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课观后感

2024-08-10

录像课观后感(共10篇)

录像课观后感 篇1

学习了温顺美老师执教的写字课《快乐识字》。这节课从整体上看,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都体现了较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能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的学习能力。应该说,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写字教学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引导设计生动形象.写字教学课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课前的引导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温顺美老师采用动画来引导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参与分析研究多。学生课堂参与性越强,学习掌握知识的的效果就越好,写字课堂教学最容易被认为教师讲解师范,学生乖乖苦练才是正道。其实对学生的分析引导才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关键,只有认识到才能做的到,知道怎样写,写出怎样的字是正确的,力度是美的,才能有的放矢。这节课温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方面做的很好

.3、板书、示范漂亮。规范漂亮的板书是一个教师最亮的名片,对一位书法写字教师来说,板书就是课堂最好的教具,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口服心服。温顺美老师在板书上有一定功夫,整节课的书写设计都很漂亮

录像课观后感 篇2

一、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一) 注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准确应用

教师在授课时, 准确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很重要, 教学媒体应用要符合教材要求, 才能达到自己教学设计目的, 不要一味地追求什么都用电教媒体, 那样就是画蛇添足了。

(二) 处理好教学目标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处理时必须与教学目标吻合, 包括教师自己出现的口误、笔误、操作不当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点名让学生发言, 不能出现“那个男同学说, 这个女同学说”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场面;点名时, 节奏应从容, 不能过快;课堂练习, 教师亲临位置指导, 说话要轻声细语, 不能忽高忽低;仔细检查课件播放是否有声音, 画面是否清晰流畅;需要使用的工具, 必须准备摆放好, 保证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画面。

(三) 教师妆饰要齐整, 符合教师形象

教师着装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 符合教师形象, 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 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不能穿细条纹衣服、纯色衣服或与黑板颜色接近的衣服, 女教师应准备两套服装, 以便拍摄时选用;女教师的发式, 因人而异, 但要清爽, 不要让刘海遮住了眼或遮住了半边脸, 可画淡妆, 口红可根据衣服的颜色和教室内的光线决定, 总之以浅色为好。男教师以西装为好, 如果天气炎热, 以衬衣为好, 如打领带就更好了;不要留胡须, 头发梳整齐, 冬天不要穿棉衣授课, 否则拍出来会显得臃肿。

二、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最好穿校服, 如果没有校服, 可考虑男同学上身服装尽量一个颜色, 女同学上身服装一个颜色, 或者相接近的颜色, 少穿太深和太艳的服装。主张学生坐姿自然, 舒适就行。学生发言时眼光应注视老师, 不能低头, 不要看摄像机镜头 (凡是看摄像机镜头的师生图像, 都要换掉) , 起立时不要让桌子和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 学生发言声音应该洪亮并起立, 以便摄像人员抓到镜头。

三、对摄制人员的要求

首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 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拍摄方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拍摄思路, 了解授课内容、板书格式、演示用的多媒体及实验操作课件等, 同时还应了解授课教师的习惯, 如是否经常到学生中间, 是否常左右移动, 拍摄人员在教案上做好机器推、拉、摇、移、跟等机器动作, 以便在拍摄时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技术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技术标准

1.清晰度:所用磁带录像机拍摄要求400线以上, 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色彩方面要求色还原正常, 两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在共同的光线下调整白平衡) 。目前我们配备的是高清硬盘录像机用高清模式就可以了, 但拍摄的文件较大。

2.声音:授课教师如用无线话筒, 要注意调整无线话筒的频率, 做到无明显失真, 音量适中, 前后一致。

3.同步:信号稳定, 无色闪或画面跳变。如果是两台机器拍摄, 要同时开机, 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便得多。

(二) 节目格式`

1.片头:蓝底10秒, 片名6~8秒显示版本、课题, 大小格式不限, 一般蓝底白字。

2.上课时间:小学40分钟, 误差±3分钟;中学45分钟, 误差±3分钟。

3.如有课后评析, 时间:10分钟左右, 不超过20分钟。

4.课后用蓝屏显示制作指导、授课教师、剪辑人员、摄像人员, 最后一屏显示单位和制作日期。

5.片尾:蓝底30秒。

(三) 拍摄编辑要求

如何摄好一堂录像课 篇3

一、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一)注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准确应用

教师在授课时,准确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很重要,教学媒体应用要符合教材要求,才能达到自己教学设计目的,不要一味地追求什么都用电教媒体,那样就是画蛇添足了。

(二)处理好教学目标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处理时必须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教师自己出现的口误、笔误、操作不当等。教学过程中,教师点名让学生发言,不能出现“那个男同学说,这个女同学说”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场面;点名时,节奏应从容,不能过快;课堂练习,教师亲临位置指导,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能忽高忽低;仔细检查课件播放是否有声音,画面是否清晰流畅;需要使用的工具,必须准备摆放好,保证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画面。

(三)教师妆饰要齐整,符合教师形象

教师着装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不能穿细条纹衣服、纯色衣服或与黑板颜色接近的衣服,女教师应准备两套服装,以便拍摄时选用;女教师的发式,因人而异,但要清爽,不要让刘海遮住了眼或遮住了半边脸,可画淡妆,口红可根据衣服的颜色和教室内的光线决定,总之以浅色为好。男教师以西装为好,如果天气炎热,以衬衣为好,如打领带就更好了;不要留胡须,头发梳整齐,冬天不要穿棉衣授课,否则拍出来会显得臃肿。

