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2024-05-19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精选7篇)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篇1

据扬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扬州大学共招收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7大类在职研究生,其中教育硕士最为火爆,

招生总人数为1500多人。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在职人员圆“研究生梦”,今年扬大增加了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科学与技术教育等专业。工商管理硕士(MBA)扬大去年招收50人,今年扩展到75人。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篇2

关键词:中亚国家,外贸政策调整,绩效

中亚五国独立之后, 经济体制开始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与此同时, 各国也开始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把发展对外贸易, 吸引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中亚五国凭借自身的重要战略地位,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潜力, 使各自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初步形成规模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 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本文就中亚五国的外贸政策的调整发展, 绩效及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一、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历史演变

1. 中亚国家独立前的外贸政策。

中亚五国独立前均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 外贸权为联盟中央所控制, 各国无外贸权, 基本上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构。前苏联的外贸体制为国家垄断制, 对外贸易活动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基本上是由联盟中央按照指令性计划把产品调出和调进, 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 俄罗斯为57%, 乌克兰为7 9%, 中亚国家在8 5%以上。

2. 中亚国家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

中亚国家在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 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原有国家垄断外贸体制, 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对外贸易体制;设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确立涉外经贸活动的法制基础;根据自身的经济现状、资源状况确立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二、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绩效分析

1. 中亚国家外贸政策调整的成效。

(1) 对外贸易额取得明显成效。从总量来看, 各国对外贸易额均有显著增长。1991年哈、乌、吉、土、塔五车对外贸易额分别为24.2亿美元、19.7亿美元、6.1亿美元、5亿美元、7.4亿美元。2003年, 各国对外贸易额分别增长到212.273亿美元、66.9亿美元、12.98亿美元、54.02亿美元 (1月~11月) 、16.7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倍~10倍。 (2)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向多元化发展, 贸易伙伴逐渐增多。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各国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贸易渠道不断拓宽, 贸易伙伴逐渐增多。 (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几年来, 中亚各国外资的注入无疑对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4年12月, 哈共引外资累计约342.56亿美元。乌独立以来, 已累计吸引外资1 4 0亿美元, 外资企业产品占乌出口产品的份额也逐年增长。 (4) 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中亚国家发展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关系, 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赚取外汇, 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 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2. 中亚国家外贸政策存在的问题。

(1) 外资多数流向能源和采矿行业, 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外资的趋利性导致大多数资金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 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矿业及电力部门。流入加工工业部门的较少。自然资源开发的发展在短期内固然能为中亚国家换回大量紧缺的外汇, 但从长期来看外资投资的这种偏好必然进一步加剧各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2) 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导致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化, 原料化。由于历史原因, 经济状况及要素禀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大多数中亚国家选择的是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各国出口的多为初级产品, 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化, 原料化的特点。这无疑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 管理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经常变化, 且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独立十余年来中亚各国在涉外经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法制和市场机制仍不健全,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 各项法律法规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 而过于频繁的调整和变化为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变数。

三、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发展趋势

1. 总的方向朝着开放、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和竞争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深感经济落后的中亚国家深知如果不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就难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足。各国都将依托资源和战略要地的优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 中亚各国的外贸政策也必然朝着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2. 各国将继续发挥传统出口产业的优势。

2005年哈萨克斯坦工业部提交的2005年~2008年工业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计划, 将重点主要放在石油、天然气和冶金业发展方面。哈政府2003年公布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中设想, 到2005年将哈里海地区的原油产量提高到500万吨, 2010年达到4000万吨, 2015年达到1亿吨。与此同时, 哈将进一步完善油气出口体系, 包括建设油气管道, 具有储存和罐装能力的港口和港口设施等。

3. 引导外资流向, 使其更多地投入到加工工业, 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

对于外资过度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这一问题, 已引起中亚一些国家政府的注意。各国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法律、法规及经济手段来引导外资流向, 使之更多地投向其薄弱环节和需要更新改造的主导工业部门如机器制造、原材料加工、轻纺食品工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

