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魅力作文

2024-05-29

唐诗魅力作文(精选12篇)

唐诗魅力作文 篇1

在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有一些文字至今仍魅力不减,那就是——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巅峰,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唐诗形式多样、简洁凝练、音律和谐,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小时候,爸爸就经常给我朗诵一些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耳濡目染,我开始朦胧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今天,已是中学生的我对唐诗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近期《中华好诗词》的热播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唐诗的热爱。假期,我不由自主地拿起《唐诗三百首》,细细品读起来。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最鼎盛的时代,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如天上的繁星,熠熠生辉。《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流传最为广泛,历久不衰的一本展示唐诗之美的精品之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千古名句使唐诗精彩纷呈、奇章迭起、美不胜收!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年少的我没有吟诗作对的才能,但细读了《唐诗三百首》后,听见树上小鸟欢歌,我不由吟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看见黄河滚滚流向东方的画面,我不由感慨:“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耳边响起美妙的乐曲,我的脑海中就冒出:“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唐诗,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诗魅力作文 篇2

近年来, 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脱离现实、辞藻华丽、无病呻吟的文风, 而充满真情实感、关注社会现实且有独到见解的作文太少了。作为教师, 要想让学生的思想从笔尖自然地流淌出来, 让他们的情感释放到自己的作文里, 绽放出鲜艳美丽的花朵,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势在必行。点燃真情, 创设情境, 打开学生封闭的情感之门, 回归本真, 情动于中而形于文, 这是写好优秀作文的必要前提。这也是我们课改倡导的写作理念。

一、体验生活中的冲动, 培养情感素养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去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放一段《回家》的萨克斯, 让学生从凄美的旋律和匆匆的脚步声中找到家的温馨;看《感动中国》的录像, 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场景和伟大壮举中感受社会的和谐;摆一幅苏丹大灾荒的图片, 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观察美妙的花草, 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 去建立感情, 那么平凡就可以化为神奇, 无情则可以化为多情, 呆板就可以化为活跃, “登山则情满于山”, 这样就肯定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因为无生活实感, 就不可能有真情。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小事, 往往最能体现亲情、友情、爱情, 最能让人深深领略生活的滋味。其实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都浸透着丰富的感情, 只要你拥有了感恩的生活态度, 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情操, 你就能时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你就能事事感觉到社会的壮阔, 你就能处处领略到生命的智慧。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关注生活、善于感动、懂得感恩、具有博大的同情心的人, 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多渠道地创设自由的、情感化的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 形成自主作文的动机 (甚至是冲动) 。在整个实践中, 学生要始终成为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教师应充当学生创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作文是培养思想、养育精神的重要载体, 它不仅是写作技巧的展示, 更是写作者思想的表达、精神的提炼。作文必须是写作者心声的流露和思想的表白, 是写作者对“自我”和“本真”的追求。优秀的作文必然萌生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 “文因情生”,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这些都表明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养, 有目的地用丰富的情感去唤醒、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人生, 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打磨升华他们的情感世界。“积多于内而后发于外”, 要积极引导学生自由真实地表达自我, 让他们把真切的生活体验, 强烈的生活情感融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且形神兼备的好文章。历年高考中得高分的作文, 大多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 表白自己的思想情感, 显露自己的感悟。实际上也正是这样的文章才真正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才华, 真正打动着阅卷老师的心。

二、汲取传统中的精华, 扩充文化积淀

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社会的同时, 还必须强调学生要从教材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博览群书, 博闻强记, 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文化的积淀, 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 如明月、白发、杜鹃、杨柳等融合的乡愁, 如阳光、春天、莺歌、燕语等组成的希望, 如梅、兰、竹、菊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意象、美妙的意境, 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 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名篇名著名言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 让他们在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让他们在历史折射的光辉里过滤自己敏感的心灵, 从而达到滋润心田、提高修养、启迪智慧和激发情感的目的。

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越丰富, 他的精神世界就越高尚, 他在作品中表现的情感也就越浓烈。为文先为人, 要使学生作文情感丰富, 格调高尚, 内容健康, 写作者本人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健康的人格力量和正确高雅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特别适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信陵君那超然的人格魅力, 屈原那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司马迁那隐忍以有为的坚韧精神, 杜甫那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高尚情操, 陆游那意气豪迈而又浓郁峻峭的风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情感积淀。

