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

2024-08-04

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共12篇)

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 篇1

不是。人类也有无法跨过的东西。比方说,时间。

人们在很多小说,电影中描述并幻化那种可以使时间倒流的机器,来表达自己对操纵时间的渴望,但渴望终究只是渴望而已。大概,不会有人可以真正的,在时间中逆流而上吧。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就不会考砸了。”

“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不会再犯那种错误。”

“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

时间可以倒流么。

谁知道呢。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截点。回忆到了那里,就停住了。当然,我们总是在往前走,不得不走,带着所有光荣和残破和平淡和幸福往前走。但是你知道,你不是完整的。一部分的你被时光拦截下来,她和你挥手告别,永远的留在那里。剩下的部分,总是试图回头去寻找那些碎片。

十七岁的少女真琴很快地掌握了控制时间的技巧:只要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就可以穿越时空。于是,很多令人激动的东西接踵而至,她不停地穿越,去一次KTV可以唱10个小时,只要记下答案就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打棒球时只要按上次球的路线边可以接住,可以回到从前去吃妈妈那时做的烧烤……

可以掌握时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吧。大概是这么想的。

她却忽视了那个脑海中的回音:真的么。

对我来说,大概永远都渴望停在十七岁。

动画版的电影向原著小说致敬,以一种巧妙优雅的方式。女主角发现自己的超能力之后,去找自己的姑姑商量。姑姑在做修复古画的工作,一派淡然,跟她说:“每个少女年轻时都能穿越时空的。”

没错,她才是原著小说的女主角。是那个不得不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已回去了未来,徒然等待的女生。而活在当下还是少女的少女,她的那个未来男孩,回到这个时空,就是为了看那一幅正在修复的古画。在他的时空里,那幅画已经损毁消失。在这里,时空和记忆,原著和改编,形成一个美丽的回环。

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真琴却是真切地听到了那遥远的声音。她相信着,她望着蔚蓝的天空和团团白云,微笑,脑海中是千昭的影子。在未来等待着的千昭。

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 篇2

20世纪80年代初, 我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白马井中学教书。这里是我的母校, 从台下到台上, 心里真有点激动。那时学校的条件还比较简陋, 没有围墙, 几间瓦房和一栋做工粗糙的三层楼房散布在一片开阔的坡地上。楼下的几间工作室, 便是我和两位从同一所大学分配来这里的老师的宿舍。用现在的眼光从外表上看, 充其量只是一间乡村小学。那时候用电也不正常, 老师和晚修的同学们, 每人都有一盏备用的煤油灯。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间学校的喜欢, 一它是我的家乡, 日夜有蔚蓝的涛声伴随书声和歌声, 二是校园内有大片大片的木麻黄林, 虽不优雅, 也算宁静。我的一篇散文《触及我心灵的一分》, 就是几个午间在这树林下写成的, 随后刊发于1986年的《中国教育报》上, 成为该次征文广东省的唯一获奖者。更为可贵的是这间学校淳朴踏实的学风、师生间的和谐相融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那时候镇上还没有很多酒家, 老师们偶尔加菜, 就是到乡下买回一只狗, 炖了大家围着吃;学生们的穿着很朴素, 不会染指甲或者穿裤脚带洞洞的牛仔裤, 初高中的年级办毕业酒, 就是从市场牵回一头猪, 还有苹果饼干等, 就地砍一根枯树当柴, 三个石头的火灶架上铁锅, 做成一场浪漫的篝火晚会。每逢元旦或教师节, 学生给老师送的礼物大多是一张卡片、一本挂历、一只小的洋娃娃之类, 礼虽轻, 纯真之情油然可见。最使我难忘的是平整学校运动场的那段时间, 那时学校的运动场只是一片南高北低的杂草坡地, 几百师生组成阵容强大的粪萁队、铲队、锄头队, 将一两百米外的泥土一筐一筐地挑到低处, 累了, 擦把汗, 抹把鼻涕喝口水, 又回到自己的位置, 就是抱着所有的事都靠自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几个月下来, 让这块坡地变成了不算运动场但可以活动的地方。 (真正的运动场是我调离多年后, 学校借着举办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之机, 由上面雇用推土机修整的) 。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 但我一直认为, 自立自强的书声意气, 在街上流行“QQ、花生”和“肯德基”的今天, 仍然是一种应该秉承的传统。

调离马井中学至今已经20多年, 正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写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又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即便是匆匆, 但多年来, 每年逢中考过后常听到有人谈论白马井中学今年又有多少多少人考上海南中学、华侨中学, 这时, 我这个曾经的白马井中学老师多少就有点阿Q式的沾沾自喜。每次回家坐车路过, 总习惯把那多年不变但仍风采依然的校门看上几眼。前些日子, 和学校的吴副校长在校园内转了一圈, 觉得真是今非昔比, 当年的旧建筑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栋栋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深吸了几口带咸味的海风后, 又记起当年风华正茂的我带着所教班级的学生于日落时分散坐在陡立的泥崖上观察霞彩满天的大海, 落日归帆、鸥翅船歌, 纷纷走进学生们的作文。看着这间学校散发出来的颇具点现代的气派, 我又深深地怀念起当年校园里那片片摇曳葱郁和清凉的木麻黄林……

《穿越时空的少女》影片观后感 篇3

看这部动画的过程中,大多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为女主角真琴的一举一动而微笑。喜欢真琴,喜欢她的迷糊,喜欢她的傻呼呼,更加喜欢的是,她和功介,()千昭三人玩抛球时的场景。喜欢这动画的一切。