4. 转变原料型出口, 要利用本国原料进行深加工实现进口替代战略。

目前, 中亚各国都积极致力于改变单一依靠原料型产品出口的战略, 改变加工工业落后的局面, 努力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5. 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由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亚各国也在努力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此, 各国必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和技术的优势互补。目前, 中亚各国正以“中亚合作组织”为平台朝着“一体化”的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惠杨恕:中亚国家利用外资情况简析[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1, [2]

当前产业调整政策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调整政策;稳增长;长期发展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潜力不足。短期内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压力较大,基于此,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定投资、促进创业政策,同时配合逐步宽松货币政策等,以期保持短期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水平。

纵观经济发展过程,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和长期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发挥产业调整政策的功能,拟制过剩产能、控制重复投资,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在经济发展低潮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产能的潜力,一般不会主动发挥产业调整的功能。

为保持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培育长期经济发展潜力,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应该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都是要着力、持续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动力乏力的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解决、产业调整政策的制定和功能发挥,因为具有不同于一般时期的环境条件,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2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且增长速度较小

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但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显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和增长速度较低,不仅总体上表现经济结构转型滞后,而且也影响第二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效益增长。

2.2 产业层次较低且向上发展潜力不足

中国各产业内部,一般聚集于初级资源开发、初级加工,在基础资源和大宗原材料领域产能过剩和重复投资。

产业低水平发展,虽然面临困难,包括供应过剩、价格下降、收入降低、利润增长乏力甚至亏损情况,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保护外部约束条件,即使因此不利条件,但是转型依然动力不足。

2.3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不足

产业发展整体上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粗放管理、低下的科技创新条件,经济效益不高,人均生产率低下,环境负外部性突出,资本投入产出率低。

3 产业调整政策的必要性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时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也是有利于产业调整政策发挥功效的时期。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增长发展低潮期,制定适合的产业调整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和雄厚发展潜力。

4 目前产业调整政策的几个问题

4.1 产业调整政策充分利用环保政策工具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累计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由水体、土壤、局部空气污染,转为部分环境改善和区域性空气污染加重两者并存的局面,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扩大到了更多的人群。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显著表现和国际社会在减排方面的共同承诺,使得低碳及低碳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一项约束条件。

以上两方面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包括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显著的影响作用,经济社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制度。

产业调整政策利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纳入政策框架范围之中,并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友好做为经济发展的激励目标。

4.2 产业调整政策范畴应进行调整和拓宽

在此,对产业调整政策范畴作一下简单阐释。产业调整政策是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条件下,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的所有方法手段。

基于以上概念理解,产业调整政策应该包括更宽泛的内容。关于投资管理政策也应纳入产业调整政策范畴之中,这样对于投资管理政策的改革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指引。

产业结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简单低水平重复投资问题,虽然现在投资实行目录管理,大部分投资项目简单实行备案制,一些领域实行审核制,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对降低和消除重复投资以及过剩产能领域里的新增投资,效果有限。

如果能将投资管理制度放到产业调整政策的大框架中,那么投资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更加有效。

4.3 产业调整政策与目前稳定增长措施之间协调问题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条件下,产业调整政策仍应着眼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遵循市场规律,坚决发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保持产业调整步伐。

经济下行、PPI价格指数降低的有利条件,使得行业中边际成本较高的厂商经济利润下降,这部分生产活动退出市场。那些生

产组织管理好、成本优势大的企业可以在此情况下扩大市场占有率。

5 总结

在经济下行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将此作为良好契机,利用产业调整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利用多种约束条件,将环境成本负的外部性内化到企业生产成本中,使得企业产品完成体现其成本耗费,管理效益高、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这样企业相比行业中其他厂商便有了成本优势。

产业调整政策应以鼓励企业创新、组织管理改善、环境友好等为价值取向。产业结构调整也应以此为前进方向。

当前经济下行条件中,稳定增长的措施应以促进创新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和促进组织管理改善为出发点。

在职法硕相关报考政策 篇4

一、“在职法硕联考”的报考条件?

