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的现代优美诗歌

2024-06-19

故乡情的现代优美诗歌(精选10篇)

故乡情的现代优美诗歌 篇1

啊!故乡

很想知道

您现在的样子

已经多少年了

不曾走进您的身旁

只把对您的思念在记忆中珍藏

啊!故乡

很想知道

您现在的样子

当年那些两小无猜的

儿时玩伴,是否还在

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相聚

哼着童年里

那些欢快的歌谣

回味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啊!故乡

很想知道您现在的样子

那古道西风里

是否还有乡人的憨笑

为游子送上归家的温暖

啊!故乡

很想知道您现在的样子

那池塘的芦苇丛

还如从前那般稠密吗

那芦花是否又在秋风里飘絮成棉

如游子的心,在风中摇荡

啊!故乡

很想知道您现在的样子

那山坡上的.小树林

是否还有孩子们追打嬉戏的身影

亦如当年的我们

活泼可爱,天真无邪

啊!故乡

我以一颗游子的心

为你送上最真的赞美

愿故乡的景色永远

古朴宁静,暖意融融

啊!故乡

您的样子,在游子的心中

亲切美好,恬静如初

您的儿女虽远在异乡

但他们的心中永远撷带着

您的情怀,您的温暖

还有您那些不老的故事

啊!故乡

在岁月累积的沧桑里,

荒芜去的,是那段

曾被列强侵扰过的痕迹

与那些刻骨的忧伤

您用坚强的脊梁

挺过那场暴风雨的洗礼,

为子孙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所以,我们对您的爱

故乡情的现代优美诗歌 篇2

所谓传统诗歌的古典美, 就是指一种朦胧而含蓄的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 是一种受古典文化传统影响的隐约的美。

一、现代诗歌中蕴涵着传统诗歌的“典象”所带来的古典美

诗歌语言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怎样在有限的文字中包含极丰富的含义, 用典便是一条捷径。传统诗歌中的“典象”指的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诗歌中有某些物象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用典;一类是化典故为意象的用典。两类用典融会贯通, 化典为象或化象为典。“典象”用得成功会使现代诗歌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洛夫的《边界望乡》:“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怎样来理解这只正在咯血的“杜鹃”呢?很明显这里是由杜鹃花想到了杜鹃鸟, 而“杜鹃”因其叫声凄厉而多含凄婉哀怨之意, 它来自于“望帝啼鹃”的成语故事, 也来自于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月夜, 愁空山”,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作者借中国历史文化之桥再跳到望帝化作的那只鸣声凄厉、能令旅客思归的杜鹃鸟, 三个象的幻化, 三次飞跃, 象象叠合, 象趣幽深。所以说在这“杜鹃”就是已经被典化了的意象, 一说起“杜鹃”就包含哀怨悲苦之情, 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基奠。我们就更能深刻地理解作者乡愁之沉重、之悲苦。

二、现代诗歌中由传统诗歌的“意象定位”所带来的古典美

意象定位, 它指的是中国传统诗歌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留下了一批具有意象定位的词语, 它们有约定俗成的审美语感, 并渗透于诗人和读者共同建构的诗歌审美意识内, 这一类词语具有意象定位的作用。意象定位化了的词语, 是长期文化心理特别是审美文化心理在它们身上积淀的结果。

痖弦《秋歌———给暖暖》,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就用了许多带有古典韵味的定位意象:“落叶、狄花、砧声、辽敻、雁子”等都是能见物起兴, 均为古典诗词积淀甚久的意象, 正如: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汉朝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陶渊明《酬刘柴桑》“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等等。显示秋天的荒芜, 伤感的情绪, 充盈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古典意蕴随风而来。

最明显的“狄花”, 如白居易《琵琶行》“枫叶狄花秋瑟瑟”, 狄花的轻盈漫舞、随处飘扬不正是秋风萧瑟的真实写照吗?又如:“砧声”, 在秋暮的江边传来的“砧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因为历代名诗的借用和名诗中所寓的游子漂泊之哀, 使这个词有了明显的意象定位。

这些意象在诗中的呈现, 使这首诗如架构起一座通向古典的桥梁, 源源传输过来的是古典意境难以言说的美。这种意境美真可谓“玲珑透彻,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古典诗歌的修养, 又使学生们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激发起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写诗的爱好。

三、现代诗歌中继承传统诗歌的体式和化用一些古文、成语、古典诗歌的诗句而呈现的古典美, 使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愫契合

著名诗人艾略特曾指出:“诗人, 任何艺术的艺术家, 谁也不能单独地具有他完全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的鉴赏就是鉴赏他和以往诗人以及艺术家的关系。”而现代诗人们喜欢在现代自由体新诗歌中直接嵌入古典诗歌的诗句和语言, 使古典语词与现代话语相融合, 达到有机统一, 水乳交融。

说到对传统诗歌的喜爱, 大家都应该会想到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他也是位大诗人, 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都是继承了传统的词牌格式, 散发着古典的气息。特别是他的《贺新郎》, “挥手”句就化用了李白《送友人》“挥手从兹去, 萧萧斑马鸣。”宋朝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挥手从此去, 翳风更骖鸾。”赋予挥手这个动作深沉的涵义, 有种时空交错、古今相通之感。“眼角眉梢都似恨”“恨”古往今来千百种情感。唐朝杜甫《春望》有“恨别鸟惊心”, 且有诗题《恨别》之作。李白《忆旧游寄谯君元参军》“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对即将别离的爱妻, 那种离愁别恨, 真可谓感天动地。而前四句也不正是古典的“长亭送别图”吗?

“重比翼”即比翼双飞,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 不比不飞。”三国阮籍《咏怀诗》“愿为比翼鸟, 比翼供翱翔”。毛泽东为这离别添了多少的含韵, 不仅使诗歌富有古典韵味, 而且在诗句之外, 更是一幅幅富有古典情韵的画卷。

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 形成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且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有着很深的亲缘关系,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在, 肯定中国古典汉语和诗词不能动摇的艺术地位。让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崇敬之情, 在品读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古典与现代交织而散发的独具之美吧!

参考文献

[1]流沙河.《十二象》.

[2]艾略特, 卞之琳译.《传统与个人才能》.

