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2024-05-28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精选11篇)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1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座右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无非两大法宝。一个是同头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同头教师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是集集体的智慧,本学期,我们英语集体备课前做到“三有”即:有负责人、有主备人、有教案;备课时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定记录员;“五备”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后做到“两个跟踪”即:跟踪听课,跟踪评课。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每周五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备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先进行单元总体备课。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重难点。接着在进行每一课时的备课教案。合理分配单元的重难点。把知识点分散到每一课时,有利于减轻负担,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也有利于学生接收新知识。必要时,打破课本的内容安排,合理布置一个单元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科学而谨慎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课上讲授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习题的精选,备学生,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梯度合理的问题。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大家一起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教具的使用等,都力求精益求精。如对话教学,要吃透教研室张主任推广的四步教学法,感知语言,理解含义。学习语言,掌握例句。内化语言,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但要灵活加以运用,不能生搬硬套。经过一起制定出来的通案,然而,对于每一位教师千万不可拿来就用。还要在通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适当加以改进。

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讨论与切磋,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生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备课集合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学习小组的有效开展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科学的划分小组,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确实受到了成效。在班级中划分了阅读小组、单词检查小组、写作小组等。学习小组划分要慎重思考,做到科学合理,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具有特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取长补短,使小组合作的结果真正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下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员等,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可以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发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参与交流讨论,规范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小组长的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轮流机制。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落实具体的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使每个人能在不

同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完善,避免了出现好学生占居着整个小组的发言大权,中差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当“配角”的局面。使得更有意义,更具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顺利展开。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有很深的感受,尤其对于去年这一届的初三,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初二升初三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区九所中学占第七位,有人开玩笑说,“就是把孔夫子请回来,也无可救药”。但我们三位初三教师就不服输,一定要改变现状。于是,我们就坐下来一起探讨,从每一节课的单词、短语、句式精细到每一个例句,每一个习题。我们的原则是:不怕慢,不开快车,边讲边弥补。到了下学期,我们经常回家备课,认真研究模拟试题,尽量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中考临近,是我们最艰难地时刻,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我们要创造奇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中考,我们成功了,双桥区九所中学我们位居第二名。可想而知,没有三人的齐心协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痴人说梦”。

常言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才能集思广益,集众家之长。如果没有合作,个人单打独斗,那么你就会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永远不会注入新的血液,当然会死气沉沉。在合作中,我收获了成绩,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自信。我在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在合作中成长。以后,我们会把双中英语组的优良传统,“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持续下去,让他在双中开“合作”之花,结“合作”之果。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2

一、同行互助, 开展集体备课

我校积极构建“校级—学科组—年级组”三级教研网络, 积极为老师切磋专业、分享经验、搭建平台。近年来, 教导处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 要求做到“四定”和“四备”。“四定”,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 “四备”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次集体备课要求一人主备、备课组内讨论、集体修改,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 备出详案, 并且在书上要有批注、圈点, 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们采用了定时与不定时的研讨和检查相结合。每期均要开展教案展评活动, 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青蓝工程”, 师徒共发展

充分发挥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实行带教促研, 每位带一到三个徒弟, 共同上课, 共同研讨, 互听互评, 师徒在教学对话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 师傅从钻研教材到环节设计、板书设计以及课件制作都手把手地指导, 许多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全员参与, 打造公开课

每一学年, 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 参加各种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赛课活动。这些课学校都要安排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智囊团一次次精心“打磨”, 都要经历:试讲—修改—再试讲, 再修改的过程。教案的修改要多次才能定稿。通过专家指导, 同行互助, 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优化策略, 同时也促进其他教师提高了教研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

我们在磨课时磨什么?

