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024-06-30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共8篇)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1

02城市规划 刘畅 0021311

3实习目的、内容:

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

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 ——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

实习时间:

2003年4月5日

实习“明细”:

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

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

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

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

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

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

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

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

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舒服。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

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

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

现在又在大动干戈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

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

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进一步思考:

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之后的思考。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

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实习明细”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情境。

燕南园的建筑风格纯朴而没有浮华之感,给人美的感受与归属感。由于人口密度小,少有人往来其中,环境幽静,舒适。前面也已经提到,园中的动、植物众多,能让居于其中的人们不出家门就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些优越之处是在园中住户的话中得到体现的,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他们喜欢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看燕南园中的问题,其一是缺少交流空间。园中几乎没有便于人们交流的公共休息场所,这自然减少了人们的交流,换句话说,人们交流的需求在园中得不到满足。园中的建筑太强调独立性了,而有些忽略园子的整体性。或许这与园中住户的身份等状况有关,但交流是人的本性,特定的人群可能交流比较少,作为住宅区设计,却不应该忽视交流空间。而园中与周边似乎更是缺少交流,主要是指精神交流,燕南园的外墙似乎是个绝对的隔离。在未来,这种空间隔离是不可取的,人的交往圈子被墙限制,无形中缩小。但是,靠近北大“繁华”处,为了维持一分宁静,似乎也别无他法。作为校园中的一部分,燕南园也不能完全体现居住区的各种独立功能,它应该融入这个校园的大环境,从这一点说,墙的隔断也似乎太过突兀、不近人情。

其二,我们采访过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园中心的那块有花坛的地方,文革以前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言下之意对于缺了那样一块宝贵的玩乐之地,而多了个毫无用处的花坛甚是遗憾,可见人们对于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这类场所又往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好地方。

相比较之下,蔚秀园、畅春园的配套设施就做得较好。蔚秀园中建了一个“康乐园”,如前文所提;与之相邻是供休息的小花园,绿荫、长椅,人们闲暇时可以使用健身器材,也可坐在长椅上交谈、休息。这样的设计为人们释放心情等需求提供了空间。

畅春园住宅区则在紧挨着它的地方建了一个“畅春园文体公园”。空间大了,设施多了,环境设计的施放空间也大了。如前所述,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设备,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于人们要求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人们会感受到一种细致的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背景环境带给人的是愉悦。

从这些实例与人们的话中都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

究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如何呢?

先来说说人的需求。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揭示了这方面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它指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这类需求如不被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因此是最强烈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们要求避免各种物理、社会、心理等方面伤害的一种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们渴望得到相关人群的爱护、关怀、友谊、爱情的心理需求,此外,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自尊的需求一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自由;二是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尊重,认同。

自我实现需求的含义是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虽然不必都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个层面上体现,但大部

分都是需要考虑的。

再来说说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

我认为它存在这样的特点:

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涵盖心理、生理需求等不同层面的。既包括生理需求,人们要求各种上述提到的生理需求有物质保证,希望有休息场所……。还包括心理需求,如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感有所要求;人们希望有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的交流空间;需要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以达到愉悦心情、保持健康等目的;人们也需要充分接触自然来释放心情,减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前面几点是对居住区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最后一点,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的今天,似乎越发难以达到了。但恰恰这一点是人类天性的体现,人们需要接触自然,因为自然环境宽容、美丽、有灵性,最能包容人类,让人类感到身心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自由。

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其范围是由个人的居住空间逐渐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大区域。人们不仅仅对于自家的居住条件有所要求,因为人在生活区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自家的房屋。人们需要进行文体活动,需要与周围人群进行物质、精神交流。这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背景环境,包含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这一切也都说明人们的生活空间除了私人住房以外,还有很大的交叉使用的公共空间。因此我们讨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人们所需的活动场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与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人们的需求也就包括对这些场所的环境要求,以及将这些场所作为人们小居住环境的背景环境的要求。上述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在每个由小到达的生活环境层次中都有要求。

做规划设计,就是要想办法满足人们这些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将各种需求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考虑,设计出和谐又符合要求的生活区。

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建设物质基础设施。这包括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造更加生态化的和谐生活环境。并同时提供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硬质环境。

其次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在设计中体现一种包容力,一种从容,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平和心态……

这些思考还是很粗结构的,需要慢慢细化。但是既然想到了,就要在以后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审视一个生活区、一个规划作品,还是做一个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都是一条值得重视的思路。

问题提出:

整个思考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如果涉及实际的状况,就出现一些问题。

人们的需求虽然能从大范围上统一起来,但各个较小层面上看,就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尤其在人口成分、背景复杂的居住区,如何适应各类需求值得深思。

所谓的居民区不是孤立的,要有与周围商业区、学校、服务行业的联系。以目前的情况看,与闹市区的联系如果过从密切,则难免有损居住区的宁静;如果相对疏远些,多半会带来一些不方便。

说规划设计要体现一种包容、一种从容、一种平和心态,这似乎与世风有些差距,这样,规划作品怎样保持这种平和,又要为人们所接受,也是个无可回避的问题。

尽管我们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但当面对一个自然环境相对较恶劣的地方,难免要进行人为的大规模改造,改造与保持的界限不好把握。并且,有时为了美观等设计需要,似乎也要进行一番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尽管美观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还有一些细碎的问题已经在前面“实习明细”中分别提到了。

