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2024-07-06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8篇)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1

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题1图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2.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A.《韩非子》B.《道德经》

C.《论语》D.《墨子》

3.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8.题8图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相符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题8图

9.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A.新文化运动期间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

10.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题10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D.黄埔军校的创建

11.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

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D.参加重庆谈判

1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A.割占台湾B.侵占东北三省C.制造南京大屠杀D.灭亡中国

13.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B.抗战胜利

C.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

14.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题14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题14图

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5.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6.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17.阅读题17表,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后中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题17表中美贸易趋向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中国对美出口

19726032

1975304156

198037551059

19853855384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8.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种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中央集权D.君主立宪制

19.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B.传播文化C.倾销商品D.和平交往

20.1765年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这些成果出现在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21.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映。”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A.实行大化改新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D.颁布《权利法案》

22.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4.1922年,缔约各国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协定出自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

25.2012年5月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催生“欧元区”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B.国际联盟

C.上海合作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近代以来,炎黄子孙致力于民族富强的探索,南粤大地勇开先河、南粤儿女翘立潮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一页页浓墨重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广东钱局由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全套设备由英国进口,先后铸造制钱“光绪通宝”、五种不同面值的银币、铜仙(注:小面值铜钱)等,流通于津沪各口岸,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东省地方志》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晴人物数康梁。”——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见题26图

题26图 1978年以来广东及全国经济增长变化图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钱局创办于哪一运动时期?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百日维新期间提出的经济主张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7.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美国迅速崛起,对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现代美国是开始于内战(1861-1865年),结束于美国——西班牙战争(1898年)的这四十年关键时期兴起的。这个重新塑造了国家生活方方面面的关键时期,于1890年代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以上材料选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出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发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四见题27图

题27图北约与华约所控制区域图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谈话节选

(1)依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内战对“现代美国”的兴起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美国从此跨进了什么时代?(2分)

(3)依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新政”有何特点?“新政”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美国的发展历程有何感悟?(2分)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5:CCDAC6~10:DCCBB11~15:BDDDB16~20:ADBAC21~25:CAABA

二、综合题

26、(1)洋务运动时期(1分)。地位: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

(2)分别指康有为和梁启超(顺序不能颠倒,每个1分,满分2分)。经济措施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1分)。

(3)民生主义(2分)。

(4)深圳、珠海和汕头。(2分)

(5)广东经济增长速度由1978年远远落后于全国到1984年迅速追上全国增长速度。(2分)主要原因有:在深圳等市开设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满分2分)

27、(1)意义: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分);电气时代(1分)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积极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答出任何1点得1分,满分3分)

(4)由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演变(2分)。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开放性题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满分2分)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相关试题:

梅州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龙岩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凉山州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兰州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湘潭市2013年中招历史试卷(附答案)

咸宁市2013年初中历史升学试卷(含答案)

武汉市2013年高中统招考试历史试卷(带答案)

邵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黔东南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cusan/122784.htm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cusan/122784.htm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2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广东省高考实验题在化学学科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 分值每年都在20%以上, 特别是2007年占43.3%。高考复习中, 对实验的复习必须特别重视。

二、2007-2013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实验考查主要知识点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某些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 (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 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 根据实验现象, 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

(2)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 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3)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内容。

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8.探究性实验。

三、广东省高考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技巧, 是规范地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 高考实验试题中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中, 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 又有实验基本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了解, 也有对错误操作的辨认。高考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 或某些“学生实验”的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例题, 借以考查学生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将实验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而进行设问。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般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 一是要求直接报告数据;二是进一步要求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 绘制一定的变化曲线以及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既有对实验结果的定性处理, 又有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处理, 如2012年第33题等。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高考实验题要求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十分明确, 要知道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如,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怎样除去尾气, 怎样检验气体的纯度, 怎样防止倒吸等。

四、广东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

广东高考实验题多以实验设计、实验问题解决为中心, 将信息获取、加工能力的考查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试题中设置了以具体实验装置图、坐标图、生产工艺流程、数据、表格等形式的题干, 题干中出现的是新问题情景, 需要在考生读懂信息、重新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答题, 该类题目意在考查信息阅读、分析、整理、组合、应用的综合能力。