1. 磨教材, 成就有深度的教师

要磨出精品课, 就必须认真学习课表, 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编者的意图, 怎样借助教材这个范例进行教学, 即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 切忌面面俱到, 依据教学参考书、课标、学情确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2. 磨教师, 成就有丰度的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舵手。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磨练”, 才能磨出教师的水平, 才能磨出一堂好课。

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有效性——是否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 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 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 磨学情, 成就有温度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有些我们精心准备的课,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显得无动于衷,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脱离学情。课堂不要新颖花哨的形式, 而要朴实无华, 实实在在地征服学生。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 受益面是否广, 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 是否注重倾听, 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效果———理解是否深刻, 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4. 磨设计, 成就有高度的教师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把有力的武器, 是上好一堂课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教学理念———是否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每一堂课中, 真正与新课标同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否分散, 是否能让学生易于接受;难点是否能搭建合适的台阶。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 是否有独创性。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 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 是否简洁明了, 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富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 是否合理有梯度, 是否扎实有效。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3

关键词:团队合作;特色创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7-1

《国家十年教育发展规划》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在“至善育人”办学思想指导下,围绕艺体办学特色创建目标,我们从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两个层面大力加强团队建设,扎实开展团队活动,有效深化了创建工作。

一、加强团队建设

1.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和实施者,教师团队的质量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建好教师团队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是建好专业教师团队:我校共有十位艺体教师。他们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且都具有本科学历。学校把他们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艺体教育办学特色专业团队,使他们成为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中坚力量。

二是建好全体教师团队:创建艺体教育办学特色,不仅要依靠艺体专业教师,还要依靠基础学科全体教师。实现艺体与基础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可对特色创建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在建好专业教师团队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全体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从思想上、业务上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2.加强学生团队建设

在建好教师团队的基础上,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学生团队建设。

一是建好学科团队:为了促进专业特长生更好地发展,我们先后组建了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班、小篮球队、小排球队、象棋围棋班等。

二是建好班级团队:在优化班主任配备的基础上,我们实行班队干部竞争上岗机制,选拔运用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队干部,从而强化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优化活动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好学校团队:首先,我们从各中队干部中好中选优,选出能力超群、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大队干部。其次,在建好学科团队、班级团队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引领作用,有机整合班级团队,从而建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学校团队。

二、开展团队活动

1.开展教师团队活动

首先,开展艺体专业教师团队活动。近年来,在学校的引导下,艺体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业务进修学习活动,成效显著。他们当中先后涌现出一位市级教坛新秀、三位县级骨干教师,共有七人次在市、县赛课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有两位体育教师还承担并完成了一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三年中,艺体教研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专业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其次,开展全体教师团队活动。为了优化特色创建工作成效,我们在努力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特色创建活动和艺体学科教研活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积淀,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开展学生团队活动

①开展学科团队活动。

我们依托乡村少年宫活动,从各班选出优秀苗子分别组成了合唱团、舞蹈团等八个学科团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开展活动。这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孩子个性特长的发展,有效培养了各类种子选手。

②开展班级团队活动。

一方面,我校日常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对大课间活动的巡查,既有对师生参加人数、班级纪律等基本情况的要求,也有对活动效果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广播操、跑操、大合唱、集体舞、经典诵读等班级竞赛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③开展学校团队活动。

我校学科团队和班级团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为学校团队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各类学校层面的活动中,“千人花鼓”的排练就是我们最为成功的探索。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特色跑操训练、特色绳操训练、经典诵读排练等活动。

两年来,扎实开展的艺体特色创建工作使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天道酬勤,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学校在各级各类团体或单项艺术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县小学跑操评比一等奖和县小学女子排球赛二等奖,获得县小学生手足双门球团体一、二等奖各一次,还获得过县体能运动会团体二等奖和县小学男子篮球赛二等奖。学生获奖更是硕果累累:在省“中国梦 我的梦”儿童画大赛等活动中,有四人获等级奖;在《全民大阅读》——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阅读绘画展示评选活动中,两人分获一、二等奖;在市中小学生“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共获得三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