诗歌里的故乡(三首) 篇3

我常常在诗歌里看见故乡

长满意象的田野 与时光一起奔跑的

小溪 被鸟鸣压弯了腰的杨柳

以及炊烟托起的云朵和

满山花开的生活

在诗歌的意象里 母亲是我

最敬重的词语她的呼唤

总是像一首无法分行的长调 喊醒了

我沉睡的黑夜 冬天的阳光

和走失的青春与灵感

父亲过世得早 离开时已顺道把

全家人的疼痛都打包带走了

包括故乡忧伤的血 所以坟头上

的每一棵青草 都是我

从稿笺上移栽过去的怀念

姐姐早已远嫁 喜庆的电话和短信

省略了我所有的祝福和牵挂

那些儿时伙伴 或许不再记得

倚水而立的月光和浑身

水声的歌唱 其实早已悄悄

潜入我肥美的诗行

我从灯红酒绿的都市

一着笔 就停泊在故乡温暖的村口

诗歌的涟漪里 故乡的倒影

像一缕缕葱茏的目光

深深地洞穿了我甜蜜的乡愁……

在德令哈,倾听石头与花朵的声音

在德令哈 倾听石头与花朵的声音

与候鸟婉柔的歌喉一样美丽

那些冲动的阳光

长满深秋的戈壁

穿越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让每一根神经都呼吸急促并感动

面对无尽的草原 我再也无法找到

曾经忧伤的黑夜以及有关这座城市的

某些诗句和凄凉 我看见

不幸的苦难 已被昨夜温暖的晚风

悄悄拿走 历史的泪滴

在手中盛开 琴声悠扬 月光很甜蜜

那个孤独的姐姐正以微醉的舞姿

与黄昏一起

歌唱她将终生不朽的生命与爱情

南来北往的人流 把高原晴朗的天空

一点点踩低 踩成幸福的底色

德令哈 只有被青稞酒打湿的翅膀

如风吹杨柳 美丽的格桑花

成为 巴音河永开不败的子孙

在德令哈 每一粒尘埃都色彩斑斓

每一颗石子都是微笑的花朵

每一片雨水都生长春天或者秋天

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草原

和一个远方游子最美丽和抒情的诗歌……

黄昏,一群鸟在鄱阳湖歌唱

躺在五月的芬芳里

我看见 一群鸟儿站在浪花的

枝头 与落日一起舞蹈

和歌唱 它的美丽

打湿了喧嚣的黄昏

打湿了鄱阳湖 被爱情滋润的翅膀

那些干枯和浑浊的心事

都与鄱阳湖无关 生命的水域

天空很绿 阳光的味道很甜很香

橹声摇动的渔歌

网住了生活的色彩和全部

所有的欢笑都兴奋地站在船头或船尾

以莲的姿势 守望并呵护这

满湖花开的日子和岁月的辉煌

鄱阳湖 我无法找到更合适的诗句

来赞美你 我只能凭借

我深深的感动和祝福 与你一道

水草丰茂 一道琴声悠扬

躺在五月的芬芳里

我看见 一群鸟儿站在浪花的

枝头 它妩媚的歌声

与鄱阳湖一起幸福地流淌……

故乡情现代诗的诗歌 篇4

望北方,

大海像似平静不动,水面浩淼无垠。

那Rangitoto火山岛挡住了我的双眸。

然而我知道,在那遥远遥远的地方,

我的故乡就座落在那日出的东方。

曾在我极端阴暗的生活时,

望北方

曾经闪烁过一片美丽的光,

那是来自故乡的欢乐的华章。

霎那间眼前尽是茫茫的黑夜。

故乡与我是在不同的时空,

当我睡在黑夜的怀抱,

故乡却还是热闹非凡,太阳火热一团。

望北方

故乡的山河交织成英雄乐曲,

它激起游子心中炙热之情,

美丽的湖水森林奏出和谐的乐章。

远方游子望穿秋水,

故乡把朦胧的光辉,

悄悄洒遍山谷和丛林。

像亲朋好友的目光,

深情关注游子的命运。

那忧伤的望乡岁月的余响,

悲欢中我徘徊荡漾,

沉静在孤寂的他乡。

望北方

故乡大地置身宁静的梦乡,

我想象,那里已开始,

四处漫溢晨光。

太阳神阿波罗已伸出他那神圣的手,

握住玫瑰的花园舞姿翩翩。

我将飞回故乡,去园我那二十年的梦。

心儿在欣喜若狂,

我将投入故乡山水的怀抱。

望北方,望故乡,飞东方,

故乡的岁月现代抒情诗歌 篇5

摊开那片厚实的黄土地

如是老人的手掌

当我们轻轻抚摸您

抚摸您那沧桑的掌心时

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便泪如雨下

在您布满沟壑的手掌中

隐藏着我童年的梦想

当我,凝视

这起起伏伏的手掌时

我的心里

便如水声哗啦啦地响起

在您掌心里,岁月翻涌起波浪

纵横交织成了时光的`皱纹

田野里的渠沟

却把深秋春夏的歌儿流淌

那些渴望眼神

却在静夜里,聆听冷月的风霜

紧握的手掌,锤打着永恒的梦想

粗粝的肌肤

写满了贫瘠的岁月

僵硬的老茧

凝结时光的忧伤

故乡现代诗歌 篇6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现代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现代诗歌1