1.突出实验的基础性与实践性, 着重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功 (如, 仪器的使用与选择、实验目的、原理的分析与理解基本操作的运用与设计实验的技能素质) 。

2.突出考查化学实验与其背景化学知识点的联系和交叉的多重性 (如,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实验现象与化学原理相结合) 。

3.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的能力 (如, 以实验方案设计、评价、改进, 以实验的拓展、推广为特征的探究性实验) 。尤其可以看出, 2010年高考实验题命题在形式上体现探究性实验题成为主流题型;内容上以无机实验题为主阵地, 落脚点则为填写化学方程式、选择仪器装置、评价实验方案、简述操作步骤、阐述操作目的、描述实验现象及作出结论;在原理上, 源于课本, 不同于课本,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在类型上, 有性质探究、化学原理探究、制备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探究、实验结果探究;情景实验设计综合、制备实验综合、定量实验综合等。在设置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五、学生解答实验题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目的不明确, 对实验原理不清楚, 对实验仪器的作用不了解。

2.文字表述不完整、不规范。如, 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到位, 答非所问, 不按要求答题, 有时还有错别字出现。

3.知识体系不够完整, 审题能力差, 阅读理解题意不清, 对重要信息提示不敏感, 难以发现突破口。

六、实验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 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与新课标教材实验理念的变化保持一致, 树立以课标作为教学、评价依据的理念。树立教材是范本,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理解教材中实验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中结合个人的理解认识, 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 使用教材, 不唯教材, 来源于课本, 但要超越于课本。教学中应该注意注重课本、基础, 考查体现综合性。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素材选取保持回归课本的态势, 重视学生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能力) 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考查, 试题的考查方式由浅入深;试题的考查重点是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同时应该注意新课程理念在命题中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命题方式的影响表现在探究环节和要素的考查将得到体现 (如新情景、问题意识、假设、推断、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等) 。

平时训练时应该重视以下情况:

1.解题格式力求规范, 书写工整清晰, 卷面干净整洁。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力求思路完整, 体现过程, 计算力求结果准确。

3.针对解题错误、习惯性错误查找原因, 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3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4

一、选择题: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D.变法维新的序幕

2.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华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

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

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4.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倡导人文精神的文化运动。产生这种思潮的运动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5.“(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材料指出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B.美苏争霸的有利形势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欧洲国家高素质的劳动力

6.20世纪的名画《格尔尼卡》是在1937年为抗议德军对西班牙的侵略暴行而作的。它的作者是

A.毕加索B.伏尔泰C.贝多芬D.罗斯福

7.“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歌所反映的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俄国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

C.英国宪章运动D.古巴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8.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C.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9.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着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A.多极化B.多元化

C.全球化D.贸易壁垒化

10.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

11.为了振兴欧洲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1993年使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事件是

A.华约的成立B.欧盟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独联体的成立

12.非洲五百年的屈辱、五百年的抗争都在1990年尘埃落定。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A.埃及独立B.非洲独立年C.纳米比亚独立D.印度独立

二、材料解析题

13.(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不得原文照抄)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简述欧盟成立对欧洲的影响。(2分)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2分)

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2分)

14.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使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得以结束。两国政府决定……,并尽快互换大使,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建立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并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2010年下半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相继完美落幕。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腾飞后中国的实力。

(1)材料一所述“国耻”是由近代哪场侵略战争造成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1972年中日两国关系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这一年中国还取得了哪一外交成就?(2分)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应遵循哪一外交基本准则?(2分)

(4)材料三中提到的上海和广州在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划定为通商口岸?2001年在上海我国承办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会议,其名称是什么?(2分)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23题8分,24题10分,共18分)

15.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10分)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2分)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四、综合探究题(10分)

16.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就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举办党史图片展览。同学们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并作了图片说明:

图1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军递交担投降书图2开国大典图3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活动一:请你将三幅图片说明与符合其特征的图片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处。(3分)(说明一)是图;(说明二)是图;(说明三)是图。

