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2024-07-1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共7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1

(一)姓名

4.25×4=

0.07×0.5=

33×0.04=

6.5×4=

2.3×0.06=

15×0.08=

0.09×0.9=

4.7×0.1= 54×0.8=

17.5×0.01=

6×6.5=

0.66×0.3=

4.6×0.4=

0.75×0.4=

4.73×10=

3.3×0.5=

0.03=

3.2×0.5=

3.6×0.7=

2.5×0.4=

3×0.09=

23×0.4=

0×23.5=

60×0.8=

0.8×0.9=

25×0.4=

6.5×0.4=

7.7×0.8=

2.2×0.05=

0.32×100=

0.25×4=

3.4×0.6=

0.6×100=

0.8=

8.5×0.2=

0.012×20=

4.1×0.6=

5.5×2=

7.2×0.5=

0.125×8=

1.6×

12.5×

年 月 日 口算

(二)姓名

4-1.4=

82-7.2=

19+9.1=

4.1-0.89= 5.68+0.42=

6.1-5.1=

0.72-0.24=

0.8+0.18= 0.89-0.25=

19.9+11.1=

75÷10=

1.32×8=

0.9×0.3=

0.13×7=

4×0.3=

7200÷800=

0.98-0.09=

0.15+0.7=

8500÷500=

3.2-0.32=

0.35+0.63=

1-0.98=

187÷1000=

0.96÷8=

0.7×8=

3.5×0.2=

0.21×100=

430-250=

0.17+0.6=

0.2+0.78=

670+250=

3.2-3.2=

2+2.8=

3500÷70=

0.048+0.52=

1+3.89=

0.8×7=

10.3×2=

2.01×0=

0.7×4=

0.17+0.06=

0.83-0.6=

600×0.7=

10.2+0.2=

3.7+2.3=

380-290=

3.1+3=

5×400= 0.081×10= 1.5×7= 5×0.6= 10×0.05= 0.05×4= 1.02-0.09= 17×300= 10.2+0.02= 9.2-6= 25×100= 0.35+0.5= 3.8+0.38=