“在职法硕联考”是指每年十月份举行的全国28所高校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

在职法硕联考是从开始实行的,主要是面向政法系统内部招生,也称“五部委在职法硕联考”。其招生范围是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5年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如银行、工商、税务等)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其报名条件要求的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为当年的8月31日。

符合在职法硕联考报考条件的人员,需持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报名。

二、“在职法硕联考”的报名方法?

首先要由报考者本人填写《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一式三份,获得本单位人事部门推荐后,到报考单位研究生院(处、部)进行资格审查(可函审)。资格审查后,开始报名。

报名可以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报考者,在网报规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陆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不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报考者,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内,直接到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报名点报名,填写(现场录入)报名信息、照相。

在职法硕联考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七月或八月,网上报名时间比现场报名时间提前半个月左右。

三、“在职法硕联考”的考试?

在职法硕联考的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十月,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英语、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实行全国联考。考试语种为俄语的考生,只限报考黑龙江大学。

在职法硕联考的外语考试用书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考试大纲》,业务课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

考生可在报考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考试;也可经报考单位同意,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考试。

四、“在职法硕联考”的录取?

从始,在职法硕联考的录取工作,不再划定全国统一的录取分数线,而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录取标准。但录取人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下达的录取限额。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全部实行委托培养形式,考生须同招生学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各招生学校一般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考试的第二年年初公布录取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春季入学。入学报到时需出示本人本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原件。在校学习期间不转档案、人事、工资和户口关系。

目前,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收费标准各校不一,一般从0元到36000元不等。

五、“在职法硕联考”的教学?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为两年至四年。一般采用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等多种方式学习。例如利用周末或晚上等业余时间授课,或在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授课。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篇5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如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开放单独二孩,今年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政策出台前后各方面人士对开放“单独二孩”的效应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评论。

人口问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与政策及人的观念、社会文化习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后者又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中用到的数据的置信水平也与调查统计有关。

请收集近年来的石家庄市人口数据,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收集的人口数据分析石家庄市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2)若现在放开单独二胎政策,预测石家庄市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篇6

一、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扩展迅速

1998 年教育部制定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提出“研究生在校规模应有较大增长”。随后发布 《关于200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通知》, 就研究生规模问题进行了规定。2000 年, 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明显扩大, 比上一年度增长29. 8% , 此后到2013年, 研究生在学规模环比增长都在20% 以上。从此, 快速增长的规模成为这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详见图表1:[2]

二、研究生教育是分层次的

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是硕士教育。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强调研究生教育质量, 博士授予要求严于硕士, 重点放在了硕士层次。从教育部发表的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 从2002年到2013 年,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 26 万上升到61. 14 万人, 增长40. 88 万人, 3. 01 倍。其中硕士招生人数从16. 43 万上升到54. 09 万, 增长了37. 66 万人, 3. 29 倍。博士招生规模翻了一倍。 ( 具体数据见表2) [3]。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是硕士的规模扩大的更快。

三、研究生教育学科划分更趋于合理

学科结构合理分层。198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出台,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按哲学、教育学、理学等10 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1996 年国务院 “学科专业目录”重新修订, 增减并整合了一些学科后, 一级学科72 个, 二级学科654 个。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建立比较完整学科体系。

四、研究生教育类型偏向于多元化

1981 年学位委员会上首次提出拓宽研究生培养路径, 发展专业型人才。[4]1992 年 《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方案》 出台, 正式设置2个专业硕士学位。[5]随后出台了 《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专业学位制度, 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就学位类型, 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 专业学位可分全日制、在职、半脱产等形式。

五、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区域均衡问题

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出台, 我国开始实施“211 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和学科。在后期的 “211 工程”高校目录调整中也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予以了适当的照顾, 采取了 “一对一”对口帮助的形式, 这时期研究生政策已注意研究生教育区域均衡问题。

六、总结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层次、学科、区域等方面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有必要从政策角度进一步调整研究生教育, 从政策的内容、执行等方面改进。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人才竞争激烈, 研究生教育成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需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调整。

关键词:改革开放,研究生教育,调整,政策

参考文献

[1]余云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2]本章节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历年统计年鉴;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

[3]本章节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历年统计年鉴;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

[4]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2013 (6) .