三、展现个性魅力, 点燃真情实感

只有“我以我手写我心, 我以我心吐真情”, 放飞自己心灵的风筝, 文章才真正具有灵性, 具有震撼力。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自己真切感受过的东西, 表达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有打动过自己的情感体验, 才会打动别人的感情。作者只有在激情的驱使下, 透视生活的斑斓色彩, 体现人生的情致和理趣, 充分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才能对社会、对人生作出精彩的诠释。也就是说, 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平凡的事物, 激发起自己的情感激动, 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 汇聚成一篇优秀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 培养他们求同存异的创新意识, 让他们尽情驰骋自己的想象, 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 用朴实本分的情感写文章。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使他们善于洞悉事物之间的联系, 善于对同一事物进行正反思维或多向思维, 善于捕捉给定的话题材料与现实生活、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寻找与自己的生活积累最佳的结合点、最火热的兴奋点, 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展示自己的才华, 宣泄自己的真情, 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譬如攀一段山崖, 感受到大山的倔强, 感悟“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的气节;漫步在溪边, 感受小溪的清冽柔情, 感悟远离尘世喧嚣的清纯。作文时, 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融入你的个性化情感, 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 就会写出具有个性魅力的文章。有位教育家说得非常中肯:“唯有个性才有活力, 唯有个性才会成功, 唯有个性才能发展。”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只要把握适当的教学方法, 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 让学生不断地吐故纳新, 激浊扬清, 就能使他们的文章彰显个性魅力。

唐诗魅力作文 篇3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摘抄记忆、默写名句

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且不说唐诗宋词的意境、韵味,单是那些名言名句的积累,就够学生受用有余。名句之所以名,是因为语出惊人、哲思深邃、反复咀嚼余香满口,读来琅琅上口,令人交口称赞。称职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道名言名句巧积累对学生作文的益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陈子昂)、“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高中选修课中几十首古诗词,每首都有名句。这些经典,何时读来都让人浮想联翩。写景的、状物的;春景、秋色,春花、秋月,无不让后人百读不厌。我们的学生如能熟练掌握,信手拈来,用上一句、或者模仿一点,立刻令文章熠熠生辉。

2、联想记忆、回顾课文

联想记忆很重要,如:学到《春夜别友人》,古往今来一系列的送别名句老师要指导学生联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这一系列的送别名句,各有千秋。这些来自不同阶段的古诗词名句都属“美句”,作文都有可引用或者借鉴之处。

二、捕捉意境、下笔有神

1、改写、仿写、扩写,成就美文

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每个老师必讲的考点、学生必修之课,关键是每个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作文中。对于这些老师要尽到指导作用,我们的分析意境不是单纯为理解而理解,为高考而高考的。古代文化精华如果没有从写作的角度去传承,那是我们教学中的败笔。如:《春夜别友人》完全可以改写成一篇散文,也可以扩写除原有境界外再增加意境。“明月当空、清风徐徐、流水潺潺、古渡栈道。……”或者仿写一篇散文,不妨把里面的名句用上。学过《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写成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完全可以要求学生翻译,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幅优美的画面等等。学古诗,一首应一得益于一篇同样意境的作文,也可在原有意境的基础上创新再加工成另外类型的文章。

2、爱国、爱民、创新,打造精气神

现在的孩子从记事那天起,就不同程度地遭受新媒体的不健康东西的骚扰,粗劣电视剧、鬼故事怪兽,社会上流传的不健康传闻或大或小让学生精神受到污染。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忧国忧民”的诗词,中唐“创新求变”的《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等,这些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进步诗篇,是打造学生成就国家栋梁之才的很好教材。而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更是激发学生们爱国激情的美好佳作。从这些历史名人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浩然正气、爱国惜民之心。

三、美言美文、华章诱人

选修课课堂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要想倾吐得好,畅快淋漓的作文,就得注重平日的吸收和积累、练习。而挖掘高中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深邃内涵、精彩名句适时用于作文,很有必要。高中选修《唐诗宋词》集中了古代诗词的精华,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只有多角度接纳、运用,才能写出出彩的作文。

