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高职学生

2024-08-07

护理高职学生(精选8篇)

护理高职学生 篇1

1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实践中,沟通方式要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情绪而定。在高职教育中,应培养护理学生如下沟通技巧:第一,护理人员要使用亲切称呼与患者进行交流,切忌使用床号沟通,尤其是在一对一交流过程中。这一良好起点可使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善于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在与其沟通时迅速找出话题切入点。倾听是一项重要的沟通技能,这也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护士在进行沟通时,注意微笑,采用自然的体态,使患者能够具有温馨的感觉,从而忘记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其恢复。第三,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对于复杂或者严重疾病患者,患者情绪的稳定是促进其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技能则是其接受治疗获得稳定情绪的关键。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才能感受其痛苦,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加之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等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康复。

2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理念。在高职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除了教授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教会护理专业学生如何对人的思想变化进行识别,教会他们了解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基于此,高职教育应增设培训环节,为学生提供多场的.专家讲座,激发护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治疗过程等,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在高职教学中,还应使护理学生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文化层面,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然,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解释正确事实的能力。

3总结

护理高职学生 篇2

职业精神 (Professionalism) 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 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 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 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 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 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 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 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 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 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 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 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 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 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 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 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 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 专业课占比较大, 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 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 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 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 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 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 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 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 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 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 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 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 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 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 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 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 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 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 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 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 为满足就业的需要, 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 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 因此, 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 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 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 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 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 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 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 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 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 也就是说, 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 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 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 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 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 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 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 收入低, 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 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 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 急功近利, 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 缺乏理想, 不愿奉献, 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 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 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 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 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 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 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 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 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 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 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 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 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 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 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 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 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 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 涉及护理专业知识, 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 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 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 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 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 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 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 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 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 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 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 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 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 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 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 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 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 让学生处理问题, 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 护士该怎么办等, 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 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 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 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 遵守职业规范, 提高工作效率, 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

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 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 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 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 在实习实训期间, 严格规范纪律, 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 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 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 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 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

此外, 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 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 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 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 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 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以唤起其职业兴趣。

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 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 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 宣传职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 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

此外, 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 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 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 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2]董奇.职校学生最需锤炼职业精神[J].教育与职业, 2011 (2) .

护理高职学生 篇3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学生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68-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的疾病,而是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方面整体关注病人。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导致医院管理、医疗手段和护理服务等发生相应的变化,给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护理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作为培养护理人才重要教育机构的高职医学院校,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护理工作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虚假和差错,这就要求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病人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密切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二)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表现为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深厚的文化修养,能理解、尊重患者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权利和宗教信仰,具有对患者进行关爱的意识与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意识,才会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护患矛盾,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三)专业素质

护理专业素质包括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术的能力。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专业技术,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杜绝医疗纠纷的核心。

(四)心理素质

知识、技术、情感的综合应用是护理工作的特色之一,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形成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的观念,做好情绪管理,克服任性冲动,提高抗挫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身体素质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护理职业面临体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日常工作如搬运患者、抬担架、搬氧气瓶等,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保证顺利地工作。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对于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以上职业素质。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总体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拥有良好品德和优良个性,富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每一名走进校园的普通学生通过特定的专业教育后,在走出学校时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二)制定并实施具体措施

根据高职三年学制的特点及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一学年的工作重点是适应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等;第二学年工作重点是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第三学年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做好就业准备。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第一学期。主要目标为:开展稳定专业思想等方面的适应性教育,实现学习角色转换、形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文明修养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高职阶段生涯规划。活动内容及方法为:新生入学初,选派护理类专业老师为全系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组织学生熟识护理职业环境(实训室等)。从大二选派优秀学生或入党积极分子到新生各宿舍开展“连心桥”同伴教育活动,每一宿舍安排两名学生穿上护士服进行职业形象示范及谈心活动。全系教职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与新生见面活动并参与学生趣味运动会。组织系党员老师给新生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各班辅导员组织本班学生做好适应大学新环境、纪律与安全问题、大学学习方法等主题班会活动。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班开展“诚信”主题系列活动,并要求各班将活动情况制作成课件,在全年级展示及评比。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学生宿舍文化设计评比活动,一是到宿舍检查宿舍日常卫生情况,二是到宿舍倾听学生介绍宿舍文化设计思路,三是举办宿舍文化综合展示活动。每宿舍将本宿舍的各方面包括日常用品摆放、文化设计及团队成员日常活动、协作情况通过课件在班上展示并每班推荐一个宿舍到系进行全年级评比。结合学院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全系举办生涯规划比赛,要求每位学生认真设计职业生涯尤其是大学生涯规则,学生自愿参加比赛,参赛者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作成课件进行评比。

