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2024-06-21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精选8篇)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我校实际,以家庭教育方式创新、运行机制高效为目标,以社区德育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学校社区德育工作特色。

二、目标任务

以“社区德育”为特色项目和创建方向,将我校创建成“社区德育”理念深入人心,“社区德育”特色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方式形式多样、理论体系科学,教师、学生、社区、家长众群体广泛参与,并取得最优最全的发展,德育思想、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取得全面突破的特色学校。

三、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社区德育”工作要惠及每一位参与者,最终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2、整体性原则。“社区德育”工作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社区德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不断丰富其内涵,不能急功近利。

四、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各班主任

五、创建内容

1、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教结合教育议事会,形成社区德育核心组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快,现代德育制度建设的进程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教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大德育”,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校校长亲抓社区德育,由学校德育骨干力量、家长代表、社区德育知名人士、社区文教干部,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教结合教育议事会”,形成社区德育的核心组织,推动社区德育的有序开展。

2、继续建设“家长学校”,成立“家长理事会”,形成社区德育主干力量。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与家长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对子女影响很大,许多问题产生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在家长身上。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家长学校,成立家长理事会,每学期家长学校至少召开三次家长会议,家长学校指导师作专题讲座,共商学生教育良策;每学期家长学校至少三次送教下乡,到各社区举办德育沙龙,实现家庭教育的个性化指导;每学期至少聘

请三名校外家庭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争取让这些精彩的讲座提升“家长会”的层次,提高全体家长的思想素质和对孩子行为习惯进行教育的水平。同时通过家长理事会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环境建设,如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教子有方”征文活动、“星级学习型家庭”的评选活动,要求家长们在各方面自觉做子女的表率,从而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3、充分挖掘社区德育资源,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形成社区德育资源合力。

充分挖掘校外德育场所资源,利用好我校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挖掘社区德育人力资源,社区内的这些资源,对于学校德育而言,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对以上的社区德育资源,我们将会建立社区德育资源档案,建立社区教育实体,开发社区教材资源,建立并实施社区德育资源共享制度,对社区学生和社区家长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社区教育环境因素包括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社区文化氛围和社区内的各类文化设施,这些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基本目标,就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改良社会风气,加强社区内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从学校的层面看,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当务之急,是要指导社区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如推动和指导各社区制定社区奖教奖学制度,评选、表彰家庭教育先进社区;联合社区开展好暑假的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督促社区对社区内各

类文化设施的管理,如督促社区加强对书店、商店、录像厅、歌舞厅和网吧的管理。

4、积极建设 “家长热线”、“社区德育”和“校讯通”三个德育沟通渠道,形成社区德育沟通平台。

(1)我校将特别设立“家长热线”(电话号码:86855330)。提供家庭、社区德育问题咨询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社工个案跟踪服务。

(2)继续完善我校网站中的“社区德育”专题栏目。宣传德育先进经验,提供成功家庭教育范例,设立“家长学校”、“心灵港湾”、“社区学习指导中心”栏目,努力探求社区化的学生德育环境、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优化学生成才环境,拓宽发展空间,有效整合社区德育资源,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自主、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3)继续建设好“校讯通”德育平台。让家长、孩子在这里吐露自己的心声,交流自己成长的收获,讨论自己成长中的困扰,评说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的成败。

5、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继续开展“社区德育”课题研究,形成社区德育理论体系。

实施社区德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除了要在实践中摸索外,还必须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来探索规律,掌握规律,找到符合各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措施和办法。我校在社区德育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对单亲家庭分别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已掌握了一定的社

