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2024-08-09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通用6篇)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篇1

论 文

题目: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学号: 20110304310016姓名: 年级: 2011级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11月28日专业: 植物保护(农药方向)一班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创作背景摘要:《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音乐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

关键词:背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一、舞剧 《天鹅湖》:作者简介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钢琴。

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

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而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5月5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

2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连,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一般认为是俄罗斯东正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893年11月6日感染了霍乱在圣彼得堡逝世。

二、舞剧《天鹅湖》:时代背景:

1、家庭背景: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 Votkinsk 一个贵族家庭,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柴可夫斯基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

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梅克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2、创作背景:

1871年夏天,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去乌克兰卡明加渡假,拜访了居住在那里的妹妹。做为舅舅,他根据德国作家莫采伊斯的妖精故事《天鹅池》,为可爱的外甥们谱写了一部家庭用的独幕芭蕾曲。1875年8月,莫斯科帝国剧院总裁格里

3采尔与剧作家皮盖切夫合作编写了大型舞剧《天鹅湖》的台本,并以八百卢布的报酬委托柴可夫斯基为之作曲。早就希望能在舞剧领域里进行尝试的柴可夫斯基,就以四年前所写的这部短篇芭蕾音乐为基础,又融合进1869年所创作的歌剧《女水神》的音乐,于次年4月完成了全部谱曲工作,全剧共分四幕二十九曲。不久,《天鹅湖》由德国人列津格尔编导,在莫斯科正式公演,略波夫担任乐队指挥。遗憾的是他们对于柴可夫斯基的创新感到无所适从,在演出中不按原谱,任意加进普尼等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特别是因为编导的平庸,竟然给扮演天鹅的女演员双臂绑上细木棍,让他们仿效飞禽翅膀,终于导致首演的全面失败,只演了几场就中止了。性格内向的柴可夫斯基,把演出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音乐,一直打算重新修改《天鹅湖》音乐,但未及动手就与世知辞了。

1894年,彼德堡马林斯基剧院首席编导马留斯•彼季帕在其助手列弗•伊万诺夫的协同下,为柴可夫斯基逝世一周年举行纪念公演时,首先把《天鹅湖》二幕重新搬上了舞台。然后又由彼季帕编导一、三幕,伊万诺夫编导二、四幕,于1895年1月27日在彼德堡上演全剧。他们在指挥德里果的协助下,对舞剧谱进行了必要的增删和次序上的调整。在编舞上进行了种种革新,为突出奥杰塔与奥吉丽雅善与恶的鲜明对比,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节奏。当时担任女主角的演员皮埃丽娜•莱格那妮,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完备的技巧创造性的体现了编导的意图,据说在第三幕里天鹅独舞中,一口气做了三十二个Fouette(单腿旋转),首次完成了这一芭蕾舞演员的绝技。《天鹅湖》的重演获得了巨大成功,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芭蕾艺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天鹅湖》已成为各国芭蕾舞团演出最多的古典芭蕾舞剧,并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中国现有的五个专业芭蕾舞团都将《天鹅湖》作为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成为中国人民最熟知的、也是最喜爱的芭蕾舞剧。芭蕾舞爱好者大多数都是从《天鹅湖》开始感受芭蕾的魅力的舞剧《天鹅湖》。

三、舞剧《天鹅湖》:剧情梗概:

第一幕,城堡的庭院

老国王去世,齐格弗里德王子不久即要继承王位,因此必须要举行大婚。王子深恐失去自由,更不愿娶一位不为自己所爱的人为妻。在王子21岁生日之际,他和朋友们在城堡的庭院中聚会,王子得到了一张弩。王子的仆人班诺安排了宴会想尽力让王子快乐,不料王后突然驾到,她对这种大肆喧闹的宴会大为吃惊,提醒王子王宫还处于国丧期,不日就要迎娶新娘。王后说完离去,留下了沮丧的齐格弗里德。班诺让两名交际花跳舞去取悦王子,乐起舞兴时,班诺也热情地起舞向未来的国王祝酒。舞终人散,一行天鹅结对从王子的头顶飞过,班诺建议王子试试新弩。他们朝天鹅飞去的方向猎捕追去。

第二幕,月光下的湖畔

齐格弗里德和班诺来到了湖边,王子遣班诺去寻找天鹅。独自留下的他引起了恶魔罗斯巴特的注意。突然一只天鹅靠近,齐格弗里德惊奇地看到一只端庄高贵的天鹅慢慢变成了娇美的婷婷少女。美丽的少女向英俊的王子讲述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原来,她是一位名叫奥杰塔的公主,可恶的魔王将她和伙伴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深夜才能恢复人形。惟有坚贞的爱情才能破除邪恶的魔法。王子坚信公主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魔王在一边偷听被发现,齐格弗里德欲射杀他,奥杰

4塔向王子求情不要杀死魔王,否则符咒将永不能破除。奥杰塔警告王子如果他违背了爱的誓言,她将会永远做一只天鹅。黎明破晓,王子发誓要将她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发誓对这永恒的爱永远真心。奥杰塔和她的同伴变回天鹅回到了湖里。

第三幕,城堡内的舞厅

各国佳丽云集,齐格弗里德王子必须从三位公主中挑选出一位未婚妻。她们为王子献舞以讨欢心,可是他的思绪不在她们身上,拒绝做出选择。响亮的号声响起,宣告来了两位没有受到邀请的客人。他们是恶魔罗斯巴特伪装的使臣和他的女儿奥吉莉娅。罗斯巴特把奥吉莉娅变成和奥杰塔相似的样子,王子被貌似奥杰塔的不知身份的来访者迷住了,他深信舞池中的就是他那位天鹅公主。

正当王子和奥吉莉娅共舞时,奥杰塔在窗口出现,她祈求王子记起对她的誓言,但此时的王子已被魔王的符咒迷惑分神。王子在魔王的要求下举手对奥吉莉娅许下爱的誓言——魔王的阴谋得逞了,奥杰塔绝望地呼喊离去。顿时电闪雷鸣,舞厅里一片混乱不堪,王子绝望地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他已对别人再次承诺了爱的誓言。受到欺骗的王子冲出去寻找真正的奥杰塔。

