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2024-07-25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共9篇)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1

2004年是区教文体局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文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年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网管人员负责全办事处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领队伍建设,加快步伐实现分期目标。

办事处成立了以贾朝斌、付清澄为组长,王秀魁、崔山岭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长兴路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长兴路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本校“200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王中华老师为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中、小学指定一名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本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中心校网管和各校网管积极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培训并担任起本校的培训工作,中心校组织四十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本网络培训共进行六次、24个课时,今年暑假又利用10天时间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目前这四十名骨干教师已掌握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

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南阳小学只有十六名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不适合组织集中培训,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即先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然后再回学校组织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在加强网络应用培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科学、健康、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和学习。老鸦陈小学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半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文体局举行的“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为依托,举行“长兴路中心校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长兴路中心校组织的决赛于2004年10月24日在惠济一中举行,各校共参加人员60名,经中心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共有26名教师的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中心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全民动员,上下齐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中心校自主开发了“长兴路中心校教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实现了我们创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所倡导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2.我中心校所辖中学1、2年级,小学3、4、5、6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并把有关网络应用的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经过教师的认真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目前大部分已掌握了上网技术,并能独立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

3.为加强各校网管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王中华为组长,各中、小学兼职网管和计算机教师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网管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4.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老鸦陈中心小学机房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孙广韬校长年初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对机房进行了改造,联通了互联网,其他三所学校的机房也都连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惠济一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以三条光缆为主干网的高速校园网并购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老鸦陈中心小学、王砦小学、南阳小学也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将原来集中于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分配到了各个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惠济一中于暑期又新装了一个容纳60人的机房和一年级12个教学班的“班班通”,目前其它三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老鸦陈小学、惠济一中专门架设了本校服务器,使学校原有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心校做成了教研网实现了无纸化教研,通过网络的快速性提高了教研效率。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南阳小学的武利娟老师在惠济区教文体局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市三等奖。南阳小学的徐瑞风校长,不但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而且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培训本校老师的同时,还兼做本校的网站管理员。

6.惠济一中拥有150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一站、一基地、一系统、一网、两室”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已充分介入教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联办网络教育已走向成熟。目前,惠济一中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和北大附中的同学同步上课,使用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

7.老鸦陈小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了20名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组成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在计算机教师崔永超的辅导下,队员们刻苦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老师维修电脑,今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有6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队员也都变成了计算机高手,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六.加大资金投入

本学期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中、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截止到目前,全中心校共计投资76.37574万元。七.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经验和人力、技术上的缺陷,我中心校所辖的南阳小学、王砦小学还没有专职的计算机老师,四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力度不够。另外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兴路办事处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一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

汇 报 材 料

惠济区长兴路办事处中心校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2

可以说, “1654”工作举措, 是锦江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 其内涵丰富、具体, 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1”是指“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国际化”。

这个指导思想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既是工作策略, 也是工作方法。它厘清了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系, 明确了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载体和手段, 有利于在具体工作推动中打出“组合拳”, 促进“三化联动”和“四化融合”, 整体推进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6”是指“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即我区自主开发和建设的网络基础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研平台、教育技术管理平台、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1.网络基础平台

我区教育系统网络基础平台以锦江教育城域网为核心, 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千兆光纤互联, 出口互联网带宽为1 G。区域标准校园网100%满覆盖, 部分学校已在进行三网合一和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随着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区还将进行区域学校无线网络满覆盖工作, 建设统一认证、泛在学习的锦江智慧网络和智慧校园。

2.教学应用平台

目前, 我区已普及上课终端到教室 (班班多媒体) , 普及备课终端到教师 (人手一机) , 全区每一个班级教室均已升级为“数字化班班通教室”, 拥有了全省领先的高品质基础教育一线互动教学环境, 而且高效易用, 使得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现实, 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3.教学资源平台

以“服务一线应用”为导向, 我区于2013年建成了锦江云资源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全区中小学校, 由“资源中心 (三期)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锦江云搜索”“锦江视频中心”“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展示”“虚拟实验室”“云数字图书馆”七大模块构成, 形成了教育资源区校一体、云端存储、分级展示、分层建设、分级管理、自动推送、集中展现、区域共享的新型资源建设模式。该平台以锦江云搜索为核心, 不但使教育资源海量化, 而且易检索, 让教师应用起来更简洁, 更高效。

4.在线教研平台

我区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理念, 在全市率先搭建高标准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教研平台, 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有效辐射。同时, 通过平台实现了锦江区、金堂县、青白江区等县域间对口帮扶学校的网上教研和集体备课, 促成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跨时空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了本区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效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

5.教育技术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区教育局电教馆自主研发完成的, 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它是通过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的整理、归纳, 进行网络流程再造, 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考评、绩效考核、应用效益、综合评估及教育技术装备中的项目论证、项目过程管理、设备调拨、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平台。辅以常规的跑校调研和对口联系机制, 这个平台有利于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进行区域层面精细化、过程性的指导与管理, 提升电教馆对学校的服务水平。该平台的深入应用, 使得我区在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平台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 并在第65届全国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上作为成都的区域管理创新案例展出, 深受同行好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领导曾两次专程赴蓉了解此平台的功能实现情况, 并准备在全国推广。