由于时间较紧,没有更充分的思考这些疑问,留待以后带着问题学习、查证。

后记:

实习基本按照预想,沿途观察、记录,询问路上所遇行人与当地居民。只是有些地方走得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体味、感受和调查,并且也许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实习吧,在实习过程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凌乱一片。所以做的记录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耙子”。询问路人与当地居民时的问题也是抓不住重点,显得有些无序,也没有什么中心,好在被询问的人大多很配合,很乐于回答我们的问题,也很愿意主动对我们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为我们发现问题带来很大空间。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对于问题看法与认识的多样与丰富是我始料不及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的渐染中所得到的体悟才是真正深刻而真实的,是他们的话给我启发,让我从一个角度窥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又记: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2

1 近代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对读者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 近代图书馆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19世纪中叶以后兴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先河, 然后传遍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标志。我国着名学者刘国韵认为近代图书馆有八大特征:“公立;自由阅览;自由出入书库;儿童阅览部之特设;与学校协作;支部与巡回图书馆之设立;科学的管理;推广之运动。”这八大特征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人们生活的诸多影响。

1.1 自动化。

近代图书馆的最大职能不仅在于馆内设有藏书, 更重要的是在于使馆内所有藏书能被更多的人们利用, 使人人都能读到他想读的书。尤其是自动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就更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了, 更激发了人们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这是近代图书馆自动化的魅力。

1.2 社会化。

近代的图书馆趋向于社会化, 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越来越注重服务于人们, 而不单单是书籍。不再是直接注意书籍, 间接为读者。近代图书馆逐渐社会化, 以社会公众为中心, 图书馆经常举办一些群众性的公益活动。可以说它对人们各方面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起初, 图书馆所接触的人仅为学者教士以及单一的读者群, 后来, 教师、学生, 家长, 社会各界乃至儿童, 现在又服务于各行各业, 他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也似乎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书馆成了社会各界读者的第二个起居室, 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当代图书馆的飞速发展也在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 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信息将成为知识、财富的来源。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起到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当代, 人们对图书馆已有了新的定位:图书馆是为信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目录、馆藏、建筑、馆员是过去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方式, 现在计算机、网络、电子资源增加了更多更有趣的内容, 图书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创新服务。下面以我市图书馆为例, 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2.1 我市图书馆的发展。

我市图书馆建立于1975年, 共藏书5万余册, 分为综合阅览室、信息辅导部、采编部、外借部、少儿部、民众书社、外联室等科室。我市图书馆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 有别于其他的专业图书馆, 我们主要的服务职能和任务是“普及”知识, 我们面向社会大众, 向他们推荐一些有影响的读物, 制作一些科普书专栏, 组织评书活动, 通过这些做法, 我们也是有意识地引导大家热爱读书, 让知识产生和转化成动力和智慧, 让大家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市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2.2 我市图书馆在文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阵地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技术飞速发展, 国家乃至地方都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近两年, 我馆增加了许多现代化技术设施, 开设了电子阅览室, 实现了资源共享。我市图书馆已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采用“一卡通”借还书管理。我们已为社会各界的广大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 为军人提供精神食粮。多年来我馆与九三O四六部队搭建了共建共育的对子, 我馆每年都为沈空部队送去图书2000多册, 分军事、政治、法律、医疗保健等方面的, 不但满足了军人读书的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每逢特殊的节日我们还要与部队的官兵共同座谈或联欢。我们的文化服务深受全体官兵的欢迎, 他们也把我们图书馆当成了他们汲取知识琼浆的资源库!

(2) 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精神寄托。居民是社区的细胞,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上半年我馆就为十二个社区居民共送书达万余册, 知识面涉及广泛。包括有文学、农业、医药卫生、法律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使居民不再在闲暇时赌博, 都用来读书写字, 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居民看法律书, 可以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知法, 不犯法。我们还为农村居民送去农业生产方面的书籍, 不但使他们更科学的种植, 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农民的物质生活, 可以说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啊!

(3) 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提供绿色的阅读空间寒暑假期间, 我馆免费开放阅览室、资源共享电子阅览室、自习室等;外借室成立了科普图书专架及对来馆读者赠送书签活动, 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使孩子在放假期间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向全市青少年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文化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 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我馆为青少年读者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为青少年读者免费提供上网浏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共享工程视频资源。为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我们经常针对小读者开展“认知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活动,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绿色的环境!

我馆为方便广大读者还设置了纪念图书证、专人图书证和家庭图书证。图书馆服务范围广,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 都有适合他们年龄的读物, 我们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都能让他们乘兴而来, 高兴而去!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藏书馆, 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中心,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图书馆, 了解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把我们的馆藏资源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来满足社会各界读者的需求!让图书馆走进更多的家庭, 让更多的家庭都走进图书馆, 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 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单位、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都更加和谐!

结语

图书馆人本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为图书馆与市民之间的信息传播互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平台。“图书馆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整个管理机制必须是面向服务的, 其全部社会功能体现在以服务来实现人与信息之间的双向交流上。”图书馆在实现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过程中, 必须建立起人本位的服务意识, 重视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意见反馈, 不断致力于改进服务与管理手段, 以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效果。

在民主化社会里, 市民享有对信息的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和监督权。这些权利的保障需要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中的一员积极介入并参与其中, 事实上, 图书馆本身就直接甚至唯一地承担着部分权利的保障功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更注重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书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主要以我市图书馆为例浅谈对图书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生活,图书馆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小娥.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质量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 2005 (2) .

