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标准

2024-07-13

垃圾分类标准(精选8篇)

垃圾分类标准 篇1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单位根据垃圾产生的组分,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进行合理分类,收运单位在分类收运时,采取目测的检查方法,检查分类质量,执行收运合同,落实收运制度。具体收运标准如下:

1.单位生活垃圾中均不得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废物等,明显出现上述物质即为不合格。

2.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认定并定价。

3.餐厨垃圾中目测含有有害垃圾、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砖瓦陶瓷类等不易分解的杂质,每桶以上杂质数量超过3个或有害垃圾数量达1个即为不合格。

4.有害垃圾中原则上不得含有其他垃圾。

5.其他垃圾中,目测含有有害垃圾3个以上、或明显含有大量餐厨垃圾,即为不合格。

附件4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质量简易标准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单位根据垃圾产生的组分,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进行合理分类,收运单位在分类收运时,采取目测的检查方法,检查分类质量,执行收运合同,落实收运制度。具体收运标准如下:

1.单位生活垃圾中均不得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废物等,明显出现上述物质即为不合格。

2.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认定并定价。

3.餐厨垃圾中目测含有有害垃圾、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砖瓦陶瓷类等不易分解的杂质,每桶以上杂质数量超过3个或有害垃圾数量达1个即为不合格。

4.有害垃圾中原则上不得含有其他垃圾。

5.其他垃圾中,目测含有有害垃圾不合格。

附件4

垃圾分类标准 篇2

然而, 如果谁深入京郊探察一番, 他所能看到的难忘景象中一定少不了这些:

北京东边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填埋场, 覆盖着绿膜的垃圾山一眼望不到边, 非常壮观。北京西边的卢沟桥以北直到燕山南麓的永定河呈现出黄褐色, 水面漂浮着大量的卫生纸和塑料袋, 这是因为近10年来河畔一直在进行垃圾填埋。北京南边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的三大片垃圾场中, 每处洼地里都堆满了约十米深的生活、建筑和医疗垃圾。临近北京北六环的昌平区小汤山镇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每日垃圾处理量高达7000吨, 而它于1994年开始运行时, 这一数字是1500吨。

据北京市政府统计, 北京现有的十座垃圾处理设施在今年内将陆续关闭。届时, 北京每天将有1.077万吨垃圾无处堆放。

北京的困境是当今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而寻找出路。大量垃圾填埋会使我们的生活空间会越来越小, 而过多的焚烧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鉴于瑞典、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取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垃圾得到合理处理与有效利用, 垃圾量大幅度减少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 不少城市都开始尝试推行垃圾分类。今年四月, 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要求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 实现源头减量。

如今, 各地推行垃圾分类进展如何?又遇到哪些困难?

北京早在1996年, 北京市就开始在小范围内安排垃圾分类试点。不过, 当时垃圾量少, 市民对垃圾分类理解不足, 试点工作断断续续。垃圾分类工作的真正铺开是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作为对绿色奥运的承诺之一, 2002年北京市将垃圾分类提上工作议程, 开始在一些小区、单位进行分类试点;奥运会结束后, 北京市市管委重新重视垃圾问题, 又开展了新一轮试点。

在早先的一些试点地区,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垃圾已被居民分类, 然而在垃圾收集的过程中又被混在一起, 这样分类就完全失去了效果。

此次试点与以前不同的是, 北京市确定了实现全过程的垃圾分类, 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目标。

投放环节:北京市致力于加大对居民和各单位的宣传力度。在北京的主要街道, 有关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条幅随处可见。在各试点小区, 垃圾处理指导手册已发放到位。来自600个试点小区的1400多名骨干垃圾分类指导员全部接受了培训, 并在各自社区开讲“垃圾分类课”。

收集和运输环节:在朝阳枣营北里社区西门外的集中处理站, 收集分类井井有条。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环卫基础设施科负责人介绍, 这是朝阳区第一个密闭式清洁站, 负责周边5个小区的垃圾集中收纳。它在垃圾分类上实现了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分开。这里摆放着三个大的密闭式储存罐, 分为绿色和灰色, 门口则停着绿、灰色的电瓶车, 车上装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枣营北里的分类垃圾桶就是由这些电瓶车去收集, 再送到这里集中打包。

处理环节:海淀区韩家川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辐射460多个社区回收点, 将区域内废旧物资进行集结, 运到再生资源利用生产厂家,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中心负责人说, 去年纸类日回收约30吨, 今年50—60吨, 废旧饮料瓶也增长不少, “回收量的增加, 在于垃圾分类做得好。”在西山庭院小区, 垃圾分类宣传栏随处可见, 居民都按指定类别投放垃圾。这里采用厨余垃圾处理, 分类收集来的蛋壳、剩饭菜等厨余垃圾, 经高温发酵后只剩下10%的残渣——有机肥, 用来养育社区的花木。“社区每天就地处理120公斤厨余垃圾, 并能回收约60公斤各类可回收垃圾, 相当于小区每天600公斤垃圾量的30%。”社区物业主管白金龙说。

目前, 北京已拥有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在内的各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 分类后的垃圾已能各得其所。同时, 全市建成3638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并在600个小区推广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试点, 其中已有228个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垃圾分类。