活动二: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其中一则素材和设置的相关问题: 材料: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问题:这次谈判的地点在哪里?毛泽东应邀去谈判目的是什么?最终签订了什么协定?(3分)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棋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设坛讲学,造福桑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①革命荚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与这一歌谣体现了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 10.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古埃及王国 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教会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 D.发展近代工业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 D.新经济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i6分,共60分。2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蜩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21.(1)成为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取消限制,政府带动,鼓励发展海外贸易;(3)和平交往,公平交易;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文明史纲)(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22.(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侵华战争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2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百度百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23.(1)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国家等。(2)艰苦创业精神;鼓舞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有利于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有理即可)24.(1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l)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同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6

一、单项选择

(2013·湖北咸宁)1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013·湖北咸宁)14.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

(2013·湖北咸宁)15.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中国古典科技巨著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2013·湖北咸宁)16.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

(2013·湖北咸宁)17.1938年,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动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战役D.淞沪会战

(2013·湖北咸宁)18.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的名称是()

A.神舟一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嫦娥一号

(2013·湖北咸宁)19.在朝鲜战争中,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赵登禹

(2013·湖北咸宁)20.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下面对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②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3·湖北咸宁)2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的城邦是()

A.雅典B.斯巴达C.奥林匹亚D.罗马

(2013·湖北咸宁)22.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时间是()

A.1776年B.1777年C.1783年D.1787年

(2013·湖北咸宁)2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A.德军“闪击”波兰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013·湖北咸宁)24.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的单一货币是()

A.法郎B.英镑C.美元D.欧元

二、非选择题(第36题5分、第37题5分、第38题4分、第39题6分、第40题6分)[来源:学科网ZXXK]

(2013·湖北咸宁)3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移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

——(选自《陆定一文集》)

材料二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选自《毛泽东文集》第5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找到了一条什么新的革命道路?(2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1分)

(3)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请你给学校提出一项举行纪念活动的建议?(1分)

(2013·湖北咸宁)37.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由哪几部分组成?(2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3)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1分)(2013·湖北咸宁)38.科举制正式诞生于我国古代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1分)科举制度的诞生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013·湖北咸宁)39.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请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中

(2013·湖北咸宁)40.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就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保守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与美国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工会成员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失业,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2分)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广东省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篇7

(本卷满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50分, 非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孔子家语》载:子路为蒲宰 (地方官) , 以民之劳烦苦也, (每) 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 使子贡止之曰:“汝以民为饿也, 何不白于君, 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 是汝明君之无惠, 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1) 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2)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3) 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和等级观念 (4) 孔子注重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

A. (2) (4) B. (2) (3) (4)

C. (1) (3) (4) D. (1) (2) (3)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比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 指出:“郡县者, 非天子之利也, 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 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此,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比分封制的危害大得多

B.郡县制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C.郡县制削弱了君主的宗族势力

D.郡县制削弱了君主的政治权力

3.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绘制了四个朝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 (如下) 。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4.“从12世纪开始, 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股研究罗马法的热潮, 史称罗马法复兴。通过这次复兴, 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 各国结合自己的实际接受罗马法, 罗马法成为西欧的‘普通法’。”材料表明

A.罗马帝国将罗马法推广至西欧各国

B.罗马法曾经被西欧各国照搬引用

C.西欧各国有选择性地继承了罗马法

D.罗马法深深影响欧洲各国的法律

5.萨缪尔·亨廷顿认为:约翰逊总统比英国伊丽莎白二世更像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年在位) , “美国仍然拥有一位国王, 而英国仅仅保有一顶王冠”。在此, 他想表述的主要观点是

A.美国总统实际上是没有王冠的国王

B.美国已成为事实上的君主专制国家

C.美国比英国更接近于君主专制政体

D.美国总统拥有的实际权力比较大

6.下图是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这一年旧历闰八月) 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朝官员的布告 (局部) 。对此,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情形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

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说明清廷已失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D.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7.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 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 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 长江门户洞开, 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主张以牺牲华北来保卫华中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8.2012年9月10日,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 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下面政治漫画的寓意是

(1) 这一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2) 日本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3)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4) 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应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2) (3) (4)

9.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 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 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2处B.3处

C.4处D.5处

10.童光政在《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中说:“‘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表现是

(1)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 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1) (4) B. (1) (2) (3)