[2]宋卫, 王晓健.试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3 (3) .

[3]陈扬.知识管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施策略[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4.

环境艺术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点;空间;环境艺术;视觉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及设计对象

1.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与空间环境的使用性质、所处背景及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艺术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要求及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要使空间环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活动相应的功能要求,还能反映出历史文脉、艺术风格及审美取向等精神因素。

2.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是与人们生活活动最为密切相关的室内外空间。从艺术风格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往往能从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特征和时代印记,并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经济发展等直接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作品设计水平的高低、施工工艺的优劣,不仅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质量和设施配置等情况密切相关。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与艺术性往往会对人们生活活动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美学艺术原理。

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华沙举行,大会的主题“建筑·人·环境”首次揭示出建筑学的环境艺术与环境科学的性质。此次大会宣言明确指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这一宣言对我国建筑界影响很大。1985年,我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环境艺术作为建筑艺术的特质,在会上引起广泛的重视,这对我国以后的环境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2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地加速、加大,突出表现在我国城市建设、住宅区的建设速度和建筑规模上。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广场、街区、公共建筑、私人住宅等场所也越来越注重对环境艺术性的追求。因此,我国环境设计与施工队伍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每年的产值达上千亿之多。

2.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设计艺术,它比建筑更伟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它不仅是一种富有人性化的艺术,还是一种无所不包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和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其环境视觉秩序的能力,与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集众多的技术与艺术门类于一身,是艺术殿堂的奇葩,它为人们创造了更美好的居住、活动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要要素,只有具备艺术性的环境设计才能被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只有艺术作品对鉴赏者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才能历久弥新。马克思在论述古希腊艺术时,曾充分肯定过古希腊艺术展现给后人的强烈的艺术魅力,说它在经过长期历史后,仍能给现代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由此可见,艺术魅力在一定意义上是永久性的,历史上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曾经感染过、打动过无数不同时代的艺术鉴赏者。艺术魅力的存在是由于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其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适应人类在一定实践条件下的某种相同或相通的属性,并为不同时期的人们所共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足以超越时代、国度、民族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视觉艺术中,点、线、面、体是构成视觉艺术的基本视觉元素,其中“点”是基本视觉元素的最小单位,但在视觉艺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活中,点带给人们的主要是心理上的影响,体现在人对点观察时,点所呈现出的具体知觉印象,诸如繁星点点、小雨点、小豆点等,给人的知觉印象是一种精巧、灵动、弱小、幼稚、活泼及远距离等心理感觉。由于点的体量弱小,通常对人知觉的影响力并不十分显著,但如果强调“点”与其背景环境的反差或对比作用时,其对人心理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

在空间艺术中,几乎处处可见“点”的存在。一方面,家具和实物体,如:一个花瓶、一点灯光或者一个电话是“点”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空间中点的位置,决定了各界面的位置。室内中每一个构成点的元素,就其本身来说,虽然是一个微小的世界,但设计者在作界面的划分时,同样可以按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方式来考虑。就外在而言,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设计元素;而对于内在,则不是点的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这种内在张力,也是每一种元素和材料按照视觉规律进行不同搭配的结果,因而产生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独立的点或者说独立的物体,能够在设计界面中提神、跳跃,形成很强的节奏感,如古玩、花瓶在空间中都以点的状态存在,它们的位置可以不固定,设计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形态将其放置在平衡和点缀的地方,创造和调节室内的情调。这里所说的“点”都具有性格和表情,所产生的形象艺术语言,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产生共鸣,领悟其中丰富的设计内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中,平整的草皮中节奏感很强的点状造型植物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的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无不清晰地投射出设计师的神触妙点和精巧的设计构思。

“点”的任何现实形态,无论其外部特征或体量大小,就其整体在空间中的经营位置而言,我们都可以将其理解为概念的点在空间布局中所显现出的视觉关系。在点的群化效果中,点的大小、形状、疏密和点的聚集秩序的不同,都可以导致不同的知觉印象。在语言艺术中,点是一个停顿符号;在视觉艺术中,点虽然是一个最小的组成单位,但其形象带给人们的视觉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概念内涵。

结 语

综上所述,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和人们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有着广泛的群众生活基础和深厚的美学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功能使用上要把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设计的科学性结合在一起,以科学美为前提来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美,创造出现实环境的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生活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屈德印等.环境艺术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黄刚,王炳华,陈玉发.浅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3]林怡标.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4]龚林静,张玉.浅谈点、线、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新一代,2010(08).

[5]王莹.环境艺术设计中点、线、面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2(04).