北京市的这番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统计数字显示, 今年1—6月份, 北京全市产生的生活垃圾, 比2009年同期减少4.8%。平均到每位市民身上, 减少排放的生活垃圾约有10公斤。这是北京生活垃圾量多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表示, 相关部门已制订了《关于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工作方案》, 计划在10月底报送市政府。《条例 (草案) 》拟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 确定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写字楼、行政村以及集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及其管理责任, 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再下一步, 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强化“产生者付费”理念, 将按照计量收费、分类计价、鼓励减量、综合配套的原则, 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如多产生垃圾者, 混合投放而未将厨余垃圾分出者, 都将多收费。

不过, 市市政市容委也有负责人表示, 现在还存在一些困难, 最主要的是硬件设施上的资金投入需求较大。目前北京很多处理设施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比如传统的混合垃圾楼需要100多万, 现在个别小区使用的分类密闭垃圾楼则需要投入200万元;许多地方还在使用人力三轮车, 一辆人力三轮车需要1500元, 而升级成电动车则需要几万元。但这些投入将会换来环境效率的提高, 所以仍然是值得的。

广州9月8日,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送审稿) 》通过广州市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相关管理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并明确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四类, 要求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对不分类投放且拒不改正的, 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 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广州成为内地首个立法保障垃圾分类的城市。

其实, 广州在1998年就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 由于重视和投入不够, 一直都未取得显著进展。这次, 在市领导的关注下, 广州终于重新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工作力度。“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 这样的公益广告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广州街头, 垃圾分类再次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和参与。在此轮垃圾分类活动中, 越秀区东湖街被确定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这里, 可以看到四种颜色的垃圾筒:可回收物容器为蓝色、餐厨垃圾容器为绿色、其它垃圾容器为灰色、有害垃圾容器为红色。据东湖街党工委书记冼丽冰介绍, 目前社区已有86%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中, 另外, 街道和分类的公司联合建立了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点, 实现了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的全过程分类。

据悉, 除了东湖街, 城管委今年还将在白云同德围、番禺、花都等区域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城管委主任李廷贵说, 每个区人口结构、人文素质、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等各不相同, 因此, 必须因地制宜制订垃圾分类的标准, 一切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检验标准, 首先将生活垃圾中占一半左右的餐厨垃圾分离出来, 由简到繁, 从低级向高级过渡, 由局部向全局, 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但是, 仍然有市民提出, 某些试点分类好的垃圾, 又被环卫工人打包混在一起运走了。

按照《规定》, 投放分类完成后, 垃圾应当分类运输, 禁止将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运输应当由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运输。餐厨垃圾则由具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企业运输。有城管委工作人员表示, 经粗略测算, 彻底实现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2000多辆车, 会对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到底该如何施行, 还有待研究、试点。

几个月前, 几位垃圾分类志愿者城管委送去了一只挂钟, 寓意“时光流逝, 垃圾分类不能再拖。”实际上, 他们送去的是一种期待,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工作步伐。

横县广西横县在2000年正式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如今, 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到横县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中。因此, 这个县城堪称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一个范例。

横县是个分布着大片的果园和农田的农业大县, 一直到90年代中期, 横县的垃圾都是直接送到附近的果园和农田去堆肥。此后, 伴随着城区建设加快, 商品增多, 垃圾类型复杂起来, 混在一起无法再用作肥料了。

1994年到1999年, 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IIRR) 来横县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平民教育。横县派出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员组成的参观学习团队, 来到菲律宾的西朗镇, 考察当地井井有条的垃圾分类情况, 回来以后就决定在横县推行垃圾分类。

先进行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 由IIRR项目负责, 对几十所学校的教师、许多乡镇企业经理和环保人员及几百名村干部进行培训。

同时, 由环保部门、环卫处和科研工作者完成了横县垃圾的成分调查, 结果表明, 横县垃圾中, 可堆肥的占了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横县开始在部分城区进行试点。政府给试点区每户居民发放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一个放餐厨垃圾, 另一个放其他垃圾。每天环卫工人会上门收集。而电池等有害垃圾则另外放置, 每周收集一次。环卫工人会细心做好每家每户的登记, 分得很好的家庭, 每月会得到洗衣粉、肥皂之类的小奖励;不按规定分类的, 当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分, 如果不在家, 就在家门口贴一个提醒改正的小纸条;屡教不改的, 就不收他家的垃圾。大家渐渐开始觉得垃圾分类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

3个月后, 试点获得成功, 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都已实现。

香港浸会大学的黄焕忠教授对大陆一个偏僻的县城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成绩大为赞叹。通过黄教授牵线搭桥, 横县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赠予的10万元支持。这1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投入, 垃圾分类开始向整个县城推广。在垃圾分类试点逐步扩大的过程中, 政府倾其全力, 投入273万, 先后建成三个垃圾中转站, 一个垃圾填埋场和一个生物堆肥厂,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据了解, 至2008年6月, 横县的分类工作已经普及推广到整个横县70%的居民, 分类正确率达到95%以上。