区德育规律,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要将其推广。

6、围绕“社区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形成社区德育特色课程。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2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1.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 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19年的英国。西方学者多认为, 英国重建部成人教育委员会主席史密斯 (A.L.Smith) 的《1919报告书》 (The 1919 Report) [1]是终身教育概念发展和兴起的一个转折点[2]。1929年, 英国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 (B.Yeaxlee)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他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 应该将各种教育统一起来, 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3]1965年, 法国著名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郎格朗出版了《论终身教育》一书, 该书标志着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体系。郎格朗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全部, 终身教育应包括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期间的不间断的发展。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 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 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 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 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 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2.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 (Community Education) 起源于1844年丹麦人费勒尔 (Fei Leer) 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 此后欧美各国纷纷效仿。20世纪初,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 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 这一思想由曼雷 (F.L.Manley) 和莫托 (C.S.Mott) 在美国的密执安州进行了实验, 实验的方案是把学校与社区沟通起来, 使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 被社区利用, 为社区服务[4]。社区教育这一概念虽然已被世界各国确认, 但对社区教育的界定,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各有侧重点。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厉以贤教授认为, 所谓社区教育, 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5]。在我国, 社区教育产生的社会动因有很多, 一是学校青少年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 动员社会的力量, 齐抓共管,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而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 创造和优化育人的环境和组织, 社区与学校结合, 共同贯彻教育方针, 培养人才;二是由于教育经费短缺, 需要通过多渠道筹集, 社区教育也是通过社会支持教育, 发动社会各界筹集教育资金逐步发展起来的[6];三是市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 大量“单位人”走向“社区人”;四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的必然趋势;五是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3. 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化, 社会教育化”的产物, 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 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 教学不限于课堂, 在开放式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在人权思想的影响下, 以弱势群体的平等进入为基本标志, 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纳教育[7], 因此, 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论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人员的全员性、教学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从实践的角度出发, 二者都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 期望通过增强谋生本领, 扩大就业机会,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终身教育侧重于时间维度即“时时”, 而社区教育侧重于横向的空间维度即“处处”, 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的机制, 而终身教育是实现社会教育化的原则。因此,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基础, 是终身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途径, 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 是社区教育的综合和归宿。

二、开拓创新, 逐步形成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开展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而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实施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我国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4年, 中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入国际社区教育协会 (ICEA) 。截至2010年4月29日, 教育部已宣布了10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 勇于创新, 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社会是一种“单位制”社会。单位制是集政治管理功能、经济分配功能和社会生活保障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组织形式。单位制下的人们以单位为生存原点。单位作为福利共同体, 不仅包揽了政治、行政、教育等社会管理功能, 同时也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单位垄断国家所给予的资源, 拥有这些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权力, 形成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8]。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原有的单位制逐步瓦解, 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程度弱化, 逐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继而转化为“社区人”。国家和单位退出曾从社会析出的原本属于社会的那一部分职能, 社区成为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出现了由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破产所引发的职工下岗失业现象, 城市进程中对农村土地征用所造成的农民失地现象, 城市房屋拆迁所形成的居民失房现象等。针对不同的群体, 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 要大力开展下岗、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要积极进行各项基础性教育。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分类、分层实施教育与培训, 就要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职业状况分布等情况, 以使培训形式能适应更多、更广的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 充分考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取向。调查显示, 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高, 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 “能立即就业的技能”培训为第一学习内容取向[9]。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有较高的需求, 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居民的学习驱动力、文化程度都较低, 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 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 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即时实用性问题, 即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益处。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 叶忠海认为可以在三方面做工作:“首先, 源头上激发, 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 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 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第三, 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居民通过交流会、听证会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

2. 整合与优化社会教育资源, 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资源 (resource) 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它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 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 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一切可供社区教育活动利用的资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 是指社区教育组织或社区教育工作者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将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源加以聚合、开发和利用的过程[10]。社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突破、发展和创新。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满足其学习的需求, 促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 最终建立终身学习体系。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的, 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 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 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 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 做到横向联合, 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 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构建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社区资源, 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坚持资源共享的互利性, 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档次, 实行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的有机结合, 是保障社区教育各类资源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 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品牌 (brand) 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品牌最初是指牲畜上烙印一些标记, 以表明属于其一主人”, “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识别和认知功能, 二是安全或依赖功能, 三是附加价值功能”[11]。所谓品牌, 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一种资源。作为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 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和标志, 是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项要素总和。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 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 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为目标, 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宣传并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活动去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学习;以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去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社区教育要打造自己品牌的前提条件是定位, 社区教育品牌定位是寻找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人的需求最佳结合的过程。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造的基础, 是品牌营造成功的前提。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这个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根据本区域“社区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 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 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供社区人选择;根据社区人所选择的方案, 制订实施的计划。把社区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教育, 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的综合素质, 构筑社区的再就业工程, 完善和谐社区的建设。