[6]李增.浅谈环境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1).

|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4

设计艺术学院石头201271140126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PC渗透进入了人们娱乐、生活的各个方面。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生活开始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班间隙、地铁上、公交车里,到处可见人手一部手机,在不停的刷新。“我的微博又涨了10个粉丝”,“今天早上天气真棒,赶紧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说,我们的生活现在成了“双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已经霸占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社交圈子。而作为他们的载体——智能手机,时至今日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功能,到今天集通话、短信、摄影、上网、购物、听歌、视频、电子书于一身,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有不少文章介绍了手机在现代人生活里的一面:手机全天开着,一没电就心慌;揣在怀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都在“辛勤”地更新微博,“认真”地埋头看小说电影…….每月不少的微信使人们在缩短生活的距离、方便沟通的同时无意间扩大了人们在情感上的距离,使得表情统一化,口语迟钝化。

极大的便捷感:

科技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前面已经提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想购物,打开手机客户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览无余,我们想要什么,选中加入购物车,然后支付宝付款,就等着快递上门了;想出门旅行,打开地图应用,出门的路线,以及各个景点的评分都呈现在眼前;外出看见美丽的风景,马上拍下来,经过图像编辑软件的优化,一张意境十足的纪念相片就生成了。相比之下,传统的购物方式就稍显落后了,想要购买商品还要货比三家,然后来来往往的令人头疼的交通,的确是不能够和电子商务相比拟的。

社交心理需求:

“我又涨粉丝了”,“我的朋友圈又收到了5条回复”,“这篇分享不错,我来点个赞„”,我们时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无话不谈,什么都聊得来。但是到了现实之中,却往往语塞,陷入尴尬的状态。我想这与网络世界提供的虚拟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手机的另一端,只是手机,没人知道正在滑动屏幕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生物。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生的从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到开心网、人人网这些虚拟社区网站,再到近几年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正在将这种状态发挥到极致。人们似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及愈发自由的人际脉络,无论幼儿园时的同桌,抑或擦肩而过的路人,都可以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平台连接到一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充满无限魅力的网络从霸占人们坐在电脑前的时间,一直延展到了只要手机在身边的分分秒秒。以增进沟通为目的而发明的桥梁,却渐渐成了隔阂在彼此之间的一道砖墙,让我们不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与身边的人交流,而是倾心于素未谋面、潜伏在网络另一端的“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今年年初,各大移动APP的“抢红包”活动在除夕一夜爆红,很多时尚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发红包。趣味恒生的设计界面,科技感十足的方式,的确俘获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心。在各个场合,一旦有空闲时间,总能看到人们掏出手机,刷新着各个社交软件。每天人们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工作,只有在各种社交网络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管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也分析的很明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这种需求被放大了。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虚拟的环境里没有顾虑地直抒胸臆,却在熟悉的人面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一个半新不旧的游戏在微博上被转了无数次,规则是:把大家的通讯工具暂时没收,谁的手机铃声先响,或者谁先去碰了手机就算输,要为当天的活动埋单。真事也好,玩笑也罢,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或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正如电子书的出现对于传统出版社带来巨大冲击所引起的广泛争论一样,网络虚拟平台所构筑的空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与交流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在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明确的今天,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虚拟的环境里没有顾虑地直抒胸臆,却在熟悉的人面前瞻前顾后、欲言又止,在不知不觉间疏远了身边的朋友。正如微博上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给我发邮件”。

信息更新及时:

信息需求是每个社会人的天然需求。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拥有群体性需求,孤立,信息不畅,是非社会性的特征。信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传播学中有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每天报道大量的时事新闻,使人们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能够消除人们信息的不确定性。手机上网,将信息整合使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成了互联网的终端机,手机与电脑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手机上网相比有着移动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从而能够迅速、及时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手机信息载体比报纸、广播、电视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上更方便、直接、快速。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时,其背后自然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门槛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我们仅需一台电脑、一台服务器,写好自己的应用,发布到服务器上。如果产品做得足够好,自然可以吸引巨大的下载量,这样就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了。其中,不乏许多移动互联网时期典型的成功案例,2011年,“小米手机”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其病毒式的传播和营销理念以及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喜爱。由于智能手机的盛行,带动了IT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传统行业的巨大变革,苏宁、国美等纷纷布局移动电商。CPU、内存、GPU、显示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NFC技术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过去我们或许会认为刷卡很方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商铺与公交车开始接受带有NFC功能的刷手机支付。

手机辐射令健康问题担忧:

虽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它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手机不离身,而因手机带来的健康困扰不得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从最初的单色到现在的彩屏,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从“听”逐渐转变为“看”。长时间使用手机、屏幕亮度差异也造成眼睛疲劳的现象。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现在的手机越做越小,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低头去看,而学生尤其喜欢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颈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颈部劳损。手机会产生辐射,而内脏长时间暴露在辐射底下,也可能出现“疲劳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手机放在腰际或挂于胸前,辐射通过手机传入人们体内,情况严重时很可能会使器官发热,对人的血液、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很多使用手机的人们,都容易患上所谓的手机综合症。隔几分钟就会想要

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别人的手机响了,就会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机。人变得异常敏感、焦虑,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演变成轻度的神经衰弱,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身心俱疲。

诈骗信息泛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诈骗信息活跃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类似“汇款转账”、“房子转让”等等消息,这样一来,我们在一收到这类信息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诈骗短信,而有时候确是真实情况的时候,也不敢相信,真实叫人哭笑不得。而且老年人对此类诈骗短信和电话的防范能力较差,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功能误用:

众所周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再到后来的音乐、视频播放与录制,上网功能,都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功能却被过度使用,手机是一种交流工具,信息接收工具。它的工具特性决定了他是把“双刃剑”,本身无好坏之分。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如何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为自己服务。现实中不乏有同学无限扩大手机QQ聊天功能,上网功能,游戏功能,MP3功能,也有同学上课发短信不认真听讲,沉迷在手机的娱乐功能里。以至考试不及格学业受到影响。有些同学还利用手机短信作弊,这种行为使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考场正常秩序。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手机的各种功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还有许多非法拍照、非法录像等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

填补时间碎片:

手机让人们的垃圾时间正在消失。实际上,人类社会越强调时间和效率,越多的地理位置变动就会出现越零碎的时间。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诸如,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旅行候机、排队、餐厅等菜,甚至无聊的会议中和厕所时间,通常被看做是无聊的垃圾时间。现在,新的手机应用则正在让这些垃圾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按照“长尾理论”,人们与家人、朋友以及外界社会的交流再也不需要现实的空间和整块的时间,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机完成,而这些大多处于移动、短暂停留甚至私密的地理空间的碎片时间,正在重构“黄金时段”。

颠覆传统行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对许多传统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现在一般手机的像素都达到了至少800W像素的级别,有些甚至达到了5200W像素的级别,而且像苹果、三星、LG、HTC等国际厂商都采用了最优秀的传感器,从最初的CMOS过渡到BSI背照式、再到堆栈式,手机拍出来的相片已经不输一般的相机了,正因为此,柯达公司因经营萧条,终于在2011年申请破产保护。因为智能手机的流行,全球PC出货量连续下滑,传统PC时代的Intel + Windows地位已逐渐被IOS+Android+ Snapdragon所撼动。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5

关键词:广告

影响

作用

录 前言………………………………………………………………..1 2 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正面影响 ………………………………1 2.1刺激消费………………………………………………………1 2.2促进销售………………………………………………………2 2.3树立品牌………………………………………………………2 2.4提升素养,传承文化…………………………………………3 3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负面影响…………………………………3 3.1误导消费者……………………………………………………3 3.2扭曲传统文化…………………………………………………3 4 结论..……………………………………………………………..4 参考文献..…………………………………………………………..4

1.前言

当今世界,是商品的世界,由此也就产生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简言之就是广而告之,把目标商品推销出去,而广告所涉及到的商品,触及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食品广告、日用品广告、服装广告、药品广告、保健品广告、住房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征婚广告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且广告所借助的媒介种类也越来越多,广告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景观,并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论你在哪个城市或地区,在车站街头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户外广告,街头上巨大的路牌广告醒目逼真,公交站台广告和公交车身广告不断映入眼帘,置身于购物广场,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橱窗广告,进入家中,无论打开电视,电脑,还是翻阅报纸杂志,各种各样的广告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广告已经成为了商品市场中的先锋旗帜。它每时每刻的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正面影响

当今世界,是商品的世界,由此也就产生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简言之就是广而告之,把目标商品推销出去,而广告所涉及到的商品,触及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食品广告、日用品广告、服装广告、药品广告、保健品广告、住房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征婚广告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且广告所借助的媒介种类也越来越多,广告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景观,并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论你在哪个城市或地区,在车站街头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户外广告,街头上巨大的路牌广告醒目逼真,公交站台广告和公交车身广告不断映入眼帘,置身于购物广场,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橱窗广告,进入家中,无论打开电视,电脑,还是翻阅报纸杂志,各种各样的广告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广告已经成为了商品市场中的先锋旗帜。它每时每刻的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1刺激消费

一些优秀的广告,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恒久的深刻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不是时时浮现在心里表层的,但是一旦消费者在面对该产品时,却会生长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

种类似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相会的欣喜,随之而来的就是不理性的购买尝试,哪怕你并不需要。在奥利奥这则广告中,两个天真可爱的男孩,手拿奥利奥,其中那个稍大一些的男孩将奥利奥蘸完牛奶后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旁边稍小的男孩在这种诱惑的驱动下也忍不住行动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感觉,在孩子的心中,这种感觉“只有奥利奥”。试想一下,看到这则广告的其他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一次带儿子去超市,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儿子唯独选择根本没列入购买计划在内的奥利奥,很明显这是受了广告的诱惑。

2.2促进销售

商家的生存之道就是商品的销量。虽然商品的流通销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广告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谁,人都天生的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成功的广告可以让消费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商品的性能、服务,消除对商品的这种不安全感,打破陌生与隔阂, 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信服和接受,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吧。一种同类商品,有成百上千的品牌,消费者到底选择哪一种,面对五花八门的同种商品,消费者不可能一一尝试,而最终让他们决定购买的动力应该是重复的广告,它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觉得有似曾熟悉的感觉。“恒源祥,羊羊羊”的广告的在短短的几秒内随着广告的连续播放重复了三遍,虽然每次见到这则广告感觉很乏味,缺少美感,但当面临各种品牌的毛线时,多数人不会花心思去逐一辨别,而是不由自主的去选择这款耳熟能详的品牌,无形中就提高了这一商品的销量。