看这动画,会让人想起高中的生活,高中时的天空,高中时的同学,高中时的教室等等。动画里的那种清新气息,很让人陶醉,尤其是那蓝蓝的天空,更是让人着迷。

自《听到涛声》以来,很久没看过这么贴近高中生活且让人有所共鸣的动画。柔和的色彩,幽默的剧情,淡淡的情感,动画中的所有,都处理的很好,是现在很多剧场版动画不能相比的。现在不是很喜欢鲜艳的色彩,沉重的剧情,强烈的情感构成的剧场版动画,再加上什么宿命之类的主题,看多了,会厌烦。看《穿》,会让我想起以前看动画时的那种很单纯的喜欢,不需想很多东西,只需静静地观看,随动画或喜或忧就足够。

穿越时空遇见你读后感 篇4

世界上最有魔力的地方,就在书本里。()欧阳小鸟和表哥张天飞翔,再有一池荷花的古老图书馆里,无意发现一本书,书名叫《谁来驯服不听话的书》书里讲的是一种奇特的任务――图书驯服师。兄妹俩被这本书迷住了开始寻找冷门作者叶西奇,同时也挖出了真正的驯服师朗诗,最后,朗诗消失在荷花池里,叶西奇泪流不止……

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在故事里,小天和小鸟跟着叶西奇和朗诗一起穿行在书和现实之间的魔力地带,我好像像一只松鼠一路拾着榛子,跳啊跳,不知不觉就蹦到森林深处去了。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仿佛又回到了现实,我还是穿着睡衣,躺在床上手里捧着书,好像刚刚我也跟着魔法驯服师开始了迷幻、动荡、古怪、俏皮的旅程。读完后,我思考了很久,觉得世界上可能真的有图书驯服师这样前所未闻的神奇人物。我还明白了许多事情,世界上最有魔力的地方,就在书本里,很多书里藏着真实、爱、知识,他们是有灵魂的……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我变得更加爱惜书了,妈妈说,我真的变了好多。所以真是好书,让我以后多读!

穿越时空时空的想象作文 篇5

穿完后,灰太狼红太狼进入了大门,到达后,他们就疯狂地偷起了珠宝,检查员说:“这是怎么回事,珠宝全被偷了。”然后,检查员告诉了羊羊侦探组,他们立即赶到了现场,喜羊羊拿着放大镜往地上一看,看到了狼脚印,告诉检查员:“检查员叔叔,是狼偷了宝珠。”“狼,那会是谁呢?”喜羊羊他们更仔细的往地上看,1分钟过去了,懒羊羊找到了线索,“大家快来看,这有一根狼毛。”

喜羊羊他们跑去找机械羊,“机械羊,机械羊。”喜羊羊大喊,“机械羊,帮我们看看这狼毛是谁的。”机械羊拿着狼毛看着,说:“正在检验中。”暖羊羊猜想:“会不会是灰太狼?”最后,检验到了是灰太狼,懒羊羊说:“班长,你的乌鸦嘴又灵了。”“可恶,又是这个灰太狼。”沸羊羊生气的说,美羊羊说:“怎么办啊?是灰太狼,喜羊羊快想想办法啊。”喜羊羊说:“只好要灰太狼出来了。”

他们走到了狼堡附近,喜羊羊跑到了狼堡的右侧躲起来,沸羊羊对着喇叭喊:“灰太狼,你快给我出来!”灰太狼听到后,立刻跑出来说:“沸羊羊你这是自投罗网吗?”沸羊羊把喇叭放在口袋里,说:“灰太狼,是不是你偷了珠宝。”这时,喜羊羊跑到了狼堡里面,“怎么会是我偷了珠宝。”喜羊羊看到了穿梭门,说:“这里面是什么?”喜羊羊不小心碰到了英文字母s,又碰到了选项中的赛尔号。穿梭门说:“请输入密码。”喜羊羊说:“难道是灰太狼使用这个门穿越时空?”“密码正确。”门出现了漩涡,喜羊羊要被吸了进去,他大叫:“救命啊。”

小议《穿越时空的爱》的设计 篇6

动画短片《穿越是空的爱》以场景闪电和恐怖的背景音乐切入, 该动画短主要是讲老人与他妻子的故事, 老人的妻子去世了, 有一天孤独的老人出现幻觉, 看到了一个蓝色的魂魄来找他, 老人看到蓝色的魂魄吓的满房间的在跑, 最后老人逃到了卧室摔倒在地上, 老人闭上了眼睛, 魂魄毫不犹豫的扑上了他。等老人张开眼时发现这个魂魄是他的妻子, 然后镜头镜头切换到他妻子的照片, 本动画的主旋律的关于亲情的, 所以片名叫穿越时空的爱。同时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唤醒人们对孤寡老人的关爱。

2. 角色设计

动画的造型设计是将动画的角色设计为可视的形象。从内容而言, 角色设计即有反映现实题材的, 也有充满神奇想象的。

《穿越时空的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老伯伯对妻子的怀念而发生的故事。根据剧情首先男主角的设定要看的出是年纪比较大, 经历过时间“洗涮"的人物。而女主角在年龄上看起来要比男主角要年轻一些, 并且脸部要可善可恶。