6.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我区大力进行学校评价模式探索, 积极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从2010年开始, 借助信息化手段, 契合我区“基础+发展”的综合目标评价模式, 建成了锦江教育目标考核平台, 对学校的目标督导工作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过程化的管理。这个管理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设计科学, 表现为透明、互动、易操作, 学校能在平台上看到所有科室对学校的考评, 包括得分情况、扣分点等, 并可以与各科室在平台上交流、互动, 及时沟通。

二是体现过程, 专家和督学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督导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 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不足或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并在平台上留下回应记录,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督导。

三是旨在服务, 表现为把繁冗的指标精简为数字化的考核量表, 资料实行网上报送, 切实减轻了学校负担。锦江目标督考考核平台的开通使用, 标志着锦江教育在信息化管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5”是指“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即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区把四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活动融合在了常规教研活动之中, 既免除了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 也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是通过“锦江教师在线教研”,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网上指导教师开展教材解析活动, 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答疑解惑, 互动研讨。

二是通过“空中观课”, 实行名师课堂、优质课课堂全开放, 跨时空发挥名优教师、名优学校教学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锦江网上视频教研”, 开展校际间 (包括对口帮扶的金堂县部分学校) 同学科教研组实时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 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帮扶作用。

四是通过“微格教室”, 开展“微格教研”, 切实达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与学科组的有效集体研究相结合的目的, 进而促进教师在互教互学中提升教学能力。

2.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我们利用锦江云资源平台, 优化组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局资源库、高校资源、厂商资源和区内资源, 为全区教师“全天候”提供聚合资源, 形成泛在的资源超市, 使教师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更简洁, 更有效。目前, 锦江云资源平台已为区内每所学校建成了学校资源库管理平台, 每个教师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 组成区教育局的“公有云”和学校教师“私有云”的“混合云”。教师可通过个人空间实现个人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收集与梳理, 提升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处理与开发能力。云资源平台通过教育成果评选系统, 还实现了锦江教师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展示与共享, 促进教师在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资源应用与处理能力。

3.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以经验为基础, 以相关信息为依据, 以科学分析为手段来促成的。这两年, 我区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 开展区域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监测, 监测分析的指标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与学生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专家建议, 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结果及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增强区域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反思意识,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4.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2012年, 我区建成了“锦江教师网络学习平台”, 其具备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学分设置、在线考试、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 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远远不够。2013年, 我区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云技术下的教师成长平台”为理念, 着手建设“锦江教师网络成长空间”。新的平台能依据具体学习需求, 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教师, 定制开发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它还能以学分管理和模块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 实施引领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拓展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教师“随时学”“随处学”“有选择地学”。现在,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一期已经上线试用, 全区教师网上学习与网上研修及成长记录均可呈现, 使“教师学习可见, 教师成长可视”成为现实。下一步, 锦江教师将人人拥有实名管理的网络学习云空间, 进而强有力地支持区域教师提升学习能力和实现专业发展, 并为教师的评优选模工作提供可信服的依据。同时, 为名师成长轨迹的个案分析及探索名师成长路径提供服务。

5.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 电教馆自身能力不及。而光靠教师进修学校或人事科等部门的一己之力, 往往也会力不从心, 收效甚微。部门融合联动、多管齐下才是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教师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提出, 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2013年, 我区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体系, “一把手”局长亲自任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并正式明确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的教导处来主导教师能力建设 (教研和培训) ,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应用推进的协作部门做好相关平台开发, 负责管理的信息化;人事科配套出台教师能力建设和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财务科负责提供全区教师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考评。顺畅的工作体系, 明确的工作分工, 确保了部门间的常态联动, 形成了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合力。

四、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4”是指“四抓”, 即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1.抓培训

教育信息化不但要克服传统装备“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更应在“人”上做文章。我们的观点是, 教育信息化, 培训要先行。为此, 我区从2008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持续、深入开展面向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两条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致力于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力、管理力和支持力。继2009年全区满覆盖通过“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考试”后, 电教馆以提升学科教师信息化应用力、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支持力为目标, 举办了以“精细定制, 深度融合”为特征的系列培训。我们向一线采集培训需求, 由应用前端遴选参培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找到个人信息素养的生长点, 提升实际应用水平, 有序、持续培养教学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通过与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等合作, 建立了高效的定制机制, 先后举办了教学信息化骨干研修班、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培训班、基于PPT的教学资源二次处理能力提高班、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提高班、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实训班、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信息化管理力暨上岗培训班等, 并举办交互式白板应用基础、互动课堂竞赛赛前辅导等系列讲座, 着力解决教师应用方法与技巧问题, 有力提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 素养。

