化率较小 。

( 3 ) 对于反应( 恒温恒容 ), 若只增加A的量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的转化率增大 , A的转化率减小 。 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 , 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

1若m+n=p+q , A 、 B的转化率都不变 ;

2若m+n>p+q , A 、 B的转化率都增大 ;

3若m+n<p+q , A 、 B的转化率都减小 。

注意 : 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 。 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 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 , 只会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

例 9ΔH>0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 采取下列措施 : 1升温 ; 2恒容 , 通入惰性 气体 ; 3增加SO2的浓度 ; 4减压 ; 5加催化剂 ; 6恒压 , 通入惰性气体 。 其中能提高SO3的转化率的是 ( )

A.124 B.146

C.235 D.356

解析 :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 升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SO3的转化率增大 , 1符合 ; 恒容 , 通入惰性气体 , 总压强增大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 平衡不移动 , SO3的转化率不变 , 2不符合 ; 增加SO2的浓度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SO3的转化率减小 , 3不符合 ; 减压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SO3的转化率增大 , 4符合 ; 催化剂改变速率 , 不改变平衡 , SO3的转化率不变 , 5不符合 ; 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 相当于减小压强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SO3的转化率增大 , 6符合 。 故答案为B 。

高频考点5 : 化学平衡常数

1.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无关 。

2.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 , 由于其浓度可看作 “ 1 ” 而不代入公式 。

3. 化学平衡常数的三大应用 :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 2利用K与Q c的关系判断反应所处的状态 ; 3根据K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确定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

例10. 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其化学平衡常 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 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 1 ) 该反应为_____ (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反应 。

( 2 ) 某温度下 , 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符合下式 : 3c ( CO2)· c ( H2) =5c ( CO )· c ( H2O )。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 。

( 3 ) 若830 ℃ 时 , 向容器中充入1mol CO 、 5mol H2O , 反应达到平衡后 , 其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1.0 。

( 4 ) 830 ℃ 时 , 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扩大容器 的体积 , 平衡_____ ( 填 “ 向正反应方向 ”“ 向逆反应方向 ” 或 “ 不 ”) 移动 。

( 5 ) 若1 200 ℃ 时 , 在某时刻平衡 体系中CO2、 H2、 CO 、 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 · L-1、 2mol · L-1、 4mol · L-1、 4mol · L-1, 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 ( 填 “ 正反应方向 ”“ 逆反应方向 ” 或 “ 不移动 ”)。

解析 :( 1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 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 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3 )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 所以只要在830 ℃ 条件下 , 该反应平衡常数的数值都为1.0 。

( 4 ) 830 ℃ 时 , 达到平衡 , 扩大容器体积的瞬间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相同的倍数 , 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 , 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改变相同的倍数 , Q c =K , 平衡不发生 移动 。

( 5 ) 1 200 ℃ 时 ,, 将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可得Q c =4.0 , 而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6 , 故Q c >K , 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高频考点6 : 多知识点综合考查

例11. ( 2015 · 安徽卷 ) 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 :。 一定条件下 , 等物质的量的N2( g ) 和O2( g )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 下列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温度T下 , 该反应的 平衡常数

B. 温度T下 , 随着反应的进行 , 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 , 可判断该反应的 ΔH<0

解析 : 达到平衡 时 ,, A项正确 ; 该反应是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B项错误 ; 加入催化剂 , N2的转化率和浓度不变 , C项错误 ; 曲线b比a先拐 , 说明b对应的温度高 , 升温使平衡时c ( N2) 减小 , 平衡正向移动 , 说明该反应的 ΔH>0 , D项错误 。 答案为A 。

三、难点的突破策略

难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突破策略: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特征: 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两个“方向”的速率等量替换);二是各组分浓度不变(变量转化)。

难点2: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突破策略:抓住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改变浓度;不同点——— 浓度仅是改变单一组分的浓度,压强是等倍数改变所有组分的浓度,因此,若仅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的浓度,就不能用压强因素解释。

难点3: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突破策略:抓住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本质———是否影响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难点4:解题能力不够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篇2