二、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最好穿校服,如果没有校服,可考虑男同学上身服装尽量一个颜色,女同学上身服装一个颜色,或者相接近的颜色,少穿太深和太艳的服装。主张学生坐姿自然,舒适就行。学生发言时眼光应注视老师,不能低头,不要看摄像机镜头(凡是看摄像机镜头的师生图像,都要换掉),起立时不要让桌子和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学生发言声音应该洪亮并起立,以便摄像人员抓到镜头。

三、对摄制人员的要求

首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拍摄方案,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拍摄思路,了解授课内容、板书格式、演示用的多媒体及实验操作课件等,同时还应了解授课教师的习惯,如是否经常到学生中间,是否常左右移动,拍摄人员在教案上做好机器推、拉、摇、移、跟等机器动作,以便在拍摄时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技术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标准

1.清晰度:所用磁带录像机拍摄要求400线以上,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色彩方面要求色还原正常,两台摄像机色彩一致(在共同的光线下调整白平衡)。目前我们配备的是高清硬盘录像机用高清模式就可以了,但拍摄的文件较大。

2.声音:授课教师如用无线话筒,要注意调整无线话筒的频率,做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

3.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如果是两台机器拍摄,要同时开机,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便得多。

(二)节目格式`

1.片头:蓝底10秒,片名6~8秒显示版本、课题,大小格式不限,一般蓝底白字。

2.上课时间:小学40分钟,误差±3分钟;中学45分钟,误差±3分钟。

3.如有课后评析,时间:10分钟左右,不超过20分钟。

4.课后用蓝屏显示制作指导、授课教师、剪辑人员、摄像人员,最后一屏显示单位和制作日期。

5.片尾:蓝底30秒。

(三)拍摄编辑要求

拍摄时要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滑。主机位应该放在教室的中间位置,专门拍摄主讲教师,主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只做推拉,尽量少摇移,而且推拉要慢,不能太快。在拍摄过程中应该首先给教室一个全景,然后慢慢拉近到合适程度,教师在讲台上时,机器镜头包含到黑板的两边就行了,或者是给教师的特写,不要把教师前面的两个窗户也拉进来,这样镜头就处于逆光,教师的面部就暗了。辅助摄像机主要拍学生,机器一般放在教师讲台的两边(不要让主摄像机拍到辅助摄像机,辅助摄像机也不要拍到主摄像机)。拍摄学生的镜头不能过大或过小,学生起立发言时,摄制人员要及时跟上,没有学生发言时,机器处于广角,拍的是全班学生或特写个别认真听讲的学生,当一个学生起立发言时,镜头慢慢拉到这位学生,推拉时不要太快。

录像课日记 篇4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xx 天气xx

下午我们早早地在翟老师规定的时间来到学校,准备上车出发。在车上我们好热闹,有读三字经的,有背弟子规的,我们还一起背这学期的.孝经呢!听,后面还有同学在唱《大王叫我来巡山》、大家很熟悉的《小苹果》。坐在车的最上面,仿佛就像大臣一样都在爬下。到了我们去的目的地,在太行上的旁边,那里可真美,还有鸟语花香,到处充满了活力。我们在一个大房子里静静的等待,到了我们录课的时间了,好紧张,好兴奋。

我们录课的的房子是隔音的,上面是吸音的,还有九个话筒,前后有摄像头。在录课的过程中,我们一个个表现的非常棒,以老师的要求在做好每一项规定。录完课,其中有一个同学看到一个蜜蜂刚刚生出一群蜜蜂宝宝,一个个在慢慢来爬来爬去。走着走着到了一片操场,在那里玩了一会,我们就回去了,回去的车上留下了一片欢声笑语!

围棋录像课教案4 篇5

第四课

连接

片段1:

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每次上课前都要静坐;每次围棋课都有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们都静坐好了吗?老师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片段2

故事配音

片段3:

刚才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接下来大家一定要专心听老师讲新的围棋知识呦!

请小朋友们看棋盘上的图形(黑白各一组),大家想一想黑棋是几个棋块?(稍顿)老师:是两个棋块,你想对了吗?请再仔细观察一下白棋是几个棋块?(稍顿)老师:是一个棋块,你想对了吗?这些棋块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棋块大的是大块头兵,棋块小的是小块头兵,我们来比一比它们谁的力气大?这个小块头黑士兵有四口气,而这个大块头白士兵有八口气。大块头兵力气大,打起仗来很凶猛,更容易获胜,小块头兵力气小,打仗不给力,很可能失败。所以,下棋要想办法把小块头兵变成大块头兵。

那么,怎样可以把这两个小块头黑士兵变成一个大块头士兵呢?有的小朋友告诉老师把其中一颗棋子移动位置到这里,看,这样就变成一个棋块了,这样做对吗?当然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已经规定好了“落子不动”,这样做就犯规了。那该怎样做呢?我们必须让另一个棋子来帮忙,把它放到这里,你们看现在黑棋就成了一个棋块,就像一个大块头兵了。这种通过加上一颗棋子,把原来的两个棋块变成一个棋块的方法叫做“连”(板书),就是连接的意思,也叫粘,就像在两个物体之间涂上了胶水,就把它们粘在一起了一样。这是黑棋连接以后的形状,黑棋连接后,气会变得比较多,就不容易被吃掉了。黑棋如果忘了连接,被白棋抢到了这里,黑棋就有可能连不上了。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形,你有办法把他们变成一个棋块吗?