车轮不停地转着

乌篷不停地摇着

我回到了故乡

踏入乡土——就有一种亲切感

就在这个寒冬

我来到繁华的都市

家乡啊——

我怎能把你忘却

怎能忘记平仄欸乃的桨声

怎能忘记斑驳参差的渔灯

早春的风何许温暖

撩起孩童放飞的心

河边河畔到处有

放风筝孩子的身影

只只个个

线轴转动着——

风筝向着蓝天飞升

离别故乡

我去了繁华的都市

我在异乡寻找我心中的绍兴

上海的酒馆里

叫一碟茴香豆

拿一粒扔进嘴里——

家乡就到了

我在异乡

我仍是个绍兴人

翻开那些陈旧的相册

拂去灰尘

画面依旧清晰

只只乌篷

道道碧痕

仿佛——

还能听见船夫的摇橹声

又一条

青青的石板路

苔痕斑驳

写意的花鸟

停在树上叫着、闹着

还有很多、很多……

沈园、三味书屋、青藤书屋、兰亭……

无不溢出

几分看不见的亲情

我在异乡

我仍是个绍兴人

水傍滩畔滩依水

山依岛中岛依山

绍兴人们是一条

紧紧相牵的脐带

脚下踩的是血和汗的土地

有着多少英雄的付出

越王勾践鲁迅蔡元培

周恩来秋瑾……

如今

美妙的生活

不正是他们努力的结晶

我——

远离了那座大城市

我已回来了——

绍兴

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泪已沾满了衣襟……

故乡现代诗歌2

淡淡的雾霭渐渐升起

我置身于故乡的东荆河畔

任凭薄如蝉翼的雾

浸润着自己

堤坝旁的河滩上

防护林婆娑

随风摇曳起舞

伫立在秋风中

难觅当年的痕迹

惟有倦归的小鸟

啾啾婉转

歌唱着季节的神奇

走在堤坝上

极目远望

真可谓层林尽染

枝头挂满季节的果实

成片的水浇地

硕大的稻穗组成了浩大的方阵

笑迎季节的抚慰

勤劳的父老乡亲

丢弃了笨拙的传统工具

代之而起的是机动车的轰鸣

满载着人们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

地头上型号各异的摩托车

已经成为田间劳作的代步工具

我站在往昔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感受着不同的时代气息

落后已经成为岁月的陈迹

但愿后来的人们

在有所摈弃、继承与开拓中

不在重复类似而沉重的往昔

让美好的生活

成为永恒的现实

故乡现代诗歌3

独立春天的渡口,轻轻一翻

那场遗落的绝望如你的背影渐渐走远

寻觅一页薄薄的诗意

身后阳光浅暖

昨冬的寒冷被烤热

开始融化

闪亮的江水从脚边流过

送来故乡的归舟

来来回回奔走的江水

唱起故乡的歌谣

仔细聆听,你能听出一串少女的相思

一朵桃花在村口等得心焦

把目光聚焦村口

春天很厚,盖住了昨年的荒芜

烟雨、绿草和落花向更多的时光延伸

一树桃花

是怎样

出现在我的眼眸

落入青色诗行

成就了诗歌的主角

极像一个女子的肖像

只可惜,不知道那朵是你

就在我不经意的转身

风牵过我的眼眸,对上一瓣桃花

占据我空置的心房

再没有离开过

我如风,施施然轻吻一瓣桃花

你,仿佛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女孩

突然尝到了亲吻的滋味

一树嫣然绯红了时光

珍藏已久的眼泪飒飒而下

留给春天一个均匀、浑圆

一首诗一样的窈窕的背影……

我伏案,连同昨夜那支红烛一起咳血

吐出一朵桃花

春天,开始从一株唇膏泛滥

故乡现代诗歌4

我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周原,那是一片茫茫的草原,在北国的苍穹下,风吹草长,骏马奔腾。

英雄的儿女,手持长戈,腰挎利剑,唱出了僄悍的秦风,那僄悍的背后,却有着水性的温柔,你看,千年以后

那所谓伊人,仍在渭水河畔,默默守望,等待她的情郎。

在历史的苍茫中,我们迁徙,流浪。

啊!故乡的南国。

我们来到你的身旁,我们选择了你,选择了这芬芳的土地,选择了这美丽的湖泊。

那时,你的名字叫彭蠡!

我的双眼噙满了泪水,我深深眷恋这深情的土地!

这淮南王黥布的魂断之乡!

望着浩淼的湖水,我想,这千里碧波

是否还象千年以前,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屈子流放时,是否也在这圣洁的湖畔,形容枯槁,徘徊吟唱?

生南国兮,受命不迁!

我们的血脉和这神圣的土地相连,我们的血脉同那静静的湖水相染。

要么有尊严的活!要么慷慨的死!

为什么叫止水呢?

我想到了国破家亡,臣心不死,臣心指南,不指南方死不休!

那携全家殉国的纵身一跳!

刹那间,我明白了心如止水的内涵。

啊!故乡的南国。

我眼含热泪,我想起了这古老民族的脊梁。

生如夏花,即便是一瞬间的绚烂,我也要高声呼喊,这个世界我来过。

如果有来世,下辈子

我还做你的儿女!

还做伊人的情郎!

注明:在蒙古兵攻破城池时,南宋宰相江万里(江西都昌人,文天祥的老师)携全家跳止水壮烈殉国!江万里,止水忠魂!

故乡现代诗歌5

夜晚千方百计躲过白天

就为了让我有所期待

我不能不这么想

这些重温与获得是否太过于美好

我担心没有痛苦可以反省

常识性的东西

无法补偿性格上的缺陷

神奇的天籁

我不止一次地暗示过你

我异想天开的灵感

都在树洞和吃饭的头脑里获得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相信你不会介意我分享你令人费解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在你后面追上你

我们是不是可以心平静气地谈谈

这并非天方夜谭

也并非就是强迫你

聆听我们难以置信的交流

到那时我会告诉你

我会如何准备妥当,然后沿着

那条河谷找到岩床和冰川的断层

我会谨慎地触摸那些古老的阶段性的荒凉,并且爱上那片

非常有想象的空间世界

我还会告诉你

那些令人动荡不安的遭遇

并不是我自己造成的我从没委屈过它们,也没有妄加干涉

我曾经用幼小的童真

点亮过每一个角落,让苦难也光彩照人

远方的人呦!

别再说无家可归了

那不是你的本意

那只是一个关于死寂的词语

让你误入歧途

再多的歌声也不会把你带回故乡

故乡现代诗歌6

故乡的云常在心尖上飘荡,宛如一首歌的飞扬。

那里游浮过儿时的梦,走出大山之外的渴望。

对少次幻想着,站在云端之上,把千里之外的`风景观赏。

多少次光着脚丫,追着彩云赶夕阳.那莲花般细碎的脚步,追落了星辰,追弯了月亮.每当烈焰炙烤着大地,总有着泊来一朵云的遐想,它能拥抱火焰四射的烈日,为大地送来一片热盼的阴凉;

每当乱云飞渡,总喜欢它瞬息万变的模样,时儿像虎啸山泉吞江河,时儿像骏马脱缰奔远方,时儿像波涛滚滚千层浪,时儿像雄鹰展翅九天翔.离家后故乡的云,是丝丝缕缕牵挂的网,是一团团对故土的眷恋,是一次次在梦中的探访.回家时,总喜欢伫立在山岗,把那如飞的云朵眺望,仿佛看见了父亲操劳的背影,母亲慈祥的脸庞.有多少童年的故事能从中回味,有多少曾经的过往能在此品尝,仿佛它就是我流动的故乡