C. (1) (3) (4) D. (1) (2) (4)

11.下图显示了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下列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 许多新成立的国家与中国建交

12.1948年, 丘吉尔曾说:“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A.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格局形成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13.美国《华盛顿邮报》对下图的评论称, 在对待世界时, 美国应当学习“哥白尼精神”。这里的“哥白尼精神”反映出美国

(1) 与日本结盟,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 学习哥白尼, 打破多极化格局 (3) 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4) 力图维护其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A. (1) (2) (3) B. (2) (4)

C. (2) (3) D. (4)

14.1381年, 明朝颁布的《皇明世法》中规定:禁止“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 必置之重法, 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 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以下对材料中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保证了正当贸易的迅速发展

B.打击了走私贸易的偷税行为

C.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促使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15.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 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1)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3)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4) 说明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1) (2) (3) B. (1) (3) (4)

C. (1) (3) D. (2) (4)

16.对下面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A.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 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石油

B.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 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D.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 蒸汽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要想方便、迅捷地看到这次会议的图片新闻, 可以借助的媒介是

A.《人民日报》

B.大众电影院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D.中国新闻网

18.下图是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此间我国工农业生产状况

B.图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此间我国工农业生产状况

C.图一中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得益于周恩来的全面整顿

D.图二中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得益于邓小平的恢复调整

19.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 下列对图一和图二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

A.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市场意识

B.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趋向理性

C.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观念相比变化不大

D.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思想解放

20.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21.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 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 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1) 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 (2) 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 (3)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 (4)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A. (1) (2) (3) B. (2) (4)

C. (3) (4) D. (4)

22.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 科学家发现, 如果不去测量对象 (电子) , 对象 (电子) 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 它不存在。当然, 这一论断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并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 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老子B.董仲舒

C.王阳明D.朱熹

23.近代有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有人认为摧毁陈旧的法律对人类造成了伤害, 但是, 人们就应该去钳制理性吗?要知道, 理性毕竟是一切法律的源泉, 没有理性, 人们甚至产生不了法律的概念。”作者对理性与法律的理解是

A.理性对人类造成了伤害

B.应该钳制理性保护法律

C.理性与法律同等重要

D.理性比法律更为重要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1) “有教无类” (2)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3) 发展希望工程 (4) “三个面向”思想

A. (1) (2) (3) (4) B. (2) (3) (4)

C. (1) (2) (4) D. (1) (2) (3)

25.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 其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史来看, 下面空格内应是

A.《马拉之死》

B.《安娜·卡列尼娜》

C.“猫王”普莱斯

D.《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共50分)

26. (20分) 关注民生保障问题, 有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共十八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 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 (免除) 赋;八曰缓征……

———摘自《大清会典》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分)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的原因。 (3分)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 政府当与人民协力, 共谋农业之发展, 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 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 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 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 地价之增益, 公地之生产, 山林川泽之息, 矿产水力之利, 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 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3分)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 有两点主要的区别, 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 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 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 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 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 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 增加就业等等, 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罗斯福为复兴美国经济在农业和工人就业两个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材料四新华网北京2008年3月9日电

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后, 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 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17.5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 前几天又对10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3.4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 春节前还下拨了7.1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 发放城市15元、农村l0元的临时补贴, 连续补贴三个月。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李立国说, 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 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 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 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体地位。

(4) 据材料四, 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 (3分)

(5) 综上材料和问题,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分)

27. (18分) 近 (现) 代化理论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近代以来,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 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 (英国) 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 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 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 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 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 (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 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从那以后, 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概述“双元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变革所产生的作用。 (2分)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 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 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 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 不能者必遭惨败, 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 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3分)

材料三1913~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注: (1) 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1928年后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 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 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一是修补资本主义, 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 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 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4) 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 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各自成效如何? (5分)

材料五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 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而其自身的发展, 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5) 根据材料五, 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俄 (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2分)

(6) 综合以上材料, 概述你对现代化的认识。 (2分)

28. (12分)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 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 谁能有效控制海洋, 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 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 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结合近代历史知识, 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3分)

材料二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 系京畿门户, 最为紧要”, 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 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他分析了闽、沪二局造船的情况, 认为“以中国造船之银, 倍于外洋购船之价, 今急欲成军, 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 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造工, 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 俟成部后, 配齐地位, 随船回华, 庶有实济”。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3分)