角色的制作, 要把自己设定好的角色, 通过电脑利用三维软件创建成有三维空间的模型。《穿越时空的爱》里的主人公老伯伯在建模之前, 首先要把画好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分别导入到Maya的前视图和侧视图。然后根据图片来创建模型。在创建模型时, 首先是创建一个polygons的立方体做头部, 然后平滑立方体, 调整模型的形状。然后设置关联复制, 接着挤压出躯干、四肢等部位的关节及大体形态, 最后做细节调整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模型制作完之后是做材质, 首先角色的UV分割展平并导出UV图片, 然后把导出的UV图片导入Photoshop里参考绘制贴图, 绘制的时候根据角色的形象及纹理走向画出想要的贴图效果。在材质贴图上添加了一些皱纹和老年斑, 以突出角色的年龄和时间的带来沧桑感。接下来的是绑骨了, 在这里本人是手动创建的骨骼。Maya中的角色模型就相当于木偶。而角色骨骼, 则就是木偶身体中的钢丝。当骨骼被设定后, 将模型蒙皮到骨骼上, 使骨骼可以控制模型, 在绑定骨骼后也要对该模型进行刷权重, 并添加控制器以方便动画制作。然后通过旋转移动控制器添加关键帧动画。这样动画中就可以看到僵硬禁止的角色模型具有了生命力。

《穿越时空的爱》中的另一个角色就是他的妻子, 妻子的制作方法和老伯伯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

3. 拍摄技巧与灯光渲染设定

Maya中的灯光分为聚光灯、平行光、点光源、面光源、以及环境光, 在本短片中主要运用了聚光灯、环境光和点光源。个人喜欢用聚光灯作主光源, 因为它可以很方便的控制照射方向和照射范围, 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虚化边缘使边缘光消弱些, 这样会使主题突出。环境光用来照亮整个环境, 既简单又容易控制。而点光源则是用来照亮角色的眼部, 制造出高光效果, 眼睛看起来更真实。

渲染是三维制作的最后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 在这一步中要设置所使用的渲染器, 以及相关的属性, 这关系到输出的图像的尺寸、分辨率等决定性因素。动画短片《穿越时空的爱》用的是Maya2010版本的Mental Ray渲染引擎, 图片输出为tiff格式, 大小设置为720×576, 像素为100pixels.

4. 后期合成制作

后期合成制作是整个动画短片的最后一道工序, 集齐音乐、音效、剪辑、字幕、特效等。将之前渲染出来的图片或视频经过软件After Effects cs4、Premiere cs3、Photoshop再次加工, 最终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穿越时空的爱》里的大部分特效是在Maya中完成的, 如其妻子身上散发的蓝光, 其妻子身上的衣服和窗帘的飘动, 以及场景中的闪电等。部分效果也会在After Effects cs4中调整, 例如Maya导出来的图片比较暗, 会在After Effects cs4调亮了整个短片。配音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在Premiere cs3里调节了音量的大小, 及声音时间的长短, 还运用了软件里自带的音频编辑器, 给声音加了特效。

动画短片《穿越时空的爱》的创作是由本人一个人, 从剧本的构思, 到角色的制作、材质、绑定, 到动画, 再到后期的合成, 培养了本人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创作中学习到了一些平时所没有涉及到的地方, 同时也让本人了解并熟悉了整个片子的制作流程。制作一部动画短片并不容易, 没有制作过的人不会有深刻的一会, 整个片子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细碎而具体, 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这样的经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韩宇.影视服装的基本要求与设计艺术研究[J].作家, 2012, (08) :237-238.

[2]阎延.电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J].电影文学, 2013, (06) :10-11.

[3]邢静.基于水墨艺术的动画场景教学研究[J].大舞台, 2013, (01) :184-185.

[4]沈宇峰.动画短片的创作与研究[J].芒种, 2012, (04) :218-219.

[5]唐飞.对<紫色>导演创作的构思分析[J].电影文学, 2013, (23) :72-73.

[6]王健.中国中小成本电影产业缺失成因分析[J].电影文学, 2013, (05) :17-18.

[7]王琼.电影《阿凡达》3D特效技术解析[J].电影文学, 2013, (13) :113-114.

[8]聂欣如.动画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

[9]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1890-1962) [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篇7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5日 11版)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总书记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近期,两本相关主题新作《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和《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推出,受到读者欢迎。11月1日,以“不忘历史 继续长征”为主题的长安街读书会举行,两书的主要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黄一兵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王新生,与读者共同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心得。本期光明读书会整理刊载其精华部分,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已经有那么多权威著作,今天还要重新整理和撰写党史和长征史?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又一本具有权威性和相当历史价值的党史基本著作。

继《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后,时隔多年,我们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且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三本书的写作都有一个特殊的契机。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了解,领导他们的党是什么情况,于是胡乔木署名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了1991年,时逢苏联解体、东欧动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需要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一个完整的阐述,特别是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做一个清晰、明确、客观、公正的阐述,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在什么样环境下产生的?这本书后记中写道:时间是从2010年起草。这跟我们党史工作上一个重大事件直接相关,即201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可以说是建党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当时分管党史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就是我们起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第一次对什么是党史做了明确的概括,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包括三个历史统一:不懈奋斗史,这是一个传统党史的框架;理论探索史,把党在理论创新上的重大成果、发展过程、形成标志做了一个深刻阐述;党的自身发展史,党的自身奋斗史,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和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2010年以后,在写党史、党史著作、党史文章时,都强调“三史统一”。