例1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HCl]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初始浓度c/mol·L-1&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t/s &CH3COCH3&HCl &Br2&①&0.80&0.20&0.0010&290&②&1.60&0.20&0.0010&145&③&0.80&0.40&0.0010&145&④&0.80&0.20&0.0020&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解析 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中CH3COCH3、HCl的浓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结果是溴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变长,即速率变小了,D项错误。其他选项依次找出表中两组相同的数据,看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即可。

答案 D

点拨 利用有色物质的颜色变化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是常用的方法,解决本题需要找准表中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注意寻找一个变量进行分析。而具体的测定反应速率的关键是找准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

考点2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平衡状态的依据

例2 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消耗2n mol NO2,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能说明,②不能说明;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都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③不能说明;有颜色的气体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④能说明;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⑤能说明;反应前后[ΔV≠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⑥能说明;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ΔV≠0],⑦能说明。

答案 A

点拨 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在解题时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根本标志,并明确气体的颜色、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根本标志的关系。

考点3 等效平衡

例3 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 mol PCl5,加热到200 ℃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 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 )

A.m>n B.m

解析 可建立虚拟路径如下:

[2 mol PCl5][2 mol PCl5][1 mol PCl5] [T、P1、V][T、P1、2V][T、P2、V][可建立

等效平衡][缩小容

器体积][(相当于

增大压强)]

答案 B

点拨 分析等效平衡的关键是分清全等平衡和等比平衡,利用等效平衡方法解化学平衡有关问题时常采用“虚拟法”。若遇到将两个状态进行比较这类问题时,可以“虚拟”一个中间过程,如一个容器、一个隔板等,然后再进行比较。

考点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例4 对于mA(g)+nB(g)⇌pC(g) ΔH=Q kJ·mol-1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

[c%][t][T1、P1][T1、P2][T2、P2][O]

(1)P1与P2的关系是 ;

(2)m+n与p的关系是 ;

(3)T1与T2的关系是 ;

(4)Q与0的关系是 。

解析 本题解答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先拐先平”“定一议二”。在温度均为T1时,P2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因此P2>P1;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大,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即m+n>p。在P2保持不变时,T1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因此T1>T2;温度越高,C的百分含量越小,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Q<0。

答案 (1)P2>P1 (2)m+n>p (3)T1>T2 (4)Q<0

点拨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①看图象,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③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④先拐先平;⑤定一议二。

考点5 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例5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发氢能、研制燃料电池、发展低碳经济是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氢气通常用生产水煤气的方法制得。其中CO(g)+H2O(g)⇌CO2(g)+H2(g) ΔH<0。在850 ℃时,平衡常数K=1。

(1)若降低温度到750 ℃时,达到平衡时K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 ℃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③850 ℃时,若设x=5.0和x=6.0,其它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

(2)因反应在同一容器内进行,体积相同,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是1,所以在以下计算中均可用物质的量数值代替浓度数值。①将数值代入浓度商的表达式: [Qc=c(CO2)⋅c(H2)c(CO)⋅c(H2O)=1×51×3=53>1],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浓度商[Qc=c(CO2)⋅c(H2)c(CO)⋅c(H2O)]应小于1,代入数值,可得x<3。③增大一种生成物(氢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这种增大的幅度,故平衡后氢气的体积分数还是大于原来的。

nlc202309030734

答案 (1)大于 (2)逆反应 x<3 小于

点拨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反应物浓度、是否含有催化剂等无关。计算时,要看清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看反了,否则算出的化学平衡常数是其倒数。

考点6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6 已知碳酸钙的分解CaCO3(s)=CaO(s)+CO2(g) ΔH1仅在高温下自发;氯酸钾的分解2KClO3(s)=2KCl(s)+3O2(g) ΔH2在任何温度下都自发,下面有几组焓变数据,其中可能正确的( )