至此, 横县被媒体誉为中国垃圾分类的样板、模范。然而, 横县仍有不为人知的困难。

垃圾分类的资金筹措一直是个问题, 推广在2005年后就举步维艰。

横县建设局局长陈增洪表示, 垃圾分类在横县, 如果要继续推广, 难度很大。在这个2009年财政总收入终于突破7亿元的农业大县, 财政收入常年入不敷出。为垃圾的数百万投入, 已属“巨资”。横县也试图招商引资, 但“因为垃圾的规模太小”, 所以暂时还只能由政府大包大揽。

不过, 陈增洪说, 虽然横县花了20万做垃圾分类的普及, 但收益是巨大的。以前每天要填埋60到80吨, 现在只要填埋20吨不到, 光这一项, 就能让垃圾填埋场延长3倍寿命。“如果再加上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加上资源回收利用的价值, 我们赚大了。从长远来说, 我们还是得想方设法把剩下的30%也推广了。”

曾经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90%的公众支持垃圾分类, 但也有90%的人不会分类或者懒得分类。这种说法认为, 中国普通民众素质不够高是妨碍垃圾分类推广的一大因素。这也成了不少人消极看待垃圾分类推广的一个理由。

然而, 横县的例子足以证明, 面对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差这个现实, 如果相关部门推动力充足、宣传工作到位, 是能够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毕竟, 日本、德国等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在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数十年的全民教育后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早先时候的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没能取得实效, 除了政府本身动力不足, 工作流于浮泛外,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未能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都必须到位, 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政府应当增加投入, 保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这四个环节衔接好。此外, 必须用法规来支持政策, 设立奖惩机制, 既给动力又给压力, 才能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不仅如此, 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单靠政府包揽, 如何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也需要政府更多去思考和行动。

可是, 即使在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之后, 大部分城市仍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用一句老话说, 这些城市“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生活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关系研究 篇3

一、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的概念

(一)垃圾分类的概念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把垃圾分类收集定义为“将垃圾中的各类物质按一定要求分类投弃和收集的行为。”我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修订送审稿)把垃圾分类定义为“按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回收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之后的归类、收集、投递行为,不包括垃圾分类之后的分类处理过程,否则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处理就没有界限了。垃圾分类处理是另一个概念,包括重复利用、再生利用、能量利用(焚烧处理)、安全填埋等方面,这里的每个方面又都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处理技术体系。

2.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城市公民。垃圾分类是公民在家庭私环境下自觉的、重复的、持续性的微行为。政府和机械设备无法替代主体。政府是推动者,机械设备是辅助手段。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3.垃圾分类是因地制宜的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没有绝对固定的标准,可以搞多种分法,关键是要有利于后续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4.垃圾分类不等同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本身并不直接减量(有些人把可回收物部分视作是垃圾分类的减量成效),而是为垃圾减量创造一定的条件。垃圾减量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预防产生。二是分类处理。

(二)垃圾焚烧的概念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国家标准没有明确垃圾焚烧的概念。垃圾处理行业所指的垃圾焚烧是一种废物处理的方法,通过焚烧废物中的有机物质,使垃圾变成稳定的、无害的灰渣类物质。焚烧与其他高温垃圾处理系统,皆被称为“热处理”。

1.垃圾焚烧是一种古老的垃圾处理方式,并非当前应对“垃圾围城”而出现的新事物。早在1876年,世界上就建成了第一个城市垃圾焚烧炉,位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德国第一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建于1892年的汉堡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技术非常先进。

2.垃圾焚烧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处理技术。通过焚烧处理,一般生活垃圾的体积和重量可分别缩减90%和80%。垃圾焚烧是一种能源回收技术,可以发电,也可以提供热能。焚烧时的高温可以消灭各种病原体。

3.垃圾焚烧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垃圾填埋是多元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和对立关系。垃圾焚烧不是作为一个孤立事物而存在。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侧重于管理,是垃圾管理的前端环节;垃圾焚烧侧重于技术,是垃圾管理的后端环节。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都是垃圾处置的必要方面。

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广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机械炉排式、回转式、流化床、热解气化等4种。焚化垃圾时会将垃圾转化为灰烬、废气和热力。灰烬大多由废物中的无机物质组成,通常以固体和废气中的微粒等形式呈现。废气在排放到大气之前,需要去除其中的污染气体和微粒。其余残余物则用于堆填或资源化利用。

二、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的重要性分析

(一)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热值

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决定了生活垃圾是否适宜焚烧。垃圾焚烧设计热值的确定,关系到整个焚烧厂寿命期间的运行效率与成本。若设计点定得过低,当垃圾热值较高时,为满足焚烧炉的热负荷要求,垃圾处理量将下降;若设计点定得过高,导致炉膛容积热负荷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将会造成运行困难,运行成本提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热值高于5000kJ/kg。一般认为,低位发热量小于3300kJ/kg的垃圾不易采用焚烧处理,介于3300~5000kJ/kg的垃圾可以采用焚烧处理,大于5000kJ/kg的垃圾适宜焚烧处理。为了确保垃圾的彻底燃烧和控制二噁英的产生,《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生活垃圾的焚烧温度要大于850℃,停留时间要大于2S。根据热量衡算,垃圾进炉低位发热量应达到6280kJ/kg,考虑到整个焚烧工艺系统的经济性,业内人士提出7000kJ/kg经济热值的观点。