2.第二学期。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使其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有充分认识,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出健美体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意识。同时,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活动内容及方法为:结合学院开设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护士礼仪形体操排练与比赛,要求全体学生利用早上晨练或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参加比赛。举办护理礼仪风采比赛,每班选派6到12人参加。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并要求各班将活动情况制作成课件,在全年级展示及评比。举办人文知识、社会心理知识、社交艺术等讲座活动。

3.第三学期。主要目标为:本阶段是培养学生护理学基础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通过专业课学习、临床的见习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项目为:专业任课教师以本门学科的具体专业要求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邀请医院护理专家、校友等,举办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入医院、敬老院、社区开展1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责任”主题系列活动,并要求各班将活动情况制作成课件,在全年级展示及评比。

4.第四学期。主要目标为:针对学生即将走上实习工作岗位,从在学校是学生到在临床既是学生又是护士的角色转变,开展医院文化宣讲教育,加强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很好地实现人生角色的转变。活动项目为:结合“5.12”国际护士节举办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护理“三基”理论比赛、护患沟通比赛、小讲课比赛、“十佳未来天使”评选活动等。邀请医院护理专家、校友等到系各班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及相关经验介绍。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做一名合格的准护士”主题系列活动,并要求各班级将活动情况制作成课件,在全年级展示及评比。

5.第五学期。主要目标为: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已进入实习阶段,因此要帮助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环境、虚心学习,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准备。活动项目为:实习跟踪指导。利用Q群、手机短信、微信、飞信等多途径关心学生实习生活,结合学院实习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实习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掌握职业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6.第六学期。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加强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导。活动项目为:开展实习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就业。

另外,系党总支组织教职工党员、专业老师开展与班级结对子活动,自新生入学起到毕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等。

三、实践效果及努力方向

近年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胆探索,构建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并边实施边调整、边改进,提升了学生亟待提升也必须提升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年来,该校在全国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初次就业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在未来深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实践中,应继续完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考评体系,将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贯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定期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经历加以追踪,并关注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收集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需要,总结与所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认真进行整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缨夕.论高技能人才模式的选择与优化[J].职教论坛,2011(1)

[2]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王晓洁.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庞少红(1965- ),女,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

护理高职学生 篇4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研究

明确研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通过确定研究对象,实施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结果等工作,提出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建议.

作 者:张桂梅 刘允建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单县,2743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护理   职业技能   培养模式  

高职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5

1重视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护理教学中,过分重视护理基础理论的传递。在缺少实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护理意识很难提高,护理效率不理想。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护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大纲,并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实现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在真实的沟通环境中对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做出评价,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针对年轻的患者,要注意说话语气,避免由于语气过重而导致其放弃治疗。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尽量采用关心的语气,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重视。在与病重患者的沟通中,切忌说话过于直接,一些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一类患者时,说话直截了当,导致有患者出现轻生现象。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采用正确的方式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而在于术后康复期中,对患者的护理应多接受患者的意见,多进行交流。这些都是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护理人员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的患者。面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凭借自身的经验,不要与其进行正面冲突,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听其述说或者直接离开。之后可找到当事人或者其它护理人员进行调节。宽容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基于患者的病情,很可能由于护理人员的一点小错误而出现责骂护理人员的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的表现,不可对患者进行讽刺,如是无理要求,可一笑置之。如的确是护理人员自身问题,则应主动承认错误,并且态度诚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应重视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实践中,沟通方式要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情绪而定。在高职教育中,应培养护理学生如下沟通技巧:第一,护理人员要使用亲切称呼与患者进行交流,切忌使用床号沟通,尤其是在一对一交流过程中。这一良好起点可使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善于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在与其沟通时迅速找出话题切入点。倾听是一项重要的沟通技能,这也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护士在进行沟通时,注意微笑,采用自然的体态,使患者能够具有温馨的感觉,从而忘记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其恢复。第三,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对于复杂或者严重疾病患者,患者情绪的稳定是促进其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技能则是其接受治疗获得稳定情绪的关键。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才能感受其痛苦,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加之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等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康复。

3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对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的思考 篇6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本着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辉煌腾达从这一步开始的宗旨。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竞赛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临床护理案例分析部分和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部分。自2009年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在北京举办至今,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如期举行。2015年宝鸡职院医学分院学生李哲夺得全国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是本次大赛陕西代表队获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宝鸡职院医学分院在国家级技能赛事中取得的最高奖。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技能大赛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对技能大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教工作的重大设计和创新,[1]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016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于3月24日―3月25日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省14所院校56名参赛选手组队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宝鸡职院代表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遗憾的是未能进入国赛人选。回顾近年来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思考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选手选拔