总之,一个学生才思再敏捷,素材再丰富,如果文章出来乏味枯燥,也不会赢得老师的好评。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是因为词彩优美、文笔动人。任何人洋洋洒洒下笔千言,都是因为平日材料的积累、勤于练习。厚积才能薄发。因此,鉴赏古诗词和学生作文接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唐诗的魅力作文 篇4

无论是在急管繁弦中吟唱,还是被秦淮夜月渲染,在唐诗中总是能散发出温柔的墨香,遥隔千年的烟尘透视,依然令人迷醉。

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当属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纠葛痴缠,对这对忘年鸳鸯的恋情后世评价莫衷一是。不仅有华清宫“侍儿扶起娇无力”的绮靡,有骊山“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侈,还有“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极度痛楚,“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彻骨思念。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诗人投入了那么多的缠绵悱恻的情感。那一声声梧桐细雨,那一句句夜半私语,是白居易对二人的同情,又何尝不是他对爱情的感叹?

杜甫是唐代的儒学代表,他是中华四千年庄严瑰丽的文化殿堂里的一位忧国忧民的真君子,就像康震教授所言,他的文化意义就是忍辱负重的黄牛。而实际上,他也偶尔怀抱一轮温柔的明月呢。你看:“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此诗之妙,妙不可言,寥寥数语,可谓爱情诗之至品。

诗人元稹悼念亡妻所做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其间真挚浓烈的情感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而中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爱情诗中是特别值得一提的,那偶然相逢的喜悦,那欲问还止的羞涩,那往昔不再重现的落寞,令人思之,痛之,遐想万端。

另一位写爱情诗的高手就是李商隐,他写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恋情妙境,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伤缠绵,写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愁惨绝望。他的爱情,就像他所属的时代后唐一样充满了风朝雨夕的苦难,芬芳而沧桑。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是杜牧在爱情面前的苦涩。“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他快乐的表面掩盖着的深入骨髓的悲凉。

还是民间的爱情更质朴生动。崔颢的《长干行》里写道:“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全诗如同一幅水墨画,留有大量的空白,完全可以演绎出一段曲折生动的“水乡之恋”。李白的《长干行》写的是民间童稚之恋:“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一首诗里,就出现了两个千古流芳的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其意蕴之丰富,令人玩味再三。

唐诗的魅力 篇5

一年的时间,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与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尽职尽责的完成了我的教学工作,现在将一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师德-----为师之本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在工作中,告诫自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才是崇高师德风尚的真正内涵。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保持一颗平常心,力求做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知,吃苦在前,做事在前,业余时间不搞有偿家教,不接受家长送的礼物。

二、虚心学习------智慧之源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其实,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我爱读书,再忙的时候没有放弃读书。一年来,我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现代人智慧全书》、《道德经》等书籍。同时个人博客中结识很多名师和青年教学骨干,从他们身上我学到许多,也找到自身的不足。

三、教研工作------求真务实

进行教改探索,精心制定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 计划,组织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学习新理念,借助网络平台,分析案例、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研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增强了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尤其是新调入我校的三位教师,跟踪听课一月,每周听完一节课后及时的予以点评,肯定教学中的亮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共听课71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教研活动,跨区域联动教研工作尤为突出,承担区内外多所学校观摩活动,加大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并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在校园网或本组教师会上作了交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全体教师都有所获,有所感。充分挖掘校本培训资源,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进行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精细化管理培训、教师敬业精神培训、教师礼仪培训等等活动。推广教师研究成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本学年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征文获奖34篇,综合实践性论文获奖1篇。本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王丽玲老师取得了语文片区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候建萍老师参加了大武口区综合实践课比赛,从初赛到复赛均名列前名,代表大武口区参加市级比赛,成绩突出。体育教师杜玉红在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合作意识-------必不可缺

我知道学校工作要想做好,仅靠个人是不够的,靠有顾全大局、融合群体的豁达胸怀,多学他人长处,择善而从,才能将精彩的个体组织起来,在管理中形成合力。在工作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大家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共度难关。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力争让每一位老师尽力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大家的配合下,科研部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全部完成。