4. 实施社区教育认证, 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和提升学习文化品位

认证 (Accreditation) 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释义是“公证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审查属实后给予证明”。教育认证是由政府或社会公认的认证机构对达到一定教育标准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给予公开承认的制度[12]。教育认证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美国的新英格兰、中部、中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先后成立了6个地区性院校认证委员会[13], 教育认证制度对美国教育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推动美国教育达到世界水平功不可没[14]。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 帮助学校改革和提高教学工作。由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教育资源的复杂性, 地域背景和历史的不同, 各个社区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把教育认证引入到社区教育, 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进行自我质量保证, 可以为社区教育和其他社区办学机构提供办学认证信息咨询服务, 还可以对社区教育与其他社区办学机构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教育认证既是对社区教育的合格性评估, 也是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性评估。教育认证应采取自愿申报原则, 所参与的认证机构应注意多元化、民间化和独立化。社区教育的培训质量既需要内部的质量自控, 也需要外部的第三方认证。通过教育认证, 引导和促进社区教育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善, 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 提升学习文化品位, 最终实现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 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社区发展的总目标。

摘要: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 是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完善和发展社区为目的, 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在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时, 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要集思广益, 开拓创新, 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3

关键词:社区文化;彰显特色;终身教育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出现了政府搭台、社区配合、居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喜人景象,政府的大手笔、重投入为改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夯实了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区委曾多次组织区委领导班子亲临柘汪镇指导社区规划和建设。

一、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完美结合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最终目的的实现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整体得到发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社会教育,因此,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論的先进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施教人员的全员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2013年4月9日上午,赣榆区体育局于主任一行来柘汪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赣榆区柘汪镇大学生村官及镇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会上有2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了培训,会后有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现场指导了太极拳及广场舞。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我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我镇社区加快开展体育活动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把我镇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

社区资源是社区内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有效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彰显社区特色,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新海石化和镔鑫特钢是柘汪镇两大著名企业,涉及人员多,面积广,效益高,生产设施齐全,不免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为此,社区教育中心多次聘请县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公安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亲临现场进行了防毒防火以及安全施救等多项实用演练,此举有效地消除了职工的安全隐患,让社区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经过摸底排查了解到,全镇更有5.3万人,其中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较高;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对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就业的技能培训。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也有较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的居民文化程度都较低、技能匮乏,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实用性。技能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效益。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从源头上激发,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再次,社区教育工作者可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多参与一些经验交流活动,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给他们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

四、擦亮社区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

目前,柘汪镇农民拔河队代表江苏省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的重量级拔河比赛;易筋功健身表演队是赣榆区唯一一个表演队,曾多次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参观现场的机会;棋牌联赛、秧歌队、太极拳队、农民乐队、京剧票友以及广场健身舞等都有极为可观的规模,这些亮点都受到了社区各界的高度赞扬。

随着社区康居的逐步实现,社会已开始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特点的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基本技能,良好的社区教育模式对调动社会办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社区功能,积极吸取各社区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骆守琪.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J].中外企业文化,2013(22).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4

为了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和档次,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锡林北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总体要求,按“明确目标抓基础、分类指导创特色、以点带面提升、整合资源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车站东街社区实际,社区准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来打造老年文化特色社区,同时开展特色社区的创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社区价值为目标,以弘扬社区文化为中心,以打造车站东街老年文化特色社区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创建特色文化型社区意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以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基础,提高居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把特色文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社区工作中。完成社区建设从粗放到集中,从传统到现代,从无序到规范的重要跨越,大力创建老年文化型社区,以特色促发展,以活动强经济,把社区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的特色文化型品牌社区。

二、目标任务

以“老年文化特色”社区为创建目标,继续拓展深化老年踢踏舞和老年合唱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以车站东街社区铁路小区和局后院小区为社区宣传教育阵地,不断加强社区文体队伍建设。依托车站东街社区踢踏舞队、老年合唱队等文 1

体队伍,举办社区文化节,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重点在繁荣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求突破。

三、社区特色

以“弘扬老年文化、共享和谐社区”为主题,立足社区实际,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创新理念,高点定位,打造文化型品牌特色社区。