走出误区,发挥物理媒体教学优势 篇4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物理教师应用媒体教学,能增加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但物理教师必须注意走出媒体教学的误区:一、运用了媒体教学就是一节好课;二、容量大,节奏快就是教学效率高;三、“电子文档展示”就是现代化教学;四、媒体与学生对话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走出这些误区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物理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媒体、物理教学、误区、优势

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教学已进了物理教学课堂,增加了知识容量,开阔了学生视野,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联想,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存在许多误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更加注意,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运用了媒体教学就是一节好课。

为了使用媒体而使用,为了讲“公开课”、“优质课”而机械的使用媒体教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互补优势,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媒体教学,有的通过教师的演绎、语言的描述,姿势语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所反馈的信息,教师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势利导,获得了最大最好的效果。每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活动的工具,都必须依靠物理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是任何一种媒体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而网络、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强大信息处理和直观化,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坚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唯物主义观点,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时代里,应使学生具有信息素养,提倡媒体网络教学,用它去解决传统教育所不能解决或难以实现的问题。

二、容量大,节奏快就是教学效率高。

网络媒体教学虽然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加快课堂节奏,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媒体把教案中的例题投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手写板书”,授课人只要点击鼠标,加上讲解,十分方便。当学生正在思考回味时,屏幕上又显示出了下一个问题,缩短了学生思维时间,不利于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此时媒体有“喧宾夺主”之嫌。学习过程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应该注意媒体的“快”与学生学习的“慢”的关系,切实把媒体教学用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实惠,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成绩。

三、“电子文档展示”就是现代化教学。

实践教学中部分物理教师把教案、例题等内容投到屏幕上,以“电子文档展示”代替“黑板板书”,授课者只需点鼠标,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不加整合,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以为就是现代化教学。严重不符合新教学理念,影响教学效果。从课堂效益角度讲,有的`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或让学生自己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去采用网络下载整合媒体教学。从身心健康角度讲,过多的“电子文档”显示,有损学生视力,易使眼睛疲劳,降低学习情趣,影响学习效率,减轻学生主动性,挫伤学生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媒体展示运用要适当。

四、媒体与学生对话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

大多媒体教学的课件,都配有语音,取代了教师的说教,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实践中,学生在电脑中完成选择、填空、作图十分方便,而完成解答计算就很困难,还不说方案设计,单就公式,就存在严重的障碍。它不利于学生的演示和口头的交流,在这些方面,运用传统的稿纸和黑板十分方便,优势很大。在实际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是必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手势在提高教学效果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示、组织、诱导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难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篇5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使所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总结出:

一、激发情感,让学生积极投入

体育课堂应该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因此首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充满激情,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其次课堂组织宜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重视诱导示范的作用,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所以在教学中除了使学生保持对教学内容的持久兴趣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诱导手段,把知识变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使学生易学乐学;学得会,记得牢。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老师示范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一看就明白足球容易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体验成功 让学生乐于参与

“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经过努力得到的成果一旦得到了自己或社会的承认,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就学生而言成功意味着学习上的真正进步,成功能使其对今后的学习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产生进步成功的愿望。体育教师应增强和拓展学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了快乐。如四年级的迎面障碍接力跑,在设置障碍物时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兴趣不同设置不同障碍物,有钻圈的、有跳过一定高度的、也有练习技巧的,各组不尽相同。在比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发挥内在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6

新浦区建宁小学

杨梅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整体观念的指导,需要注重整体效益。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教育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采用录音、投影、录像等诸种电教手段,努力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在语文教改的大道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下面谈几点实践体会。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大体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个阶段。其中感知教材,即充分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成生动、完整的表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促进理解、深化认识的必要前提,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感知材料越丰富,越明确,获得的概念才会越清晰、越深刻。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再现其它直观手段难以展示的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相应的情感。怎样运用电教手段来促使学生感知的正确、丰富呢?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比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地处芜湖的农村小学生很少有人去过河北,对赵州桥的历史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电教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投影片,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庄重、刚毅、坚贞。她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是我们祖先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长城》这课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投影仪出示多框投影片,从俯瞰全貌的远景到城墙顶上的方砖特写,多方位地展现长城那举世无双的雄姿,扩大了学和的观察面,丰富了学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课文打下了基础。