片段4

习题图以及答案。

片段5

老师:小朋友们都会了吗?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老师再给你们摆一个新图形,你还能把他们连成一个棋块吗?我们也请一颗黑子来帮忙,把它放在这里,好像还是两个棋块,再试试放在这里,看起来仍然是两个棋块。再来试试这里呢,黑棋现在看起来是三块棋,没有连上,但从实际效果来讲,这是连接的形状。为什么呢?白棋不来搞破坏,黑棋当然没有危险,可是如果白棋来进攻,黑棋总有办法保护自己。你们看,如果白棋走1位,黑棋走2位,白棋如果走2位,黑棋走1位,黑棋总能够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大棋块。黑棋的这个形状叫尖(板书),尖在对方周围没有子的情况下,是连接的形状。

还有一些图形和“尖”一样,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棋块,但实际效果和一个棋块没有区别。我们一起认识两个。这个图形叫“双”(板书),黑棋现在是两块棋,没有连上,同样的,从实际效果来讲,这是连接的形状。如果白棋走1位,黑棋走2位,白棋如果走2位,黑棋走1位,黑棋总能够连接起来,双的形状一般情况下也是连接的形状。

黑棋的这个形状叫虎口(板书),虎口是很危险的地方,白棋不小心落进黑老虎口里,黑老虎会把嘴巴合上,白棋就被吃进老虎肚子里去了。所以白棋不敢在1位下子,黑棋的三颗子就不能被分开了,所以,虎口的形状一般情况下也是连接的形状。

尖、双、虎口的形状你们都记住了吗?它们都是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棋块,可实际效果就是一个棋块。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把下面的图形变成一个棋块吧。

片段6

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 篇6

反思此次音乐录像课教学活动,我坚持在《布谷催春》的教学设计中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民族民间音乐、爱上侗族大歌的音乐课上来,把教学中的“拉所”“更夺”“起顿”等学习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侗族大歌的“拉嗓子”模仿布谷“嘟咕”歌唱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民间音乐美的视频来审美为核心,以“模仿秀”的形式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了解 “侗族大歌”这类民间民歌体裁的音乐实践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通过每一次的试教,一次次修改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布谷催春》音乐教学资源中的“多声部合唱”和“一领众合”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的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速适中和语言美,选择美的清晰的视频和高质量的音频文件,“多声部合唱”实践体验中的指挥动作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的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侗族大歌《布谷催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无过多繁复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用不同的媒体和形象表现音乐,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布谷鸟叫,看侗族舞步表演,唱侗族人的布谷歌声,跟音乐打节拍律动动作,创作属于我们师生合作的音乐呈现方式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回想第一次试教此课堂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讲得太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第二次试教前,我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初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扎实,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 “活”起来。

我想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上虞区实验中学 汪燕萍

录像课观后感 篇7

关键词:教学录像,资源共享,视频录像

一、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12]2号) 文件中明确指出,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首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 目的是为了快速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将教学改革的成效发挥到最大限度, 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全面革新, 推动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自行性, 让精品资源共享课得以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创造大家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网络环境。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中, 基本资源是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核心资源, 基本资源中包括了很多能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例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 以及重点难点指导、作业、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视频, 所以教学视频的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视频的录制要做到录制者与讲课者相互配合。当然因为专业的不同, 课程的不同, 录制的效果与情境就不相同, 一般的课程教学场选择多媒体教室, 作为课程教学视频的拍摄场地。有的课程是例外的, 如有的课要在机房上课, 有的课要在实训室上, 这些教学场地光线昏暗, 给摄影机的空间狭小, 影响拍摄画面的质量, 所以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要选用较高的专业摄影设备, 才能解决教师授课场景曝光不足以及拍摄角度的问题。

二、教学视频的总体要求

按教学单元录制, 环境光线充足, 安静, 教师衣着得体, 讲话清晰, 板书清楚, 视频压缩采用H.264 (MPEG-4 Part10:profile=main, level=3.0) 编码方式, 码流率256Kbps以上, 帧率不低于25fps, 分辨率不低于720*576 (4:3) 或1024*576 (16:9)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 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无失真、无噪音、音量一致。背景音乐与现场解说声相融, 没有出现明显失调现象。此外音频信器噪比不低于48db, 采用MP4格式。

三、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跃发展, 精品课程为教学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实用平台。根据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师参加校内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除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精品课录像成了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录制达到最佳效果, 有必要做一些录制的前期准备。首先必须要由摄制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这是成就一部优秀的精品资源课程录像的第一步。摄制人员要先和教师沟通, 从教师处了解掌握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然后进行策划, 确定方案。要求授课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结合精品课专业录播教室的环境进行准备。其中教师的着装也要有所讲究, 教师除了选择较正式的服装, 化些淡妆外, 还要考虑服装的颜色、纹理、样式等。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把近乎完美的课程展现出去, 让更多的人分享和感悟其课堂的魅力, 这就必须在录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它成为一种习惯。精心出精品, 意识须先行。学院在这方面投入了专业设备如下:SONG-EX280摄像机两台;立拍脚架;小型移动演播室;苹果台式编辑机;Final cut非线性编辑系统。检测所有设备并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四、录制过程中注意的细节

录过课的教师往往有这种体会, 直到录像结束回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已的课里有不足与缺憾, 尽管摄像师按教师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后期编辑, 但还是担心课程录像的实际结果。其实很多小问题在平时授课时就已经存在了, 像口头禅、错别字、各种小动作等, 对自已已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正。