本学期承办了大武口南片区思品小专题展示,我校高度重视,以此次展示为契机,在学校开展思品教师教学大赛,选拔人才参加展示,努力将展示与研究相结合,提升活动的质量,马麦燕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不负众望,取得了好成绩。科研部在承担活动中表现出色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认可。

五、服务他人------完善自我教育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我牢记服务意识。在校长的指导下制订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并做好继续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为年终考核提供依据;组织、指导、审查各年级教育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组织全校教育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通过摸底听课、调研听课、随堂听课、达标课、复核课等不同形式的听课活动,及时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动态和水平,帮助教师把握学科教学的标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城乡联动工作也开展的很有实效,本学期组织三所联动学校开展了班主任远程培训、同课异构、优质课观摩、夕照工程课件制作比赛、精细化管理培训、名师讲座等活动。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绝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各级领导关心、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大家的辛劳与付出,如果没有大家的敬业与奉献,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帮助,这些成绩是想都不可想的!我只是在其中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用针线把你们奉献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拾缀、串联起来,让它们的光芒更加夺目,更加灿烂!在此,我向各位老师的辛勤劳作与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遗憾,由于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开展工作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政治、业务学习还有待加强,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不够。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不多,主动性不强。

3、为教学服务的力度还应加大,及时搜集教育信息传达给教师达到信息共享。

醉唐诗作文 篇6

每一首诗都让我与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与作者交谈,每一首诗、词、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让我陶醉其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胜收的粉嫩的荷花,让我赏心悦目。荷花已红就够让人陶醉了,但满池的荷花在西湖上盛开时,就更让人喜欢了。要不怎么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呢?看到了西施似的西湖能不让人喜欢吗?

每当我读完岳飞的《满江红》时,我的心里就激起一团怒火。“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作者愤怒至极,连头发都根根立起。因为国君被掳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因为秦桧是个叛徒,所以作者岳飞大怒。

如果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人心里美滋滋的,《满江红》又让人愤愤不平,那么《春望》则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哀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长安被叛军侵略,只有山河还依然存在。最悲的是,长安城中尽管春天已到来,可却只有野草树木。春天不是春天,这个国家何时才会有美好的春天呀!

当你看到我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时,便是我正在读一首让人开心的诗——《小儿垂钓》。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不在读书,也不在练字,而是在一处背阴少人的地方专心致志学钓鱼呢!你瞧!当行人路过时,他还招招手,生怕惊动鱼儿。如今,我们还在上学,如果还可以悠闲自在地钓鱼该多好啊!

作文教学,尤显课改魅力 篇7

一、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畅所欲言”

要让学生真正脱离懒散的束缚, 主动探究, 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亲密的朋友。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 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互动。例如在教学中谈如何选取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材料时, 我讲述了自己初一时如何在灯下补了多半本成语词典、如何主动写作并请老师帮助评改、如何品尝习作成功的喜悦等等事例, 学生听了很激动, 纷纷议论自己习作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我紧接着问:“你们一定也有过成功的经历, 也有最想要对别人说的事, 能不能说一下?”这下, 教室里沸腾了, 同学们频频发言, 谈自己最激动最快乐的事, 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我顺势引导:“你说得这么好, 能不能写下来, 让我们大家欣赏一下?”结果, 每个学生都一起动手, 写了一至两篇较好的文章。从此, 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 教学时的气氛更为融洽了, 我手头有了看不完的习作, 有的上了班级的欣赏栏, 甚至有几篇还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上了, 他们再也不怕上作文课了。

二、开放教学情境, 让学生“浮想联翩”

在学生的眼里,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 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 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想象力丰富, 思路开阔,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作文课上, 我启示:“耳聋的贝多芬弹出来世界名曲”, “世界最糟糕的小板凳坐出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等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说出一大串名人及其成就。我又让同学合作讨论, 然后反馈交流: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值得我们崇拜?我要做怎样的一个人?我想有个什么样的成就?同学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无奇不有:做夸父、学精卫;控地震, 布风雨;乘船探月、下海勘底……接着我说:“还有吗?说得完吗?”学生浮想联翩,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妙导巧引, 激发兴趣

