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2024-08-1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精选11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1

采撷珍珠(学习目标):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2、理解万隆精神和“求同存异”的含义。

扬帆起航(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视频,完成自主学习案中的内容,再快速看一遍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老师相信你们是智者,各小组行动起来,比一比吧!6分钟后,四组一较高下!

【自学时段,你空我补】:(先学)(6分钟)(10分)

学生读书自学,填写导学案。(小组长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初测阶段,大显身手,师问生答】(6分钟)(10分)(先看书,再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提示信息,化整为零: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

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填写第一次和第二次各组比试成绩)

【知识拓展,质疑提问,智者回答】(后教)(4分钟)(10分)

请将你的学习本节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学生不说的话老师问学生。

1、为什么总是周恩来对外交往,出访或参加会议?

2、你还记得周总理的那些事?

3、你如何评价周恩来?

4、你认为中国的外交靠的是什么?

【总结知识,凝聚智慧,展示自我】(5分钟)(10分)

请写出你们小组成员快速探讨编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线索,最好使用你自己喜欢图案和形式,能够体现本课的知识点。

当堂训练:

1)先做多媒体设计的习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2

新中国成立前夕, 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 但是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中国被推向了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局面。经历了百年战争的中国千疮百孔, 如果没有任何外来的资金技术援助, 工业化进程将非常缓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困难重重。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美国和苏联从同盟走向对立, 世界分为两大阵营格局开始形成, 中国不可能左右逢源, 同时交好美苏两国, “一边倒”是基于大国关系现实作出的正确抉择。毛泽东曾精辟指出:“一边倒, 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 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美国积极发展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扶持蒋介石政府, 这些都刺激了新中国政府的敏感神经, 最终在朝鲜战场上, 中美彻底交恶。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 新中国成立后怀着对日本高度戒备和警惕的态度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订为新中国战后重建提供了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的正确选择, 毛泽东认为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能“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

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和独立自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常常产生疑问。“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决不是依附于苏联, 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父子党”, 中国共产党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惜与强大的苏联交恶。中国和苏联在短暂的友好后就出现了芥蒂,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在1969年中苏因为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 中苏关系公开恶化, 苏联甚至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中国外交处于两难境地。与此同时,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急于体面得脱身。中日美国家在对抗苏联霸权主义上有共同的利益链接点, 成为中日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契机。主要基于军事的利益使得中美很快建立外交关系, 对中国而言是建立一条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实际是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中国实际上站在和苏联相对立的阵营。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对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基础表示怀疑, 且学生中对日本的民族情绪很容易被激化。作为《概论》课教师, 我们有必要向学生说明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深刻反省和变化, 大部分日本民众渴望和平, 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中日关系正常化有深厚的经济基础, 与美国相比较, 中国和日本具有更多共同经济利益, 只要条件许可, 日本就绕过台湾当局和大陆建立经济往来。60年代初, 刘邓领导的经济调整时期, 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开始积极改善中日关系, 并在这一时期和中国签署了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 重新恢复了中日贸易关系。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岛国, 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 中日经济的强互补性是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基础。从“一边倒”到“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转变恰恰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处理国家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始终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 营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

二、从“一条线”到“韬光养晦”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结束了国内长期无序的混乱状态,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日美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援助。如果说在197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中, 中国不怎么关心和日美之间的经济交往的话, 在197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和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 中国更加强调和美日之间的经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使中日关系“吊桥变铁桥”。日本从1979年开始对中国实行"政府开发援助" (ODA) 。日本对外援助的第一笔贷款500亿日元, 超过了当时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额, 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毫不为过。日本经济援助主要用于基础项目的建设,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美苏争霸以苏联的不战而败和美国的不战而胜告终, 美国自二战以后多年的目标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实现, 美国的注意力转向发展本国经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和以后的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 欧美的援助计划假仁假义、口惠而实不至, 俄罗斯经济复苏缺乏有力的外援, 长期无法恢复。大量被美苏争霸掩盖的地区矛盾和民族矛盾渐渐显露出来, 但这些都不构成对美国地位的威胁, 美国以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身份轻松驾驭和处理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 美国经济衰退引起了美国国内的不满, 美国将重点转移到处理区域矛盾和发展美国经济。