年 月 日 口算

(三)姓名

7500÷250=

3.8+1=

0.95-0.05=

450+780= 3.1+0.3= 9.5-5=

3.5+2.4=

4.5+4=

0.74+0.16= 0.53÷100= 0.52+0.4= 0.6-0.37=

0.5×1000= 1.2-0.8=

0.76+0.14= 30×100=

5+0.07=

3.7+0.33=

3+0.3=

330×9=

1-0.95=

4-0.6=

23×100=

5.1+2.3=

70×12=

0.052×10= 0.82+0.3=

21.6-12.6= 80÷1000=

0.92-0.2=

0.51+0.33=

630÷9=

9.53-1.53= 0.3+0.27=

0.95+0.05=

9.8-4.8=

125×80=

0.25×100=

10+0.08= 13.5+6.5=

63÷100=

2.7+0.4=

3.5+4.8= 0.47+0.23=

1-0.6=

4.5-0.4=

9.5-0.5= 0.47+0.13=

2.5+3.2=

480÷40=

0.078÷10=

3.4-2.8=

1-0.75= 3.05×100=

0.83-0.5=

0.72-0.43= 3.5+2.4=

0.25+0.75=

8-4.6=

1-0.61=

年 月 日 口算

(四)姓名

5.8-3.6=

0.52+0.4=

6.45+5.5=

4.5-1.3= 3.4-2.8=

9.5-7.3=

9.5-7.3= 9.53-1.53= 2.7+0=

0.4×50= 0.35×0.2= 0.6×8=

4.7+2.3= 0.62-0.32= 5.6×100= 0.56÷28= 0.8×1.1=

9.53-1.53=

7.2+0.8=

1-0.95=

0.25+0.75=

12.5×8=

30×0.1=

7.5×0.1= 2.8×10=

4.5×2=

0.75×100=

0.75÷0.25=

0.36÷0.4=

46.7-3.8= 10÷20=

8.8-6.7=

7.82+0.3= 3.4-2.8=

1.2-0.8=

2.3×4=

2.6×3=

2.5×2= 0.7×0.8=

7.2×0.8=

0.02×0.5=

0.125×8=

0.7×9=

12.8÷4=

24÷15=

10+0.08=

8.8-6.7= 0.96-0.35=

0.83-0.5=

3.25×0=

4.1×2=

0.5×10=

5.6+0.4=

6×3.4=

3.6×0.3=

0.86÷2= 3.6÷24=

5.2÷13=

0.35×0.6=

1.64+4.1=

年 月 日 口算

(五)姓名

4.7+2.3=

4.5×2=

6.9-2.5=

7.2×0.8= 6×3.4=

0.62-0.32= 0.02×0.5=

3.6÷0.3=

0.75÷0.25=

0.125×8= 0.56÷28=

0.36÷0.4=

3.6÷12=

0.8×1.1=

12.8÷4=

5.2÷13=

10÷20=

24÷15=

3.08×0.01=

4.95×1000= 2.4÷0.8=

10.8÷9=

4.95÷0.9=

9.65÷0.1= 0.56÷0.7=

0.125×4=

7.2×0.1=

1.4×0.5=

6.3÷7=

4.8÷0.3=

0.64÷0.8=

7.2+12.8=

12.5÷5=

8.65×10=

6.9×0.1=

9.6÷0.8=

0.325×100= 3.28×0.1=

0.01×0.1=

0.75×100= 5.6÷100= 0.96÷2= 0.72÷3.6= 46.7-3.8= 1.64÷41= 0.35×0.6=

0.4×0.5= 0.108÷2=

2.5×8= 3.9÷0.13=

年 月 日 口算

(六)姓名

1÷2.5=

1.25×0.8=

3.2÷0.04=

0÷1.7= 0.5=

1.04÷0.8=

0.12÷0.6=

0.72÷0.3=

4.62÷0.6=

0.35÷0.1=

3.15÷0.7= 2.64÷0.4= 1.33÷0.7= 1.54÷0.2= 7.44÷0.8= 1.55÷0.5=

0.38÷0.1=

0.27÷0.9=

0.46÷0.1=

1.92÷0.4=

3.92÷0.8=

0.98÷0.7=

7.56÷0.9=

1.18÷0.2=

8.28÷0.9=

2.48÷0.8= 1.2÷0.8=

3.15÷0.7=

1.36÷0.2= 0.48÷0.2=

0.22÷0.2= 0.9÷0.3=

4.32÷0.9=

1.8÷0.6=

1.19÷0.7=

0.09÷0.1=

3÷0.5=

0.75÷0.5=

0.07÷0.7=

1.86÷0.2=

1.16÷0.4=

8.73÷0.9=

3.45÷0.5=

5.11÷0.7=

0.24÷0.8= 1.76÷0.4= 1.53÷0.9= 0.21÷0.1= 1.71÷0.3= 1.92÷0.8= 1.4÷

年 月 日 口算

(七)姓名

3.69÷0.9=

2.28÷0.3=

0.25×0.4=

1.6÷0.8= 0.8×7=

1.32×8=

1.5×7=

0.7×8= 10.3×2= 10×0.05=12.5×8= 2.6×3=

3.5×0.01=4.1×2=

1×0.06= 10-3.52= 0.9-0.52= 0.35×0.2=

3.5×0.2=

0.13×7=

0.4×50=

7.5×0.1=

9×0.5=

2.6×3=

0.9×0.3=

8.2+1.8=

3.99×1=

1-0.08= 2.4×5=

0.9×0.3=

0.7×4=

3.25×0=

0.45×0.2=

0×9.8=

1.25×8=

9×0.5=

0.2×0.4=

4×0.3=

4.8+5.2=

1.25×8=

5×0.6=

0.05×4=

2.3×4=

4.1×2= 3.9+0.39=

7.5×0.1=

2.5×0.4= 0.22×4=

30×0.1=

2.01×0=

年 月 日 口算

(八)姓名

7.82-7.2=

2.19+9.1=

10.1-0.89=

6.8+0.42= 0.8+0.18=

1-0.98=

5.6÷1.4=

0.21×100= 0.3×3.6=

0.05×7=

0.02×0.1=

100-35.22= 0.22×4=

0×3.52=

0.43+3.57=

0.72-0.24= 0.48+0.52=

0.28÷1.4=

3.4-1.4= 0.3×0.3=

0.92×0.4=

1.2×0.3=

2.3×4=

3.25×0=

12.5×8=

0.9×0.8= 2.5×4×12=

8.1-5.1=

0.5×40=

0.1÷0.5=

0.45×2.5=

10×0.07=

0.2×0.26= 0.2×0.4=

2.5×0.4= 0.9-0.52=

8÷10 = 0.5= 10-1.8-7.2=

0.89-0.25=

0.125×8=

3.88÷0.4= 0.8×1.25=

0.3×1.4= 0.14×4=

8.2+1.8= 2.4×5=

3.99×1=

1.47÷0.7= 3=

1÷ 0.96÷

年 月 日 口算

(九)姓名

16.5×10= 0.56×100= 3.78×100=

4÷0.8 = 3.215×100= 0.8×10= 0.6×0.8 =

3×0.9=

12.5×8=

50×0.04= 0.16×5 ﹦

1.78+2.2 = 0.7÷0.01 = 2.5×0.4 = 126.6÷0.66 = 5.37×0+4.63 = 1.6+2.4×0.3 = 2.14-0.9=7.2+2.8=

0.9÷0.01= 12÷13÷4=

0.96÷0.3= 2.5×0.7×0.8= 8-2.5= 8×0.25=

0.36+0.64= 72.8÷0.8=

4.08×100= 0.4= 0.3 = 9.6÷0.6 = -3.9= +2.03= 2.7+7.3= 0.3=

1.5×0.4= 1.6=

64.32÷16= 8.4÷4.2=

1.1×0.2 =

3.6×0.4= 1.1×9= 1.2×0.5-0.4 = 8÷1.25 = 4.2÷3.5= 0.3×0.3= 2.87÷0.7= 7÷0.25= 1.01= 4.2÷0.1=

2.5× 80× 1.25× 3.9

16÷ 5.6×

年 月 日 口算

(十)姓名

13.8+9.9=

2.4×2.5=

0.05×0.8= 2.56-0.37= 1.25×0.8×0.5= 12×2.5=

1.23×3= 3.2÷1.6= 3.5+3.5×3= 19.6÷2=

8.8÷2.2= 0.75×4= 0.5×0.8=

8.4×0.2= 1.6×0.2=

7.2×0.3= 2.8×0.3=

0.9÷0.15=

1.8×0.4= 5.5÷0.55= 0.08×100=

2.2÷0.11= 5.46+4.54= 12.5×0.8= 0.35×0.3=

1.4×5=

2.8×4=

19.6÷4= 4÷0.5=

7.5÷1.5=

10÷2.5=

3.52÷1= 1.5÷3=

2.2×6=

0.42÷7=

0.42÷0.6= 0.48÷0.8=

0.9÷0.45=

5.1÷0.17=

0.81÷9= 4.8÷0.16=

8.4÷0.4=

1.8×5=

4.5÷0.9= 2.9÷100=

1.5÷0.03=

4.4÷0.11=

9.6÷16=(1.5+0.25)×4=

22.5×4=

年 月 日 口算

(十一)姓名

1÷0.01=

4.2×5=

3÷0.5=

6.1-0.5= 0.38+4.2=

0÷3.89=

7.2÷0.9=

4-0.18=

4×2.5=

1.2÷0.04=

1.25÷0.25=

1-0.75=

7.4-0.54=

7.82÷0.1= 1÷5=

0.4+0.26=

0.07×20=

0.45÷5=

1.5÷0.03=

5.65+0.35= 17.3-0.8=

2.5÷0.5=

2.5÷5=

60×3.2=

1.8×0.5=

4.5÷0.15=

0.29÷0.01=

1.5+0.9=

0.6×0.2= 0.3÷0.1=

0.7+6.53=

2.6÷1.3=

0.5×1.6=

2.5×6= 3.5-2.9=

3÷4=

2.16-1.6= 8.4÷0.5=

2.4×5=

15÷0.3=

6.4÷4= 0.125×80= 3.6÷0.06=

4.4+6.6=

8.4÷7=

5.4×6= 0.48÷0.24=

0.3×2.9=

30.4÷4=

87-8.7= 3.6÷0.02= 0.06×0.9=

年 月 日 口算

(十二)姓名

0.96÷0.8=

2.4×11=

8.1÷9=

60.3+0.67= 2.8×5=

187÷100=

1.2+0.08=

1.2÷0.4=

15×0.3=

0.48÷1.2=

1.4+2.6=

5÷2=

2.5×4.4=

32÷0.5=

12.5×0.8=

4.16÷0.8= 0.72÷0.6=

0.9+0.28=

7.2÷0.09=

0.6×11=

10÷2.5=

4.3+6.9=

12.4÷4=

9.1-1.9=

3.06÷3=

0.25-0.19= 64÷0.8=

5.4+6=

0.5×6=

1÷4=

0.13×4=

0.45÷0.15= 5.8-0.9=

1.65÷0.3= 12.5×4=

0.36÷0.9=

6.6-6=

0.4÷0.01= 3.2-2.3=

0.6÷5= 0.001÷0.1= 4.03×0.5= 0.3÷0.2= 0.25+0.5=

3.4÷2=

12-1.1= 9.5÷0.5=

0×5.4=

7.6÷4=

2×0.32= 60÷0.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2

一、妙设情境,激活思维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出五星体育节目主持人介绍主打体育项目——“三国杀”这部弈棋游戏,然后播出“三国杀”的历史背景,导出“四种身份牌”。