2.抓课题

“问题即课题。”实践证明,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和解决信息化应用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区目前有13项“十二五”省、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其中8项2011年立项, 5项2012年立项, 涉及14所中小学校) , 另有5所碳足迹项目学校、1所戴尔项目学校, 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展了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是省内承担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科研项目最多的区 (县) 。2013年, 区电教馆作为主研单位之一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教科研的龙头课题“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区电教馆参研人员根据校园网在各学校普及和电脑家庭化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正在深刻冲击着传统阅读、学生的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的实际情况, 确定开展子课题“新形势新技术背景下, 区域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整体推进的研究”, 实践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2014年, 经区电教馆申请和推荐, 七中育才学校、天涯石小学加入了北师大“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研究。我区学校广泛开展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对于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堂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也达到了“以研代训”的目的。

3.抓特色

特色就是竞争力, 特色就是影响力。我区在部分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工作室”, 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成效非常明显, 辐射面日益扩大, 成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特色项目。2012年以来, 全区4个“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室”秉持边示范边研修、边研修边成果转化的理念, 在区域教学信息化课例研讨、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制作培训、示范校创建帮扶、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交流等方面, “传帮带”效益逐渐彰显。梁娟工作室“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程制作和应用”, 马庆达工作室“基于PPT的教学信息化二次资源的应用”, 杜玉工作室“基于model平台的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汪海鹰工作室“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解决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均在各研修室成员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有效促进了研修成员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

4.抓试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 (县) , 我区以“应用前置, 试用先行”为原则, 开展了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代表的试点探索。从2012年开始, 我区陆续在七中育才学校、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天涯石小学、附小万科分校、盐小得胜分校6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建设与应用试点。各校建立1~8个实验班, 结合区情和校情, 创新实践“学校主体、电教馆主导、校企协作支持”的建设思路, 探索适用于本地本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应用模式, 并延伸探索区域内常态化和规模化应用的模式, 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七中育才学校的试点探索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该校也因此得以承办2013年“英特尔教育年会”。有专家在会上高度评价说, 锦江区和七中育才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我区始终致力于应用的前瞻性探索, 致力于保持锦江教学信息化先试先行优势。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 我们正准备在七中育才学校和盐道街小学试点装备3D打印机教室, 鼓励学校从全新的角度摸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五、结束语

通过全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 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多项教育信息化应用赛事中, 我区连年成绩优异, 在“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评选”“成都市信息技术环境应用赛课”和“成都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 我区连续七届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在全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信息化赛事—“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 我区已连续三届获得大西南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奖等级、数量和比例, 在西南片区均属最高, 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赏。2013年12月23日,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一行到我区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充分肯定了锦江教育信息化“重心前移、注重管理、典型引路、深化培训、评估跟进”的创新举措, 高度评价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实践、有思考、有探索、有创新、有亮点”, 认为锦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值得学、学得到、可复制、能推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切认识到, 教育信息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教育信息化, 锦江永远在路上!

注释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3

会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作了《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总结了“十五”期间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三年首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2007至2010年期间,市教委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计划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到2010年,建成贯通市、区县、校,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为达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

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代表及部分县区的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作了题为《全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发言,他说,清华大学非常重视信息化支撑体系,经过十一年的努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万兆双栈校园网络,初步建成了全面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支撑平台,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的联网计算机实验室,建立了支持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清华网络学堂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程信息化。今后,清华大学将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宝贵机遇,继续深化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为主要任务,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整体实施“大学资源计划(URP)”,进一步完善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徐永利在题为《信息化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中说,近年来,北京电大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多种形式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了电大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北京电大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成立了“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努力为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4

汊河镇关于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汊河镇地处洪湖岸边,四湖流域下游,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洪湖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全镇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其中水田7万余亩),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产业以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为

主。全镇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境内生产线在22.8—26.5米,素有“水袋子”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镇辖38个村,252个村民小组,1个集镇街道,1.34万户,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70个,党员1389名,共有村干部138人。2007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9284吨,水产品总量1423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03元。

省道仙洪公路在汊河镇境内全长15公里,沿公路有10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562户,11270人,耕地面积15974亩(其中水田15338亩),水产养殖面积5452亩。农民大多居住在仙洪线两旁,农田主要分布在仙洪线以北。

二、我镇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构想

按照省、地、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4月份以来,我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洪湖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共涉及建设项目8类130项,资金总投入预算5.94亿元,其中上级投入5.54亿元,自筹资金3425万元,其它投入582万元。2008年拟建设项目48项,预算投资12211.65万元。

围绕以上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我们的主要构想是。

(一)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支撑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大板块”,即:以红

三、槎头、赛武、黄台、白杨等村为中心的五合院万亩优质稻板块、以双河、龙坑、龙甲、五爱、港洪等村为中心的南港河万亩水产标准化养殖板块、以西池、双河、沿湖、沙嘴等村为中心的白涉垸万亩杂交高产油菜板块;“六大基地”,即按照“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思路,发展以洪城鱼场、麻田渔场、小港村为主的 5000亩生态养蟹基地、以十八家渔场为主的千亩蟹苗培育基地、以黄台、赛武等村为主的千亩稻虾连作基地、以红