2.3树立品牌

一个品牌的树立,除了它自身的质量、性能、服务等各方面要经得住消费者的考验外,广告的宣传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媒体形象广告,紧接着2008年又提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09年再接再厉,换上更表述更直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口号——“相信品牌的力量”。“相信品牌的力量”播放至今依然以其水墨变幻的画面和旷远雄浑的配乐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推动中央电视台品牌化不断升级,成为媒体、企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相信品牌的力量”已成为央视潜在广告客户的共同语言。2010年腾讯企业在央视投放“在线精彩,生活更精彩”的广告,广告文案说:“是什么让生活更有意义?当人们都亲如近邻,当你我之间不再隔阂,或者你我她他都不再隔阂。当你的低语有了一个听众,或者全世界都来做你的听众,当你能及时获得资讯,当讯息能随时跟上你的脚步,当你可以抚平一个人的伤痛,也可以分享全国人的喜悦,当你走近世界当世

界走进你,生命何其精彩,当我只是相隔弹指之间,在线精彩,生活更精彩!”这样的广告语配合上精彩的画面,让消费者看后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更加深了消费者与腾讯的感情或者品牌忠诚度。

2.4提升素养,传承文化

公益性广告,顾名思义即传播公益性的常识、提醒等,近年来一些广告确实深入人心,给人警醒,如“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妈妈,洗脚!”这些广告约束着我们自己不良的行为及监督他人行为,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国人的素养。还有一些优秀的广告也悄无声息的陶冶人们的情操,传承着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我只和两种朋友喝酒,一种是朋友,一种即将成为朋友的人”,突出一种酒文化,人们在喝枝江酒的时候,自然会融入“朋友”的感情氛围中,“止,而后能观;丰饶,富而不骄。

止,而后能观;风动,竹动,心动;有节,情意不动。”这一中国银行的广告,富含哲理,回味无穷;中国移动“我能”,增强人们克服困难,成就自我的信心。

3.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负面影响

3.1误导消费者

最常见的就是名人效应,商家利用一些名人来误导消费者。在《健康人生》节目中,长达10分钟的演播室访谈,演员张光北向大家讲述说,他以前患有鼻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后来,他用了一种名为“健尔马鼻炎治疗仪”的产品,鼻炎治好了!张光北发自内心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众多鼻炎患者,这样的效果更是让鼻炎患者心动不已,致使很多消费者去购买,诚然,消费者购买商品并无可厚非,关键问题是由于广告的误导,导致消费者并没有买到真实性能的商品,最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费目的。

3.2扭曲传统文化

由于广告广泛传播和频繁出现,广告语言往往被人们所熟知,进而成为流行语。广告人在创作广告的时候有时考虑了广告的商品利润效应却忽略了文化本身。有些广告语为了哗众取宠,扭曲了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你泡了吗?泡了。你漂了吗?

漂了。”某品牌洗衣粉的这则广告的内容和商品本身并没什么必然联系,倒是画面和对白易使人产生暧昧的联想,让人很不舒服。容易引发人们不好的联想,属于探奇类的消极、负面的词汇,必然导致不好的社会效果。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对于社会的辨别力尚不成熟,电视、网络媒体对其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青少年们认为电视上播出的,就是合理的,对于“泡、漂”产生的联想也就是合理的,并将“泡了吗”等一些暧昧词汇挂在嘴边,长此以往负面效应就逐渐显示出来了。像“咳不容缓”“有痔无恐”等这些广告,滥用成语,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记住这些错字,我想它造成的影响可是下一代啊。

4.结论

广告能够为客户的产品提高知名度、获取利润、赢得市场份额;广告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快地获取产品资讯,更方便地进行消费决策,免除面对几十种、上百种品牌不知所措的犹豫和尴尬,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广告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制造了流行与时尚,带给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新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整体消费的提升;广告成为一种职业,容纳了一批专业或非专业的人士,解决了社会就业压力。不容置疑,在当今的商品经济中,广告作为一种庞大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和人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6

社会调查报告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学院: 电气学院 班级: 电科z132 姓名: 陈华忠 学号:201300310076 日期: 2016年6月10日《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简介

北海市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东海岸,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东西跨度93公里。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南宁、湛江等地,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市政府所在地为海城区,距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20公里。北海开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北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全市土地面积333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69%。北海三面环海,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至5000个,享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美誉。位居“全国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首,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两次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2012年获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调查地点:北海市

调查对象:北海市居民、环卫工人、渔民、小商贩、街上行人及在校高三学生等。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考察和查阅资料等

调查目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真实准确地了解北海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对村民的影响,并对所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意见。

<二>、调查内容

调查过程:

通过网络资料查阅有关北海每年排污量、空气污染程度、垃圾生产量、垃圾处理量、河道污染情况及治理污染的情况、北海各街区的相关资料。

通过在北海市内四处查访,认真观察了污染情况并亲身体会城市的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

北海市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小巷及城市死角处更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双翼

石化工业废水污染尤为重要。

城区的水资源污染造成水资源短缺等,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居民的休息,空气污染对人民的身体和生活早成严重的困扰。垃圾处理不当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相关资料

2013年,北海市继续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监管力度。全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28.85万吨,比2012年减少38.59万吨,综合利用量228.55万吨,处置量0.3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由高岭土开采业、新材料产业、火电发电行业和制糖行业产生的尾矿、粉煤灰、炉渣和其他废物。2013年北海市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71万吨,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2013年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452.853吨,北海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量1578.653吨(其中接收相邻地市转移量125.8吨),北海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2013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为20064吨,处置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水产运输车辆洒漏鱼汁污染问题,对北海的城市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城市污水污染问题。目前北岸除香格里拉一带污水基本截留外,外沙至地角污水仍然排入大海,侨港至银滩、广东南路、云南南路即整个城市南部的污水未经截留。一些新老城区排污管道未铺设或管道堵塞,污水浸出地面。三是、鱼粉厂污染问题。这些企业生产的废气均为未达标排放。