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 必须提前到录制场地熟悉多媒体设备, 并查看PPT课件效果是否清晰可见。一般情况下, 为保证录制效果及学生清晰观看, PPT课件要求:内容清晰、界面美观、色彩鲜明、风格统一。标题及内容字体大小符合视觉习惯, 通常不小于24号, 文字和背景对比明显。如果录制课不在本班教室, 教师最好是提前到录制场地熟悉场地, 并了解录制流程, 并与录制人员就录制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交流。

录课时双机应尽可能减少冲突现象, 避免出现另一摄像机漏光现象。这点一般情况下是学生 (或教师) 、学生机、教师机三者构成三角形, 避免出现在一条直线上。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 根据现有拍摄条件, 进行二机位三路信号拍摄 (两个摄像机信号和计算机信号) , 使用移动演播室进行现场切换。1号机位跟踪拍摄主讲教师, 清晰记录教师的上课情景。2号机位拍摄学生的表情, 教室的全景, 还有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画面, 第三路信号是录制的投影的画面, 也就是计算机信号直接联接到移动演播室, 这种有利也有弊, 利就是投影的画面特别的清晰, 弊是只能录制计算机画面的动作, 所以可以用画中画的效果, 教师在讲PPT时, 尽量使用计算机来控制画面, 这样能达到现现场直播的效果。

五、教学录像的后期制作

后期编辑就是将拍摄的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 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成一部连接无缝、内容完整、画面顺畅, 具有鲜明主题并且艺术效果优秀的教学录像片。但是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 除了要对拍摄内容进行剪辑、美化外, 还必须要对片头和字幕进行设计编辑, 以此来增强教学录像的完整性。非线性编辑有很多特点:编辑方式灵活多样、功能强大、设备简单、图像质量高、输入输出方式多样化。一个质量高、效果好的教学录像必须从具体学科的特征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将生动的、活泼的、表现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穿插到录像制作过程中, 并且要把背景音乐、图像、动画、字幕等多媒体素材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 以此来实现预期目的。

六、结语

总之, 作为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其制作过程尤显复杂, 由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成完整的教学录像, 还要通过艺术加工使教学录像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欣赏性。若想做好这项工作, 除了在影视艺术方面要打好一定的功底, 还必须要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充分彻底地把二者融合, 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只有如此, 才有可能将精品课教学录像做到完美, 运用到课程建设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其它教师和自已录制完成的课程教学录像, 保证精品课录制质量的同时, 真正提高日常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红霞, 周效章.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后期制作技艺分析[J].中小学电教 (教师版) , 2007, 6

[2]谢幼如, 尹睿, 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8

录像课观后感 篇8

【关键词】录像课 高效课堂 发展性评价

2014年度教育部办公厅发起的“一师一优课”活动历时1年多,已于日前落下帷幕。我市有12节录像课荣获“部级优课”。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各相关学科教研员带领下的研磨团队和录像摄制人员的辛勤付出外,教研室推出的一整套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也是功不可没。她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录像课分析聚焦课堂教学,更准确地发现影响教学高效的相关因素,为改进教学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很荣幸,笔者也成为市“一师一优课”活动小学数学学科研磨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的一员参与其中,并执教“小数的性质”一课,获得“部级优课”。对此,笔者想站在一个参与者的视角,就如何利用“录像课”开展追踪评价加以阐述,以激发读者更多的讨论与思考。

一、利用录像课进行高效课堂发展性追踪评价的方式及意义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这里所说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追踪评价指的是在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下,利用录像课对教与学的执行情况进行多次追踪评价,目的是了解教学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的行为,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的过程。其特点是持续性,从而体现发展性。

录像课具有“定格和重复播放”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学生层面的课堂观察质性评价和作业层面的检测性评价较为欠缺。鉴于此,我们团队商议后确定了高效课堂发展性追踪评价方式。即以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为统领,采取课堂观察、录像微格量表和检测性评价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评价方式。从而实现两个转变:从断点式评价走向连续性评价,由告诉评价结果转向关注改进教学行为。

二、利用录像课进行高效课堂发展性追踪评价

当笔者还在思考如何去做学生的前测时,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就带领团队成员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选择拍摄录像的地点和班级,联络有录像课拍摄经验的专业摄像师,第一次预拍时各团队人员的具体分工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团队人员依据教研室提供的“高效课堂评价体系”,在集体讨论下确定了相应的项目和评价指标(见下表)。

(一)追踪之“目标设定和任务设计”

1.初拟“学习目标”

这一次,笔者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参考别人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而是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入手,先梳理出与“小数的性质”一课相关的内容。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前测的结果,拟定了初步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经历猜想、验证等学习过程,运用多元表征理解0.3=0.30,0.100=0.10=0.1,知道它们大小相等,但读法和意义不同。

(2)在归纳、辨析中掌握小数的性质,尝试用符号表征小数的性质。

(3)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设计“学习任务”

依据目标,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也设计完成。引入和展开环节教师只向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材料,即0.3,0.30,0.300,0.300000000,其余的都来自于学生。符合“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中的“任务设计评价指标”要求。

【案例1】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直和小数打交道,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深入研究。请看大屏幕。(教师课件依次出示:0.3,0.30,0.300,0.300000000)

师:请读一读这些小数。(生读)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学生的回答:

(1)越来越大了。(前测中有36.4%的学生这么认为)

(2)大小一样的。(前测中有63.6%的学生这么认为)

(3)数位不一样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4)3后面有很多的0。

(学生争辩)

师:小数的后面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变化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就从这些小数中找简单的0.3和0.30开始研究吧。

随之,后测练习也依据目标而选定。(略)

3.确定“目标、任务”