故乡现代诗歌7

思绪中飘过故乡的河

那波光粼粼的河面

似孩童的眼眸

那潺潺的流水

似跳动的音符

你守护着一方净土

你滋润着世间万物

你延续着不老的传奇

你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你迎接过旭日东升

你静候过夕阳落晚

你聆听过花开花谢

你目睹过月圆月缺

你是儿时快乐的天堂

总有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

看那纵身一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泳姿

看那全神贯注捕捉鱼虾的身影

看那石片激起的层层涟漪

看那杨柳依依的倩影

时光悄悄从指间划过

三十几年转瞬即逝

历经岁月的变迁

沧海桑田

你沧桑的脸上可曾布满斑驳的皱纹

你柔弱的臂膀可曾残留负重的痕迹

数次梦回童年

你依旧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故乡的河

在我的旧梦中

在你的回望里

在每一个思乡人的心间

故乡现代诗歌8

雨雪纷飞在寒冬腊月

凝望着归巢的鸟雀

内心再次涌起一种难言的感觉

又是那么的情真意切

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郁的年味

远去的列车里却载不动游子日积月累的乡情

神秘的新疆

在这片最西北的热土上

已经是第五个春夏

不论是山清水秀

还是穷山恶水

都很牵挂

哪个游子不盼归

谁人出门不想回

人在外心在家

要闯出一片天地

有好多不得已

在每个暖阳升起的清晨

故乡

我对你

依旧一往情深

故乡现代诗歌9

你的胸膛

那么的滚烫

滚烫得令我渴望

可是你却不在我的身旁

你的心肠

那么的善良

善良得令我向往

可是我却不在你的心上

是你

送走了久远的遗忘

是你

迎来了回忆的乐章

是你

洗去了陌生的迷茫

是你

唤起了相遇的畅想

三十年的友谊

在这里重新的延长

一万天的梦想

在这里真诚的对望

那就是我们

那就是八七届毕业的同学们

久归的故乡

从此刻起

住在这里的人啊

不准轻易放弃或遗忘

必须确保情谊的久长

提高相聚的质量

共度美好时光

多想

依偎在你的胸膛

让我的心

和你一起滚烫

多想

扎根在你的心上

让我的人

和你一起飞翔

三十年前一别,至今才得相见。久归之游子,从此有了一个可以天天相聚的空间,就像我们的故乡一样。因此,赋诗予以赞美!

祝福送给群里的每一个人,惟愿从此不再分开,情谊地久天长!

故乡现代诗歌10

故乡很近,也很远

青山头枕白云,白云热恋青山

乡土很肥,童年短暂,相思很瘦

儿时的皂角树,爬上爬下掏鸟蛋

树下老爷爷胡子一样长的故事快乐了童年

村子边的老池塘

洗净了多少带着泥土的童年

载不动远走他乡的眷恋

布谷鸟叫,声音渐行渐远

油菜花招蜂引蝶醉了庄稼汉

麦子扬着金灿灿的头馋着那丰满的秋天

炊烟在夕阳的灌醉里画着山乡水墨…

故乡的影子是广阔的思念

影子很小,小到可以捧在掌心

牵痛着无边的爱恋

靠着青山饮着绿水

青瓦土墙里把代代 的梦想种进泥土

山村画地为牢,童年也能把快乐贮满

故乡好,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牵肠挂肚的挂念

泛黄的相片翻动记忆

刻骨铭心,一滴滴眼泪还在打转

捉一袋萤火虫

来到柔如地毯的山坡前

不说富贵,不谈风月,也不畅现代不论古典

躺在你温暖的怀抱

谢绝浮澡与贪婪

只想暂时无心无肝

让故乡的肥美把我的灵魂填满

故乡现代诗歌11

时而浮现

时而潜藏

幻化成纷呈的影像

展露于闪烁的泪滴

回眸

尽是故乡

浮沉宕荡

久远迷离

蕴藏着天下最柔软的回忆

翘首东北望

用切切心丝去感触

娘喊的那声乳名

伴着清风

游走在田野

穿越阡陌

相融于韭菜花的浓郁花香

感受股股的家的温馨

难以言表的情

愈久愈香愈醉

总有一个人

默默注视你

祝福你

总不愿打扰你

庄稼日影旱烟汗水泪光

围拢在身边

回眸

儿女的往事与风雨冰霜

父亲老了

我心碎了

谁是谁的家乡

谁又是谁的离殇

春日的桃花

夏日的荷花

秋日的棉花

冬日的雪花

我已远离你宽阔的胸膛

留与我日夜的狂想

和不住的心颤

爸爸妈妈

哥哥姐姐

亲朋好友

让我思念疯涨

疯涨

疯涨

问故乡

略论现代诗歌的分析原理 篇7

关键词:现代诗歌,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日常语言,还原,意象,感知辨识,情感逻辑,思维方式,无理而妙

现在, 绝不是诗歌卖座的时代。

在世俗的眼里, 诗人属于极个别的人, 又是极特别的人。平素, 清高敏感, 行为怪诞, 动不动伤春悲秋, 作品, 自说自话, 逻辑混乱, 让人摸不着头脑。故时人有言:“诗人都是疯子”。这种说法, 固然偏颇, 却很真切的反映了受众对现代诗歌的恐惧和无所适从。的确, 疯子的疯话, 疯子的独白, 能不难懂?

其实, 疯子不疯, 疯话也不疯。如果能略略掌握现代诗歌的分析原理, 现代诗歌将成为话语的盛宴。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 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文本通过语言获得了物质形态, 这样, 语言就成了读者感知文学文本的物质媒介。任何文本, 语言都是它的外壳。读者只有首先突破语言的外壳, 才能深入文本的内核。现代诗歌的解读, 同样应遵循这个规律。

因此, 欣赏现代诗歌, 应该先从辨识语言开始。

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形态, 而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差异很大, 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差异则更大了。日常语言的习惯力量, 使读者在解读现代诗歌时, 不可能瞬间获得超脱, 平顺的适应现代诗歌的语言规范。所以, 读者与现代诗歌隔阂的产生, 首先是从语言障碍开始的。

克服这重障碍, 得从语言形态的还原开始, 对现代诗歌进行语言形态的重构。怎么进行语言的还原?那就是, 保证诗句原意不变, 用日常的语言来替代表述现代诗歌的诗句, 并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找出差异, 在差异中悟出诗人在文本中所要表达的诗句的语里内涵。

如《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的首节是:“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如果把它还原到日常的语言状态, 应该是:现在是北京时间下午四点零八分, 在北京火车站里, 人山人海,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 火车就要开动了。

通过比较, 可以有几点发现:

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重复。

而在日常表述中, 通常不会如此重复的。文学作品中, 此类反复手法的使用很常见。如, “在我的后园里,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另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本诗中, 首节就使用反复, 为了强化对北京的不舍。

2、“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以时间为定语, 并且时间非常精确。

如果在日常生活, 正常情况下, 多数情况下, 我们会忽略分、秒这样比较小的时间点。除非要报时, 但那一般是整点的。或者要交代重大的客观事件, 比如某个伟人去世等等。但是作者对时间如此精确, 不但把“分”写进去, 还用“这是……”的句式进行强调, 这显然是有意的放大定格, 对时间状态进行强调。

只能有一个解释, 这一刻, 对诗人太重要, 它烙在诗人记忆最深处, 成了一道不可磨灭的印痕。如果知人论世, 就会明白, 这一刻, 改变了诗人以及和诗人一样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一生命运。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中心语用“北京”, 而不用“北京火车站”。

地点明明是火车站, 所以才人山人海, 汽笛长鸣。可为什么不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火车站”。“北京火车站”能代替“北京”吗?