这部游戏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进入到千家万户。话题从四种身份牌谈起,使学生由然地进入角色,为下一环节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互动,智慧生成

【片断一】

(1)师生互动。教师问:“你最想抽到哪一张?如果让你抽一次,你确定能抽到你想要的这一张吗?”接下来,由教师洗牌,学生先说出想抽的身份牌,再抽牌。

(2)同桌互动。教师出示活动规则,接着同桌抽牌、填表。

(3)四人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把在试验活动过程中所思、所得、所悟进行交流,共享试验成果。

(4)组际互动。让学生到把记录单到展台前交流。这时教师问:“你们最想抽到什么身份牌?结果第一次抽到什么身份牌?第二次抽的身份牌是什么?第三次呢?如果让你再抽一次,你确定(还)能抽到它吗?你想说什么?”

多层面的活动,带来了多维的收获。通过师生抽牌、同桌抽牌、前后桌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随机现象的体验。

三、揭示内涵,内化提高

【片断二】

教师问:“这四张身份牌,让你抽一次,抽牌的结果一共有几种可能?”学生答:“有四种,因为一共有四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可能数就是4。”教师问:“所有的可能数是4,也就是说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抽到。抽中‘主公’有几种可能?‘内奸’呢?‘忠臣’呢?”

教师问:“如果‘三国杀’游戏五人局的,必须增加什么身份牌?”学生答:“反贼。”教师再问:“如果再让你抽一次,抽中‘主公’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学生答:“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因为一共有5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的可能性就有5种,‘主公’只有一张牌,因此,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

教师问:“抽中‘反贼’呢?”学生答:“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因为反贼身份牌有2张,所以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

教师问:“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五人局‘三国杀’游戏抽中‘反贼’身份可能性最大,因为‘反贼’有两张,其他只有一张。”教师再问:“抽中‘反贼’身份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只抽一次,是不是一定能抽到‘反贼’呢?”学生答:“不一定。”教师:“看来可能性虽然有大有小,但结果还是无法确定的。”

教师抓住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追问中强化等可能性这一概念。通过身份牌张数的变化,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思考可能性的变化,在宽松的气氛中获得对可能性大小的鲜活认识。

四、寓教于乐,灵动高效

【片断三】

课末,设计了“元旦抽奖活动”游戏。

教师问:“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抽奖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抽签、转盘……”这时,课件出现转盘。教师问:“转到红色区域是几等奖?转到蓝色区域呢?黄色呢?”“转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到二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转到三等奖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一个小组只能随机抽一名同学摇奖。”

接着让幸运的学生点动转盘,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4

第一单元

0.16×5 ﹦

1.78×2.2 = 1.2×5= 0.7×0.01= 2.5×0.4 =

1.25×8= 6.6×0.6 = 9.6×0.6 = 53×2 = 16.9×0.3= 2.37+3.7= 4.4×25= 2.64 3.8×10.1= 0.982.3×0.15= 5×0.78= 5.35.24×0.99= 10.651×0.125= 0.1254.39×10= 4.390.7×2 3= 0.470.7×0.57= 312×0.03= 0.033×0.121= 8.67.6×0.23= 16.738.53×0.99 = 7.35.8×0.29= 5.88.6×18= 1.42

5.37×5= 123.9×7=

55×3= 2.37+6.3= 2.5×1.25=

×5= ×0.7= 0.78×5 = ×42= ×0.22= ×11= ×0.1= ×0.7= ×1.21= ×0.12= ×0.7= ×2.5= ×5= ×2.9= ×18= 1

5×4.8=

0.75+0.8= 0.13×4= 8.5×100=

5.4×10= 4.2×1000=

3.2×100= 0.45×0.15=

3.6×0.1=

0.18×0.3=

1.2×0.3=

0.49×0.7=

8.5×1.7= 0.04×25=

9.782×3.2=

53.73-17.49=

8.76+0.351= 42.4+7.6=

1.58+2.42=

7.8-5.6=

1.25×4=

7.8×0.5=

3.9+2.7= 0.24×0.3=

2.5×4=

0.3×10=

1.25×8=

5.7×5.7=

0×4.8= 77×7.7=

12-3.8=

8.1-0.05= 0.24×0.3=

0.2×0.5=

2.5×3=

4.4×(5×0.2)= 7×1.3=

0.96×0.06= 0.36×0.3=

0.35×0.7= 4×0.8×0.25×1.25= 13+0.7×0.7= 4×0.5=

7×2.1=

8.89+0.1= 24×0.25=

0.1×0.01=

2.4×0.8=

9×0.4=

10×0.01=

30.2-3.02= 4.3-0.25=

1-0.82=

9.6×0.3= 2.6×0.01=

0×25.4=

4.8×0.4= 5.4+4.62=

9-3.2=(1.5+2.4)×0.2=

1.7+1.3×0.4= 3.6×23.6=

8.5×0.5+0.6= 7.2×0.8=

5.4×0.6=

9.5×0.1= 10×2.5=

35×0.05=

0.64×0.4= 2.5×0.5=

6.45×0.01=

0.36×0.03= 0.08×0.001=

0.01×0.2=

7.5×2.5= 8.8×0.2=

0.96×6=

0.75×0.5= 0.7×5=

0.08×1000=

0.1×6.7=

1.6×0.5=

2.5×4=

0.74×0.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算题卡 7.5×3=

3.74×0=

0.8×0.6=

0.05×0.08=

80×1.25=

0.13×7= 3.5×4=

2.8×0.5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17×40= 100-63= 3.2+1.68= 2.8×0.4= 1.92÷0.04= 0.32×500= 0.65+4.35=4÷20= 3.51.5-0.06= 0.750.4×0.8= 41.01×99= 4201235÷0.05= 2.5÷0.5= 0.36÷0.03= 0.01÷0.2= 8.8÷0.2= 0.75÷0.5= 0.08×1000= 1.6×0.5= 0.74×0.4= 3.74×0= 0.05×0.08= 0.13×7= 2.8×0.5÷2= 8.2+2.6= 125×0.8=