三、槎头等村为主的万头畜禽养殖基地、五丰万头牲猪养殖基地、以农科、汊河、坛子、西池等村为主的2000亩设施蔬菜及藜蒿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些板块和基地建设,我们将立足实际,突出“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用现代科技来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来提升,用现代经营形式来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来引领,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建设共涉及38个项目,投资预算8732.5万元,其中2008年建设项目15项,投资预算3176.5万元。

(二)以实施“十大工程”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1、沟渠治理工程。全镇计划疏洗排灌沟渠25条,162.48千米,完成土方208.98万方,其中2008年完成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8.5公里灌渠、6.4公里村庄河等16条91.33千米沟渠的治理。

2、公路改造升级工程。一是16公里主干公路改造。汊大公路和南港河公路,两线全长16公里,其中汊大线汊河段长10公里,南港河公路长6公里,全面按县道标准改造建设。概算资金为960万元。二是兴建118公里的通村连组公路。全镇共有64处118公里的农村公路需要新建,其中通村公路24.5公里,通自然村公路93.5公里。概算资金2360万元。其中部分通自然村公路除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外,其余部分村级按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社会资助,市级财政按每公里4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解决缺口问题。三是公路桥梁新建与维修加固。主要是仙洪公路上的汊河桥、沙咀河桥、红三桥、红卫河桥,共有4座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概算资金200万元。四是汊河五级客运站和10个渡口达标建设。为红

三、洪城、小港、黄台、金湾、石杨、赛伍、西池、太洪、十八家等10个渡口添置渡船,建设码头和渡口公路。概算资金144万元。

3、“一建三改”工程。全镇三年计划建设1.1万户,其中2008年以红

三、黄台、西池、双河等村为重点,完成1200户。

4、安全饮水工程。全镇在三年内计划新建、改建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4座(新建双河、集镇两座中心水厂,改建五丰、红三两座水厂),全面覆盖39个村(场)、居委会,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其中2008年主要建设覆盖11个村1.3万人口的双河中心水厂。

5、农村电网设施改

造工程。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重点,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用电设施严重不配套的问题。

以上五项投资预算22126.91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4509.82万元。

6、集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在集镇,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天燃气门站、集镇下水管道、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在农村,按照先净化,再美化,然后制度化的思路,发展中心村,建设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配套清扫清运工具,制订长效卫生保洁制度等。

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新建便民超市8个,恢复修建集镇中心农贸市场1个。

以上两项投资预算213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1034万元。

8、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用两年时间将“五小二中”(一小、二小、三小、五丰小学、晏坊小学、前进中学、汊河中学)七所寄读制学校建设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标准。重点内容是:教学楼改造、学生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厕所建设、教学电脑配置等。

9、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医疗楼一栋、改扩建25个村卫生室和医疗设备添置等置。概算资金380万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方面。概算资金40万元。三是血防灭螺。概算资金230万元。四是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概算资金8万元。

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包括新建镇文化宫、村中心文化服务站、宽带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安装4000户农村有线电视)等。

以上三项投资预算3026.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970.4万元。

(三)以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步伐。

以“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支部+基地+协会+农户”联接链,创新组织设置,探求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新路子。二是实行“三培养”(把致富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三诺两评”(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党委考评、群众测评)和星级化管理,创新村干部选培管用新模式。三是建立“三先一挂五带头”制度(方针政策党员先知道、村级债务党员先讨论、决定决议党员先执行;对党员实行挂牌服务和管理;带头推广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增收致富、谋求生活富裕,带头扶贫帮困、实现共奔小康,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维护村容整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四是积极开展村级组织“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机制。五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桥头堡工程”,全力打造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六是大力实施“三大计划”,即“牵手计划”、“项目兴村计划”、“新型农民培育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截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宣传发动,二抓规划编制,三抓项目启动。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湖市汊河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镇共启动了六个建设项目。一是村镇环境整治项目,已在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和集镇展开,制订了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建了填埋场、垃圾池(桶)等,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在陆续展开;二是公路建设,已完成建设里程22公里;三是沟渠治理工程,已疏挖沟渠3.8公里,护坡0.8公里;四是晒场建设,仙崇公路沿线村已建晒场8个,7600平方米;五是“一建三改”已完成仙崇公路沿线4个村的规划、拆障、挖沟、修路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工的有53户;六是双河中心水厂建设已全面启动,管网埋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5%。

以上工程已投入资金385.6万元,其中上级政府预拨66万元,占已投入资金的17.1%。

四、下段工作打算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启动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按照总体规划,完成在建项目2008年的计划。

三是依据总体规划,结合秋冬农业开发,落实产业发展中板块、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与部门的协调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建设需要电力部门增加扩容计划和线路改造计划,公路建设中需要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配合进行杆线迁移等。

2、“一建三改”需要增加投入。从目前的情况看,按标准建设,每户需投入6000余元,地方政府还需配套资金用于修路、挖沟,而国家政策性投入每户1000元(仅限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除障拆旧和新建有一定的工作难度。