课文《珊瑚》第一、二段文字分别介绍了珊瑚的颜色和形状、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配合这二段文字选用了一组录像,它让学生饱览了姿态各异、光彩夺目的珊瑚形象,听到了珊瑚各种各类的珊瑚一个个有趣的名字。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两次说话练习,旨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又吸收消化新的知识。

第一次练习是在阅读了课文前两段文字后,用“(怎么样的)珊瑚”的形式说说此时学生脑海中珊瑚的形态。第二次练习放在观看这一组录像后。三个小题的要求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

①珊瑚的色彩(),有(),有(),有(),有()。②珊瑚的形状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

③珊瑚的种类很多,有的象(),叫();有的象(),叫();有的(),叫()。

第三题虽有一定难度,但由于视听前要求明确,学生观看全神贯注,因此仅看了一遍录像,不少学生就能互相启发、补充:有的象蘑菇,叫石质珊瑚; 有的象花中之王,叫牡丹珊瑚„„

电化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使教育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智力功能负载。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的运用,将形象和语言分别作用于大脑,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使之交替兴奋、抑制、相辅相成。这有利于记忆的巩固,观察、思维、想象力的提高,特别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借助电教手段,在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统一轨道上下功夫,能收到显著成效,常用的做法是:边看边讲:比如出示一组系列投影片,让学生边看图边讲述列宁自觉接受卫兵洛班诺夫检查通行证的情节。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感知了卫兵的“拦”(住列宁),列宁的“拿”(出通行证),一个同志的“嚷”(起来);感知了列宁的“交”(出通行证),与卫兵的“不安”。从而更体会到人物对话时动作、神态、情绪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表达的连贯性、形象性。

看(听)后讲:《跟秋姑娘旅游》是一堂低年级语言综合训练课。课中假设“秋姑娘”带领学生来到了丰收的果园。“秋姑娘”要求学生听记欣赏一篇一百多字的短文──《秋天的果园》:秋天,果子熟了。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象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枣象一颗颗玛瑙似的逗人喜受。满树的苹果象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多么美好啊,秋天的果园!一陈凉风吹来,树枝摇晃,{儿点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教学中,视听结合,形声同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在出示的()的()象()的句式扶助下,减少学生识记的难度,加快了识记的速度,变机械的纯内容识记为有思想,有情感和内心感受的丰富的情绪记忆,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去正确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这是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教学中,电教煤体常常与其它教学媒体(如教师的语言、板书、图画、课本等)配合使用,能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与电化教育具有的智力功能负载同步的是它的审美功能负载。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1、激发兴趣,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

教材中,不可能每篇课文都富有生动的情节性,有的仅是介绍一种常识,有的则寓理于文。表面看来,这类课文(或这一章节)平凡无奇,学起来也许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教材和学生感知的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手段,无疑将成为学生渴求知识好奇之火的助燃剂,成为探求新知的乐趣而产生愉快感。比如用旋转复合片结合演示和讲解,揭示了蝙蝠飞行的原理后,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另一第“飞机夜航,追击敌机”的灯片,几乎全班学生都要求发言。一名学生一边操作灯片,一边流利地告诉大家:“夜航机上的雷达相当于蝙蝠的嘴和耳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敌机这个障碍物,无线电波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飞机收到信号就可以对敌机作出反应──打得它有来无回。”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教手段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构通了课内与课外的渠道。我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帮助下)制作录音带。磁带上录下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情、语调、还录下了家长的评议意见。然后利用语言兴趣活动时间组织交流、评比。播放录音时,你可以从各人或是洋洋自得,或是垂头害羞,或是抿嘴微笑,或是一本正经的不同神态中观察到他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极大关注和满身心的欢乐。