第四幕,湖畔

伤心的公主回到天鹅湖畔伤心欲绝。魔王则制造了一场暴风雪阻止王子前去寻找奥杰塔。齐格弗里德最终找到了奥杰塔,并得到了公主的原谅。然而,天快亮了,王子和公主就要天各一方,再也不会有破解符咒的可能。奥杰塔和王子决定不能同生,但求同死。魔王现出了狰狞的面目,将公主和姑娘们变成了天鹅漂流在湖面上。悲愤的王子和公主跃入天鹅湖中,顿时,魔王的魔力消失了——正义战胜了邪恶,坚贞的爱情战胜了万恶的妖魔,魔王也最终死去。天亮了,王子和公主在另一个世界相依相偎,沐浴在旭日的霞光中。

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合唱部分是引用了德国人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在波恩就曾想过为《欢乐颂》的8节诗全部谱曲。他在1789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起过稿。贝多芬在1795年用德国诗人毕尔格的诗作曲的歌曲《同情互爱》,其曲调与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欢乐颂》主题骨架上有近似之处,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

四、总结:

特定

五、上课心得:

早就听说这门课了,这个学期很荣幸能够选上这门课,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就是老师幽默的上课方式给了我很多快乐,这是其他很多老师不具有的上课风格,其他老师上课死气沉沉的。接着就是我学到了一些

5关于欧洲经典音乐的知识,了解了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各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再者就是欣赏了很多欧洲著名的经典音乐,要是没有上课也不可能特意去听这些歌曲,慢慢的发现经典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让自己的心跟着音乐转动,心灵就能够得到升华。音乐净化心灵,在闲暇之时听听音乐而不是在电脑屏幕前玩游戏,于是在我的大学生活里又多了一件有趣的事。最后感谢老师给我们传授了那么多的知识,老师的幽默感、责任感是现在很多老师不具有的上课品质。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柴可夫斯基简介。

②:百度百科——舞剧《天鹅湖》 内容梗概。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篇2

1.《流行经典》节目选择的音乐作品“接地气”

流行音乐纷繁热闹, 网络歌曲风景独好, 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其实是一些经典老歌。歌一旦老了, 就会凝固成一种回忆, 里面有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开心笑语、很多心酸愁虑, 当你听它的时候, 它会引你走向记忆的深处, 让你想起关于这首歌的种种记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是需要扎根土壤的, 没有了根和营养供应的繁荣, 终究是昙花一现。像所有艺术一样, 歌曲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艺术形式, 深深扎根于百姓的生活中, 从解放前鼓舞红军战斗士气的不朽红歌, 到富有民族特色并久经传唱的中国民歌, 从在20世纪80年代末红极一时的西北风通俗歌曲, 到90年代中期内地流行音乐达到鼎盛时期, 好的音乐作品无不来源于最平凡的生活, 而《流行经典》所选取的音乐素材恰恰是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百姓们的生活始终都是朴实的, 因此他们的歌声也是朴实、真诚的。壮美河山、灯火人家、亲切自然, 这些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这些音乐作品本身就是“接地气”的, 所以《流行经典》节目每天精选多首老百姓耳熟能详、风格多样的通俗及民歌音乐作品, 再配以主持人恰当精练的串联语言, 既满足了听众欣赏音乐的口味, 又会使广大听众在熟悉的歌声中仿佛找到失去的青春和快乐, 节目给听众的感觉当然就是“接地气”的。

2. 主持人的直播状态要“接地气”

《流行经典》节目之所以历时9年而经久不衰, 受到听众的青睐,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任主持人都始终秉承与听众分享老歌的情怀, 每天的节目中通过热线电话记录下听众的约歌要求、通过短信留言畅谈听老歌的感受、通过网络聆听大家的老歌背后故事、通过Q群拉近和听众的距离, 主持人并不是高高在上有权力播歌的那个人, 而是在情感上渐渐走进听众的心里。在我们的听众中, 有这样一位在黑暗中顽强生活的盲小伙小刘, 他用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 用动听的歌声感恩这个美好的世界, 并为自己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生活。小刘曾在电话中说, “我在歌声中, 能够看见慈祥的母亲, 看清前面的漫漫长路”。小刘经营了一家盲人按摩院, 他没有经过正规的音乐培训, 大家却赞他是音乐天才。在《流行经典》的众多听众之中, 既有像小刘一样生活在命运跌宕中的青年, 也有无数退休在家的年迈老者, 既有一时失足在监狱中服刑的听众, 更有各行各业最平凡的劳动者, 经典歌声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希望, 怀旧金曲让无数走过岁月征程的人为之动容。在这个竞争激烈、人心复杂变化性极强的现代社会中, 人们会在老歌中寻找迷失的自我, 会在老歌中重温往昔岁月的辉煌时刻和最为简单的快乐时光, 会在老歌中找寻一个最为质朴、简单和真诚的自我, 经典老歌可以让听众暂时逃离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 在经典旋律造就的美好世界中得到暂时的休憩和身心的舒展。

3. 音乐节目最“接地气”的目标就是好听

广播音乐节目是指以音乐元素为主线、主持人配以多种语言为烘托载体, 以娱乐大众、陶冶大众情操的广播节目形式。在现代广播音乐节目中, 放眼全省, 可谓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既有传统的点歌类音乐节目, 又有听众互动参与的K歌节目, 既有主题鲜明的专题音乐节目, 又包含众多个性飞扬的时尚音乐节目, 《流行经典》节目之所以能在众多音乐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不仅因为该节目所选取的音乐素材“接地气”, 更因为节目整体以播放耐听的经典老歌为主, 广播媒体的受众以基层的老百姓为主, 而他们是国家根本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用者。在《流行经典》节目中, 主持人的语言量有着严格的控制, 开口不超过40秒, 不是主持人不爱说, 而是在好歌面前主持人不敢多说。其实, 听众听广播音乐节目的目的很单纯, 就是想找一首适合自己心情的声音或者歌曲, 所以主持人再多的花哨都是徒劳, 麻烦自己的同时也疲惫了听者。广播只是声音的媒体, 如果一个节目主持人试图去张扬自己、表现风格、标新立异, 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而让音乐节目乃至整个广播回归最原始的好听, 最后就会赢得更多的市场和收听份额, 这就是目的越单纯收获越丰富。