仔细探究, 可能有如下的内涵:

其一, 离开北京就是从火车站出发的, 离开火车站就意味着离开北京;其二, 强调诗人对北京的依恋, “北京”是故土, 是“妈妈北京”, 生他养他二十年, 用“北京火车站”表达不出这种感情意味;其三, 北京是一座城市, 每一座城市, 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无数的事情。就1968年下午四点零八分而言, 北京这座城市没有比这更大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成千上万的青年要集体背井离乡, 可能一辈子不会回来了, 成千上万的家庭面临生离死别, 家将不家。所以, 诗的最后, 有一个词汇, 值得注意,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的“最后”。因此,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火车站”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 已经成了“北京”的缩影, 它代表北京在这一时刻的历史状态;这一刻的北京火车站, 不只是诗人一个人的记忆, 是整个城市的记忆。

通过这种语言还原, 可以突破现代诗歌的语言外壳, 并很自然挖掘出潜伏在诗句语里的诗人心灵的颤动。

而通过这种对诗歌语言的还原, 不难看出, 日常的语言形态, 它的特点是语意清晰直截, 不追求言外之意, 让人愈明白愈好, 因为日常语言主要是用于日常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至于诗歌语言, 则有表里, 表层是一种意思, 深层更有寓意, 只有这样, 才能表达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1]

其次, 无论现代诗歌的解读, 还是古典诗歌的解读, 都不能不谈意象。正是意象的存在, 使诗歌语言进一步获得了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不一样的特质, 成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又意蕴悠长的审美化语言。[1]感知意象、辨识意象, 是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另一重要途径。

感知和辨识, 是不一样的。感知, 是指直接从五官的角度去体悟,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曲中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听觉效果,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视听冲击,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若有若无的月下荷香与若隐若现的渺茫歌声的嗅觉与听觉的沟通;而辨识, 则需要用理性去对比、分辨和识别。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多作一些质疑发问, 问问“为什么是这, 而不是那”。

为什么要这么对比、识别呢?因为, 诗人在创作的时候, 他的头脑里一定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意象, 最后他把其他意象排除了, 只留下这个意象。如果我们能试着把诗人筛选意象、取舍意象的这一思维选择过程假设呈现出来, 那我们就会离诗人的心灵世界更贴近一点。

如“在我的后园里,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另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 不妨问问为什么要用“枣树”这个意象, 而不用“柳树”“桂树”等其他意象。这就需要理性的辨识。“枣树”, 魁梧伟岸, 高可10米以上;树皮褐色, 且裂痕遍布, 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由于其生命力强, 耐寒抗旱, 生长缓慢, 所以木材的质地坚硬细致, 不易变形。在北方, 枣木是制作擀面杖最上等的材料。枣树的这些特点, 无论是外在的视觉效果或者内在的刚劲顽强, 都极适合作为斗士的形象移植到文学作品中。这恐怕就是鲁迅选择“枣树”入诗的重要原因了。

同理, 戴望舒的《雨巷》之所以要以丁香花入诗, 而不是牵牛花, 牡丹花……就是因为丁香花花色或白或紫, 香气清新, 品相淡雅, 而且花朵小, 花蕾丛生, 团团相簇, 相拥如结, 含蓄内敛, 很适合用于表现哀怨含蓄、愁心不解的女子形象。古典诗歌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第三节:“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 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 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 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节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妈妈缀扣子的针线”, 做了一个假设, 如果“妈妈缀扣子的针线” (绣花针) 换成“万箭穿心” (箭) 呢?

这是很有意思的比较。学生通过讨论后也会有所收获:

1、“妈妈缀扣子的针线”与“万箭穿心”的外在差异:

(1) “箭”存在于古代,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更贴近现实生活, 为我们所熟悉。

(2)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是绣花针, 比“箭”更细, 用途是缝补衣物, 缀扣子。“箭”则更粗, 用途在于杀猎。

(3)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有线, “箭”则一般无线。

2、“妈妈缀扣子的针线”与“万箭穿心”的内在差异:

(1) 、更贴近生活, 为读者所熟知;因而, 更易于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使读者身临其境。如孟郊的《游子吟》,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这样的诗句是很容易使读者想象白发母亲在昏黄灯下为儿子赶制衣服的温馨场景。

(2) 、更具有概括性、典型性, 更适合用于表现母爱的特征, 因为母亲是最经常使用绣花针的;

(3) 、情感内涵更丰富, 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腻的爱, 也传神地表现出母子分别时彼此的难舍难分和诗人离别的心痛, 同时表达出母子分别后的彼此间永远的牵肠挂肚。

(4) 、在写作上, 为下文“风筝”意象的出现和“线绳绷得太紧了, 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的描述做了合理的铺垫, 前后呼应。

再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 有许多重要的意象, 包括“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如果对这些意象进行逐个分析, 然后再把这些意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审视, 可以窥见其中的特点。从个体看, 这些意象各有各自的特点, 且形体都比较小, 并且距离现在的时代都比较久远了, 巷子, 油纸伞, 篱墙, 现今都比较少见了。从整体看, 视觉上, 由于下雨, 烟雨迷离, 且置身于狭长封闭的巷子里, 给人深邃幽闭的空间感, 而“油纸伞”、“丁香”的出现, 给整个画面抹上了清新的一笔, 冲淡了周围的潮湿压抑;听觉上, 巷子里高高的长墙, 阻断了各门各家的起居动静, 显得寂静凄清。嗅觉上, 又有淡淡的芬芳, 是油纸伞的芬芳, 也是丁香的芬芳。至此, 这种意境的特质就跃然纸上, 它充满了古典元素, 显得唯美。既给人压抑苦闷之感, 但在灰暗迷离之中, 又点缀着清新的亮色, 冲淡这灰暗迷离。于是, 从中, 我们能感受到诗人苦闷彷徨, 也能感受到诗人在苦闷彷徨中的一丝微茫的希望。