生活多姿多彩, 语言也要有情有趣。在教学中, 精心举例,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巧用成语时, 我举例说“妙不可———酱油”, 一学生思虑片刻, 马上说:“妙不可———言。”其余学生哈哈大笑。有学生接着说“保护花木———脚下留青”, “雨过添情”、“近水楼台先得阅”、“耳濡声染”等等;我在教学生进行人物性格描写时说:“啊, 这个人, 一头挑火罐, 一头挑水罐”, 同学初始不解, 讨论后纷纷赞许:好形象, 这个人待人时而热情似火, 时而冷若冰水。一时间, 纷纷发言:“她既像一个天使, 又像一只小鸟。”并且解释说是描述一个姑娘天真浪漫、幼稚单纯的性格。“他一次次倒下去, 又一次次站起来”, 是说人的性格顽强、坚韧……

四、开展活动, 吸引参与

在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写作顺序, 我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 梳理事件的写作顺序。如:我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板竖向斜折后沿折缝剪开, 然后仍沿折缝拼接, 要求拼接后纸板的原长度可减少, 但宽度一定要比原来的宽, 并告诉他们说:“一定可以成功, 我们看谁拼法最简单、最省料、最省工。”这下可热闹了, 同学个个动手, 创造了好几种拼接方式。评比结果, 却是一个平时作文成绩较差的男生拼接最为成功。他从前至后, 按动作顺序一一作了说明。其余同学个个踊跃, 又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 写出了拼接的全过程。如此, 既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又浓郁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突出了动静结合, 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渴望老师出题的情感和写作的欲望。

五、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

让作文语言多一些魅力 篇8

一.巧用修辞,增添语言的情趣美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不仅是比喻,善于运用修辞的人,都可以说是富有才情的表现。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修辞,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借助修辞这种表现手段。修辞不仅是才情的表现,还是作者的硬功夫,要想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富表现力,就得借助修辞这只“巧手。”如钱钟书的《围城》里一句:

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

这里用“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作比苏小姐的脸红,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这个变化着的比喻就很贴切,很具有创造性,形象可感。

总之,贴切、新颖、灵动、合理的修辞,奇特、巧妙的大胆想象,可以开拓出美妙的诗境,给人以美的回味和联想。

二.妙用诗词,赋予语言以典雅美

我国为诗歌大国,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滋长语言的沃野,借经典诗词,吸传统精华,抒自我胸臆,会使语言机智中不乏冷静,活泼中不乏典雅,多一分古典之美。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题目就援引了明朝诗人陈辉的诗《荔枝》,使这篇科普说明文富有了文学的趣味。

请看下面语段:

那是你吗,语文?美丽、华贵、优柔……我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辛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洋……因为你在我心里,语文,我读懂了抱负、执着、爱国!邀明月之满怀,举酒觥之高远,我徜徉在你的诗词之中,看落红化为春泥,叹国破山河,赞东篱之采菊,唱绝顶之豪情。

文段中提到了几位伟大的古代诗人,且化用了他们的经典诗句,使这段文字的语言富有诗意,含义隽永,令读者回味无穷。

三.精选动词、形容词,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告诫学生莫泊桑:“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写文章要绘形传神,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一定得精选动词和形容词。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句中的“泻”传神地描写出月光的形态特征,非常富有动感。

屋是挂在山坡上的。(吴伯箫《山屋》)句中一个“挂”字,意境全出,极为传神地把山屋所在环境表达出来。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济南的冬天》)其中的“卧”字就用得非常新颖、传神,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整张画面生动有趣,不仅有了人的姿态,准确描绘出了方位,还恰当地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这一“卧”字就是针对济南“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个特定的语境而选择的最恰当最完美的用词。

四.活用成语,为语言增添机智美

在我国古典文化大餐中,成语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之一。活用成语能贴切自然、通俗易懂地表情达意,显露语言的幽默机智之美。如:“楼内无知己,天涯若比邻。”此标题一看就知是由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而来,作者反其意而改之,形象地揭示现代城市高楼里邻居之间两门相对却不相识,不往来的冷漠,发人深思。

五.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不同的语言风格给人不同的感觉,长短不齐的句子是一种参差的美,两两相对的句子是一种匀称的美,二者缺用一种都显单调,只有整散句巧妙结合使用,才会使语言参差中显匀称,柔美中显铿锵,欢畅绵醇相辉映,增添语言表达的音韵之美。如: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黑灯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