选手选拔采取发放技能比赛的通知,学生自愿报名,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容易钻研。2014级护理大专18个班,报名参赛的学生共有81名,2013级实习学生报名的有23名,初赛时5名同学一组,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评委教师出题目进行抢答,评委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初赛选拔了24名学生进入复赛,复赛设定四个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参赛学生抽签决定每个项目的操作顺序,辅导教师打分,最后根据四个项目的综合评分选拔12名学生进入培训阶段。培训两周后,再次选拔出4名参赛选手进入集中培训。选手选拔遵循一个原则:侧重于各项素质在培训中的可塑性与比赛中的权重,如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从而避免潜力选手的流失。

二、选手培训

1、临床护理案例分析

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每个护理问题列出至少4个护理措施。参赛选手中的二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尚未结束,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薄弱,从而使学生在护理问题的排序、尤其是确定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方面出现困惑。因此,分院选拔了优秀辅导教师根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建立了案例库,并不断更新。制定案例分析计划,首先进行课程、章节训练,第二环节是随机抽取案例训练,最后模拟比赛训练,层层递进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有常设项目和备赛项目,常设项目有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备赛项目有无菌技术、经鼻腔吸痰、置胃管、心电监测、头部外伤包扎,每隔2年更换一个项目。如2014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置胃管,2015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经鼻腔吸痰、置胃管。2016年省赛备赛项目为心电监测、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对于常设项目的流程把握已基本成熟,就是沟通交流方面,需要琢磨和突破,无论是向评委教师报告结果还是向患者解释,无固定的台词,每个学生说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时候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就要多学习、多思考,参赛选手可通过反复观看获奖选手的比赛视频,吸收每个人的优点,结合模拟情景,形成自己的思想,写出台词。经过反复训练使操作越来越流畅、自然,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衔接及语言表达恰到好处。当然临床观摩和见习,聘请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带领选手深入临床,体会临床真实的护患交流和操作,让选手学会体贴、关心患者,做到语言亲切,自然,远离表演。备赛项目的培训难度要更大。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的急救处理,没有参考标准,通过咨询临床专家,遵循急救原则,对每个动作和步骤反复琢磨、逐个进行讨论、纠正,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3、综合模拟比赛

在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比赛,并全程录像,供辅导教师和选手进行分析评价,更好的把握细节。为了更好的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在综合模拟比赛中创设情境,如邀请分院领导、教师观摩;聘请临床护理专家点评指导;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学生不同,配合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学生开始有些不适应;变化用物,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护理用物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可能,但训练过程中物品仍然多次使用,模拟比赛时用从未打开过的三角巾,学生打开后又卷起,紧张随即出现,致操作时间延长;变换场景,练习时总是在一个训练室,选手很是熟悉,换一个陌生的场景,有的选手会有些不知所措,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磨练。

三、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教师素质的提高

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检验。技能大赛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典型的是通俗式总结语――“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2]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赛后医学分院领导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开展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基本功考核,为技能大赛储备优秀教师。

2、学生能力的提高

护理高职学生 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文素质,提高

医学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要求护理工作者在专业技能上日益精湛, 同时, 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呼唤现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 护理工作者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基础上, 首先必须尊重人, 关爱人, 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护理人文素质培养也应该成为现代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1.1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进入高职教育系列的学生入学成绩不高, 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个人修养不够, 缺乏爱心, 缺乏审美情趣,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而考入护理专业后又局限于基础医学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忽略了人文素质培养。

1.2 重视专业教育, 轻视人文培养

由于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的观念,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素质教育, 轻综合素质培养;重专业知识传授, 轻创新能力培养;重成才教育, 轻成人教育”的现象。护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等方面, 阻碍了护理人文素质培养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护理教育面对的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应试教育, 学生上岗前需通过全国护士执照考试,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重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有关知识内容, 缺乏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动机, 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

1.3 护理人文素质培养方式陈旧, 缺乏创新性

目前, 护理专业所开设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缺陷, 教学内容沿用医学模式, 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方法上大多采取授课法进行“填鸭式”教学, 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 又因为同基础课、专业课相比, 学生认为人文、社会学知识不太重要, 从思想上放松了对人文素质培养学习的需求。

1.4 课程评价体系及标准不完善

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尽合理, 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 存在“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 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 “重视知识测试, 忽视能力考核”等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难以为社会所认可, 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 由于功利意识作祟, “学生上不上人文课, 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2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2.1 调整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 建立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内容引入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方法, 以新颖、直观、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会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其他相关人文类课程, 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礼仪、人际关系学、美学基础、基础写作等,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及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 这样既在课程体系中保证了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 又是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灵活选择。

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与实际操行相结合, 与临床实习环节的护理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考核方式不要拘泥于笔试, 还可以增加口试、案例分析、专题调查等考核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程度。

2.2 加强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护理教师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护理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人文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求护理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重视自身的修养水平、道德情操、人格思想、健康心理, 注重人际和谐以及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义务和权力等,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 也才能使学生即认识到书本中正确理论, 又感受到生活中真实的人生, 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灵的净化, 情感的陶冶。