这个时期中国外交的重点仍然是谋求经济发展的有利国际空间, 中国力图让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989年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过人的外交智慧, 使中国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经济。邓小平指出:“东欧、苏联乱, 我看也不可避免, 至于乱到什么程度, 现在不好预料, 还要很冷静地观察。……但中国稳住了, 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了优越性。”[4]这段时期是中国外交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霎时失去了强大的对手时, 最有可能成为美国假想敌的就是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国内1989年的六四风波后, 西方国家纷纷对中国进行制裁,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处境异常艰难;随着台湾经济发展, 李登辉大力推行劳民伤财的金元外交, 试图通过提高台湾地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重返联合国。通过对苏东剧变后大国关系的分析, 使学生了解中国在某些问题上采取克制态度的原因, 战争和冲突只会让中国丧失实现现代化的大好机会, 中国此时如果锋芒毕露必然四处树敌, 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使中国暂且搁置国际争端, 在四面楚歌声中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三、从“韬光养晦”到和谐世界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从大国向强国转变, 随着而来的是国际地位和国际责任的转变, 中国发展模式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基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进入21世纪, 国际关系发生新变化, 俄罗斯渐渐从经济困境中恢复过来, 开始对欧盟在俄周边国家开展的“颜色革命”进行反击, 对欧美的态度日益强硬, 俄格冲突问题中俄罗斯强硬的态度让美国又一次感觉到俄罗斯的威胁, 这使得美国重新审视中国的价值。

冷战以后, 日俄关系不断升温, 日俄存在诸多利益共同点。日本希望俄罗斯成为它实现政治大国梦的跳板, 希望通过与俄罗斯的关系提升其在东亚的地位和话语权。与此同时, 中国的崛起令日本感到越来越迫切的威胁。东亚金融危机破坏了日本为首的“雁行发展序列”, 日本的东亚货币基金和日元圈计划由于缺乏支持而迟迟未能实施, 中国崛起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使日本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中日经济仍存在无限的合作空间。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在2005年以后中美经贸联系进一步密切, 虽然当中有很多利益冲突, 但双方在积极的沟通中谋求共同的利益。日本以复杂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崛起, 朝核会谈中国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再次回到了东亚中心国家的地位, 作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起重要作用的日本, 中国的崛起可能意味着在东亚主导权的丧失, 与中国交恶将意味着被边缘化。中日之间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两国能够摒弃历史和文化的障碍, 共同谋求发展, 实现双赢, 是对中日领导人和人民的考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国家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战争和冲突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互利共赢是国家间交往的最佳选择。2005年4月, 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 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同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 和谐世界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名片。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时代,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互相交织, 某些看似国内问题的解决牵涉复杂的国际问题, 如朝核问题、台湾问题、格鲁吉亚内战, 等等,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思维, 解决日益国际化的国内问题, 而大国之间的平衡注定是动态的平衡。和谐世界不仅有力的驳斥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使中国从容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变幻, 为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第1472-1473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第7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投影图片: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

新中国以后,其外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的外交。

(板书课题: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 ? ?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 ? ?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学生齐读;教师以红色字体标出本课重点,并以提问的形式予以强调。)

三、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作标记;教师指导,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4.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四、探究新知,教师点拨

(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明确答案。)

2、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播放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明确当时的国际形

势,理解外交的困难是在当时“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导致的。)

3、在地图中找出“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结合地图找出有关国家。)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点拨互动: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白,只要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反之,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已走向成熟。

(三)万隆会议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2、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出示材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感受其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果。根据前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精讲点拨;展示幻灯片,使学生明确:“同”是指:(1)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2)面临问题相同:都需要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 外交发言稿

★ 独立自主的名言

★ 中国 外交 语录

★ 外交风云评价

★ 描写独立自主的段落参考

★ 独立自主的小学生作文

★ 面试的外交语言

★ 礼仪外交计划书部

★ 外交接待礼仪通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篇4

本课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已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来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5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2.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二.学习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三.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㈠ 自主学习