A.ΔH1=-178.32 kJ·mol-1 ΔH2=-78.3 kJ·mol-1

B.ΔH1=+178.32 kJ·mol-1 ΔH2=-78.3 kJ·mol-1

C.ΔH1=-178.32 kJ·mol-1 ΔH2=+78.3 kJ·mol-1

D.ΔH1=+178.32 kJ·mol-1 ΔH2=+78.3 kJ·mol-1

解析 既是放热又是熵增的反应一定自发,既是吸热又是熵减的反应一定不自发,吸热的熵增反应仅在高温时自发,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 B

点评 在判断反应是否自发时,焓变和熵变都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但又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综合影响。此外,还应注意催化剂与化学反应方向的问题。

[【专题练习】]

1. 关于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每生成2 mol SO2,同时生成1 mol O2,则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②SO2生成速率等于SO2消耗速率,则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③SO2、O2、SO3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④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为2∶1∶2,则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如下;2A(g)+B(g)⇌3C(g)+D(s),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是( )

A. 4 mol A+3 mol B

B. 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 3 mol A+1 mol B+1 mol C

D. 3 mol C+2 mol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4. 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己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D.570 K时及时抽走CO2、N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5. 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g)和1 mol B(g),于T ℃时进行如下反应:A(g)+B(g)⇌C(g)+D(g) ΔH<0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50%。在T ℃时,将1 mol A(g)和4 mol B(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 min内容器中各物质的量如下表。t min时为改变条件后达平衡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0&4&6&8&t&n[A(g)]/mol&1&0.25&n1&n1&0.15&n[B(g)]/mol&4&3.25&n2&n2&3.15&n[C(g)]/mol&0&0.75&n3&n3&0.85&n[D(g)]/mol&0&0.75&n4&n4&0.85&]

A.反应在第4 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B.前4 min,用A(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625 mol·L-1·min-1

C.8 min时,混合气体中C(g)的体积分数为16%

D.t min时,反应所处的温度高于T℃

6.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B. 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s-1

C. 反应方程式中的x=l,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20~40 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7. 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0.6 mol·L-1。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气体B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B. 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A的浓度增大

C. 平衡向右移动

D. 重新达到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8. 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c(SO2)始=0.4 mol·L-1,c(O2)始=1 mol·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

(1)当SO2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若未达到平衡,向哪个方向进行?

(2)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9. 在2 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表:[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浓度变化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c(mol·L-1)][t(s)][1 2 3 4][O][0.010

0.005] [a][b][c][d]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逆(NO)=2v正(O2)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nlc202309030734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0.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时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20&c(S2O82-)/mol·L-1&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小于22.0 sB. 22.0~44.0 s

C. 大于44.0 s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11. 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ⅠⅡ][水蒸气][水蒸气][纯净氢气][转化炉][吸附塔][甲烷]

(1)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400&500&830&1000&平衡常数K&10&9&1&0.6&]

此反应是 (填“吸”“放”)热反应。在830 ℃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与H2O均为1 mo1,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

(2)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CO(g)+H2O(g)⇌H2(g)+CO2(g),在830℃,以下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投入恒容反应器发生上述反应,其中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 (填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n(CO)&n(H2O)&n(H2)&n(CO2)&A&1&5&2&3&B&2&2&1&1&C&3&3&0&0&D&0.5&2&1&1&](3)若400℃时,第Ⅱ步反应生成l mol氢气的热量数值为33.2(单位为kJ),第Ⅰ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g)=3H2(g)+CO(g) [Δ]H=-103.3 kJ·mol-1。则400℃时,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篇3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下载后按住ctrl点击查看)

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定义,会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知道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获取、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1:飞机、汽车、自行车。描述:根据物理知识和常识,假设要花费最短的时间从北京到海南,我们会选择以下交通工具中的飞机,因为它们之中飞机的速度最快。

展示图片2:爆炸、面包久置发霉、溶洞。中公教育提供

引入:与我们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类似,化学反应也有快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环节二:实验探究,新课讲授 1.化学反应的速率

展示图片3:初中阶段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与稀盐酸的反应。

请学生对比图片2和图片3,想一想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根据图片2的实验现象,说说你是如何判断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归纳并讲解: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相对而言的。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溶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min)或者mol/(L·s)。