四是、晒鱼场、鱼虾加工点污染问题。目前的159家晒鱼场和鱼虾加工点,乱搭乱建、不符合环保要求、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QS生产许可证;生产区域卫生状况较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是污染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五是、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是建筑噪声,投诉案件已占全市环保投诉案件的40%左右。

六是、垃圾处理污染问题。北海市市区现有3个垃圾中转站,7个临时转运点。一些中转站或转运点由于清运不够及时,垃圾堆放发出恶臭,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北海市环境整治一般靠阶段性的专项治理行动,缺乏一套职责分明、问责严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之现行管理体制职能交叉,部门配合不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二是水产加工管理难度大。北海市缺乏集中经营的水产品加工园区,晒鱼场、鱼虾加工点量大、面广、点多,增加了环保监测和管理的难度。三是处罚手段不力。如对建筑工地噪声污染行为的行政处罚最高为1万元,且按行政处罚的法律程序执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此外,北海市垃圾转运站太少,运输车辆残旧,也是造成城市臭气污染的原因之一。五是环保力量不足。环保设施和监测手段落后,人员严重短缺,已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二、个人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要集中财力,联合执法,先从治理“臭水、臭气、噪声”入手,排好近期和中远期治理计划,逐一整治。当前要突出抓好水产品运输车辆洒漏鱼汁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水产品集中加工园区,制订出台长效管理措施,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加强部门配合和队伍建设。加强对水产、鱼粉生产企业的运输车辆管理,对鱼汁洒漏污染城市道路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对易产生恶臭污染的鱼粉加工厂重点管理,督促全市鱼粉生产企业落实环保设施建设,恶臭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建立并完善各部门联合防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四>、调查总结

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疾病负担与健康长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同样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生活质量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必须重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推广使用环保产品,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将保护环境的热情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对自己、对他人的健康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责任。

<五>、个人收获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7

当前在所有影响人们行为思想的社会因素中, 网络无疑是处在首位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12月, 我国目前的网民数约6.18亿人, 居世界之首, 无庸置疑, 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人类生存方式, 一场信息革命席卷了全社会。在网络环境下, 传统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已经离我们远去, 有的已经荡然无存。技术力量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强有力的, 技术的力量首先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 人类历史上经济运行模式的每一次变更都或多或少地与技术的革新有关,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更, 人民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传统道德准则等也会跟着发生一些变化。不过应该看到, 这些系列变化并非都表现为积极的作用, 还有它消极、甚至恶劣的一面。作为现代科技产物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这就要求“辩证地”对待和处理网络文化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 对人格异化的影响

网络具有其他社会交往方式所不具有的独特性, 即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虚拟生活”。所谓虚拟生活, 即并非传统意义上具有社会真实性的, 但又并非空中楼阁的, 而是在网络空间上存在的生活。网络虚拟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对人类现实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异化影响, 如果具有健全的人格, 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中处理得当, 这种异化当然不会产生, 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那么异化就很难避免。

具体而言, 一方面, 网络所具有的空前的开放性, 对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冲击。开放性意味着在网络上会存在各种甚至完全对立的道德观点和价值取向, 大到德性主义与纵欲主义的对立、奉献精神与利己主义的对立, 小到对某个热点新闻的激烈辩争, 这种多元价值论的巨大信息对于在相对封闭体制下长大、在说教式环境中受教育的青年来说, 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 网络的开放性也意味着网上必然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和精神垃圾, 这对于缺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群体来说, 也非常容易使他们的人格产生异化。从现实教育和社会环境来说, 现阶段人们在学习、就业、恋爱、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加上目前客观存在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和法规上的不健全, 从而也加剧了这种网络人格异化的表现。

2 网络时代对人的自由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突破了人类生存的时空限制, 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一方面,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无限性, 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途径, 使人在更大的程度上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另一方面, 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人的自由又出现了日趋背离的趋势。试想, 如果某一天网络瘫痪了, 我们还能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 当今人们的潜意识逐渐被网络信息所控制, 人们也日益变成技术和情绪的奴隶, 只关心小小的自我, 漠视自我以外的事情, 缺乏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关心, 缺乏责任心, 游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 渐渐的就忘却了最初利用网络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 使人的自由受到了更多方面的考量。在传统社会, 人们的社会关系被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 人们的交往通常只限于认识的人或者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的人。但在当代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社会, 情况就不一样了, 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内在“自律”道德的约束, 还要受到外在更广泛的“他律”道德的约束。自由离不开知性、德性和理性, 因此, 网络时代下要克服网络技术给人带来的局限性, 进一步发展人的自由, 就必须提高人的知性, 修炼人的德性和培养人的理性。

3 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人们交流、交往的困惑,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交谈、对话, 并且是毫无顾忌地自由谈吐, 虽然远在千里, 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零距离沟通。网上聊天工具、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使得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可以自由往来、侃侃而谈, 在人类历史上使得一度淡漠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一次拉近了。