此外,会上还提出要把握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所谓主题、主线,就是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本质主流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 2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本书的许多观点就是围绕这个思想来展开。后来这个重要观点逐步融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

正是因为有了2010年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广大党史工作者觉得这是一个引领党史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会议,因此有必要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对党的历史进行重新归纳、总结。

王新生:我也谈谈为什么写《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我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了三十多年,主要从事民主革命事件研究,长征史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第一次参与写红军长征史方面的书,大约是在20年前,只写了两个章节,也没有什么自己的研究,大都是吸收别人的成果。后来这些年,我在不断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2016年,迎来了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了,长征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巍峨丰碑,我们党史工作者都在思考,今天应该给读者奉献一个什么样的成果?还像过去写《红色铁流》一样吗?显然不行。过去的书虽然也很好,但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21世纪,如果拿出来的东西依然是过去的模式,作为一个党史工作者,我对不起如今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有这个责任为国家、为读者、为人民,拿出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产品。

这些年,关于长征的书出了很多,但搞研究的人写的书销量不大,反而是搞文学的人写的书很畅销。这些书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在文学加工下,读者对这件事的理解与当时的史实,距离比较远。所以党史研究者和工作者们必须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既要让长征史扎实、准确、权威,又让读者爱看。我攒了很多年劲,终于为大家呈现出这样一本书。

如今的主题出版不仅在装帧上有了新意,内容和选题上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爱好,这两本书有什么创新之处?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创新,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这本书第一次把我们党的历史起点从1919年扩展到1840年,而且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这个时间的更改我们是有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往前挪到1919年,从五四运动写起。我们过去写党史比较多地聚焦在党的具体事件角度上,但这部党史,则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讲我们党的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1840年提出来的,是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要把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过程写清楚,未来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是当作一个主要历史任务提出来的。这是这本书在思想上、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特点。

第二,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贯穿九十年的写作。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最根本的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全书,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解释清楚。实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的梦想,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过程中,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二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靠什么理论去指导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是一个什么样社会制度问题,四是该以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1840年以来,很多人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没成功,最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答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不仅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能够鲜明地体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新认识、新结论。这许多内容组合在一块,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理论内涵和时代精神。

王新生:我认为《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学术为支撑。书中既有我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参照了很多权威著作,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毛泽东选集》《周恩来文选》《周恩来选集》等等,还有军事科学院出的关于军事方面的书。

第二,我运用了多方面的资料。比如,我还阅读了《蒋介石日记》,认真研究了蒋介石关于第五次围剿红军,以及长征途中的一些想法,以证明一些关键史实。

第三,书中包含了我的一些点评。这些点评并不是我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研究党史、军史时,自己的一些感想。读者可能不是相关专业的,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点评告诉读者如何看,引导读者对事情的认识。

我以书中《湘江之战》这个部分的内容为例。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我在书中写道: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湘江之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最低谷,但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的政党和军队,充满朝气和智慧,不会为严重的挫折所吓倒,他们会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调整方向,走上 胜利之途。我通过这段话总结了湘江战役失败后党的情况,然后引出后面的遵义会议。

还有当年蒋介石污蔑红军在茅台池中洗脚,说红军是很野蛮的军队,青面獠牙,是赤匪。我在后面引出一段话:历史是威严的,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很渺小,都要敬畏历史,因此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要老老实实做事,不得弄虚作假,如果不老老实实做事,弄虚作假,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嘲弄。国民党造谣红军在茅台酒池中洗脚,无非是把红军的形象在人民中弄臭,但适得其反,这种做法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说党史、长征,就是用过去的精神来激励今天的人,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是什么?

王新生:四支红军出发长征时约有20多万人,尤其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没有做政治动员,大家不知道到哪里去,但愿意跟着走。为什么?因为相信党。

我说一个小小的体会。2015年时我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小段长征路,是大约300米的一个90度悬崖,我腿都软了。之后是一个崎岖的羊肠小道,最窄的地方仅仅能放下一只脚,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只有四华里路,我就觉得这个路再也走不到头了,感觉总是被危险威胁着,这让我震撼,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年的红军走过这条路?

在我的书里写过一个红军战士的事迹:过草地时,一个十几岁的小红军刚开始还蹦蹦跳跳,后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阴雨连绵,缺乏粮食,他日渐虚弱,临终前他告诉战友:“我是活不了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了,当你们革命胜利的时候,告诉我的家人我是为革命牺牲的。”这就是当时红军战士到死都抱着的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的精髓就是理想信念。因为理想信念就是一个灯塔,高高竖起来照耀着人们去前进。要是没有长征精神,最终怎么能有三四万人,在军事高压和恶劣自然环境下走到了陕北。有了理想和信念,就有了灵魂和力量。理想信念是永恒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革命就一定能胜利,就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一兵:我理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征精神为什么现在依然那么鲜活,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成为自信的内容,应该具备几个条件:独特的、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的三个组成部分,就包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东西,能够传承久远的东西;革命文化,就是五四运动以后形成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三个文化正是由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甚至两弹一星精神等组成。这些精神汇聚成的力量,是能够穿越时空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穿越时空的小狗作文 篇8

“哦,不,你又生气了!”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主人老是生气,原本的一天两顿改成了两天一顿,真是饿死我了。对了,大家都叫我乐乐,是一只狗,要论种嘛!我是八哥狗和沙皮狗的孩子,所谓的“混血狗”。体型嘛!主人她们总说我胖,可是我感觉在我们这种狗里我算挺苗条的了。长的……很好看(自恋中)!