-5.4= ×200= ÷15= ×0.25= ÷35= 0.64÷0.4= 6.45÷0.01= 0.08÷0.001= 7.5÷2.5= 0.96÷6= 0.7×5= 0.1×6.7= 2.5×4= 7.5×3= 0.8×0.6= 80×1.25= 3.5×4= 4×0.5= 7.16×0.4= 2.6÷2= 10

3.4×4×0.25= 8.1×2.5= 5.5×2= 9.6÷4.8= 3-1.5×2= 2×3.1= 2.4×0.5= 0.125×8= 0.48÷6= 6.4-4= 0.6÷3+3= 0.91÷13= 3.25+0.75= 0.9÷0.1= 0.25×4= 4.8÷8= 0.5+0.5÷0.5= 50×0.8= 10×0.05= 0.13×7= 0.21×100= 0.7×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题卡 1.8×5﹦ 7.2÷0.9﹦ 25×4÷0.25×4= 2.2×6﹦ 8.4÷0.4﹦ 9÷5-9÷5﹦ 2.5×2.8=

9-3.2×0.8= 0.85×0.5+4.6= 5.9-4.3= 1.62×0.4+2.5= 2.5×0.5-0.2= 2.03×2-2.4= 1.65×0.5+0.5= 0.9×0.4+0.8= 4.2+5.8-3.4= 7.5-0.9= 0×5.8= 0.48+2×6= 0.36×0.9= 1.62×0.4= 2.5×0.5=

99×0.35= 0.05×0.8=

1.23×3= 0.36×12= 7.5×2.5×4= 1.2×0.4+1.3= 2.8×0.4= 1.2×0.5-0.4 = 2.5×0.4= 1.2×5×8 = 5.37×0+4.63 = 1.6+2.4×0.3 =

3.7×0.016= 16.9×0.13= 4÷0.5=

8.89+0.1= 240.1÷0.01=

9×0.4=

30.2-3.02= 4.3-0.25= 1-0.82=

2.6×0.01=

4.8×0.4= 7.51.7+0.43+3.3=5.24×0.99= 1÷0.125= 4.39×10= 0.7×2= 0.7+0.7= 3×1.21= 1.587.8-5.6= 1.257.8×0.5=

0.24÷0.3=

53×2.07= 2.03×2=

×2.1=

×0.25=

2.4×0.8=

×0.01=

9.6÷0.3=

0×25.4=

×2.5×4=

×0.4+1.3×0.4=10.65÷0.22= 0.125×1= 4.39÷0.1=

0.7×0.7= 0.3×1.21=

+2.42=

×4=

+2.7=

×4=

1.3.9 2.5

0.3÷10= 1.25×8=

5.7÷5.7=

0÷4.8=

77÷7.7=

12-3.8=

8.1-0.05= 16.73÷2.5=。8.53×0.99= 7.3÷0.5= 5.8÷0.29= 8.6×18+1.4=(8.6+1.4)×18= 0.13.5+7.5= 4.299×0.35= 0.051.23÷3= 0.368.5×100= 5.44.2×1000=

20.45÷0.15=

18×0.3= 1.20.49÷0.7=

0.04×25= 9.78253.73-17.49=

42.4+7.6=

0.36÷0.03= 0.080.01÷0.2=

8.8÷0.2=

0.96 0.75÷0.5= 0.70.08×1000=

1.6×0.5= 2.5 580÷290= 2.8×18= ×0.2=

÷0.1= ×0.8= ÷12=

÷10=

÷100=

÷0.1=

÷0.3=

÷1.7=

÷3.2=

+0.351=

÷0.01=

÷0.001=

7.5÷2.5=

÷6=

×5=

×6.7=

×4= 3.6 8.5 8.76 6.45 0.1

0.74×0.4=

7.5×3=

0×25.4=

4.8×0.4=

5.4+4.6×2.8=

9-3.2×0.8=(1.5+2.4)×0.2=

1.7+1.3×0.4= 3.6×23.6=

8.5÷0.5+0.6=

7.2÷0.8=

5.4÷0.6=

9.5÷0.1= 10÷2.5=

35÷0.05=

0.64÷0.4=

2.5÷0.5=

3.2×0.5= 0.21×0.3= 2.5-1.37= 5.5÷11= 0.7×5=

3.5× 1= 0.27×0.036= 1÷250= 6.64÷3.3=

1.8.2×0.7= 2.0.5×32= 3.3.2÷0.8= 9.4÷6=

5.0.8×0.92= 0.36÷0.03=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口算题

5.5×2= 4.8÷8= 5.5×2= 4×7.5×2.5= 2.4÷0.8= 4.98+0.62=(2.7-2.7)×3.5= 9.6÷4.8= 3-1.5×2= 2×3.1= 2.4×0.5= 0.125×8-0.1= 0.48÷6= 6.4-4= 8

0.6÷3+3= 0.91÷13= 3.25+0.75= 9.9-0.9÷0.1= 17×40= 100-63= 3.2+1.68= 0.5+0.5÷0.5= 50×0.8= 0.99÷33= 4.5×0.1= 6.41.3×7= 22.1×40÷10= 2.814-7.4= 1.920.4×0.8= 41.7-0.47= 52.5×3=

30.32×500= 0.6510-5.4= 43.5×200= 1.50.75÷15= 5.5 9.6÷4.8= 3 2×3.1= 2.4 0.125×8-0.1= 0.486.4-4= 0.6 0.91÷13= 3.25+0.75= 9.9-0.9÷0.1= 17100-63= 3.24.8÷8= 0.5+0.550×0.8=

÷4= ÷0.4= ×0.4= ÷0.04= ×0.2= -0.05= ÷0.25= +4.35= ÷20= -0.06= ×2= -1.5×2= ×0.5= ÷6= ÷3+3= ×40= +1.68= ÷0.5= 0.99÷33= 9

4×7.5×2.5= 4.5×0.1=

2.4÷0.8=(2.7-2.7)×3.5= 1.3×7= 2÷0.4= 2.1×40÷10= 2.8×0.4=

14-7.4= 1.92÷0.04= 0.4×0.8= 0.581.4×6= 6.44.98+0.62= 1.75-0.05= 2.53÷0.25= 0.320.65+4.35= 104÷20= 3.51.5-0.06= 0.755.5×2= 40.36+1.54= 1.01420÷35= 25135÷0.5= 0.5132.8+19= 5.21.6×0.4= 4.91÷5= 60.87-0.49= 3.543÷0.1= 2004.8÷0.3= 0.56÷28= 0.64÷0.8=

+0.26= ÷4= -0.47= ×3=

×500= -5.4= ×200= ÷15= ×0.25= ×99= ×12= ÷17= ÷1.3= ×0.7= ÷12= ×0.1= ×0.04= 0.96÷2=