欧洲电影赏析 篇3

剧情: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赏析: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被忘怀。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会更加深刻。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到一个合唱团中,并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时,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了。

1948年,当马修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象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里,马修老师面对育幼院中一群状况多多的孩子,他透过筹组合唱团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音乐潜能,让这群孩子从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新的启发,片子在阐扬爱的教育之余,也同时应验了音乐启发性灵的力量。

《罗拉快跑》电影导演: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这个杀手不太冷》纽约贫民区住着一个意大利人,名叫里昂(Jean Reno饰),职业杀手。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Natalie Portman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这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剿灭全家的惩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开始帮里昂管家并教其识字,里昂则教女孩使枪,两人相处融洽。女孩跟踪恶警,贸然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他们再次搬家,但女孩还是落入恶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通过通风管道逃生,并嘱咐她去把他积攒的钱取出来。里昂化装成警察想混出包围圈,但被恶警识破。最后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里昂虽然已年届中年,而且为人沉默冷酷、机智干练,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却深藏着一颗温柔善良、天真质朴的赤子之心,多年来离群索居的杀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独与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银皇后。他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来培育,不知不觉,这盆绿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个自己。而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非常的倔强任性、独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里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里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

《两杆大烟枪》英国导演 :盖·里奇

哈利艾迪哈利看中的是艾迪的房产——一幢无贷款的房子,还有他父亲的酒吧。tom跟尼克讨价还价,“枪管太长了不是吗?”“锯短的卖完了”。最后tom用700元买了两把价值25万的古董枪。

避开警察,毒犯们成功的回到处所,艾迪一伙亦成功的实行了对他们的抢劫,再次打劫者也笑料百出。等到打劫者回到老窝,艾迪和他的3个伙伴也随即跟上,并且成功的将打劫者抢来的大麻加现金反抢回去。

艾迪将到手的大麻通过一个熟人卖给一个当地的毒品供应商,没想到艾迪抢来的大麻,就是打劫者从毒品供应商那抢来的。毒品供应商得知自己的大麻被抢,并且强盗还自己上门再卖给自己,气不打一处来的毒品供应商带的一帮人到艾迪的家准备将他们全杀了。于此同时,艾迪的邻居,也就是那些打劫者也无意中得知抢他们的就是自己的邻居。他们也再同一天早上埋伏在艾迪家准备要将艾迪杀了。幽默的是,艾迪和他的朋友却正在酒吧回来的路上。

故事戏剧化的发展下去,毒品供应商和打劫者全都死了,艾迪回来时看到的是满地的尸体。

《英俊少年》导演:Hans Heinrich

少年海因切一面唱着心爱的歌,一面到各个商店采购日常用品。原来,他的母亲早故,现在他和父亲卡尔一起生活。他是这个家庭的小当家。海因切预备好了早饭,把赖着不肯起床的卡尔拖了起来,让他及时早餐后去上班。卡尔非常乐意接受儿子的“管教”。

海因切的母亲,是大实业家威廉·伯特霍德的女儿,而卡尔当时仅是他公司里的一名普通职员。因此,伯特霍德不同意这门婚事。自从女儿和卡尔结婚以后,他就跟他们断绝了来往。女儿死后,他更加迁怒于卡尔。不管卡尔到哪儿工作,他总是说卡尔的坏话,使他得不到提升,以致卡尔不得不下决心离开德国,去加拿大谋生。没想到正当卡尔接到从加拿大寄来的聘书的那天,卡尔所在的恩格哈银行突然丢失了十二万马克,又查出这笔款已寄到加拿大去了。这样卡尔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怀疑对象,以致被警察局关进了监狱。

海因切正在家里为父亲准备祝贺生日,他听到了敲门声,以为是父亲回来了。开门一看却是来报信的邻居。海因切坚信父亲是冤枉的,他立刻赶去监狱探望,并决心救出父亲。海因切找到年轻的女律师雷娜特,请她为卡尔辩护。可是,卡尔更担心儿子由于无人照顾,必须进养育院,而雷娜特以为海因切应该由外公领养。她把海因切领到伯特霍德家,跟他的女管家说,如果百万富翁的外孙进了养育院,那伯特霍德先生一定会成为新闻界嘲讽的话柄。女管家没了主意,只好收留了海因切。

伯特霍德恨卡尔,因此也不承认海因切是他的外孙。可是海因切的歌声却勾起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他故意把钱包放在大门口,想暗中试探海因切,海因切却把它还给了管家。海因切的诚实使伯特霍德满心喜欢。从此,他不仅跟海因切一块儿玩电动火车,还跟他一块儿锻炼身体,骑马、跑步。伯特霍德从中享受到家庭的乐趣,他不再是个孤僻的怪老头了。他要供海因切上大学,还要让他继承他的事业,可是仍然认为卡尔是个没出息的罪犯,要求海因切必须忘掉他。海因切虽然已经跟外公建立了感情,但是他不能容忍任何人侮辱他的父亲。祖孙两人又闹僵了。

一天,海因切正在花园里玩,无意中听到花园外面汽车里两个人的谈话。原来偷那十二万马克的不是别人,正是银行老板恩格哈的儿子。小恩格哈不但偷了钱,还准备跟人合伙到法国尼斯去贩卖假药。海因切一听到这些情况就赶紧去告诉外公,可伯特霍德却不相信,海因切又去告诉卡尔,卡尔也以为不可信。海因切一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在得不到大人的帮助下,只好用母亲留下的项链做抵押,借钱买了车票来到法国。当他到了尼斯,1才得知小恩格哈一伙已去戛纳。法国旅馆的小听差帮他赶到戛纳,海因切在港口找到了小恩格哈和他们贩运私货的游艇。他正想报告警察,可又不懂法语,他向一个会法语的人寻求帮助,谁知羊落虎口,原来那个人却是小恩格哈的同伙,他被骗上了船,被这伙歹徒关在舱内。