四、社区服务项目及功能

1、综合服务中心: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一站式服务大

厅、饮水机、办公桌椅

2、宣传栏:板报栏、社区工作人员一览表

3、党员服务室:(音箱、VCD)

4、社区阅览室:(配备图书架、沙发)

5、爱心超市

五、具体步骤

活动从2012年3月份开始,2012年8月见成效,努力在2012年12月全面深化完成。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6月15日社区文化中心施工阶段)。

社区陆续召开特色品牌社区创建工作探讨论证座谈会和动员大会,研究部署关于创建工作相关事宜,并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详细的创建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同时,社区通过板报、宣传栏等向社区居民广泛宣

传创建“老年文化”社区的目的、意义,调动广大居民关心、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组建并扩大戏剧社队伍。让辖区居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创树品牌阶段(2012年5月1日—9月30日)。为加大“老年文化”社区的树创力度,以老年合唱队、踢踏舞队的表演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品位,以文化品牌来熏陶广大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切实突出社区党建为居民服务的特点,大力营造昂扬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社区人文环境,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车站东街党支部将从2012年8月份举办 消夏晚会等文艺活动,进一步扩大 “老年文化”特色社区品牌的效应。

1.活动主题:“弘扬老年文化、共享和谐社区”。

2.活动具体时间和内容:依托踢踏舞队、老年合唱队、等各支文体队伍和文体骨干,举办车站东街社区消夏晚会。

(三)完善深化阶段(2012年10月1日—12月31日)。社区将通过图片展览、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总结推广社区品牌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回顾总结,对照考核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有关档案资料,不断深化拓展创建内涵,推动整个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老年文化”特色文化为主线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依托车站东街社区的老年踢踏舞队、老年合唱队等文体队伍为基础,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举

办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培养社区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型特色社区;通过宣传争取扩大社区文化活动的广泛性、参与性,繁荣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文明社区的建设。

**居委会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5

**社区减灾工作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网格管理的全新理念。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发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有以下特点:

1、**社区有综合类学校1所、幼儿园各5所,学校设有较大的操场,在必要情况下可供学生和居民紧急避难和疏散。

2、**社区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拥有浓厚的企业文化理念、应急管理体系、救助动员体系。社区地势平坦,社区内建有多个小区,地下停车场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

3、**社区建立了网格化数字管理平台,社区安保、水电维护、社区服务、日常运营,“四位一体”紧密围绕**社区建设展开。各小区设有多个摄像头,建立完善数字化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可以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应急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4、社区居民分为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社区党委按居民居住区域划分了包片小组,实行社区网格管理、楼长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当遇到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严密组织,包片到户,落实到人。

5、**社区轴瓦厂居民区低洼处内涝以及地质性灾害为主要隐患,对此,我们在各住宅区均设立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并根据专职管家服务区域划分责任区,落实工作责任。

6、我们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有五项:

①妥善安排好社区群众基本生活。要重点关注灾害来临时房屋倒塌、家庭财产损失,重大火灾等严重灾害的发生,对在灾害中新增需救助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并根据困难情况给予重点救助。②扎实抓好减灾应对工作。社区积极拓宽救灾资金渠道,灾害发生后要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灾情稳定后要抓紧开展社区居民,灾害地点的恢复重建。③大力推进综合减灾工作。要组织好,利用好“防灾减灾日”的宣传,积极探索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新途径,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社区创建第四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减灾工作的领导,加大社区减灾工作投入,购置必要的减灾、防灾工具和器材,合理设置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的避难场所,今年我们社区要保证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达标,社区达到国家示范社区标准。社区要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综合防灾减灾相结合相统一的新举措、新经验,巩固成果,提升档次,打造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精品。把主要项目和保障措施同救灾减灾的重要指标、重大项目和重点部位纳入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规划。④着力加强减灾工作建设。主要是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修订完善预案,加快社区救灾物资储备和募捐机制的建设,结合创第四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加大对救灾减灾工作的研究,宣传救灾减灾工作的亮点。⑤加强救灾款物的管理。重点是要规范救灾款物发放管理和救灾捐赠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的救灾募捐登记。动员社区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建设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而奋斗。

阿木尔、达尔罕特色社区创建材料 篇6

---赛罕街道阿木尔党支部

阿木尔社区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有居民4976户、13546人,在职职工4548人,下岗职工511人,离退休干部967人,党支部有直管党员105人。近年来,党支部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关系和谐的魅力社区。