0.36÷0.4= 0.72÷3.6=

3.6÷24= 0.8×1.1= 7.2+12.8= 46.7-3.8= 12.8÷4= 5.2÷13= 12.5÷5= 1.64÷41= 10÷20= 24÷15= 8.65×10= 0.35×0.6= 3.08×0.01= 4.95×1000= 6.9×0.1= 0.4×0.5=

2.4÷0.8= 10.8÷9= 9.6÷0.8= 0.108÷2= 4.95÷0.9= 9.65÷0.1= 0.325×100= 2.5×8=

0.56÷0.7= 0.125×4= 3.28×0.1= 3.9÷0.13= 7.2×0.1= 0.01×0.1= 0.25×0.4= 1.6÷0.8= 1÷2.5= 1.25×0.8= 3.2÷0.04= 0÷1.7= 0.22×102= 9.6÷0.8= 5×0.24= 4.5-0.05= 3.9÷0.13 16.5÷0.5= 5×0.12= 24×0.5= 4.8×0.5= 2.8+4.2= 0.84÷2.1=

3.8+5.6=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题

练习一

2.4×0.2= 0.96×10=

8.4÷0.1= 1.5×0.3=

2.55×0.4= 0.15×0.4= 0.42×1.01= 0.8×0.5= 0.75×8= 1÷0.2= 0.6÷10= 1÷0.25= 3.6÷0.3= 2.08÷0.1= 1.06×5= 2.51×104= 0÷1.69= 0.4×0.5= 1.7×3= 2.2×3= 7.6÷4= 0.85÷0.5= 0.25÷0.5= 0×3.7= 1.2×0.3= 9.9÷1.1= 0.25÷5= 1.5×0.6= 0.95÷9.5= 6.13÷100=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口算题

练习一

0÷1.5= 6.3÷2.1= 4.4×0.1= 4.2×0.8= 3.1×0.7= 0.5×0.2=

0.73×0.4= 1.5÷0.15= 4.4×0.1= 0.7×1= 7.4÷0.5= 0.72÷8=

0.65×0.6= 4.5÷0.3= 1.34×2= 1÷0.01= 3.4×0.6= 9.6÷1.6=

7.2×0.01= 11.2÷0.2= 0.15×0.4= 0.05×6=

4.2÷21=

6.28÷3.14=

1.25÷2.5= 二 解易方程

4/5x=20 2x-6=12

7x+7=14 3x+7=28

3x-7=26 9x-x=16

24x+x=50 6/7x-8=4

二、填空

1.一个数乘3,减去5,除以4,再加上8减去2,除以2,得5,这个数是()。

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00.2。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一样大,甲数是 乙数是()。

练习三

一、比大小 在○里填上“〈”、“〉”或“=”。1÷0.2 ○0.6 8.2÷0.01○0.75÷0.3 13

2.3×0.9○2.3

9.32×1○9.32 0.8×0.5○0.75×8 6.3÷0.9○6.3

5.01÷1○5.01 7.5÷1.5○7.2÷0.6 S=8.2 a=0.01 h= a=0.75 h=8

s= s=7.4 h=0.5 a= 三 解方程

5-8x=4

7x+8=15 10-x=8

8x+9=17 9+6x=14 x+9x=4+7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口算题

15÷1.5=

2.5×0.4= 0.55÷11=

9.2÷2.3= 3.2×0.01=

0.55÷05= 0.5×0.4=

2.6÷1.3=

3.2×0.5=

4.2×0.8=

0.06×0.15=

3.1×0.7=

9.6÷6=

8×0.125= 5.1÷1.7=

3.4÷1.7=

3.6÷0.9=

1.5÷0.15=

6.3÷0.9=

4.4×0.1=

0.7×1=

8.4÷2.1= 3.2÷0.4=

7×0.09=

0.9÷0.45=

8.5÷0.5=

1.5×3=

2.5×0.04= 1.8×5=

4.5÷0.3= 3.4×0.6=

9.6÷1.6= 7.2×0.01=

3.6÷2=

0.1÷0.125= 4.2÷21=

1.25÷2.5=

6.28÷3.14=

7.2÷0.09= 0.36÷12= 6.25×8=

2.4×0.5=

0.27÷3=

0.01×0.1= 4.4×2.5=

0.72÷8= 0.37×20=

0.45÷0.5= 0.25×0.04=

8.4÷0.01=

0.05×0.6=

0.03×0.4=

0.7÷100=

11.2÷0.2= 6.28÷3.14=

8.1÷0.3=

1.25÷2.5=

1.2÷0.3=

练习二

0.5×0.2=

0.75×4=

22×0.02=

12.8÷0.4=

9.8×0.7=

7.4÷0.5=

0.32÷0.8=

5.5×0.3=

4.9÷0.01=

0.25×0.8=

2.7÷3=

0.8×1.25=

12.8÷0.4=

9.4÷0.2=

6.3÷21=

0.8×7.2=

练习三

一、在○里填上“〈”、“〉”或“=”。5.8平方米○58平方分米

1.2厘米○0.12分米5050千克○5.5吨 230000平方米○2.3公顷

6.5平方米○6平方米5平方分米 7千米75米○7.75千米

2.3×0.9○2.3

0.93×0.86○0.93 练习四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05×0.8=

7.5÷0.5÷2=

1.34×2=

8.4÷0.21= 0.91÷9.1=

0÷3.66= 7.2÷0.12=

0.8×25= 4×0.24+0.24=

2.5×4=

6.3÷0.5÷2=

1.8÷0.6÷0.3= 10÷2.5×4= 1.5+1.5×4=(1.5-0.5)×0.8=

1.25×32×2.5=

1÷4÷8÷0.25=

25.25×6.4×4÷0.64= 2.2×0.6÷2.2×0.6=

8.6×45+8.6×55=(9.2-9.2)÷0.39= 0.7×0.3÷0.7×0.3= 9.81×0.1+0.5×98.1+0.049×981=(1.25+1.25+1.25+1.25)×25×8= 4.5×4.5+4.5+4.5+4.5=

0.88÷0.4= 4.9÷0.01= 0.03×0.4= 12.8÷0.4= 0.25×0.04=

0.25×0.8= 8.4÷0.01=

2.7÷3= 4.4×2.5=

7.4÷0.5= 0.72÷8=

0.32÷0.8= 1.25÷2.5=

8.1÷0.3= 6 0.9÷0.45=

8.5÷0.5= 2.5×0.04= 1.25÷2.5=

1.5×3=

12.8÷0.4=

4.9÷0.01=

9.4÷0.2= 0.88÷0.4= 1.34×2= 0.03×0.4= 6.3÷21=

0.7÷100= 0.91÷9.1=

0÷3.66=

7.2÷0.12=

0.8×25= 8.4÷0.01=

2.7÷3= 3.5×200= 1.5-0.06= 0.75÷15= 5.5×2= 9.6÷4.8= 3-1.5×2= 0.03×0.4= 12.8÷0.4= 0.7÷100= 9.4÷0.2= 6.3÷21= 1.34×2=