3、公路建设需要增加以奖代补计划。

汊河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5

党建工作标准化是一个逐步摸索、持续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和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同频共振、互促共提。2018年11月,中央印发的《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因此,XX公司党委在支部规范化建设中始终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注重将基层党支部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按照“一年典型引领作示范,两年全面规范促达标,三年巩固提升创品牌”的要求,以教育管理党员、注重督促指导、创新活动形式为突破口,以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为目标,统筹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公司于XXXX年完成了第一阶段规范化建设工作,被XX市直工委评为“市直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按照坚持标准、注重经常、讲究实效的原则,持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大力推行“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逐渐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使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和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得到增强,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真正让党建工作“活”起来。

一、主要做法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党建标准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把基层基础打好、筑牢,才能最终实现公司党建工作全面、系统的标准化。XX公司现共有党员XXX名,多年来,公司党委鼓励和激发基层党支部在工作方法、工作载体方面的个性化发展,使公司党委下属的X个党支部都能拥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活动空间,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和活力,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群团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强,生产经营业绩突出,和谐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一)加强班子建设。一是通过选优配强,做到班子过硬,公司注重选拔党性强、作风正、业务能力过硬、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支委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梯次搭配优化合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整体功能发挥好。支部党小组划分根据党员的数量、业务分布情况以及工作、生产、学习等实际需要划分,党小组长均是管理人员及优秀青工。二是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在青年岗位能手、业务骨干、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做好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的把关审核,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学习教育活动,近五年公司发展党员共XX名。三是通过内培外训,做到本领过硬。公司通过内培外训的方式,加强对支部书记和公司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每年公司党委都组织开展至少一次的党务工作培训,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并选派各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参加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持续“淬火”补钙铸魂,强基固本,提升支部书记抓党建的本领。

(二)严格组织生活。公司党委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基本制度。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一次党课,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二是利用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党务活动。公司党委与各支部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每月以支部“固定党日”和党小组“灵活党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三是按照规定从严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公司党委班子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讲党课。每年年末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党员民主评议。四是公司各支部建设了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专门开展各支部会议和学习活动,室内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各办公楼和厂区都设有党建宣传展板、流动字幕等,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

(三)规范台账管理。按照党建工作内容和任务,各党支部都分类建立党建工作台账。一是明确专人负责。支委成员负责各种台账、资料的准备,党小组长负责汇总统计、整理、装订归档,支部书记负责完善指导、监督、检查,通过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机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二是制定统一的台账及格式。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将各类台账和记录划分为“三会一课”台账、党组织生活台账、党费收缴台账等,能建电子档的台账都建立了电子档,并逐步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了格式统一;三是形成良好的痕迹管理习惯。公司党委大力推行痕迹管理,要求“有作为,必有记录”,做到开展的工作有资料可查,有记录可寻,有照片可看。通过以上措施,使党建台账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

(四)加强考核管理,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一是建立健全党建考核制度,每月都对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建工作专项考核,重点检查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展情况以及会议记录、党日活动、党费收缴等台账是否规范,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层层推进工作。每年初公司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每月公司党委组织召开党委会、中心组集中学习,具体落实上级党组织各项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给各党支部,使党支部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根。三是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按照公司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要求,对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督促党员进行党性分析,认真检查和评议每个党员遵守《党章》、履行党员义务以及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经验总结

结合公司开展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工作经验来看,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抓好职责规范、组织规范、制度规范、流程规范、文本规范、载体规范和考核规范,切实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一是要支部书记作用突出。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带头人,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在支委会中切实发挥好“班长”作用,要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不断开拓谋划和指导工作的思路,在各项任务中作出表率。

二是要支委班子坚强有力。支部班子设置要结构合理,支委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团结协作,要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促进支委会班子整体功能有效发挥,使支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在党员和群众中有信任度、在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有示范力。

三是要党员队伍素质优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推动党的事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同样,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牢固,责任意识增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效运行、作用明显,以此来检验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四是要党建制度规范健全。“金就石利,木中绳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制定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做到框架科学、系统完备、有效管用,工作流程清晰,操作步骤明确,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基层党支部工作和组织运行机制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并不断健全、完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到位。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6

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州局党委为大力推行公安信息化建设,经研究决定于2009年元月9日至元月20日委派州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xx同志带队,率各县市局刑侦、治安、法制、派出所等一行13人前往江苏南京、淮安、常州等三地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考察,通过近10天的考察,经考察组集体研讨我们将南京等地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一体化”。现将我们一行的体会向局党委和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信息化建设催生了一场深入的警务机制改革,为公安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我们一行先后对南京市局、南京市局六合分局、秦淮分局白鹭洲派出所、淮阴分局王营派出所、淮安市局、淮安市局刑侦支队刑科所、市局机房,常州市局、常州市局天宁分局、常州市局刑侦支队等展开了调研,他们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经历了推进信息化实施警务改革的阵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市公安局就针对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率先提出了建立警务信息综合系统的构想,但由于当时各警种各部门业务条块分割,信息不能有效整合,而作为基层实战单位和基本应用力