在职研究生政策调整 篇7

一、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现状的简要分析

1.消费指标与投资指标、出口指标结构不平衡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经济的增长速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我国具体的国情不同,这条经济理论又需要辨证的来认识和分析。在经济增长指标显示上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还需要向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学习。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着投资额与消费额、出口额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我国这三项指标的数值变化,并不能完全反应经济生活的最终结果,因为这其中要受到财税政策的影响,还要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就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经济结构对财税政策的影响。

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

在我国结济结构中,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严重不平衡现象。结济结构中这种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会体现在整个GDP指标分布上的不均衡,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指标数值差距过于悬殊。同时,从三个产业的从业人数来看,第一产业最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要远远高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而人数最多的第一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却最小。这些方面都反应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

3.收入分配水平的结构不平衡性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经济结构的指标体现。我国目前,从收入的分配上体现出经济结构具有的不均衡性。我国城市与乡村、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收入指标差距越来越大。其中,农村从业人员大部分收入较低,较一些大城市工作者相比,收入上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影响收入的原因也有很多。东南部沿海城市收入水平较高,西部发展落后地区收入较低,特别一些西部未开发地区,或开发不彻底的地区,而且收入呈逐渐拉大的趋势。从事高科技行业人员收入,是其它普通行业人员收入的几倍、甚至是数倍以上,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结构分析显示:消费指标与投资指标、出口指标结构不平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平衡、收入分配水平的结构不平衡性,方方面面均体现出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通过适当的财税政策手段,对结构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性进行调整。

1.针对收入分配不均的财税政策调整

当前收入分配不均集中体现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这些行业所获取的利润非常惊人,取得的收入过高。对这个问题,政府部门首先要正视,然后,在财税制度上加以制约和管控,要加大管控的力度,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可以是经营分红的方式,也可以是预算管理的方式,要以政府相关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监管。同时,要以个人税的管理方式对收入进行科学调控,针对垄断企业的具体特点,制订一套个人所得税与征收扣缴的调整方法,可以采用分类征税、差异化扣缴的方式进行调控,不要千篇一律,财税政策可具有灵活性和弹性。调整和监管要具体而全面,不仅要对纯现金收入进行管控,还要对非现金形式的其它收入方式进行监管,包括网络等经济活动的监管,出台配套的非现金形式收入的财税政策。除了在财税政策上加大力度之外,必要时税务职能部门,可以以各种方式与企业对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垄断行业的个人收入与分配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调整。

2.针对收入分配不均的财税政策调整

财税政策的调整要针对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就是长期困扰着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问题。要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逐步改变收入分配的现状,使收入分配走向均衡合理。只有收入分配趋向于均衡化之后,经济才能够稳步持续的增长,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建造一个更加合谐的社会环境。从企业方面,应该提升人员的报酬分配,加大在企业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企业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从业人员也有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调控协调机制,进行财税保障制度,例如限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等,起到从主体上控制收入的目的。

3.针对绿色节能的财税政策调整

从节能方面来说,我国当前仅存在有关盐类资源与矿产品资源的税收征收。很显然,这两种能源征收税种并不全面,许多不可再生的能源并没有得到财政税收政策的强制性保护。资源类税收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目的。结合我国资源占用实际,将水资源林木资源等纳入计征范围并扩大征税标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三、结语

“调结构、促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经济战略目标,这其中就包涵了财税的政策问题。财税政策问题与经济结构调整,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始终在并肩前行,既有互相扶持,又有互相矛盾。这就要看管理者如何正确协调处理二者的关系,这既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又充满了政治的大智慧,因为财税政策从头至尾都要考虑进来。所以,并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事情,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逐渐落实的基础上,才会把财税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入正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孕妇常呕吐对宝宝有什么好处下一篇:东营市东营区工伤认定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