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量大、热值低,加强垃圾分类,分离生物质垃圾,对于降低剩余垃圾的水分、提高其低位热值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以杭州为例,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之前,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约为55%,平均低位热值约为5020kJ/kg(1200kcal/kg)。在推行垃圾分类3年之后,剩余垃圾的含水量比分类前下降了20%以上,热值提高近1倍,垃圾焚烧效率和发电量显著提升。

李爱民等研究表明:剩余垃圾的水分含量会随着生物质垃圾分类率的提高而降低,当生物质垃圾分类率为20%时,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由4419kJ/kg升高到5465kJ/kg,当生物质垃圾分类率为28.6%时,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达到6002kJ/kg。如果生物质垃圾分类率达到39%,剩余垃圾的低位热值将达到7000kJ/kg,这一热值可以很经济地实现自行焚烧。可以看出,垃圾分类是提高垃圾热值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行垃圾分类,市民更应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仔细分离出生物质垃圾(厨余垃圾),提高垃圾热值。

(二)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焚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发电效益

nlc202309051531

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热能资源回收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焚烧厂的发电效益,又要保证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垃圾所含的盐分、塑料成分较高,与其他燃料相比,焚烧所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等腐蚀性气体和灰分,是严重腐蚀余热锅炉系统中各换热部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焚烧发电效益的主要因素。

余热锅炉过热蒸汽参数是影响焚烧发电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国际上,较多应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主蒸汽参数有两种,一种是中温中压蒸汽参数,温度400℃,压力4.0MPa;另一种为中温次高压参数,温度450℃,压力6.5MPa。这两种技术均已成熟,在国内进行制造和设计不存在问题,这两种参数的主要区别在于过热器的材质。中温次高压的发电效益高于中温中压,但制造成本大大高于中温中压,增加了锅炉设备的投资。

过热器的工作烟温较高,管内工质为蒸汽,它是最容易发生高温腐蚀的部件。而且过热器的腐蚀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致腐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腐蚀前沿进行化学反应。主蒸汽参数的提高,必将带来锅炉烟气侧受热面温度增加,从而使锅炉受热面受到来自HCl和SOX等腐蚀性化学成分的威胁,其结果是加速过热器的腐蚀,带来管道的安全问题。2010年李坑垃圾厂发生的管道爆炸事故,就是因为长期进行垃圾混烧,没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废塑料。塑料燃烧后产生的HCl,腐蚀损坏管道,导致事故发生。

垃圾中的塑料和厨余垃圾中的盐分是烟气中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想要更好地维护垃圾焚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焚烧发电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中的氯、硫源。垃圾分类是提高垃圾焚烧安全性和资源化利用效率的最好的预处理措施。

(三)垃圾分类有利于烟气污染控制,减少二噁英产生

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反对垃圾焚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担忧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污染物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现代化的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完全可以防控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烟气污染控制的复杂性。

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机理相当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垃圾中本身含有微量的二噁英,由于二噁英具有热稳定性,尽管大部分在高温燃烧时得以分解,但仍会有一部分在燃烧以后排放出来。

2.含氯前体物在燃烧中生成二噁英,前体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代苯、五氯苯酚等,在燃烧中前体物分子通过重排、自由基缩合、脱氯或其他分子反应等过程生成二噁英,这部分二噁英在高温燃烧条件下大部分也会被分解。

3.当燃烧不充分时,烟气中产生过多的未燃烬物质,在300-500℃的温度条件下遇到适量的触媒物质(主要为重金属,特别是铜等),那么在高温燃烧中已经分解的二噁英将重新生成。

针对以上二噁英的生成条件,加强垃圾分类,较大程度上能控制二噁英的排放:垃圾分类提高了垃圾热值,使垃圾焚烧更加充分,有利于二噁英的高温分解;垃圾分类减少了塑料和厨余垃圾等氯源,阻止二噁英前体物的合成;垃圾分类去除了电池、油漆、灯管等有害垃圾,减少了垃圾重金属来源,如铜等触媒物质;垃圾分类去除了玻璃等熔融物质,炉排不会发生粘结飞灰的问题,使垃圾焚烧更加充分,从而控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及二噁英的生成量。

三、垃圾焚烧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析

垃圾焚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分类处理方式之一。现今被广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填埋、堆肥和焚烧,其中填埋处理作为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占了较大比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尤其是认识到能源终将枯竭,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成功运用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逐步形成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这门新兴产业,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欧洲可谓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源地。目前欧洲共有19个国家采用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共有470多座垃圾焚烧利用设施。

美国和日本也是垃圾焚烧大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约占一半),生活垃圾管理以可再生资源回收为主,在垃圾焚烧厂方面注重运营,而不是建设新的设施。但近几年,美国又重新开始认识到垃圾焚烧建设的必要性。2012年,美国共有85座垃圾焚烧利用设施,其中77座由私有企业运营,8座由公共部门运营。此外,美国有20个新建和扩建项目。

日本是世界上使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比例最高的国家。不但大城市的生活垃圾采用焚烧进行处理,市、町、村的生活垃圾也基本上采用此方法。日本全国现有1200多座垃圾焚烧厂,平均规模从10吨/日到300吨/日不等。另外,日本是世界上推行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很多人认为日本的垃圾焚烧能力在减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尽管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总数在减少,但是连续式垃圾焚烧厂的数量仍然呈增加趋势,与2000年相比,2009年日本连续式焚烧厂数量增加了20%,总的焚烧处理能力并没有减少。