真的好饿,主人难道你没看见我很饿么?咦,眼前怎么这么模糊?我在做梦么……好晕!

“哦,好疼!这是哪啊?”看这样子好像是主人看的古装剧里的情景。

“格格,前面就是了。”“诶,你们看,好可爱的小狗啊!你们帮我把它抱回去,别弄伤了它,先下去吧!”“是,格格!”不能吧,我就这么成为格格的宠物了?好像不是梦,因为我有饿的感觉。

要说格格就是格格,我跟着它呀,可是吃了好多的美食呢!而且听说著名的`《九阴真经》就藏在格格的睡房,所以,每天将军都会被派到这里来看守。不过我有时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主人,尽管她生气不理我!

我来到这里已经有两周了。今天晚上,听说将军和佣人都不在,他们把看守的重任交给了我,拜托,我只是一只狗诶!不好,有声音,好像是小偷,怎么办?恩,在翻东西一定是啦,站住,不要跑!“啊!”哈哈,我咬了他的屁股,看他还怎么逃!

“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啊,将军,你怎么受伤了?”“格……格格,刚刚我在外面看守,突然听到里面有声音,我就冲进来,没想到这只可恶的狗竟然咬了我,让那个小偷跑掉了……啊,好疼!”“来人呐,快来人叫御医!”

隔天,我被一审判决了,我竟然成为史上第一个进监狱的小狗,还是被冤枉的,我的神啊,谁来救救我?是将军。“呀,你过的不错嘛,要不是你,这本《九阴真经 》还真不能轻易到手,谢谢你啊,不过我饶不了你咬了我,哼!”太狗了这个将军,从那一天起,我便开始绝食,渐渐地就饿瘦了,又有了来这里之前那种晕晕的感觉……

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 篇9

云中飞鹤, 这个在网络世界中藏身数年的神秘女孩渐渐融入人们的视野。她是一个纯真的东北女孩, 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边陲重镇齐齐哈尔市。肥沃的黑土地滋养了她的浪漫, 她的执着, 她的诗情画意。

然而, 人们对她的了解并不是直截了当地从她本人开始的, 很多人都是在漫延无际的网络世界中搜索到她的诗, 她的歌, 她的一言一行, 她的音容笑貌。人们从诗歌《飘逸的长发》, 《荷叶上的露珠》、《林黛玉》等近百首情韵漫天的咏唱中得到了一种享受, 享受之余, 大家不禁又会搜寻:云中飞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呢?

在网络中, 我们可以搜索到很多叫云中飞鹤的人士, 网络世界中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常常让人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 但是在众多的云中飞鹤中一个以诗情诗意, 著称的女孩子让人心动, 她就是《飘逸的长发》、《荷叶上的露珠》等诗词的作者。一个刚刚二十岁的青春女孩。云深不知处, 仙鹤梦中来, 云中飞鹤这个孤身一人独孤闯京城的女孩, 她的真情真心真意, 以顽强精神刻苦努力逐步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2004年的秋天这个从孩提时代就做着诗词梦想的女孩子带着对京城的想往和憧憬来到了北京。这个时候云中飞鹤已经在网络上写了不少诗词, 作品尽管简单了一些, 稚嫩了一些, 但已经开始引起了一些群体的关注。但她已经觉出了自己的不足, 因此她一边打工挣钱, 养活自己, 一边求学钻研, 充实自己, 同时继续用诗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觉、感知、感受。这之间, 有多少个晨光初露的黎明, 多少个紫霞飞舞的傍晚, 多少个坐卧不安的深夜, 她挥汗如雨地伏案于灯下, 她凝神静思地注足于窗前。几年下来她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通过自修获得了本科学历, 陆陆续续地写了近千首诗词, 其中有很多作品在网络上被关注传诵, 有近百首诗词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和转载。如今无论她以云中飞鹤还是幽谷容还是别的什么网名出现, 很多人从她的作品中, 甚至从她的言谈中就知道她就是那个在网络中传诗诵词的青春女孩了, 她的网络情诗渐渐让她成了网络红人, 她的人气指数呈直线上升。

云中飞鹤这个在网络中以情诗情歌不断扩张的女孩子, 她不想太多地讲述自己, 她说自己还很不成熟, 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自己写的东西严格意义上算不得什么作品, 只是写着玩玩而已, 发出去也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批评和指正的意见回来……。

春花秋实, 花开花落, 小荷才露尖尖角。云中飞鹤, 在网络世界腾云驾雾的女孩子以她独特的发展模式我行我素, 疯狂地成长着, 她的这种成长打破了正常的生长季节, 穿越着时空, 她的脚步跨越在电光火石和光缆宽带之中。她的诗词在数字组合中跳跃呐喊着, 她的身上演绎着从乡村到大都市并与大都市一同扩展的青年一代的特别故事, 而这故事又被他们溶解在自己的情感诉说当中, 容不得别人去一笔一画地描述。因此, 我们很难准确地讲述一个完整的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这样, 我们只能在瞬息万变漫天边际的网络世界中去找寻她和她们的身影。所幸, 可能因为我们的期刊影响力, 也可能因为我们的找寻对其所动, 这只云来雾去的小鹤, 自然而然降落到黄河之声这片古老的河江滩上。其声、其影、其彩、其乐尽收眼底。而她也就自然而然留下了她让人捉摸不定的脚印。

情开两扇门, 诗成一枝花, 一个网络中飞速成长的情诗速成“小魔女”用她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离奇的梦境, 这梦中一个热情奔放, 灿烂无比的青春女孩正在文字编织的跑道上无所顾及地向我们奔跑而来......