请学生思考: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在5分钟内由20 mol/L变成了10 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讲解:根据化学反应的速率V=ΔC/ΔT,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min)。课堂练习:中公教育提供

讲解: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的物质并取正值;表示气体或溶液的反应速率;指的是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提问:不同的金属单质如镁和铁,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展示面包的标签,提出问题:为什么保质期的时间不只一个呢?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2-3 mL约5 %的H2O2溶液,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两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冷水、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生成的气体。

得出结论: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2:

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 5%的H2O2溶液,向其中两支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中公教育提供

得出结论: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可以大大加快反应的速率。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2)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3)工业合成氨,通常在 的压强下进行。

(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压强、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压强等。

(1)温度:通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催化剂:通常加入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有固体参加的反应,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固体在同一时间内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反应物状态:通常气相或液相反应比固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大。(5)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6)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将使气体的体积发生改变,也即相应地改变气体的浓度。环节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和影响因素。请大家说一说如何表示?表示时要注意哪些?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作业:在一个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开始时,n(N2)=1.5 mol,n(H2)=4.4 mol;2 min后n(H2)=0.8 mol。试分别用H2、N2和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你能否归纳出用反应体系中不同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并思考上述在合成氨反应中,温度和压强是否越高越好?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篇4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张兆丽 设计思路:本节教材是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其中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中学化学理论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景、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用科学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进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可逆反应的两个方向的速率变化的分析,逐渐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用化学反应限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理性到感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应用概念定量描述反应→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实验探究、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影响速率因素→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可逆反应特征→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可逆反应→内化、概括、建立化学反应限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探究,感受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2、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类比、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探究,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形成反应“条件”的观念,意识到学习化学对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意义。

3、通过影响化学反应快慢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2、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准备: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火柴、5﹪H2O2、1mol/LFeCl3、MnO2、热水

教学过程:

教师: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例如:镁与盐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快慢比较。思考原因。学生举例

结论:决定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1(通过判断几个常见反应的快慢产生一个分歧,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

一、化学反应速率

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公式:V=△C/△t 单位:mol/(L·s)

mol/(L·min)

例1:在2L的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已知反应前A物质的物质的量为8mol,2min后A的物质的量变为4mol,问在这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 注意:

1、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物质并取正值

2、表示气体或溶液的反应速率

3、指平均速率

例2:在2A+B ≒3C+4D反应中,下列四种情况下表示该反应的速度最快的是 [

] A.vA=0.4mol/(L·min)B.vB=0.4mol/(L·min)C.vC=0.9mol/(L·min)D.vD=1.2mol/(L·min)学生分析解题方法 教师总结: 结论:(1)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意义相同,均表示这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教师:对于一个已经确定的反应,讨论一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其化学反应的速率? 给出实验药品、仪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实验探究1:

在1支试管中,装入2-3m约5%的H2O2溶液,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试管中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再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对此观察现象,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生成的气体,并记录。学生:在冷水中产生气泡比较慢,热水中较快,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思考:

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

温度越高,食物腐败变质的速率越快,电冰箱能提供较低的温度。实验探究2: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5%的H2O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将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无催化剂产生气泡比较慢,加入MnO2粉末、FeCl3溶液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讨论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速率? 思考:

1、烧柴煮饭,先将木柴劈小

2、工业合成氨,通常在2×107 ~ 5×107 Pa的压强下进行。

3、.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4、请预计大理石(CaCO3)分别与0.1mol/L和1mol/L的盐酸反应的快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5、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 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为什么? 教师:反应物的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固体的表面积、状态等对化学反应速率都有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从化学的视角解释下列现象。

1、在28℃,鲜牛奶4h后变酸,但5℃的冰箱内,鲜牛奶48h后变酸。

2、燃烧含硫矿石制备SO2 时,要把矿石粉碎成颗粒状,在沸腾炉中鼓入强大空气流,把矿石吹得剧烈翻腾。

3、一小块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燃烧。

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5、块状CaCO3、粉末状CaCO3与0.1 mol/L的盐酸反应谁快谁慢?为什么?