量的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不畅,民警职责不规范,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推进的瓶颈。2002年底,有着优良传统和辉煌历史的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市各单位行风评议中排名靠后,这引起了当时市局党委班子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3年初,南京市局借公安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契机,召集全体万余名民警,针对公安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大讨论活动,分析梳理了长期以来制约公安工作发展、影响警民关系却得不到解决的诸多问题,并查找了根本原因:一是警力配臵不合理,机关职能部门多,管理人员多,基层所队实战警力少;二是工作职责不清晰,所队民警工作打乱仗,基础工作薄弱;三是勤务方式不科学,派出所存在机关化倾向,民警往往坐堂办公;四是管理手段方式落后,信息化应用滞后于现实斗争需要。对此,南京市公安局经过深入调研,对各部门、各警种特别是派出所民警的工作职责进行定位,提出了以成立派出所三队两室为标志的警务机制改革思路。经试点成功后在全市公安局推广,撤并了业务处室和分县局内设的37个科级单位和 12个派出所,精简出350名警力全部充实到一线。在此基础上推行警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目的是向警务改革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效能。基层派出所民警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随着对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应用的深化,民警们经历了从

刚开始的抱怨和抵触,到对平台爱不释手的转化,并利用平台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功能屡建功绩。平台强大的数据整合功能为民警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以往查询不同的信息要进入不同的系统,实现了“一点输入,多库查询”。平台使民警尝到了“甜头”,平台成了民警离不开的“好帮手”。

南京、常州等地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改革,突破体制和机制的瓶颈,走出了一条“以平台为基础,以实战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信息化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了“信息化提升应急处臵能力,实现扁平化指挥”、“信息化提升核心战斗力,实现精确化打防”、“信息化提升队伍素质,实现规范化执法”的三大效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二、思路清晰、定位准确、重点突出是信息化建设应用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南京市局、淮安市局、常州市局等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各有特点:南京起步早,信息化建设大而全、技术程度较高,各种软件纷繁复杂,让我们眼花缭乱;淮安市局把技防工作与信息化有机结合,突出图像监控在日常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常州市局,善于总结和研发,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合理,操作更简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分步推进

南京市局提出建立“三大基础工作平台”(即“行政管理与队伍建设综合应用平台”、“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社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三大高端应用平台”(即“警用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移动警务综合应用平台”)。

常州市局则更简单明了,提倡打造“三大平台”(即“警务工作平台”、“实战应用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推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把警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他们均在2006年前后开始推广“警务综合平台”的应用,用了约2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待成熟后才在2008年7、8月份开始推广“高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他们把“警务综合平台”定位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将其称之为信息化建设的“航空母舰”。平台建成后,具有六大特点: 综合性、关联性,灵活性、实用性、安全性、简便性。特别是“简便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台界面清晰,字典内容充足,信息提示明显,录入方便简单,民警只要熟悉公安业务和平台界面,会简单打字就能上网使用。

(二)自主研发、贴近实战

南京和常州等地在信息化建设应用之初,特别注重平台建设与公安业务工作的衔接,从各业务部门抽调业务专家与技术部门的技术专家一起组成研发小组。首先对各部

门、各警种的业务工作和流程进行准确定位,围绕“业务部门提需求,技术部门提供技术保障”的思路,把平台建设与各项公安业务紧密衔接。在对“警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实行“拿来主义”,搞自主产权。比如南京、常州围绕“警务综合平台”借助他山之石,相继研发了笔录软件、信息化工作考核监督软件、信息质量监督软件等一系列微型软件。常州市局根据警务督察的需要还研发了“警务督察软件”,在实践中把“警务综合平台”与各项公安业务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的减轻了民警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民警网上办公的积极性。

(三)注重细节、把握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南京、常州等地经验表明:在推行“警务综合平台”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录入质量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大量鲜活、准确的信息,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句大话、空话。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从技术上把关。针对业务工作特点制定必填项,必填项不填写,进不了下一个程序;二是实行信息录入三级审核把关制。比如一个行政案件录入后,第一个审核关口在派出所内勤处,治安大队内情为二级审核,治安支队内情(或情报员)为三级审核,遇有不符合录入条件的,可以直接点击退回,该案件就直接退回至录入民警界面中;三是把信息录入纳入奖惩机制,实行双奖制,即

利用信息研判破案的民警和录入信息的民警同奖,做到信息“一朝录入,终身享受”;四是实行信息质量倒查追究责任制度,对信息虚假的分县局实行年终不得评优的惩罚,对信息质量每月通报,排后三名的分县局一把手到市局向局长做出合理解释等等。

(四)建立机制、提供保障

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犹如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京和常州等地围绕信息化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 “金盾办”标准监督组工作规则》、《金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基层所队信息采集室建设规范》、《警务综合平台数据质量管理规定》、《警务综合平台运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顺利推进。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三项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主体制度和应用推广制度):

1、考核奖惩制度

一是制定信息化应用考核办法,围绕数据质量、网上信息访问量、民警应用技能、网上作战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每月对辖市(区)局、分局的信息化应用工作进行考核。