一、提升硬件水平,打造文体家园

社区党支部从抓好阵地建设入手,建立了“四室一站”(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乒乓球室)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党员活动室配套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服务设施,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图书室每天向居民开放,有各种报刊杂志、图书1千多册。文体活动室设有棋牌类、麻将桌、象棋、围棋、军旗等活动项目,并配备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乒乓球室占地120平方米。“四室一站”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二、建设良好文化环境,营造精神乐园

社区党支部充分挖掘人才汲汲的资源禀赋,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组建文体队伍,打造文化特色品牌社区。先后组

建了秧歌队、健身队、舞蹈队、红歌演唱团等 支群众性文体队伍,社区基本上达到了娱乐活动天天有,大型活动季季办,形成了文化育人、陶冶情操、缔造祥和的社区文体环境。今年“七一”,社区与结对共建单位人寿保险公司共同举办了“融洽邻里亲情,共建和谐社区”文艺晚会,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拉近了邻里亲情。广泛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十星级双文明标兵户”、“好长辈、好婆媳”等一系列评比活动,使家庭成员关系更加融洽,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居民的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家园

社区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中心,开展打击预防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了综合治理组织机构、人民调节组织机构,建立了三会、三长、三老人员的群众组织。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三老人员、专职治安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他们佩戴红袖标在每个小区开展治安巡逻,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在调解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矛盾纠纷的工作中,按照“预防为主、教育辅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开大会、走访入户,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小会,找重点人谈话,耐心讲解,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调解,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依法进行认真分析,耐心讲解政策,细致做思想工作,从而达到最佳调节效果,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没有因调节不成而激化矛盾,民转刑案件 的发生。

四、建立快捷服务通道,营造便民乐园

整合社区服务项目,公开承诺与居民生活处处相关的服务内容 项。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大厅,积极推行“四式”服务,即“一站式、挂牌式、亲情式、上门式”四式服务,对居民实行了服务承诺,即:一是三心服务“热心服务、真心服务、耐心服务”,二是三个一样“生人熟人一样热情、居民干部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三是三个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社区“互相关心、互相照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局面已经形成。服务大厅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设臵民情接待站,提供全天候服务。社区党支部从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化民怨入手,认真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事例

社区党支部还以“扶贫济困促发展、党员干部争先锋”、“社区结对共建”活动为依托,积极组织开展了扶贫救助活动,为特困下岗职工、低保户、老人、残疾人等家庭建立了详细的信息档案,截止目前为 名城镇居民办理了社会保险,为 户低收入困难居民办理了城镇低保,为 户办理了廉租住房补贴手续。同时,党代表和在职党员与社区贫困党员及贫困户开展“一帮一”救助活动,共结成帮扶对子68对。目前,救助贫困党

员和贫困户29户,救助金达1万余元。社区居民王秀伟,丈夫王天辉尿毒症去世,女儿王明月考上大学,无法筹集学费,社区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共建单位环保局进行沟通,环保局领导当即带1000元到王秀伟家进行慰问,之后,社区党支部又与旗关工委取得联系为王明月争取学费3000元,解决了上不了学的问题。今年5月份,76岁的孤寡老人色力格玛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社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帮助老人办理住院手续,给老人打饭,陪老人聊天,直到老人康复出院。家住安居小区的斯日古楞,因一场大火烧毁房屋,社区党支部得知情况后,及时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家送去了5000元救助金,并鼓励他们振作起来。社区党支部针对本辖区下岗职工多的实际,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到劳务市场发布求职信息,为其提供用工信息及就业渠道,今年有3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8人灵活就业。