材料三1912年12月, 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 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从一定意义上说,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 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 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 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3) 材料三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 (3分)

材料四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 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 陆地空间不足, 资源有限, 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 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 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 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4) 依据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共50分)

1.A (1) 说法错误, 孔子主张由国家来进行救助。 (2) 正确, 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 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3) 不符合题意:关于救助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 但孔子却认为不同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 显然他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救助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 所以用“充分”两字不恰当。材料中孔子认为子路的仁义行为虽然能够表现自己的道德, 但是不如将民众的烦苦告诉君王, 使君王打开国家的仓廪赈济民众。这样做能使民众得到更多的好处, 同时也能使民众看到君王的美德, 这比子路拿自己的一点财富赈济民众更有效果。故 (4) 正确。故选A项。

2.C王夫之认为郡县制对天子并没有好处, 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但是为天下着想, 它的危害远不如分封制的严重。这实际上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认为郡县制打破了先秦的“家天下”局面, 因而对全天下有利。据此判断, 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C项。

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四项分别反映的是秦朝、宋朝、元朝、唐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官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

4.C A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亦与史实不符。B项“照搬引用”一说与材料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相冲突。D项错在“欧洲各国”, 因为材料所述是“西欧各国”。C项所述可以从材料中得出, 故符合题意。

5.D由题干时间可知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时期, 亨廷顿认为美国总统“更像伊丽莎白一世”, 其权力堪比“国王”。这显然是讽刺美国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但A项中把总统说成是没有王冠的国王是不正确的。另外, 美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B、C两项中“君主专制”一说有误, 且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6.D从图片中可看出宣判清朝官员死刑的是法、英、德、意四国侵略者, 据此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排除A项。早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 中国司法主权就已开始遭到破坏, 排除B项。当时地方官员“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与义和团运动兴起及清王朝的政策有关, 并不能说明清廷已失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排除C项。中国官员是否失职及是否受到惩处, 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侵略者擅自判处中国官员的死刑, 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选D项。

7.D题中材料并未赞扬国民政府的抗战, 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行淞沪会战, 是对华北抗战力量的削弱, 可见作者认为应重点保卫华北, 并不赞成进行淞沪会战, 排除B、C项。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8.C日本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是对中国政府的公开挑衅, 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彻底伤害, 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 但不能反映日本的军事侵略行径。故排除 (1) , 选C项。

9.C五四运动时, 中共还没有成立;中共二大才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故中共一大没有确立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延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不是全国抗战的指挥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故选C项。

10.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于1984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1998年, 而题干时间限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故 (2) (3) 不符合要求, 排除B、C、D项。

11.B题中关键词为“建交高峰”, 而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是与已建交的国家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12.B丘吉尔在1948年发表题中所述言论, 反映了他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联系材料“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分析, “这一失败”应指1917年的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但社会主义的建立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A项与材料所述“萌芽状态”不符, C、D项与丘吉尔1948年发表言论在时间上不符, 故选B项。

13.D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对外政策。“哥白尼精神”核心是突破传统思维定势, 敢于打破传统。美日联合军演反映出美国企图打破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色彩, 由此可得出 (4) 正确。 (1) 所述观点与 (4) 相反, 排除;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 (2) 错误; (3) 所述从题干图文中不能体现。故选D项。

14.C材料反映了明代的海禁政策, 其主要针对的是民间的海外贸易行为, 并无走私与正当贸易之分。海禁并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 而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限制中国商人进行海外贸易, 必然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故选C项。

15.D题中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评论符合历史事实, 没有夸大, 只是视角不同, 排除 (1) (3) 。 (2) 正确, 材料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体现的是文明的交融, 立足于文明史观;“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除了体现文明史观外, 还体现了现代化史观。对新航路的评价视角不同, 结论不同,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从不同视角考查重大历史事件, (4) 正确。故选D项。

16.C图中a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 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应是煤。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电力。

17.D《人民日报》报道的是前一天的事件, 所以不能迅捷地提供图片新闻;电影更不会迅捷、及时地反映时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以迅捷地报道新闻, 但无法传送图片。