6、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用粗锌好(有杂质)还是用纯锌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2.1.1化学反应速率(用v表示)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决定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公式:V=△C/△t 单位:mol/(L·s)

mol/(L·min)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外因)温度:T↗v↗; 催化剂: v↗; 浓度:C↗v↗;

压强:P↗ v↗(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接触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等

教学反思: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中注意是浓度的变化量,不是物质的量变化量,教学中应针对性的设计习题来强调该点。

化学反应速率 篇5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 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和 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 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辨析 篇6

化学反应速率:指在一定条件下, 某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外界的影响主要是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 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溶液中表现为浓度) 可以保持恒定。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 (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 而发生。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 简称平衡移动。··

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例1, (汕头市金山中学2007届高三模拟试题化学科) 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硫酸生产中常采用高压条件提高SO2的转化率

B、合成氨中采用及时分离氨气以提高反应速率

C、电解精炼铜时, 电解液中c (Cu2+) 基本保持不变

D、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低的金属

辨析:在B选项中, 就有不少学生误选B, 合成氨中及时分离氨气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 和化学反应速率是两回事。及时分离氨气同时也会使反应物浓度降低, 实际使反应速率降低。正确的是C。

例2, 可逆反应:3H2 (g) +N2 (g) !2NH3 (g)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正 (N2) =3V逆 (H2)

B、V正 (N2) =V逆 (NH3)

C、2V正 (N2) =3V正 (NH3)

D、3V正 (N2) =V逆 (H2)

辨析:在这道题中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联系起来, 似乎很难入手 (许多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题时都有同感) , 表面看起来个个选项都对。其实是没有正确理解定义, 解题时也要从这两个定义来入手:a.由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可看出, 两物质之间应和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关系;b.由化学平衡定义可看出, 两物质变化的方向应相反。

由表1可清晰地看出这题答案应为D。

2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

在讨论前, 咱们还得先提提“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 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移动含有两方面含义:a.化学反应方向:反应条件变化时, 瞬间反应进行的方向。b.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反应后平衡状态与反应前的平衡状态相对比 (从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分析考虑) 。

在大多数情况下, 反应将要进行的方向与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分析 (见表2) 。

每年各省区高考题中, 由这几个概念衍生出大量的新颖的平衡体系题目, 由于抽象思维上要求比较高, 仍然是考生头痛的问题之一。许多化学复习参考书上都有罗列大量的例题, 但是在这几个基本概念上的阐述仍不清晰。

摘要:针对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进行辨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篇7

和限度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25-02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由于该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还要注意知识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把握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的《化学2》(必修)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更多的中学化学教师更好地熟悉本节内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三个版本教材的有关内容比较

1??编排体系比较

人教版教材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通过展示铁桥生锈、牛奶变质、炸药爆炸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然后通过“H2O2分解”实验探究和开展“思考与交流”,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紧接着通过“科学视野”栏目巩固所学知识并开阔视野。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先从“科学史话”中的“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引出“可逆反应”概念,通过可逆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引出“化学平衡”概念,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更好理解。然后结合图片举例“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来进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学习。

苏教版教材通过“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让学生直观认识化学反应快慢的程度,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即内因。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再通过“问题解决”来检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材从学生熟知的氯水成分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然后通过稍过量铜粉与AgNO3溶液的反应及其反应后的清液中加入KBr溶液的实验探究,来获得化学反应程度的感性认识,再结合合成氨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来说明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平衡状态。

鲁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地展示硫酸厂一角、美丽的焰火、缓慢锈蚀的青铜大钟,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活动探究”一栏,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材从“联想、质疑”出发,通过思考镁燃烧、钠与水的反应是否完全过渡到可逆反应的学习;用“SO2催化氧化、SO3分解示意图”来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通过分析该反应的本质得出“化学平衡”的概念。“观察、思考”一栏,通过对NO2和N2O4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转化实验的观察,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三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处理上有一些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先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学习巩固。②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③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学习可逆反应的知识。