文中第一句由三组整齐的短句组成,音节整齐匀称,节奏轻捷明快;第二句为长句,语句柔婉绵长。这样整散结合,不仅把“空中楼阁”的环境氛围渲染得十分美妙,而且文字读起来和谐悦耳,拨动了读者的心灵,增添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感人力量。

富于变化的句式,读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且更利于表达丰富的内涵。

总之,要想使文章语言充满魅力、耐人寻味,就得学习前人掌握技巧反复实践,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亮点,才会有内涵,才会有价值。

走进唐诗作文 篇9

我以为诗意是诗歌的韵律,是诗人写诗时的满腔情感,是读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传颂千年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

今我以张九龄之诗,解我心中诗意。

何以诗之韵律。亦不是天对地雨对风的朗朗上口,亦不是泛爱众而亲仁的戒律教条。对子有意而无情,经文有理却无情无意。所谓韵律应是显中华汉字之美,现华夏之深情。论风流多情最是唐诗,唐人将盛唐的富贵繁华,晚唐的落寞凄凉用婉转优美亦言简意赅的诗丝编进唐朝280年的历史篇章。唐之诗,宋之词论诗意,应访问最有话语权的唐朝诗人。

一个富饶的朝代,一个人人都会作诗的大唐,在诗的世界里又会孕育出多少惊艳的诗人。过刚则易折,张九龄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性格又会激起多少人的倾慕?多少人的排挤?

娇娇珍木颠,得无金丸惧。孤雁站在珍木之颠,本应是欢喜之事,诗人却并没有对其表示欢喜,而是严肃的告诫,究竟是什么使诗人的心境竟如此悲凉?此诗的最后一句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完美地诠释了诗人的凄凉:受奸相李林甫的排挤,诽谤,被贬为荆州长史,这是对一个忠臣的讽刺更是诗人饱受不公后的淡然。心中的愤懑化作首首诗作亦是飞沉理自隔,和所慰吾诚的悲伤,亦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感叹。诗人的一思一想一情的感慨都融进了句句诗赋中,真情的融入与思绪的凝聚,朗朗上口的旋律与内心最微弱的牵动,化作所谓唐山韵律,鼓动着中华文明的脉搏。

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年,多少人文墨客,多少侠义英雄,挥笔成文,洋洋洒洒写下万丈诗篇,有战国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有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与飞扬,有郑燮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有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几百年过去,几千年过去,这些历史绝唱仍在我们的耳边回荡。这是罢黜百家罢黜不掉的情怀,文革革不掉的文化精神。

历史书写下的千古绝句为何至今仍在书籍中游动,为何在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文明沉沦时,中华文明却悄然崛起又屹立不倒?因为中华文明中有为人民苦难歌唱的诗人,有书写民众疾苦的英雄豪杰。科考为了选拔散落民间而满身才华之人,门客制度更让各路英雄有寄居之所。晚唐的消逝随着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之声,中华文明每一个朝代的泯灭都伴随着百姓忍无可忍的怒吼。没有人民的文明注定走不到最后,没有百姓的文明注定不成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绝唱,诉说的是同理心,诉说的是以人为本的道义。唐有张九龄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和杜甫安德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言之叹,现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平凡之人亦可作不平之事,寒士中榜,高考成名,千古中国总有广阔的胸怀。同理同心是诗意,更是文明传承之本。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 篇10

两年前的秋天,我离开了生活了十三年的故乡,来到这个陌生的校园。离开了昔日的好友,我只会坐在属于自己的狭小角落里,茫然地看着有说有笑的新同学,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离别赠言,在夜晚寂静无声之时,便会伴着沙沙的写字声,在思绪中晃动。这时,我心中的悲寂便不知不觉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哦,我懂得了,我懂得了古人的心,我更懂得了我自己的心。无论这里有多么繁华热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没有见证过我的牙牙学语;无论这里的人们有多么友善,在我看来也不是记忆里真诚而熟悉的脸庞。即使身处异乡,我的心却始终在故乡滞留啊!月亮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把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那不正是想抚平寂寥的人那伤痕累累的心吗?