这时,伯特霍德也已来到夏纳,找寻海因切。由于听卡尔说海因切曾提到过游艇,伯特霍德报告了警察局,水上警察出海查找。海因切巧妙地弄断了捆绑他双手的绳子,冲出了舱房,奋力摇响了警报器。听到警报的水上警察追了上来,坏蛋们终于落网。卡尔无罪释放了。雷娜特和海因切来迎接他。伯特霍德这才认识到卡尔是个正直的人,他也来到监狱大门前,对卡尔表示无限的歉意。海因切又以嘹亮的歌声,歌唱生活中新的一页。《偷自行车的人》它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工人的悲凉遭遇,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影片情节简练,笔触细腻,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对当时及后世的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导演维托西奥-德-西卡,1947年出品,本片还开了电影史上首次全部使用非专业演员的先河

战后,意大利经济一片萧条,罗马城里有大批失业的贫困者。五尺男儿安东尼奥终于通过职介所找到了一份沿街刷广告的工作,这份工作必须有一辆自行车,而他的自行车已送进当铺。在他的老婆又当了许多条床单等东西后,我们看见安东尼奥将那辆新赎出来的自行车扛在肩上走进了那家广告公司。街市景物流动,安东尼奥的路重新与未来相通了,但是工作开始不到1个小时,一个小偷就将他的车偷跑了。

“一个穷人他的车被偷了,他就不得不到处去找。”安东尼奥说着这句话,马上付出了实际行动。车等于工作。工作等于命。因此车等于命。

随着安东尼奥找车的过程,我们看见了二手车市上与各种自行车配件为伍的小贩,在骤雨中骑车奔跑的群众,教堂里为了那碗免费菜汤才去听弥撒的“教徒”„„都是一些富于贫穷趣味的事物,莫不与我们悠远而温馨的回忆有关,或切近正在体验着的现实,但通过影像看见,也有 安东尼奥抓住了偷他车的小偷,但没有证据,反遭羞辱。影片的高潮部分到了。一大片自行车停在那里(好像我们在老国营企业大门外看见的那种景像)。一辆自行车停在一面墙下。安东尼奥焦虑地徘徊着,又绝望地坐在路边。一辆辆自行车车轮从他脸前飞驰而过,那闪闪发光的幅条刺着他的眼睛。洪大的人流不知从哪里涌出来,涌向停车场,无不以萧洒自如的动作推了自己的车就走。而安东尼奥孤独地坐着!

墙边那辆自行车还安全地停在那里,安东尼奥走过去也推上就走。安东尼奥骑车飞驰,而又被人追上,可怜的安东尼奥也成了小偷。看到这里,小哥的心揪紧了。一个有尊严的大男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尤其是他又被当场抓获,而且又是当着他8岁的儿子的面!

自始至终,安东尼奥的儿子都随他一起找车,儿子牢记着车杠上的一个记号。儿子听父亲的话先坐公交车回家,忽然发现一伙人正扭送着父亲向某个地方走去,他撕心裂肺地叫着:“爸爸!爸爸!”他从地上捡起父亲的帽子,拍拍那伙人踩上去的土。

当安东尼奥的自行车丢了,小哥听到了洪大悲怆的配乐;当安东尼奥也决定偷车,我们又听到了洪大紧张的配乐,就像其他影片中描写一个英雄正要去完成一个壮举时放送在我们耳中的乐音一样。

电影简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导演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脚踏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踏破铁鞋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别人的车,却被逮个正着。全片故事简单,但拍得有笑有泪,将战后罗马的社会面貌鲜活地反映出来。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影片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实景拍摄上,如主人公破旧的服装、简陋的住房、罗马脏乱的街道、匆匆往来的行人等,还表现在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法,以丢失的自行车为线索,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表现出社会的贫困、危机以及它们带来的后果:失业、黑市、卖淫、人的自私等。并通过这些表象去揭示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哲理的深层内容。

1、电影

(1)内涵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

(2)电影艺术的价值

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并带给人们不可替代的审美感受,为人类提供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

首先,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现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其次,电影诞生于欧洲。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自拍的电影,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再次,欧洲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1、首先将声音、色彩运用于电影;、率先使用了宽银幕;

3、电影主要理论的产生地。

蒙太奇理论:前苏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

4、概念电影的重要发源地,如:

德国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法国左岸派、新浪潮电影的根据地。

第二讲法国电影欣赏

一、法国电影简介

1、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

2、先锋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背景:“一战”以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如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1920年代 欧洲出现了第一次电影文体革命,与占领欧洲电影市场的美国商业影片直接对立。

主要流派:包括“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这些电影具有背离常规、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格: 把电影作为抒发主观随意幻想 的手段;把幻梦作为美学极境;热衷表现物。

代表作:费尔南德·莱热《机器舞蹈》(1924)

路易·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1928)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文本上的自然主义,创作上的人道主义,表现形式上的诗情画意。

让·维果 《亚特兰大号驳船》(1934)

让·雷诺阿 《游戏规则》(1939)

马赛勒·卡内 《夜间来客》

5、战后:罗杰•瓦汀《上帝创造女人》

6、新浪潮电影

(1)概念

1958—1962年间由法国新一代导演戈达尔、特吕弗等拍摄的现代派电影,它使世界电影艺术在1960年代出现革命性变革。

(2)美学主张

A、“作者电影”:导演以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叙述自己的经历,具有自传性;

B、纪实美学:纪实性是电影“第一本性”,电影应该表现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

(3)代表作

《四百下》(特吕弗编导)

《筋疲力尽》(戈达尔 导演)

7、作家电影

(1)概念

A、1960年代初由新浪潮电影发展而来,由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些标榜“作家电影”的艺术家组成的电影流派,代表人物有阿伦·雷乃、罗伯-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斯等。

(2)代表作

A、《广岛之恋》(1959)(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 导演)

剧情:

描写法国女演员艾曼妞丽娃在一九五七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日本男子罔田英次,两人产生了婚外的热恋。罔田的出现令艾曼妞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

二、《放牛班的春天 》赏析

制 片: 雅克·贝汉

导演:克里斯-巴哈蒂

上映时间:2004年

主演:热拉尔-朱诺

语言:法语

地区:欧洲

(一)思想内容

1、主题思想:表现爱与音乐的力量,童年梦想的价值所在。马修用真诚的爱与音乐治疗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唤起他们的纯真天性,还原了他们的快乐童年。在合唱团中他为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发现了新的自我,从而真正进入了马修的音乐世界,在音乐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自我实现”。

3、“放牛班的春天”的含义

马修用真诚的爱改写了“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原本灰色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孩子们惊奇地看到了“池塘之底”的阳光,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

《这个杀手不太冷》

编剧、导演:吕克·贝松

1959年3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代表作《地铁》和《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圣女贞德》。

主演:让·雷诺(饰里昂)

娜塔莉·波特曼(饰玛婷达)

如何理解导演对里昂中弹场景的处理?