总之,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具体可感、概括典型的特点。诗人正是借助意象才实现了对模糊抽象的主观情思的形象表现。如果能以意象为支点, 感知意象、辨识意象, 那么在解读现代诗歌中, 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再次, 现代诗歌之所以难懂, 还在于其与日常表述规范反差甚大的不可理喻的传情达意、说理论道的方式。而这种不可理喻的传情达意、说理论道的方式的背后, 其实是诗人与常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比如, 波德莱尔的《忧郁病》一诗中, 有这样的句子:“当雨水洒下无数的线条/仿效着监狱的铁栏的形状/一群哑默的肮脏的蜘蛛/走来在我们头脑里结网”。蜘蛛在人脑里结网, 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也不大可能发生, 按常理是不能理解的。类似的不可理喻, 其实在古典诗歌中同样存在, 只是相比计较, 现代诗歌使用的更频繁, 更夸张。

在古典诗歌的诗论中, 常把这种有悖于日常情理的创作现象称之为“无理而妙” (清代·吴乔) 。对于现代诗歌, 解读时, 就更需要要打破常规思维规律, 遵循情感逻辑。所谓常规思维规律, 就是日常生活的人们习惯使用的实用性至上的思维方式。

《再别康桥》的首节有这样的诗句:“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则与首节呼应:“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以日常的思维去考量, 其中无理之处自现:云彩是无情之物, 向云彩招手作别, 云彩能懂吗?这不是多此一举?更荒谬的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句, 云彩又非身边的实物, 即便你想带走, 你带得走吗?纯是妄想。

既然是妄想, 诗人为什么还是要妄言, 博人一笑?其实, 如果从诗人的角度去思考, 很显然, 诗人要作别的是康桥。康桥是诗人终生难忘的地方,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人生记忆, 尤其是他在这里认识了民国才女林徽因, 并对她展开了苦恋之旅。当然这记忆, 也包括这里的自然美景。而自然美景中, 康桥黄昏的夕阳和满天的绮霞, 又特别能打动诗人的心。因此, 作别“西天的云彩”其实就是与康桥作别。同样的, “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要表达的是诗人的一种心思, 也就是要与人生中的这段与康桥有关的甜蜜而苦涩的记忆告别的决心。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不乏这样无理而妙的诗句, 如第二节:“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如第五节:“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那么“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为什么“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建筑发生剧烈抖动, 一般情况就是地震了, 或者发生爆炸了。但当时都没有发生。虽然用物理的相对运动来解释可以说的通, 但从表述习惯看, 多数情况下还是更习惯说成“火车的车身一阵剧烈的抖动”, 为什么要表达的这么别扭呢?毕竟, 这是诗, 不是物理教科书呀, 诗人的本意不是要告诉读者相对运动的原理。

排除了日常实用角度和科学角度理解的不恰当性, 那可见“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另有所指, 是有深层意蕴的。只能回到诗人这时的情感世界、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出发去挖掘。

联系下文的两个句子——“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以悟出, 诗人有意借助了物理的相对运动原理, 把自己说成是静的, 而外界则在剧烈的抖动;外界剧烈抖动的巨大能量反过来冲击诗人, 造成诗人内心巨大的共振, 震撼。很显然, 这是一个诗人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互动的过程。

可见, 诗歌的创作尊重的不是日常情理, 而是完全服从于表达情感的需要, 所谓“诗有别才, 非关理也” (宋朝严羽《沧浪诗话》) 。这就需要读者解读时, 打破常规思维, 转变思维方式, 学会用情感逻辑去观照诗歌, 去体悟诗歌, 才能享受文学话语的盛宴, 才能更贴近诗人, 走入诗人的心灵世界, 获得对生活的立体观照, 体验人世间的冷热悲欢, 走入现代诗歌的幽窈世界, 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律动, 与诗人共鸣, 使我们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得到超越和升华。

参考文献

诗歌是故乡也是远方 篇8

翟营文:您客气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诗歌作者,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很多写作上的困惑,但我非常热爱诗歌,热爱写诗这种常态,因为职业的关系,可能我写诗正像霍俊明老师说的,对我的生活有擦拭作用。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大,我个人理解,诗歌更像是和陶瓷、书法或者其他的艺术品一样,是让人把玩过后,深陷其艺术氛围之中的东西。诗歌是对母语的呵护,是文学这座宝塔的塔尖。有很多写小说或散文的作者,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诗歌,我在辽宁文学院作家研讨班学习时刁斗老师就说过,他说看过诗歌后,体验了诗歌的氛围,再写小说无论是语言还是艺术氛围都美多了。我熟悉的作家比如北京的刘庆帮老师,他写的小小说就像诗歌一样美。还有写《绿水长流》的芳芳等等,小说写得都有诗歌的意境。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生活节奏也非常快,能够静下心来读诗歌的人很少。但诗歌不会因此减少它的魅力,诗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文化发展的象征,我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诗歌是人的哲学,是人情感的凝聚和结晶。是人类精神的慰藉。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之间淡漠缺乏诚信,诗歌会让人们放下抵触和戒备,最终被善良和友爱召唤。

远方:新诗发展到今天,和古体诗词相比是进步还是后退?

翟营文:这个问题好,这也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首先我不赞成围绕新诗和古体诗的争论,没有必要,毫无意义。任何文化都有传承性,应该说新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古体诗的继承,但新诗又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更加灵活、自由。我个人觉得诗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诗更加适应时代和情感。从我个人的写作来看,我是从读唐诗和宋词开始的,我特别喜欢纳兰容若的词、柳永的词。我从古诗词中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看的少了,主要是没有时间。和我同龄的许多写作者都是从唐诗宋词认识文学的。不能把它们机械的分开,一个文学样式的存在肯定有他的理由。我觉得它们是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的关系。

远方:你觉得写诗歌需要天分吗?

翟营文: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天分是一方面,但是如果写诗歌,对事物敏感,联想丰富,心存善良和感动这些是必不可少的。远方:你的诗歌特点是什么?你对自己的创做成就如何评价?翟营文: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的,我是从十七、八岁开始写诗歌的,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向我心中的诗歌靠近,88年、89年就在《诗神》(也就是现在的诗选刊)还有《鸭绿江》、《散文诗》等刊发过作品,此后就停笔十八年,2008年当我再拿起笔的时候,我的头脑中一片茫然,看到别人写的诗,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了,不知道诗歌该怎么写,甚至走过一段弯路,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东西,但冷静之后,心沉下来之后,感觉诗歌还是要说心里的话。从那时起我的诗歌开始回归,我的诗歌开始关注生活本身,开始关注人本身。目光回到小人物、低处的生命。这期间我的诗歌也开始在《绿风》、《诗林》、《诗选刊》等全国的诗歌刊物发表,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比如我写煤矿的诗歌《岩层深处的灯盏》发在《敦煌》诗刊,后被《诗选刊》转载。我写热爱大地的组诗《那些高粱在秋天的大地上飞翔》被《诗刊》、《诗歌月刊》、《派度诗刊》等发表,我写玉石的诗歌《玉是一种宿命》,发在当年《绿风》网络诗歌特大号上。我的诗歌也逐渐形成“柔软、明净、温暖、向上”的风格,辽宁省作协创研部的宁珍志老师是这样评价我的作品的:他不拘泥于一种题材,只忠实于内心的感受,在兼收并蓄中不受形式的限制,利用“长句式”直抒胸臆,表达畅快淋漓。他的诗歌柔软中带着善良的硬度、博大中体现细节的精致,语言节制内敛,张力十足,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诗的感染力量不可拒绝……这便是翟营文诗歌所具有的土地情怀、气场及表现它们的意象所给读者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力度。

远方:你是如何摆布工作和诗歌写作的关系的?