日本、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也是采用垃圾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两国在循环经济立法中确定了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等级顺序:首先是预防产生,少产生;其次是重复利用;再次是回收利用(包括堆肥);第四是焚烧回收能源;最终是填埋处置。垃圾分类包含于前三个技术等级之中,垃圾焚烧是垃圾分类后的第四个技术等级,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为109座,焚烧处理能力规模达到9万吨/日,焚烧处理能力所占比例达到23%,是2001年焚烧处理能力6520吨/日的13.8倍。这说明焚烧技术在我国垃圾处理中分量越来越重。从地区分布来看,2/3以上垃圾焚烧厂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三。但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成分复杂,其原料品质没有西方国家的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依靠垃圾焚烧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海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与挑战,2012,第3页.

[2]城市建设研究院.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9页.

[3]昝文安.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现状思考及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11,4(19):18-20.

[4]阿世孺、张洪波.国内生活垃圾焚烧技术进展概况[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08(6):10-12.

[5]刘波.提高生活垃圾热值的几种途径,2012,第2页.

[6]李爱民、李东风、徐晓霞.城市垃圾预处理改善焚烧特性的探讨[J].环境工程学报,2008(6):830-834.

[7]徐文龙.国内外垃圾焚烧处理与发展状况,2013,第21页、第23页.

[8]国家环保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责任编辑:赵静)

垃圾分类作文600字 垃圾分类 篇4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快,生活质量提升,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生活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我们美丽的家园,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

提到“垃圾分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看了一下大街小巷的垃圾桶,发现这项措施落实的并不是特别好。有人会问,垃圾分类有这么重要吗?是的,不仅重要,而且迫在眉睫。乱扔垃圾,乱砍树木,乱扔废旧电池,这些都是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有了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大大的益处。比如:可以最大程度地重复利用资源;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利用各种东西变废为宝等等。

暑假里我去了日本。在国内见惯了地面上随处可见的烟头、废纸、塑料瓶等,在日本让我惊奇的发现,这里地上竟然连一张纸片、一片树叶也没有,这里竟会这么干净整洁。原来他们就把垃圾分类做得很好,垃圾分类手册一共有五百多项条款,就连塑料瓶的瓶盖子和瓶身也要分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垃圾分类标准 篇5

1.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2.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城市更加洁美。

3.让垃圾找到自己的归属。

4.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5.请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6.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7.垃圾要分类,生活变美好。

8.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9.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0.乱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

11.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社区环境。

12.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

13.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

1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15.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分爱心。

16.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17.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

18.垃圾也有它的家,垃圾分类靠大家。

19.无论春夏和秋冬,垃圾分类在心中。

20.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环保垃圾分类宣传口号

1、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

2、垃圾要回家,请您帮助它。

3、请不要乱扔我,我会污染环境。

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5、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6、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港城更加洁美。

7、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8、回收废弃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9、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0、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11、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窥操行之高低。

12、养成文明餐饮习惯,减少餐厨垃圾。

13、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

14、垃圾也有家,不要走错门。

15、分类投放垃圾,关系你我。

16、要是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17、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18、垃圾要分类,生活更美好。

19、仍掉,成为“白色污染”回收,变成“白色资源”。

垃圾分类发展历程比较 篇6

一、垃圾分类的历史发展过程

垃圾的历史源远流长, 基本与人类的历史是平行的。在中世纪, 施堆肥、填埋、焚烧、饲养动物一直是大自然的任务。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人类的垃圾量成倍地增长, 进入了快速“生产———消费———抛弃”的年代, 大自然消耗垃圾的能力日渐不足, 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世纪后半叶, 政府承担了垃圾清除的主要工作, 这是垃圾处理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 全球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 美国和欧洲开始号召民众将可循环垃圾和食物残余垃圾分类, 便于回收塑料、玻璃、纸张、金属等可循环使用的垃圾, 处理技术迅猛发展, 提供了循环处理垃圾的基础, 但比技术更困难的是如何教育民众自愿分类垃圾, 从垃圾制造者变为垃圾分类者, 这才是市政管理的挑战。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 近一百年来,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人类的数量发生了膨胀化的增长1994年的世界人口是1900年的4倍, 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94亿人,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拥挤的城市, 人们扔掉的垃圾越来越多, 垃圾处理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面临着挑战。