2、丰富情感,生动形象地自我教育

学生良好的积极情感发展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课文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的模拟直观,更能激起丰富的想象,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强烈的共鸣,陶冶静化学生的心灵。

大海是神秘而诱人的, 大海怎么会唱起欢乐的歌呢?课文《大海的歌》描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和海港繁荣的景象,赞颂了祖国建设的新貌。配合教材,给学生欣赏一段“浪涛声”。只听得喧哗的浪涛声中传来了几声海鸥的鸣叫,是那么逼真,那么使人神往!学生似乎一下子来到了烟波浩渺的大海,和大海一起欢歌,一起涌上无数朵感情的浪花„„学生和课文中的“我”融成一体,正驾驶语言文字之舟犁开着一道道“爱我大海,爱我中华”的波澜。同时,在这特定的意境中,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河山壮、激发起对祖国深深的爱。

在《狼和小羊》中,他们能从观察到的狼的外形,神态、动作、语言中揭露狼的凶恶、奸诈的本性,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电教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倾注到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生活中。

发挥媒体优势 优化课堂教学 篇7

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是以往任何教学模式都无法替代的。多媒体课件以其多途径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其形象的表现方法吸引学生注意;以直观的模拟演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优化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更适合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

多媒体课件作为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构建的认知工具, 是一种能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文字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 是课件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动画以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运动、变化的画面, 通过示意模拟、虚构等表现形式, 将抽象的、深奥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具有很强的直观感, 使学生易于理解;合理加入一些声音 (比如音乐) , 对画面可起到辅助作用, 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深化主题、烘托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 我利用课件展示的是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和学校的布局图, 直观形象的画面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 右面是南, 学生会进一步分辨出“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 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 教学楼在校园北面, 大门在校园南面”。通过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移动概括出:“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的结论。

三、化抽象为直观,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思维, 提高兴趣

《小池》是一首清新自然的写景绝句,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的追求。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眼涓涓细流、一树、一池清水、一片荷花、一只蜻蜓便组成了一幅如梦、如诗、如画的美好画面,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易于学生理解、观察, 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的思维变得很活跃。

学生在学习诗句的同时, 也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图面, 观察诗句中描写的风景, 对理解诗的含义有很好的帮助,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体会作者惜美、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帮助小学生完成思维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从片面的、模糊的逐步向完整的方向发展, 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数学教学有很多靠定性分析以达到抽象的理解, 但借助于多媒体, 可以把许多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进行演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中《体积单位的换算》这一课中“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推导过程, 采用了“在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我就利用了课件展示了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10排, 共有10层, 一共可以摆1000个, 使学生可以形象地观察到这一过程, 顺利推导出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这样便于学生比较、归纳, 学生也很容易观察出规律, 避免抽象的语言陈述, 而学生通过图像变化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 通过教师的认可, 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既能获取知识, 又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课件便成了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五、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的制作, 在素材的选择、表现的方法上, 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掌握。从小学生感兴趣;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计算学校操场面积的问题时, 就可以借助媒体进行演示——操场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两个半圆, 一个长方形。凭借动画的效果、图形的变换、平移的方法, 把两个半圆组合成一个圆, 使抽象的、模糊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形象的, 便于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图像的变化, 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操场的面积就等于这个圆与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通过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最终得出操场的面积。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 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越之处, 它融合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 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媒体优势 教学实现“四化” 篇8

有些说明性课文,如《开国大典》《参观人民大会堂》等,气势恢宏壮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其理解总是不够充分,感受不深,似乎对这类文章日渐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在教学课文前,根据文章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开篇就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与震撼,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运用录像的功能,让学生欣赏盛大的开国大典的阅兵场景,把学生自然地带到当时的情景中,缩短了学生与久远事件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关注,激发起阅读文章的热情。学生情绪激动起来,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定会敏锐起来。