社区真情暖人心 互帮互助促和谐

----赛罕街道达尔罕社区党支部

达尔罕社区现有居民1628户,5739人,社区党支部有直管党员37人,有下岗失业人员297人,残疾人85人。近年来,社区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互助友爱,平安祥和的亲情社区,积极开展了“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党支部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中心”(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爱心超市、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务工人员职业介绍中心)和“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做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为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创建”关爱救助型”社区,重在“助民”。为此,社区党支部通过有效整合帮扶资源,针对困难群体开展帮扶救助,不断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质量,做到实实在在帮民助民。社区党支部结合社区“三多”(下岗职工人员多、孤老病残多、需低保救助者多)的实际,积极开展帮扶特色社区创建,如:为困难户申领低保、协调旗街两级民政部门开展大病救助以及旗级年终特困专项救助;整合社区就业资源,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充分挖掘社区潜在的保洁、保绿、护楼、巡逻等公益性服务岗位,扶持、激励失业人员自己创业;积极与结对共建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如:学业帮扶、技能帮扶、创业帮扶、资金帮扶等);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同时,发挥社区“爱心超市”的平台作用,为辖区困难家庭提供所需物品、资金等,积极协调红十字、工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开展的专项救助,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实现“助民”目标。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档案。社区工作人员加大深入基层工作力度,利用1个月的时间,走访调查社区困难群体,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服务需求,并建立困难群体档案,做到情况清、底数明,针对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开展服务。

因社区资金有限,为加大帮扶力度,就采取“登门拜访、慈善为怀、救困有恩”的方式,由社区书记带领工作人员多方筹集,共建单位旗国土资源局经入户走访,核实情况后,及时拨给救助金3000元,使15户特困家庭得到了救助。并为长期生病卧床的6户困难户给予资金救助,共发放救助金1200元。开学之际还捐助了一名特困大学生杨英夫,为其捐款2千元,解决了她的学费,减轻了生活负担;旗人大办为达尔罕社区送来4500元帮扶资金,对达尔罕社区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社区还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

帮扶站。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2次,安臵就业13人,为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树立就业典型1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充分发挥职业介绍中心作用,社区干部熟知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登记失业人员走访率达到100%,对就业困难人员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与辖区单位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寻找、挖掘就业岗位,推荐失业人员就业。积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家庭人员和“4050”人员就业。对失业人员和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其合理选择职业。开展跟踪服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到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社区内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5%以上。落实就业补助和社保补贴政策、社区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有康复需求的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对18户残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社区居民刘志会,家中一双儿女都是智障、肢体残疾人,社区为他们办理了低保,送去两辆轮椅车,每逢节日都为他们一家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社区居民霍云宝,7岁时不幸遭遇车

祸,造成高位截瘫,母亲11年如一日每天推着轮椅车送霍云宝上学放学,风雨无阻,2011年霍云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赤峰学院中医专业,由于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为其筹集了2000元房租费,并协调关工委为其争取5000元助学金,解决了霍云宝上学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臵6人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创建特色社区方案 篇7

汇报材料

——成都市青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继续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的总体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我中心积极开展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传承中医“简、便、效、廉”的作用,使祖国传统医学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现将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青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

成都市青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医院,始建于□□□□年,于□□□□年□□月□□日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被命名为“□级□等”综合医院,成都市城镇职工医疗定点医院、□□□医院等。

中心覆盖□□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筑面积达□□□□平方公里,现居住人口约□□万人,其中常驻人口为□□□户、□□□□人。中心承担着辖区内近□□万人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工作;中心现有门诊观察病床□□张、住院病床□□张,并提供24小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二、科室设备设施及人员情况

我中心现有职工□□□人,其中医技人员□□□人,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人,占医技人员总数的□□%。中心共有医师□□人,其中主任医师□□人,副主任医师□□人,主治医师□□人,药剂人员□□人;中医医师□□人,占医师总人数的□□%,其中主任中医师□□人,副主任中医师□□人,主治中医师□□人,中药剂人员□□人。

中心开设了中医内科、××科、××科、××科、等□□个科室,具有独立的中药配方部和中药库房,并具备××、××(主要填康复科设备,如:TDP、火罐、灸条、针具等)等设备,开展有××、××(如: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牵引等)等中医适宜技术。常备有中药饮片□□□种,中成药□□□种,中医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了□□□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周边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三、创建情况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强化组织保障

按照国家中医药局《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省、市、区卫生局全力支持下,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为了满足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我中心制定了×××计划;成立了由××、××、××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织;建立“××队伍”:(如:具有创新意识的社区管理队伍、能教善带的业务带头人队伍、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务人员队伍等);开展×××培训:(如:一是参加区、市举办的中医全科医师培训班,使中医药人员都能够掌握各科基本理论和中、西两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二是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中医适宜技术及家庭病床知识等培训;三是举办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社区残疾人康复讲座;四是举办社区卫生基础知识培训,学习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信息,开展服务理念教育;五是开展传染病预防和中医药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范和应急能力。)