(1.5-0.5)×0.8=

1.25×32×2.5=

1÷4÷8÷0.25=

25.25×6.4×4÷0.64= 8.4÷0.01=

2.7÷3=

(1.5-0.5)×0.8=

1.25×32×2.5=

1÷4÷8÷0.25=

25.25×6.4×4÷0.64= 46.25×8=

0.75×4= 2.4×0.5=

22×0.02= 0.27÷3=

12.8÷0.4=

1.25÷2.5= 0.9÷0.45=

4.9÷0.01=

0.88÷0.4=

0.05×0.6=

0.03×0.4=

46.25×8=

2.4×0.5=

(1.5-0.5)×0.8= 7.2÷0.12=

4×0.24+0.24= 4.4×2.5=

0.72÷8=

0.36÷12=

6.25×8=

1.25÷2.5=

6.28÷3.14=

0.25×0.04=

8.4÷0.01=

8.1÷0.3=

8.5÷0.5=

9.4÷0.2=

1.34×2=

0.8×1.25= 12.8÷0.4=

0.75×4=

22×0.02=

1.25×32×2.5=

0.8×25=

2.5×4=

7.4÷0.5= 0.32÷0.8= 0.5×0.2= 0.75×4= 8.1÷0.3= 1.25÷2.5= 0.25×0.8=

2.7÷3=

0.72÷8=

0.32÷0.8= 1.25÷2.5=

8.1÷0.3= 4.4×2.5=

7.4÷0.5= 0.75÷15= 5.5×2= 1÷4÷8÷0.25=

25.25×6.4×4÷0.64= 9.6÷4.8= 36.25×8=

(1.5-0.5)×0.8= 1.25÷2.5=

0.25÷0.5= 0.15×0.4= 0.91÷9.1=

7.2÷0.12=

7.2×0.01=

0.1÷0.125=

0.36+1.54= 1.01 420÷35= 25135÷0.5= 0.512.1×40÷10= 2.814-7.4= 1.920.4×0.8= 48.53×0.99 = 7.35.8×0.29= 5.86.2×0.03= 0.1259.9×2.5×0.4= 9

-1.5×2= 0.75×4=

1.25×32×2.5=

8.1÷0.3= 0.25÷5= 0.05×6= 0.7÷100=

0÷3.66=

0.8×25=

3.6÷2= 11.2÷0.2= ×99= ×12= ÷17= ×0.4= ÷0.04= ×0.2= ×5= ×2.9=

×0.125= ×0.1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测试题 篇5

7×0.03=

12.5÷2.5=

2.8×0.3=

4.5÷0.01= 1.8×50=

64÷1.6=

0.48×0.2=

5.4÷0.27=

10-0.13=

二、列竖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7.6×0.35 =

0.756÷0.36 =

三、解方程(每题6分,共24分).2 x – 9.1 =4.7

2.7+4x = 12.7

6(x + 1.2)= 24

4.2 x + 2.5 x = 13

4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5分,共20分).6.4+ 3.6×5.2

6.7×101

28×17.5–28×7.5

0.25×32×0.125

14-7.4=

1.92÷0.04=

0.32×500=

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五)

一、口算题

4÷0.5=

0.6×1.2=

10×0.01=

30.2-3.02=

0.1×0.5=

二、简便计算

263+85-163

7.28+0.94+2.72+0.06

478―149―51

三、解方程

9.2x+1.5x=32.1 4x+3×0.7=6.5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0.27×1.3= ★2.7÷0.45=

五、考考你:7.8×99+3.9×2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六)

一、口算题

9×0.4= 4.5×0.1= 15×0.4= 8.89+0.1= 0×25.4=

二、简便计算 7.3×99(1.25+2.5)×8 9.42×10—94.2×0.9

三、解方程 2(x-0.5)=1.6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05×2.4= 11.28 ÷1.6= ★0.99÷1.8=

五、考考你:(1.9-1.9×0.9)÷(3.8-2.8)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七)

一、直接写得数

1.6÷0.08= 0.39÷3.9= 1.2-0.02= 3.7+4.2= 1.8×0.5= 15-5.7=

二、脱式计算(4.5×9.9+5.5×9.9)×2.8 1.58÷[20-(5.4+6.7)] 2.4×1.5+3.6÷1.5

三、解方程

75.9-9.8+4X=66.14(16+X)×8=624

四、文字题

30减去9.5与4.7的和,所得的差除以0.79,商是多少?

一个数的3倍减去16.2,得到的差是25.8,这个数是多少?

五、简算 3.4×12.5+6.6×12.5 4.3×9.9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八)

一、直接写得数

2.5×0.4= 2.5×0= 25÷10= 2.5÷2.5= 0÷2.5= 3.5÷3.5=

二、脱式计算 3.61÷(7.2—5.3)×25 0.27×99+0.27

三、解方程

2X-2.8+1.2=4.3 5.5X-1.3X=12.6

四、文字题

一个数的4倍与这个数的一半的和是22.5,求这个数。7.5与1.6的积减去什么数的4倍等于2.4。10.7减去0.2乘4.58的积,差是多少? 五年级计算训练(五)

一、基础练习:

7.2+2.8= 12×2.5= 2.63+0.37= 0.96÷0.3= 1.5-4.5= 2.5×0.4= 1.4×2.5= 3.5×0.2= 0.72÷0.9= 1-0.01= 0.2÷0.01= 4.8 + 2 = 0.25×40= 6.5-5.6= 1.25×0.8=

二、能简算要简算: 25-4.2÷0.1 1.25×0.8×0.5(1.5+0.25)×4 320÷5÷0.4 5.6+5.6×9 4×(1.5+0.25)

三、5.8减去2个0.9,差是()1.05的4倍,再加上2.8,和是()

4.6乘0.5的积,再除以0.5,商是()

五年级计算训练(六)

一、口算:

0.4×0.02= 3.5+7.6= 1.23÷3= 2.4×2.5= 16÷1.6= 0.9÷0.01= 7÷0.25= 9×25= 0.15×4= 1÷1.25= 9÷0.25= 0.72÷0.36= 1.3÷0.13= 0.18×0.5= 13+0.26=