二、化文为声,促进情感交融

不少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是只能意会很难言传的,是需要读者用心去感受品味吸收的。如教学《月光曲》时,因为学生距离贝多芬生活的年代久远,很难把握其思想脉博与心灵历程。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静静地倾听《月光曲》,并让同学们自由想象音乐中的情境,大家在乐曲声中,实现了与贝多芬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一曲结束,许多学生激情满怀“我看到了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三、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克服时间、空间的局限,提供各种形象直观的画面,可有效地突出重点,使重点、难点、表现得更具体、准确。在课文《黄山奇石》的教学中,学生对“仙桃石”段落中“飘落”的“落”字的理解是个难点。我利用课件的声音,动画的效果,采用对比播放的方法,让学生很快体会到“飘”与“落”的不同,“落”字用得何其精妙。在《可爱的小蜜蜂》一文教学中,学生对蜜蜂“不辞辛劳”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领悟作者的情感。我利用课件,播放小蜜蜂采蜜的过程,再加上蜜蜂采集花粉的知识链接,蜜蜂的艰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西门豹》一文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文章的教学重点,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我出示有关景象的投影,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出示田野丰收景象的影像和田地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增强学生对西门豹的敬佩之情。

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无需太多的语言,只需借助媒体,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突破重难点,又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化少为多,丰富课堂内涵

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博的。在课堂教学中,扩展的资料还可以不仅是图片、动画、视频等,也可以根据语文课堂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文字资料的链接。比如,人物类课文可以增加一些这个人物的小故事;科普文章可以增加一些有关的补充知识;童话类文章可以增加一些类似的童话、寓言等。

在《可爱的小蜜蜂》一课教学中,我增加了古诗《咏蜂》和歌曲《小蜜蜂》等丰富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中,我增加了臧克家《有的人》的学习,不仅丰富了课堂内涵,更加深了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使鲁迅的形象更加高大。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寓言故事《杯弓蛇影》的教学,两个语言素材相互促进,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集声、形、光、影于一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促单薄成丰满,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9

一、小班的优势

个人认为小班的优势没有别的,就是人少。关键就在于人少,如同老牛耕地,原本10亩的地,现在只要耕5亩,对 懒惰的牛来说自然是轻松了。但是对于勤恳的牛来说,便可以“精耕细作”造出别样的良田。

二、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拙见

1、像园丁一样精心尽力呵护每一棵花草

(1)教师业务培训,最好请能人老师手把手地带后辈以及我等一路抓瞎过来的中年教师;

(2)教师素养提升,文学底蕴与数学思维兼备,当然不见得让每个老师都要成为教育牛人,其实关键是要有这样的愿景和这样的追求过程以及体验,不然无以言传身教;

(3)教师爱心养成,其实老师们都是有爱的,只是爱的程度与方式不同,大概我们更需要些活动或形式来提升我们对学生爱的程度,改变爱的方式(也包含了教育教学的技术)

2、精神的培养

(1)年级组的团队精神,看到某些年级组中午的聚餐了吗?虽然有些不雅,但不能否认这样的年级组更像一个家,如果带上所有的学生,那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家有个共同的上进的目标,那将是怎样巨大的一股合力啊!(2)学科组的团队精神,学科组的能人太多了,都藏着。。即便都是些臭皮匠那也能凑出好几个诸葛亮呢!为什么要分三个年段呢?一个主任带领大家,就像校长分给中层工作一样,每人都可以来做一次报告,有心得的说心得,有疑问的说疑问,当然有牢骚的也可以发发牢骚,因为牢骚是心底总深的冤屈,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深渊,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还是愿意参加的,至少我觉得有趣,也有意义。偶尔再转换下场景到某个茶座,大家雅谈一下,就更好了。。整天在学校里。。确实有点单调。