2.3 在护理操作实训中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

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操作实训中体验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的行为规范, 在练习护理操作时, 将人文学科整合到护理教学中, 可增设一些情景让学生来参与, 贯穿“以病人为中心, 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 时刻提醒学生每做一个动作都应想到病人的需要, 想到病人的反应, 想到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在讲《出入院病人护理》一章时, 改用情景教学后,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即演示了护理工作内容, 也展示出护士应有的言行举止, 还表现出出入院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学生不仅学到了护理技能, 还了解护士在此情景下的行为规范。对鼻饲法、各种注射等痛苦较大的操作进行相互间的真人回示, 使学生既有了真人操作的机会, 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充当了一次病人, 促使其从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体验病人的痛苦, 从而产生共鸣, 创造条件满足病人的需要。在学习护士的行为规范、护理道德时, 应联系实际将医疗战线上的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不过硬而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的事例, 穿插到教学过程中, 对护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人文精神的意义及价值。

2.4 强化校园文化的辐射性

1) 创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氛围, 即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化氛围和教学氛围。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明, 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如在实训楼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制作并悬挂护士行为规范、护士道德规范、南丁格尔誓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照片、激励性护理言语等的宣传板, 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 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它可以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比如通过“我是一名护士”演讲赛、“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里, 学生的行为举止、精神气质、人文素养等都可以得到陶冶。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以满足社会和人民健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美福, 张秀伟.人文精神是建立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J].护理研究, 2006, 20 (15) :1385-1386.

[2]袁玮, 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0) :10.

护理高职学生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学生 责任感 就业能力

2015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也就是培养硬技能和软技能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社会责任感是软技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伴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硬技能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

一、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

1.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是个体对于社会的回报。社会是个体成长的土壤,个体对社会而言,也必将承担其义务和责任,这是责任感产生的源泉。犹如父母养育了子女,而子女也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与生俱来的。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个人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独生子女的“独我意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过度强调个性等。而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缺失更为明显,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后,更容易产生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极易造成他们责任感的缺失。

3.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感的方法

高职院校都希望能培养出责任感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才能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呢?简单来说,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在讨论病例或模拟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渗入其中;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护理职业特点,通过职业自豪感来促使护理专业学生自发地产生责任意识。如借助南丁格尔精神的宣传和5.12护士节活动等。

二、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1.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发现工作、获得工作,并保持工作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和个人适应性。这种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护理岗位的重要前提,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2.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1)掌握护理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立业之本,每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与时俱进。

(2)具备良好的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护理行业的方法能力是指在实际的护理岗位上,除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外的,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方法能力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能否较好地展开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方法能力,才能在护理岗位上游刃有余,工作顺心。

三、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责任感与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的关系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与就业能力,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度的责任感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果说知识和能力像金子一般宝贵,那么责任感则比黄金更昂贵。如果你是一个具备能力和责任感的人,那么你将是所有用人单位梦寐以求的人才。特别是护理行业,作为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否则没有患者会信任地将自己交付于你。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所有医院招聘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宁愿选择一个能力稍差但责任感较强的人,也不愿意选择能力很强却没有责任感的人。医院普遍认为,能力可以不断地锻炼和培养,而缺失责任感的人,纵使其有出色的能力,却不一定能负责任地完成岗位任务。

俗话说:“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它说明医护人员是所有病患健康和生命的依赖。护士的责任感越强,医疗失误率就越低,充满责任感的护士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医院和集体利益考虑在自身利益之前。当选择护士这个崇高的职业时,伴随着自豪感的产生,护理专业学生也应将责任感担在肩上。基于责任感对于护理行业的重要性,在选择护理专业学生时,医院会特别注重责任感这一品质。所以说,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可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2.就业反作用于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

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专业学生可能会发现责任感对于就业的重要性,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用人单位面试时或者进行技能考核时,责任感都会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而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课本上,只注重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忽视了责任感的养成,直到经历就业这个过程后,他们才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护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施展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时,也会有效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社会是个体生活的摇篮,个体具有对社会做出服务的义务,而促成这种义务的就是责任感。近年来,全国护理类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提升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包括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条件,更新实训设备,以此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此时,高职院校更应该考虑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且将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护理专业学生也需要形成责任意识,明白自己选择的行业很辛苦,会有夜班,工作中会受到委屈,但护理这份职业被称为“白衣天使”,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这种责任感反过来又会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不断进取,努力掌握护理技能,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后,他们会带着自身的责任感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蔡季秋.高职院校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内容的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15,(10).

[2]赵俊凤.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莫军成.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高教论坛,2013,(9).

上一篇:圣诞节给女朋友送什么礼物好下一篇:水利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改革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