我不由得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他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明月,化作最真诚的祝福:只要亲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共赏一轮明月,犹如近在咫尺。难遣之情至此释怀,于是同举杯,共祝愿,这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自己的宽慰。寥寥数语,创造了一个童话般优美的意境,千百年来感动着你我,从遥远的天际一直走到现在、将来。我想,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你看,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波涛汹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早已倒背如流,如今回味起来仍是意蕴无穷……晚上,捧杯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慢慢啜饮着带有苦香的.液体,遥望着即将被灯火覆盖的明月,想起唐宋文人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华章佳句,内心不禁被触动。

凸显作文教学的灵动与魅力 篇11

一、下水作文,激情扬趣

下水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如同美术教师的示范画,音乐教师的示唱一样。教师要做指导者,首先要做实践者。教师的下水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师的身体力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和启示;只有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课堂才能活水不断,魅力四射。童年生活中有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浪花,但要想帮助他们采撷其中最靓的一朵,老师就需付出自己的匠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篇习作 ,要求选择描写一件童年趣事。课堂上,我启发同学们:“‘童年趣事’关键就在于‘趣’字,在你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二、生活作文、巧点善拨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些学生的作文,干瘪平淡、缺少新意,老师则往往将之归咎于学生启而不发。但是认真探究后就会发现,往往问题还是出在教者未能巧妙启发他们努力挖掘生活题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篇作文要求写一篇老师不在时发生的事情。狭窄的空间范围,特定的条件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感觉无米之炊、难以下笔。针对现状,我首先设计了“给老师过40岁生日”这一生活素材供他们参考。寥寥一句话的提示,马上引来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的说:“我们首先要准备个大蛋糕,还要4层的。因为它寓意着事事如意,也代表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说:“我们要准备40支蜡烛,因为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的同学反对:“40支蜡烛排在一起像树林了,只能准备4支,表示老师永远年轻。”有的说:“应该准备一支新钢笔,因为老师的钢笔头已经秃了,应该换支新的了。”还有的说:“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会趴在桌子上静静等待,等待老师脚步声的响起,想象老师出现后的表情和反应。”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我又巧点善拨,为他们设计了“友谊”“风波”“埋伏”等场景,指导他们突破瓶颈,精巧构思。同学们的写作劲头更高了。

三、趣味作文,我行我秀

童年生活异彩纷呈,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游戏,扣人心弦的角逐,常常吸引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完全沉浸在欢乐与愉悦之中。有趣的活动体验,为他们提供 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但由于部分学生往往过分投入,放飞心情,临到下笔时却语言干瘪、浮于表面。为了帮助他们细致观察,掌握技巧,多年前,我就尝试着借助录像机和多媒体,拍摄下活动场面,然后对学生进行精彩场景回放,例如,一次拔河比赛后,我及时播放了比赛录像,再现激烈的比赛场面。通过大屏幕,同学们进一 步清晰地看清了:双方赛前的虎视眈眈、剑拔弩张;赛时的龙争虎斗、难解难分;赛后的欢腾愉悦、余兴未尽。同时还捕捉到了参赛者全神贯注、奋力拼搏的动作与 神情,以及一旁观众凝神屏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欢呼、呐喊、助威、叹息”等许多词语都出现在了同学们的作文中。精彩回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 灵感,帮助他们实现了从平淡走向精彩的跨越。

四、看图作文,撞出火花

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很好开发。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这样一组看图写话,说的是小燕子在嬉戏中遭遇车祸,它的同伴悲痛欲绝的故事。对于这样一篇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我采用了“欲擒故纵、积蓄情感”的教法。出示挂图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及时播放了一段比较忧郁伤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接着又让学生闭目静心去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小燕子悲痛欲绝的心情。然后我启发他们:“老燕子肯定会说‘兄弟啊,伤心也没有用,保重身体要紧,天黑了,又下小雨了,咱们还是回去吧。’”接着我又启发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燕子们的感情需要宣泄,它们有许多话要说,它们会说什么呢?”片刻思考后,一位同学举手说:“老燕子肯定会劝小燕子,燕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回去吧。”另一位同学马上补充说:“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燕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紧接着又一位同学大声发表看法:“我认为老燕子会说,燕生自古谁无死,止住你的眼泪吧!”独特的发言接二连三,撞出了认识事物和语言表达的火花。面对同学们的忘我投入,我不断地加以肯定和评价,真心地为他们的精彩创意而喝彩,同学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作文评语在习作评价中的魅力 篇12