翟营文:这个我觉得并不矛盾。我现在的工作是在警察协会编辑公安刊物,和文字有关,没有这些年的文字功底也是做不好的。我过去在派出所工作很忙也很累、压力也大,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写诗歌释放压力,那几年写作的时间没有,我就在值班的间隙,把门关起来写。回到家后推掉一些应酬,静下心来写。写诗歌让我看问题更加深刻,对一些事情用温情的目光去触摸。另外,每次发表了作品或是获了什么奖项心里非常有幸福感,也充满自信。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缺少了自信是做不好事情的。

远方:你觉得今天的诗歌失去读者了吗?

翟营文:恰恰相反,我觉得现在才是诗歌的正常状态。诗歌永远不会像衣食住行那样和我们联系密切,他只是人们精神需要的高级形式。过去八十年代那种诗歌的火热是不正常的,因为那时,刚刚拨乱反正,人们的精神世界几乎是空白,而诗歌迎合了人们对思想自由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那种局面。当时几乎连征婚启事中都要写上一条:本人爱好文学,好像只有这样,这个人才是有思想要求上进的。今天的诗歌,有的人说读不懂了,我觉得这里面是双向的,一方面诗人表达个性的东西多了,没有和时代、大众接轨。另一方面,读者群的整体素质是下降的,很多人要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读书和思想,而诗歌不会像散文、小说那样直白,所以就有人喊读不懂诗歌。我觉得真正的好诗还是会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还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感受和大多数人产生共鸣的。文学的功能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只有自己懂,那不叫文学。汪国真的诗歌是很受争议的,但他被青年学生喜爱,就说明他的诗歌是好诗歌。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们耳熟能详。

远方:请你介绍一下营口的诗歌现状?

翟营文:营口的诗歌被外界了解的很少,主要是我们以方阵的形式露面少。营口诗歌界是很活跃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口有一大批活跃的诗人,其中像鲅鱼圈的李秀文、曲文学、阿亚、赵明晨、刘一冰、张增伟,萧萧、段秀娥等,营口市内的王爱民、赵树发、徐鸣幽、郭金龙、钟旅安等。刘文景老师的散文诗渐入佳境,在全国很多刊物发表。大石桥的诗人王晓飞、封占奇、石锐,盖州的李曰明、于成大、于仁海、肖怀永等。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这里就不一一提到名字了。这些诗人每年都创作大量的诗歌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上,有的在全国诗歌大赛上获奖,他们的诗歌没有无病呻吟的,都是吟咏家乡、礼赞生活的。另一方面营口诗坛每年都搞很多活动,这也是诗歌活跃的标志。营口在2011年就成立了诗歌学会,是营口作协下属的二级学会,李秀文是会长,我在学会做常务副会长。在秀文会长的带领下每年都开展采风和诗赛等活动,特别是在开展的红诗活动中,出了几本书,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奖。但是说到营口的诗歌状况,我也有种隐隐的担心,营口的青年诗歌作者特别少,每次搞活动,都是熟悉的面孔,很少有年轻的面孔出现,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怕会出现断层。

nlc202309031436

远方:现在写诗歌读诗歌的年轻人多吗?

翟营文:我上一个问题说到了一点点,接着说。从营口来看确实存在读诗写诗的年轻人少的现象,这也正常。但从全国看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星星诗刊每年都搞诗歌夏令营,从中发现好的苗子,进行扶持。其实,和其他文学体裁比,诗歌的门槛是最低的,几乎没有门槛。营口现在也很注重对文学青年、后备力量的培养,作协近期搞了一个征文,就是针对在校生搞的。文学的进入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没有恒心的人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我刚刚写作时,参加了雁翎老师的学习班,雁翎老师就对我们讲过这样的话。我觉得不必每个人都爱好文学,但爱好文学的人又确实是不同的。

远方: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一首诗歌的创作过程?

翟营文:就怕问到这个问题,那就要亮底了。我觉得创作就好像挖矿,是把你平时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经验积累挖出来,这一首诗也好那一首诗也好,只不过是一个合适的载体而已。当然,人的经验是有限的,所以一首诗永远不是完美的。比如我要写一组参赛诗,我首先要查找这个地方的特色、特点,找准了点就一气呵成。我从来没有因为一句诗而中断思路的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是你调动情感、经验方方面面的时候,进入一种状态后,语言就会如流水。但是这个积累的过程很重要,很多人急于求成、急于出成果、急于出名,所以他们找编辑发稿、找关系写评论,这样无异于拔苗助长,根基肤浅很难建成高楼大厦。所谓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写诗写到最后,其实是写的你这个人,你善良你的诗就善良,你乐观你的诗歌就明亮。个人修养决定你在诗歌的路上走多远。

远方:我了解到你写了那么多参赛诗,也获了很多奖,你怎么看待参赛诗?

翟营文:首先,我不赞成这么划分,不应该有参赛诗这种说法。我前面说过了,一首好的诗歌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感受和体验,一首好的诗歌应该被大多数人接受。用来参赛的诗歌也是如此。我从2008年写奥运的一组诗歌参加比赛(当时获得河北省作协征文比赛三等奖)开始到现在,共在全国征文大赛上获得奖项百余次,我家里有一个柜子专门放获奖证书和奖杯,获奖应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让自己自信满满,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没有什么不好。但也有持相反意见的,有的老师就批评过我,他说参赛诗是应景之作,还是应该书写内心深处的东西,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我是在成长的路上,可以尝试很多,也包括写各类的诗歌。参赛的诗歌都有社会效益,对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知名度都是有好处的。另外,和大家写同一题材的,也是切磋学习的好机会。只有参加了诗歌比赛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写作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远方:说一说今后你的创作打算?