18.A“文化大革命”中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仅1967年和1968年两年时间里, 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超过一千亿元。1971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经济工作, 抵制“左”的错误, 分别进行了恢复调整和全面整顿, 产生了积极效应。故图二没有反映十年间的工农业生产状况, 排除B项。C、D两项表述错误。

19.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B、D三项说法正确。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生活水平提高, 思想解放;但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 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 (种地不赚钱) , 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 政府以权力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 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 频繁调整土地使经营预期不稳定和不利于投入增加。因此, 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走向理性, 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农民的自主意识与市场经济意识有所加强。C项“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观念相比变化不大”说法明显不成立, 改革开放后, 中国农民在幸福观和价值取向方面, 认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20.D根据史实可知,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排除A项;19世纪中后期, 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存在着不同, 排除B项;二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树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 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说明国家间的依存关系加强, D项正确。

21.D由题干图文材料可知, 中国经济的崛起冲击着美日的经济主导地位。这说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 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形成过程中。故正确答案为D项。 (1) 观点自身错误;世界银行关注世界各国, (2) 表述欠科学;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打破的, (3) 不符合史实。

22.C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所表达的思想, 尤其是对“月亮在无人看它时, 它不存在”的正确理解。这种思想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有相一致的地方。

23.D根据材料可知, 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源泉, 是法律产生的前提, 离开了理性, 法律甚至无法产生。故选D项。

24.D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 不符合题意, 排除 (4) 。“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 (1) (2) (3) 正确。故选D项。

25.B“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史来看”, 其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 其中《自由引导人民》体现浪漫主义绘画风格, 《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而四个选项中只有《安娜·卡列尼娜》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故选B项。A项属于古典主义美术, C项属于现代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D项属于现代主义美术。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1) 措施:开仓救济;出借钱粮等物给灾民;减免赋税;暂缓征收应征税赋等。 (3分, 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封建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3分)

(2) 看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 (认为政府应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 (1分)

措施:政府要与民众一起大力发展经济以满足民众的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要通过调整土地等社会财富来解决民生问题 (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 (2分)

(3) 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 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 (4分) 主要措施:农业方面, 用行政手段让农民减耕减产, 发放政府补贴,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减少过剩产品。工人就业方面, 推行“以工代赈”, 举办公共工程;加强社会救济工作, 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 (2分)

(4) 措施:中央拨款救助灾区;确保低保群众生活补助;减免行政收费;安置房屋倒塌的受灾群众恢复重建房屋。 (3分, 任答三点即可)

(5) 启示:关注民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政府救灾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分, 言之有理即可)

27. (1) 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 开启了现代化之路和城市化的进程, 推动欧洲、北美和东亚等地实现工业化;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范和自由、民主、平等思想, 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

(2) 行动: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兴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进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3分)

(3) 变化:持续上升, 居于世界前列。 (1分)

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 (或社会主义工业化)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建设的推动;欧美遭经济大危机打击。 (3分,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 修补: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国家干预经济, 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缩小贫富差距, 建立福利国家。 (2分)

修正:建立欧洲共同体。 (1分)

成效:前者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 (1分) 后者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分)

(5) 举例:国内战争时期,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引起农民不满, 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立斯大林体制, 但其逐渐僵化;二战后,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继失败, 苏联最终解体。 (2分, 任举两例即可)

(6) 认识:现代化道路是多元的 (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分,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8. (1) 内容:建设强大的海军, 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 夺取制海权, 进而称霸世界。 (2分) 背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国家加紧开辟新航路, 抢占殖民地, 发展海上贸易。 (1分)

(2) 主张:海防重点应该在京畿地区;应该建立铁甲舰的近代海军, 完善海防体系;向外国购买舰只;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培养海军人才。 (3分,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 原因:西方列强海军实力强大, 侵略中国;清王朝统治腐败, 不重视海防;中国贫弱而无法建立强大的海军;甲午海战, 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的海权丧失。 (3分,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 意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开发海上资源,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保障海洋通道安全, 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 (3分)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8

1.监察制度在历朝历代乃至现在都有着重要意义。下列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司马大将军

2.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分别是设置了()

A.西域都护和宣政院B.西域都护和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和宣政院D.宣政院和驻藏大臣