导演采用了慢动作,消音的方法,观众看见的是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脚步从未迟疑过,一直向着光明的出口迈进;他想脱离这黑暗的世界,即使这种想法只是一个苍白的奢望.他的死,换来马缔达的生,所以他的死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如何理解片中里昂的绿色盆景?

无根的兰花,不吵不闹,永远灿烂,所以里昂喜欢它,是他最好的朋友。兰花虽然是无根的,可它充当了里昂的根。在里昂纯洁的心底,也有着对灿烂的永恒向往。

第四讲英国电影赏析

一、英国电影简介

1、早期电影

(1)纪录片

A、1895年,B.艾克里斯发明了“动力灯”,拍摄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赛马、牛津和剑桥两校划艇比赛、基尔运河通航典礼。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纪录片。

B、布赖顿学派 : 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几位电影先驱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中断的旋律》

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采用特大特写镜头。

威廉森 《士兵的归来》和《战前和战后的后备兵》。

(2)故事片

C.赫普沃思 :《艾丽斯漫游奇境记》(1903)

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

F.S.莫特肖:《抢劫邮车》、《白昼行劫》(1903年)奠定了惊险片在英国的地位。

(3)其他

A、风景片: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

B、侦探片:G.皮尔逊导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据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摄的第一部侦探片;

二、《两杆大烟枪》赏析

《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导演:盖·瑞奇(Guy Ritchie)

上 映:1998年08月28日(英国)

1、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

看似不相关的多线性故事,到最后相交在一起。

2、黑色暴力美学

可以让一个人的死成为一种笑料,可以让黑社会老大很绅士很有风度。

3、充满动感的镜头

充满动感、时尚气息和现代感

第五讲 意大利电影欣赏

一、意大利新电影简介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兴起背景:二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2、美学主张

(1)“还我普通人”:中心人物是普通小人物,题材是普通民众关心的普通问题。

(2)“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将电影视野转向城市大街小巷实景,以生活中真实事件为素材,从生活原型发现冲突和戏剧性情节。

3、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罗西里尼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描述反抗组织的领袖遭德军追缉,一同志因掩护他而被捕,后来领袖被一吸毒女人密告,被纳粹逮捕入狱。纳粹故意在同属组织内的一位神父面前严刑拷打领袖,领袖终气绝身亡,翌晨神父亦被杀成仁。

(3)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西柴列柴伐梯尼编剧)(1948)

二、《偷自行车的人》赏析

1、艺术地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史诗之作。

2、剧情:安东·里奇失业、得到工作、失车、找车、偷车。

3、主题:通过最普通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失窃这样琐碎的小事,触及到了意大利下层社会的生活问题,深刻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表达出编导严峻的社会政治批评态度。

4、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1)题材以小见大

以普通人的命运来表现整个社会的状况。

(2)纪实风格

实景拍摄、自然光照明、平实的拍摄角度、以长镜头表现情节 ;演员全部是人物身份相符的非职业演员。

(3)别致的结构

打破传统的剧作规范,全片由众多互不关联的偶然的小事或小插曲连缀而成。

5、人道主义温情

一家三口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

主人公在自己丢失车之后没有回家,而是独自外出寻找自行车,怕妻子伤心难过;

安东工会的朋友,得知他丢车之后一同卖力去寻找不计回报;

安东的儿子─布鲁诺,不遗余力地帮助父亲找车。

第三讲德国电影欣赏

第一节德国电影简介

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1919年一1924)

1、出现背景: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背景:“一战”以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如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1920年代 欧洲出现了第一次电影文体革命,与占领欧洲电影市场的美国商业影片直接对立。

主要流派:包括“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这些电影具有背离常规、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格: 把电影作为抒发主观随意幻想 的手段;把幻梦作为美学极境;热衷表现物。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特点: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

2、诞生标志:《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

二、室内剧、街头电影

(一)室内剧

l、室内剧电影的出现

受德国戏剧自然主义舞台的“小剧场”影响,也被称作“小剧场”电影。

2、美学特征

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拍摄场景比较简单,多采取古典悲剧“三一律”表现形式。

3、代表作品(室内剧三部曲)

吉斯纳:《后楼梯》(1923年)

罗布·辟克:《圣苏尔维斯特之夜》(1923年)

弗莱德立希·茂瑙:《最卑贱的人》(1924年)

(二)街头电影

1、代表作品

安德列·枚邦《杂耍场》

盖尔哈德·兰普莱希特《柏林的贫民窟》

派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

2、基本特征

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柏林平民和工人的生活。

三、新德国电影

(一)“奥伯豪森宣言”

1、背景

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短片新导演,带着一纸宣言来到了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伯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宣称要“创立德国新电影”。他们对60年代的美国电影和德国商业片表示不满,提出了这项 “奥伯豪森宣言”。

2、主张

主要内容 : “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语言”;

“我们现在要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我们要违背一些观众的爱好,创造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电影。我们准备在经济上冒一些危险”;

“旧的电影已经死亡,我们相信新的电影”。

3、意义:标志着西德电影的转折,为新德国电影的出现作了舆论准备。

(二)代表人物

1、让—玛丽·斯特劳布

代表作品《没有和解》(1965年)

2、亚力山大·克鲁格

《向昨天告别》(1966年)

3、汉斯.亨利齐

《英俊少年》(1970)

4、威尔格·赫尔措格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6)

《陆上行舟》(1982)