穿越时空的旅行作文 篇10

原来,我来到了20xx年,这里的变化可大了!周围没有平房,也没有楼房,到处是花草树木,还有音乐喷泉,伴着美妙的音乐,喷泉一会直冲云天,一会呈现弧形,一会又左右摆动……真是美妙极了!宽阔的马路两侧停放着许多大型车。我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卖车的地方,里面有许多机器人在售车,我仔细打量着这些机器人,然后小心翼翼的问它“请问,这样的车多少钱一台?”“一元钱。”机器人柔声的回答。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便宜,如果在xx年,一元钱只能买一支冰棍呀!

机器人带我到车里看了看,我非常惊讶!从外面看,车子并不大,可是车内的空间比从外面看到的大一百倍,人可以在车里自由的走来走去,里面有床、沙发、电视、冰箱等生活家具,各式各样,应用尽有。怪不得这里看不到房子,原来车子就是房子啊!车子没有方向盘,只要对它说明你想去的地方,车就可以自已开到那里,而且车子四面都装有雷达,只要接近人或物体,车子会自动刹车或绕道行驶,再也不用担心交通事故了。车里还有一个平板电脑,只要你把想要的东西写进去,马上从旁边的小箱里弹出你想要的东西。

机器人还告诉我,这车子只要有云、有风、有阳光、有月光时就可以自行充电,既节省能源,又不污染环境!当你不用它的时候,还可以把它折叠起来,变得很小很小呢!

时空穿越的作文150字 篇11

我变成了刘备!Nani?我正站在战场上,正拿着鸳鸯双股剑,带兵打仗,久经沙场,三英战吕布,突然我被方天画戟刺中,一闭眼,变成隋炀帝,妈妈miya!我还未统治,就在死场上了,总算变成唐太宗,是个太平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好你个李建成,不是用跛脚快马,是一头猪,算你狠!

这次我变成了安禄山,我这个翩翩君子变成了反派,忍无可忍,变!宋朝……饶了我吧,老天爷!我变成了岳飞,偏穿到他被杀时,呜呜……

我一次又一次的穿来穿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了儿了。范仲淹!汉皇重色思倾国,杨贵妃我生之出尚无为,蔡文姬,变性啊!历史排序全乱了。

穿越时空的告别读后感 篇12

一、“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

“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 这句话, 是德加本人对自己画作鲜明艺术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准确评价, 也突出地表现了画家一生不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德加的祖父是一名画家, 他从小耳濡目染, 热爱绘画。中学毕业后, 德加报考了美术学校, 他在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艺术, 同时, 他又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一位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的画室里学画。那时的德加临摹了从15到16世纪的许多绘画和素描, 当他回到巴黎时, 他已经是一个学到一手安格尔画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 这为他一生的作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 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 并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 在线的运用上, 他达到了妙笔生花的地步。不错, 德加是属于印象派画家, 但他绝不是那种学院式的死守清规戒律的印象派画家, 在传统的印象派画家笔下, “形”有溶解于气氛和色彩之中的倾向, 而在德加那里, 色彩始终是为“形”服务的, 尽管在德加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色彩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甚至有些画作里线条在色彩中隐退, 但总体上说, 德加的画始终保留着严格的形, 他用形来反映生动活泼的世界, 并以新的绘画方式扩大和丰富了印象派绘画形式。德加创作方式就是干净的线条加明暗的技巧再加上绚丽的色彩, 这种方式给他带来了远超出同代画家的艺术成就。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德加闻名于世的芭蕾舞女系列作品上, 他笔下的芭蕾舞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有的在后台休息, 有的在前台排练, 有的在更衣室打扮, 他利用简洁灵活的线条和人物绘画明暗对比的相互作用, 展示出独特的运动感和空间感, 画面上绚烂多彩的色彩始终在为形象服务, 令形象生辉, 为扩大的视野和独特的画面布局服务。

德加是一个不甘于墨守成规的人。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之中, 传统远远没有限制住他, 反而促使他更为深入的去探索古代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手法。为此, 他采用了十分广泛的方法, 如使用胶彩、蛋彩、水彩、汽油等作画, 当然, 最后他在色粉画中找到了最为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另外, 为了在油画中获得影线之间的透明效果, 他还擅于同时运用多种不同手法, 巧妙地将以色彩连续固定下来, 让它们重叠在一起。在他的晚年, 由于视力下降, 他更喜欢作木炭画, 简洁有力地增加层次, 再以白粉画出亮光。正是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 使德加最终成为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他用毕生的艺术创作留给后人最大的启示:艺术存在于永恒的探索和创新之中。

二、“制作对下层群众有益的艺术”

德加出生于富有的家庭, 父亲是银行家, 但后来家道中落, 他不得不为了偿还父亲留下的债务卖掉了自己的房屋和很多财产。德加在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持久的浪漫, 他的人生是苦乐参半的一生。正因为这种复杂的人生, 使德加在少年时代, 因家庭富有得到了良好的系统的艺术教育和熏陶, 而以后, 又使他饱尝人生的艰辛, 使他得以接近下层劳苦大众, 了解社会下层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同情他们, 从而产生“制作对下层群众有益的艺术”的想法。