垃圾分类收集给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循环利用提供了基础, 欧洲也曾经面临号召民众分类垃圾而民众不执行的问题。1872年, 巴黎市民每人每天扔掉200克垃圾, 到1922年每人每天仍掉700克垃圾, 到1994年每人每天扔掉1.6公斤垃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 人们不再缝补一些旧东西, 不再习惯废物利用而是购买新东西并很快丢弃。这种行为方式制造了大量的垃圾, 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为欧洲工业革命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找到了消费者,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市政管理也随着垃圾的增多而不断地修订新的政策以适应变化。早在1782年, 法国法令就规定了“家中有瓦砾、陶器、打碎的瓶子碎玻璃或废纸的家庭, 要把这些垃圾装进篮子或其他容器运到路边堆成堆, 并与泥土分开, 不能混在一起”。1884年, 巴黎市长再次号召分类收集垃圾, 但这条法令同样没有得到遵守。1974年, 在法国的海港城市———拉罗谢尔市, 政府上门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并承诺整治海滩, 但由于收益太低, 十几年后取消了这种方式。同年, 法国政府设置了第一个废玻璃垃圾箱, 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要求公民将玻璃瓶扔进装玻璃瓶用的垃圾箱里。20世纪初, 在欧洲的德国, 一些城市尝试使用带格的垃圾柜来分类。北欧国家要求居民将纸和瓶子扔在不同颜色的垃圾箱里, 蓝色放纸、黄色放塑料, 还有小盒子用来装电池。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采用三分法, 每个家庭有三个垃圾箱分别装食品垃圾、废品和灰烬。在荷兰, 垃圾较少用填埋方式, 如需填埋, 政府要征收高额的填埋税。居民将垃圾分类后整齐地码放在街道旁, 由清洁公司统一收运, 在一些超市的停车场都摆有玻璃回收箱, 道路旁还有废电池、油漆与旧衣服的回收箱, 家庭大件物品垃圾需与政府预约专门回收。荷兰现在用智能垃圾车抓起分好类的垃圾桶, 倒进垃圾车中, 并且还安装了摄像头对垃圾袋的代码进行扫描, 以确定每家的垃圾容量, 并以此容量来计费, 而垃圾袋必须到市政府购买并贴上自家的代码, 以此来控制一些民众为了省钱将垃圾运到外面或者倒入邻居家的垃圾桶。荷兰之所以采用如此精准计算垃圾费的做法, 也经历过民众为了节省垃圾清运费, 将垃圾倒入邻居家或者驱车将垃圾丢到更远的树林里, 为市政管理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要求民众统一到市政领取免费带条形编码的垃圾袋, 如果发现将自家的垃圾丢到别处将收取巨额罚款, 因此这种现象逐渐杜绝了。瑞士是世界上最重视资源回收利用的国家, 每个家庭都有5个垃圾袋, 分别装厨余垃圾、废纸、玻璃瓶、塑料瓶、金属, 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分类垃圾, 除了高额罚款外, 政府的垃圾清运车将会在两周时间内停止收运本小区的垃圾, 让周围邻居给不分类垃圾的家庭制造压力。在欧洲, 处理家庭垃圾的大部分做法是进行垃圾分类, 大街上高矮不等、颜色各异的近十个不同的垃圾桶整齐地排成一列是欧洲随处可见的风景, 而且还有专门回收玻璃垃圾的垃圾桶。这对民众来说确实比较麻烦, 但是随着近百年的教育和政策处罚, 欧洲民众已建立了很强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习惯, 这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启示。人类行为的改变往往不是几年或者说是几个公益广告可以改变的, 需要教育和处罚并存才能逐渐纠正人类的行为习惯, 往往历时较长。垃圾处理也是人类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必须面对的问题, 农业社会地多人稀, 产生的垃圾多为天然物品, 如残余垃圾和衣服垃圾都来自大自然并可以由大自然自行消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化学垃圾, 很多商品和垃圾都来源于石油的衍生物。据研究, 土壤要消化一个塑料袋需要200年以上。所以人类也必须适应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变化, 垃圾处理的方式也应随着社会转型而不断进步。1983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六个市政府颁布法律将45000个箱子分发到家庭中, 再定期上门回收金属、塑料和报纸。日本人把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 更有甚者, 如广岛分为可燃、不可燃可循环、危险品、体积大的物品分类回收。据观察, 西方国家上门收集垃圾比民众自愿分类垃圾丢入垃圾箱效率更高, 但因耗资大而主要采用自愿分类。而政府教育人们保护环境避免浪费的效率相对更高, 但是动员工作一旦放松, 人们就松懈下来。欧洲国家还采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通过流动汽车广播宣传等方式。事实证明, 当垃圾分类的要求简单明了时, 人们比较容易去执行, 政府有时也利用社会压力使得民众相互督促。对生产企业产生的垃圾, 德国率先采用“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 由生产商自行回收包装袋及包装盒, 或者出资给废品回收企业代为回收, 出资额取决于生产商生产的数量。实行这一原则的两年里, 包装物的生产和消费减少了8%。美国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与欧洲大为不同, 民众不需自行进行繁琐的垃圾分类, 而是采取垃圾场的现场分类。当垃圾滚过传送带时, 磁铁会将金属垃圾吸走, 大型鼓风机吹走纸屑, 其余的残余垃圾最后做成生物肥料成为一种商品重新回到田间。当然美国的处理方式成本非常高昂, 对政府财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二、昆明垃圾分类的发展现状