5、福尔曼.施隆多夫

《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197

1《锡鼓》(1979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80年 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6、汤姆·提克威

《一脸死相的玛莉亚》199

3《意外的冬天》1997

《 罗拉快跑 》1998

《天堂》200

2《香水》2006

第二节《英俊少年》赏析

出品:前西德阿里安兹影片公司、泰拉影片公司

发行:前西德比斯考夫电影出口公司、E-M-S DVD公司

拍摄地:德国汉堡

编剧:巴巴拉.安德斯 导演:汉斯.亨利齐 主演:海因切.西蒙斯、保罗.达尔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81年译制 翻译:肖章 译制导演:苏秀

二、人物形象

1、海因策

心地纯朴,对父母充满深情厚爱,时常唱着父亲教他的那首母亲生前最爱唱的歌;他诚实坦白,拾金不昧,弄脏衣服不撒谎;他意志刚强,只要外公一天见不得他那受诬而落难铁窗的父亲,他一天不叫一声外公;他行动果敢,只身跟踪陷害他父亲的走私犯,一往无前,似同一个真正的侦探。

第四节《罗拉快跑》赏析

1、主题词:游戏

2、结构:板块式结构

影片的结构是明显的三大块,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三次奔跑的中间用冥界来转换。这是典型的板块式结构。

3、色彩:红色,黑色,白色。

第六讲 欧洲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杰作—《战舰波将金号》

一、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蒙太奇(montage)

法语意为“剪接”,现特指影视创作中镜头画面的剪辑组合;其特质是可以创造出画面原本未有的含义。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库里肖夫效应:

1916年,库里肖夫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并见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碗烫,游戏的孩子和装有尸体的棺材接在一起,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莫兹尤辛分别表现出了饥饿,愉悦及悲伤的感情。这个实验产生的特殊效果,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B、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隐喻电影):电影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概念;镜头是电影的细胞;电影可以使观众将视觉形象变成理性认识。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

C、普多夫金:《母亲》

2、《战舰波将金号》赏析

(1)结构

1346个镜头组合而成,结构严谨,共分五个部分:人与蛆,镇压与反抗,哀悼与抗议,敖德萨阶梯,与舰队相遇。

全片一气呵成,精彩紧凑,完美震撼。

(2)经典镜头

A、“敖德萨阶梯” : 一个男人中枪倒地的过程 ;孩子倒地、呼喊妈妈,人群践踏着孩子时母亲惊恐和绝望的表情 ;“婴儿车滑落”场面 ;戴眼镜妇人眼睛流血的、恐怖的特写镜头。

实际时间只需二三分钟可走完的敖德萨阶梯,被队列的军警用了超过10分种才走完——实际时间被完美地扩展为美学上合理的影片时间,使“屠杀在无休止地进行着”的意念骤然加强。

欧洲音乐史 篇4

学号:20110873班级:工商管理3班姓名:梁婷婷

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1848年迁家至圣彼得堡。1850年,柴科夫斯基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1859年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学习。1862年在音乐学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俄国第1所高等音乐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成为该校第1批学生,在扎连芭指导下学习和声与复调,在鲁宾斯坦的指导下学习配器和作曲。由于司法部的职务与学习音乐之间的矛盾,柴科夫斯基几经考虑,于1863年毅然辞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作品为康塔塔《欢乐颂》,获得银牌奖。同年应鲁宾斯坦之邀,柴科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约10年时间,柴科夫斯基写下了许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3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序曲、室内重奏等。1876年,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科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科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从1877年到他去世的10多年间,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第4、第5、第6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是却带著一抹悲伤的感情,就好像寡妇夜半的哀哀啼泣。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柴可夫斯基是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走上创作道路的,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他在70年代末所写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属于他在前后两个时期交界时的作品。交响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他的第1、第2、第3、交响曲写于70年代中期以前,均属于前期创作。这3部交响曲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与М.N.格林卡以来俄罗斯交响音乐传统的联系。这3部交响曲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柴可夫斯基的后3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属于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作者把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在总谱手稿上只写“献给我的挚友”。柴科夫斯基赋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极重要的意义,让它贯穿整个交响曲的4个乐章,称它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是“厄运”的象征。虽然在第1乐章中个人和厄运间发生了悲剧性的激烈冲突,但在末乐章中则体现了力图摆脱苦闷,走向人民,从人民的欢乐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的乐观结局。e小调《第五交响曲》写于1888年。在这部交响曲中也有一个代表“厄运”形象的序奏主题贯穿全曲,并且全曲的最后也是在凯旋式的尾声中结束。b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1893年,此

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议,题名为《悲怆》。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结局。末乐章一反交响曲的传统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气氛的慢板代替了热烈的终曲。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写于1885年,这是根据G.G.拜伦的同名诗剧而写的交响曲,抑郁寡欢的主人公的最后命运是充满悲剧性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复杂,深刻,感人。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不断涌动的情感使他经常打破传统交响曲的模式,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歌剧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中另一重要领域。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这两部歌剧的脚本都是根据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77~1878年。歌剧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表现了历史的趋向。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黑桃皇后》写于1890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的悲剧。音乐在刻划人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在器乐协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比较突出的作品是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1875)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前者是一部明朗乐观的作品,第1乐章热情洋溢,第2乐章优美抒情,末乐章粗犷豪迈,并在壮丽的凯歌般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后者也是一部充满欢乐情绪的作品,主题音调和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整个作品在质朴的风格中富于青春的朝气和亲切的抒情,并以热烈的具有民间歌舞特点的终乐章结束全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重要的作品在交响曲方面有《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虽然柴科夫斯基自认有点瑕疵,但它无疑包藏了美好青年时期的梦与情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中夹杂着他的心理情感元素。《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交响曲》,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美学观。《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年)《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b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1893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议,题名为《悲怆》。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结局。末乐章一反交响曲的传统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气氛的慢板代替了热烈的终曲。芭蕾舞剧有《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如今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柴科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歌剧有《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1891年)。《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77~1878年。歌剧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表现了历史的趋向。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黑桃皇后》写于1890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的悲剧。音乐在刻划人

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管弦乐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第三钢琴协奏曲》。其它作品钢琴曲《四季》。