二、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5厘米,高是5厘米.2、三角形的底是10.2分米,高是5分米.3、梯形的上底是4.3厘米,下底是7.7厘米,高是5厘米.三、解下列方程: X+2.6=10 2X÷6=2.4 8x=1.4 X+2.8=4.38 2x-0.15=6.25 3x+2=8.6 五年级计算训练(七)

一、口算:

0.8+0.6= 1.25×80= 5.24+3.76= 4÷8= 1.3+8.46= 0.8-0.45= 5×2.4= 1-0.01= 8.1÷3= 2.4÷12= 250×0.4= 20.5+2.05= 37.5×400= 0.78+2.2= 1.5×8=

二、解方程:

3.5x-7=10.5 3×1.5+2x=8.5 4×(2.5+x)=20 x÷12.5=8 0.5x-3×1.4=20.8 4×2.5+8x=11.6

三、选做题:

2.1÷x =4 6.5-(x-2)=5 100-10x=99 五年级计算训练(八)

一、口算:

6×1.5= 25×0.4= 9.6÷16= 4-0.04= 4.15+0.85= 10-0.1= 9.9-0.9÷0.1= 0.56÷7= 1.9÷0.19= 7.5×4= 0.36÷18= 1.4×0.6= 7÷0.25= 5.6×1.01= 0.36+0.64=

二、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59-0.87-0.59 4.2÷2.5÷4 2.5×32 2.4+7.6×8 7.62×0.8+0.2×7.62 8.8÷[15.5-(1.7+2.8)]2.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6

一、拼拼写写我最棒!(8分)bú

lāo

fù jìn

gào

jiè

fēn

fu

cāo

zòng

jú sàng

()()

()()

()

()Shí

jiàn

jiăo

jié

()

()

二、辨字组词(8分)

钩()

践()

诫()

茏()

睑()

瞅()

慕()

诱()钓()

浅()

械()

笼()

脸()

揪()

暮()

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7分)

1、形容过往的车或人接连不断。()

2、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3、不允许争论、辩解。()

4、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5、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造句:

四、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4分)

1.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花园的毛亭里过这个节。()..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3.那儿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4.珍珠鸟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五、对号入座。(4分)

分辨

分辩 1.小红说:“花生的果实挂在枝上。”小宁()道:“不对,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所以又叫落花生。”

2.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等立刻()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选择

抉择

3.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题。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六、走走停停加标点。(6分)

1.【

】好好瞧瞧吧 【

】亲爱的孩子【

】父亲和蔼地说【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

】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 2.过不多久【

】忽然有一个更小的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哟【

】雏儿【

】正是这家伙【

七、句子乐园。(8分)

1、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疑问句)

2、那件漂亮的毛衣难道不是她亲自织的吗?(改为成述句)

3、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缩句)

4、母亲用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悟: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2.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高高地(),使人一见就生()3.宝剑锋从磨砺出,()4.(),万事功到自然成。5.欲要看究竟,()

九、开心阅读。(20分)

(一)(10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文中“转眼间”的意思是------------------。类似的词语还有-------,------------,-----------.(4分)

2、文中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3分)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爱的力学(10分)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的飞行距离和速度。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洞来。”

他说:“这件事前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幻想能把高空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边缘要练习飞翔。

他赶到那座楼下面的时候,看到他的女儿穿着一条绿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模仿着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起跳了,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垂直下落,他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绿色云朵”迎了上去。

“危险————” “啊——————” 随着一声声尖叫,那团“绿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接着便昏了过去。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抢救室里两天了。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您总算醒过来了。您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的是太危险了,万一——————”

他笑笑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屡次()幻想()坠落()模仿()

2、画线句中的“这件事”和“那团绿云”,分别指什么?(4分)

3、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4分)

十、妙笔生花。(25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篇7

一、文本价值依赖于独特个性的存在

文本个性, 就是文章所独有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长相、性格、脾气、习惯和爱好等特点, 正是凭着这些特点上的差异, 大家才不会认错人。文章也一样, 它们各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标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正是凭着这些个性上的差异, 它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才值得大家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 它们都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个性化光辉。个性是文章的全部价值所在, 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所在。

二、呈现文本个性的若干形态

人的特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在长相与内在性格。认识一个人, 通常也是先从长相开始, 然后逐步接触到内在的本质要素。文章通常也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一篇文章的个性, 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当然, 在内容和形式母体之下, 又各有若干子要素。内容部分主要包括:材料、主题、观念、情感等;形式部分主要包括:构思、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下面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为例, 来具体说明它们的个性差异。

(一) 内容方面的个性差异

这一单元的共同点是“生活与启示”, 每篇课文写的都是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当然, 所写的生活是不同的, 获得的启示也是不同的。《钓鱼的启示》写的是作者在三十多年前与父亲的一次钓鱼, 以及从中获得的关于道德自律方面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写的是“我”的两件事情, 并以此证明父亲那句反映生活真谛的话语的正确;《落花生》写的是种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的过程以及做人的道理:要像花生那样, 踏踏实实, 做有益于大家的人;《珍珠鸟》写的是鸟由怕人到不怕的变化, 从中获得“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启示。四篇文章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 但选材丰富, 有国外的, 有国内的, 有过去的, 有现在的, 所获得的启示也是各异的, 有关于做人的, 有关于做事的, 有关于两者关系的。但不管怎样, 这四篇文章所写的生活和所获的启示之间都存在着逻辑关系, 且合情合理。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上的个性差异是起着决定作用的。解读文本时, 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内容上的差异, 这是由阅读教学的本质决定的。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学习是重要目标之一,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思想认识的更新与提高、情感的熏陶等都是语文学习的神圣使命。这组课文的学习, 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形式方面的个性差异

文本形式的个性差异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说, 切准内容上的个性差异, 是着眼课程的人文性, 那么, 切准文本形式上的个性差异, 就是着眼于课程的工具性。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形式上的共同点是:叙议结合, 以叙述为主, 适当地夹以议论。但它们的个性差异也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述——

先从构思上说。《钓鱼的启示》分两部分, 前半部分写三十年前的那一次钓鱼, 后半部分写获得的启示。钓鱼部分以叙述为主, 启示部分以议论为主。钓鱼和启示紧密相连。《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以父亲的教导为全文的线索, 一开头引出父亲的教导, 随后叙述自己经历的两件事:织毛衣和办时装展, 最后再回到父亲的教导。文章采用类似议论文式的构思, 父亲的话与自己的事情多少有点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落花生》采用的是由花生到人的迁移式构思, 先写种花生、吃花生、说花生, 再由说花生到说做人, 过渡平稳而自然。《珍珠鸟》则采用步步推进的方式, 先写小鸟的怕人, 再写它的胆子一点点大起来, 最后写敢于趴在人的肩膀上睡觉, 由这个过程悟出一个道理, 水到渠成。点题后, 戛然而止。