(三)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我中心为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以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重点推广××、××(可填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

积极开展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把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一是在×××、×××(如:导医台、全科诊室、社区中医科等)配有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资料,随时向患者和咨询者发放;二是各中心利用多媒体开展中西医健康教育宣传;三是向社区广大居民传授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四)提高认识,强化指导,开展社区服务“对口”帮扶

(如: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推出“××××××”活动。与××××××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实现中医人力资源的共享,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医疗质量及医疗指标情况

中心定期对医疗质量及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05年中医门诊量□□□□□人次,占总门诊量□□%;2006年中医门诊量□□□□□人次,占总门诊量□□%;2007年第一季度中医门诊量□□□□人次,占总门诊量□□%。中医药服务收入□□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

辨证使用中成药率达□□%,处方书写合格率达□□%,门诊登记合格率达□□%;中医适宜技术防治慢性病□□人次/年,健康档案中有中医内容的建档数占总建档数达□□%,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处方达□□种,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达□□份,健康教育宣教形式种类达□□种。

五、中医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中心中医科因×××原因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简略简述具体情况);中医××科等环节仍较薄弱;辨证使用中成药率偏低;门诊登记还存在一些问题等。

在今后工作中,提高科室人员医疗技能,规范处方书写和门诊登记,引进特有专长人才,培养初级人才,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添置更多更先进的设备,让中医药更好的服务于社区。

青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初中新课程改革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科研引领为突破口,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践行“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培养学生特长和终身体育发展的兴趣、习惯和品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健康人文校园,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创建目标

1、理论目标

⑴探索给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研究与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关系。⑵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2、教育改革目标

⑴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⑵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办学品位,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3、学生培养目标

⑴贯彻 “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和“阳光校园”的理念,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⑵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

三、特色项目:

我校是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女子篮球队曾代表十堰市参加全省中学生女子篮球赛,获第六名优异成绩。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提炼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色文化的培育过程中,结合本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着眼未来,提炼出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理念为“健体、明德、益智”,学校的体育精神为“合作、竞争、超越”。二是积极营造体育特色文化氛围。以学校篮球场为体育文化宣传重要场地,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赛;主动承办较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奠定和巩固学校 1

体育项目优势地位;利用黑板报、橱窗和海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宣传,与当前的体育形势和学校正在开展的体育活动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创建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宣传活动,深化“特色”课题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体系。

2、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3、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依照学生兴趣爱好,开办特色班级,逐步形成特色氛围;

4、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开展系列活动,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育人目的。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特色”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张扬。

2、渐进性原则:各个特色班级的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彰显特色,不能急功近利。

3、协调性原则:由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协调,密切配合,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五、创建步骤:

1、确定特色项目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宣传发动,明确创建目标和特色内涵,形成规划。以现实基础为平台,认真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分析论证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环境条件,准确定位体育特色学校的特色方向。

2、形成特色学校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制订具体的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学校特色,逐步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架构,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环境建设、科研建设等因素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注重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制定与特色学校建设目标要求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3、提升特色品位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不断完善体育特色学校体系,丰富内涵,注重创新,使学校品位和知名度逐步提高。

六、创建措施:

1、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分班,动员每一位师生都行动起来,都来积极参与体育特色项目的创建活动,促进特色的形成。

2、慎重选择,规范运作。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特色项目的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复杂而艰难。我们首先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慎重选择特色项目,然后依据特色定位抓好校本课程建设。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将特色教育纳入相关学科课堂。同时,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特色项目的规范运作。

3、发挥特色,彰显优势。在创建特色活动中,要不断学习,调整方案,改进方法;要引入激励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引导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特色学校建设过程内化为师生自身素质的优化与提升的过程,从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4、保障经费,稳步推进。在创建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活动中要分工明确,把具体要求纳入到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中,在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环节上要科学规划。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要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保障特色创建方案的有效实施。

市十八中

上一篇:心理辅导病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名师解析版】2013年高考政治山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