欧洲古典音乐 篇5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据说当时弄出了火灾)、弥塞亚、水上音乐(旋律直白形象)、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快乐的铁匠

帕哈贝尔:卡农

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104部交响曲(如45“告别”、82“熊”、83“母鸡”、94“惊愕”、101“钟”、104“伦敦”)、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悠扬变奏,今被引用为德国国歌)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还有《冬》的经典冬雨演绎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星星变奏曲、四重奏(如:罗迪、米兰、维也纳、海顿、霍夫美斯特、普鲁士等,还有嬉游曲推荐)

利奥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响曲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钢琴奏鸣曲、浪漫曲两首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小夜曲、音乐瞬间、多首艺术歌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罗马狂欢节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交响曲(比较著名的有第三“苏格兰”和第四“意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四是最深刻的,很好听,气势磅礴)、匈牙利舞曲(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弦乐版本,2、6较有名)、学院庆典序曲(少有的欢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又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如:黑键、离别、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都柔美至极,唯美)、引子与辉煌大圆舞曲(肖邦极少有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每个乐章都好听)、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是著名的炫技“钟”)、24首随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众多作曲家改编,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1-6全集,每乐章都很好听)、威廉·退尔序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雀序曲

比才:卡门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间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亚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夜曲、小柔版、间奏曲、小步舞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维也纳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舞曲风格)、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忧伤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一听难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刻)、母亲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节日”好听)、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其中的长笛值得一听)、意象集、版画集、儿童园地、贝加马斯克组曲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茨冈、库普兰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钢琴、弦乐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钢琴、弦乐版本)、由拉威尔改编成弦乐版本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色彩斑斓)、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优美舒缓)、水的嬉戏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尔堡时代组曲(前奏曲悦耳)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梦后、帕凡(孔雀)舞曲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利迪西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OP5,OP17)、练声曲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水族馆”也不错)、骷髅之舞、影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尔托伊费尔: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莱哈尔:金银圆舞曲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安德森:打字机、蓝色探戈、快乐雪橇、调皮的节拍器

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伦敦小提琴之声有48把小提琴绝妙演绎)

巴伯:弦乐柔版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交响曲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电影配乐)、唐璜 作品2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玫瑰骑士圆舞曲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维尼亚夫斯基:华丽的波兰舞曲(炫技的)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认识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协奏曲、第二圆舞曲(法国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欧协乐团有经典演绎)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沉)

弗兰克: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名)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韦伯:邀舞、魔弹射手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彼得与狼类似介绍乐器音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现)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和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 *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20号 * 门德尔松:春之歌 * 勃拉姆斯:第5号匈牙利舞曲 * 门德尔松:猎人之歌 & 肖邦:E大调练习曲 & 韦伯:邀舞 & 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 舒伯特:音乐瞬间 *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 肖邦:降E大调...[01] 01.帕赫贝尔:卡农

02.格里格:“清晨”皮尔金组曲

03.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春” 04.柴可斯夫基:天鹅湖“情景” 05.莫扎特:小夜曲 06.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07.德沃夏克: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 08.华格纳:女武神 09.卡尔欧菲:布兰诗歌 10.盖希文:蓝色狂想曲 11.亨德尔:水上音乐

12.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02] 0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02.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 03.巴赫:小步舞曲

04.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特巴雷克舞曲” 05.穆梭斯基:展览会之画 06.莫扎特:法国号协奏曲 07.西贝流士:卡列里亚组曲

08.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09.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勃拉姆斯:大学庆典 11.雷可莱:小鼓

12.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 [03] 01.马斯奈:泰伊思螟想曲

02.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03.巴赫:G骇之歌 04.李斯特:爱之梦

05.萧邦:降E大调第二号夜曲 06.莫扎特:A大调短笛协奏曲 07.佛汉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08.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糖梅仙之舞” 09.阿尔诺尼:慢板

10.巴赫:耶稣,人们仰望喜悦 11.圣桑:动物狂欢节“水族” 12.瓦德菲尔:溜冰者圆舞曲

[04] 01.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02.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03.麦尔斯:短歌

04.威尔第:曼陀玲协奏曲 05.莫扎特:第25号交响曲 06.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圆舞曲 07.穆梭斯基:基辅城门 08.柯普兰:众人信号曲 09.威廉斯:奥林匹克鼓号曲 10.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11.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朱彼德” 12.西贝流士:芬兰颂

[05] 01.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圆” 02.亨德尔:萨巴女王驾到 03.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 04.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05.帕格尼尼:常动曲 06.亨德尔:皇家烟火 07.萧邦:即兴曲

08.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09.艾尔加:爱的礼赞 10.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11.马斯奈:领袖

12.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夜曲” [06] 01.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02.柴可夫斯基:胡桃钳进行曲 03.苏佩:轻骑兵序曲

04.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05.奥芬巴哈:天堂与地狱

06.比才:阿莱城姑娘“法兰都舞曲” 07.克拉克:小号即兴曲 08.鲍凯利亚:小步舞曲

09.普罗利菲夫:交响组曲“基杰中尉” 10.哈尔都量:盖聂“剑舞” 11.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 12.霍特斯:行星组曲 [07] 01.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

02.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 03.莫扎特:一个音乐玩笑 04.萨替:第一号吉姆培迪诺 05.萧邦:第三11号圆舞曲

06.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秋” 07.德彪西:月光

08.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 09.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 10.门德尔松:春之歌

11.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 12.韦伯:邀舞

[08] 01.巴赫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 02.拉威尔:波丽路

03.勃拉姆斯:第六号匈牙利舞曲 04.理查史特劳斯:查拉图如是说 05.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06.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07.华尔顿:加冕进行曲

08.约翰.施特劳斯:香槟波加 09.巴赫:士诺圣母颂 10.德彪西:棕发少女 11.艾尔加:“谜”变奏曲 12.威尔第:阿伊达进行曲

[09] 01.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02.巴赫:第二号管弦组曲 03.萧邦:E大调练习曲“悲伤” 04.西贝流士:黄泉的天鹅