1.建国第一年里,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2.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混乱的词序请大家将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准则”按顺序整理好 4.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5.有的同学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中国当时很穷,说出来的话有分量吗? 6.1955年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7.万隆会议出现了什么困难? 8.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 ㈡ 合作探究

1.建国初期,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2.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五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的时 C.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国家万隆会议的时候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 2.我国通过万隆会议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是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3.下列哪一个国家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美国B.朝鲜C.苏联D.法国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A、毛泽东B、周恩来 C、刘少奇D、陈毅6.中国什么时候最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A、1945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B、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5年周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D、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7.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

(二)材料题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请问:(1)材料中的“本政府”是哪个政府?当时美国承认的是哪个政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6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全面了解我国确立和平发展道路的历程,感受我国为促进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

2.能力目标

结合时事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具体事例,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材料,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的基本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新课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页内容,思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翻开中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2)反苏反美阶段,主要特点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苏又反美。(3)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大发展阶段。特点是“一条线、一大片”,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结成一条线,团结这条线内的一大片国家。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4)成熟、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一是提出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许多条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与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寻求共同利益,坚持大局求同存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交流与合作等等。【精讲点拨】

1、不能混淆联合国的宗旨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不能认为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都是结盟关系。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战略合作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伙伴国之间和平、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关系。而结盟关系的本质是大国结盟,搞军事集团,联合一方与另一方对抗。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而结盟则会导致军备竞赛,全球范围的战争威胁等。

3、不能认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唯一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促进世界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这也构成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另一个基本目标。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后习题

1、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D)①国家利益

②国家性质

③国家力量

④国际形势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历史教案 篇7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难点:

1、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是我国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8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理解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原因。

2、 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知道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

3、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原因,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与意义,论从史出的归纳“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认识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国家实力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理解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背景原因。

【教法学法】

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课型】

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外交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至我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新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的时候,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这个时期的外交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两个拳头打人,因为当时中国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都不好,第三个阶段是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第四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做出了调整,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四个阶段,除了第二个,另外三个我们都将在这个专题中学到。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那么在正式上课前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前,也就是说旧中国的外交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ppt展示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回忆前面的内容。得出是屈辱的外交

材料佐证: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周恩来曾经这样形容旧中国的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我们还要实行这样的外交吗?我们要对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屈辱求和外交政策说“不”,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武力外交说“不”,与这种屈辱求和,武力推行的外交政策相反,我们的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板书)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民主的外国政府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

那么在这种外交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展开】

首先先来看一下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奉行哪三大外交方针。(学生应该可以答出来)

Ppt给出表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目,完成ppt的填写(约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EMBED PowerPoint.Slide.8 学生开小火车回答,在回答中可能有些同学会照书本念,要让学生注意提炼关键字。在讲授时指出选择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时,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旧中国与列强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都还在,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的外交,采取了这两大方针。重点讲一边倒。

在这三项中最核心的就是一边倒。 “一边倒”说明至少还有另外一边可以选择,那另外一边就是资本主义阵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国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倒向资本主义阵营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ppt)给出对峙图。

红色代表社会主义阵营,绿色代表以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当时这两大阵营处于对立状态,气氛很紧张,中国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国家在这两大阵营的夹缝中很难生存,因此必须选择一边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再来看这两大阵营的首脑国家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呢?(

ppt)给出对比材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马上和中国确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则采取敌视新政权的态度,在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图扼杀新政权。两种对比鲜明的态度,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了,正如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我们来归纳一下中国选择一边倒的背景原因。

国际环境: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大特点)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苏联对新政权的承认与支持

目的(国家利益):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笔记。同时教师讲述

【过渡】三大外交方针实际上指明了新中国外交的方向,那么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和三大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ppt给出)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相应的篇目。

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新中国确立了外交关系,他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在随后的一年里,新中国与十七个国家确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要注意一下印度、瑞典、英国。(ppt给出)