再从结构上说。《钓鱼的启示》是并列式的两个板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总分总式;《落花生》是由种花生、吃花生、说花生三个板块并列而成;《珍珠鸟》则是画龙点睛式的。两部分在文字比例上虽相差悬殊, 但点睛部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再来看表达方式。四篇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叙议结合, 但在叙述方式和叙议比例方面又不尽相同。《钓鱼的启示》叙述得相对详尽, 有些地方还采用了描写, 《珍珠鸟》中的描写则更多。相对而言,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则以叙述为主。在议论方面, 《钓鱼的启示》比较深入, 并非点到为止, 如:“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我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段话, 既是文章的重点, 也是难点。有的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对这段议论作了淡化处理, 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究怎么钓鱼上, 这说明教师没有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文本。《钓鱼的启示》是偏正结构, “钓鱼”是偏, “启示”是正, 偏必须服从于正。获得什么启示?这个启示与钓鱼有什么关系?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珍珠鸟》只有最后点题的这一句可以算议论, 其余都是描述。

再说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 也是组成个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表达的内容与作家的性格不同, 每篇文章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钓鱼的启示》的语言比较深沉, 特别是后面的议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和《落花生》的语言朴素而平实;而《珍珠鸟》的语言则相对清新活泼, 色调比前三篇都要亮丽一些, 温暖一些。

三、直击文本个性的条件与达成方法

如何直击文本个性?特别是如何快速地 (只读一二遍) 直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并非束手无策, 只要具备一个条件, 再采用两种具体的方法, 直击文本个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 积淀丰厚的学科专业素养

这是一个基本条件。这里的学科素养, 主要是指文学、文章学、写作学这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积淀丰厚的学科素养,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并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与概况。只有阅尽天下美文奇文, 才能一眼识得美文奇文。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一些文章学。诗、词、曲、赋、文, 各种不同的文体, 都有其不同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同样是文, 还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等之分, 有记实与虚构之别。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特性, 掌握内部规律, 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和掌握写作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的写作过程与写作心理, 并积极参与写作实践, 体会创作的甘苦。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 不但更能体会写作的艰辛与快乐,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艺术奥秘。

(二) 学会用各种不同身份阅读品味

要想直击文本的个性, 反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怎么读呢?这里确实有讲究。要深入解读文本, 应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不同身份逐一阅读。

第一种身份, 作为赏鉴者的阅读。就是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读课文, 像我们平时阅读小说, 阅读《读者》《诗刊》中的诗文那样, 像闲暇时读人物传记那样, 以一种放松的心情, 不带任何功利和任务, 用欣赏的眼光进行阅读。作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通常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这样的课文往往有一种场、景、情、势。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用放松的心态来美美地读, 不要一读就考虑有什么要学。

第二种身份, 作为评论者的阅读。如果说作为赏鉴者的阅读是一种感性的阅读, 那么, 作为评论者的阅读就是相对理性的;如果说第一遍阅读是为了融入文本, 那么, 这第二遍阅读就是为了跳出文本, 要引导学生用冷静的目光来审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阅读文本也相同, 太投入就有可能难以自拔, 只有一种感觉, 说不出所以然。只有跳开一步, 理性些, 才可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评论者的阅读, 既要着眼于文本的思想内容, 又要着眼于文本的艺术形式。

第三种身份, 作为编撰者的阅读。编撰者, 就是报刊编辑。如果说作为评论者的阅读是着眼于文本的大局或宏观, 那么, 作为编者的阅读就是着眼于文本细部或微观。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意义, 就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文本的主题和情节当然需要理解, 但如果只停留于主题和情节上, 那便是文学课了。小学语文教学姓小, 姓语。小学语文课与文学欣赏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语文课要推敲语言, 咀嚼文字, 学习运用语言。推敲和咀嚼哪些语言呢?主要是含义特别深刻的、令人回味的、遣字造句巧妙的语言。

第四种身份, 作为吟诵者的阅读。吟诵者, 就是放开喉咙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像电视播音员播音, 像演讲大师上台演讲。看不等同于读, 默读也不等同于诵读。看关注的往往是文字所传达的意思, 并不关注语言的音律和节奏, 默读虽然注意到了语音和节奏, 但往往没有关注音调、语势和节奏。音量的高低, 速度的快慢, 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出来。诵读比默读的要求要高得多, 诵读不但要读准字音、控制音量、掌握速度, 还有倾注感情, 赋予表情。诵读的目的, 就是为了更好地确定情感基调。文本的情感基调和语势等, 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第五种身份, 作为教学者的阅读。有了前面四种身份或者说四种不同方法的阅读, 作为教者的阅读就有了基础, 目的也相对清晰了。这一身份的阅读, 就是要边读边考虑:我该怎么教, 让学生怎么学?如何用最巧妙、最简捷的方法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感悟文本。具体地说, 作为教学者的阅读主要考虑的是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教学试图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二是用何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目的;三是如何寻找最佳切入口, 以什么为线索。这些, 都应该从文本的个性特点来考虑。

上述五种身份的阅读, 从感性到理性, 从宏观到微观, 从读者到教者, 全有了, 还会读不出个性吗?

( 三 ) 置于三大背景中比较鉴别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文本个性是比较出来的。要直击文本个性,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种比较:一是置于单元背景。就是把这篇课文与它所属单元中的其他几篇课文进行比较, 努力找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单元中的几篇课文, 虽然有相似点, 但肯定有不同点, 比较就是最好的寻找和发现。在比较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单元提示和单元后的练习设计来进一步切准文本个性。二是置于文体背景。人教版教材以同主题的课文组成单元, 同一单元中的几篇文章, 其文体可能不尽相同。为了更准确地发现个性, 可以选择一些同文体的其他文章进行比较, 比如解读《珍珠鸟》时, 可以和已经学过的《麻雀》进行比较, 也可以引进课外文章进行比较, 解读《钓鱼的启示》时, 可以选择《爬山的启示》《游泳的启示》等。三是置于作者背景。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习惯, 如果我们只看作家的一篇文章, 其个性特点不一定能体会到, 但如果我们找来这位作家其他类似的文章, 那就有可能清晰地发现该作家和该篇文章的个性特点。比如解读《落花生》时, 可以找来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细细读读。这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道理一样, 近近地看一棵草, 往往看不清它的颜色, 如果退得远些, 看一大片, 颜色就鲜明了。

四、厘清解读深度与教学程度的关系

上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明白纸+一封信+倡议书下一篇:不倒的雪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