4.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纸币及出现的地方是()

A.交子、南宋B.会子、南宋C.交子、北宋D.会子、北宋

5.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7.《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8.下列图片中,反映新中国从根本上变革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是()

A.土地改革B.农民加入合作社

C.人民公社好D.农民领承包合同书

9.“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第二次分手”主要指的是()

A.建立黄埔军校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国共十年内战D.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10.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B.聂耳C.贺绿汀D.冼星海

11.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以下史实不属于创新的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清朝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

12.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种思想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A.互不侵犯B.和平共处C.求同存异D.平等互惠

15.1996年被列入我国“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高新技术是()

A.激光技术B.海洋高技术

C.能源技术D.自动化技术

16.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原子弹爆炸B.蒸汽机

C.蒸汽机车D.螺旋桨飞机

17.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所依据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共同繁荣B.对外开放

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18.“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促使“纱幕”烟消云散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资产阶级革命

19.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0.从16世纪开始,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其中彻底地摧毁了本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D.辛亥革命

21.下列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②萨拉托加大捷③太平天国运动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22.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3.“比较”是历史学科要求的能力之一,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主要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A.原料问题B.劳动力问题

C.市场问题D.资金问题

24.思想的进步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文艺复兴——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D.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5.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6.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经济体

比重

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其他国家195536.317.52.244197624.921.78.145.3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其他同家经济发展停滞

27.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观察右图漫画,请你判断漫画中的人物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叶利钦D.戈尔巴乔夫

28.2008年开始的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金融动荡,它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十分相似。这两者都充分表明了()

A.东方从属于西方B.地区冲突影响世界安定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殖民扩张带来深重灾难

29.二战后,局部地区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其中,阿以冲突导致了()

A.太平洋战争B.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D.科索沃战争

30.下列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是()

①成立联合国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③美国的冷战政策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15分)

31.(7分)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秦统一的货币名称。(1分)

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四: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五: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六: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5)根据材料六写出当时在中国农村实行的政策。(1分)

材料七: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6)材料七所述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分组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示。

第一组表解历史

(1)第一组同学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在下页表格中将内容补充完整。(4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①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②战争性质③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第二组文汇历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即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二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印度和澳洲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2)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抗战有何作用。(1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多少周年?(1分)

第三组图说现实

北约空袭利比亚漫画

(3)第三组同学收集的图片反映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是什么?(1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建议。(1分)

三、综合问答题(15分)

33.(7分)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寻中华民族的“追梦之旅”吧!

探究一:辉煌的历史

(1)西汉时形成的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是什么?(1分)

探究二:破碎的梦

(2)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请问中国“破碎的梦”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

探究三:梦醒时分

(3)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分)

探究四:圆梦之旅

(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圆梦之旅。请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5)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6)“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就必须强军。标志人民解放军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事件是什么?(1分)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是什么?(1分)

34.(8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民主与法制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探究中外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3)班组织了一次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神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渐进过程。请你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说明。(任意两个)(2分)

(2)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典型事例说明。(1分)

(3)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1分)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总结我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949~1977年期间)的经验教训。(2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加以说明。(1分)

(6)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政治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参考答案

一、1.C2.D3.A4.C5.C6.D7.C8.B9.D

10.B11.C12.D13.D14.C15.B16.A17.C18.B

19.C20.C21.A22.A23.B24.C25.D26 .C27.D

28.C29.C30.D

二、31.(1)商鞅变法。

(2)圆形方孔钱。

(3)开元盛世。

(4)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2.(1)①同盟国和协约国;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帝国主义战争;④美苏两极格局。

(2)牵制日本绝大部分兵力,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70周年。

(3)霸权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等。

三、33.(1)丝绸之路。

(2)鸦片战争。

(3)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抗战胜利。

(6)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4.(1)①《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②《独立宣言》:倡导独立、自由、平等的原则。③《人权宣言》:成为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一面旗帜,对法国大革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④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⑤《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答出两个即可)

(2)美国罗斯福斯新政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4)经验: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使人民的权利有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也保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有序进行。教训:“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5)略。

上一篇:202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同步训练六(含答案)下一篇:金融工程 文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