人与人之间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 就会更加真实地展现和释放自己, 网络确实为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空间领域, 对传统的人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挑战。网络交流打破了等级尊卑、贫富贵贱等传统的交往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网络作为一个交流的工具更加突破时间和地域之间的限制, 大大拓展了人类之间交流的空间和领域。

4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生活冲击最大的就是道德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 都面临着传统道德沦丧的问题, 现代社会反思科学技术、理性至上的弊端时, 无不指责其对精神、道德等传统人文价值所带来的侵蚀。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如仁义廉耻、诚信待人, 在网络环境下是否还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我们到底还需要怎样的终极关怀, 道德信仰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命运、走向问题。对待网络欺诈、非法行为等不能仅仅批判、指责之后了事, 这为我们重新思考人性方面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空间, 人类终究要如何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环境, 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是否能够达到目的, 这些严肃而深沉的问题需要人类为自己的目标重新作出估量, 关键是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就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了。

5 结束语

总之,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并非十分新鲜的潮流文化, 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而任何影响都不是单一的积极作用, 还有其消极的一面, 有些影响甚至是恶劣的, 事物的两面性在网络文化发展进程中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这便牵涉到我们所讲的“辩证法”问题, 中国传统的辩证法要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看待一个事物既要看它好的一面, 也要看到它不好的一面, 从而在实践中不至于走向极端。

参考文献

[1]徐瑾成教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哲学反思[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4.52.

[3]陆翠玲.人的自由在网络时代的历史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 2010, 7

[4]黄瑜.“人肉搜索”的道德哲学反思[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9, 23 (11)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篇8

实事求是问题无论从那个角度说,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每个人认真的思考。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积累,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基本认识。

一、深刻认识实事求是问题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一词从提出到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术认识阶段;二是哲学认识阶段,是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一词从普通的一句成语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并把它确立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这一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而且影响着每个的社会实践活动行为。

从长期的社会实践看,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单位或个人,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从中也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即: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客观规律办事,革命就胜利,社会就进步,经济就发展、效益就提高。相反,就会失败、倒退、落后。

二、影响实事求是的因素

实事求是是什么?实事求是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内在统一,实现这个统一的过程,有很多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信息因素。一个人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科学判断,信息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很多。传统的信息渠道有报刊、图书、资料。现代的信息渠道有网络、电视及其他媒介。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就是人群信息。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用来评价人的行为、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准则。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和心理基础。是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的处世思路和风格。对人是否能夠实事求是的认识主客观世界影响很大。

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如果两个人(或两个人群),在相同情况下,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采取不同的行为,其中,必有一方是没有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采取的行动就是脱离实际的。

3.利益因素。实事求是之难的重要因素是利益之难问题,人有多种利益需求,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可以解决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问题,政治利益关系到人的社会地位问题(如权利、尊重、安全等),所以,人的一生都在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努力。获得这些利益的途径是社会实践,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来实现。

4.知识因素。人的知识的多寡,决定着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度。知识是能给人提供信念、信心和明智决断能力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被相信的事物)。知识渊博的人行动就有力量,认识客观事物深刻,容易达到知行的飞跃,容易接近真理,容易做到实事求是。

5.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暗示作用,暗示对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及行为状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二是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三、贯彻实事求是的基本要素

“实事求是”是一个哲学命题,探讨的是人们的思维和社会实践活动问题,从思想层面和政党建设的高度来说,“实事求是”提供的是研究客观事物的思想方法;我们党之所以把“实事求是”确定为思想路线,就是要求全党都要按照这种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对个体思想层面来讲,“实事求是”提供的是人认识问题的思路。从社会实践层面来说,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实事求是”都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不是一项工作,也不是解决某个问题具体的方法;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摸清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马列主义是一门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引入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观点,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可知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为我们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我们就有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思想武器。就能做到:多一点深刻,少一点浮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偏激;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多一点灵活,少一点死板。

2.用历史决定论和选择论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历史决定论告诉我们:“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过去所决定的,它们是通过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这一理论告戒我们做事要尊重历史和客观现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历史选择论告诉我们:“历史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社会活动的参加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历史归根到底由人“选择”所决定。”历史选择论告戒我们,人们在进行社会实践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事实求是地做出选择,抒写无愧于时代历史。

3.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唯上,并不是说上面的话不要听,正确的话是一定要听的。但上级不可能一切都对,上级也不可能永远都正确,上级的要求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本单位或自身实际。所以,听命不等于俯首帖耳,听话也不应该唯唯诺诺,服从一定要择其善而从之。不唯书,也不是说书、文件都不读,书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别。书上的话不一定都是真理,不一定都那么可信。书要择优、择善而读之,读书要与实际相结合。只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问题,实,是事实。事实证明思想,事实检验行动,事实胜于雄辩。实,是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的知识是苍白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展真理的唯一源泉。为官、做人、办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勇于承担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值得信赖的,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工作细致,听从安排,肯于协作;有责任心的人做每一件事都会坚持到底,不会中途放弃,说到做到,有个交待;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对工作后果负责,任何情况下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做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委。养成了勇于负责的精神,就会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就会脚踏实地做事。

上一篇:快乐寒假!轻松读书!——葛小寒假学生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高二家长会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