第一次试教历时52分钟。各团队人员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后,马上进行录像微格量表和后测统计分析。在各方的数据和结果依次汇报后,教研员首先觉得教师应用“技术和资源”方面没什么问题,如交互式课件以及利用学生的作品投影展示交流都做得很好。其次,高度肯定了本节课的学习材料。认为教师提供的这个材料能贯穿始终,利用率高;而且,从课堂观察的情况看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其余的学习材料也大都来自学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不过,学习目标要作适当的调整。比如目标二中“符号化表征小数的性质”这一条,本来的设计意图是为了体现数学简洁的符号化思想,但从教学时间超时和录像回放看到的教学效果来分析,这个目标的设定不妥。因为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个内容来说,符号表征比语言表征更为烦琐,为了解释符号表征的含义,师生交流近9分钟,结果还是没有使大部分学生弄清楚。团队人员反复观看录像,最后因为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只好放弃。

做学生后测的教师也提供了统计结果,其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

从后测情况分析,以下内容学生还存在短板:①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有困难;②小数的“后面和末尾”“添上(去掉)1个0和几个0”的辨析还不够清晰。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利用语言文字、图像、现实情境、符号等表征理解0.3=0.30,0.3=0.300。知道它们大小相等,但读法、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多种表征呈现,为学生的差异服务。

(2)让学生有目的地展开猜想、操作、验证、想象等活动,逐步理解归纳“小数的性质”,知道末尾和后面、添上(去掉)1个0和多个0的区别,以及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的道理。

(3)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改写(含化简)和组合小数。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但大小不变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会把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二)追踪之“师生交互”

确定了学习目标和任务之后,我们的重点转向师生交互的一些细节处理上。根据相关评价标准,我们力求从“教师的提问和候答、学生的探究和交流、重难点的节奏把握”三方面寻求突破。

1.教师的提问和候答更具启发与思考

我们就“机械性提问、记忆性提问、解释性提问和推理性提问”这四类认知水平的提问及候答情况进行了录像微格量表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在52分钟时间里居然提了79个问题,也就是说,这堂课平均每分钟提问1.5个。除了问题多,以下几点更是急待解决的。

(1)提问时,问题过于简单、肤浅。

笔者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是26个,然而遇到具体的课堂情境却演变成了79个。这些衍生出来的“临时性”问题中,“你懂了吗”“是不是”“对吗”这类机械性提问占了32.9%,记忆性提问占了24.1%。这么多问题都处于浅层次、低认知水平的状态,缺少思维的纵深度与逻辑关系,而且类似问题重复提问较多,必然影响到课堂有效性。

在激烈的交流和争辩中,我们对如何提出有效的课堂提问渐趋统一。第一,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设计课堂问题。如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后面和末尾”等重难点进行设问。第二,提问应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比如学生用加单位、画图、数的组成、数位表等多种表征验证0.3=0.30,0.3=0.300,初步得出“小数的性质”后。我们又设计了下面这样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感知“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从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从中突出“计数单位”变化的教学重点。

【案例2】

师: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不变,那有没有“变化”的地方呢?

预设:计数单位变了;小数位数变了;读法、写法变了;最低数位变了。

根据学生反馈,教师随机板书:变化——计数单位、小数数位、读法、写法等。重点突出计数单位变了。

小结:0.3和0.30虽然计数单位、小数位数、读法写法变了,但是有一样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大小不变)

经过精心设问后的第二次试教结果也统计出来了,我们把两次提问质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见下图)。

数据告诉我们,第二次试教的提问数已经下降到44个,机械性提问明显下降,需要学生思考的解释性问题显著上升。说明教师把更多的话语权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候答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第一次试教的79次提问中,有8次是很快公布答案,有21次立马(1秒以内)让最快举手的学生来回答。这时,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听清楚问题,或刚刚理解了但没有思考好。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向纵深递进。因此,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和时间差。

笔者听取了团队的建议,在第二次试教时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不同的思考时间,甚至是相互交流时间。在学生回答后,还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包括鼓励、指正和追问。师生平等地对话和沟通,创设了良好的思考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探究和交流更趋自主与流畅

在学生“验证小数的性质”环节,课堂观察小组提出以下的评价与建议:①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是好的,但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小数,添0后进行多种方法验证这个环节过于拖沓,建议改为:学生验证时只要选择没有尝试过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就行了,最好是规定完成时间。②学生验证后反馈交流时,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清晰,建议教师提供说话模板,打印在练习纸中,便于学生的交流。修改后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案例3】

(上一环节,学生通过0.3=0.30初步理解了“小数的性质”,本环节举例进一步验证并理解去掉1个0和多个0是一样的)

师:那么别的小数是否也是这样呢?我们还要进一步来验证。用来验证的小数由你们自己定,你可以在0.3,0.30,0.300这些小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想一个后面有0的小数,然后去掉小数后面的0,选择方法进行验证,时间为1分钟。

学生验证,教师巡视。

指名反馈。学生根据练习纸中的回答提示进行表达:我想的小数是(),小数的后面去掉0后是(),我用()方法验证了它们的大小是()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0.300=0.30

0.90=0.9

……

第二次试教中,时间分配合理,师生互动流畅,课堂效率高,效果显著。

3.重难点的节奏把握更为合理与清晰

第一次试教中学生后测时出现的高错误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重难点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从录像中可以看出,第一次试教时,教师在重难点处都没有停留,匆匆而过。怎么改进呢?经过商议,决定在第二次试教时控制节奏,在重难点环节充分利用复述、追问、举例等策略进行教学,后测结果令人满意。

【案例4】重点处复述——“计数单位变了”

师:我们通过验证发现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不变,那有没有“变化”的地方呢?