在这个建交高潮中我们重点来关注一下这个中苏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出访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这次毛泽东出访苏联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和苏联签订新的条约,因为之前苏联和国民党签订的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我们要另起炉灶,不承认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另外还有毛泽东自己说的要给斯大林祝寿,因为12月21号是斯大林的生日,此外毛泽东也想去莫斯科走走看看,疗养身体。但最主要的就是要签订新的条约,那这个事情也是一波三折,据说一开始苏联对这件事情并不 热情,毛泽东到了苏联之后很不满意,脾气也变得很暴躁,苏联的代表约她出去玩,他都回绝了。后来还有谣言传出来说毛泽东在苏联被软禁了,那苏联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喽,这可是关乎苏联的名义啊。所以双方最后坐下来谈,后来周恩来也到苏联加入谈判中,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们简单的看一下条约的内容,重点注意红色字体。条约的签订有什么意义?来看一下书本86页,自己划一下,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我们刚也讲过在新中国初期,只有发展与苏联的友好关系,才能顶住美国施加的压力,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就不与其他国家来往,同样的,新中国还注意把发展与其他国家间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新中国如何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呢?相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共同的处境、共同的利益,使得新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一些新近独立的民族国家,由于一些历史的影响,甚至还与中国存在着边界问题,所以与这些国家建交,必须在完全平等、互惠互利、尊重领土等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并发展双边关系。为此,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看书)

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关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以及意义?

Ppt填空的那张。

教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有没有经过修改呢?

学生: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篇9

答题要点: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述: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对外政策与全球战略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是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和谐世界的 理念体现了中国对当今的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与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外交的主要策略可以概括为16个字: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和谐外交主张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便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

意义:

1、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基本方略。“走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道路始终是我国外交奉行的准则,是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必然选择。而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与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则是我国外交致力于发展的目标,这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2、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与时俱进,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与时俱进。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之时代潮流。

3、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规则的制定,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努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多极化格局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行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历史教案 篇10

【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九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教材分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第三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的外交政策,把握其基本内容,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等;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了解中国实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培养和平观念,热爱和平,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可结合本内容,教育学生准确的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前准备、我国外交活动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时安排:1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周年,六十一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外交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的外交政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最后一框《我国外交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板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自主学习

本涉及的1个概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精讲点拨

探究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探究二:中国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体现了什么?

教师点评: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使得我国在开展外交的时候,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中国一向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

探究三: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立场?

教师点评:(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在开展外交的时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①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主要表现:P106

例如:台湾问题、x藏问题、中国在安理会的投票。

探究四: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这说明什么?

教师点评:我国在外交上还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探究五:在朝鲜核问题上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材料一:XX年月2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当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月2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

材料二:围绕朝鲜核问题,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能保持克制,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以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答案]①主张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②根据朝鲜核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提出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强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朝核危机,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点。

九、板书设计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因素

2、基本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案――美国独立战争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进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2)理解《独立宣言》主要内容、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2)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本课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以及对华盛顿的评价。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自读课本及教师讲解强化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对《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性质、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战争是美国的起点,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独立战争》这节课的重点在“独立”二字,要让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更要让学生理解独立战争为何能够在劣势中取胜这样一个难点。

五、学法指导

1.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或图片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好的学习历史习惯。

2.学生从华盛顿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17、18世纪是一个不断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摧毁了本国的封建统治,又影响到北美大陆,一个崭新的国家即将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又添新的篇章。

(二)新课探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南部种植园经济,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供应欧洲市场。教师应提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教师接着指明,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

3.英国殖民统治者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教师指出: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镇压北美人民,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让学生看课本84页《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战争的经过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过程吧。

生:1773年,一群波士顿人登上一艘来北美倾销茶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茶叶倒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决定封锁波士顿港。面对这种局面,波士顿人民坚贞不屈,各殖民地人民纷纷支援。1774年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以武装反抗作为最后斗争的手段。大陆会议成为13个殖民地最高革命权力机构。1775年的列克星敦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展示)在这激动人心的形势下,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他们把汇集在波士顿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的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杰出的民主主义者杰斐逊和富兰克林起草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独立。虽然美国宣布了独立,但并不等于取得了独立,英国拒绝承认。

(四)1787年宪法

教师结合课文简要讲述这两个问题:第一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一部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第二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五)独立战争胜利意义

大家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么?请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如下: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七、巩固小结

美国独立战争正是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探究活动

上一篇:九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最新简历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