中国各大城市做法不一, 本文以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为例。昆明到2011年第六次全国普查人口数量为643万, 占地面积21473平方公里。从2005年11月开始执行《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条例》,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应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和分类收集, 单位和居民应当在公告的收集时间内将袋装垃圾放到指定垃圾桶, 运输单位将已分类的生活垃圾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场所。目前昆明的垃圾分类比较简单, 大街上仅仅放置了可循环使用和不可循环使用垃圾箱, 但是大部分民众没有按照要求分类垃圾, 而昆明市一些环保人士及经济上比较节约的老人在家自行进行垃圾分类后将厨余垃圾倒入楼下的垃圾桶, 可利用的废纸、塑料、金属卖给废品收购人员。废品收购人员是城市的一种边缘行业, 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 在减少垃圾数量、控制污染、保护城市环境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 我国有国有废品收购系统, 由于包装产品少, 大部分是厨房垃圾, 国有收废品职工厌倦了走街串巷又脏又累的回收工作, 导致效率低下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外来拾荒人员。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 他们对利用价值高的金属、纸箱比较感兴趣, 而对散乱的包装袋、塑料制品不太感兴趣。与国外不同的是制造废品的企业可以通过售卖可循环垃圾来获利而增加利润, 而不需要支付产生大量包装品垃圾的费用。政府的管控也不够严格, 一方面旧物资回收大多是一些小型加工厂经营, 再循环出来的一些纸制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废品收购成了销赃、偷盗、破坏等违法犯罪的藏匿方式。目前昆明市有2处垃圾处理场, 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 预计到2020年以前, 再建7座垃圾综合处理场。但是2010年12月昆明市城管局与中协国际公司签订了一份总包协议, 由政府包办改为民营“总包”运行, 将全市的垃圾处理实现完全资源化。中协公司设计出“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区处理”资源化处理的城乡大体化模式。目前正在设计垃圾分类袋, 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册, 安排下岗职工组成专业垃圾收集小组, 从每户定点定时送到“垃圾收集站”。昆明市的垃圾处理费按照用水量来收取, 采取多用水多收垃圾费的原则。

三、提高我国垃圾分类效率的措施

首先, 政府在宣传公益广告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比如公交站台广告, 甚至将公益广告安排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虽然成本较高, 但从长远来看, 是利大于弊的。另外, 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车、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大型公益活动等方式进行。

其次, 在技术上做到按垃圾量计算垃圾处理费, 从源头减少垃圾量, 鼓励人们将可重复利用的废品资源卖给废品收购员促进循环经济。

再次, 通过学习各国的垃圾处理法规、制度, 研究出适合我国特殊经济发展时期的法规制度, 如学习德国的包装物法规, 按包装物收取处理垃圾费用, 使得企业积极寻找减少包装的方法, 鼓励企业自主回收自己的包装物重新利用。

最后, 对昆明中协国际这样的循环经济企业给予补贴。中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相继出现过类似企业, 但都因为入不敷出而中断经营。从欧洲经验来看, 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及环保领域的投资是非常大的, 对于绿色产业、环保产业都有一定的政府补贴, 鼓励企业经营。对回收重复利用包装物的企业的补贴要高于焚烧及填埋方式处理的企业, 将企业和居民的垃圾收费部分甚至全部补贴回收企业。

垃圾处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效而节能地处理垃圾对实现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环保、绿色经济“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提高环保水平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世界话语权, 从而提高我国的世界地位。

摘要:垃圾分类处理是各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也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垃圾的处理压力剧增, 如何减少垃圾、促进循环利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文章对全世界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我国的垃圾处理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周恩毅, 齐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04) .

垃圾分类看东城 篇7

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为宗旨,东城区致力在更大范围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處理全覆盖,不断涌现出各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优秀典型。日前,本刊记者跟随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前往区内不同类型的单位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了东城区垃圾分类的优秀做法。

第一站: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体验垃圾处理资源化

每天早晨6点,东城区城市运行中心的餐厨垃圾12名收运工人,从位于玉蜓桥附近的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出发,驾驶着“桶换桶”式电动运输车走街串巷,来到餐饮单位后厨,用空桶换满桶,然后返回处理中心。为避开早晚高峰,东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安排在每天的6点至10点、14点至17点两个时间段,一名工人上下午要在餐饮单位和处理中心之间往返三四趟,一次载回4个装满了餐厨垃圾的桶,每桶大约100公斤,一般一天一个人就可以收运两吨的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收运至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后,直接使用提升机运输到二层的分拣车间,有13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桶的清洁和餐厨垃圾的分拣。在散发着异味的车间,分拣员用手在传送带上把掺杂在其中的各种塑料、纸巾、筷子、破碎的餐具清理出来,扔进身边的其他垃圾桶内,为餐厨垃圾接下来的资源化处理打好基础。记者看到,身着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手套的工人,即使是冬天,也是出了一身大汗。从事餐厨垃圾分拣两年的田云山师傅对我们说,“谁也不愿意干这样的工作,但这总得有人干啊。我们干了就要敬业、就要干好。”

东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作为中转站,经过人工分拣和简单处理后的垃圾,夜间统一被运输至位于河北省大厂县的资源生态循环基地进行资源化深度处理,最终形成饲料添加剂以及废油,这些废油再由专业公司回收制成环保生物柴油。这个经多方协调建成的资源化基地,2011年7月投入试运行,总占地面积80余亩,其中餐厨垃圾处理厂占地20亩,日处理总量可达200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理工作,东城区成立了餐厨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由城管委、城管大队、交通、公安、环保、卫生、工商、街道等成员组成,初步形成了“广泛宣传发动﹢强力综合执法﹢引入行政监管﹢建立责任机制﹢集中收运处理﹢实施经济调节”的“六合一”管理模式。目前已有200余家餐饮单位纳入这一体系,由政府出资免费配发专用垃圾桶,免费上门对接收运,每日收集总量在35吨以上。