(3)学生的团队精神,当然这个德育的课题,其实也是教学上的课题,最近我在探讨企业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否可以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对照一二真地有很多共同之处,一个学生的力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学生团队的力量将会成倍增长,我们如何挖掘这样的力量,值得每个老师探讨。

家长与教师的团队力量,我发现有的班级,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家长帮忙,老师减轻了负担,家长忙的开心不已,也有的班级做什么都不顺利,总有些暗流在班级涌动,所有要将老师和家长栓在一起,像团队一样共进退。其实学校有很多这样的老师,能把家长团结起来,为班级服务,为孩子服务,不妨请她们支支招。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 篇10

半解

如何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1999年开始,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把电教多媒体优化组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给学生有充分观察人、事、物、景的机会,从方法上、内容上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

一、利用电教创设作文教学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象,幻灯片,播放录音,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运动场面时,我借用了电教站录制的25届奥运会孙淑伟跳台跳水最后一跳时精彩的片段录像带。上课时,我导入课题后,我按计划有步骤地放录象,学生他们看到孙淑伟高超,精彩的技艺折服了。当他们看到孙淑伟被教练抛入水中的有趣镜头时,大家都笑了。听着激昂的音乐和有感情的解脱,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的轻松,越教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二、利用电教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我在指导学生观看《精彩的场面》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到孙淑伟跳水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细致,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孙淑伟的每个动作和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教学生按地点转移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指导学生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水池的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为使观察更加细致,我甚至遮住片中其余景物,只留“喷水池”部分,引导学生从下到上按顺序观察,并且口述。经过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高观察的质量。

三、利用电教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象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再现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上《左江石景林》,教师在课堂上放录像,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山石像什么?老师定格让学生细看,有的像奔腾的野马,有的像吃草的.老牛,有的像钓鱼老翁…….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这是十一册作文训练的难点,也是把文章写生动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上《月光曲》时,我用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在声、情、画的激发下,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从多方面帮助完成这次作文训练,使作文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充实,感情更加真挚。

四、利用电教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任何事物,无论是动作的还是静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教软件在制作过程中,就要再现它的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再现时按先后顺序的、按地点变换的,也有由动到静,由点到面的,或者是按人物活动行踪的顺序录制的,学生看后,就形成了清晰的条理。如写《记一次“三热爱”歌咏比赛》的作文,作文前先是有目的,依顺序摄制了“三热爱”歌咏比赛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我们引导学生看录象,采用“定格或不定格”形式,先放“孙妮宣布比赛开始”,再放杨英领诵,刘伟指挥唱第一支歌,最后放全班唱的第二支歌。过程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后写出来的作文条理十分清楚。

发挥网络优势,优化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优势;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网络和教育似乎天生有着不解之缘,如今网络教学早已走进语文课堂,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的优势,它突破了多媒体单人独机的操作局限,改变了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学习少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学生创造语文学习的空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运用网络的音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描述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海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并不清楚。如果按传统方式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稍不注意甚至会上成一节自然课。有一位教师教学时,运用网络,从互联网上、光盘里截取并制作了一套生动、直观的视频课件,并通过网络播放。“哇!好可爱呀!”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之声。一下子,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视频的播放,创设了情境,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做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运用网络的交互特点,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交互,人机交互、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更突出,交互性更强,交互方式更灵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作文评改,都是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也不明显。依托网络评改作文,能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可先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上。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对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了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良机,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网络的开放特点,拓宽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我们成功了》一文时,精心制作了一些有关申奥成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网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结合这些资料品词赏句。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视觉,情绪也受到极大的感染,那“锣鼓喧天、国旗挥舞”的激动场面立即浮现于学生脑海中,那“人如海,歌如潮”的热闹景象令人久久难忘。此时,学生的爱国情、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总之,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就让学生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徜徉吧!

参考文献:

[1]周美桂,甘爱民,陶佳喜,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通讯,2003(2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欺诈订立的合同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下一篇:造成交通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