生活的需要使德加去认真观察和描绘那些工作场所中的劳者, 在真切的现实中抓住他们的形象, 画出了日常生活场面中的艺术形象。德加笔下的下层女性, 有帽子店熨烫女工、制帽女工、棉花工场女工、咖啡店歌女以及下层舞女等, 无论是什么职业, 他们通常都显露出疲乏和劳累, 表现出生存困苦和无奈, 这些女子, 既不聪明也不漂亮, 气质举止十分平常甚至庸俗, 迥异于沙龙贵妇的珠光宝气和高贵典雅。但画者笔下饱含情感, 以致能够做到化腐朽为神奇, 使平庸无奇的姿势迸发出优美的韵律。正因为如此, 德加被称为印象派画家中的现实主义巨匠, 这些现实主义的作品, 朴实、真挚地表现了所见的事物, 忠实地表现出人性中毫不虚伪的本质, 深切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从而被永远地流传下来, 成为艺术大师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普通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有生命力的美, 创作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作品, 这亦是德加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我要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

德加在谈到自己如何作画时曾对人说:“我要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的确, 德加的色粉作品确实达到了旷古未有的光芒四射, 而同时又保持着某种神秘的成分。这种光芒四射和神秘, 集中地体现在画者“抓拍”式的对瞬间的捕捉、非对称性非中心性的构图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如俯视) 等方面。如为大家所熟知的《舞台上的舞女》, 画面即展示了舞者某一个瞬间的定格, 这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的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德加何以能做到这点, 除了归功于其天才的创造能力之外, 我们也要赞叹其善于借鉴当时世界上各种艺术流派和科学技术的高超“拿来”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1880年前后, 摄影师已经可以用胶片来固定人物运动的瞬间, 如果说, 照相技术未发明之前, 德加已用绘画的方式和摄影师做着同样的事情, 那么, 以后德加则是更加自觉地运用这种“新闻图片”式的手法来构图作画, 用绘画的方式捕捉瞬间的画面, 德加在此后曾一度热衷于对照相和暗房冲洗技术的学习和钻研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德加还借鉴了当时风行一时的东方艺术——日本浮世绘的构图手法, 他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俯视、将主要人物偏移中心、夸张的出乎意料的近景以及为了衬托人物生动而淡化背景等手法, 甚至与21世纪摄相机时代人们的美学观点和视觉偏好不谋而合。

善于学习和借鉴当时最新技术和艺术流派, 多方汲取“营养”, 学习百家自成一家, 这也许是德加赠给我们的另一宝贵启示。

四、“想象力加记忆力共同产生的变相”

德加作画方法有一点是十分特别的, 就是他特别强调用记忆的方法作画, 反对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完全对物象进行写生的方法。他说:“眼睛看到什么东西, 就表现什么东西, 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把记忆的东西用素描形式固定下来岂不是更好, 那就是想象力加记忆力共同产生的变相作用, 这样就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象, 也就是说这才是真正的再现。只有在这时你才会认识到你的回忆, 你的幻想才会从自然权威束缚下解放出来, 这该是多么宝贵。”他精于捕捉动态的一瞬间形象, 有着敏捷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并且以自己精确的素描技巧表现出那些生动的形象。这种方法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并给后来的表现派艺术以大量启示。

德加不被户外作画所吸引, 他很少画风景, 他曾说过:“当我们爱着大自然时, 我们从来也不知道她同我们是否两厢情愿。他还曾说过, 人们从一幅画中呼吸到的空气与人们在画外呼吸到的空气不是一回事, 他不想去发现大自然即兴安排的美, 而更钟爱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美。享有盛名的《舞台上的舞女》, 就是德加凭着记忆在画室中创作出来的, 这样的佳作还有许多。德加的

从《西滢闲话》看陈源杂文的艺术风格

康硕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陈源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名人, 因撰写该刊的“闲话”专栏文章闻名于世, 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颇有影响。《西滢闲话》内容涉及文学、思想、艺术、人物等, 可视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艺界的一个缩影。陈源的杂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关键词:陈源;《西滢闲话》;艺术风格

陈源16岁赴英留学, 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并且是《现代评论》周刊创办人之一。陈源的杂文形式异常多样, 文笔矫健、多彩多姿。他的行文走笔十分灵活:或直刺要害、一针见血, 使敌人无处遁形;或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使文章妙趣横生;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使敌方不攻自破;或两两类比、深入浅出, 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或巧用“曲笔”、故隐其辞, 不言讽刺而讽刺之意自现。多种艺术技巧的灵活运用, 使陈源的杂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一、直刺要害, 一针见血

陈源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洞察入微, 并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 透过表面现象, 抓住本质问题, 直刺要害、一针见血, 从而给予敌人有力的批判。如《模范县与毛厕》中,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模范县”无锡的画面, 列举了袅袅的烟突、中国洋式的旅馆和饭店、惠山、图书馆、公园、依依杨柳、田田莲叶、池畔茶座、红白荷花等可以称得上“中国绝无仅有的实业区”的景观,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远可以望见池对岸老婆子们临流洗马桶, 霍霍之声, 压水而来”“你在无锡街道上行走, 你没有法能够避开毛厕的熏蒸”。一下子就揭穿了“模范县”无锡的本质。这种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要害的方法, 在《西滢闲话》中随处可见。像《中山先生大殡给我的感想》《妙论》《东西文化及其冲突》《干脆》等都有这种艺术技巧的运用。