05.海顿:第94号交响曲“警愕” 06.海顿:第101号交响曲“时钟” 07.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第四号 08.奥芬巴哈:船歌 09.舒曼:浪漫曲 10.克莱斯勒:爱之悲 11.克莱斯勒:爱之喜 12.舒伯特:圣母颂

[10] 01.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02.莫扎特:费加罗婚礼 03.科札特:波斯市场

04.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05.比才:卡门组曲

06.伯恩斯坦:豪勇七蛟龙 07.苏莎:永恒的星条旗

08.萧邦:第三号波兰舞曲“军队” 09.李斯特:匈牙利舞曲 10.约翰史特劳斯:爆炸波加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篇6

关键词:音乐体系,民间音乐,新疆少数民族,欧洲音乐体系

欧洲音乐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希腊音乐体系基础之上, 而又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延伸。纵观欧洲, 各国、各地区音乐丰富多样, 相互交融。新疆为多元文化区, 各国音乐在这里得以交融、渗透。因此, 在新疆诸多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 欧洲音乐体系也在其中得以运用。

一、欧洲音乐的基本特征

欧洲各个国家的音乐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音乐特征、形成体系化。在乐音方面, 每个乐音都有固定的音高, 音与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和“缝隙”, 这些“空间”和“缝隙”不用音腔来填满, 构成明显的阶梯状。在调式方面, 欧洲音乐继承了古希腊调式、旋律的基本特征, 以四音音列作为基础, 不同的四音音列组合组成12种调式。在旋律方面, 欧洲音乐作品旋律具有功能和声表层意义。在节拍、节奏方面, 欧洲音乐中以功能性均分律动节奏为主, 节奏鲜明, 强弱拍交替规律。在织体方面, 除有大量的单声织体之外, 还存在着多声部思维的纵线性织体, 在注意横向旋律流畅的同时, 十分讲究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

二、欧洲音乐体系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的运用

新疆为多民族聚居区, 中国、欧洲音乐和波斯—阿拉伯三大乐系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都有采用。其中, 俄罗斯族是我国唯一只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民族, 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则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两种。由于新疆长期以来, 各少数民族聚居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 受上述四个民族的音乐影响, 在新疆维吾尔族、锡伯族中也产生了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民间音乐作品。

1. 欧洲音乐体系在俄罗斯族民间音乐中的运用

新疆俄罗斯族为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是17世纪以后相继从沙皇俄国以及前苏联迁入我国的民族。俄罗斯族是中国唯一源于欧洲得民族, 也是中国唯一不采用中国音乐体系而只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民族.因此, 欧洲音乐体系的特点在俄罗斯族民间音乐中表现得非常典型。

在音乐思维方式上, 俄罗斯族不同于我国其他民族, 其音乐思维方式完全趋同于欧洲诸民族, 注重纵向、和声的音乐思维特征。俄罗斯族民歌, 无论是单声部民歌还是多声部民歌, 特别是最具特色的是无伴奏混声合唱, 都能看到纵向和声的身影。如俄罗斯民歌《姑娘的身价》, 该曲是一个单乐段, 在俄罗斯人看来, 这就是一首专供即兴填词的“短歌”, 它的曲调不变, 和声序进为C—G—D7-G反复两遍, 构成一个短小的乐句。他们拉着手风琴, 即兴编唱, 有时还伴有欢快的舞蹈。

由于俄罗斯族所采用的俄语为一种有固定重音的语言, 这使得俄罗斯族民歌词重音十分有规律, 多采用均分律动, 强弱交替十分有规律。多采用二、三、四和六节拍等节拍。曲调方整, 乐句多采用两个或四个的对称结构, 无散板形式。在器乐曲中, 所用调式不同于中国其他民族音乐, 常用欧洲音乐体系中的自然大、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和混合利底亚调式。在和声序进中强调下属功能到主功能的进行。在器乐曲中多采用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 而伴奏乐器为欧洲常见的键钮式手风琴、吉他、曼多林和巴拉莱卡等。

2. 欧洲音乐体系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中的运用

新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不同于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非欧洲移居民族, 为中国固有民族。哈萨克族采用中国、欧洲两个音乐体系, 柯尔克孜族则采用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但在新疆, 这两个民族都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要音乐体系。

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与其自身族源有关, 而并非受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哈萨克族最早形成于16世纪中叶, 其重要族源为乌孙, 而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则源于公元前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坚昆”。据专家考证, 乌孙和坚昆并非东方蒙古人种, 为欧洲高加索人种, 因此, 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中具有欧洲音乐体系的特征。但由于这两个民族长期居住与东方, 因此, 在音乐中不仅具有欧洲音乐体系的特征, 也具有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

哈萨克族民歌“安”类歌曲, 与欧洲“咏叹调”相类似, 其歌词多为固定式, 曲式结构多采用单乐段反复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 而“月伦”则与西洋歌剧中的朗诵调相类似, 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哈萨克民歌多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 在民间音乐作品中, 常使用自然大、小调, 多利亚和混合利第亚调式。自然大调民歌如《玛依拉》、《噶俄丽泰》, 自然小调民歌如《心爱的情人》、《黑云雀》等, 但在调式上又与西欧古典音乐中的大、小调有一定的区别, 具有一定的草原风格特色。在曲式结构上, 哈萨克族民歌多以单一、单二部曲式较多, 在民歌中常会看见带再现的二部曲式。与哈萨克族曲调有所不同,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更强调下属音和下属和弦, 在终止式中常出现和弦—下属和弦—主和弦的进行。在民歌中, 为强调这一进行, 会在下属和弦构成时出现bsi音, 但与西欧弗里吉亚调式有所不同, 在节拍上, 多采用二拍、三拍, 节奏性强。

综上所述, 世界各民族大迁徙, 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得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促使世界各国音乐之间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 又与本国民族独特的民族音乐相互渗透, 促使世界音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而新疆所处地理位置正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塞, 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 人类各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 促进了新疆各少数民族音乐复杂、多样性的特点, 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2]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3]刘松林.哈萨克民歌音乐风格特征.中国音乐, 1986, 3.

[4]杜亚雄.中国俄罗斯族的民间音乐.中国音乐, 1984, 1.

上一篇:新的开始作文200字下一篇:环保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