生:计数单位变了。

师:你们听清楚他的话了吗?——你来说。

生:他说计数单位变了。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0.3的计数单位是0.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

【案例5】易错点举例——“去掉1个或多个0都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小数的后面去掉1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去掉2个0,3个0呢?(一样的)你们有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0.800=0.8……

【案例6】难点处追问——“小数的后面vs末尾”

师:我们验证了那么多的例子都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有没有一个例子说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呢?(学生都说没有)

师:老师刚才也想了一个数,出现问题了。(师板书:4.0300)我把小数后面的0去掉后成了4.3,大小变了。说明这句话中“小数的后面”不够确切。

师:“小数点的后面”可以吗?(教师板书:小数点的后面)(生:还是不行)

师:那我们怎么说更确切呢?(小数的末尾)末尾为什么比较好呢?(小数的末尾就是小数部分的最后的0)

师:4.0300这个小数,哪些0是小数末尾的0?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在4.0300的小数部分划线4.0300,划去末尾的2个0,然后补充性质,使之完善。

通过教师的层层追问,修正了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突破了“小数末尾”的理解难点。后测正确率都在90%以上。

(三)追踪之“教态改进”

在反复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团队人员对笔者的“教态”也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第一条是手的问题。手支撑后腰6次,手插衣袋5次,时长达4分多钟。第二条是衣服的问题。第一次试教时的衣服过于灰暗,第二次换成红白格子,录像中的效果更好。第三条是行走的问题。教师无意走动频繁,速度过快,摄影镜头经常出现跟不上的现象。以上这些“教态”中的细节,在平时的课堂听课中也许会忽略不计,但是在录像中就暴露无遗了。

经过两次试教并利用录像课进行发展性追踪评价之后,第三次的正式录像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可行、有效的。它既有详实的数据呈现和生动的课堂情境描述,又有行为案例的诊断分析与深入有据的思考建议。它实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课堂教学效果三种评价的统一,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不失为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理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新明.以录像课为手段促进课堂高效[J]. 甘肃教育,2014(16).

[2]滕刚.课堂提问的细节处理——“圆周角”录像课反思[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17).

[3]冯立.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分析——对两节数学录像课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3(5).

优质课录像观摩会议记录 篇9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优质课录像观摩会议记录

会议主要内容:

一、田老师近期工作安排

吴x老师介绍本次教研活动安排。

录像观看。

张x老师点评。

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12年4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举办此次活动目的在于与广大英语教师一起总结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的新路子,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提供方法,指明方向。而事实上,这节观摩课也的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语言教学不能单纯只停留在语言和语法本身,而应将之作为工具和载体,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语言。老师也应该有意识把“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而非语言本身”这一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应该将英语教学提高到传播文化的高度,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教英语、学英语与使用英语不同;

2)英语以其作为语言工具的特点,与其它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语老师应该能做到跨学科教学(用英语讲授其它学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本课中讲到的视觉现象,又如SWE ,Book 1A中Unit4对数学题的讲解教学等;

3)灵活运用情感策略,巧妙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研究,自主创造、总结;

4)不足之处也有,比如下课有拖堂之嫌,但是瑕不掩瑜。她的确为在新课标的运用中探索出了很好的路子,很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授课者对情感策略的恰当运用。下面我就情感策略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5)这节示范课的老师是来自北京171中的刘老师,看得出她与同学们是初次见面,全新的课室,全新的学生,刘老师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体现了刘老师很强的课堂驾御能力。比如在导入阶段,刘老师对那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了小礼物以示鼓励等、下课时又班上留下了两本有关首都北京的书以做纪念都体现了情感教学;

6)整节课讲授时,老师都是微笑教学,并与学生亲切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时老师注意观察,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更让学生对自己有一种信任感;学生的答案有偏差时,老师也是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而且恰当自然地指导、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注意到了“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7)整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和一个结论(Seeing is making designs;Seeing can be making mistakes;Seeing is filling in the gaps.Seeing and thinking are both important!)展

开,但是这三个要点和一个结论全部由老师运用“问答法”、“激励法”、“图示法”及恰当的肢体语言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从而体现了“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三个要点和一个结论的总结过程中,老师也很好地把握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8)我们注意到,在这节课的后半段,电脑出现了一点问题时,刘老师能马上做出反应,体现出其准备充分,经验丰富,驾御课堂的能力很强,课堂上头脑灵活、沉着,可见其备课时就注意到了“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9)整节课老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引人入胜,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自主总结,充分体现了“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10)适当的心理和思想教育也为这节课增色不少。新课标课程改革的重点就在于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认为这节课之所以能成为优质课就在于她恰当运用情感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能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这的确能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借

易x老师点评。

本节课的背景说明:该老师为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优质课北赛区一等奖第一名。

该堂课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太好,反应较慢,但参赛老师用自己的机智与魅力很好地上完了这堂课,值得学习。

英语课堂中,应该将文化融入课堂,老师应提高综合素质。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来应用三个句型。

吴x老师点评:把美学应用于教学中去。教师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应思考:如何适应新课标?