二、善用比喻, 形象生动

陈源非常重视表达方式的形象化和生动性, 尤其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类比喻, 寓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活泼流畅、妙趣横生的比喻中。如《线装书与白话文》说:“人们总说白话文好做, 古文难做, 我总觉得白话文比古文难了好几倍。古文已经是垂死的老马了。你骑它实在用不着鞭策, 骑了它也可以慢慢的走一两里, 可是它的精神早就没有了。你如军行数百里, 或是要跋涉数千里, 那么你就不能不另觅坐骑。白话文是沙漠里的野马。它的力量是极大的, 只要你知道怎样的驾御它。可是现在有谁能真的驾御它呢?”1将古文比作“垂死的老马”, 白话文比作“沙漠里的野马”, 十分熨贴, 两者对比,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古文与白话文的特点及前景, 也充分彰显了白话文的内在的巨大的潜力。《西滢闲话》中的比喻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像《小戏院的试验》将“仅仅读了剧本来批评一剧的优劣”比作“仅仅到厨房里去看看菜蔬和作料便议论筵席的可口与否”2;《再论线装书》将“复古的办法”比作“散种子在不毛之地”3……诸多精彩而贴切的比喻, 使文章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抽象难懂的道理。

三、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陈源常常把讽刺对象的话巧妙地引用过来, 用敌人自己的话来反击敌人, 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例如在《中国的精神文明》中, 先把张之江关于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看法摆出来:“我中华……物质虽不及他国, 而文化之优异有足多者。”接着抓住其中的漏洞, 指出:“‘物质’也是‘文化’里的一部分, 不能完全分开的。初民从单用齿牙爪到利用石器, 从石器到铜器, 从铜器到铁器, 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 看来虽然不过‘物质’的不同, 可是大家都认为是人类文化史里面的大关键。”从而引出了这种创作方法曾遭到一些人的置疑, 笔者认为, 这恰恰是德加的过人之处, 成功之处。这是因为, 画家不是纯自然主义地去“临摹”事物, “复制”真善美, 而是去创造美, 画家需要“源于生活”, 但更要“高于生活”, 既需要写生, 更需要“创造”。当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方法, 不可简单地模仿他人, 但德加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 无疑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如何创新作画的方法方面, 对我们也是有启迪的。

斯人已去, 佳作不朽, 其留予我们的启示更是弥足珍贵。中国的精神文明也同样不如人的结论。又针对“有人要教我们开化极早的文化, 古圣先贤的学说”, 作者反诘道:“对于这些, 我自然也有相当的敬仰。可是不止我们有开化极早的文化, 不止我们有古代的圣贤。大前日的埃及巴比伦, 前日的希腊, 昨日的印度, 也许就是今日的中国。不靠自己, 专靠你的祖宗, 是究竟不中用的。”4以事实为依据, 深刻地批驳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错误观点。陈源十分善于利用论敌的内在矛盾, 使其论断不攻自破。像《“非利士迪恩”》《“有奶便是娘”与“无奶不是娘”》《黎明即起》《智识阶级》《吃饭与火并》《争点》《东西文化及其冲突》等文章中都有这种技巧的运用。

四、两两类比, 浅显易懂

陈源在论述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尤其是文艺问题时, 常常巧妙地运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作类比, 让读者在生动浅显的比较中轻松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如《再论线装书》中说:“世界上还没有包治百病的万应丹。平常所谓良药, 用了得法固然可以起沉疴, 用了不得法也许可以杀死人。世上也没有绳之万古都相宜的真理。”5将真理与包治百病的万应丹相类比, 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没有绳之万古都相宜的真理的结论。

五、巧用“曲笔”, 故隐其辞

“曲笔”, 是指写作中委婉的表达手法, 长于表达人们内心的深曲之意和难言之情, 同时, 使作品产生了浓郁的含蓄效果, 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趣味。陈源在《西滢闲话》中几乎处处都是“曲笔”, 故隐其辞, 真的偏不说破, 留给读者在细细的阅读中自己去体味。如《中国的精神文明》中说:“我对于中国军人的敬仰, 自然而然的更深了一层。他们不但能遣兵调将, 夺垒攻城, 还得统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而且夙兴夜寐, 军事政务已经够忙的了, 还得‘清夜以思’想种种‘扶风翼教’的方法, 真‘古之人欤?古之人也。’足见中国儒将的种是不绝的。这也是我中华与众不同的地方。”6明是褒扬, 暗是嘲讽, 将政府当局虚伪昏庸的丑态一一毕现。

综上所述, 陈源的杂文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的。历史传统、外来影响、时代环境、美学思潮等无不有着一定的影响, 然而起决定作用的, 则是作家自己的思想禀赋和个性气质。《西滢闲话》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新月的最畅销书之一, 深受读者的喜爱,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无疑也应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注释:

1.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53页.

2.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0页.

3.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60页.

4.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80~282页.

5.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54页.

6. 陈源.《西滢闲话》,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 第279~280页.

康硕, 男, 1991-, 2010级本科在读, 英语翻译系。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主编.《德加, 超越印象派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法]卢瓦雷泰著.吴静宜译.《德加:舞影烂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蒋家桥镇政法工作大走访活动方案下一篇:致领导感谢信示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