二是出台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奖励办法,每年设立专项奖励经费,每月评出信息化应用奖。仅常州市截止目前已

奖励信息化应用集体104个、信息化应用先进个人53名。

三是突出对信息质量的奖惩。建立信息应用双奖制,不仅奖励破案有功人员,同时奖励采集信息有功人员;建立数据质量倒查制,对信息采集维护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建立信息采集管理技术手段,开发数据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提高数据自动报错能力等。

2、责任主体制度

明确各业务条线是推进本业务条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责任主体,建立部门责任主体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当好建设主体,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扎口组织开展本警种的应用需求分析;(2)健全应用规范,及时总结提炼应用技战法,研究制定本警种网上作战基本战法和操作规范;(3)落实常态管理,制定本警种信息录入的量化任务,提高本警种应用系统的数据质量;(4)强化网上考核,完善本警种业务绩效的网上考核机制,对本警种业务工作主体指标进行在线考评;(5)注重典型选树,及时发现和总结本警种的应用典型,推动本警种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开展。

3、应用推广制度

(1)组织活动推广应用。积极组织“科技应用巡回宣讲演示”、“警营开放日暨科技练兵展示”等活动,以“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信息化应用专项行动”、“科技强警四十佳评选”等多种形式推广宣传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

广大民警对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入脑入心,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消除民警对推广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抵触心理。

(2)选树典型引导应用。

一是始终坚持做好对科技应用典型的发现、培育、推广工作,分层次、分警种选树各级各类科技应用典型。截止目前,常州市局已选树各类科技应用典型69名,其中1人入选公安部信息化应用宣讲团,2人入选省公安厅科技应用工作法宣讲团。其做法得到了公安部、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

二是组织编写科技应用成果汇编,以民警姓名命名工作法,在全局推广“十佳典型案例、十佳应用能手、十佳技战法、十佳小发明”等,切实把肯钻研、在平台应用中成绩突出的同志树为全局典型,推动全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走向新的高潮。

(3)加强培训促应用。

一方面,坚持把信息化培训列入“三个必训”重要内容,建立信息化应用考核一票否决制,将信息化应用技能作为干部竞聘和提拔任用的第一道环节,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岗位。2008年在推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仅淮安市局就有三名拟提拔的中层领导干部被暂缓提拔,9名基层科所队领导离岗培训。

另一方面,建立了市局和分局两级科技培训中心,编写

培训教材,开设网上科技学校和在线考核系统,选拔兼职教官,为每个基层所队培养小教员。

依托各项制度的保障,南京和常州等地公安部门逐步建立起网上作战机制、网上管控机制、网上研判机制、网上监督机制和网上考核机制等五大工作机制,警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步入了有序化的轨道,基本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一体化”的工作目标,各警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更加规范,有力的推进了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篇7

一、抓班子建设,增强决策力

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党组和检委会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和监督。注重班子成员素能培训,提高领导班子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抓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全院干警学习党的有关政策、方针,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法学界的最新理论和司法解释,不断提升队伍的理论素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邀请本院和上级院业务骨干举行讲座,传授经验。坚持推行模拟出庭和科室讨论制度,积极开展观摩庭、示范庭活动。三是加强目标管理。每年年初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将工作硬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每个干警身上,将干警的工作业绩用数字来体现,将业绩与待遇和干部选用挂钩,实行刚性绩效考核。

三、抓制度建设,增强约束力

一是严格考勤制度。要求干警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离开办公室,不得在办公场所大声喧哗。二是健全执法岗位责任制。办案出现明显差错,或者违法办案,一经查实,要追究责任,给予纪律处分;严重者,要依法查办。三是严格办案规章。自侦工作实行“三个归口”,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归口管理,初查归口检察长审批,侦查归口有侦查权的部门办理。查办案件坚持“三不得”:不得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不得影响检察机关形象和声誉。赃款赃物执行“收支两条线”,对涉案款物依法处理、专户储存、统收统管。执法办案实行四条“高压线”,禁止随意扣押、冻结财产、账户,禁止随意采取强制措施,禁止到发案单位报销费用,禁止因办案而影响全局利益,有效防止利益驱动,切实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

四、抓形象建设,增强影响力

一是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定期向县委、人大汇报查办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县委、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畅通民意上达渠道。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和“首办责任制”,院领导轮流到控告申诉中心值班,听取群众心声。对于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责成专人负责办理,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三是积极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捐一本好书,献一份心意,开一个示范庭,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帮教一个失足未成年人。云市中学贫困学子刘强,在该院的帮助下,学习、生活等困难一一得到妥善解决。四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联系《湖南日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媒体,接收采访,组织撰稿,及时报道、宣传典型案件和典型事迹。五是积极推进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办案。在执法办案中,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传唤有关涉案人员、适用强制措施时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到发案单位调查取证尽量不开警灯、鸣警笛;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捕措施,适时向发案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以便做好工作衔接;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维护发案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对经查证举报不实或确属错告诬告的,及时澄清事实,挽回影响。