陈x老师对期中考试作说明:

考试范围:1A 2A的unit1 unit 2

考试时间:第十周周五考试。

没有录音带,各校可以依具体情况选择读或自行录制。

考试题型:听力30分:听句写词,听句辨音,对话理解,短文理解

笔试70分:词组互议,词形转换,选择15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2篇,补全对话,看图作文(给提示词写连贯的短文)

吴x老师讲初一书法比赛有关事项:

时间:16周周四下午初一书法比赛决赛

人数:各校按学生人数2%选出参加决赛,决赛名单11月21日前发Bfd38@163.com田老师

参赛要求:学生停课,自带2A书,大于0.5的黑色签字笔,A4纸1张。参赛姓名必须写在反面右下脚,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用手写体抄写指定内容,不可以涂改,卷面整洁。

文章

来源莲山

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篇10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课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职称晋升)、课堂诊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教师的工作中。值得一提的,近年来我们学校老师执教的课有机会在全省甚至全国获奖,有不少是借助于教学录像课这个平台。否则,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想要参加全省或全国的教学现场赛,机会是少之又少。

采取评录像课的方法在全国比比皆是。即有关学校将所要参评的课拍摄制作成一部实况录像片,报送评比部门,评委们则根据录像片给参评的课打分,评出奖次。这种评课方法的好处不少:一则降低了评课组织工作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和开支;二则参加评课的教师、学生、各种教学器材以及评委和参加观摩的教师无需在特定的时间集中于特定地点,避免了以往评课活动中所必须考虑的交通、食宿、组织安排等各项繁琐的工作和所要承担的各种开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三则参评获奖的课可以通过现场制成的优质课光盘(或录像带的复制)在学校间进行交流,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观摩到这些好课。但也有人对录像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录像课可以做假,不真实,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水平。事实上,教学录像课的确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的现场教学课。一般来说,参评的录像课是经过了美化、包装的,一些实际的现场赛课中教师可能会犯的错误,如:超时、时间不足、写错字、说错话、遗漏教学环节、多媒体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障碍等等都可以得到避免,再有片头、片尾、中间的过渡等,也可以通过编辑人员后期的润饰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课的质量的目的。但无论怎样,教学的基本面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如:语言、板书、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等等,这些判定一节课是优是劣的主要内容和方面是做不了假的。因此,可以说教学录像评比课达到了评课的基本目的。因此,一堂录像课能否获奖,所得奖次是高是低,不仅给摄像师拍好录像课提出了要求(因为在一堂教学录像课中,即使拍摄质量在评课中不作要求,但它对评委的主观印象也会有很大影响,更何况大多数录像评课把拍摄质量也纳入了评分的要求,并且占了较大的权重。),同时,还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组织管理的水平、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鉴赏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执教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还要密切注意与摄像师的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录制一堂成功的课的目的。因为,课堂教学录像课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但它又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可以同时看到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可以随意把眼光转到课堂的任意一角落。而课堂教学录像课则不同,它的观摩者只能看到镜头可显示的画面,观摩者的眼光和思维只能随着镜头走。下面,本人就谈谈作为一名录像课的执教教师,在录像课上应如何与摄像师配合,需要注意什么,提几条建议,供老师们借鉴。

一、教师制作课件(幻灯片)需要注意什么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一个好的幻灯片、演示课件对于上好一节课举足轻重,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时要想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必须注意以下4个方面。

1、使用清晰的字体,如:黑体、幼圆和楷书等;避免使用行书、隶书、美术字等。

实践证明,宋体和黑体是人们最容易分辨的字体,所以在印刷书籍,书写宣传标语时,几乎全部用这两种字体,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清内容,最快理解知识内容,应该首选宋体字。标题和重点词可以加粗或用黑体字(如图1所示)。如果想让演示内容更活泼,幼圆和楷书也是可选字体。除了特殊需要的标题、课题,最好不要在正文中出现美术字体,更不能加空心、阴影等特效,那样会加重学生阅读负担,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确实需要特殊的字体,那事先就要在自己上课使用的电脑上安装好特殊的字体,避免上课时出现意外情况。

2、幻灯片宜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白色、浅黄、浅绿等对比突出的亮色。

现在我们教室里用的大部分为正投影设备,银幕直接受到全部光线的照射,没有投影机的照射时,它已经是反射亮度最高的物体,如果我们用白色做幻灯片背景,投影幕与周边物体,如黑板板书、教师授课等反差太大,摄像机选取的构图画面如果同时显示屏幕与授课教师(或板书),会出现屏幕过亮,看不清图像与文字;如以屏幕为标准,摄像机光圈缩小,教师或黑板板书的亮度又不够,会成为一个黑色的阴影,看不清教师面目,图像效果差。幻灯片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亮色时,尽管仍与黑板背景有亮度差异,但效果好得多,能够正常观看。

3、文字格式要统一。

标题、小标题、正文内容、注释等,前后字号、字体要一致,相同等级的标题在不同的幻灯片中位置要一致。同一张幻灯片使用字体不要超过3种,同一句话字体不超过两种,重点、难点词汇最好用同一种字体的加粗功能。有的教师喜欢在幻灯片中使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文本内容,播放时,花花绿绿的颜色强烈刺激学生的视神经,学生的兴奋点错位,反而对知识点淡化或忽略,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同一张幻灯片文字色彩原则上不应超过3种,坚决杜绝一句话中出现3种色彩的文字。

4、在文本或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要把大尺寸的图片用工具缩减到合适的尺寸。

一般不能大于1024×768,因投影机的分辨率就是1024×768,即时使用了高清晰的图片,也不会有更清晰的效果,反而白白占用了计算机资源,严重影响速度,使计算机运行不流畅。

5、做好的课件要压缩打包,然后再解压到自己上课用的电脑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入径的不同而链接不上。