一、以鼓励性评语为评价的灵魂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尽管意志品质比过去有所提高, 但还远未成熟, 自制力不强, 遇到困难时, 往往缺乏毅力, 应付了事。作文评价就要尽量激发、保护和提高他们对写作这种表达交流形式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愉快的、怀有成功感和创作欲的情感, 能使学生对写作活动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反之, 形成了消极、苦闷、讨厌等情感, 则会使写作成为折磨人的苦差事。许多优秀教师, 都能在每次作文评价中给学生以成功感, 加深学生完成作文后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 并以此激发学生盼望再度作文的创作欲。

学生用心打造的每篇作文, 都渴望得到老师鼓励的话语, 面对学生的作文, 无论是审题立意、布局谋篇, 还是谴词造句, 都应努力寻找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如学生写到“她的脾气像旋风一样具有杀伤力”, 评价说:“太好了, 我从中看出了你的才华!”学生看后可谓信心满满, 写作热情倍增。老师的鼓励不应仅停留在学生作文语言上, 这样的鼓励也应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父母的辛劳、老师的奉献, 并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恩情结, 老师写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必将拥有整个春天。”学生在亲切的鼓励中, 不仅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 而且自信心得以增强, 兴趣得以培养, 思想也得以升华。可见, 良好的作文评语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产生了有力的督促作用, 更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评语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强化了评价的后续激励作用。

二、以引领性评语为评价的目标

语文老师喜欢在作文评语中写“语句通顺、主题鲜明、表达完整”等, 这样的评价是粗犷式的。从学生角度来讲, 修改因缺乏可靠的依据而无所适从, 更不知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由此可见, 富有引领性的评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领性的评语便是提出建议之类的话语, 最重要的一点是评价需要有可行性。如学生写的《我心中有个她》中的开头“咚……咚……伴着响亮又有节奏感的脚步声, 同学们意识到老师来了, 说笑地、呆着地都停下来去打开课本做出好学生的样子……”可以看出学生写的开头是非常生动的。不以“写得很生动, 好!”作为评语, 而是这样写到:“你非常好的应用了‘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 这样写不仅吸引读者, 而且能从脚步声中读出小作者对老师的喜欢之情。同时,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喜欢穿高跟鞋的特点以及学生装作认真的状态。”这样的评价, 学生读后不仅获得了鼓励, 而且知道了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 更重要的是写作技巧得以提升, 为自己以后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三、以互评式评语为评价的基石

处于豆蔻年华的中学生, 最渴望的是与同龄人的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同伴间的讨论探究来完成作文的修改与评价。作者要解释自己的构思, 同伴则要聆听并提出问题, 这个过程就促使作者去完善自己的写作构思。老师要将作文批改变成与学生交流的平台, 让这些处于多愁善感时期的学生有了思想交流的对象。众所周知:言为心声, 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数学老师时写到“……我最佩服的便是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 为此, 我总结了三点:快、准、趣……”同学评价到“英雄所见略同, 你写出了我的心声。”在作文的评语中, 两位同学交流了对于老师的看法, 在评语中找到了知己。一个准确的词语、一个错误的标点都成了交流的热点, 尤其是那些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 更是兴趣浓厚。同时, 老师适时指导, 以作文评价为载体, 把学生的作文作为阅读鉴赏题的练习场, 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教育双丰收。更值得欣慰的是那一张张标着署名、写着红红评语的作文纸, 也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一笔财富。

但互评式评价不应仅仅局限在生生间、师生间, 也应扩大到学生对老师下水作文的评价上。因此, 有计划地让学生对老师的文章给予恰当地评价, 不仅代表老师的水平, 同时对于学生提高自信及鉴赏能力, 修改自己的作文大有好处。另外, 在工作态度和书面表达上对学生也是垂范, 老师可将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工整地写在稿纸上, 发给每个学生, 要求学生对语言风格、行文技巧、表现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互相品评的过程中, 学生既能发现同学的优缺点, 又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 互评式评语成了学生自己作文的诊断书。

上一篇:技术创新的应用实施下一篇:语文课文一鸣惊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