五、抓廉政建设,增强免疫力

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8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17〕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17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2017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16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17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18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18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乡镇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建设xx镇政府信息网络是政府机构适应形势,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政府执政理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区信息办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政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镇信息化建设概况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确立了“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应用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并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信息化建设汇报,统一调度和协调,为我镇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党委书记xxx同志亲自过问网站的筹建情况,并提出要信息化建设要走在全区的前列,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为此,他多次邀请市信息化办公室专业人员对我镇的网站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并随时跟踪整个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了xx镇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本文章来源于-http://]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我镇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多方筹备资金,确保了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足额到位。至今,全镇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累计投资已达十万余元。

目前,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全镇购置了专业服务器一台、电脑四台、投影机一套、大屏幕背投两台、专业数码相机一台、专业打印机两台,并配齐了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正在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三)普及技术,加快调整。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些传统的种、养殖模式、销售渠道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农产品种难、卖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我镇从信息化建设入手,彻底解决农村信息流通不畅的弊端,在改造传统产业上狠下功夫。首先,针对农民农业科技知识相对匮乏,种、养殖技术相对落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相适应的问题,我镇从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入手,利用互连网收集农业科技信息,制定成册,无偿向农户发放,及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截止目前,我镇已从网络上收集农业信息1万余条,网站内储存农业信息2万多条,带动新上致富项目128个,创产值2000多万元。其次,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我镇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沟通便捷的优势,把全镇的优势产业和农产品信息以网站为平台对外进行发布,同时,根据我镇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收集外地市的农产品收购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农户,彻底解决了农户卖难的问题。我镇xx村主要以种植蒜黄为主,以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收割的蒜黄不能及时销售,导致蒜黄大量腐败、变质,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镇专门派出人员对xx村蒜黄进行调查,听取蒜黄种植户的想法,然后利用网站把采集到的蒜黄图片和生产地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发布。同时,积极搜寻外地市的供求信息,并想尽一切办法与他们进行联系,最终,为xx村的蒜黄打开了销路。目前,该村的蒜黄已销往武汉、长沙、安徽等省市。年销售蒜黄200万吨,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四)营造平台,促进发展。

我镇以网站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站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包容性,有重点的收集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建立项目储备库,结合我镇的实际,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为新企业立项提供参考,为旧企业改造提供帮助。截止目前,我镇通过网络引进企业8个,其中亿元以上的企业2个,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个,引进资金3亿元。总投资1.4亿元,前期投资7000万元的xxxx厂已于今年5月份开始投产;总投资1.38亿元的xx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建。

(五)锻造队伍,提高素质。

为适应信息化工作发展要求,立足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熟炼、能力过硬的信息化工作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我镇专门抽调5名干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小组,负责信息的采编、发布。并要求30个行政村每村至少配一名专兼职信息员,及时将基层的信息向信息领导小组反馈。针对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等,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为提高信息建设队伍成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经常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镇购买了网络信息建设方面的书籍及光盘,利用我镇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定期进行集中培训,目前,我镇已组织培训六期,培训信息员80人。

(六)大胆创新,提升层次。

我镇在市信息办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镇的网站xxxx正在进行二次改版,网站基本框架已经确立,细节部分正在加紧制作中,预计今年八月份将建成并正式运行。

这次改版,本着易操作、易管理、易浏览的“三易”方针,采用ASp语言和MS SQL数据库,保证网站的安全、效率、负载能力等都有较好的表现。在栏目的安排上,除保留以前的栏目外,拟新增加一个交流论坛,方便浏览者进行互动。[本文章来源于-http://]

在操作管理上,以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作为网络建设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将目前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管理信息环境中。系统不仅支持标准的信息资源平台,也支持符合CORBA(Common Object Resource Broker Architecture)标准的分布式对象系统(Distributed Object System),使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能更为有效的利用。系统具有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功能子系统、网上信息准备与刷新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作为各种系统功能运行的基础,提供机构信息管理、栏目结构管理、系统定制功能以及各种功能模块的维护等功能。

在内部网络建设上,现在整个政府局域网已很好的建设起来。同时建立了FTp文件传输系统,分配不同权限的帐号,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加强防范,注重安全。

根据网络安全性的相关要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了防火墙,用于过滤、抵挡一些探测、攻击;安装防DDOS服务,可抵抗50万/S的SYN、ACK、FLOOD攻击;安装了先进的杀毒软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严格的系统分级授权的安全管理和内容的审核确认管理。完善落实网站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网站信息采集、登载、审核的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电信接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无法在我镇机房牵拉光纤,网络传输速度受到了严重限制,以至于xx镇政府网站一直托管在市信息办服务器上,造成了维护上的不便,也限制了一些扩展功能的正常使用,如:电子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二是配套措施不到位,由于乡镇财力有限,信息化受到一定的约束,尤其在村级推广难度比较大,需要上级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意见和建议

1、建议加大信息传输硬件设施建设,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延伸工作,改善目前网络环境,促进信息网络的普及工作。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发家致富。

3、信息化技术的推广要从政府部门入手,首先实行行政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推广无纸化办公,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上一篇:做简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下一篇:会计转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