二、教师要及时与摄制组成员沟通,互通信息

在正式拍摄之前,执教教师要实时向摄制组成员详细介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内容、重要教学情节以及自己对拍摄、后期剪辑等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参评要求等相关资料,让有他们拍摄时心中有数,后期剪辑时有目标、有重点。

三、教师上课的形象与教态需要注意什么

1、执教教师上课应穿大方舒展、颜色搭配合适的职业装,女教师化淡妆,男教师头发整齐,不留胡须。尽量避免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执教教师身着白色服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会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还要避免穿窄条纹或细方格服装,这样的服装会造成边缘不清,画面闪烁,俗称爬行的效果,影响观看。

2、教师讲课应该尽量站在讲台中央。教师的知识讲解是通过语言、姿势、表情等传递给学生的,只有站在讲台中部位置,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看到,有完整的交流。有的教师喜欢讲课时在讲台上左右行走,还有的教师喜欢站在讲台侧面或者走到学生中间讲课,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左右行走给学生一个不稳定的形象,摄像机来回跟踪教师,也会使画面不稳定;站在侧面,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教师的表情,走到学生中间更会使大部分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明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同时要努力克服平时上课中不好的,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口头禅。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不要随意。可能的话,可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好自己的上课语言。

4、教师在授课时,要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教师上课时讲了错话,或遗漏了某个教学环节(板书),不要慌张,可以把讲错的话重讲一遍,遗漏的环节自己毫无声息地补上,课后再与编辑人员交流,便于他进行裁剪、润饰弥补。

5、学生活动与发言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具体体现,要准确把握。

上课前,教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现在,我们拍的重要的录像课都是采用双机录制。因而,教师要把发言好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学生机最佳的拍摄位置。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特别是科学之类的课)安排在学生机(主要拍摄学生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或教师机摄像机(主要拍摄教师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附近,便于摄像师即时捕捉精彩的学生活动画面。教师千万不要在学生发言时走到学生面前,与摄像机成为三点一线,使摄像师无法捕捉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画面。学生发言时,教师的位置可以稍作调整,相对摄像机机位,站在发言同学左边或右边。要提问某位同学,要事先通知摄像师做好准备,当然不能用语言,要用动作,如,教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手举起,一是给学生个启发,会的要举手,同时也给摄像师一个提醒,我要提问了。你可以慢慢地向想要提问的同学的方向移动,或是你站在中教室间不移动,那么你要提问右边的学生,你就举右手,你要提问左边的学生你就举左手,摄像师自然就知道,你下面的镜头要向哪个方向移动。反之,你向右边走或是举起了右手,最后却提问了一个左边的同学,抑或东问一个,西问一个,前排的问一个,后排的问一个,摄像师就不知道镜头该怎么转,更不用说跟得上。在过去的录像课中,经常出现学生机的镜头刚跟上,学生已经坐了下来,这时画面里只有学生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画面,就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

6、学生活动、做作业时,教师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巡视。

如查看几个重点学生,并进行指导交流,不要无目的地转悠一圈就走回讲台。如果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活动时,教师与学生要尽量正面朝向摄像机,摄像时才能保障画面主体突出,可看性强。

四、教师上课该如何把握课堂进度,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

1、合理地安排讲课时间,把每一个环节精确到分钟,可以顺利完成教学进度,保障教学效果。可能的话,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当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上课时,恰当使用讨论、课堂练习、学生演示等教学环节来平衡时间是一个好方法,当时间充裕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增加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当时间紧张时,减少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减少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

3、对于时间的掌握,教师不要一味看时钟,以免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或学生上课的表现。

有个方法不妨一试:就是在讲台上放一块手表,固定好时间,如上课前把时间定点在10点,上课后把手表启动,这样只要时间到了10点40,就是说明你上课的时间到了。同时,到讲台前,看一眼手表,谁也不知道你是在看时间。

4、切实控制好学生的讨论时间。

学生每次讨论的时间长短要适度,超过3分钟的讨论,学生激情会急剧减弱,表现疲沓,观众也会视觉疲劳,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好。

5、在教学课件的选用上,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能用实验、演示、表演等教学手段时,就不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一堂课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演示了几十张幻灯片,其它教学技能却没有机会很好地展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的视频教学课件要精确编辑,内容选择准确,时间恰当,播放时无停滞、无断码,把与授课内容无关紧要的内容提前删除。

五、教师使用教学设备与进行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用得好,锦上添花,还能为教师教学环节加分,使用不好,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教师形象。

1、实物展示台的使用。

实物展台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平面的文字图画,也可以展示立体试验,还能即时地展示学生作业,使用极为便捷方便。使用时要注意规范,不要用手指点图像,如果没有专用工具,随手用的笔也可以使用;注意展台摄像头的位置,不要让摄像机、展台摄像头、教师头部成一条直线,那样会遮挡住教师,影响形象。教师可以站在稍侧的位置,以不影响操作为准。如果实物展台放在桌面上,展台摄像头会遮挡住授课教师及黑板,影响学生视线,长时间不使用,应该把展台摄像头放倒,使用时再抬起。

2、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在上课之前应做好测试,尤其是音视频。

检测视频是否可以正常播出,音量大小是否合适。所用课件最好放在D盘或E盘的盘符下,发送到桌面上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删除,也能避免占用C盘空间,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如果需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应该把投影屏幕黑屏,使用幻灯片时,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相关的键即可。

3、演示与实验。

上一篇:小学语文研讨会通知下一篇:春天优秀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