不同点:①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是通过展示图片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苏教版则通过实验引入,且人教版还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及简单计算。②实验设计不一样,除了温度和催化剂外,苏教版还探究了反应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鲁教版还探究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这一影响因素。③对于化学平衡,三种教材都是通过分析具体反应的示意图来学习,但人教版增加了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学习,鲁教版增加了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学习,苏教版则没有对知识进行扩展学习。

2??栏目设置类别与功能比较

要激起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就要让化学课堂显得更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个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栏目来为课堂增添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版本设置的栏目,从内容属性可分为实践活动类,如“思考与交流”“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方法引导类,如“方法引导”“概括整合”等;资料拓展类,如“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科学与技术”等。

三个版本教材在栏目的设置上体现了一定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设置了实践活动类栏目,通过实践活动既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又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不同点:①人教版更侧重通过资料拓展类栏目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化学的价值感和实用感,既扩展了知识面,又使呈现方式显得更生动有趣。②苏教版只设置了实践活动类栏目,可见其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能力比较重视,但培养能力的方式略显单一。③鲁教版设置的栏目较为综合,增加了自己特有的方法引导类栏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习题考查知识点的比较

人教版课后习题除第2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知识外,其余的都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知识。

苏教版的1-6题均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第7题则考查了可逆反应的知识。

鲁教版的练习只有4大题,第1题、第3题和第4题都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第2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知识。

通过以上的比较发现,新教材的习题设计与旧教材有三个不同点:①课后习题都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考查,注重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如人教版和苏教版中7道题就有6道考查了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知识,占总习题的85??7%,鲁教版相对低一些,占75%。②客观题相对减少了,主观题占了绝大多数,以苏教版尤为突出。这样的习题设计能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要求上,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题目形式,如人教版中的调查题、鲁教版的实验设计题,紧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来设计,启发性、探索性很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建议

三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体系、相关栏目的设置、习题设计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为了充分地利用教材,使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建议:

1??苏教版除实验装置外,整节内容没有附加任何彩图。教师可以运用PPT展示一些相应的彩图,简明直观地提高视觉效果。

2??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开放性较小,探究性的体现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积极思考推出结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双主体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度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目前催化剂研究的遗憾,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压强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有些反应速率很快,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而有些反应速率很慢,如石油的形成。可见,不同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相差很大,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板书]

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演示]课本20页实验2-2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加入试剂 4mL 0.01mol/L KMnO4

2mL 0.1mol/L H2C2O4 4mL 0.01mol/L KMnO4

2mL 0.2mol/L H2C2O4

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结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补充实验] 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0.1摩/升的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表

编号 Na2S2O3溶液 水 硫 酸 出现浑浊的时间(秒)

1 10ml 0 10ml

2 5ml 5ml 10ml

【板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实验解释】为什么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呢?

(明确)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对结论的再理解】

1.一个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与产物的浓度关系不大

2.对于可逆反应aA +bB cC + dD来说,正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A、B两种物质的浓度,与C、D两种物质的浓度关系不大。而逆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C、D两种物质的浓度,与A、B两种物质的浓度关系不大。增加A或B的浓度只可以使正反应的速率增大,不会影响逆反应的速率。

3.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所以增加这些物质的量,不会影响反应的速率。

【应用】1.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乙炔,以减缓太快的反应速率。

2. 制Fe(OH)2时,通过降低NaOH溶液的含氧量(给溶液加热)来降低Fe(OH)2被氧化的速率。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压强是怎样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影响的?

【收集事实】途径:已有的实验知识

(提出以下几个实验)对比

1. 10ml、0.1mol/L的Na2S2O3溶液与0.1摩/升的硫酸10毫升反应的实验。

2. CaO固体与SiO2固体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aSiO3。

3. SO2 与O2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SO3。

(讨论)给上述三个反应的容器加压,三个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是怎样变化的?