第二站:光明小学──请教绿色环保小标兵

每个星期三的清晨,位于光明路的光明小学,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走进校园的孩子,手里都拎着从家里收集来的各种空塑料瓶或旧报纸、旧杂志。原来,这一天是光明小学有名的“手拉手地球村”环保回收日。

自1998年“手拉手地球村”环保回收日成立以来,光明小学的垃圾分类已走过了13年。13年来,光明小学的环保回收款全部作为了“绿色爱心基金”,捐助贫困地区“手拉手环保小学”、郊区小学“手拉手书屋”、保护母亲河的“中国少年世纪林”工程,以及其他的大型捐款、灾区捐款等。特别是光明小学部分师生在暑假期间,前往曾以本校“绿色爱心基金”捐款的四川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不仅带去了新的捐款,还带去了分类垃圾桶、垃圾宣传册等环保物品,传递了新的绿色希望。

光明小学郭颖老师介绍,在东城区城管委推荐帮助下,学校与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正式签约,几年来每周都能及时上门收集,解决了早期学校垃圾分类后“大件有人收、小件无人问”的尴尬局面。在实现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同时,保护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让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让孩子们的绿色行动转化为爱心捐款有了保障。

据了解,光明小学专门开设了《我是环保小先锋》德育校本课程,其中“垃圾分类”作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今,每一个光明小学的小学生都是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的小老师,不仅在教室、校园能准确分类投放,在家里也都设置了垃圾分类角,和自己的家人一块儿进行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1个孩子能带动6名家长,“一家七口”全体动员践行低碳生活,促进环保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三站:幸福家园──学习默默奉献的分类指导员

幸福家园小区,北京市2010年垃圾分类达标建设的600个小区之一,两年来率先试行三类垃圾、三条处理路线分类处理的方式,垃圾混装混运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厨余垃圾”上门收运,每两天由东城区运行管理中心的专业队伍到小区上门收运,统一运至玉蜓桥附近的专业处理中心;“其他垃圾”规范运输,由物业保洁员使用“桶换桶”式电动垃圾运输车运送到指定垃圾楼;收集的可回收物,可以通过打电话或网上预约的方式,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上门回收。

而这一良好效果的取得,与小区完善的垃圾分类组织体系分不开:宣传、沟通、监督指导工作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由物业公司负责,运出小区的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由街道和区相关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细节的监督和宣传由各楼门组长、老党员担任的监督员、宣传员负责,每日分类工作现场指导和二次分拣工作由12名指导员负责。

叶晓春,幸福家园小区的保洁主管,也是这1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中的一位。对她而言,这份在别人眼中又脏又累的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把垃圾处理好,就会对地球少一些伤害,这是在做好事。”叶晓春说,作为一名指导员,只要做好工作,不管是加班加点,天天与垃圾“相伴”,还是无法回家过年,都是无怨的事。叶晓春还说:“你看我们小区这么美观大方的分类垃圾桶,还有家里使用的分类小桶,都是政府出资免费配发的,而且我们每位指导员每月还能得到600元的指导员工作补贴。所以说我一定要更好地使用、维护好各种设备,认真干好宣传指导和二次芳鸸ぷ鳌!±

目前,东城区108个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总数达到522人,他们做到了着装统一、标志统一、工具统一,正在积极投身到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工作中来,为小区垃圾分类建设带来了新面貌、新成效和新风尚。

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处理流程) 篇8

一、垃圾定义

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指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主要包括:纸类、金属、玻璃、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等。可回收物积累一定量后,由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

2、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指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危害,具有易燃性、腐蚀性、爆炸性以及传染性等特点,混入生活垃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主要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废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等。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批准的单位负责收运。

二、分类收集运输

指定的专业回收单位应结合现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对小区内居民和单位分类投放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根据数量、种类,规定具体收集时间、频次,实现定时定点或预约分类收集。并根据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分布现状,调整优化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收集线路,配置好标识清晰的专用收集车,进行分类收集。

其中区环保局负责负责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的管理工作。商务局负责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备案监督管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社区回收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回收网络体系。各街道和实施单位负责做好本系统和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配合工作,建立健全分拣督导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厨余垃圾正确率,配合做好可回收、有害垃圾的统一暂存收集管理工作。

三、收运流程

1、可回收垃圾按月处置,各小区和实施单位根据暂储量(约为300—400斤),原则上是每月底,电话告知区垃圾分办统一安排或电话预约专业收运单位上门收运。垃圾收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双方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到场;二是收运工作人员现场查看清点可回收垃圾情况,并进行二次分类;三是用随带标准计量工具对可回收垃圾称重;四是填写回收单,分别由实施单位工作人员、分管领导和回收单位工作人员在回收单上签字加盖公章,回收费用各街道和实施单位先行支付,凭回收单和相关票证区财政半年按实全额下拨。

2、有害垃圾按半处置,按协议要求执行。

四、回收单位

上一篇: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下一篇:泗阳县城乡管理局关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