翟营文:我打算用更多的精力和笔墨来抒发自己对营口的热爱。任何一个作家,都要植根于脚下的土地才会有生命力,营口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出过像王充闾这样的大家。我对营口也是魂牵梦绕的,我的博客简介的第一句就是:我喜欢身边辽河的安静,也爱日子的祥和。以前我写过一些关于家乡的诗歌,以后我要把写家乡作为主要创作方向。写写身边的辽河以及辽河边的人们。我这里有一首写家乡的诗歌。

附:《营口,我像爱你那样理解你》

营口 我需要一点一点理解你/理解你高架桥提拉起的信心 也理解你/山区鸽子样飞起又落下的目光 理解你/左边是传统右边是时尚左手是理想右手是现实/我会一点点融入 我是你含在嘴里的半只歌呀//我还必须在尝过你海水的苦涩和咸/之后来爱你的历史 必须砖瓦一样忠诚/必须在乡音里感知你的心跳和疼痛/必须从盐碱地上芦苇一样抬起头来/高过夜晚和风的迷惘/炮台的铁炮触碰了我的额头 我收藏起/耻辱 还要祝愿楞严禅寺大悲大悯下的苍生/一片吉祥 金牛山温暖的洞穴今夜/不要有风雨入侵 我的身体里能拧出/你的盐分啊 我和快乐的浮尘一齐覆盖你/营口 尽管我只是小草只是夜晚的灯火或只是夜晚的/黑暗 尽管我微病的躯体还要靠在你的胸前/但我是你的呼吸和命运 我是/辽河岸边随风而起的许愿灯里小小的火苗/伸出不很灵巧的舌头 对着河水轻轻说出我的愿望

远方:你喜欢当今哪些诗人的作品?

翟营文:我写现代诗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舒婷老师的作品堪称现代诗歌的经典,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几乎没有人超越。还有她的《致橡树》是家喻户晓得名篇,我去天津参加首届中国天津诗歌节有幸见到了舒婷老师还与她合了影。现代的诗人中我也有很多喜欢的诗人,比如四川的龚学敏的作品,他的桃花诗我非常喜欢,比如辽宁省的李松涛、柳沄、林雪、宋晓杰、李轻松、李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宋晓杰获得过华文青年诗人奖,最近又获得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的荣誉,她的诗歌开阔、大气、深刻,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现在诗坛很乱,我说的很乱就是没有一个衡量好诗的标准,泥沙俱下,这就要求欣赏者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颗安静的内心,不要被假象左右。

远方:诗歌或者说你的诗歌创作对你的人生有影响吗?

翟营文:我从十七八岁开始练习写诗歌,当时的文联主席、著名诗人雁翎老师办了一个诗歌学习班,我参加了学习并发表了自己的处女组诗。所以我一直感恩雁翎老师以及营口文联对我的培养。已经有二十几年了,我和诗歌有分有合,最后我们又走到一起,说明我和诗歌是分不开的。因为热爱诗歌付出了很多,但诗歌也给了我很多。套用一句别人的话就是:我没有误了诗歌,诗歌也没有误我。我人生的每一次境遇的改变和诗歌都分不开,诗歌教会了我很多,包括豁达、包容、善良、感恩。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就会写出多大的诗歌。诗歌对于我来说是一项事业,是让我穷其一生来做的事,我对人生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安安静静的写诗是我最大的愿望。我的交际圈子里坚持最久而且还要坚持下去的就是我的诗歌朋友,他们是一群善良而有理想的人,在行云流水的生活里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不受世俗的熏染,真诚坦荡、肝胆相照,有这样一群朋友是我生命中的幸运。

远方:前一段在网上流传一首写白云的诗“白云啊,你怎么这么白”还被称之为“白云体,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翟营文:你提的这件事我知道,有个叫乌青的写了首《对白云的赞美》,我记得大体是这样的,天上的白云啊,真的很白,非常白,简直白死了。我觉得这是个玩笑,而且幽默度非常低。这是对母语的亵渎,对文化的糟蹋,和诗歌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和大众快餐文化的心里暗合,大家很累了,看这样的东西不用费脑子,这样的东西多了,会影响文化的走向和审美走向。

远方:在你的诗歌创作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

翟营文:应该说文学是我的一个梦。在文学上我又有很多个梦。应该说去鲁迅文学院学习和加入中国作协这两件事印象深刻。去鲁院学习时正是我创作处于徘徊阶段,在文学院我结识了很多老师,比如欧阳江河、西川等,他们的讲课醍醐灌顶,可以说没有鲁院之行,我是不会领悟那么多进而思考一些问题的。加入中国作协一直是我的一个梦,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发表作品的级别和数量都达到了要求,2013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协,对我个人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我要沉潜自己,多思考,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然我在文学上还有很多个梦,今天就不说出来了,留个悬念。对自己也是个压力和动力。

远方:谢谢。

关于故乡的现代诗歌:铜锅涮 篇9

升腾的烟雾很像故乡的炊烟

天空看不到远方

是谁因为懒惰,没有擦亮一面镜子

水开始翻滚,热气弥漫

羊肉片开始变化颜色

几声羊叫,打乱季节更迭

我不知道羊肉是哪里的

就像旁桌的人们,同样说不出来

只看见墙上一幅绿色草原

一对情侣亲呐地在给对方夹肉

不知道他们的未来能走多远

一切未知,一切无果

大家都喜欢吃铜锅涮肉

却不知道哪里的羊肉最鲜美

唯有故乡达尔罕

绿野苍茫,地道有味

作者|阿尔斯楞,笔名:金鹰,蒙古族

冬天的现代优美诗歌 篇10

这个冬天,

太阳远离我们,

遍地雾霾来袭,

出行的人们,

戴着口罩,

看不见笑脸。

这个冬天,

雾霾遮住了视线,

出行的脚步放慢,

冬意潇潇无趣,

寒冷是大自然赐予,

雾霾是谁赐予?

雾霾和阴暗为伍,

挤走了太阳,

每个角落深受其害,

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人们无奈自寻保护,

成了戴口罩的冬天。

雾霾几千里,

车辆艰难行,

寒冷的多天,

雪上又加霜,

谁料到世间坎坷,

何时能出头。

锻炼身体的老人,

减少了外出,

锻炼的机会,

天真的孩子,

被锁在家里,

不能出去玩耍。

雾霾治理成大事,

环保部门在牵头,

植树造林齐参与

车限号少出行,

驱走雾霾身体康,

绿色环保人人爱。

这个寒冷的冬天,

只能戴着口罩出行,

戴口罩成了一道,

无奈的风景,

戴口罩的冬天,

希望远离我们。

女儿的画板上,

反复的问,

雾霾何时散去,

我们齐心协力,

向雾霾发起冲锋,

上一篇:古北水镇活动运营下一篇:服装店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