【事实的处理】列表比较

编号 反应物的状态 加压后反应物浓度变化 加压后反应的速率变化

1

2

3

【板书】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会加大。

【解释】为什么增大压强会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明确)1.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正比。这就是说,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多到原来的2倍,即体系中各个物质的浓度都增加,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浓度减小,因而反应速率减小。

2.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时,由于改变压强对它们的体积改变很小,因而它们的浓度改变也很小,可以认为压强与它们的反应速率无关。

【结论的再理解】

1.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而影响反应速率的。我们在分析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最终落实到浓度上,将压强问题转化为浓度问题。

2. 对于那些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增大体系的压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加,所以,正反应的速率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3.恒容时加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恒压时加入惰性气体使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演示]课本21页实验2-3

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与0.1摩/升的硫酸5毫升反应的对比表

号 0.1mol/L的

Na2S2O3 0.1mol/L的

H2SO4 反应温度

(℃) 反应中出现浑浊的时间

(秒)

1 5ml 5ml 冷水

2 5ml 5ml 热水

【板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反应要加快。经过实验测定,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通常要增大到原来的2~4倍。

『回顾』1. Cu与浓硫酸在常温条件下和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情况的对比。

2. Mg条分别与冷水和沸水的反应情况的对比。

【实验事实的处理】1.化学用语化(写方程式)

(1)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

或 S2O32- + 2H+ == SO2 + S↓+ H2O

(2)Cu + 2H2SO4(浓)=== CuSO4 +2 SO2↑+2 H2O

(3 )Mg +2H2O === Mg(OH)2 + 2H2↑

【解释】为什么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明确)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分子总数一定,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高,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比增大,因而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量增多,有效碰撞频率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大。

【对结论的再理解】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升高体系的温度,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活化分子数都增加,所以,正反应的速率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应用】1.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通过给反应物加热来增大反应的速率。

2. 合成氨工业中,是在50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加快反应进行的速度。

3. 为防止食品变质,我们将食品放入冰箱中保存,以降低食品变质的速率。

【科学探究】课本21页科学探究:不同温度下碘化钾与稀硫酸反应(淀粉指示颜色)的速率不同。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演示】22页演示实验2-4: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

(复习回顾)用KClO3制氧气的实验

【实验事实的处理】

(1) 2H2O2 == 2H2O + O2↑

(2) 2KClO3 == 2KCl +3O2↑

(1)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对比表

编号 无催化剂时的反应情况 有催化剂时的反应情况

1

(2)用KClO3制氧气实验的对比表

编号 无催化剂时的反应情况 有催化剂时的反应情况

1

【结论】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解释】为什么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明确)当温度和反应物浓度一定时,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途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得活化分子的百分比增大,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频率增大,故化学反应速率加大。

【对结论的再认识】1.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仅仅是改变始态到终态的途径,不改变反应的结果。例:

(1)在加热条件下: 2Cu + O2 == 2CuO

2CuO +2 CH3CH2OH == 2Cu +2 CH3CHO + 2H2O

(2)氮的氧化物破坏臭氧: NO + O3 == NO2 + O2

NO2 + O ==NO + O2

2. 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正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负催化剂。如不作特殊说明,均指正催化剂。

3. 对可逆反应而言,正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加快的程度相同。相反,负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减小的程度相同。

【应用】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大约85%的反应需要催化剂。尤其是现代大型化工业、石油工业中,很多反应还必须使用性能良好的催化剂。例;接触法制硫酸工业。

(五)其它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光、磁场、超声波、颗粒大小、溶剂性质…等

[随堂练习]

1.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B )。

① 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N2+2CO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3.设 C+CO2 2CO-Q1,反应速率为υ1;N2+3H2 2NH3+Q2,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A)。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υ1增大,υ2减小

(D)υ1减小,υ2增大

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如图2-1-1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C )。

(A) 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煅烧硫铁矿产生二氧化硫,为了提高生成二氧化硫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B)。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 (B)向炉内喷吹氧气

(C)使用Fe2O3作催化剂 (D)降低体系的温度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O2 2SO3反应,现控制下列三种不同的条件:

①在4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②在400℃时,2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③在3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上一篇:婚礼新郎致辞简短幽默下一篇:乡土风情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